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散热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手机智能散热器设计

手机智能散热器设计

手机智能散热器设计作者:张翰林隋晓莹来源:《工业设计》2021年第08期关键词:手机;智能;散热器设计1 研究背景在手机使用过程中,手机机体发热是大多数手机使用者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

智能手机包含了许多能产生热量的部件,以及因为受热导致性能与使用方法不良而造成部件损坏。

其中,处理器是产生热量的主要部件,其他能够产生大量热量的部件还有锂离子电池、图像传感器、光源等。

手机发热的原因大多是手机通话时间过长、下载文件、运行游戏软件或者充电时产生大量热量等。

而手机发热则会导致手机信号不稳定、运行卡顿、电路老化加快、电池续航减弱、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发生,造成使用者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降低,以及维修费用上的经济损失[1]。

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稳定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诸多产品研发的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其运行成本,因此在手机散热器方面,可以寻找一些升级的突破口,比如运用特定的装置来实现智能控温[2]。

在智能手机进入5G 时代后,手机的使用频率增多,其配件必将承受更大的使用压力,因此我们应当尽力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3-4]。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手机散热器都无法有效解决以上困难,且同时存在噪音大、体积大且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导致大多数散热器使用者不再购买手机散热器,使得手机散热器市场越来越局限。

2 研究意义研究的意义在于加快手机散热效率,减少手机散热器体积来保证产品的实用性与便携性,并结合相关的技术和知识,达到高温感应、及时降温的目的,给产品使用者带来良好的手机使用环境。

3 手机智能散热器设计思路手机智能散热器设计的思路是在散热器中加入无线温度传感装置,感知手机温度,并实时向手机传送温度数据,让使用者通过配套APP 实时监测到手机的温度,自行选择是否开启散热器的降温模式。

同时,将它的散热模式分为先后两个步骤:当散热器感应到手机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散热器先自动开启冷夹散热系统进行手机的高温冷却处理,在温度降低到设定的正常值后再启动离心风扇持续恒定的降温。

小学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小学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小学智能风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智能风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智能风扇的工作原理、功能以及应用场景。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智能风扇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智能风扇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3.了解智能风扇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4.能够正确安装和调试智能风扇。

5.能够通过编程实现智能风扇的基本功能。

6.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制作智能风扇的应用场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对科技前沿的兴趣和关注。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智能风扇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智能风扇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3.智能风扇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

4.编程实现智能风扇的基本功能。

5.设计和制作智能风扇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智能风扇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智能风扇的实际应用场景和优化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智能风扇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

4.实验法:动手实践,安装、调试智能风扇,实现基本功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智能风扇相关基础知识。

2.参考书:智能风扇的设计、制作和应用。

3.多媒体资料:智能风扇的工作原理演示视频、应用场景案例。

4.实验设备:智能风扇、编程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通过作业可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考试:安排阶段性的考试,测试学生对智能风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

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自控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自控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自控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汽车发动机散热器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

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会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造成发动机损坏。

为了解决发动机散热问题,本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来管理发动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确保发动机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二、系统设计该自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如下:1.传感器部分: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来实时检测发动机的温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

2.控制单元部分:控制单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制定散热策略。

如果温度过高,控制单元将会自动开启散热器以加速散热;如果温度过低,则会自动关闭散热器以避免过量散热。

3.执行部分:控制单元通过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散热器的开关状态,以实现自动控制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三、硬件设计本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部分和执行部分。

1.传感器部分:选择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温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如NTC温度传感器。

将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散热器上,以便实时检测发动机的温度。

2.执行部分:选择合适的继电器模块作为执行部分,通过继电器控制散热器的开关状态。

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收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散热器的电源线。

四、软件设计该自控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单元的算法设计和执行部分的驱动程序设计。

1.控制单元算法设计:通过编程实现控制单元的温度策略。

当温度超过上限时,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以打开继电器,使散热器工作;当温度低于下限时,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以关闭继电器,停止散热器工作。

