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
原创6: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66
1976 1978
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
“文革” 改革开放新时期 时期
中国特色人名
实战演练
材料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1952
1959
1965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 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种负面影响?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提示:损害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
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1921年春苏俄大饥荒的震撼图片
1959年—1961年中国“三年大饥荒”
由于饥饿濒临死亡边缘的苏俄儿童
由于饥饿而瘦小的中国儿童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经 三年经济困难
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959-1961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 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 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D.1979年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
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
B 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阶级斗争的老路。
◆探究
材料一 主题思想 材料二
1958 年,毛泽东认为共产主 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 义可以提前到来 曲折的认识 联系教材 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有关事实,概括自 1949 年起的 30 年 问题探究 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怎样的 学习——探索——走老路的曲折进程。 “一五”期间,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 1956 年中共八大为主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58 答案提示 年,党错误地发动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 视了经济规律,超越了国情,导致三年经济困难;20 世纪 60 年代,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错误继续发展, 导致了“文革”,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期末)某年 10 月 1 日,中国举行 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 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 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左”倾错误影响 )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D.三大改造完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了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 年我国
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
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 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 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2)结果
①从 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 1965 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公开课1)
一、过渡时期的探索(49-56) 1、一五计划 (时、内容2、特点、成就)
2、三大改造 (时、三个行业、形式、意义)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56-66) 1、中共八大(背景、内容2、意义)
2、大跃进(特征、影响、教训)
3、人民公社(特征、影响、教训) 三、文革 严重影响; (66-76) 73,75年有所恢复(原因)
内容: 主要矛盾:先进生产关系与落后生产力 主要任务:农业国——工业国
影响: 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但八大的路线坚持
大跃进(1958年) ①内容、特征: 大炼钢铁、大办农业 (高速度,高指标)
②影响: 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比例失调,
生态破坏 ③教训: 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①内容、特征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规模 (一大二公---公共食堂) ②影响: 挫伤农民积极性,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③教训: 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分析:材料中‘组织起来’是指采取什 么形式,为什么要把你们组织起来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农业合作化 原因 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易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需要 变化 影响 土地从农民私有变为国家、集体 所有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农村的 生产力
(2010·江苏单科,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 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从图中可看出‚一五‛ 的企业分布有何特点? 原因何在?
东北地区 地理: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历史:重工业基础好
(3)三大改造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支 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 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 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 国家得到比现在多的多的商品粮及其其他 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 提出‘组织起来’。‛
2320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 (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①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 生活十分困苦。 ②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连 年的战争。 (2)完成: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 水平,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你得出 哪些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 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和法制建设。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 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 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 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思考?
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 降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文革”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较好? 为什么?
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总值 国家财政总收入 国民收入 3967亿元 809.7亿元 2318亿元 比上年增加9.2% 比上年增加5.6% 比上年增加8.3%
(1)原因:
(2)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
(3)成就: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爆 炸 成 功
正确: 中共八大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4单元】之小船创作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1)过程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一五”计划知识点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严重失误项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表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制定高指标,农业出现主观臆断的口号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危害(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2)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956—1966年正确的探索、探索的失误及其启示知识点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课件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 原因:“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1973年国民经济复苏 原因:周恩来的调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3、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 原因:邓小平的整顿——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 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顿
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 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一五计划”(1953——1957) 1、背景:重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2、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3、任务 三大改造
4、成就:鞍钢、长春一汽、沈阳等。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奠定初步基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 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4、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C.调整东部与西部的关系 D.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5、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的工作大局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面景对:这建种国局初面经,济美全国面国崩务溃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
永远摆脱不了①一帝个国不主堪义负的担长的期压掠力夺——即庞大的 人 毛口 泽,东原没代因有表一共②个产国政 党民府 人政解 作府决 出的了 了大人 这肆民 样搜的 的刮吃回饭答问:题,中 共 我也 们无不能仅为善力于③,破多中 坏年国 一战将 个争永 旧的远 的严是 世重天界破下,坏大我乱们。还将善于 2、表上 建现海 设:的一一个个新资的本世家 界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 3、意分义,:政经治过上三可年以,打到八19十52分年,工经农济业上生只产能超是过零历分史,最 不依靠高资水本平家,,完它成无了法国管民理经复济杂的的恢社复会工经作济,。为国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工业:各生产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赶超 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
农业:对粮食产量的估计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 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
19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 吨。……采取最有效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各方面的协作,解决生产中的一切困难问题。我们 相信, ……一千零七十万吨钢的伟大任务不但一定能够完成,而且一定能够超额完成。
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农产日益锐减,造成各地严重粮荒……
工农业出现严重危机 4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1949——1952年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5
