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

合集下载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燃烧及其特性(一)燃烧及燃烧条件1.燃烧的含义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氧气或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有新物质的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二是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2.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A.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B.有助燃性物质,常见的有空气和氧气;C.有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电火花、高温物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构成燃烧三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也不一定会发生燃烧,只有当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且都具有一定的“量”,并彼此作用,才会发生燃烧。

对于已经发生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原理。

(二)燃烧的种类1.闪燃各种液体表面都具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浓度取决于该液体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上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樟脑、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都有被火点燃的危险。

2.自燃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产生的着火燃烧,通常由缓慢的氧化作用而引起,即物质无外部火源条件下,在常温下自行发热,由于散热受阻,热量积聚逐渐达到燃点而产生燃烧。

自燃又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可燃物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直到燃点产生燃烧叫受热自燃,如:可燃物接触高温表面、加热、烘烤过度或冲击摩擦等均可导致受热自燃。

而自热自燃是没有外来热源影响,由于物质内部发生化学、物理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逐渐积聚,温度升高直到燃点产生燃烧。

造成自燃自热的原因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

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都是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燃烧,其区别在于热的来源不同。

防火防爆技术课件-防爆技术措施

防火防爆技术课件-防爆技术措施
强度所能承受的某一数值.卸压装置可分为一次性(如爆破膜)和重
复使用的装置(如安全阀).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8
第四节
爆炸控制技术
六、防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
(3)房间泄压。它主要是用来保护容器和装置的,能使被
保护设备不被炸毁和使用人员不受伤害。它可用卸压措施
来保护房间,但不能保护房间里的人。这种情况下,房间
•惰性气体的需用量取决于允许的最高含氧量(氧限值).可燃物
质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加入氮或二氧化碳,成为无爆炸性混合物
时氧的浓度,见表3—1。
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
氧的最大安全浓
度(%)
CO2稀释剂
N2稀释剂
甲烷
14.6
12.1
丁二烯
乙烷
13.4
11.0
丙烷
14.3
丁烷
氧的最大安全浓
度(%)
CO2稀释剂
N2稀释剂
化钾、氯酸钠、硝酸钾、硝酸钠、次
的物品共储
硝酸钠、亚硝酸钠、过氧化钠、过氧
化氢(30%)等
能引起燃烧的物品:溴、硝酸、铬酸、
不准与其他种类的物品共储
高锰酸钾、重硝酸钾
有毒物品:光气、三氧化二砷、氰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除惰性气体外,不准与其他种类
钾等
的物品共储
备注
氯兼有毒害性
钾、钠须浸入石油中,黄磷浸入
物质名称
沸点/℃
20℃时的蒸气压/Pa
物质名称
沸点/℃
20℃时的蒸气压/Pa
戊醇
130
267
乙二醇
126
1067
丁醇
114
534
氯苯
130

15.01.05防火防爆技术

15.01.05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防爆技术(安全环境部内部培训)2015.1.5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1.防火基本原则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如下基本技术措施:(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消防器材。

2.防爆基本原则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

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着火源,例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过热和火花、静电放电、雷击和日光照射等。

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

1.明火(1)加热用火的控制。

加热易燃物料时,要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设备,而采用热水或其他介质间接加热,如蒸汽或密闭电气加热等加热设备,不得采用电炉、火炉、煤炉等直接加热。

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并应布置在其上风向或侧风向。

对于有飞溅火花的加热装置,应布置在上述设备的侧风向。

如果存在一个以上的明火设备,应将其集中于装置的边缘。

如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密闭且附近不得存放可燃物质。

熬炼物料时,不得装盛过满,应留出一定的空间。

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清理不得留下火种。

(2)维修焊割用火的控制。

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碎粒低的温度高达1500~2000℃,高空作业时飞散距离可达20m远。

因此,在焊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在输送、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上,或在可燃可爆区域内动火时,应将系统和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洗或清理。

防火防爆及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专项训练《一》

防火防爆及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专项训练《一》

防火防爆及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专项训练《一》第1题:单选题爆炸类危险废弃物的销毁不应使用以下何种销毁处理方式()。

A.爆炸法B.填埋法C.化学分解法D.烧毁法【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凡确认不能使用的爆炸性物品,必须予以销毁,在销毁以前应报告当地公安部门,选择适当的地点、时间及销毁方法。