2.执行部分驱动程序设计: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实现控制单元与继电器模块的通讯和控制。

五、实验步骤1.搭建系统硬件框架: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散热器上,将继电器模块连接到散热器的电源线上。

2.编写控制单元的算法和执行部分的驱动程序:根据系统设计要求,编写相应的算法和驱动程序。

3.软硬件集成测试:将编写好的驱动程序与硬件连接起来,进行具体的测试,检查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报告范文

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报告范文

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报告范文
本报告旨在提出一种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实现高经济性、高效率、高安全性地控制风扇。

该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和舵机驱动器,根据室内温度调节风扇转速,以实现更加准确和安全的控制效果。

在整个系统设计中,采用了模拟和数字控制策略,并结合多种技术,如PID调节和遥控技术,使控制更加准确和可控。

舵机驱动器的硬件设计结合FM5020驱动器和芯片控制器,实现了高速、高效率的控制系统。

关键词:智能风扇;温度控制;舵机驱动器
1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动温度控制系统也引起了当前的关注。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实现高经济性、高效率、高安全性地控制风扇。

2统描述
2.1能风扇的原理
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温度。

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将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对风扇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适度控制。

2.2子控制
控制系统实现风扇转速调节需要采用一定的电子控制策略。

系统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结合的方法,利用PID调节和遥控技术,实现准确可控的控制效果。

2.3件设计
为了使智能风扇能够准确地控制风扇的转速,硬件设计必不可少。

系统采用FM5020驱动器和芯片控制器,加上舵机驱动器,实现高效
率的控制系统。

3论
本文提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舵机驱动器和芯片控制器等技术,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从而达到节能、安全的控制目标。

该系统设计结合了模拟和数字控制策略,并结合多种技术,如PID调节、遥控技术等,使控制更加准确和可控。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风扇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关键部件的功能。

2. 学生能描述智能风扇与传统风扇的区别,并了解智能风扇的优点。

3. 学生能掌握智能风扇的使用方法及日常维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智能风扇的设计原理,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智能风扇模型。

3. 学生能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智能风扇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智能风扇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对智能科技感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智能风扇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智能风扇概述- 了解智能风扇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市场应用。

- 分析智能风扇与传统风扇的区别及优势。

2. 智能风扇工作原理- 掌握智能风扇的关键部件(如传感器、微控制器、电机等)及其功能。

- 学习智能风扇的控制原理及通信技术。

3. 智能风扇的使用与维护- 介绍智能风扇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掌握智能风扇的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4. 智能风扇设计与制作- 学习智能风扇的设计理念,分析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指导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简易智能风扇模型。

5. 智能风扇性能测试与评估- 了解智能风扇性能测试的标准和方法。

- 组织学生进行智能风扇性能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安排,与课本章节紧密关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智能风扇相关知识。

智能风扇课程作品设计报告

智能风扇课程作品设计报告

-3-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各程序模块通过后进行程序总调试。这个阶段若有故障可以考虑各子程序运 行时是否破坏了现场缓冲单元、工作寄存器是否发生冲突标志位的建立和清除是 否有误堆栈区是否有溢出,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等等。当全部调试和修改完 成后,将程序固化到单片机中,进行整机调试,各功能实现则调试完成。
二. 硬件电路设计
2.1. 51 单片机 I/O 口连接概述:
因本实验需要同时用到 LED 灯、4 位数码管、矩阵键盘,所以将这三部分模 块分别连接到不同的 I/O 口。其中,八个 LED 灯连接到 P1 口,数码管连接到 P0 口,按键连接到 P3 口。蜂鸣器连接至 P2^3 口,DS18B20 温度传感器连接至 P2^2 口。同时,硬件电路还设计了单片机供电 DC 口、双电源开关、供电指示灯、复
六. 附件...................................................................................................................- 11 附件一:硬件设计图............................................................................................. - 11 附件二:作品照片..................................................................................................- 12 附件三:源代码清单............................................................................................. - 13 附件四:元件清单..................................................................................................- 23 -

