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纳米材料学教案
纳米材料学教案《纳米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13103024413中文名称:纳米材料英文名称:Nano-materials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第5学期总学时:32总学分:2二、课程简介(字数控制在250以内)《纳米材料》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各类纳米材料的概念、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特征以及表征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与相关课程的前后续关系。
预修课程(编号):高等数学B1(210102000913)、高等数学B2(210102000713)、物理化学A1(213103007613)、物理化学A2(213103007913),无机化学(A1)(213103001713)、无机化学(A2)(213103002413)。
并修课程(编号):无特别要求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对纳米科学和技术进行认知与了解,帮助他们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科学视野,培养他们对纳米科技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掌握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对未来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着重讲述有关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理论知识的应用。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教学环节还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题,答疑、期末考试等。
五、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1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1纳米科技的基本内涵1.2纳米科技的研究意义1.3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1.4纳米材料的研究范畴1.5纳米化的机遇与挑战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纳米材料工程 教学大纲
纳米材料工程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60606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纳米材料工程/ Nanomaterials Engineering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大学无机化学、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与表征适应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议、教学参考书:(1) B. S. Murty 等,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科学出版社,2016.(2) 王中林. 纳米材料表征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3) 曹茂盛等,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纳米材料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四年制本科生选修的一门专业课。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基础和发展概况有所了解,并利用所学的物理与化学基础知识设计、分析、评估纳米材料;能够分析纳米材料并对其功能性及应用有所掌握。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纳米材料结构、合成、表征、物理化学性能、应用、及发展概况。
经过此课程的培养,学生还将具备一定的新材料、新工艺的实验路线和方法设计能力,和对纳米材料工程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的能力。
此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纳米材料系统性的认识,对纳米尺度材料合成、表征、前沿科学具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纳米材料相比传统材料的特殊合成理论、表征技术、性能与应用、发展趋势等。
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新型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的认识。
通过对纳米材料的深入学习,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新材料的认识有着推动作用,对学生今后从事材料在电子、储能、医学、建筑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的设计、制造、评价等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纳米材料的分类、性能特征、制备方法和表征方法关联与变化规律。
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应用,学生将能够理解性能与材料的组成、结构的关系及各性能之间的关联与变化规律,让学生为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改善材料性能、设计与探索优质新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课程英文名称:Nanotechnology and Nanomaterials课程编号:06142130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数:36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化工类专业三年级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开课院系:化工与制药学院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化工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研究了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及制备方法,以及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纳米科技的新进展。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纳米材料这样一种新的材料具有一个比较广泛的了解。
为以后工作、学习及毕业论文实验提供必要的知识面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开此课前学生应已学过大学物理、无机、有机、及物理化学等基础课。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1.纳米科学与技术2.表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史3.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4.纳米材料的定义基本要求:了解纳米材料的发展史及重要性理解纳米科学与技术掌握纳米材料的定义第二章纳米材料的结构和优异性能1.纳米材料的结构2.纳米材料的结构相变3.表面效应4.纳米材料的结构缺陷5.小尺寸效应6.纳米相块体材料7.纳米非晶态材料和纳米材料8.量子效应基本要求:了解: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结构相变、及量子效应理解:小尺寸效应及结构缺陷掌握:纳米材料的结构第三章纳米材料的制备1.制备团簇和纳米粒子的物理法2.溅射、热蒸发方法与激光蒸发技术的比较3.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粒子4.纳米粒子的化学合成5.溶胶—凝胶法6.球磨法基本要求:了解:纳米材料的一些制备方法,包括溅射法、热蒸发法、溶胶—凝胶法、球磨法等。
理解:制备方法的原理第四章纳米材料的应用1.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2.在环保健康方法的应用3.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4.在电子工业产品中的应用5.纳米催化6.超细非晶态合金催化基本要求:了解:纳米材料的一些基本应用理解:纳米催化的原理及超细非晶态合金催化第四章纳米结构的测试技术和仪器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2.其他类似的检测仪器3.纳米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基本要求:了解:纳米结构的测试仪器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第五章纳米科技应用的新结合点1.纳米催化剂制备新思路2.纳米组装和纳米微球3.纳米电子器件4.纳米线生长的新机理5.纳米技术发展动向6.纳米科学与技术要在应用中求得发展基本要求了解:纳米科技应用的新思路理解:纳米材料发展动向五、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主要为课堂教学,考核方法为开卷或闭卷方式,成绩评定按平时30%+考试成绩70%。
《纳米材料概论》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纳米材料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纳米材料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anomaterials课程编号: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材料加工技术等大纲执笔人:王晓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纳米材料学科是近年来兴起并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它涉及到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对凝聚态物理和材料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课程是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或材料加工工程等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掌握纳米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了解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了解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原理、工艺过程和适用范围;掌握纳米材料粒度、成分、结构、形貌的测试和表征方法;了解纳米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以及研究进展。
培养学生在交叉学科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制备纳米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制备工艺,为正确选择各种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新材料、新性能、新工艺打下理论基础。
