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练习2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教学内容:
1. 运动合成:平行运动的合成、垂直运动的合成、任意方向运动的合成
2. 运动分解:平行运动的分解、垂直运动的分解、任意方向运动的分解
教学目标:
1. 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2. 掌握各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能够运用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及应用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
2. 实验演示
3. 讨论交流
4. 解题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节运动的合成
1. 引入: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一辆汽车同时做直线行驶和曲线行驶的合成运动
2. 讲解:平行运动的合成、垂直运动的合成、任意方向运动的合成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合实验演示平行运动的合成原理
第二节运动的分解
1. 引入:通过一个足球运动员在传球过程中的动作,引出运动的分解问题
2. 讲解:平行运动的分解、垂直运动的分解、任意方向运动的分解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实验演示平行运动的分解原理
第三节综合应用
1. 练习:布置一些合成和分解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
2. 拓展:讨论如何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工程问题或运动问题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掌握各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必修二第三章学案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知识要点】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传统旱作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 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的 ,包括中国东部的 、 、 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的 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 河、 等地区。
(2)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以 为主,其次是大麦、燕麦、黑麦、谷子、高粱、玉米等。
豆类作物以 为主。
经济作物有 、 、 、 等。
(3)主要的生产特点:①农业发展历史 ;②自给自足式的农业;③生产方式是 ; ④劳动力充足;⑤农业技术和机械化水平较 。
(4)主要限制因素和问题:①由于气候 ,降水 , 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
②由于长期的耕作,丘陵山区 严重,低洼地区因灌溉不当引起 。
2、现代混合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
(2)生产方式:谷物—牲畜混合生产,休耕轮作。
(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 和 的混合。
生产优势和特点:①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环境。
②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
种植业的农忙时间——播种:每年的 月;收割:每年的 月。
③两种生产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
④具有很强的生产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限制条件:墨累—达令盆地因位于 西侧,处于 风的背风坡, 降水 。
采取的解决措施是 。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活动范围和强度的增强,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自测自评】《金钥匙》P4 17、18 P5 24、25 P8 30 P11 11、12 P13 23、24、25 P22 24、25 P35 30 P39 15、16 P47 14、15 P52 31 1.下列各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取决于灌溉水源条件的是( )A .雅鲁藏布江谷地的青稞B .宁夏平原的水稻C .海南岛的橡胶树D .珠江三角洲的甘蔗2.世界自然条件优越的农业地区与最主要的商品粮产区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A .水热条件的差异B .垦殖历史长短的不同C .农业科技水平和人口多少的差异D .农业劳动力多少的不同 3.古巴、加纳等国适合水稻的种植,但这些国家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要,这主要是因为( )A .当地环境不适合大面积种水稻等粮食作物B .当地居民食物构成对粮食需要量少C .经济作物的生产使他们在贸易中有利D .历史因素形成种植园农业的单一经济 4.造成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B .城市因素C .人口数量D .自然条件 5.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 ②地表崎岖的丘陵,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1)气候——影响农作物 与 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2020-2021学年浙科版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教案 (2)
板书设计3.2 DNA 分子的结构及特点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节课整合了科学史中的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学习相关资料能够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在不断的假设和修正中,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本节课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尝试对教具进行改造,利用超轻黏土捏制脱氧核糖和磷酸、碱基等,并用铝丝和牙签完成连接。
在课程中,让学生通过模型的制作,直观看到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出一个短链的DNA 模型,通过模型的比较理解DNA 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假说演绎法”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本节课将科学史中有用的信息进行了整合,以资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问题的引导和铺设,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可能的DNA 模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用科学事实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解释和推理,力求使学生沿着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去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思维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又能从科学家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其它优秀品质中多有感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加深对假说演绎方法的体会。
