新疆吐鲁番地区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吐鲁番地区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草→ 鼠→狐可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2.
在“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种类”活动中,通常不需要携带( )
A.显微镜B.放大镜
C.调查记录表D.小铲子
3.
一只杜鹃一天可捕食300余条松毛虫,一个夏季可消灭3万多条松毛虫,吃掉蚊子、苍蝇共约25万只。
大山雀每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约等于自身的体重。
任何一种动物的大量减少将会对自然界造成的影响是( )
A.净化生态系统B.破坏生态平衡
C.维护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对
4.
张家湖湿地公园在2023年11月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公园遍布芦苇、野菱等植物,苍鹰、天鹅、鸳鸯、白琵鹭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公园里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共同构成湿地生态系统
B.芦苇、野菱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鸳鸯、白琵鹭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5.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列有关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调查的结果必须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②调查都要选取全部的样本③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④小军发现空中偶尔有鸟飞过,觉得较少,就忽略不计⑤小王遇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小心挖出来,带回学校请教老师⑥小洁仔细寻找树皮、草丛、枯枝落叶等处的小生物并记录下来
A.①⑤B.②③⑥C.③⑥D.①④⑤
6.
下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
B.水受到污染后,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植物
C.图中有四条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鸟
7.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生产者B.丙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C.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D.若乙被大量捕杀,短期内丁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8.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有约20千米的厚度
C.生物圈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岩石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立足点”
9.
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枯叶蝶外形和体色像一片枯叶
B.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状
C.秋天来了,梧桐树叶枯黄凋落下来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
10.
我们在进行校园植物观察时,应重点观察的是()
①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②植物的病虫害③植物的生活环境④植物之间的关系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11.
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水分B.温度C.光D.细菌
12.
2018年11月26日,世界第一对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
这一消息迅速激起轩然大波,震动了中国和世界。
这种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
13.
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B.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
14.
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有2条食物链
B.阳光、水等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C.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D.水受到污染后,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鸟或者青蛙
15.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如题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丁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乙
C.图中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甲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6.
下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属于生物成分的是( )
A.植物B.细菌C.动物D.阳光
17.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螃蟹B.真菌C.鱼D.水藻
18.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恐龙化石B.钟乳石C.宠物狗
19.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四季中每每漫步玛钢湿地公园,总能看到美好的景象。
下列相关生命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春天小草发芽、野花盛开——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小鱼游来游去寻找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鸽子啄食人们撒下的玉米粒——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秋天银杏树落下金黄的叶子——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0.
枯叶蝶形色似枯叶(如图),常栖息在湿润繁茂雨林里的灌木丛和河床两岸,主要以树液、腐烂水果和动物粪便为食。
以下与枯叶蝶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A.枯叶蝶形似枯叶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
B.枯叶蝶作为一种动物,它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若大量砍伐雨林,枯叶蝶数量会大幅减少
D.湿度是影响枯叶蝶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之一
21.
下列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河流B.一只小鸡C.一朵花D.一只大雁
22.
如图展示的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包含8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互不关联
C.该食物网存在物质和能量流动D.若受到DDT污染,体内DDT积累最多的是草
23.
下列属于生物的一组()
A.新冠病毒B.钟乳石C.珊瑚D.恐龙化石
24.
“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
锄者,乃地熟而实多,糠薄,便得八米也。
”多锄既可除草又可保墒。
故中国农业又有锄耕农业之称。
种植庄稼要锄草,因为杂草与庄稼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共生C.种间合作D.寄生
25.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蚯蚓利用潮湿的皮肤呼吸----------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干燥环境中的蚯蚓死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蚯蚓在土壤中生活,可以疏松土壤--------生物影响环境
D.蚯蚓作为消费者取食树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6.
古人的诗句和谚语或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动物的繁殖行为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染绿春水的是藻类植物
D.“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
27.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是( )
A.枯叶蝶的外观与落叶很相似B.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实
C.野兔泛滥导致草场沙漠化D.沙漠地区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28.
生命神奇而美丽。
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蘑菇、湖底的淤泥B.蟑螂、雪花
C.含羞草、海豚D.鸟、飞机
29.
探究土壤的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时,唯一的实验变量只能是()
A.光B.湿度C.温度D.空气
3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生石花B.新型冠状病毒
C.始祖鸟化石D.蛇莓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______(能、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
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求______。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对照实验应当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______,其他的条件都应
当______。
(6)做完实验后,要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______中。
2.
生活离不开生物,我国古代有很多诗词都和生物相关。
古诗一: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二: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根据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在古诗《秋思》的描写中属于生物的有:__________。
(2)在古诗《游园不值》中“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红杏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
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
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图一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A、B、C表示生物成分;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饼状图表示甲、乙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
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的食物网包含的生物成分有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以水稻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其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较弱。
(3)图二中包含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用字母、甲、乙和箭头表示),其中甲对应图一中的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这种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铕的含量。
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你认为选择___________来治理水稻害虫叶蝉最合理。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微克)
锥腹肖蛸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
10.4420.17 3.21
4.
图中示意了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草属于生产者,因为它能够通过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
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______的能量。
(2)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
(3)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的土壤遭到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图中鹰和蛇相比,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较多的
是______。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较______(简单/复杂),因此其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______(弱/强)。
5.
艾草气味清新,颜色青绿,用途广泛。
艾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______。
6.
如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没有显示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等.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鼠、狐等属于_____;还有肉眼看不到的,但必不可少的生物是_____,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最长食物链有_______种生物。
(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的污染,则_____的体内污染物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能通
过______不断积累.
(5)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_____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6)在所有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部分。
(2)图中含有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_______。
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_________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4)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该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一段时间后,则体内的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8.
请你分别说出下列句子蕴含哪些生物学知识。
句子生物学知识
①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①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
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②______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③______
9.
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增加的成分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鹰与蛇之间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总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____________。
如果为了消灭害虫,在草上喷洒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则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5)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________,但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_____,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10.
人们在沙漠上栽种植物(如胡杨)来防风固沙,根据题意回答:
(1)列举三个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___。
(2)胡杨能够在沙漠上生长,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
(3)大面积的胡杨生长在沙漠上能够防风固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
(4)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10多倍,这个实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
(5)生态系统中的___和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中能量最初来源于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