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熟读背诵
文言文教学中“读”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中“读”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中学语文课程文言文朗读呢?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读”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文言文要通过诵读来体会文意,从根源上说,这是由汉语音意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
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记诵,学生不仅能明白诗句篇章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同时,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背诵一些精妙文章是必需的。
但不理解其意义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辅导学生轻松灵活记诵的方法。
一、还原式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古文,是因为不理解语意,感受不到古文之美,加之读来拗口,背来易脱句。
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文言文译成片段美文,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
如是几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便能熟记课文,又能更深一层掌握文意,从中领略到不同的美。
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公与刿的一问三答,学生不易记诵,但通过翻译还原这种方式,学生之间也尝试互相问答,很快学生便诵之如流水了。
二、问答式即教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课文原文回答。
如在教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第三小节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四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记诵课文:①滁人游是一幅怎样的画面?②太守在野外以何为酒食宴请众宾?③众宾欢饮又是怎样的热闹场景?④对此美景乐事,太守醉态如何?用几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记诵课文的积极性,又化繁为简,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将课文记住,而且理解得也更深入了。
三、连贯式此法常用于骈文或诗句,因为其句式对偶而连贯。
教师诵出上句,学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四、诵读式这种方法多用于背诵复习时,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如给出题:三分钟内默读出五句古诗文中写“月”的诗句文句。
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以上几种记诵法,既可帮助学生有效记诵课文,又能使学生从中找到乐趣,不再以记诵课文为苦事。
怎么学文言文
怎么学文言文怎么学文言文怎样学文言文的方法(一)一、日积月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这是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读书经验。
读文言文应该力求弄清楚每个字的词义,每句话的语意。
然而,文言文的运用环境已经与现实环境大相径庭,字、词、句式都已和现代文有了显著区别,因此,文言文与现实的差异性决定了识记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决定了必须通过长期的努力,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地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熟读多背学习文言文,必须通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去积累语言,掌握文言的字、词和句式。
流利地读通文句,形成语感只有在朗读背诵中才能见效。
文言文在生活中很少运用,客观上缺乏实践的环境,不熟读背诵是没有办法学好的。
多读多背,才会逐渐形成语感,才能渐进地领会文章内容。
因此我国古代读书十分强调吟诵,背诵。
唐人白居易幼时读书致“口舌成疮”,曹植十岁记诵诗赋十万余言,我们在赞叹古人勤奋之余,应当把熟读背诵作为一条基本的方法。
文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
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记诵一些名家名篇,还能在文言文复习时,在阅读课外文言材料、分析字、词、句、判别语义时,有一个迁移的参照对象。
三、“以本为本”“本”就是课本教材,文言文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了几十篇文章,熟悉了相当例句,知识积累便可转化为能力,就能举一反三。
我们文言文学习,往往有这样的误区:重课外资料,轻课文内容;重习题训练,轻课文整理;重死记硬背,轻迁移推断。
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材中的文言文,经过专家选定,难易适中,有其经典性、示范性和系统性,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集中体现。
学习文言文的立足点是从教材(课文)出发,根据教材(课文)的知识点安排循序渐进,把教材中的课文当作学习的根本。
那么为什么应试复习中还应该坚持以课本为根本呢?其理由有四。
其一,作为考纲的《考试说明》,它的考试内容的总要求与教学大纲的.教学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通读·悟读·练读·熟读 ——小学文言文教学四步朗读教学法
通读·悟读·练读·熟读——小学文言文教学四步朗读教学法摘要:文言文经典作品承载着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其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语言的精妙,也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朗读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有的放矢,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通读、悟读、练读、熟读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传承文化。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通读、悟读、练读、熟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初中这一学习要求,那小学学习文言文的目标在哪呢?笔者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知大意、能感悟、重积累、能诵读,而这些通过朗读都能实现。
