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在当今社会中,素质教育被愈加关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一个需要长久实践的过程。

以下是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一、从家庭教育开始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学习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是孩子的第一个品德导师。

父母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地与孩子沟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

与此同时,父母也要保持良好的道德风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推崇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是一种重要的品德,它能体现人的品质和道德水平。

诚实守信既表现在言语中,也表现在行动中。

从小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逐渐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承诺一定要做到,不说谎话等。

在孩子遵守这些行为准则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品德。

三、注重礼仪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礼仪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礼貌、尊重他人、感恩、感恩之心等方面的知识,以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礼仪习惯。

如给他人打招呼,有礼貌地问好;要有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生活中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练习礼仪,使孩子养成一种优良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德,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感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各种资源的帮助,让孩子明白这些人和事物对他的意义,是让孩子学好感恩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逐渐引导孩子理解感恩的含义,如学会感谢、感悟亲情、感恩帮助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感恩之心,将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五、重视习惯养成养成良好的品德,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也需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品德的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石,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乃至未来发展都极其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从多个方面论述如何有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建立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场所: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固定的学习场所,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并严格遵守学习计划,并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2. 注意培养专注力:专注力是学习的关键,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写作等方式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同时,帮助孩子学会增强自信,减少无关信息的刺激。

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家长应鼓励孩子泛读,并提供丰富多样的读物选择。

4. 鼓励独立思考和提问: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求助解决问题。

5. 重视练习和反馈: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练习,并及时提供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

6.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乐于学习新知识,并勇于克服困难。

二、培养良好的品德:1. 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深远。

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榜样。

2. 价值观教育:家长应从小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3. 培养责任感:家长应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责任,例如家庭劳动、照顾弟弟妹妹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4. 鼓励关爱和同情:家长应教育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5. 重视培养自信和自尊:家长应鼓励孩子自信,尊重自己和他人,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

6.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他们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其他策略: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品德

家庭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品德

家庭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品德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他们品德培养的第一课堂。

因此,家庭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品德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家庭应该成为孩子品德教育的榜样。

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天赋,他们会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学习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因此,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父母善良、宽容、诚实,孩子也会受到影响,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

其次,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功的基石。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家务活,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的日常事务中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比如,让孩子帮忙整理房间、清洗餐具等。

通过这些小事,孩子可以学会承担责任,体验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的价值。

此外,家庭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友善和合作意识。

友善和合作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来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合作意识。

比如,鼓励孩子与兄弟姐妹分享玩具,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等。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的感受。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品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家长还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坚定的品德。

最后,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善良和乐于助人是人类共同的美德,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正面的故事,教育孩子如何善待他人,如何乐于助人。

同时,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他人。

总之,家庭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品德教育的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友善和合作意识、自信心以及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实用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实用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实用方法2023年,家长和社会都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因为良好的品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然而,孩子的品德教育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实用方法。

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

例如,孩子的父母应该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对待他人友善礼貌,有坚强的意志力等等。

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仅要求孩子做到,也必须率先做到。

2.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在家庭中营造和谐、宽松、友爱的氛围,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

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可以使孩子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

3. 建立良好的家规家庭规矩是一种约束孩子行为、培养品德的有效方式。

家规要先从父母身上开始,父母做了什么事情,孩子们就应该仿效。

在家庭中,要有明确的“该做、不该做”的标准,并建立相对固定的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4. 提供实践机会在生活和学校中,给孩子创造提高品德的机会。

比如,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让孩子了解社会需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毅力和耐力;参与实验和创新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等等。

5.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人生人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引导孩子明确人生的价值意义,培养必要的责任感和思考能力。

有许多故事可以为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和方向,提供直观的教育机会。

6. 塑造孩子的美德尊重孩子的个性,并关注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成功的信心。

在不断的实践中,教育孩子要乐于助人,微笑待人,主动方便他人,早期规范好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美德。

7. 强化品德教育体系管住自己和孩子的言行举止,通过教育理念及教材,引领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更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模式,全面推进品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同步进行家长辅导,提升家庭品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不仅是塑造个人品质的基石,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一、家庭教育1. 做好榜样:家长是孩子首要的榜样人物,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学习对象。

