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

【摘要】在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家长一定要根据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寓教育于生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注意教育的即时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家庭品德养成教育

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要使孩子成才,首先要引导小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实施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密切配合”。因此,在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先入为主的特点,他们对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呢?

一、联系生活,适时教育——体现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大力提倡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活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所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恰恰主要是道德品质方面。但一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就是口头的说教。其实不然,教育机会在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适时抓住这些机会并进行教育,往往能取得比我们刻意进行的教育更好的效果。

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应主动跟大人打招呼。刚开始,孩子不懂这一点,回家后见到长辈一声不吭。发现这种情况,家长应立即向他(她)指出:“小孩子应该尊敬长辈,放学回家后应主动向家里的长辈打招呼呀。”而且要求他(她)立即改正。经过几次反复,孩子就能逐步形成这种意识了。

由此可见,家长应当高度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挖掘生活常规中的教育因素,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榜样示范,潜移默化——体现示范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孩子树立榜样”。榜样示范是进行家庭品德教育的一种生动而有效的方法。常见的示范性教育有以下几种。

一是家长自身示范。就是由家长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直接为幼儿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行为榜样,使幼儿在模仿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念。例如,如果要引导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那么家长自己就必须每天在家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看报。对孩子来说,第一次看到父母看书,也许感觉不到什么;第二次看到,

也许还不会感觉到什么;但第三次、第四次……孩子看到父母一有时间便习惯性地拿出书来读,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照此去做。刚开始也许是好奇心,但当他(她)或通过父母的讲解、或通过自己的理解逐步读懂书中的内容,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之后,就会变得手不释卷了。

二是引导他们以伟人及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发展情况,通过引导他们看图书、讲故事、观看一些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来帮助其认识和感受榜样人物,使他们明白伟人的成功来自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顽强不屈的抗争。

三是教育他们学习同伴中的优秀典型。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的模仿性很强,常常以周围生活中的同伴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所以,家长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引导孩子学习自己身边优秀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这样的教育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因而教育效果更好。

三、即时教育,防微杜渐——体现即时性

孩子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是很健全,往往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孩子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正缺点。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缺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要立即指出来,并引导他们改正。

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害怕家长批评,往往会撒谎说是小猫惹的祸。家长发现后,既不要不闻不问,也不要大发雷霆,而是要采取委婉的甚至是幽默的方法来处理。比如,家长可以故意说:“这小猫真可恶!干脆明天把它送人吧!”这时,平时爱和小猫逗着玩的孩子往往就会红着脸承认错误。即使不怎么喜欢小猫的孩子,他(她)这时也会表现出极不自在的表情,家长发现后,可立即追问:“到底是小猫干的还是你干的呀?小孩子可不能撒谎呀!”话说到这种份儿上,孩子再不承认错误也不行了。这时,家长不能发怒,而是要以温和的口吻因势利导:“本来嘛,打碎一只花瓶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撒谎就不对了。你能承认错误,这很好。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再也不会撒谎了。”这样即时性的教育,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年幼的时候,小小的不足危害性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细微的缺点就会发展成危害性极大的恶习,不仅危害自己,而且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而良好的习惯却能使人受用终生。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多跟孩子接触,跟他(她)交朋友,观察他(她)的行为表现,了解他(她)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及时地发现他(她)身上存在的缺点,并适时引导其改正缺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体现渐进性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我们不要苛求其一

下子改正,更不能希望其一夜之间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改正缺点、错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她)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改正缺点、错误。照此坚持下去,他们便能逐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了。

例如,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因睡懒觉而上学迟到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家长一般都会采用简单的批评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但这样做往往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她)逐步减少迟到的次数,以前经常迟到,挨老师批评了,孩子初步产生了要按时上学的意识;现在一周只迟到两三次了,有进步了,家长应及时予以表扬,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强化按时上学的意识;到下一周,他(她)只迟到了一次,又有了进步,家长应再次及时予以表扬,使其按时上学即守时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照此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孩子就能自觉地按时上学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守时的习惯。

五、和谐协调,全面发展——体现多样性

孩子的道德品质包含的内容很广,包括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热爱读书、勤奋学习、诚信守时、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等。在家庭品德教育中,家长应根据道德品质的这一多样性特点,准确把握上述内容,制订较全面的教育计划,力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使孩子的道德品质得到系统而全面的发展。很显然,上述教育内容全都渗透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进行教育。

例如,在孩子上学时,提醒他(她)主动跟家人道别,使其懂得尊敬长辈;在家人生病时,提醒他(她)到床前探望,使其懂得关爱他人;在孩子画画时,提醒他(她)画纸的正反两面都可以用,使其懂得勤俭节约;在孩子起床时,指导他(她)学叠被子,使其懂得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做……

教育时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又稍纵即逝,这就要求家长随时随地做有心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只要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孩子的道德品质就会得到系统、全面的发展。总之,家长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一定要根据道德品质生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生活中,充分发挥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注意教育的即时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