学生总结DNA 分子结构特点后,通过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既体验了建构模型的方法,又加深对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附学案沃森和克里克的烦恼 : 碱基之间如何配对?威尔金斯在那不勒斯演讲时展示了一张 DNA 衍射图谱,测量分析后发现DNA 分子缠绕在一起像一个规则的圆筒,各处直径均为2nm 。
之后,富兰克林拍摄出有史以来最清晰的DNA 分子照片,并运用数学公式对照片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一些有关DNA 结构的准确数值。
衍射图中心是交叉的,说明它是螺旋形的。
富兰克林还指出,她给 DNA 拍了好多张俯视的X 射线衍射图谱,发现 DNA 在上下翻转 180°之后图谱看起来是一样的。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 练习)-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3.3.2
第2课时 乙酸课时训练17 乙酸基础夯实1.下列混合物可以用如图所示的仪器进行分别的是( )A.酒精和碘水B.苯和水C.乙酸和水D.甲苯和苯,A 项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别;苯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B 项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别;乙酸和水可相互溶解,C 项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别;甲苯和苯可相互溶解,D 项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别。
2.食醋是一种生活必备的食品调味剂。
顽皮的胖胖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食醋,他不会观看到明显现象的玻璃杯中盛有( ) A.滴加了酚酞的NaOH 溶液B.锌粉C.食盐粉末D.纯碱粉末,醋酸能中和NaOH,使NaOH 溶液(含酚酞)的红色褪去;醋酸也能与锌粉、纯碱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3.下列有关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是有猛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是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羧基中的氢原子与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易溶于水和乙醇,含有一个羧基属于一元酸,酸性强于碳酸,沸点高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脱羟基。
4.如图是分别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试验操作流程图:在上述试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别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乙醇溶解在水中,乙酸乙酯因难溶而分层,故通过操作①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A 为乙酸钠和乙醇的混合物,通过操作②蒸馏可得到乙醇,B 为乙酸钠溶液,加稀硫酸酸化后蒸馏可得到乙酸。
5.导学号52090095试验室制取1 mL 乙酸乙酯后,沿器壁加入0.5 mL 紫色石蕊溶液,这时石蕊溶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消灭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无色B.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C.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紫、蓝,遇碱变蓝推断:上层乙酸乙酯中溶有乙酸,中间为石蕊溶液本身的颜色,下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显蓝色。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三章3.2.2同步课堂导学案【含详细解析】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的形式,了解其适用范围.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征及其适用范围.3.会用中点坐标公式求两点的中点坐标.[知识链接]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y 0=k (x -x 0).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y =kx +b .3.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k =y 2-y 1x 2-x 1(x 1≠x 2).[预习导引]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且x 1≠x 2,y 1≠y 2的直线方程y -y 1y 2-y 1=x -x 1x 2-x 1,叫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2.直线l 与x 轴交点A (a,0);与y 轴交点B (0,b ),其中a ≠0,b ≠0,则得直线方程x a +yb =1,叫做直线的截距式方程.3.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且线段P 1P 2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y ),则=x 1+x 22=y 1+y 22.要点一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例1已知A (-3,2),B (5,-4),C (0,-2),在△ABC 中,(1)求BC 边的方程;(2)求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解(1)∵BC 边过两点B (5,-4),C (0,-2),∴由两点式得y -(-4)(-2)-(-4)=x -50-5,即2x +5y +10=0.故BC 边的方程为2x +5y +10=0(0≤x ≤5).(2)设BC 的中点为M (x 0,y 0),则x 0=5+02=52,y 0=(-4)+(-2)2=-3.∴又BC 边上的中线经过点A (-3,2).∴由两点式得y -2-3-2=x -(-3)52-(-3),即10x +11y +8=0.故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0x +11y +8=0.规律方法(1)首先要鉴别题目条件是否符合直线方程相应形式的要求,对含有字母的则需分类讨论;(2)注意问题叙述的异同,例1中第一问是表示的线段,所以要添加范围;第二问则表示的是直线.跟踪演练1已知△ABC 三个顶点坐标A (2,-1),B (2,2),C (4,1),求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的直线方程.解∵A (2,-1),B (2,2),A 、B 两点横坐标相同,∴直线AB 与x 轴垂直,故其方程为x =2.∵A (2,-1),C (4,1),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可得直线AC 的方程为y -1-1-1=x -42-4,即x -y -3=0.同理可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直线BC 的方程为y -21-2=x -24-2,即x +2y -6=0.要点二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例2求过点(4,-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解设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①当a ≠0,b ≠0时,设l 的方程为x a +yb=1.∵点(4,-3)在直线上,∴4a +-3b =1,若a =b ,则a =b =1,直线的方程为x +y -1=0.若a =-b ,则a =7,b =-7,直线的方程为x -y -7=0.②当a =b =0时,直线过原点,且过点(4,-3),∴直线的方程为3x +4y =0.