因此,朗读最学习文言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过,同是朗读,目的不同,读的形式也有所区别,笔者以为可以分成通读、悟读、练读、熟读四阶段稳步推进。
一、通读所谓“通读”,是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扫清读音障碍,把握好朗读节奏。
文言文和白话文比起来,有明显区别,在字音上有难度。
所以拿到一篇文言文,就要让学生把字音读准,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要力争做到平长仄短,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在这个阶段,根据不同的目标,可以采用的朗读方法如下:比如执教《伯牙绝弦》,在这个阶段,就要处理好这几个句子的停顿:“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可以先让学生试读,如若达不到预期,便可采用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形式,让学生学着老师读。
接下来,还可以采用师带读—生跟读的形式加强巩固。
再运用上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同桌互读、个别读等朗读形式,足以让学生实现读通读顺的目的,为下一步悟读文本打好基础。
新课改理念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出路
新课改理念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出路作者:闫洁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1期在实际的文言教学中,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以及亟待寻求的教学出路等问题再一次引发了更多的反思和探讨。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双基”薄弱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普遍不高,思想上也不够重视。
有的学生课文都读不下去,更别说深入地去学习、探究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还有些学生在写和背诵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弊病,如错别字多,断句加注标点有误;不能结合语句分辨通假字、解释关键性的实词,不能准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等等。
这也说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双基”是非常薄弱的。
再加上一些文言文注释资料的泛滥,不可避免地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除此之外,为考试而学古文的学生大有人在。
长此以往,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就大大降低,一系列的教学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二)文言文教学方式老化,满堂灌现象严重教学方法陈旧简单,死板无生气。
有的课堂气氛压抑,大多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简直把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生产流水线,很少像研究现代文那样去探讨教法和学法。
古文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它不同于现代文可以较为直观地初步感知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相反,学习古文首先得要疏通基本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之后,才可能把握一篇古文的大意。
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做课前准备工作,从老师的角度讲,有些人就会有一蹴而就的想法,他们认为,讲快讲慢都一样,讨不讨论一个样,古文的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
有的教师竟将明清时期的传奇小说从头串讲到尾,还美其曰“字词句篇意”一步到位。
这样的填鸭式的古文教学何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何体现教学相长呢?其后果只能是让文言文教学之路走进死胡同,让学生无法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
(三)文言文教学中忽视了诵读,分析多于感知造成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普遍性的原因就是对“读”的指导不力。
2024年《文言文》语文教学反思
2024年《文言文》语文教学反思2024年《文言文》语文教学反思1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也害怕,到考试的时候更害怕,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拖学生整体提高的后腿,经过复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一、复习文言文,首先要弄清楚考试的方向。
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已经取消了,我们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当然学习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在课外延伸学习,但在课堂我们要照顾多数学生。
二、复习文言文,教师要十分熟悉文言文考试的知识点。
根据近两年中考出现题型由原文填空、解释词语(实词、虚词)、翻译句子、划分节奏、还有根据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等题型组成,各个知识点的考核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而且在词语解释上还降低了难度,可以选择答题。
三、复习文言文,根据考试题型。
我们分以下几方面来复习:首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目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其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名句,检查上课时候每节两句古诗词听写巩固的情况;再次听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意义词语、一词多义词等;再次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及划分节奏训练,在翻译上不提倡学生按注释原样翻译,只要求大体意思一致,但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要求补上,需调整的语序必须调整;在朗读节奏划分上,让学生多读多练,从而明白不管字词多少表达一个意思时才能停顿;最后,根据课文理解回答问题方面和现代文阅读基本一致,先理解课文内容思想,围绕作者思想再来回答问题。