2. 培养良好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坚持锻炼等,这些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3. 关注情感培养:家庭是小学生情感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长要注重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和情绪管理能力,提供温暖的家庭氛围,倾听孩子的心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二、学校教育1. 设立良好的课程体系:小学的课程设置应该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品德和道德的培养。

可以设置涉及道德教育的课程,如品德课、公民课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增强实践教育: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整体意识。

3. 提供角色模拟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到不同道德选择的结果,培养他们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三、社会教育1. 寓教于乐的活动:社会教育可以通过游戏、绘本、动漫等形式进行,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道德知识,并培养学生对道德的认同和思考能力。

2. 亲子互动活动:社会教育应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通过合作游戏、亲子读书会等活动,加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3. 社区参与与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自我管理1. 培养自律能力:小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交通规则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

2. 培养公平正义观念:小学生应该学会公平对待他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不歧视、不欺凌他人,培养正义感和同理心。

如何培养好品德

如何培养好品德

如何培养好品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品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品德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培养好品德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好品德。

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最初阶段,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品德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好品德呢?首先,我们需要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同时也能够引导孩子去了解社会和人生。

其次,家庭教育应该注重道德教育。

父母应该通过自身言行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模仿到良好的言行举止。

另外,在家庭中要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让孩子能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

学校应该注重品德教育,而不只是简单地注重学科教育。

在校园中,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让孩子能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也应该注重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好品德。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最后阶段,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品德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道德、文化和智慧的培养。

我们需要制定正确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让社会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地方。

此外,社会也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人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社会还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让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结论培养好品德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

在培养好品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文化和道德的传承和弘扬,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构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和公正正义的社会。

这样,我们可以为社会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对于孩子来说,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所以家长和老师能否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培养孩子的道德,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否。

在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培养学生品德的六种方式1、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我们常说大道理谁都懂,但是大道理必须要知道,如果没有了大道理的影响和约束,就更加容易造成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放纵。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帮助小学生塑造心目中的榜样,可以是各种成功的大人物大英雄,也可以是身边的小朋友或大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反倒更容易接近观察和模仿。

3、陶冶教育法:是学校和家长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灌注于生活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

4、实际锻炼法:让小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无论是竞赛还是公益活动,又或者班级内部、家庭内部以及与社会实际接触的实践活动,都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5、品德修养指导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作为家长与老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弟子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弟子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弟子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弟子规,又称《朱子家训》、《百字令》等,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经典之一、下面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总结出几条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方法。

一、家庭教育1.以身作则。

作为父母或祖父母,要自身具备良好的品德,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守法守德,诚实守信,积极向上,不做对孩子不利的榜样。

2.爱与尊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充满爱心,尊重孩子的个性。

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心生厌恶,不要采取体罚等伤害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

3.知识的传授。

要鼓励孩子爱读书,读好书。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与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书中的道德观念。

4.分享与帮助。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

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公益活动或家庭公益事务来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教给孩子分享与帮助他人的品德。

二、学校教育1.课堂教育。

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培养品德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向孩子传授正确的品德观念。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引导他们遵守纪律和规则。

2.德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德育活动,如班级会议、主题讨论、德育知识竞赛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和感受正能量,培养良好的品德。

3.好人好事宣传。

学校可以定期宣传校内外的好人好事,通过播放影片、举办座谈会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和学习身边的好榜样,激发孩子的向上力量。

三、社会教育1.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亲友聚会或社区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2.引导正确的娱乐方式。

要引导孩子选择健康、良好的娱乐方式,如读书、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等。

避免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等不良娱乐方式,以免影响孩子的品德形成。

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展现,它不仅关乎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更关系到一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一、家庭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起点,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身教胜于言教。

父母应该做一个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

例如,父母要注重言谈举止的礼貌,要坚守道德底线,遵守社会规则等等。

此外,父母还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要有耐心地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善良、诚实、宽容等美德。