综上知,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7=0或3x +4y =0.规律方法(1)当直线与两坐标轴相交时,一般可考虑用截距式表示直线方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2)选用截距式时一定要注意条件,直线不能过原点.跟踪演练2求过定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解设直线的两截距都是a ,则有①当a =0时,直线为y =kx ,将P (2,3)代入得k =32,∴l :3x -2y =0;②当a ≠0时,直线设为x a +ya =1,即x +y =a ,把P (2,3)代入得a =5,∴l :x +y =5.∴直线l 的方程为3x -2y =0或x +y -5=0.1.过两点(-2,1)和(1,4)的直线方程为()A .y =x +3B .y =-x +1C .y =x +2D .y =-x -2答案A解析代入两点式得直线方程y -14-1=x +21+2,整理得y =x +3.2.经过P (4,0),Q (0,-3)两点的直线方程是()A.x 4+y 3=1B.x 3+y 4=1C.x 4-y 3=1D.x 3-y 4=1答案C解析因为由点坐标知直线在x 轴,y 轴上截距分别为4,-3,所以直线方程为x4+y -3=1.3.经过M (3,2)与N (6,2)两点的直线方程为()A .x =2B .y =2C .x =3D .x =6答案B解析由M ,N 两点的坐标可知,直线MN 与x 轴平行,所以直线方程为y =2,故选B.4.求过点P (-2,3)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的直线的条数.解设过点P (-2,3)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的直线的斜率为k ,则有直线的方程为y -3=k (x +2),即kx -y +2k +3=0,它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M (0,2k +3)、2-3k,再由12=12|OM |·|ON |=12|2k +3|×|-2-3k |,可得|4k +9k +12|=24,即4k +9k+12=24,或4k+9k +12=-24.解得k =32或k =-9-622或k =-9+622,故满足条件的直线有3条.5.求过点M (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解①若直线过原点,则k =-43,∴y =-43x ,即4x +3y =0.②若直线不过原点,设x a +ya =1,即x +y =a .∴a =3+(-4)=-1,∴x +y +1=0.故直线方程为4x +3y =0或x +y +1=0.1.求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策略以及注意点(1)当已知两点坐标,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两点式方程的适用条件:两点的连线不垂直于坐标轴,若满足,则考虑用两点式求方程.(2)由于减法的顺序性,一般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时常会将字母或数字的顺序错位而导致错误.在记忆和使用两点式方程时,必须注意坐标的对应关系.2.截距式方程应用的注意事项(1)如果问题中涉及直线与坐标轴相交,则可考虑选用截距式直线方程,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其系数即可.(2)选用截距式直线方程时,必须首先考虑直线能否过原点以及能否与两坐标轴垂直.(3)要注意截距式直线方程的逆向应用.3.对称问题的解决(1)点关于点对称,可用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2)线关于点对称,可设线上任一点及其对称点化为点关于点对称,结合代入法解决.(3)点关于线对称,运用对称点的中点在对称轴直线上、对称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两个条件,通过解方程组求解.(4)线关于线对称,转化为点关于线对称,结合代入法解决.一、基础达标1.一条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则它的方程()A.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B.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C.可以写成点斜式或截距式D.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答案B解析由于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所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横坐标及纵坐标都不相同,所以直线能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由于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有可能为0,所以直线不一定能写成截距式.故选B.2.直线xa+yb=1过第一、二、三象限,则()A.a>0,b>0B.a>0,b<0C.a<0,b>0D.a<0,b<0答案C解析因为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且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a<0,b>0.3.以A(1,3),B(-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A.3x-y-8=0B.3x+y+4=0C.3x-y+6=0D.3x+y+2=0答案B解析k AB=1-3-5-1=13,AB的中点坐标为(-2,2),所以所求方程为:y-2=-3(x+2),化简为3x+y+4=0.4.已知△ABC三顶点坐标A(1,2),B(3,6),C(5,2),M为AB中点,N为AC中点,则中位线MN所在直线方程为()A.2x+y-8=0B.2x-y+8=0C.2x+y-12=0D.2x-y-12=0答案A解析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M (2,4),N (3,2),再由两点式可得直线MN 的方程为y -42-4=x -23-2,即2x +y -8=0.5.两条直线l 1:x a -y b =1和l 2:x b -ya=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以是()答案A解析化为截距式x a +y -b =1,xb +y -a=1.假定l 1,判断a ,b ,确定l 2的位置,知A 项符合.6.已知A (3,0),B (0,4),动点P (x 0,y 0)在线段AB 上移动,则4x 0+3y 0的值等于________.答案12解析AB 所在直线方程为x 3+y 4=1,则x 03+y04=1,即4x 0+3y 0=12.7.过点P (1,3)的直线l 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若P 为AB 的中点,则直线l 的截距式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x 2+y6=1解析设A (m,0),B (0,n ),由P (1,3)是AB 的中点可得m =2,n =6,即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6).则l 的方程为x 2+y6=1.二、能力提升8.过点M (1,-2)的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P ,Q 两点,若M 恰为线段PQ 的中点,则直线PQ 的方程为()A .2x +y =0B .2x -y -4=0C .x +2y +3=0D .x -2y -5=0答案B9.垂直于直线3x -4y -7=0,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的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是________.答案3或-3解析设直线方程是4x +3y +d =0,分别令x =0和y =0,得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d 3,-d 4,∴6=12×|-d 3|×|-d 4|=d 224,∴d =±12,则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3或-3.10.已知A (3,0),B (0,4),直线AB 上一动点P (x ,y ),则x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3解析直线AB 的方程为x 3+y4=1,设P (x ,y ),则x =3-34y ,∴xy =3y -34y 2=34(-y 2+4y )=34[-(y -2)2+4]≤3.