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复杂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
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coli
投资函数
投资量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i=i(r)i=e-dre—自发投资,r—利率, d—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二、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与净现值
本金、利率与本利和R0 ——本金r ——年利率R1 , R2 , ……, Rn ——第1,2,……,n年本利和R1 = R0 (1+r)R2 = R1 (1+r) = R0 (1+r)2R3 = R2 (1+r) = R0 (1+r)3……Rn = Rn-1 (1+r) = R0 (1+r)n
例: (教材P476)
本利和的现值
现值[Present Value] ——将来的一笔现金或现金流在今天的价值。 已知利率与n年后的本利和求本金,也就是求n年后本利和的现值。R1 = R0 (1+r); R0 = R1/(1+r)R2 = R0 (1+r)2;R0 = R2 /(1+r)2……Rn = R0 (1+r)n;R0= Rn /(1+r)n
三、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四、投资需求曲线
投资需求曲线[Investment demand curve]——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来自例:利率对投资量的影响
NPV= + -10000=-28.70
5900 1 1+12%
5900 1(1+ 12%)2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3章
附件二、消费率不断走低有可能导致中国 经济大起大落 为什么我国消费率持续偏低? 一、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百姓必需消费 品的价格定价偏高,正在影响到居民的 消费预期 二、由于消费和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呈 此消彼长的关系,较高的投资率必然带 来偏低的消费率。
三、就业率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极大地 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影响到最终 消费率。 四、收入分配,高收入人口消费倾向低于 低收入人口消费倾向。然而2/3人口却只 消费了1/3的商品,有效需求不足
G I
45°
0
Y*
Y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E A
A
E=(C+I+G) E=C+I+G 推论: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①政府 减少什么②提高什么 都将增加均衡收入。
45°
0
Y*
Y
Y
S+T-TR=I+G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S+T-TR I+G A S+T-TR
0
Y*
在A点,非 I+G 计划的库存 投资为0, Y 经济处于均 衡状态。
乘数(Kx)是指国民收入的某种影响因素 (X)的单位变化,将会引起均衡国民收 入(Y)改变的幅度, 即 Kx=ΔY/ΔX。Kx通常为大于1的数,故乘 数原理也称为倍数原理
一 、投资乘数( 破窗理论) KI=ΔY/ΔI
消费函数为:Ct = 1000 + 0.8Yt-1 t 期 0 1 2 3 4 · · · 消费 Ct 7400 7400 7480 7544 7595.2 ···· ···· 投资 It 600 700 700 700 700 ··· ··· 合计 收入 Yt=Ct+It 8000 8100 8180 8244 8295.2 ·· ·· ·· 消费增量 ΔCt=βΔYt-1 0 0 80 64 51.2 ··· ·· ·· 400 投资增量 ΔIt 0 100 0 0 0 ··· ·· ·· 100 收入增量 ΔYt=ΔCt+ΔIt 0 100 80 64 51.2 ·· ·· ·· 500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28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
2.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 比例。 ——表示储蓄曲线任一点的斜率
MPS=
⊿s
⊿y
ds 或= d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c APC= y
教材53页表3-1
MPC与APC的变动规律: (1) MPC 、 APC递减 (2) 0<MPC<1 (3)MPC<APC APC可能大于1
一般的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MPC?APC?