一般可采用以下4种方法:爆炸法、烧毁法、溶解法、化学分解法。

第2题:单选题焊接切割时产生的火花飞溅程度大,温度高,同时因为此类作业多为临时性作业,极易成为火灾的起火原因,下列关于焊割时应注意的问题中,正确的是()。

A.如焊接系统和其他系统相连,应先进行吹扫置换,然后进行清洗,最后加堵金属盲板隔绝B.可利用与可燃易爆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C.若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环境中该气体浓度应小于1%D.若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环境中该气体浓度应小于0.5%【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如焊接系统和其他系统相连,应先加堵金属盲板隔绝,再进行清洗,最后吹扫置换。

B选项中,不得利用与可燃易爆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

若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环境中该气体浓度应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2%。

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烟花爆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烟花爆竹的火焰感度是指炸药在火焰作用下,发生爆炸变化的初始温度,它是一个温度概念B.四不准是指不准混用工房、不准混用设备和工具、不准超量投资、不准超过规定最高作业温度C.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燃烧温度和燃烧表面积,燃烧速率与火药的组成和物理结构有关D.领药时要按照“少量、多次、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A选项中,烟花爆竹的火焰感度是指炸药在火焰作用下,发生爆炸变化的能力,它是一个距离概念。

B选项中,四不准是指不准混用工房、不准混用设备和工具、不准超量投资、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C选项中,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燃烧速度和燃烧表面积,燃烧速率与火药的组成和物理结构有关。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

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

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

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

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目录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1)第二节消防设施与器材 (9)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 (13)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1、燃烧过程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汽在气相中的燃烧。

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汽;在固体燃烧中,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汽进行燃烧。

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包括许多吸热、放热的化学过程和传热的物理过程。

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三种方式进行传播。

2、燃烧形式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通常先蒸发为可燃蒸汽,可燃蒸汽与氧化剂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分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再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扩散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分解燃烧(可燃固体)。

(三)火灾的分类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四)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帑、锂、铝镁合金火灾等。扑救D类火灾应选用粉末灭火器或砂、 土等。
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质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扑救E类火灾应选用干粉灭火 器或二氧化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简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物油脂等。
(3)碳化物。例如碳化钙、碳化钾、碳化钠等。碳化钙(电石)与水接触能生成乙块,这种气体能燃烧或爆炸 。
(4)磷化物。例如磷化钙、磷化辞等,它们与水作用生成磷化氢,而这种气体在空气中能够自燃。
6.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发生火灾后,要及时使用本单位(地区)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有手动灭火系统的应立即启动。
(5)强氧化剂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 器内或妥善处理。沾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作业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 ,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6)物质自行发热。例如油纸、油布、煤的堆积,金属钠接触水发生反应等。
(7)绝热压缩。例如硝化甘油液滴中含有气泡时,被落锤冲击受到绝热压缩,瞬时升温,可使硝化甘油液滴被 加热至着火点而爆炸。
(8)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等。
@事故案例
某年5月26日,太原某钢铁公司热连轧厂由于1号加热炉助燃风机的电动定子绕组绝缘严重老化,绕组4个部位 匝间短路引起大电流冲击,造成为其供电的干式变压器绝缘击穿起火,引燃上方电缆,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 575.3万元。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专业培训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专业培训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专业培训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专业培训概述: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带来的破坏。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专业培训旨在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的火灾和爆炸安全意识,培养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与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内容:1. 火灾基础知识培训:- 火灾的起因和发展规律- 火灾的分类及特点- 火灾对人体的危害- 火灾的预防措施2. 防火技术培训:- 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的防火措施- 防火通道的设置和疏散指引标示- 火灾警报和报警系统的使用3. 防爆技术培训:- 爆炸事故的起因和发展规律- 防爆原理与防护措施- 防爆装置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防爆电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4. 火灾和爆炸应急处置:-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应急预案-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组织指挥-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逃生和疏散- 灭火和救援技术的操作方法5. 安全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 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事故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安全责任和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培训方法:1. 讲座形式:专家授课,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培训内容,进行案例分析。

2. 实地演练:在实际场地模拟火灾和爆炸事故,进行灭火和救援技术的操作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讨论和互动:组织参与培训人员进行小组讨论、作业和分享,以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培训目标:1. 培养防火防爆意识:提高参与培训人员对火灾和爆炸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安全意识和预防意识,明确防火防爆的重要性。