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设计

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设计

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智能电风扇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理解智能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传感器技术。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微控制器编程,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以及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电风扇的外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该培养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智能电风扇的设计流程来。

首先,介绍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和所需的电子元件。

接着,深入讲解微控制器的编程和应用,包括如何通过编程控制电机转速和方向。

随后,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电路板,并进行电路调试。

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学生将亲手制作电风扇的外壳,并将其与电子部件组装在一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来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讨论法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案例分析法来分析现实中的电风扇设计问题,以及实验法来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电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参与设计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准备一系列教学资源。

包括专门设计的教材,详细介绍智能电风扇的设计步骤和关键技术。

参考书目将提供更深入的技术背景和案例研究。

多媒体资料如视频教程和动画演示,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概念。

实验设备如微控制器开发板、传感器模块和3D打印机,将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资源的综合运用,学生将能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并增强对智能电风扇设计的认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作业方面,将要求学生完成电路设计图、编程代码和实验报告等,以此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散热分析报告

散热分析报告

散热分析报告1. 引言散热是电子设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合理的散热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温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报告将对散热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善散热效果。

2. 散热原理散热是通过将设备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来降低设备温度的过程。

热量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热量通过固体材料的直接接触传递。

散热器通常使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如铝或铜来提高传导效率。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如空气)的对流传递。

散热器通常通过增加散热表面积和利用风扇来提高对流效率。

•辐射: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

散热器通常采用黑色表面和辐射翅片来提高辐射效率。

3. 散热问题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散热问题常常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3.1 设备布局不合理设备布局不合理会导致热量集中在某些部分,而其他部分的散热效果较差。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电子元件的布局,避免热量集中现象。

3.2 散热器设计不当散热器的设计直接影响了散热效果。

如果散热器的表面积太小或散热翅片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地提高对流和辐射效果,从而导致散热不畅。

3.3 环境温度过高环境温度过高会使散热效果降低。

在高温环境下,设备产生的热量很难被有效地传递给环境,从而导致设备温度升高。

4. 散热改善建议针对上述散热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4.1 设备布局优化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电子元件的布局,避免热量集中。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将产生大量热量的元件分散布置,避免产生热点。

•增加散热器与热源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导效率。

4.2 散热器设计优化散热器的设计直接影响了散热效果。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散热器的表面积和散热翅片数量,提高对流和辐射效果。

•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并保证散热器与热源之间的良好接触。

4.3 控制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环境温度:•通过增加通风口和风扇来增强空气对流,提高散热效果。

自动散热器课程设计

自动散热器课程设计

自动散热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动散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散热器设计的相关概念;2. 让学生掌握自动散热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散热器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3. 使学生了解自动散热器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自动散热器工作原理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自动散热器方案,并进行优化调整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自动散热器性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散热器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物理科技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自动散热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课程内容需结合学生已有物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散热器的基本原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基本概念,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影响因素;2. 自动散热器的主要部件:散热片、风扇、散热材料等,各部件的功能和选材要求;3. 散热器的设计与优化:散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散热器形状、尺寸、材料等因素对散热性能的影响;4. 自动散热器的应用:介绍自动散热器在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5. 环保与节能减排:探讨自动散热器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如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自动散热器的基本原理,介绍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自动散热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分析各部件的选材要求;第三课时:散热器的设计与优化,学习散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第四课时:自动散热器的应用,了解散热器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实例;第五课时:环保与节能减排,探讨自动散热器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贡献。

发动机散热课程设计

发动机散热课程设计

发动机散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动机散热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散热器、风扇、水泵等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发动机散热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热量传递过程,了解影响散热效率的因素。