。 45
0
y
16
3.线性消费函数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函数就成为线性 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C= + yd = + y [>0, >0 ,为常数。] —自发消费(常数)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库兹 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1869—1938年 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此期 间收入增长了7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 0.81~0.89之间,并未随收入的变化而递减。其后的一些研究也 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 动而变动,基本为一常数。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家庭数 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 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换言之,就 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平均 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消费之谜”。 经济学家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 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 种“短期消费函数”,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 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对 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长期消费函数”, 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恩斯所预言的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国民收入决定第三章
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 AD—AS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 AD—AS模型
假 消
设 费 和
条 储
件 蓄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 入 的 决 定 乘 数 理 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 AD—AS模型
IS曲线 IS曲线 LM曲线 LM曲线 IS—LM模型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MPC= C/ Y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MPC是常数还是变数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 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100元增加到120 80元增加到94 MPC= 94-80/120MPC= C/ Y= 94-80/120-100 =0.7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 AD—AS模型
总 总 需 供 求 给 曲 曲 线 线
A D — A S 模 型 AD、 AS变动的影响
假
设
条
件
1、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不存在经济增长; 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不存在经济增长; 需求不足导致了资源闲置; 2、需求不足导致了资源闲置; 价格水平既定; 3、价格水平既定; 利率不变,即货币市场状况不影响产品市场; 4、利率不变,即货币市场状况不影响产品市场; 投资为自发投资。 5、投资为自发投资。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Y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
f(N,K0)
WN
• 劳动的边际 产品等于实 际工资。
Y0
利润
0
N
教材P585图17-4
劳动需求曲线:
W P
W P0 W P1 Nd 0 N0 N1 N
教材P585图17-5
劳动供给曲线:
W P Ns
• 劳动的供给 • ——表示劳 动的供给量 与实际工资 率之间的关 系。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及其特征
•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 国外需求构成。 • AD=C+I+G+(X-M) • 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 • ——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 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Y=f(N,K0)
Y0
0
N0
N
教材P583图17-3
二、劳动市场
劳动的需求
• 实际工资率[Real Wage Rate] • 货币工资率[Money Wage Rate] • 劳动的需求——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 之间的关系。 货币工资率 实际工资率= 100 物价指数 8.4元 例:实际工资率= 112 100=7.5元
r LM r1 r0 E1 E0
IS1
• 教材P582图17-2
0 P Y0 Y1
IS0
Y
P0
E0
E1
AD0 0 Y0 Y1
AD1 Y
货币供给量变动 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r LM0 r0 r1 E0
经典: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凯恩斯模型
二、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1、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总供给决定总需求。 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总需求不
足不会出现,宏观经济能够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均衡,产量 和国民收入总是稳定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2、国家不干预
古典经济理论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主张是:由于市场机 制的自发调节能够使宏观经济均衡于充分就业水平,政府对 于宏观经济应采取自由竟争、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只要 充当“守夜人”的角色,维护好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保护好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与安全就可以了。 3、货币中性论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有以下假设条件: 1、存在限制资源,因而国民收入随总需求扩大而增加 2、企业的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3、企业投资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自主投资,不受利率和 产量变动的影响
4
第一节 概述
一、宏观经济均衡
均衡是指系统的一种动态平衡。在这种情形下,状态不 随时间变化。
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被广泛运用。在经济学中,均衡 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 动的净趋向为零的状态。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 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的 状态。
Y0
0
N0
N
16
五、劳动市场和充分就业
2、劳动市场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市场的劳动供给和劳动需