通过这样的家庭教育,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与道德观念。

二、学校的责任除了家庭,学校也扮演着培养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角色。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提供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首先,学校要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学校要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规范,要制定出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则,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应该开展一些有益于品德和道德发展的活动,例如举办主题教育讲座、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社会的影响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它能够让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观念。

在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等形式来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

同时,社会也有着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人们在社会环境中会被约束和规范。

通过社会的影响,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父母榜样:树立良好行为

父母榜样:树立良好行为

父母榜样:树立良好行为父母是儿子的第一个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儿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努力为儿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父母以身作则,为儿子树立良好榜样:1.诚实守信:父母应该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对待家人、朋友和社会都要真诚可靠。

在儿子面前,父母应该避免撒谎、欺骗等行为,让他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尊重他人:父母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包括家人、朋友、邻居等。

在儿子面前,父母应该避免使用侮辱性或者攻击性的语言,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

3.积极进取:父母应该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在儿子面前,父母应该展现出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鼓励他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4.有责任感:父母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心家人、社区和社会。

在儿子面前,父母应该表现出对家庭、工作和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感,让他学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5.勤俭节约:父母应该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和财富。

在儿子面前,父母应该避免浪费食物、物品等行为,让他学会勤俭节约的品质。

6.热爱学习:父母应该热爱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在儿子面前,父母可以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和努力,鼓励他多读书、多思考。

7.关心环保:父母应该关心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在儿子面前,父母可以带领他一起参加环保活动、节约能源和减少废物排放等,培养他的环保意识。

总之,为儿子树立良好榜样需要父母的努力和坚持。

通过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积极进取、有责任感、勤俭节约、热爱学习和关心环保等方法,父母可以帮助儿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他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30个培养孩子的细节

30个培养孩子的细节

30个培养孩子的细节培养孩子的细节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父母来说,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智力和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30个培养孩子的细节,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他们的孩子。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 培养孩子的早睡早起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2.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3. 培养孩子的整洁卫生习惯,让他们养成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的好习惯;4. 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习惯,教他们珍惜物品和资源;5. 培养孩子的礼貌待人习惯,教他们尊重帮助他们的人。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6.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书籍;7.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教他们关注周围的事物并思考;8. 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写日记或文章;9.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教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10.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

三、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11.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参与团队活动;12.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教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13. 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困难;14. 培养孩子的友善待人习惯,教他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15. 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鼓励他们担任班级或社团的职务。

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16. 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鼓励他们学习乐器或参加合唱团;17. 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兴趣,让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18. 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学习绘画、舞蹈或戏剧;19. 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给他们提供实验器材和科普书籍;20. 培养孩子的社会公益兴趣,参与志愿者活动或社区服务。

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21. 培养孩子的家务意识,让他们参与家庭的日常事务;22.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教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23. 培养孩子的守时习惯,教他们珍惜时间;24. 培养孩子的守信用习惯,教他们言行一致;25.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教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教导孩子正确的道德观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教导孩子正确的道德观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教导孩子正确的道德观道德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正确的道德观灌输给孩子并使其信念坚定,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教导孩子正确的道德观成为了一个挑战。

以下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家长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

1. 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他们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影响力源泉。

因此,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例如,要坚守诚实、正直和公正的原则,坚持承诺,与人为善,以此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鼓励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与环保、慈善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并通过反思和讨论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3.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并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及背后的原则。

同时,家长也要教导孩子在沟通中保持礼貌和善意,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权益。

4.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纪律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是培养孩子道德观的基础。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日常生活习惯和家规,并亲自示范和要求孩子遵守。

例如,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的日常生活,尊重长辈等。

通过坚持执行规则,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意识。

5. 鼓励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家长可以以学习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和解决道德困境。

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书、观看电影等方式,选取一些具有道德问题的情节让孩子了解并思考。

在讨论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理解各种价值观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6.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营造和谐、温暖的氛围来培养孩子的道德观。

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心,共同参与家务和感恩意识的灌输等,都能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倡导家庭教育培养良好品德