3. 学生掌握发动机散热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发动机散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具备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和设备对发动机散热系统进行拆装、检查和维修,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检测仪器对散热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提出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汽车维修专业,对发动机散热系统有深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关注发动机散热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本课程针对高中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设计,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散热系统原理:介绍散热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包括热传递方式、散热器结构、风扇类型、水泵工作原理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动机冷却与散热系统2. 散热系统主要部件:详细讲解散热器、风扇、水泵、节温器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动机冷却与散热系统3. 散热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分析散热系统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诊断方法,介绍排除故障的步骤和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发动机散热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4. 散热系统维修与保养:讲解散热系统的拆装、检查、维修及保养方法,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发动机散热系统维修与保养5. 散热系统性能测试与优化:介绍散热系统性能测试方法,分析影响散热性能的因素,探讨优化方案。

cpu水冷散热课程设计

cpu水冷散热课程设计

cpu水冷散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CPU散热的重要性,掌握水冷散热的原理与构成;2. 学生能描述水冷散热系统中各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3. 学生能解释水冷散热相较于风冷散热的优势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CPU水冷散热系统;2. 学生能通过实验,分析水冷散热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散热效果;3. 学生能运用技术文档和图表,展示水冷散热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硬件及组装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概述:介绍CPU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强调散热的重要性。

- 相关章节:教材第3章“计算机硬件系统”2. 散热技术原理:讲解水冷散热与风冷散热的区别,阐述水冷散热的优势。

- 相关章节:教材第5章“计算机散热技术”3. 水冷散热系统组成:介绍水泵、散热器、水管等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 相关章节:教材第6章“水冷散热系统”4. 水冷散热器设计与搭建:指导学生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CPU水冷散热系统。

- 相关章节:教材第7章“散热器设计与制作”5. 散热效果实验分析: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工况下水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

- 相关章节:教材第8章“散热效果测试与评估”6. 技术文档与展示:教授学生如何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技术文档,并进行展示。

- 相关章节:教材第10章“技术文档编写与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课时:计算机硬件概述,散热技术原理介绍第2课时:水冷散热系统组成,散热器设计与搭建第3课时:散热效果实验分析,技术文档与展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对流散热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对流散热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对流散热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对流散热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智能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对流散热系统。

对流散热是通过流体(通常是空气)的运动来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传输到另一个物体。

在设计对流散热的智能控制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对流散热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是要维持一个特定的温度范围,还是要最大程度地降低热量传输?这将有助于我们确定设计参数和控制策略。

2. 数据采集:在设计智能控制系统之前,我们需要收集有关温度、流速和热量传输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来获取,并且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到控制系统中。

3. 分析和建模:接下来,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以了解热量传输的特性和变化趋势。

这可以通过使用统计和数学建模方法来实现。

4. 设计控制算法:基于建立的模型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设计控制算法来实现对流散热系统的智能控制。

这些算法可以基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也可以使用更高级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

5. 实时监测和调整:一旦控制系统开始运行,我们需要实时监测系统的性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可以通过不断收集并分析数据,并根据需要调整控制算法和参数来实现。

6. 系统优化: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和系统参数来提高对流散热系统的性能。

这可能涉及到更精确的模型建立、更复杂的控制算法或更高级的硬件设备。

综上所述,设计对流散热的智能控制系统需要经过目标确定、数据采集、分析和建模、设计控制算法、实时监测和调整以及系统优化的多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有序进行,我们可以实现对对流散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单片机的智能电脑散热器方案设计课程方案设计

单片机的智能电脑散热器方案设计课程方案设计

本设计针对散热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并设计出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散热底座,综合了成本和性能等相关因素,采用了STC公司以STC90C51核心搭建了该系统。

在本着成本控制和推向市场的前提下,文中的电路简约而易于批量生产,在完成散热功能和最少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了节能和智能。