求都决定于实际工资水平,是实际工资水平的函数,其中,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和实际工资同方向变动; 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随实际工资的提高而减少。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劳动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可分别表示 为:
2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六节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案 例 如何刺激中国的居民消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讲义
《西方经济学》 讲义 第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全部的收入=消费+储蓄 增加的全部收入= 增加的消费+增加的储蓄
《西方经济学》 讲义 第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
10.2 总需求分析Ⅱ:IS-LM模型
说明利率与投资变动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及 其关系; 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 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 I-投资;S-储蓄;L-货币需求;M-货币供给 特点: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 应用价值:可用来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理论价值: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西方经济学》 讲义 第10章 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均衡的国民收入;不考虑总 供给时,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10.1.3 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C f ( y) 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 C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Y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C
《西方经济学》 讲义 第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1
10.2.2 LM曲线
含义:说明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 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原理: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来解释 曲线的移动:由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引起
10.2.3 IS-LM模型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材料
某家庭收入函数
收 消 MPC APC 入费
1 900 911
1.0
00
1
2 100 100 0.8 1.0 00 00 9 0
3 110 108 0.8 0.9
00 50 5 9
4 120 116 0.7 0.9 2020/8/16
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单位:美元
• 图示MPC和APC C
45度线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本章重点: • 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假设。 •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二者的关系。 •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乘数原理。
注意:本章先将利率作为一个常量 (重点研究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及决定)
2020/8/16
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均衡产出
1、假设条件: • 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门。 • 投资与利率和国民收入无关(I是外生变量); • 需求不足,价格不变; •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DP=NI=PI=DPI。
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 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倾向又可以分为两个指标。
①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M P c ,或 C c .当 y 0 时 ,M l P i m c C dc
2、均衡产出定义——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公式:
(1)支出法:y=c+i
(2)收入法:y=c+s。且总产出E=c+i,故i=s
• 在均衡产出上,计划支出=计划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 于零。
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总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
线性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s
0
s =- + (1-) y
y
线性储蓄函数
-
APS递增,MPS不变APS<MPS
s
0
s =s(y)
y
储蓄曲线
平均储蓄倾向递增,边际储蓄倾向递增APS<MPS
APS<0
APS>0
A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c= + y s =- + (1-) y ∴c+s= + y- +y-y=y ∵y=c+s APC+APS=1 MPC+MPS=1
二、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总支出
自 发总支出
引 致总支出
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c=+y∴ AE = c + i = ( + i )+ y
+ i1-
y=
∵ y=c + i(收入恒等式) c=+y(消费函数) ∴ y=( + i ) + y y- y=+ i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c、 s
0
45
。
y
-
c=c(y)
s=s(y)
y=c+s
结论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互补的;2、APC和MPC都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且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3、APC+APS=1 MPC+MPS=1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章国民收⼊核算1、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GDP这⼀指标?国内⽣产总值(GDP)和国民⽣产总值(GNP)均指⼀个国家⼀定时期内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区别在于,GDP是以地域划分的,是⽣产的概念;⽽GNP以⼈⼝划分,是收⼊的概念。
西⽅宏观经济学将国内⽣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指标,原因在于,GDP确实代表⼀国或⼀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在⼀定时期内全部⽣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国总体经济运⾏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国(或地区)的经济实⼒,便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作⽐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状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出,即建造新⼚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产经营活动。