2. 掌握防火防爆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参与培训人员掌握灭火和救援技能,学会使用灭火器材和防爆装置,提高防火防爆能力。

3. 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培训人员能够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组织指挥,正确疏散人员,有效灭火和救援,降低事故损失。

4. 遵守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训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并能够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履行安全责任。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课件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课件

灭火
使用灭火器或消防器材进行灭 火,控制火势蔓延。
救援
在专业救援人员到达之前,采 取必要的救援措施,如救助伤
员、转移物资等。
03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应用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介绍
总结词
基础概念与定义
详细描述
介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定义、分类、原理和应用领域,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应用
总结词
隐患。
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避免违规操作和误操作。
安全设施
确保安全设施完备、有效,如 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
培训教育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提 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
能力。
火灾与爆炸的应急处理
报警
发现火情或爆炸时,立即报警 并通知相关人员。
疏散
按照应急预案迅速疏散人员, 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 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
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对生产场所进行合理布局,确 保通道畅通,防止因人员密集 或物品堆放不当引发事故。
防火防爆安全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防火防爆安全工 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责任 体系。
对防火防爆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的财产损失。
人身伤害
火灾与爆炸会释放出有 毒烟雾和高温,威胁人 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人
员伤亡。
环境破坏
火灾与爆炸产生的烟雾 和废气会对环境造成污
染,影响空气质量。
社会影响
火灾与爆炸事故会导致 社会秩序的混乱,影响 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火灾与爆炸的预防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篇)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篇)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工厂里,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火、爆炸事故,会给职工、工厂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不仅要求工厂各级领导和从事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工艺的职工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也要求每个职工都应做好这项工作。

每个职工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安全基础知识。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1)吸烟引起的事故。

(2)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

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云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

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磨擦、油槽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

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5)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

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

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来引起的自燃等。

(7)雷击引起的事故。

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2、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下列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质。

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

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如碳、氢、硫、钾等;还有些可燃物质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苯、丙酮、乙炔等。

②有助燃物质。

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质。

如空气(氧气)、氢气、及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③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

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

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构能等都可起到火源的作用。

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培训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培训知识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1、安全:指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危险: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忘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

2、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事故与事故隐患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4、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⑴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⑵故障——安全功能。

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⑶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5、安全生产管理:人们为了实现预定安全工作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

6、安全生产的意义:安全生产关系全体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

7、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劳动者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劳动条件,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安全生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⑴安全生产管理。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奖励与处罚等。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件的能力,公司决定举办一次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防火防爆安全知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是公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举措。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防火防爆知识,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预防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防火知识1. 火灾的危害火灾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意外事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

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预防火灾至关重要。

2. 火灾的原因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电气故障、用火不慎、设施老化、操作不当等。

其中,电气故障是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特别注意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

3. 预防火灾的措施(1)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杜绝电气故障引发火灾(2)严格控制用火行为,禁止在易燃物附近使用明火(3)加强设施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缮(4)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加强防火演练二、防爆知识1. 爆炸的危害爆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意外事件,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引发更大的灾难。

2. 爆炸的原因爆炸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气体泄漏、粉尘积聚、化学品反应等。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检查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消除潜在危险。

3. 预防爆炸的措施(1)定期检查气体管道、容器等设施,确保没有泄漏(2)提高化学品存放和使用的注意力,防止化学品相互反应导致爆炸(3)加强粉尘清理工作,减少粉尘带来的爆炸隐患(4)加强员工防爆意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应急预案为了更好地应对意外事件,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应急预案和爆炸应急预案。