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 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化”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8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 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9
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 产值中的比 重只有35.5%。许多主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 于1950年的印度。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 16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先进的工业国 人民的需要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农业国
落后的农业国; 不能满足
工业国
17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 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14 沈阳飞机制造厂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纲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纲解读】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学习目标】(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学习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三.检测反馈1.为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必要条件的是A.新中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一五计划”的实施A2.1953~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A.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B.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C.消灭资本主义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3.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4.下列对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A5.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出来的趋势是A.前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较多B.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C.初期与后期较好,中间问题较多D.初期存在问题后期得到纠正6.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纠正“文革”的错误D.落实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7.20世纪50-70年代的探索为我们留下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包括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③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大起大落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势的个人崇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请回答(1)分析1949年我国主要工农产品产量下降的历史原因。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观看十九大报告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段视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道路是怎样的?顺境、逆境、曲折……,经济建设亦是如此。
……一、全景看――疾风暴雨话历程一、自主学习:梳理20 世纪50-70 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重大的经济政策或活动生:带着这些重大的经济政策或活动回到时代,看它们背后多反映的历史信息。
二、聚焦看――穿越时代看节点1、一五计划53 年国民经济刚刚恢复,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从来没搞过社会主义,怎么办?向苏联学习,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53 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 年顺利完成,看成就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两个问题:产业结构?地域分布?生: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师:思考1:我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 年版生:历史:重工业基础差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外部:苏联成功经验思考2:主要企业为什么重点在东北地区?材料二: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业基础,发挥它们的作用,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必要的改建,以便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 年生:资源好;援助好;基础好这些成就使得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教材问题解答
课堂讲义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 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教材问题解答
预习导学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鞍山钢铁公司 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3)成就:_____________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4)意义:为社会主义_______ 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 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___________ 路。 生产合作社 。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___________
②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_______ 工业国 。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教材问题解答
预习导学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经济调整(1960~1965年)
左 的错误。 ①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___” 充实 ②方针:“调整、巩固、 _____、提高”。
③成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 成就。
教材问题解答
预习导学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 国民政府 的肆意搜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_________ 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表现:到_____ 有计划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意义:为国家开展_______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农业国 。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 重工业 。 (2)特点:优先发展_______
第11课_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30年中,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
第一目“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阐释了1949~1956年我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对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方面内容;第二目“探索与失误”阐释了1956~196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的十年全面建设过程,这期间既有八大的成功探索,也有因“左”倾错误而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目“国民经济的劫难”则主要介绍了“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中的经济情况,这其中既有大幅度的下降也有短时间的恢复和回升。
总体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是在成功和失误中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三大改造及其影响,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三大改造的作用。
(2)识记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经济建设总路线,理解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所在。
(3)了解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创设情境,解析史料,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2) 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2)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理论性,跨度长、难度大。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基本理论,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挖掘隐性知识,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的多方面原因,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失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特色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合一”特色教案】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那时,除东北三省外,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公路、海运严重堵塞。
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的对比:名称产量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钢15.8万吨减少80%煤3243万吨减少48%粮食11318万吨减少25%棉花44.4万吨减少48%材料反映我国国民经济什么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状况:纵向看,大幅度下降,全面崩溃;横向看,与周边国家差距较大。
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家大肆搜刮;长期战争破坏。
阅读材料: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产量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 1.639亿吨49% 9.3%棉130.4万吨193% 53% 本材料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什么状况?建国初三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过渡:“一五”计划要解决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什么?阅读下段,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成就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问:一五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这要做?答:历史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现实原因帝国主义包围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力量。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②目的: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成就:
③①②““一一五五计计划划””为的什经重么济工把建业东设项北指目作标在为侧地重重理点于分建什布设么上地方有区面何??特 (物建点东产设呢北丰的?地富重主理;点要位重放集置工优业在中越 比什在,较么什与发行么苏达业地联,上区等基国础?(为较东邻好北;)(地幅重区员工辽)业阔)。资源
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
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 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3.中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 ) A.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实行公私合营 C.建立人民公社 D.暴力剥夺私有财产 4.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 跃!》。它反映了( C )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1605
工 业 总 产 值: 亿 元
704
1957年
1960年
农 业 总 产 值: 亿 元
537 415
1957年 1960年
思考:图表反映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种影响?