⼈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种产权转移活动,因⽽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GDP。
公司从⼈们⼿⾥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再去购买⼚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GNP之中?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N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定时期内⽣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不是⽣产额。
4、为什么转移⽀付不计⼊GNP之中?因为政府转移⽀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从⼀个⼈或⼀个组织转移到另⼀个⼈或另⼀个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
5、为什么GNP中只计⼊净出⼝?进⼝应从本国购买中减去,因为进⼝表⽰收⼊流⼊到国外,不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出⼝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表⽰收⼊从国外流⼊,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
宏观经济学03
0
6
8
10 12
14
y(收入)
图3.3 消费曲线
表3.1表示的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如果消 3.1表示的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如果消 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c=α+βy 式中,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 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 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 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 致的消费。
图3.5 储蓄曲线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由于储蓄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因此可得以下结论。 (1) 消费函数(c)和储蓄函数(s)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y),从 消费函数( 和储蓄函数( 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 公式看: c=α+βy s=-α+(1-β)y s=- +(1c+s=α+βy-α+y-βy=y 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可在图3.6上得到体现。 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可在图3.6上得到体现。
E(支出) 直线上任一点均为 E=y E(支出) IU>0 B 100 45° 0 100 y(收入) 0 A 100 IU<0 45° 100 y(收入) AI
(a) 支出等于收入的45°线
(b) 支出决定收入
β=
dc dy
第二节 消费、储蓄和投资 消费、
一、消费 凯恩斯理论认为,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决定 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凯恩斯在观察和研究了大量消费 者的消费行为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下的“消费心理法则” 者的消费行为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下的“消费心理法则”。 人们当其收入增加时,将会增加其消费支出。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将 小于其收入的增加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 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如果以c代表消费,y 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消费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依 存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c(y) c=c(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同方向 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但消费并不随 收入同比例变动。
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
PV=
+
+Rr+ 1
1
+ ……+ R2 r)2
(+1+
R3 (1+ r)3
NPV=PV-CI
Rn (1+ r)n
J1 (1+ r)n
8
例1:利率(贴现率)对净现值的影响
有一企业现期投资30000元,预期第一年的收益(扣除所有成本后)为11000元,第二年的收益为 12100元,第三年的收益为13310元,然后报废,如果贴现率10%,求净现值
17
二、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 1.IS曲线的含义 2. IS曲线的推导 3.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4. IS曲线的方程式及斜率 5. IS曲线的移动
18
1.IS曲线的含义
∵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s ——IS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n
21
S 1000 750 500
0 r
3 2 1 0
s=y-c(y) IS
S 1000 750 500
Y
0
。 45
500
i(r)=y-c(y)
r i=i(r)
i=s
750
1000
I
2000 2500 3000
Y
0
500
750
100022 I
3.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r IS
+e/d
ri 要使i=s 则s y r与y之间反向变动
3
通常情况下以线性表示,也称投资的需求曲线。 i=1250-250r
r r1 r2
i1
i2
i 4
二、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与净现值 1. 本金、利率与本利和 R0 ——本金 r ——年利率 R1 , R2 , ……, Rn ——第1,2,……,n年本利和 R1 = R0 (1+r) R2 = R1 (1+r) = R0 (1+r)2 R3 = R2 (1+r) = R0 (1+r)3 …… Rn = Rn-1 (1+r) = R0 (1+r)n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的决定
c+i IU=0
IU<0
45°线
IU>0
c+i
o
y y0
三、投资等于储蓄
E=c+i E=y y=c+s
i=s
均衡国民收入表
消费
投资 储蓄 总需求 总供给 经济趋向
325 50 -25 375 300 繁荣 400 50 0 450 400 繁荣 550 50 50 600 600 均衡 610 50 70 660 680 紧缩
第二节 消费理论
组成GDP的排头兵,“三驾马车”的 第一驾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
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 说
1 实际消费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2 这里所说的收入是指限期绝对实际收入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4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5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用字母表示为: K=1/(1-MPC)如果用β代表MPC则上式变为: K=1/(1-β)由于MPS=1-MPC所以 K=1/MPS 可见: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 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投资乘数就越大。