四、复习文言文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在复习文言文词语时不能满足记住本课书中的意思就行,同时必须记住在整个初中阶段课本中的意思,例如,"肉食者鄙"中的"鄙"是目光短浅的意思,而"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鄙"是身份低微的意思,这样的词语在词类活用、一词多用方面比较突出,同时文言虚词里边也有体现,只要注重了这些,复习其它文言文时学生也很好掌握,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助学 生理 解作 者 的思想 感情 。学 习 文言 文 不仅 是学 古 人
的 语 言 ,还 要 学 习 古 人 的 思 想 ,吸 取 那 些 至 今 仍 有 巨 大
价值 的思 想养 料 。教师 要用 今 天 的文 化背 景 、精神 环 境 和学 生 的求知 情绪 ,尽 力挖 掘 文章 中一 切 与学 生 已有 知
识 和 生 活 背 景 相 通 的 因 素 。让 学 生 在 诵 读 中 理 解 。在 诵
1 重视预习准 备。我们都 知道 ,凡事预 则立 ,不 预 . 要
则 废 , 学 习 文 言 文 也 是 如 此 。 在 上 课 之 前 ,教 师 要 指 导 学 生 搞 好 预 习 。预 习 是 学 生 直 接 接 触 课 文 的 开 始 ,可 重 点 围 绕 三 方 面 进 行 :一 是 查 阅 有 关 资 料 , 了 解 文 章 的题
好 基 础 是 关 键 。 学 习 文 言 文 也 是 一 样 ,打 不 好 基 础 ,其
加 努力地 去读 ,直至成 为一种 生命 的需 要。 4要重视 审美 鉴赏 。著 名特 级教 师钱 梦龙 先 生说 过 : . “ 经过 千百 年时 间的淘洗 而流传 下来 的一些脍 炙人 口的文 言文 ( 包括 古诗 歌 )是诗 文 中的极 品 ,是 中华 民族 文化 遗 产 的精华 … …这些 作 品千锤 百 炼 的语 言 ,斐然 可 观 的 文采 ,匠心经 营 的章法 ,足 以垂范后 世 。 因此 ,引导学 ”
较 大的词语 和句式上 。 正 是 有 了课 堂 上 大 量 的 文 言 知 识 积 累 ,学 生 才 能 掌
很高 ,就 是能够 “ 阅读浅 易文 言 文 ,能借 助 注释 和工 具
书理解基 本 内容 ” 。这就要求 语文 老师要 深入学 习 和领会
语文教学中朗读背诵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朗读背诵的重要性摘要:学习语言,就得多读。
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
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
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抓住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也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上乘境界。
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
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即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并对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该准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人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
其次要保证读书时间,加大读书的实践。
一般来讲,一节课中学生读书的时间最好不少于1/2,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
要给全体学生有足够的试读、练读和评议的时间,体现朗读对语言学习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次,读书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
朗读有多种形式,如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等。
教师要根据年级、学情和教材特点,区别各种朗读形式的各自功能和适用范围,合理运用,并要加强指导。
如果只有学生的读书实践,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就没有体现语文教学的要义,称不上是真正的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言词的教学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言词的教学
陈鸿 明 ( 定 西 市安定 区南鹰 学校 , 甘肃 定 西 7 4 3 0 0 0 )
【 摘 要】 文言文教 学应按“ 通读文言文( 字音确读、 断句、 熟读) ——练说文言文( 用 自己的理 解性语言翻译) —— 积 累文言词——解悟文 言 文( 体会文 言文的人 文性) ——品积 累文言词” 这一教 学环 节是文言文教 学的重中 之 重, 这是符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 总体 目标 的, 也真正体现 了语文课程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 一显著特点。
【 关键词 】 文言文教 学; 积 累; 文言词
文言文教学是初 中语文教学的重难 点之一 . 是摆在我们初中语文 5 ) 用在前 置宾语 和动词之间 . 作 为宾置动前 的结构标志。例如 : 1 ) 寡助之 至, 亲戚畔之。 ( 属 于第一种 ) ( 九年级 下册《 得道多助 , 失 教师 面前的教学 “ 瓶颈 ” 。我们如何 才能很切入 、 到位地进 行文言文的 ) 教学 ?对于这一难题 , 有 的语文教师说 , 文言文教学重在诵读 , 背诵下 道寡助》 了即可 : 有的则说 . 文言文教学应在文意理解上下功夫 ; 还有的语 文教 2 ) 公输盘 为楚造云梯之械。( 属于第二种 ) ( 九年级下册《 公输 》 ) 师说 .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翻译 . 必须通篇 翻译 。对于以上观点 , 我不完 3 ) 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 前人之 述备矣 。 ( 属于第 三种 ) ( 八年级下 岳 阳楼 记 》 ) 全赞 同 我认 为. 文言文教学应 按“ 通读文言文——练说文言 文——积 册 《 累文言词——解悟文言文 ” 的教学思路来设计教学流程 其 中, “ 积累 4 ) 孤之又孔明 , 犹鱼之有水也。 ( 属于第四种 ) ( 九年级上册《 隆 中 ) 文言词” 这一教学环节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 这是符合《 语文新课 对》 5 ) 孔子 日: “ 何 陋之有 ?” ( 属于第五种 ) ( 八年 级上册《 陋室铭》 ) 程标准》 总体 目标 的. 也真正体现 了语 文课程“ 工具性与人 文性 的统 称谓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 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称谓类型。 ” 这 一 显 著 特 点 1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指刘备) ( 九年级 上册《 出师表》 ) 通过近 十五年的语文 教学活动 。我曾不断地勇于创新和尝试 , 深 深地领悟到 : 文言文是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 的精华 , 是 对青 少年学生进 2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 复之效 。 ( 指刘禅 ) ( 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 》 ) 3 ) 孤不度德量力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指刘备 ) ( 九年级上册《 隆中 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平 台。所以 . 初 中语文文 言文教学必须重 ) 视文言词 的教学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 . 才能很 好地继承和弘扬 中华 民 对》 4 )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指秦 王) ( 九年级上册《 唐雎不辱使 族的传统文化, 也实现了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 ) 时. 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的“ 瓶颈” 问题 。初 中语文 命》 文言文教学对文言词的积累. 应分 门别类 . 切入文意 , 立于语境作 以理 疑问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 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疑 问类型 。 1 ) 安陵君不听寡人 , 何也 ?( “ 为什么” 的意思 ) ( 九年级上册 《 唐雎 解 和积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不辱使命》 ) 通假类 例如下列文 言语句 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通假类型。 2 ) 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哉 ? ( “ 怎么能” 的意思 ) (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 1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 强” 通“ 僵” ) ( 七年级上册《 童趣》 ) ) 2 ) 当窗理云鬓 , 对镜帖花黄 。( “ 帖” 通“ 贴” ) ( 七年 级下册 《 木兰 家》 3 ) 百姓孰 敢不箪食壶浆 以迎将军者乎?( ‘ ‘ 哪一个 ” 的意思 ) ( 九年 诗》 ) 3 ) 便耍还家 , 设酒 杀鸡作食 。( “ 要” 通“ 邀” ) (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 级上册《 隆中对》 ) 4 ) 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 “ 难道 ” 的意思 ) ( 七年级上册《 孙权劝 记》 ) ) 4 ) 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 。 ( “ 唱” 通“ 倡” ) ( 九年级上册 《 陈涉世家》 ) 学》 语气类 。例如下列文言语句 中加粗的文言词 属于语气类型。 古今类 例如下列文言语句 中加粗的文言词属 于古今类型。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 ? ( 表示反 问语气 .相当于现代汉语 1 ) 项燕 为楚将数有功 . 爱士卒 , 楚人怜之 。( 古义 : 爱戴 ; 今义: 可 “ 吗” )( 七年级上册《 孙权劝学》 ) 怜、 怜悯 ) ( 九年级上册 《 陈涉世家》 ) 2 ) 但 当涉猎 , 见往事 耳 。( 表 示限止 语气 , 相 当于现 代汉语 “ 罢 2 ) 秦王色挠 , 长跪 而谢之 。 ( 古义 : 道歉 ; 今义 : 表示谢意 , 感谢 ) ( 九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并加强诵读训练
、
诵读 是 积 累 文 言 基 础 知 识 的 有效 途 径
十分有道理。学生诵读 , 老师 的指导是关键 。 如诵读《 醉瓮亭记》 时
文言实词 、 虚词 、 文言句式的掌握和积 累, 都不能单靠背解释 、 抓住该 文章 的语 言特点 , 文二 十一个 “ ” 读 出了“ ” 的语 全 也 , 也 字
的地点暗示是故 乡。如“ 深蓝 的天 空中挂着一轮金黄 的圆月 , 面 下
是海边 的沙地 , 都种着一 望无 际的碧绿 的西瓜 。” 这样 的描写 为后
文 中“ ” 我 与少年 闰土交往 , 建立 纯真 的友 谊交 代 了故 事背 景。 并
发展 , 还把作者对帝 国主义 、 封建 势力对人 民的危害 、 害、 迫 毒害 的
二 、 境 描 写起 到 了 渲 染气 氛 、 托 人 物 的作 用 环 烘
希望 、 憧憬 , 还推动了情 节发展 , 深化 了小说 的主题思想 , 并给人们
鼓舞和信心。 总而言之 , 一篇小说 中环境描写要给读者 留下美好 的鉴赏性 、
鲁迅在 《 故乡》 中善于运用不 同色彩的语言描 写环境 , 烘托 气
《 张衡传 》 阴知奸党 名姓 , “ 一时收禽 ” 禽 ” 擒 ”《 的“ 通“ ,马说》 才美 各 自的理解和朗读处理 。 读” “ 以“ 为起点 , 悟” 以“ 为归宿。 熟读成诵 ,
不 外见” 见” “ 。 的“ 通 现” 如果对这些字词单凭死记硬背 , 绝对是 “ 苦 能背 出不少古 文 , 只有这样才能 由懂 字词 的“ 点线 的懂 ” 渡到更 过
晦了, 冷风吹进 船舱 中 , 呜呜地 响 , 从蓬 隙向外一 望 , 苍黄 的天 底
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黄村 , 没有一些活气 。” 这里 对天气 、 乡村
学习古文要重视诵读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献标识码 】 A
感 悟到 实感 。
由于 文言 文特殊 的语 言表 达形 式 ,读 起来 很不 通顺 ,要想 熟 悉 它 ,必 须反 复读 不 可 。这 对于 培 养古 文语 感 ,掌 握文 言文 语言 规 律 无 疑大 有裨 益 。初 中生 年龄小 ,经历 少 ,对古 代 文言 作 品不可 能 一 下 子读 懂 ,只有 诵读 大量 的古 文 ,把 它深 刻铭 记 在心 中, 印在 脑 海 里 ,掌握诵读的语音 、停顿 ,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技巧。对于文言虚 词 ,在 文 中所处 位置 能够 给予 准 确理 解 、停顿 。逐步 培养 语感 ,增 诵 读可以理 解内容 小 学语 文教 学 大纲 明确 指 出 : “ 朗读 能发展 学 生的 思维 ,激 发 加 阅读 ,提高 分析 理解 古 文的欣 赏水 平 。 学 生 的情趣 。学 生 朗读 能力 逐步 提高 ,对 课 文 内容 的理解 就会 逐 步 四.在诵读 中可 受到情感 的熏 陶 加 深 。”我 国著名 教育学 家 吕叔 湘先 生就说 : “ 学 习课文 主要 是读 , 在 练 习朗诵 时 ,教师 要善 于创 设情 境 ,渲染 气氛 ,引导学 生 全 听 人读 , 自己读 。” 可 见 ,语 文 阅读 课 ,有 效地 进 行 朗 读训 练 , 身 心地 投入 到文 章 中 ,要 让学 生 读 出感情 ,让 他 们人 其境 ,才 能 体 可 以让 学生 在理 解感 悟 与情 感体 验 中加 深了解 课 文基 本 内容 ,真切 其 味 ,表 其情 。 体验 文 章主 要感 情 ,可 以加 深学 生对 课文 的理 解 ,丰 富学 生词 汇 , 在 阅读初 中文言 文时 , 由于初 中文言 文都是 文质兼 美 , 观 点鲜 明 , 提 高学 生语 言 文字积 累 ,加 强语感 训 练 ;可 以使凝 固于教 材 的人 、 具有 较 高 的文学 水平 价值 ,每 篇 中都 充分 流露 作者 的志 向情怀 。所 事 、物 、景鲜 活起 来 ,使学 生 乐于 朗读 。 