③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 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①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2)邓小平:1975年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_ppt
现代化炼钢
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 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 什么影响?
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 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中国好比巨龙,美国好比臭虫。 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
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 算,统一分配。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
(二)概况:一五计划(1953-1957)
1、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1)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2)意义: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社 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 呢?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原因: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掠夺;搜刮;破坏
表现: 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意义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 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 国家。
(二)概况:一五计划(1953-1957) 1、背景: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参加合作社
基本任务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 (2)实质 (3)意义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五 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②面临帝国主义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加强国防力量的迫切需要); 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④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
材料三: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 什么会集中在这里?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中说道: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 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 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 了民国; 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 导的政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
文革动乱
49 52 53 56
经济 恢复
66
76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 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 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 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 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 活痛苦不堪。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 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 的压力,即庞大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 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 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材料二:……“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 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 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 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 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 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 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 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 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土地改革: 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
农业合作社: 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2)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 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 (2)内容: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之 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主要任务: (3)评价:是一次成功探索,但未能坚持下来
2014-5-19
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 危害?
国民经济(农轻重) 比例失调,
农业生产下降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资源浪费, 不利于经济发展。
2014-5-19
炼水 约 “ 钢林 六 大 使” 万 跃 用, 人 进 。、 炼 ” 荔钢中 枝。, 树不番 被少禺 砍农全 伐村县 烧的集 炭“中 作风了
跃 进 产 量 高 !
跃进号角(宣传画)
2014-5-19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2014-5-19
探究:此图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 何 种负面影响?
2、探索失误 (1)八大二次会议: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 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2)“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错误根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力方面)
(3)人民公社化: 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大办公共食堂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提示: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4-5-19
2014-5-19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炼 钢 指 标
2014-5-19
9000万吨
3000万吨 800万吨
1070万吨
535万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全民大炼钢
现代化炼钢
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 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 什么影响?
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 800万吨合格
危害: 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
错误根源: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关系方面) (4)后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三年经济 困难
3、政策调整
(1)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农、轻、重的比例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问题, 对于认识和政治根源上的失误未从根本上得 到纠正 (2)结果:1962年起,逐步恢复和发展; 1965年任务基本完成
钢产量
中国 2.37公斤 2.76千瓦 时
美国 538公斤 2949千瓦 时
印度 4公斤 10.9千瓦 时
发电量
2014-5-19
王崇伦
2014-5-19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
2014-5-19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使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 2014-5-19
“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 呢?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文革”由思想文化、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许多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闹革命,国民经济受严
重影响
3、调整:
1971-1973
1975
周恩来
邓小平
调整恢复经济
全面整顿
实质:全面系统的纠正文革的错误
经验教训:
1、充分认识国情,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关系 4、正确判断国内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并不是孤立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3)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4)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953—1956)
生产关系
农业: 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1)内容: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1)原因
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战争的严重破坏
(2)完成: 到1952年,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1953—1957)
生产力
(1)背景: 我国是个农业国,工的:加强国防和加快工业化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0—1956底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6年底—1966年5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014-5-19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D
(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9题)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 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 中国( )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A
材料一:
9%
重工业 其它
91%
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
材料二: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 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 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 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 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 况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