3.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32学时(包括课堂讨论等教改环节)实验:4学时总计:36学时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绪论1学时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纳米材料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第一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与性质7学时(一)教学内容与学时1、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1学时2、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3学时(1)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2)量子尺寸效应(3)小尺寸效应(4)表面效应(5)宏观量子隧道效应3.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3学时(1)纳米微粒的结构与形貌(2)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质(3)纳米微粒的磁学性质(4)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物质层次可以分为微观、介观和宏观三个层次。
《纳米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三号黑体
《纳米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三号黑体)一、课程基本信息(四号黑体)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本课程是为材料化学专业和全校非材料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了解纳米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最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全面学习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与性质,重点掌握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熟悉纳米材料的性能表征手段,逐步建立起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表征、应用这一系统的知识体系,最终使学生具有能够根据实践需求完成对纳米材料设计的能力,为从事这方面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纳米材料与器件》课程系统建立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表征、应用这一系统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纳米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课程目标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课程目标3: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课程目标4:纳米材料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L通过绪论2学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全面掌握纳米材料的定义、纳米效应,加深了解材料尺寸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从构效关系的角度思考材料性能改善的特定路径。
课程目标2:在已有学习常规材料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纳米材料制备过程控制的核心问题,把握纳米材料的团聚的分类、成因、前提、解决方法,深入体会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学会用过程分析的理念去认知材料的制备过程。
课程目标3:结构决定性能,借助仪器分析,表征纳米材料组成、尺寸、形貌、一致性、缺陷等特征结构,结合性能评估深入理解材料的构效关系。
课程目标4:《纳米材料与器件》是材料类工科选修课,理论学习的目标是工程实践。
因此,本课程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重点突出纳米材料在能源、环保、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将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应用贯穿于工程实践当中,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工程实践探索兴趣。
(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应各类专业认证标准,注意对毕业要求支撑程度强弱的描述,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五号宋体)(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及开放选修课程按照本科教学手册中各专业拟定的毕业要求填写“对应毕业要求”栏。
沈阳理工大学 050232005纳米材料教学大纲(优.选)
《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232005课程英文名称: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粉体材料工程的专业课,选修。
(2)教学目标掌握解纳米材料的分类、特点和性能,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制备技术,对国内外纳米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有基本认识,具有初步阅读和理解纳米科学和技术领域英语文献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纳米材料的基本分类和特点;了解纳米材料发展方向。
掌握纳米结构的基本构成;了解纳米结构形成的基本理论。
了解纳米粉体、纳米棒和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对气相沉积、液相沉积和固态制备技术途径具有基本认识。
了解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喷涂加工技术的特点和基本原理;了解溶胶凝胶法和湿化学法工艺;了解机械合金化和机械化学合成工艺。
具备初步选择工艺,制备纳米材料的知识结构。
初步掌握纳米快体材料制备工艺原理,了解纳米粉体凝聚,严重变形和电沉积的基本工艺,了解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特点和一般表征方法。
了解纳米涂层制备方法和分类,具有热喷涂涂层、过渡金属氮化物涂层、超硬涂层和超韧性纳米涂层的基本知识。
初步掌握纳米领域英语文献常用句型、短语、关键词。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初步具备阅读和理解纳米材料和技术领域英语文献的基本能力,能进行基本的该领域内单词和句子的英汉互译。
在对纳米材料和技术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工艺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具有初步选择典型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的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教学大纲依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了解和重点掌握纳米材料及技术的主要领域和基本理论,并且具备创新和创业意识,为科研和工程中具有国际和前瞻视野奠定基础。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课程代码:NANA2088课程名称:纳米材料英文名称:Nano Materials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学期:第5学期适用专业:无方向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纳米学院选用教材:《纳米材料》(主编:丁秉钧,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和补充自编讲义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能够掌握利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合成纳米材料的途径,结合晶体学知识,深入理解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的调控策略,并结合典型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在实验条件和过程设计中进一步加深对现有材料体系的理解,体现创新意识。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2)2.能够运用恰当表征手段,对纳米材料的电、磁、光等性质进行分析,掌握常用纳米表征手段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结合国内外仪器表征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拓宽视野,了解纳米材料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和潜在解决方式。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2)3.能够运用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较为深入理解纳米材料在能源、催化、传感、生物及其交叉学科方面的应用,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测试方法。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3)二、教学内容包含3个基于纳米材料制备、表征和应用的三个方面内容,其中纳米材料的制备12个学时,纳米材料的表征14个学时,纳米材料的应用10个学时,总计36学时;每个方面的内容相对独立,且都能与3个课程目标相对应。
1.纳米材料的制备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简介;纳米材料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纳米材料“自下而上”的制备策略(包括胶体颗粒的制备、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气相沉积法等);纳米材料“自上而下”的制备策略(包括光刻法、电子束刻蚀、离子束刻蚀、纳米光刻技术等);纳米材料的自组装。