以, 我们在阅读时 自然会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学习欧阳修 《 醉翁亭记》 “ 书读 百遍 , 其义 自见 ”, 读书 时遇 到不理 解 的地 方 , 多读几 遍 , 时 ,通过 诵读 理 解作 者 的醉翁 之 意不 在酒 ,在 乎 山水 之 间也 。甚 至 就会 在读 中理 解 了 如我 们学 习 为学 》 ,初 读课 文 了解 从天 下事 作者醉的原因很清楚 , 是由于山水之乐而酒醉的。热爱山水的性情, 讲起 ,最 后讲 到 为学 的道 理 。复读 课 文后 ,通 过 自己积 极 思考 ,就 使每 个读 者 深深 的感 悟理 解 。还 如范 仲 淹 《 岳 阳楼记 》 中 “ 先 天 下 更理 解 了 ,聪 敏 与否 不是 为学 的 主要条 件 ,而 在于 为与 不 为 ,再通 之忧 而忧 , 后 天下之 乐而乐 ” 这一抱 负情怀 , 我们 每位读 者受 其影响 . 过诵 读 ,可加 深课 文 内容 理解 ,分 析 出本 文在 论述 为学 道理 时 ,采 从而开 阔视野 , 树立远 大 志向 , 摆脱 琐事 困扰 , 向远大理 想顽 强拼搏 。 用 的是讲 道理 、摆 事 实相 结合 的方 法 。这 样边 读边 分析 ,由现象 到 五 、诵读有助于提高说写能力 语 文 的归宿是 听说 读 写 ,文言 文 的学 习对 于 提高 写作 水平 是不 本 质地 理 解 内容 ,最后 达到 背诵 ,作 者 的观点 也就 明确 了 。 可估 量 的。学 生 诵读 几十 篇甚 至几 百 篇文 言文 ,可 以体 会古 汉 语语 = .诵读可 以帮助感悟课文 言 的严密 性 、音 乐性 、逻 辑性 ,古 人对 用语 的 慎重 推敲 ,逐 步提 高 诵读 指导 不 能孤立 地进 行 ,要 与理解 课 文有机 结合 起 来 ,如 果 自己的说 话 、作 文能 力 ,通过 诵读 古 文 ,可 以开 阔思路 ,提 高 口头 只 是读 ,而没 有理 解 ,就像 鲁 迅先 生所 说 ,在 瞎弄 里摸 索 , 自悟 自 得 的 毕竟 是少 数 。所 以诵 读要 以理 解为 基 础 ,通过 诵读 又 可促进 对 表达 能力 ,从 而达 到 以说 促写 ,写作水 平 大大 提高 。人 们 常说 “ 熟 读唐 诗三 百首 ,不会 作诗 也会 吟 ” ,即是如 此 。尤 其是 对于 不善 言 文 章 的感悟 品 味 ,它 们相 辅相 成 ,必 须有机 结合 。 我们 读 书遇到 含义 深刻 、耐人寻 味 的语言 ,总 想反 复 诵读 ,理 谈 、不善 于表 达 的学 生来说 ,练 习从诵 读起 步 ,是 锻炼 口头表达 和 解 其含 义 。如 曹操 的 《 观 沧海 》 ,通过 诵读 ,可感 受大 自然 的美 景 , 书面表 达 的重要 手段 。 体 会作 者感 情 。通 过诵 读 “ E 1 月之 行 ,若 出其 中 ,星汉 灿烂 ,若 出 读在 语文 教学 中的作用 ,特 别 是在文 言文 教 学 中 ,越 来越受 到 其 里” ,体 会 出作者 远大 抱负 和统 一 中国北 方 的胸襟 。 人们 的重 视 。所 以加 强诵 读不 仅是 大纲 中明确 提 出 ,而 且我 们从 实 践 中也认 识到 它 的重要 作 用 ,诵读 是学 习 文言 文 的重要 一环 。这 样 三 诵读可以培养语感 诵 读 ,是 一种 出声 的 阅读 ,是经 过大 脑指 挥 口 、耳 、眼将 文字 才能更 好地 学好 文言 文 。 转 化为 有声 语 言 ,调 动 口、耳 、眼 、脑 等器官 一 起参 与 的复杂 的思 参 考文献 维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 “ 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不应 以教 【 1 ] 王艳 娟 . 古 文教 学应 重视 诵读训 练 U ] . 佳木 斯教 育 学院 学报 , 师 的分析 来 代替 学 生的 阅读 感受 。应 让学 生在 主 动积 极 的思 维和 情 感 活动 中 ,加深 理解 和 体验 ,有 所感 悟 和思 考 ,受到 情感 的 熏 陶 , 2 0 1 1 ( 2 ) . 【 2 】 郑 惠芳 . 让 学生 快 乐地 学 古文— — 对 高 中文 言 文教 学的 探 获得 思想 的启迪 ,享 受 审美 的乐 趣 。”每 个学 生 的认 知风 格是 不一 1 . 大众 文 艺 , 2 0 0 9 ( 1 9 ) . 样 的。比如 ,有 的学 生喜 欢独立 思 考 ,而有 的学 生则 喜欢 与人 交流 , 索Ⅱ 【 3 】 曾冬梅 . 文言 文教 学应 重视 并加 强诵 读训 练 o ] . 新课 程 :教 所 以诵读 教 学 中要 给学 生 自主诵 读权 ,尊 重学 生 的个 体差 异 ,鼓励 2 0 1 2 ( 2 ) . 学生 选择 适 合 自己的诵读 方 法 。让学 生用 自 己喜 欢 的方 式去诵 读 。 研版 . ( 编辑 :龙 贤 东 ) 学生 只有 选 择 了 自己喜 欢 的诵读 方 式 ,才能 全心 投入 ,读 出真情 ,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四读法”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四读法”作者:崔新月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年第01期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言诗文的教学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要求。
基于这一要求,文言文教学可采用“初读、精读、品读、美读”的“四读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教学环节。
文言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上,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之门,享受古典文学之美,带领学生由“文字—文学—文化”。
关键词:课标;初中文言文;四读法一、基于课标要求的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共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言诗文的教学提出了下面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以此为指导,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可以在如下几方面达成共识:(一)重视诵读文言文教学同古诗词一样,也应重视诵读。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同时,由于古今汉语在音韵和节奏上的差别,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有效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文言文语言图式,进而达到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养成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的良好习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习惯。
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思路、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论据、事物的基本特征或基本原理、写作手法和表达特色,等等。
要理解这些,必须让学生养成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这也是语文学习必须养成的习惯。
因此,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并切实督促学生,阅读时积极参照注释,积极运用工具书,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的方法和技巧,面对注释以及工具书纷繁的阐释应能有所选择和辨识。