倡导家庭教育培养良好品德

倡导家庭教育培养良好品德在当今社会,倡导家庭教育培养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成为有责任心、有素质的社会成员。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培养良好品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首先,家庭教育的培养良好品德应该从父母自身做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模仿和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

因此,父母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例如,父母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尊重他人、严守诺言。

父母要有耐心和孩子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与理解能力。

其次,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意识。

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是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来锻炼他们的独立意识,如让他们自己收拾书包、洗衣服等。

同时,父母还要适度给予孩子一些家务劳动,让他们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

通过这些适度的压力和挑战,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良好的品德。

此外,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传递也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要助人为乐、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阅读和观看正面的媒体内容,让孩子感受到正能量,从而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传递是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耐心和细心的引导。

最后,家庭教育中的激励和奖惩也是培养良好品德的一种方式。

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和奖励,并明确告诉孩子达到目标后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

相反地,不良行为也需要适当的惩罚,父母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孩子的行为规范。

通过适度的奖惩,使孩子明白良好品德的重要性,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良好品质塑造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良好品质塑造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良好品质塑造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孩子的品质塑造更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质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

孩子天生模仿的天性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家长的言行影响。

父母的行为举止、处事态度、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规范,做孩子良好品质的榜样。

其次,父母需要注重教育方式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父母可以通过给予孩子正面激励、爱的教育、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等方式来促进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

此外,父母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从而使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再者,父母需要重视情感交流和沟通。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品质塑造至关重要。

父母需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以促进孩子内心的成长和品质的提升。

最后,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孩子具备健康向上的品质和行为。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孩子品质塑造的重要环节,父母应该注重自身修养、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情感交流和沟通、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塑造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家庭教育:品德培养为先

家庭教育:品德培养为先

家庭教育:品德培养为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品德培养为先是我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的首要原则。

我们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成才的根本保证。

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家长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家长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由于孩子们受知识经验、社会阅历的限制,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许多方面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高尚的品德,什么是恶劣的品质。

二、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启蒙教育的是家庭,因此父母对孩子品德方面的要求成为孩子品德养成的第一个摇篮期。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礼貌、勤劳节俭等。

这些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重视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劳动的习惯和技能。

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教室环境等。

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四、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年纪小,缺乏知识经验,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让孩子知道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敢地去面对它、克服它。

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

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如关心父母、长辈;帮助他人;同情他人;尊重他人等等。

这些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品德培养为先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作为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孩子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幼儿教育:家长应该通过树立榜样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幼儿教育:家长应该通过树立榜样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家长应该通过树立榜样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家长通过树立榜样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通过树立榜样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1. 自身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长首先需要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有责任感等。

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 言传身教:家长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

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道德行为。

3. 鼓励孩子向优秀人物学习: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并学习一些优秀人物的事迹,如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

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孩子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4.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家长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捐赠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可以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5.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该引导他们正确面对,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坚持努力。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逐渐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总之,家长通过自身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向优秀人物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还能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为未来的社会做出贡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呢?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基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诚实、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同时,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以耐心和理解的态度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惩罚。

此外,家庭氛围也对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其次,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将品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开设专门的品德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道德行为影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同时,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文明、和谐、互助的校风校纪。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节、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再者,社会环境对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环境,弘扬正能量,抵制不良风气。

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和报道具有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物和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

提高孩子的品德素养培养正直和道德观念

提高孩子的品德素养培养正直和道德观念

提高孩子的品德素养培养正直和道德观念提高孩子的品德素养培养正直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但忽视了他们的品德素养培养。

然而,正直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比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途径,旨在提高孩子的品德素养,培养他们的正直和道德观念。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品德培养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时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他们应该在孩子面前展示正直和道德的行为,遵守道德底线,对人对事要有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式。

此外,父母还应设置明确的家规家训,制定家庭价值观,教导孩子关键时刻要坚持正直和道德的原则。

例如,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或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让孩子明白正直和道德的重要性,并从中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培养孩子品德素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孩子们的正直和道德观念。

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开设道德伦理课程,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道德约束。