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一
K I
Y I
Y Y C
C=a+ßY
Y
储蓄函数
储蓄是未被消费的那一 部分收入,既然消费是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 知储蓄随收入的增加而 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 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 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 为:
S=s(y)
1、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通常用MPS表示。指在增加的一个单 位的收入当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即
宏观西方经济学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
简单AD- Y
导入
• 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由哪些因素影响与决定是一个有 待于深入讨论的问题。上一章我们提出了“总收入 =总产出=总支出”这样一个核算等式。从右等式 “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受制于消费、投资 、政府支出、净出口四个因素,因此,一定时期经 济社会的总产出——国民收入取决于由这四个因素 构成的总需求;从左等式“总收入=总产出”来看 ,产出受制于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四个 生产要素,一定时期经济社会的总产出要归属于诸 生产要素所有者,因此,总产出——国民收入取决 于诸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总收入,也即是总产出取决 于由生产要素构成的总供给。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或收入就是指和意愿的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 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就是消费(C)和投资(I) 之和。按照微观经济学中的定义,均衡是指一种不再 变动的情况。当实际的总产出等于计划的总支出时, 企业的生产就会稳定下来。若实际的总产出超过计划 的总支出时,企业所不愿意持有的存货就会增加,因 此就会减少生产;相反,企业的非意愿库存会减少, 企业就会增加生产来补充库存。总之,企业根据市场 意愿的需求情况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 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由于我们假定经济中没有政 府和对外贸易,因此,总需求就只有居民消费和企业 投资构成。用E表示计划的总支出,则有:E=c+i
7
思考题:
•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 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8
• 解答:
•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可以 为零,也可以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 然为零。因为存货是投资的一部分,如果计 划投资中存货投资为非零,则均衡产出水平 上,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不为零,非计划存货 投资必然为零。如果计划投资中存货投资为 零,则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可为 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宏观经济学4第三章
Y
s1 ↑s2 r i1
i2
i
Y1 Y2
Y1↑Y2rA r1r1A ●Cr2
B
I
r2
● D
B
IS
I1
I2 I
Y1
Y2
I
IS曲线的经济意义
IS曲线代表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 达到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两种表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之间 的负相关关系;曲线上每一点代表的利率和收 入的不同组合都意味着产品市场的均衡 • 思考:IS曲线以外的点代表的含义:C点和D点 代表了产品市场的非均衡
(二)收入变动:
• 收入变动,L的水平段不变,其他段移动,导致利率变动 • 1、收入↑→L1↑→L曲线右移→利率↑ • 2、收入↓→L1↓→L曲线左移→利率↓
(三)投机需求变动
• L2变动,L的垂直段不变,其他段移动,导致利率变动 • 1、L2↑→L曲线右移→利率↑ • 2、L2↓→L曲线左移→利率↓
幅度大
• (三)t:前提是不考虑β与d
– 1、数学意义: t大→1- t 小→ β ( 1- t )小→1- β ( 1- t ) 大→斜率绝对值大→IS曲线陡峭
– 2、经济学意义: t大,乘数小,Y的变动幅度小。
• IS曲线的斜率
r
练习:p515课后习题5
r0 Δr
r1
0
IS ΔY
IS
ΔY
Y
三、IS曲线的移动
小结:斜率大小的决定因r 素 de
g
1
(1 d
t)
Y
(一)β:前提是不考虑t与d
– 1、数学意义:β大→ 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IS曲线平缓 – 2、经济学意义: β大→ 乘数大 → Y的变动幅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复杂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上一章已经说明:假设一个国家由作为消费者的家庭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两大部门组成,按照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在到达充分就业以的,在市场供求竞争机制作用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值决定干有效需求。
假如有效需求足够大,以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实现了充分就业,就是“萨伊法则”暗含的推论——充分就业均衡;假如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以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存在着非自愿的失业,即是非充分就业均衡。
其次,我们还说明了,假如投资增加(或减少),或者消费函数本身发生变化,则由此引起的国民经济供求失衡重新达到供求平衡时,国民收入会发生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将是初始的投资或消费的变化的若干倍——乘数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决定国民收入和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因素并不限于消费和投资,还包括政府部门的开支和税收:在开放经济中,出口和进口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显然也有重要作用。
这一章在上章基础上引进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考察政府开支与税收和出口与进口以及它们的变化怎样通过乘数效应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
第一节 政府开支与政府开支乘数这一节暂时撇开税收引进政府开支(以G 表示)这个变量,并假定政府开支是由政府当局或立法机构决定的外生变量,0G G 。
这样,宏观经济模型是:第二节政府开支税收与税收乘数一、税收净额给定不变现在同时引进政府开支G与税收T,并假定T为给定不变的数值,即税收总额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T=T0=20,则均衡等式:总供给=总需求从上式可以看到,括号内除边际消费倾向b以外,其余任一项数值的变动(其余各项数值不变)导致Y的变动的数值,总是等于括号内变动的数值乘以乘数1/(1-b)。
例如,假设I发生变动.其余各项不变,Y的新的均衡值等于Y的原有均衡值加上Y 的变动:二、平衡预算乘数现在考察这样的问题:假如政府为了减少失业或其他任何原因(例如提高雇用员工的工薪或增加转移支付)而决定增加政府开支,同时,增加这笔开支所需资金来自增加税收,政府这一措施能否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乘数的数值如何?11G T G bY Y T G b b∆∆+∆=-∆=∆--这里所说的“平衡预算”并不是通常意义的财政收支平衡,而是是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地增加同量的税收。