当然,还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阅读经验,增强感悟能力。
语文鉴赏文言文的方法
语文鉴赏文言文的方法语文鉴赏文言文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除了现代汉语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古汉语的学习,其中不仅仅包括文言文,还包括古诗词。
古诗词在古汉语的基础上,比文言文更加精炼,也就是说用有韵律和节奏的简短诗句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精简的特点也使很多古诗词难以捉摸。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鉴赏文言文的方法,参考一下。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
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方法一、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1. 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到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
对于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我们要善于总结,活学活用。
2. 遵守“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 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每种又有几种不同的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加强诵读1. 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度任务。
粗度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是感知课文,在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度时要划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的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要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 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
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三、语意推断法。
学习文言文,理清文章的大意,扫除文字障碍是关键,同学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推断能力。
1.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
文言文因汉字特有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养成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翻译文言文能力。
2.联系旧知识来推断语意。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联系旧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归类。
文言文教学中的“熟读”与“精思”
文言文教学中的“熟读”与“精思”作者:陈敏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年第04期文言文承载着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
学习文言文可以知古鉴今,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文言文教学一向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课改以来,对文言文的要求一直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而在2011年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加上了“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文言文的文化思想内涵,加强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1.主动教得多,自主学得少。
和现代文相比,文言文简约而优雅,古朴而内敛,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
为了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在课上大讲特讲,面面俱到,生怕漏讲一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文内容。
2.机械背诵多,理解朗读少。
学习文言文,我们提倡多读多背,可是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很苦,尤其背诵的时候表情更是苦不堪言,捂耳闭目,摇头晃脑,更有甚者背了一节课也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是缺失了理解感悟的环节。
背诵课文应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生成。
理解是在熟读之后逐步加深的,无端的没有文学印象的识记是没有意义的。
3.浅尝辄止多,感悟体会少。
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表现出古人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美好的情操、深厚的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但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能准确理解字、词、句就够了,而对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往往是一笔带过,结果学生只学到了皮毛。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并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落到实处,我校进行了文言文“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诵读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诵读作者:杲景建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5期文言文在整个中学语文课本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高考必考的内容。
因此,不断地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有效方法,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把诵读教学放到首位。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古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古人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掌握了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
