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三轮复习 经济常识
高考政 治市场经济知识点与考点全解
高考政治市场经济知识点与考点全解在高考政治中,市场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全面梳理一下市场经济的知识点和考点。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市场机制包括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
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供应不变或减少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反之,当需求减少,供应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下降。
价格机制则通过价格的涨跌来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竞争机制促使生产者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二、市场经济的特点1、自主性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具有自主决策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市场信号进行生产和消费决策。
2、平等性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在法律地位和交易机会上是平等的。
3、竞争性企业之间、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竞争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4、开放性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联系,而且与国际市场也密切相关。
5、法制性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三、市场经济的作用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使资源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竞争压力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提高经济效率市场经济能够激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4、增加社会财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从而增加了社会财富。
四、市场经济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可能会盲目跟风,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波动。
高三政治经济知识点梳理
高三政治经济知识点梳理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趋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高中教育阶段,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国家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制度的演变1.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则是以商品交换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形态。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这一制度下,生产资料归个人或企业所有,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生产和分配。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贫富分化、经济危机等问题。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旨在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进而调节生产和分配的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和市场失灵。
2. 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等目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过程。
合理的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生产、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传播的加速过程。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和发展,但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环境问题和国际经济风险的传播。
2.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国家为了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外开放不仅包括对外贸易的扩大,还包括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化。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政治经济常识必背知识点一、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
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行分配的。
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分作积累和消费。
但两者不等同。
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另一部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
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
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
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
所以影响财政,税收增长,储蓄增长,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
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
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重点考点大全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重点考点大全(一市场经济规律1、价值规律。
(1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就是让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
(2与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就是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引起的;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与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价值规律运行的三大机制。
(1价格①价格影响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纸币发行量;国家价格政策;国际形势变化。
②价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商品生产者可以通过降价来影响供求、扩大销量,实现薄利多销。
③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供求供求影响价格,价格调节生产。
(3竞争①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②商品生产者应提高素质,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创造有序的竞争环境。
3、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发行量应该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依据。
国家制定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应遵循这一规律,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
(二优化资源配置1、是什么(含义。
资源配置来指人们为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对如何使用资源作出的安排;优化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对如何合理使用资源作出的安排。
2、为什么(原因。
资源的有限性;价值规律的自发性。
3、怎么样(手段。
(1市场调节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宏观调控①单纯的市场调节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必须在尊重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
②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并且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点归纳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依法保护和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其基本特征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的结合、国家法律法规约束与市场规律自由发展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种因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较快、结构持续优化、开放程度加深、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等。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以国家计划为主导,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市场为基础、国家调控为辅助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1.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增长需要资源的支持,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经济增长受到一定的制约。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包括能源消耗、土地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因此,经济增长需要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不同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变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会减少就业机会,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则会增加就业机会。
因此,我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需要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提高就业岗位的质量和数量。
3. 城乡发展差距与农民工问题城乡发展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
政治新高考经济知识点归纳
政治新高考经济知识点归纳政治新高考中,经济知识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对经济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反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 价值规律促使资源向效率更高的部门流动。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 改革措施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和调节,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影响经济;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经济。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的跨国界流动和融合。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但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政治新高考经济知识点的归纳,考生应能够对经济基础理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国有企业改革、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全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理解当前经济现象和政策的基础。
希望考生能够深入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一、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在高三政治课程中,经济生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
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则是一种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生产和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以及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企业根据价格信号来调整生产,从而实现供需平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结合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是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市场发展,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同时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生产、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传播的加速发展,它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市场扩大、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进步和文化交流;挑战则体现在对国内产业的冲击、环境污染和文化冲突等方面。
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它包括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拓展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开放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实现互利共赢。
四、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个人收入分配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但政府也需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进行调节,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024年高三政治三轮复习方法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三政治三轮复习方法总结高三政治是高中生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高考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为了顺利备战高考,高三政治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质量,高三政治的复习可以采取三轮复习的方法。