员工要根据预案内容,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技能,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在火灾应急预案中,要求员工熟悉火灾逃生通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且掌握报火警的程序和电话。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0.3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0.3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 2010 版权所有 No.2010001-PPT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2)燃烧的必要条件
可燃物: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
的物质。可燃物包括: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助燃物(氧化剂):凡能帮助和维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均 称为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是空气和氧气以及氯气氯酸钾等 氧化剂。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 2010 版权所有 No.2010001-PPT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 2010 版权所有 No.2010001-PPT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3、燃烧性质的化学爆炸 各类化学爆炸中,除简单分解爆炸外,其余的复杂分解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等各种爆炸,从化学本质上看,都属于快速的 燃烧反应引起的爆炸,所以都是燃烧性质的化学爆炸。 (1)燃烧性质的化学爆炸与其它一般燃烧的相同点 燃烧性质的化学爆炸也是一种燃烧,符合燃烧的本质。此类 爆炸的发生,同样必须具备燃烧的三要素,必须满足三方面定性 定量的充分必要条件。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避免此类 爆炸的发生。 (2)燃烧性质的化学爆炸与其它一般燃烧的不同点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 2010 版权所有 No.2010001-PPT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爆炸与燃烧的关系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 2010 版权所有 No.2010001-PPT
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4、爆炸极限 (1)爆炸极限的概念 爆炸极限(也称燃烧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 气(或氧化剂)组成的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产生燃烧爆炸的可燃物最底或 最高浓度,称为该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对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通常用可 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爆炸温度极限: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有浓度和温度两种表示方法。爆炸 温度极限,也有上、下限之分,以℃表示。因为可燃蒸气的浓度是在可燃液 体一定的温度下形成的。因此,爆炸温度极限对应表示一定的爆炸浓度极限。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 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如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 混合物质的爆炸。 原子爆炸(核爆炸):核爆炸的能量相当于数万吨到数千万吨TNT(黑 色炸药)的爆炸的能量,可形成数百万到数千万度的高温,爆炸中心产 生数百万兆帕的的高压。
5、常见爆炸类型
B、产生的能量是气体爆炸的数倍,温度可上升到 2000-3000℃左右,这是因为单位体积内碳氢化合物多。 粉尘爆炸首先出现爆炸,过0.1-0.2s后,形成火焰,在 常温常压下,火焰波初期速度为2-3m/s,因燃烧粉尘的 膨胀,继而压力上升,其速度以加速度增加。由爆炸引 起的冲击波传播速度约为300m/s,并且随火焰速度的上 升而上升,比火焰速度快得多。
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 加热时间
它是表达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危险性的重 要参数。如氢气的最小点火能为0.02mJ。正庚烷为 0.7mJ
(2)着火延滞期(诱导期)
——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 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
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在燃烧 过程中又称为着火延滞期或着火落后期。单位用ms 标识。
着火(自燃或点燃)
持续燃烧 放热 物质燃烧过程示意图
气态可燃物: ——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与氧
气边混合边燃烧。
可燃气体燃烧所需的热量只用于本身 的氧化分解,在火源作用下被加热到 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 是最容易燃烧的。
液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 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2.火灾的定义
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
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 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人员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 火灾事故。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培训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培训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培训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关系到个人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提高防火防爆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在职业岗位中进行相关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文将以2000字的篇幅,为大家介绍一些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第一部分:防火技术知识培训1. 火灾的发生与蔓延规律:了解火灾的起因和火势蔓延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2. 灭火器材使用培训:掌握常见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包括灭火器、灭火器车、水枪等。

了解各种灭火器材的适用场所和使用范围,并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灭火器材。

3. 防火建筑设计与防火设施:了解防火建筑设计的原则,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等。

此外,学会正确使用防火隔离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确保人员撤离的顺利进行。

4. 火灾逃生与自救:了解火灾发生时的逃生原则和逃生通道的选择,包括火灾烟雾的特点、疏散通道的标识和疏散员的职责等。

此外,学会正确使用逃生器材,如安全绳和逃生滑梯等,以提高自救的效果。

第二部分:防爆技术知识培训1. 爆炸源与防护措施:了解各种爆炸源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包括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等。

学会正确存放和处理这些爆炸源,以及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工具的方法,以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

2.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与维护:了解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这些设备,包括防爆电气电缆、防爆开关和防爆灯具等。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因电气设备引发的爆炸事故。

3. 爆炸物品的储存与运输:了解爆炸物品的分类和特性,学会正确储存和运输这些物品。

包括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和运输工具,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爆炸物品的安全使用。

4. 爆炸事故应急救援:了解爆炸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火场救援、伤员救治和事故现场的处理等。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标准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标准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型:职业学习平台课程学分:3总学时:5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防火防爆技术》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讲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危险物品防火防爆、电气防火防爆和典型危险场所防火防爆等内容。

旨在使学生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常见和经常被使用的防火防爆设施、器材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辨识火灾爆炸事故隐患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能力。