即当Pxy 取得最大值3.11.已知△ABC 中,A (1,-4),B (6,6),C (-2,0).求:(1)△ABC 中平行于BC 边的中位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并化为截距式方程;(2)BC 边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并化为截距式方程.解(1)平行于BC 边的中位线就是AB 、AC 中点的连线.因为线段AB 、AC-12所以这条直线的方程为y +21+2=x +1272+12,整理得,6x -8y -13=0,化为截距式方程为x 136-y 138=1.(2)因为BC 边上的中点为(2,3),所以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43+4=x -12-1,即7x -y -11=0,化为截距式方程为x 117-y11=1.三、探究与创新12.某小区内有一块荒地ABCDE ,今欲在该荒地上划出一块长方形地面(不改变方位)进行开发(如图所示).问如何设计才能使开发的面积最大?最大开发面积是多少?(已知BC =210m ,CD =240m ,DE =300m ,EA =180m)解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AE 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由已知可知A (0,60),B (90,0),∴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90+y60=1,即y =60(1-x90).∴y =60-23x .从而可设P (x,60-23x ),其中0<x <90,∴所开发部分的面积为S =(300-x )(240-y ).故S =(300-x )(240-60+23x )=-23x 2+20x +54000(0<x <90),∴当x =-202×(-23)=15且y =60-23×15=50时,S 取最大值为-23×152+20×15+54000=54150(m 2).因此点P 距AE 15m ,距BC 50m 时所开发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4150m 2.13.已知直线l :y =-12x +1,试求:(1)点P (-2,-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坐标;(2)直线l 1:y =x -2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直线l 2的方程;(3)直线l 关于点A (1,1)对称的直线方程.解(1)设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P ′(x 0,y 0),则线段PP ′的中点M 在直线l 上,且PP ′⊥l .(-12)=-1,=-12·x 0-22+1,0=25,0=195,即P ′点的坐标为(25,195).(2)方法一=-12x+1,-y-2=0,得l与l1的交点A(2,0),在l1上任取一点B(0,-2),设B关于l的对称点B′为(x0,y0),(-12)=-1,=-12·x02+1,x0-y0-2=0,0+2y0-8=0,0=125,0=145,即B′(125,145),∴l2的斜率为k AB′=145125-2=7.∴l2的方程为y=7(x-2),即7x-y-14=0.方法二直线l1:y=x-2关于直线l对称的直线为l2,则l2上任一点P1(x,y)关于l的对称点P1′(x′,y′)一定在直线l1上,反之也成立.(-12)=-1,=-12·x+x′2+1,′=3x-4y+45,′=-4x-3y+85.把(x′,y′)代入方程y=x-2并整理,得:7x-y-14=0,即直线l2的方程为7x-y-14=0.(3)设直线l关于点A(1,1)的对称直线为l′,直线l上任一点P2(x1,y1)关于点A的对称点P2′(x,y)一定在直线l′上,反之也成立.1,1,1=2-x,1=2-y.将(x1,y1)代入直线l的方程得:x+2y-4=0,∴直线l′的方程为x+2y-4=0.。
高中通用技术精品学案系列( 必修2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学案)
必修2 第三章《系统与设计》学习资料学习目标:⒈掌握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性。
⒉能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⒊知道系统优化的意义,掌握系统优化的一般性步骤。
⒋知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⒌学做简单系统的方案设计。
学习材料:同学们都知道,神舟六号飞船已经把聂海胜费俊龙送上太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它包括七大子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
人体是高级、精密的系统,主要有八大子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一、系统概述(一)系统的含义与分类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或者说,此贴视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例:课本中的塑料大棚是系统,智能大楼是系统,一本书是系统,大到浩瀚的银河系,小到原子它们都是系统。
2.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人造地球卫星,桥梁(不包括天生桥)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由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复合的系统称为复合系统。
如:城市系统、村落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相对的(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5)系统的其他分类: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黑色系统与白色系统。
由此可知构成系统的三要素:(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2)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也称为集合性,是系统的最基本属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即具有整体的特性功能,目标和作用的有机整体。
系统不是各元素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
系统要求它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
2.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
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一人教版必修二学案:31噬菌体侵染实验2
1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Ⅱ)[目标导读]1.结合教材P 44图3—4及相关内容,掌握噬菌体的结构及增殖的过程;2.阅读教材P 45第一段,理解并掌握标记噬菌体的方法及原因;3.结合教材图3—6及相关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掌握放射性分布不同的原因以及得出的结论;4.阅读教材P 46相关内容,分析并掌握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课前自主预习案[自主梳理]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了进一步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以T 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做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思考。
1.实验材料——T 2噬菌体(1)①结构(如图1):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头部内含有________。
②特点: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细菌病毒,在宿主细胞外_______(有、没有)独立代谢能力。