要求学生:(1)了解纳米科学的发展简史,并对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有初步的了解;(2)掌握晶体生长的基本理论,能利用基本理论对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参数的调节解释纳米材料晶体的成核与生长过程;(3)熟练掌握纳米材料溶液相和气相制备方法,掌握纳米材料电、磁、光等性质与其纳米晶形貌、尺寸、结构之间的关系。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701019二、课程名称: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三、学分、学时:1学分、16学时四、教学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六、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物理、材料测试及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七、课程的性质、作用、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作用是让学生对于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即纳米材料有所认识和了解,拓宽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有可能从事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方面生产和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纳米材料的概念、性能、制备和研究方法,了解一些常见纳米材料现有的应用或未来潜在的应用。
八、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1.绪论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内涵、地位和研究对象,以及纳米材料的发展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纳米微粒的理论、结构与性能纳米微粒的久保理论和各种物理效应;纳米微粒的结构;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3.纳米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纳米固体的分类;纳米固体的微结构;纳米固体材料的性能;纳米固体的制备及研究方法。
4.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复合涂层材料;高力学性能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和仿生材料。
5.纳米组装体系纳米结构自组装;模板合成纳米阵列。
6.纳米材料的应用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在环保健康方面的应用;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在电子工业产品中的应用;纳米催化。
(二)基本要求1.掌握纳米材料的概念、内涵及基本构成,了解纳米材料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2.理解纳米材料(重点是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代表性的如久保理论)和各种物理效应,包括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介电限域效应等,对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基本和常用的制备方法,显微观察和表征手段也要有所了解。
重点是了解各种常见纳米材料(纳米微粒、纳米固体、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组装体系)的宏观物理、化学性能。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制备方法,并讲述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和纳米材料与技术的新进展。
本书主要任务是使材料专业本科生对纳米材料有一个比较广泛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到纳米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纳米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管线,纳米薄膜,纳米固体材料,纳米结构的概念、特点、性能和制备方法等。
教学部分共包含理论22学时,实验2学时,以期末闭卷考试形式结课。
Introduction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ell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and the new progress of nan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The main task of this book is to enable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materials to have a relatively broad understanding of nanomaterial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ano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theory of nanomaterials, including nanoparticles, nanotubes, nanofilms, nanosolid materials, the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properti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structure, etc. The teaching part includes 24 theoretical lessons,2 lab tutorials.The course ends with a closed-book exam at the end of the term.课程基本信息1二、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纳米材料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制备与表面修饰、尺寸评估、纳米固体及其制备、纳米固体材料的微结构,对其后继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工作的进行也有一定指导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1701019
二、课程名称: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
三、学分、学时:1学分、16学时
四、教学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六、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物理、材料测试及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
七、课程的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作用是让学生对于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即纳米材料有所认识和了解,拓宽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有可能从事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方面生产和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纳米材料的概念、性能、制备和研究方法,了解一些常见纳米材料现有的应用或未来潜在的应用。
八、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内涵、地位和研究对象,以及纳米材料的发展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纳米微粒的理论、结构与性能
纳米微粒的久保理论和各种物理效应;纳米微粒的结构;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3.纳米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纳米固体的分类;纳米固体的微结构;纳米固体材料的性能;纳米固体的制备及研究方法。
4.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
复合涂层材料;高力学性能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和仿生材料。
5.纳米组装体系
纳米结构自组装;模板合成纳米阵列。
6.纳米材料的应用
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在环保健康方面的应用;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在电子工业产品中的应用;纳米催化。
(二)基本要求
1.掌握纳米材料的概念、内涵及基本构成,了解纳米材料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2.理解纳米材料(重点是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代表性的如久保理论)和各种物理效应,包括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介电限域效应等,对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基本和常用的制备方法,显微观察和表征手段也要有所了解。
重点是了解各种常见纳米材料(纳米微粒、纳米固体、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组装体系)的宏观物理、化学性能。
3.对各种纳米材料在各个(如化工、环保、医药和仿生等)领域的现有应用和潜在的应用要有所了解。
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
本课程是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其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组织参观相关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机构。
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时间
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张志火昆,崔作林箸,《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参考书:
黄昆,韩汝琦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张立德,牟季美编,《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张立德编,严东升,冯端主编,材料新星—《纳米材料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十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由试卷、平时出勤和作业三方面综合评定。
十三、教学大纲说明
(一)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涉及一定材料的结构、制备、显微分析与性能的知识,所以大学物理、材料物理以及材料的现代测试与研究方法等课程应是它的先修课。
(二)课程的重点、深度和广度
基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纳米材料的概念、内涵和分类,了解各种纳米材料的性能,结构与显微特征,对纳米材料的已有应用及潜在的应用也要有所认识。
(三)补充说明
由于本课程旨在开阔材料专业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新材料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讲课时,更多偏于讲解纳米材料的特异性和应用性,注意体现趣味性,尽可能少或避免涉及不必要的纳米材料微观物理机制,对学生也不作此方面的要求。
编制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编制:徐金霞
授课人:徐金霞
审核:谢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