关键词:散热底座;单片机;智能控制ABSTRACTNotebook computer, portability, small size, and its function meet the needs of most people, with the ste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costs down, notebook prices also acceptable to most people.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roblems using a laptop, notebook is exposed outside, in addition to price, most concerned about is nothing more than the heat. Notebook in performance and portability against heat, become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notebook cooling has been a bottleneck in the core technology of notebook. Sometimes the notebook computer will accidentally crashes, is the general system high temperature le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people design the heat sink base, can make the notebook produced heat diffusion to the computer as soon as possible outside, does not affect the use of notebook function, not the computer line corrosion phenomenon, ensure the normal work of notebook computer. Good base can greatly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notebook computer.The design for the radiation problem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design a set of intelligent heat dissipation base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cost and performance, using the STC company to build the system of STC90C51 core. In the spirit of the cost control and the market under the premise, the circuit simple and easy mass production, save energy and intelligence in the premise radiation function and the minimum cost.Key Words:Cooling base Micro control unit Intelligent control目录第一章绪言 (1)第一节系统研究背景 (1)第二节散热原理和方式 (1)第三节笔记本散热底座设计 (2)第二章系统方案论证 (3)第一节系统框图 (3)第二节各模块方案论证 (3)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5)第一节单片机STC90C516 RD (5)第二节温度传感器电路 (7)第三节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11)第四节串口通信电路 (12)第五节电源电路 (14)第六节 1602电路 (15)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8)第一节编程语言简介 (18)第二节单片机程序设计 (19)第三节软件调试 (19)第四节系统硬件调试 (20)第五节调试问题及解决方法 (20)结论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第一章绪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单片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有哪个领域没有使用单片机的踪迹。

智能散热系统

智能散热系统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智能散热系统 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创新142 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201411403128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刘小杰 _________________2015年12月课程设计报告首页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首先应先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其次是方案论证:说明设计的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再然后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及原理说明,和软件的流程说明。

第三是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对设计调试工作的详细表述。

最后是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包括心得体会。

大致内容按上面要求來写,也可以参考网上“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来扩充。

文章中的格式规定:图:图的名称采用中文,图名在图片下面格式为:图1-1,后接图名。

表格:表名在表格上面。

正文五号字一级标题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加粗行距:1.5倍附录的程序:两列页边距:上下2. 5厘米左右2. 8厘米不要目录需要中文摘要排版参考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见下页)参考文献若有可写打印的报告里面不需要附录程序电子版里面需要报告里面应该有各模块电路图调试现象图刻盘要求:最后,除了打印的,全班把每个人的程序(keil项目及hex文件)、电路(proteus 文件或硬件的照片及电路原理图)和报告打包压缩后命名为“班级名-学号-姓名” (如电信091-123456-陈玮)刻盘。

散热系统刘小杰信息工程学院摘要:由于单片机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仪器仪表、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控制。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单片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更深入的了解单片机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单片机,程序,DS18B20温度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屏,定时器,直流电机等等1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为实现系统能釆集当前环境温度,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触发直流风扇的转动进行主动散热,并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风力人小,风力与温度成正比,本系统设置了三个档来控制风力的大小,20C°—22C0为一档,22C° --24C°为二档,24C°—26C0为三档(为了演示方便而设计的三档,在实际用途中可依据要求来设置)。

CPU智能散热系统报告

CPU智能散热系统报告

市职业大学实训说明书名称CPU智能散热模拟系统2014年6月9日至2014年6 月15 日共1 周学院(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2电子信息工程2班姓名凯学院(部)负责人邓建平系主任伟元指导教师宋中州市职业大学实训任务书课程名称:虚拟仪器应用实训起讫时间:2014年6月9日至2014年6月13日学院(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2电子信息工程(2)班指导教师:宋中学院(部)负责人:邓建平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1虚拟仪器的概念 (3)1.2虚拟仪器设备 (3)第二章系统介绍 (4)2.1 系统设计容 (4)2.2系统设计目的 (4)2.3 系统设计要求 (4)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前面板设计 (5)3.2系统模块设计 (6)3.2.1交通灯模块 (6)3.2.2热电偶模块 (6)3.2.3电机控制电路 (6)第四章程序框图设计 (8)4.1系统状态图 (8)4.2系统整体结构 (8)第五章调试测试 (13)5.1任务分析 (13)5.2 实训电路图 (13)5.3 调试步骤 (13)5.4 调试结果 (14)第六章总结 (17)参考文献 (18)摘要本设计主要针对当前CPU的过热问题非常突出的现象,CPU在使用率持续超过70%的情况下,会频繁的出现“死机”现象。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针对现今CPU集成度越来越高,热流密度日益增加的发展趋势,提出了CPU智能散热模拟系统的构想。