2.与前后续课程关系《防火防爆技术》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学习时间安排为50学时。

其前修课程包括《机械安全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后续课程有《建筑消防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和《安全人机工程》等,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考虑生产经营单位、建设施工单位防火防爆安全问题并结合专业特点围绕防火防爆设施器材检查和管理设置教学内容,同时把初级注册安全工师考试课程《安全生产技术》中的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用课程符合“双证书”要求。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以授课教师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以考核结果为主。

(二)职业活动或职业行动领域1.职业活动调研依据,与课程产生的逻辑关系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工矿商贸等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和安全服务中介的安全评价岗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调查与处理、安全评价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安全服务中介服务岗位开展工作,都需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的相关知识做支撑,本课程为后续职业核心课程学习及学生今后实际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工矿商贸等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或建设过程中有关防火防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火灾爆炸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D,但不宜大于15m 2m 5m
(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 (2)液化烃罐组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相邻工厂或设施 居住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 相邻工厂(围墙) 国家铁路线(中心线) 厂外企业铁路线(中心线) 国家或工业区铁路编组站 (铁路中心线或建筑物) 厂外公路(路边) 变配电站(围墙) 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 I、II级国家架空通信线路(中心线) 通航江、河、海岸边 液化烃罐组 120 120 55 45 55 25 80 1.5倍塔杆高度 40 20
• ⑴定义和组成:
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燃烧产 物如CO2,水蒸气,以及未燃的燃气, CO,多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固体 微小颗粒和液滴,卷入的空气等。
(三)火灾的危害性
• ⑵烟气的产生:除了少数的纯燃料(如 H2等)燃烧时不产生烟气外,多数可燃 物都会产生烟气。 • ⑶烟气的毒性: ①窒息 如CO2等气体, ②中毒,主要是CO,多数的中毒死亡 都是由它引起的。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4.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 • ⑴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旋 转火焰。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 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火旋风, 他们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和强度 加大。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⑵轰燃 ①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 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 ②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物 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 等),容易进入最盛期。 ③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 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
• 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 • 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 灾等。 • 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3. 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初起期(烟,阴燃)→发展期(窜出 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最盛期 (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 火焰包围可燃物,烈火熊熊)→衰弱期 (可燃物逐渐减少) →熄灭期(可燃物 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
(五)灭火技术措施
• 3. 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⑴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 如CO2灭火器,CCl4四氯化碳灭火器等。 ⑵隔离法——消除可燃物。如水墙,破 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 ⑶冷却法——消除着火源。如水冷却。
(五)灭火技术措施
• 4. 灭火剂 ⑴气体灭火剂:如CO2灭火剂,卤代 烷(1211灭火剂:二氟一氯一溴甲烷) 等。 ⑵泡沫灭火剂: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 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O2泡沫: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轰燃的判断:
①上层的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
②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轰燃造成的原因:
1.热辐射 2.热对流
烟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就可 能发生轰然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⑶回燃:死灰复燃的现象叫做回燃。
原因:室内火势熄灭后,由于温度仍 很高,可燃物的热分解析出可燃气体, 逐渐积累,一旦通风条件改善,这些混 合气体会被灰烬点燃。不仅会在室内形 成强大快速的火焰传播,而且会在通风 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轰燃)。
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
(四)火的防治
• ⑵评估:对已有的厂房,仓库或工程进 行危险评估。 包括:耐火等级,安全间距,使用能源 的安全要求等。
(四)火灾的防治