下面是关于高三政治三轮复习方法的总结。
第一轮:知识复习与基础强化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对政治知识的全面复习,建立扎实的基础。
在这一轮,可以通过复习课本、做题册、参考书等来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记忆。
以下是第一轮复习的方法:1.先整理知识框架。
政治是一门系统性强的学科,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第一轮复习时,应该先整理出一个完整的、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复习。
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势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对于薄弱环节,可以多读教材、参考书,找到相关例题进行演练;对于优势环节,可以进行快速复习,并尽可能多地做一些高难度的题目。
3.记忆技巧与方法。
政治知识点繁多,涉及的规章制度、各项政策、历史事件等等,记忆的难度较大。
可以采取分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图表法等方法,帮助记忆和消化各个知识点。
4.学会总结归纳。
政治知识点复杂,但总体来说还是依附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归纳,提炼出一些核心的思想和理论,以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做题训练。
政治课的考点往往是固定的,通过做题可以掌握题目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可以通过做题册、模拟题、历年真题等来进行题目的训练,熟悉考试的形式和题目的类型。
第二轮:强化理解与提高水平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第二轮复习的方法:1.深入理解。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查阅资料、辅导材料、网络资源等,了解各个知识点的相关背景和动态,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拓宽视野。
政治是一门动态的学科,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之经济篇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之经济篇一、以创新点燃科技强国引擎1.我们党在新时代下应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党继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科技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党支持人大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要充分发挥党员在科技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激发人民群众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我国应如何加快科技创新(1)坚持创新发展,优化研发投入结构,夯实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
(2)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坚持市场导向,激发各类科研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
(3)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科研管理、科技评价奖励等制度,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
(4)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5)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机制,提高基础科研人员的待遇。
(6)要加强科学研究开放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1)增加经费投入,为科技研发提供了资金保证。
(2)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3)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加加速了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成长,创新主导作用显著增强。
(4)国家财政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对我国科技进步起决定性作用。
4.国家推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1)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优化科技创新企业营商环境,激发我国科技创新活力。
高三政治经济类知识点框架
高三政治经济类知识点框架一、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1. 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关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了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
2.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核心特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调节手段。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相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1. 宏观经济的内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关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物价水平、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 微观经济的内涵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等的行为和决策。
它分析个体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选择,以达到效用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3.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又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1.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各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进口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优势的商品和服务。
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技术转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障碍逐渐减少,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3.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它促进了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家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高考政治主干知识点汇编与重点提示(经济常识)
高考政治主干知识点汇编与重点提示(经济常识)高考政治主干知识点汇编与重点提示(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 *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另外物品和商品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 ,物品就转化为商品,失去了这两个条件,商品又会转化为一般的物品(即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时也就不是商品了,而物品一旦进入流通领域或即将进入流通领域时也就成了商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两者的关系?)★★★★★ (1)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亦即物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各种商品本身自然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等)(2)商品的价值就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1/ 3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亦是商品共同的属性。
(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原理:原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商品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越高越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即使消耗了人类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便不是商品。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商品消费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把价值让渡给生产者。
因此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均不可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判断:使用价值越高,商品的价值越大(Ⅹ)使用价值越高,越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启示:1. 我们首先要重视商品的质量。
2023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主体必背知识梳理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提问方式:XX价格变化的原因)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材料分析②价值决定价格。
+材料分析2.价格变动的影响(提问方式:XX价格变化对生产或对生活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材料分析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材料分析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材料分析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材料分析(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材料分析;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材料分析。
3.关于消费的知识:(提问方式:分析有关某种消费现象或消费品增加的原因;或者双十一的消费额增长的原因)(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材料分析(①居民的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②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涉及就用(3)消费类型+材料分析;(3)消费心理+材料分析;(4)消费观念+材料分析;(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材料分析;(6)物价影响消费+材料分析4.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材料分析;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材料分析;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材料分析;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材料分析。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材料分析;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到导向作用+材料分析;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材料分析;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材料分析。
5.关于企业的经营问题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材料分析;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材料分析;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材料分析;④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材料分析;⑤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材料分析;⑥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材料分析;⑦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材料分析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材料分析。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经济常识)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经济常识)高考政治温习专题:经济知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发生和实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生和开展;通货收缩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私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稳固和开展私有制经济,鼓舞.支持和引导非私有制经济开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消费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那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富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普通特征;国度微观调控的目的与手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留意的效果1.只要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运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假设冒充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一般休息消费率.一般休息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休息消费率发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发明的价值量之分,但少数状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留意分清。
4.假设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思索供求关系变化状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左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流,买与卖同时停止即W-W。
5.充任商品交流的媒介可以是普通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别。
货币发生后,交流媒介固定充任普通等价物,即W-G-W.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腕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需是理想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流价值.等价物.普通等价物.价钱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交流价值←———价钱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践所需求的货币量。