针对CPU的散热特点,结合其散热机理,设计了CPU智能散热模拟系统结构,根据CPU工作条件要求,对CPU进行温度测控,并对该智能散热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结构优化。

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程序,使用热电偶模块测量当前温度;使用霍尔模块的小电机,模拟散热风扇;使用交通灯等模块模拟CPU高温时的红色指示灯点亮和温度正常时的绿色指示灯点亮。

当CPU温度越高,风扇转速就越快,该设计为阶梯型变化。

关键字:CPU 、LabVIEW 、温度测控、指示灯、风扇第一章绪论1.1虚拟仪器的概念虚拟仪器是指通过应用程序将通用计算机与功能化硬件结合起来,用户可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来操作这台计算机,就像在操作自己定义、自己设计的一台单个仪器一样,从而完成对被测试量的采集、分析、判断、显示、数据存储等。

cpu智能散热系统

cpu智能散热系统

CPU智能散热系统实训报告名称CPU智能散热模拟系统2013 年月日至2013 年月日共周学院(部)班级姓名学院(部)负责人系主任指导教师目录目录 (2)摘要 (3)第一章引言 (4)1.1研究背景 (4)1.2智能散热系统的发展 (4)第二章系统介绍 (5)2.1系统设计要求 (5)2.2系统分析 (5)2.3系统设计环境 (6)第三章系统设计 (7)3.1前面板设计 (7)3.2系统状态图设计 (7)3.3系统各元器件设计 (8)3.3.1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8)3.3.2 LED灯显示 (9)3.3.3风扇电机 (9)3.3.4 9013三极管 (9)第四章系统程序设计 (10)4.1 系统的事件结构 (10)4.2系统的状态机程序 (10)4.2.1开始采集 (10)4.2.2温度数据采集转换 (11)4.2.3信号生成和停止DAQ (11)4.2.4初始化和空闲 (12)第五章调试运行 (13)5.1调试正常状态界面 (13)5.2调试超出范围状态 (13)第六章总结 (15)参考文献 (16)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测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子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由于其功能单一,体积庞大,己经很难满足实际测量工作中多样性、多功能的需要。

以虚拟仪器为代表的新型测量仪器改变了传统仪器的思想,它们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软硬件功能,把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是融合了电子测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新型测量技术。

特别是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各种测量仪器由于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是结合传感器技术(即热电偶模块)、数字信号采集(交通灯模块)、模拟信号采集和虚拟仪器技术开发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CPU智能散热系统,该系统采用普通PC 机为主机,利用图形化可视测试软件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将被测温度转换处理进行数据采集,实时进行处理、预警显示和控制电机转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智能散热系统专业名称:通信工程班级:创新 142 学号: 201411403128 姓名:刘小杰2015年 12月课程设计报告首页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首先应先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其次是方案论证:说明设计的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再然后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及原理说明,和软件的流程说明。

第三是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对设计调试工作的详细表述。

最后是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包括心得体会。

大致内容按上面要求来写,也可以参考网上“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来扩充。

文章中的格式规定:图:图的名称采用中文,图名在图片下面格式为:图1-1,后接图名。

表格:表名在表格上面。

正文五号字一级标题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加粗行距:1.5倍附录的程序:两列页边距:上下2.5厘米左右2.8厘米不要目录需要中文摘要排版参考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见下页)参考文献若有可写打印的报告里面不需要附录程序电子版里面需要报告里面应该有各模块电路图调试现象图刻盘要求:最后,除了打印的,全班把每个人的程序(keil项目及hex文件)、电路(proteus 文件或硬件的照片及电路原理图)和报告打包压缩后命名为“班级名-学号-姓名”(如电信091-123456-陈玮)刻盘。