③生活史(如图2):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___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________,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2)大肠杆菌:单细胞___核生物。
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法,用____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____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
3.实验过程和结果24.实验分析(1)实验中能否直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呢?(2)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_________,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____________。
(3)实验中需用___标记蛋白质,用___标记DNA ,不用其他元素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 、H 、O 、N ,大部分含有___,DNA 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___,只有标记S 、P 两种元素才能够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学案:3.2.1乙烯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激趣导读] 1864年,美国人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煤气灯泄漏出的气体可使附近的树木提前落叶。
1892年,在亚速尔群岛,有个木匠在温室里无意中将美人蕉屑点燃,其烟雾使温室的菠萝一齐开了花。
1908年,美国有人将康乃馨移植到装有石油照明灯的芝加哥温室中,结果康乃馨一直没有开花。
针对上述事实,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原来这都是乙烯捣的鬼。
[目标] 1.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2.掌握苯的分子结构特征、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加成反应的特点。
4.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1课时乙烯一、烯烃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烃。
2.分子通式:C n H2n(n≥2),最简单的烯烃为乙烯。
二、乙烯1.烯烃的工业制取原理的实验2.乙烯的组成和结构3.乙烯的物理性质4.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3O 2――→点燃2CO 2+2H 2O。
②乙烯能被酸性KMnO 4溶液等氧化,使紫色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a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 CH 2+Br 2―→CH 2Br —CH 2Br 。
b .乙烯与H 2O 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 CH 2+H 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 3CH 2OH 。
c .乙烯与H 2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d .乙烯与HCl 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Cl ―→CH 3CH 2Cl 。
(3)加聚反应乙烯能发生自身的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CH 2—CH 2),化学方程式为:n 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
高中数学 必修二 第三章完整全部教案及导学案经典练习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倾斜角与斜率倾斜角阅读教材P82~P83“思考”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倾斜角图3-1-1A .45°B .135°C .0°D .不存在【解析】 根据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可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90°=135°. 【答案】B斜率阅读教材P 83“思考”以下至P 85“例1”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解析】 k =3-(-2)-2-3=-1.【答案】 -1[探究背景]日常生活中,常用坡度(坡度=升高量前进量)表示倾斜程度,例如,“进2升3”与“进2升2”比较,前者更陡一些,因为坡度32>22.[探究问题]1.直线可利用倾斜角刻画其倾斜程度,能否借助于坡度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2.坡度为升高量与水平前进量的比值,它与直线倾斜角有何关系?3.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若材料中A、B两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你能用坐标表示直线AB的斜率k吗?并说明是否所有直线都有斜率?【探究提示】1.可以.2.坡度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3.k=y2-y1x2-x1,当x1=x2时,即当直线的倾斜角为90°时,直线没有斜率.[探究成果]1.倾斜角α与斜率k的关系(1)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当倾斜角是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或与y轴重合).(2)直线的斜率也反映了直线相对于x轴的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当0°≤α<90°时,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当90°<α<180°时,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也越大.2.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即两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在公式中的次序可以同时调换,就是说,如果分子是y2-y1,分母必须是x2-x1;反过来,如果分子是y1-y2,分母必须是x1-x2,即k=y1-y2x1-x2=y2-y1x2-x1.关键词:x轴正向已知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y轴正向所成的角为30°,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________.【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直线倾斜角的定义求解.【自主解答】【解析】有两种情况:①如图(1),直线l向上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角为60°,即直线l的倾斜角为60°.②如图(2),直线l向上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角为120°,即直线l的倾斜角为120°.【答案】60°或120°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倾斜角定义中含有三个条件:①x轴正向;②直线向上的方向;③小于180°的非负角.2.根据定义求直线的倾斜角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草图,然后根据定义找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向的夹角即为直线的倾斜角.画图时一般要分情况讨论,讨论时要做到不重不漏,讨论的分类主要有0°角、锐角、直角和钝角四类.[变式训练]1.设直线l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1,则直线l1的倾斜角为()A.