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求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高三思想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三思想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所有制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 目标导向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 政府调控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相对较少。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以解决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为主要目标;- 发展阶段: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目标;- 完善阶段: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要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共同追求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它的内涵包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引导:通过教育系统全面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和理念;- 宣传倡导: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榜样示范: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表彰先进事迹,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包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在于:-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指导。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归纳: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重视产品质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作用概括为一点,就是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6、货币的职能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其他三个手段都是货币两个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
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7、货币流通规律原理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高三政治高考综合复习经济常识部分
高三政治高考综合复习经济常识部分1、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和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经济常识》主要讲述与我国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第一,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第二,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第三,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1、商品经济是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2、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________________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商品的价值量与________成反比。
6、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货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职能。
8、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9、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10、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________.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11、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________,国家授权________负责发行事宜。
人民币的主币单位是圆,辅币是角、分,采用十进位制。
12、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________________,叫做通货膨胀。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13、正确对待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货币,货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共有的特征。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的作用范围、形式及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
高考政治必背经济常识3
高考政治必背经济常识3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
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
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
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使得社会资源在社会范围内得以合理配置。
3。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1。
市场调节的弊端和缺陷: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
国家的宏观调控:(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能够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较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都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企业及其作用1。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
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高考政治第三轮复习专题一:经济常识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一)重要考点1.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货币的职能。
4.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9.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1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 l 只羊 =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也没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货币↓↓↓交?? 换??价?? 值←———价格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指的就是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决定因素)是价值。
(或者说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
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
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
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
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合法的劳动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业(含国有)中的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都受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侧重公平,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17.按劳分配的原因≠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供求关系、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19.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它不否认计划,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21.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
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
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部分企业和产业(一)重要考点1.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提高效益的意义和途径,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及股票。
3.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正当和不正当竞争。
4.支柱产业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5.农业问题(地位、作用、问题、根本途径)。
6.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7.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8.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9.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
法人是一种组织,不等于经济组织,也不是自然人。
公司是法人,企业不一定是法人。
公司是企业。
2.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
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成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
高效必须优质,优质未必高效。
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企业的规模大,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
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
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既是一种经营形式,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农业结构,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
它是指狭义农业内部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的结构。
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第三产业又为第一、二产业提供服务,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
义务不可以放弃,而权利能放弃。
14.我国现在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原因: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
③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
④计划经济时代,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
⑤我国的改革,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
解决:①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
②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
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地区经济相协调。
第三部分财政税收和银行(一)重要考点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内)生产总值。
2.国民收入的分配。
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3.积累和消费: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对社会影响。
4.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及财政的作用,我国的财政政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理解)5.税收的三个特征及作用。
6.纳税人意识及我国的几个主要税种,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7.银行的分类及职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8.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利率,银行利润,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目的。
9.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0.存款储蓄的类型、原则和存款储蓄的作用,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11.债券的种类和特点,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12.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叉的关系。
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行分配的。
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
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另一部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
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第三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主要靠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
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
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前几年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
所以影响财政、税收增长、储蓄增长、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
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
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