• ⑶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 理。如装饰材料聚氧乙烯等易燃材料, 添加阻燃剂(其本身应毒性小,所以要 求清洁阻燃),如溴,锑和铅的化合物 等比较理想。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⑶ 可燃固体: ①可燃固体受热成熔融状态,蒸发出可燃 蒸气,从而氧化燃烧。 如:固体硫。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② 可燃固体受热直接析出可燃气体从而 氧化燃烧。 如:木材在T≥295℃析出H2、CH4甲烷 。 • ③表面燃烧→炽热状态 如:焦炭,无火焰,亦称无焰燃烧; 又如:金属燃烧(Al、Mg等)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火灾: 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 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 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 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 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1. 火灾发生的条件:火 三角 即燃烧必须是可燃物, 助燃物(剂:氧化剂), 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 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 (即构成燃烧系统), 才能发生。 火三角也称为火灾三 要素。
(四)火灾的防治
• ⑷ 安全间距。 储罐相邻距离、罐组相邻距离、企 业与相邻设施距离均需要满足标准。 • ⑸火灾探测: 利用火灾的初起期的冒烟,阴燃等 信息研制火灾报警器。 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五)灭火技术措施
• 1. 消防方针: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 2. 灭火的原理:火灾一旦发生,只要消除 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即 熄灭。
(一)爆炸及其分类
• ⑶按爆炸反应物分为: ①可燃气体(纯)的分解爆炸: C2H2→2C+H2+Q ②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 2 C2H2+5O2→4CO2+2H2O+Q ③可燃粉尘爆炸:铝粉,面粉,煤粉等与空 气(O2 )混合物 ④可燃蒸气,可燃液体雾滴可爆炸
(二)爆炸极限
• 1.定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 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 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亦称着火极限。
Ⅱ.爆炸基本概念
• (一)爆炸及其分类 • (二)爆炸极限 • (三)爆炸的危害 • (四)燃烧和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关 系 • (五)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
(一)爆炸及其分类
• 1.爆炸——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 释放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基本特征:压力的急骤升高 • 2.分类: ⑴按爆炸性质分: ①物理性爆炸——物质物理变化(to、 V、P)而引起的爆炸,如锅炉爆炸、蒸 气爆炸等。
(一)爆炸及其分类
• ②化学性爆炸——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 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起的 爆炸,如:乙炔 2C2H2+5O2 → 4CO2+2H2O+Q 化学爆炸三要素:气体,Q,化学反 应高速度。 ③核爆炸。
(一)爆炸及其分类
• ⑵按爆炸速度分: ①轻爆:燃烧速度为数米/秒; ②爆炸:燃烧速度为十几米~数百米/秒; ③爆轰:燃烧速度为1000~7000米/秒。
(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 1.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 ⑴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甲 乙
举例 可燃气体与空 气混合物的爆 炸下限 <10%(体积) 乙炔、氢气、丙 烷等 ≥ 10%(体积) 一氧化碳、氨等
(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 (2)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A 名称 液化烃 可 燃 液 体 特征 15℃时的蒸气压力>0.1MPa的烃 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 甲A类以外,闪点<28℃ 闪点≥28℃且≤45℃ 闪点>45℃且<60℃ 闪点≥60℃且≤120℃ 闪点>120℃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 苯 (闭杯) -11.1℃;甲苯4℃;环己烷16.5 ;芳烃42℃等。 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 都有可能被火点燃。 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越大。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⑵ 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 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 燃烧的现象。 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 温度(℃)。如:苯甲苯535℃,二硫 化碳90℃等。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 根据《火灾分类》(GB4968-85), 一般将火灾分为: • 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 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 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 等 • 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 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⑴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 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 烧的。 如:乙炔
2C2H2+5O2→4CO2+2H2O+Q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⑵ 可燃液体:受热→蒸气→燃烧
如:乙醇 C2H5OH(液体)→ C2H5OH(蒸气) C2H5OH(蒸气)+3O2=2CO2+3H2O+Q
(六)火场逃生
• • • • • 要点: ⑴身上着火时,在地上打滚,不能跑; ⑵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不顺风疏散; ⑶用湿棉被、毛毯遮盖身体. ⑷无路可逃,寻找避难处:阳台、楼房平 顶或退入房间(卫生间),将门缝用湿毛巾 等封严、浇水。
(六)火场逃生
• ⑸高层楼房可以采用绳索(或床单撕条), 雨水管、雨棚等; • ⑹被迫跳楼:高层楼向地面抛下厚的棉被. 沙发垫子等物增加缓冲,双脚先落地; • ⑺求救呼救:呼叫、敲打金属物件,夜间 可以用手电筒; • ⑻ 利用疏散通道逃生,不坐电梯(以防停 电)。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⑶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 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包括自热 自燃和受热自燃。 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 黄磷30℃,煤320 ℃。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5. 物质的燃烧过程 (历程) 任何可燃物质的 燃烧都经过氧化分解、 着火、燃烧等阶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
主讲:林建东
I.防火技术
• • • • • • •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三)火灾的危害性 (四)火灾的防治 (五)灭火技术措施 (六)火场逃生 (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 1.定义: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 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 2.燃烧的三个特征: 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放热 ③发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