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诵读有助于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
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
而学生对语言产生语感之后,必然会理解字、词的含义。
所以在教学文言文之时,教师要范读,或放录音给学生听,学生将会在听录音中纠正自己的读音;或者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纠正诵读中的语音,了解字、词的意义。
诵读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意。
语意即字、词和句的意义。
学习语言必须要正确理解语句的含义,否则就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真正内涵了。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文言文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多听与多背,那么对于文章含义的理解就不太难了。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诵读停顿的不同,其意义也是不同的。
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程中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学习的一部分。
因此,初遇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初中生会感到句子佶屈聱牙,内容晦涩难懂。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范读、带读是教学的第一步。
先要向学生说明,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有很强的可读性,而被奉为经典编入教材的文言文是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因此更值得反复吟诵。
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慢慢地领悟和把握古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规律。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传世之作,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言词的教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言词的教学【摘要】文言文教学应按“通读文言文(字音确读、断句、熟读)——练说文言文(用自己的理解性语言翻译)——积累文言词——解悟文言文(体会文言文的人文性)——品读文言文(体会语言美)”的教学思路来设计教学流程。
其中,“积累文言词”这一教学环节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也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显著特点。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积累;文言词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摆在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教学“瓶颈”。
我们如何才能很切入、到位地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对于这一难题,有的语文教师说,文言文教学重在诵读,背诵下了即可;有的则说,文言文教学应在文意理解上下功夫;还有的语文教师说,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翻译,必须通篇翻译。
对于以上观点,我不完全赞同。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按“通读文言文——练说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解悟文言文”的教学思路来设计教学流程。
其中,“积累文言词”这一教学环节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也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显著特点。
通过近十五年的语文教学活动,我曾不断地勇于创新和尝试,深深地领悟到: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平台。
所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词的教学。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才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实现了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同时,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瓶颈”问题。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文言词的积累,应分门别类,切入文意,立于语境作以理解和积累。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通假类。
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通假类型。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七年级上册《童趣》)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七年级下册《木兰诗》)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文言文教学的熟读成诵与情境交融
谈文言文教学的熟读成诵与情境交融摘要:因年代久远的关系,学生深感文言文的学习之难,且有的认为文言是老八股,与时代潮流相悖,与生活关系不大,学而无用。
笔者认为学学文言文的说的技巧是有好处的:熟读成诵是唯一有效地学好文言文的办法,情境交融是激发兴趣,克服死记硬背,确切理解文意的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熟读成诵情景交融学习文言文,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修养。
文言与现代汉语有传承关系,如果我们熟悉文言文,可以吸收其优点,如文言文的特点是简练,因而显得干净、充实、紧凑;文言文词汇丰富,运用起来灵活,用起来确切;从修辞角度看,炼字工夫深,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熟悉文言,了解词语的出身和性格,使用时就不会出错。