此外,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品德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电视、网络、同伴关系等。

家长和学校应该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这些影响,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抵抗力。

此外,社会也应该提供良好的道德榜样和学习环境,为孩子们树立正直和道德的榜样。

四、培养孩子的正直和道德观念的方法1. 鼓励孩子做正直的事情:父母和老师应该及时表扬孩子的正直行为,让他们认识到正直行为的价值和重要性。

2. 引导孩子认识道德边界: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向孩子们讲解道德规范和道德边界,引导他们正确行为。

3.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让他们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养同理心。

4. 给孩子提供正确的信息:父母和学校应该过滤不良信息,给孩子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参考,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思维和判断方式。

幼儿培养中的品德修养培养

幼儿培养中的品德修养培养

幼儿培养中的品德修养培养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品德修养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品德培养成为了前沿的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介绍幼儿品德修养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一、家庭中的品德修养培养家庭是幼儿品德修养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品德培养非常关键。

首先,父母要充当好榜样的角色。

他们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示范。

其次,父母要注重与幼儿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讲解,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情感和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品质。

最后,父母要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

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和消极的情绪,引导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修养。

二、学校中的品德修养培养学校是幼儿培养品德修养的重要环境,教师和同伴的影响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校要注重开展品德教育课程。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活动,使幼儿了解和认识到不同的品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学校要倡导正面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创建和谐的班级关系,培养幼儿团结、友善、互助的品质,使他们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最后,学校要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要用温暖、鼓励和关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三、社会中的品德修养培养社会是幼儿品德修养的外部环境,亲身经历和社会交往对幼儿的品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社会应注重推动道德文化的发展。

在媒体、文艺创作和公共教育中弘扬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幼儿提供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其次,社会要关注幼儿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问题。

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和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最后,社会应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实践机会,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德品质。

总结:幼儿培养中的品德修养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1、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一个人只要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出不一般的热情,并冲破重重阻力和阻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要常立志,立长志。

2、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前提,所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我们要结合现实生活和历史上事业获得成功的人物案例,对孩子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努力锻造其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刚强的品格,要求学生力争去做好每一件事。

3、“角色”要适当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每个成员都在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但家长千万不能溺爱孩子,让他扮演
“一家之主”的角色,因为这样的孩子容易变得自私自利、任性胡闹或者变得依赖性强,遇事缺乏主见,因此家长必须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位置。

4、教育要得法
家长对孩子应该关怀爱护,但绝不是娇溺爱;应该严格要求,但绝不是冷漠无情,一旦看到孩子出现问题,就一定要及时调查了解,分析原因和耐心教育。

5、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在家里,孩子最好有自己的桌子、椅子、小柜子等,以利于他们能够从小养成自己处理自己用品的习惯,因为孩子在处理这些事情时,会不知不觉就会养成独立的个性。

6、培养行为习惯要从细节入手
细节体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小小的细节如果父母不重视,那长大后可能会后患无穷。

让孩子变得很明白事理,养成了不打人,不说脏话,不欺小的好习惯,与玩伴和同学都相处得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
【摘要】在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家长一定要根据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寓教育于生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注意教育的即时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家庭品德养成教育
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

要使孩子成才,首先要引导小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实施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密切配合”。

因此,在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先入为主的特点,他们对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呢?
一、联系生活,适时教育——体现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

新课程理念也大力提倡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活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所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恰恰主要是道德品质方面。

但一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就是口头的说教。

其实不然,教育机会在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

适时抓住这些机会并进行教育,往往能取得比我们刻意进行的教育更好的效果。

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应主动跟大人打招呼。

刚开始,孩子不懂这一点,回家后见到长辈一声不吭。

发现这种情况,家长应立即向他(她)指出:“小孩子应该尊敬长辈,放学回家后应主动向家里的长辈打招呼呀。

”而且要求他(她)立即改正。

经过几次反复,孩子就能逐步形成这种意识了。

由此可见,家长应当高度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挖掘生活常规中的教育因素,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榜样示范,潜移默化——体现示范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示范是进行家庭品德教育的一种生动而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示范性教育有以下几种。