散热系统刘小杰信息工程学院摘要:由于单片机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仪器仪表、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控制。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单片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更深入的了解单片机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单片机,程序,DS18B20温度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屏,定时器,直流电机等等1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为实现系统能采集当前环境温度,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触发直流风扇的转动进行主动散热,并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风力大小,风力与温度成正比,本系统设置了三个档来控制风力的大小,20C°--22C°为一档,22C°--24C°为二档,24C°--26C°为三档(为了演示方便而设计的三档,在实际用途中可依据要求来设置)。

本智能散热系统根据环境温度智能调控风力的功能可以放置在一些硬件中以达到降温的功能。

2 方案论证2.1 设计原理及方案选择通过DS18B20温度传感器来采集当前环境的温度,通过LCD1602液晶显示屏来显示温度以及工作时间,CPU根据当前温度来控制电机的速度。

2.2 硬件电路设计及原理说明使用P1.1口来连接电机,P0口连接LCD1602,P2.5口为读/写选择端,P2.6为命令/数据选择端,P2.7为使能端,P3.7口为数据总线,P3.4口为定时器0,P3.5为定时器1.图为DS18B20原理图图为LCD1602原理图图为外部电路接线图3 设计过程论述3.1 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用单总线的结构,单总线的特点就是只有一根数据线,系统中的数据交换都由这根线进行。

DS18B20的一线工作协议流程是:初始化→ROM操作指令→存储器操作指令→数据传输。

其工作时序包括:1、初始化时序2、写时序3、读时序DS18B20的初始化主机首先发出一个480-960微秒的低电平脉冲,然后释放总线变为高电平,并在随后的480微秒时间内对总线进行检测,如果有低电平出现说明总线上有器件已做出应答。

若无低电平出现一直都是高电平说明总线上无器件应答。

做为从器件的DS18B20在一上电后就一直在检测总线上是否有480-960微秒的低电平出现,如果有,在总线转为高电平后等待15-60微秒后将总线电平拉低60-240微秒做出响应存在脉冲,告诉主机本器件已做好准备。

若没有检测到就一直在检测等待初始化时序图初始化程序unsigned char Ds18b20Init(){unsigned int i;DSIO=0; //将总线拉低480us~960usi=70;while(i--);//延时642usDSIO=1;//然后拉高总线,若DS18B20做出反应会将在15us~60us后将总线拉低i=0;while(DSIO) //等待DS18B20拉低总线{i++;if(i>50000)//等待>50MSreturn 0;//初始化失败}return 1;//初始化成功}主机发出各种操作命令都是向DS18B20写0和写1组成的命令字节,接收数据时也是从DS18B20读取0或1的过程。

写周期最少为60微秒,最长不超过120微秒。

写周期一开始做为主机先把总线拉低1微秒表示写周期开始。

随后若主机想写0,则将总线置为低电平,若主机想写1,则将总线置为高电平,持续时间最少60微秒直至写周期结束,然后释放总线为高电平至少1微秒给总线恢复。

而DS18B20则在检测到总线被拉底后等待15微秒然后从15us到45us开始对总线采样,在采样期内总线为高电平则为1,若采样期内总线为低电平则为0。

写操作时序图向DS18B20写入一个字节void Ds18b20WriteByte(unsigned char dat){unsigned int i,j;for(j=0;j<8;j++){DSIO=0; //每写入一位数据之前先把总线拉低1usi++;DSIO=dat&0x01; //然后写入一个数据,从最低位开始i=6;while(i--); //延时68us,持续时间最少60usDSIO=1; //然后释放总线,至少1us给总线恢复时间才能接着写入第二个数值dat>>=1;}}读周期是从主机把单总线拉低1微秒之后就得释放单总线为高电平,以让DS18B20把数据传输到单总线上。