如病句“这不能视如敝帚,随手扔掉”,如果知道曹丕《典论·论文》有“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的话,还有成语“敝帚自珍”,你就会懂得“敝帚”是表示自己看重,这句中应改为“敝屣”;文言文还有一个特点是委婉,说话根据场合、对象巧说,当直说显得粗野莽撞的时候,用巧说显得得体,如课文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烛之武退秦师》等等,学学文言文的这种说的技巧是有好处的。
一、熟读成诵是唯一有效的学好文言文的办法我们知道王勃六岁会诗文,骆宾王传称其七岁能赋诗,李百草传称其七岁能文,近代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现代茅盾能将整本《红楼梦》背下,还有一位大师能背《史记》,当代韩寒说“中学语文课我一节没听过,可我就是比那些每节课都听的人出色”,殊不知正是他小时候在父母严格管制下背熟了四书五经以及其他经典古诗文,才有了良好的语文基础。
有人以为熟读、背诵太吃力,想找捷径,即靠多分析结构,讲清规律,来求豁然贯通,这有用但专靠这个不行。
记住一个字的意思是点,记住一个句式是线,读一课书记住了这课书的生字、句式,这叫平面的懂,只达到平面的懂,那么同样的字,在别课里,意义用法如果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而把文章背熟了,才能达到立体的懂,才能掌握这个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才能融会贯通。
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课改论坛2013-07初中生都怕文言文,原因是时代的不同、文字的演变、语法词意的变化,使学生觉得晦涩难懂。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为同源而异流,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在新课程标准下,文言文的考查深度有所降低,但基本知识的考查得到进一步加强,实词、虚词、翻译、文意主旨把握加强。
学生、教师应重视考点,在每堂文言文课上渗透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把双基打牢。
新课标下怎样做好文言文教学?本人在教学实践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打消学生的畏惧情绪,让学生喜欢学习言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充分利用教材,紧贴文本,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浅显易懂的文章,富于生活情趣,可充分引导学生体验。
二、注重朗读,读准字音,读断句逗,读出感情学习文言文需要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优秀散文需要读,小说需要读,诗词需要读,文言文更需要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篇文言文,就对文章理解了一大半。
先说读准字音。
文言文中有许多多音字、通假字,只有正确读准了字音,才能正确理解意思。
三、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点拨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注重引导点拨。
文言文教学更要注意这一点。
我平时从以下两点着手:1.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注重预习,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翻译课文。
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然后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做好讲解点拨。
2.精心设问,注重点拨每篇文言文,每一堂课,在备课设计教法时,避免“满堂问”,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马晓根[内容]<?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教学大纲是“教纲”,同时也是“考纲”,是教学与命题的依据。
语文教学要依纲据本,文言文教学更不例外。
新大纲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所降低。
文言文课文由过去占全书的30%左右到现在的20%左右,降低了要求,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过去,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就要求讲授许多古汉语知识,学生难以掌握,收效甚少。
现在的要求是“能顺畅朗读,了解内容,背诵一些课文”,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都不作要求,只要求能熟读或背诵课文就可以了,考试也只考课本内的基本篇目。
对学生来讲,能熟读和背诵一些文言文的名篇,将终身受益。
减少了一些内容,降低了一些要求,实际上反而能学得更好。
新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了解内容“了解内容”是指弄懂语句的意思,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至于文学常识方面,能够按照课文的注释,了解一些重要作家简历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就可以了。
课本中对“了解内容”这一要求都有较具体明确的要求。
如初中语文第一册《〈论语〉六则》,课前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练习”部分,对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都有提示,这就是该文应了解的内容之一。
1994年和1996年中招都考查了这方面的内容。
这些题目都是紧扣课文的要求而设计的,因此,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依纲据本,弄懂语句意思,了解基本内容。
二、顺畅朗读“顺畅朗读”指朗读时不掉字,不加字,不结结巴巴,有适当的停顿,快慢适中等。
现行课本中的各课后面对朗读基本上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文言文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提示重音读法的,有提示节奏快慢停顿的等。
以初中语文第五册基本课文为例,文言文(包括古诗词)课后基本上都有朗读提示。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翻译、讲授,而忽视朗读的现象。
1996年中招是新大纲新教材试行后的第一次中招,河南省中招试题中就增加了关于朗读方面的题目,这说明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决不能忽视。
三、背诵一些基本篇目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大纲编写的初中语文课本的基本课文中,文言文课文(包括文言文、古诗词)共35篇(首)左右,绝大部分都要求背诵或默写。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的背诵也是相当重要的。
背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跟学外语有点相似,学外语要是光听老师讲,不熟悉所读的外文,不把读的外文记住背出,是很难学好的。
学习文言文,就要靠熟读背诵,熟读背诵多了,就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