α+45°B.α-135°C.135°-αD.当0°≤α<135°时为α+45°,当135°≤α<180°时为α-135°【解析】由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知只有当0°≤α+45°<180°,即0°≤α<135°时,l1的倾斜角才是α+45°;又0°≤α<180°,所以当135°≤α<180°时,l1的倾斜角为α-135°(如图所示),故选D.【答案】 D经过下列两点的直线斜率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求其斜率.(1)P(1,1),Q(-1,-2);(2)P(-2,-3),Q(-2,3);(3)P(2,1),Q(m,2).【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在于先看横坐标是否相等,进而确定是否能利用斜率公式求其斜率.【自主解答】(1)k PQ=-2-1-1-1=32.(2)∵x1=x2,∴斜率不存在.(3)当m=2时,斜率不存在;当m≠2时,k PQ=2-1m-2=1m-2.1.使用斜率公式k=y1-y2x1-x2时,要注意前提条件x1≠x2,若x1=x2,则斜率不存在.当两点的横坐标有字母时,要先讨论横坐标是否相等再解题.2.斜率公式与两点P1,P2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中的x1与x2,y1与y2可以同时交换位置.[变式训练]2.(1)已知过两点A(4,y),B(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35°,则y=________;(2)过点P(-2,m),Q(m ,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 (3)已知过A(3,1),B(m ,-2)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1)直线AB 的斜率k =tan 135°=-1,又k =-3-y 2-4,由-3-y2-4=-1,得y =-5. (2)由斜率公式k =4-mm +2=1,得m =1.(3)当m =3时,直线AB 平行于y 轴,斜率不存在. 当m ≠3时,k =-2-1m -3=-3m -3=1,解得m =0.【答案】 (1)-5 (2)1 (3)0关键词:数形结合已知A(-3,4),B(3,2),P(1,0),过点P 的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 (1)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2)求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已知坐标――→斜率公式k PA ,k PB ――→数形结合k 的范围―→α的范围【自主解答】 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k PA =4-0-3-1=-1,k PB =2-03-1=1.(1)要使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k ≤-1,或k ≥1.(2)由题意可知,直线l 的倾斜角介于直线PB 与PA 的倾斜角之间,又PB 的倾斜角是45°,PA 的倾斜角是135°,所以α的取值范围是45°≤α≤135°.利用数形结合法求斜率的范围已知一条线段AB 的端点及线段外一点P ,求过点P 的直线l 与线段有交点情况下l 的斜率的范围的方法: ①连接PA ,PB ;②由k =y 2-y 1x 2-x 1求出k PA ,k PB ;③结合图形,写出满足条件的直线l 的斜率的范围. [变式训练]3.已知直线l 经过点P(1,1),且与线段MN 相交,且点M 、N 的坐标分别是(2,-3),(-3,-2). (1)求直线PM 与PN 的斜率; (2)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 (1)由题意与斜率公式可知,直线PM 与PN 的斜率分别为:k PM =-3-12-1=-4,k PN =-2-1-3-1=34.(2)如图所示,直线l 相当于绕着点P 在直线PM 与PN 间旋转,l ′是过P 点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当l 由PN 位置旋转到l ′位置时,倾斜角增大到90°,又k PN =34,∴k ≥34.又当l 从l ′位置旋转到PM 位置时,倾斜角大于90°,又k PM =-4, ∴k ≤-4.综上所述,k ∈(-∞,-4]∪⎣⎢⎡⎭⎪⎫34,+∞.1.求直线的倾斜角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抓住“一个前提,两个方向”(1)一个前提:直线与x轴相交,否则,直线的倾斜角为0°;(2)两个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之间所成的角.2.掌握两种求斜率的基本方法:(1)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即k=tanα(α≠90°);(2)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即k=y2-y1x2-x1(x1≠x2).3.求直线斜率应注意的问题(1)已知倾斜角求斜率,该类题目必须注意α是否等于90°;(2)已知直线上的两点求斜率.若已知两点中的横坐标含有参数,必须注意讨论,即分类讨论;(3)在解决斜率的取值范围问题时,常采用数形结合,注意该思想的应用.1.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都存在斜率B.倾斜角为135°的直线的斜率为1C.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它的斜率为k=tanαD.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解析】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所以A、C错误;倾斜角为135°的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B错误;只有D正确.【答案】 D2.过两点A(4,y),B(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45°,则y=()A.-32 B.32C.-1 D.1【解析】tan 45°=k AB=y+34-2,即y+34-2=1,所以y=-1.【答案】 C图3-1-33.如图3-1-3,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k1,k2,k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解析】设l1,l2,l3的倾斜角分别为α1,α2,α3,则由图可知0<α3<α2<90°<α1<180°,所以tanα2>tanα3>0,tanα1<0,故k1<k3<k2.【答案】k1<k3<k24.已知A(3,3),B(-4,2),C(0,-2),若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时,求直线AD 斜率的变化范围.【解】 如图所示,k AB =2-3-4-3=17,k AC =-2-30-3=53.当D 由B 运动到C 时,直线AD 的斜率由k AB 增大到k AC ,所以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17,53.教学反思:1、对斜率的定义叙述不准确; 2、书写不对,如tanα=1=45o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自我获取知识,语言表达能力。
浙江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1.DNA 是由四种不同的(A 、G 、C 、T)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①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构成DNA 的基本骨架;②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3.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遵循卡伽夫法则 (碱基互补配对):A 一定与T 配对,A 和T 的分子数相等;G 一定与C 配对,G 和C 的分子数相等;但A +T 的量不一定等于G +C 的量。
依据卡伽夫法则可以确定是双链DNA 还是单链DNA 。
4.不同生物的DNA 碱基对的数目可能相同,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肯定不同。
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对应学生用书P491.DNA 的化学组成(1)基本组成元素:C 、H 、O 、N 、P 五种元素。