作为从机DS18B20在检测到总线被拉低1微秒后,便开始送出数据,若是要送出0就把总线拉为低电平直到读周期结束。

若要送出1则释放总线为高电平。

主机在一开始拉低总线1微秒后释放总线,然后在包括前面的拉低总线电平1微秒在内的15微秒时间内完成对总线进行采样检测,采样期内总线为低电平则确认为0。

采样期内总线为高电平则确认为1。

完成一个读时序过程,至少需要60微秒才能完成读操作时序图读取一个字节unsigned char Ds18b20ReadByte(){unsigned char byte,bi;unsigned int i,j;for(j=8;j>0;j--){DSIO=0;//先将总线拉低1usi++;DSIO=1;//然后释放总线i++;i++;//延时6us等待数据稳定bi=DSIO; //读取数据,从最高位开始读取byte=(byte>>1)|(bi<<7); /*将byte右移一位,然后或上左移7位后的bi,注意移动之后移掉那位补0。

*/i=4; //读取完之后等待48us再接着读取下一个数while(i--);}return byte;}DS18B20 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 位光刻ROM 、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 和TL 、配置寄存器。

光刻ROM 中的64 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 的地址序列码。

64 位光刻ROM 的排列是:开始8 位(地址:28H )是产品类型标号,接着的48 位是该DS18B20 自身的序列号,并且每个DS18B20 的序列号都不相同,因此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 的地址序列码;最后8 位则是前面56 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X8+X5+X4+1 )。

由于每一个DS18B20 的ROM 数据都各不相同,因此微控制器就可以通过单总线对多个DS18B20 进行寻址,从而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 的目的。

DS18B20的存储器由一个高速暂存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电可擦除(E2)RAM组成。

DS18B20经转换所得的温度值以二字节补码形式存放在高速暂存存储器的第0和第1个字节。

所以当我们只想简单的读取温度值的时候,只用读取暂存器中的第0和第1个字节就可以了。

简单的读取温度值的步骤如下:1、跳过ROM操作2、发送温度转换命令3、跳过ROM操作4、发送读取温度命令5、读取温度值开始转换温度void Ds18b20ChangTemp(){Ds18b20Init();Delay1ms(1);Ds18b20WriteByte(0xcc); //跳过ROM操作命令Ds18b20WriteByte(0x44); //温度转换命令Delay1ms(100);}发送读取温度命令void Ds18b20ReadTempCom(){Ds18b20Init();Delay1ms(1);Ds18b20WriteByte(0xcc); //跳过ROM操作命令Ds18b20WriteByte(0xbe); //发送读取温度命令读取温度int Ds18b20ReadTemp(){unsigned int temp=0;unsigned char tmh,tml;Ds18b20ChangTemp(); //先写入转换命令Ds18b20ReadTempCom();//然后等待转换完后发送读取温度命令tml=Ds18b20ReadByte(); //读取温度值共16位,先读低字节tmh=Ds18b20ReadByte(); //再读高字节temp=tmh;temp<<=8;temp|=tml;return temp;}3.2 LCD1602液晶显示屏LCD1602的引脚操作步骤:1、初始化2、写命令(RS=L)设置显示坐标3、写数据(RS=H)写入一个字节命令void LcdWriteCom(unsigned char com) //写入命令{RS=0;RW=0;GPIO_LCD=com;Delay1ms(10);LCDE=1;Delay1ms(10);LCDE=0;}写入一个字节数据void LcdWriteData(unsigned char dat) //写入数据{RS=1;RW=0;GPIO_LCD=dat;Delay1ms(10);LCDE=1;Delay1ms(10);LCDE=0;}初始化void LcdInit() //LCD初始化子程序{LcdWriteCom(0x38); //设置显示模式LcdWriteCom(0x0c); //开显示不显示光标,光标不闪烁LcdWriteCom(0x06); //写一个指针加1LcdWriteCom(0x01); //清屏LcdWriteCom(0x80); //设置数据指针起点}1602的指令码DL:0时:选择4位数据总线模式。

1时:选择8位数据总线模式。

N:0时:选择显示一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