正如乘数效应蕴含着既可导致国民收入多倍扩大也可导致国民收入多倍减少一样,假如政府削减外开支的同时也减少同量的租税,其净结果将是,国民收入将因此而减少,减少的数额等于削减的政府开支。
三、税收随收入变化上面考察的税收被假定是在模型以外生地决定固定不变常数,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假设税收是内生变量,即随收入的变化而向方向变化,为简化分析,还假定税收函数是线性函数:0(01)T T tYt =+<<0T : t :国民收入均衡模型:d C a bY =+(d Y Y T =-) 0I I = 0G G = 0(01)TT tYt =+<<均衡条件:Y C S T C I G =++=++ S T I G +=+000[()]Y C I G a b Y T tY I G =++=+-+++ 求得:0001[]1(1)Y a bT I G b t =-++--11(1)I G a K K K b t ===--投资乘数、政府开支乘数和消费函数移动乘数 税收乘数()1(1)T Y b K T b t ∆-=∆-- 第三节 政府转移支付与转移支付乘数在美国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作为总需求四个组成项目之一的政府开支只包括政府采购的物品和劳务,并不包括转移支付(记为R ),因此,以上所说的税收T 应是税收净额,即政府事实上征收的赋税(以g T 表示)减去转移支付的金额:g T T R =-国民收入均衡等式:00g Y C S T C S T R C I G =++=++-=++ 可支配收入 d g Y Y T Y T R =-=-+ 消费函数 ()d g C a bY a b Y T R =+=+-+ 均衡国民收入00()g Y C I Ga b Y T R I G =++=+-+++001()1g Y a bT bR I G b=-+++- 政府开支乘数 11G Y K G b ∆==∆- 税收总额乘数 1g T bK b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R b K b=-第四节出口与进口乘数一、简单的出口乘数现在引进国外部门。
出口(记为x)代表外国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因此,增加出口同增加投资和增加政府开支一样,将按乘数原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
简单的四部门宏观经济模型二、进口、税收与出口乘数(一)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现在同时引入出口与进口以及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考察四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出口乘数。
在包含出口和进口的开放经济中,消费者、厂商和政府这三个部门的开支,既包括对国内产品的高求,也可能包含了对进口品的需求,此外出口本身也可能包含着同期内从外国进口的原材料。
Y=C+I+G+(X-M)C+S+T=Y=C+I+G+(X-M)(二)四部门宏观经济模型:税收净额给定不变一般情况,收入增加,对外国产品的需求(进口)会增加。
我们假设进口与收入之间有线性关系,进口函数是a M M mY =+ a M :m :()()a d Y C I G X M mY C a bY ab Y T =+++-+=+=+-()()a Y a b Y T I G X M mY =+-+++-+1()1a Y a bT I G X M b m=-+++--+同学们回答各种乘数。
重点回答预算平衡乘数。
第五节 加速数加速原理:在投资t I 和1t t C C --之间被认为存在一种关系。
由于C 是Y 的函数,因此,t I 与1t t Y Y --之间也被认为存在一种关系。
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理论称加速原理,表示投资变化与引起这一变化的收入或产量变化的比率为加速数。
若用α表示加速数,则1tt t I Y Y α-=-(资本—产出系数)。
加速原理说明投资量是消费量或国民收入量变动的函数。
即使国民收入处于很高水平,只要收入停止增加,投资量就等于零。
若国民收入下降,投资量会变为负数。
乘数和加速数相结合的模型据称可解释经济周期。
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使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而收入增加又反过来通过加速数使投资进一步增加;如此反复一直到收入达到最高限。
这时,由于收入停止增加,投资量等于零,从而收入下降。
收入下降又使投资下降,一直达到收入最低限。
然后,开始新一轮上升和下降。
乘数—加速模型就是把这两种原理结合起来,以说明经济周期的原因。
这一模型的表述为这样一个公式:Y t = C t + I t + G t上式中Y t 为现期收入,C t 为现期消费,I t 为现期投资,G t 为现期政府支出。
这个公式说明了,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现期收入等于现期消费、现期投资与现期政府支出之和(不考虑开放经济中的净出口)。
现期消费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 和前期收入Y t -1;C t = cY t -1现期投资取决于加速系数(a)和消费的变动(C t− C t -1);I t = a(C t− C t-1) = a(cY t -1− cY t -2)= ac(Y t-1− Y t-2)上式说明了在考虑消费时,投资最终仍取决于收入的变动,即加速原理说明的关系。
设现期政府支出为即定的,则有:Y t = C t + I t + G t= cY t -1+ ac(Y t-1− Y t-2)+ G t可以通过对c,a,G t进行设值计算据此可得到乘数—加速模型的完整含义(1)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即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
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2)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
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
即利用政府的干预(比如政府投资变动)就可以影响减轻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1.结束语:对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评论如下:一、关于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理论被称为凯恩斯定律,其意义正好和西方传统的萨伊法则相反。
在凯恩斯的《通论》出现的20世纪30年代,该定律大致符合西方现实;但以目前的西方情况而言,未必如此。
特别是对经济经常处于紧运行的我国,该定律是不适用的。
二、消费函数所表示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和我国均客观存在。
该函数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但必须认识到它掩盖了西方消费的阶级性。
三、乘数理论说明由于投资或政府开支而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会数倍与投资或政府开支的增加量。
实际情况与该理论假定条件的背离可能使上述倍数大为减少。
四、加速原理虽然存在与现实,但同样由于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与现实情况的背离,二者仅能在非常粗略的程度上相一致。
计算题1、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1000.8d C Y =+,投资支出为I =50,政府购买G =200,政府转移支付R =40,税收T=250,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Y d =Y-T+RC=a+b(Y-T+R)Y= a+b(Y-T+R)+I+G(2)投资乘数,政府开支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300.8d C Y =+,净税收n T =50,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X=40-0.05Y(1)均衡的国民收入(2)在均衡的国民收入上净出口余额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GDP=4800,总投资I=800,净投资NI=300,C=3000,政府购买G=960,政府预算盈余=30。
1.国内生产净值:折旧=800-300=500,NNP=4800-500=43002.净出口GDP=C+I+G+NX ,NX=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预算盈余=30=T-G-R,T-R=30+G=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NNP-T+R=NNP-990=4300-990=33105.个人储蓄GDP=C+I+S S=4800-3000-8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