(2)基本单元: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苷酸分子组成: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 脱氧核糖碱基(A 、T 、G 、C )磷酸 (4)脱氧核苷酸的种类:①碱基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②种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巧学妙记] DNA 结构的“五、四、三、二、一”五种元素:C 、H 、O 、N 、P ;四种碱基:A 、G 、C 、T ,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两条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一种螺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提示: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分布。
2.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有什么关系?提示: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
3.每个DNA 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是多少?磷酸数∶脱氧核糖数∶含氮碱基数的比例是多少?提示:(1)2个;(2)1∶1∶1。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预习指导】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服务业的区位选择;2.掌握服务业的区位选择;3.理解服务业区位因素变化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使用说明】1.通读教材P-,熟记基础。
重点掌握: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服务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2.独立完成导学案,简明扼要写出自己的观点,注意地理规范术语的使用。
【重点难点】1.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学习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预习案】【情景导学】下图表示的是某城市一居住小区。
小区南侧是一条城市次干道,北侧与另一小区之间是一条城市支路,小区的主、次入口分别设在城市的次干道和支路上。
请分析该小区的具体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1)小区规划建设一个幼儿园,应建在图中的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区要建一处小学,应选在图中的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区的活动中心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自测】一、服务业区位因素问题1:服务业的定义?问题2:说出服务业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问题3:影响服务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问题4:影响非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有哪些?问题5:集聚的意义?二、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问题1:举例说明服务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现。
问题2: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有哪些?【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周末,分组进行“调查所在城镇的主要商业中心”1.选择你所在城镇的主要商业中心,实地调查,了解该商业中心主要商铺的数量、类型、规模等概况,填入下表。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训练学案
高二生物训练案19第三章基因的本质2015.1.5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含S元素C.玉米的遗传物质全部分布在染色体上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四种脱氧核苷酸2.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物质C.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DNA结构一定相同,数量也一定相同D.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DNA结构一定相同,数量可能不同3.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是脱氧核糖 B.G是蛋白质C.D在E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4.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的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 )①酶②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③ATP ④DNA分子⑤mRNA ⑥tRNA 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宜的酸碱度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⑧D.①②③④⑦⑧5.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培养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7.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合成直接由DNA决定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可被甲基绿染为绿色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8.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3章 第2节 DNA的结构 (含解析)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2节 DNA 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DNA 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概述DNA 分子的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历程教学实际思路首先将中关村标志性建筑DNA 双螺旋雕塑介绍给同学们,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讲解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索历程,说明最终是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并将DNA 的结构特点介绍给同学们,同时介绍DNA 的三个特性,最后,让同学们学习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情景引入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 的结构 中关村标志性建筑。
掌握DNA 的结构特点。
查哥夫的研究成果。
DNA 的特性 熟悉DNA 的3个特性。
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模型。
DNA 的X射线衍射图谱。
结构更加稳定,所以,A与T或G与C的摩尔数比例均为1:1。