一是家长自身示范。

就是由家长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直接为幼儿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行为榜样,使幼儿在模仿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念。

例如,如果要引导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那么家长自己就必须每天在家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看报。

对孩子来说,第一次看到父母看书,也许感觉不到什么;第二次看到,
也许还不会感觉到什么;但第三次、第四次……孩子看到父母一有时间便习惯性地拿出书来读,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照此去做。

刚开始也许是好奇心,但当他(她)或通过父母的讲解、或通过自己的理解逐步读懂书中的内容,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之后,就会变得手不释卷了。

二是引导他们以伟人及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

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发展情况,通过引导他们看图书、讲故事、观看一些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来帮助其认识和感受榜样人物,使他们明白伟人的成功来自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顽强不屈的抗争。

三是教育他们学习同伴中的优秀典型。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的模仿性很强,常常以周围生活中的同伴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

所以,家长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引导孩子学习自己身边优秀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

这样的教育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因而教育效果更好。

三、即时教育,防微杜渐——体现即时性
孩子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是很健全,往往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孩子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正缺点。

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缺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要立即指出来,并引导他们改正。

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害怕家长批评,往往会撒谎说是小猫惹的祸。

家长发现后,既不要不闻不问,也不要大发雷霆,而是要采取委婉的甚至是幽默的方法来处理。

比如,家长可以故意说:“这小猫真可恶!干脆明天把它送人吧!”这时,平时爱和小猫逗着玩的孩子往往就会红着脸承认错误。

即使不怎么喜欢小猫的孩子,他(她)这时也会表现出极不自在的表情,家长发现后,可立即追问:“到底是小猫干的还是你干的呀?小孩子可不能撒谎呀!”话说到这种份儿上,孩子再不承认错误也不行了。

这时,家长不能发怒,而是要以温和的口吻因势利导:“本来嘛,打碎一只花瓶也不是什么大事。

可撒谎就不对了。

你能承认错误,这很好。

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再也不会撒谎了。

”这样即时性的教育,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年幼的时候,小小的不足危害性不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微的缺点就会发展成危害性极大的恶习,不仅危害自己,而且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而良好的习惯却能使人受用终生。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多跟孩子接触,跟他(她)交朋友,观察他(她)的行为表现,了解他(她)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及时地发现他(她)身上存在的缺点,并适时引导其改正缺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体现渐进性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也是如此。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我们不要苛求其一
下子改正,更不能希望其一夜之间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改正缺点、错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她)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改正缺点、错误。

照此坚持下去,他们便能逐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了。

例如,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因睡懒觉而上学迟到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家长一般都会采用简单的批评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但这样做往往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她)逐步减少迟到的次数,以前经常迟到,挨老师批评了,孩子初步产生了要按时上学的意识;现在一周只迟到两三次了,有进步了,家长应及时予以表扬,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强化按时上学的意识;到下一周,他(她)只迟到了一次,又有了进步,家长应再次及时予以表扬,使其按时上学即守时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照此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孩子就能自觉地按时上学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守时的习惯。

五、和谐协调,全面发展——体现多样性
孩子的道德品质包含的内容很广,包括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热爱读书、勤奋学习、诚信守时、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等。

在家庭品德教育中,家长应根据道德品质的这一多样性特点,准确把握上述内容,制订较全面的教育计划,力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使孩子的道德品质得到系统而全面的发展。

很显然,上述教育内容全都渗透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进行教育。

例如,在孩子上学时,提醒他(她)主动跟家人道别,使其懂得尊敬长辈;在家人生病时,提醒他(她)到床前探望,使其懂得关爱他人;在孩子画画时,提醒他(她)画纸的正反两面都可以用,使其懂得勤俭节约;在孩子起床时,指导他(她)学叠被子,使其懂得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做……
教育时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又稍纵即逝,这就要求家长随时随地做有心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开展教育。

只要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孩子的道德品质就会得到系统、全面的发展。

总之,家长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一定要根据道德品质生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生活中,充分发挥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注意教育的即时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