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数量占18%,那么鸟嘌呤的数量占()A.9% B.18% C.32% D.36%答案:C三、DNA的特性师生共同活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Pi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AN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相互配对的方式虽然不变,而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如一个最短的DNA分子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种。
实际上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是成千上万的,其排列种类几乎是无限的,这就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听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分钟随堂练(DNA的复制)
1.实验室中模拟DNA的复制过程,其必需的条件是
()
①ATP ②DNA模板③酶④tRNA ⑤mRNA 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⑦适宜的酸碱度⑧适宜的温度 A、①②③⑥⑦⑧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②③⑤⑦⑧ D、②③④⑤⑥⑦
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它侵染一个细菌后释放出了200个后代,则2.用32P标记一个T
2
后代中含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
A、2%
B、1%
C、0.5%
D、50%
3.某DNA分子经严格复制后,新形成的DNA分子的其中一条子链应该是
()
A.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B.与DNA每一条母链都互补
C.和DNA母链之一相同,但T被U所替代 D.有一半是DNA母链
4.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
()
A.腺嘌呤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
C.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5.某生物的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700对,其中一条链上(A+T):(C+G)=2.5,问该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日的数量为
()
A.300 B.400 C.600 D.1500
6.假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
A.1000 B.2000 C.500 D.无法确定
7.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A.7(a-m) B.8(a-m) C.7(a /2-m) D.8(2a-m)
8..吸烟有害健康,烟叶中有镭226、钋222、铅210等放射性物质,一位每天吸一包烟的人,其肺部所接受的放射性相当于200次X射线辐射,镭、钋、铅本身就是致癌物质,放射性辐射更是致癌的重要因素,放射性物质致癌的原因是
()
A.DNA中碱基对的改变 B .DNA中碱基对的减少
C .DNA中碱基对的增加 D.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
9.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 的原料。
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
A.0
B.25%
C.50%
D.100%
10.康尔贝(Kongbenrg)曾以噬菌体为引子,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加入适量ATP和DNA聚合酶,在试管中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噬菌体DNA,这种半人工合成的DNA也
能够在寄主(细菌)体内繁殖。
请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试验说明的问题是___ (2)加入ATP的目的是__ __。
(3)加入DNA聚合酶的目的是____ ____。
(4)若DNA在真菌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可能是,若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其场所可能是;若在细菌细胞内合成,则其场所是
十分钟随堂练(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1.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DNA分子的
()
A、碱基种类多种多样
B、碱基配对方式的多种多样
C、核苷酸种类多种多样
D、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
2.用a表示DNA,b表示基因,c 表示脱氧核苷酸,d表示碱基。
下图中四者关系中正确
的是
()
3.由10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排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
()
A.4100B.1004C.450D.504
4.一个基因若平均由1×103个核苷酸对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DNA合计约有7×109个核苷酸对,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拥有的基因个数是
()
A.3.5×105
B.3.5×106
C.7×105
D.1.4×106
5.通过对甲、乙两种生物细胞核中DNA的分析得知,它们含有的4种碱基数目分别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两种生物的DNA种类和数目相同 B.两种生物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C.两种生物的性状完全相同 D.核内DNA所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6.对于一个基因的正确描述是
( )
①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断;②它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③它决定某一遗传
性状或功能;④它的化学结构不发生变化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D.①和④
7.下列关于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卵原细胞含有人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DNA完全相同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D.一个DNA分子控制一个遗传性状
8.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一条染色体有成对的基因
C.一个基因是由一条染色体构成的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9.在现代刑侦领域,可以用来进行DNA指纹鉴定的原因是
()
A.DNA上的脱氧核苷酸种类 B.DNA的双螺旋结构
C.DNA上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D.DNA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10.下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基因和g的关系是______ _________。
⑵e和g的关系是_____ _____,g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可用字母______ __表示。
⑶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________,基因和i的关系是______ _____。
⑷g的成分与RNA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⑸g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