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考试复习 专业知识 药动学

合集下载

初级药师资格考试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级药师资格考试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1.盐酸普鲁卡因:在PH3-3.5最稳定,水溶液呈酸性,含有酯键和芳伯胺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2.抗癫痫药物分类:①巴比妥类:苯巴比妥②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③1.4-苯二氮卓类:地西泮,艾司唑仑④1.5-二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⑤二丙基乙酸钠:丙戊酸钠3.硫喷妥钠:在体内脱硫代谢——戊巴比妥4.地西泮:在体内C1去甲基,C3-OH化成奥沙西泮(体内活性代谢产物),1,2酰胺基,和4,5位亚胺键可发生水解开环,在酸性条件下4.5位开环,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闭环。

5.阿米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抑制剂6.对乙酰氨基酚:此类药物中酸性最差,不溶于碳酸氢钠。

7.吡罗昔康:不含羧基,具有酸性,因为含有磺酰基。

还具有碱性,故有两性。

8.盐酸美沙酮:左旋体有效,药用是外消旋体。

镇痛类药物基本上都是左旋体有效。

9.吗啡的结构特征:①含有N-甲基哌啶环②呋喃环③含有酚羟基和醇羟基④含有五个手性中心10.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刹米:不含酯键11.能直接发生重氮化-偶合的药物: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盐酸克伦特罗,奥沙西泮12.需要经过水解后发生重氮化偶合的药物:氢氯塞嗪,对乙酰氨基酚13.含吡啶环:尼可刹米,奥美拉唑含吡咯环:吡拉西坦,舒必利片14.苯乙酸类:氯贝丁酯,甲氯芬酸,吲哚美辛15.糖皮质激素抗炎活性改造:①双键:C1-C2之间的双键,如地塞米松,泼尼松②卤素:C9-F,如地塞米松(8个手性中心)③羟基:16α-OH④甲基:16α,β-CH3,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16.米非司酮:17α为丙炔基,11β位含4-二甲氨基苯基17.甲氧卞啶:可增加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

18.氯霉素:1R,2R,D(-)-苏阿糖型19.青霉素钠(β内酰胺环),环磷酰胺(磷酰胺),氢氯噻嗪(碱性条件)以上化合物均易被水解。

20.青霉素的结构改造①耐酶青霉素:侧链引入空间位阻较大的基团②耐酸青霉素:侧链引入吸电子基团③广谱青霉素:侧链引入极性基团21.新斯的明:季铵类化合物,口服难吸收,容易被水解22.拉米夫定:含S元素的抗病毒药物23.麻黄碱:含有两个手型碳,四个旋光异构体,活性最强(1R,2S),而多巴胺:不含手性碳。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1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1

初级药士专业知识-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1.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分数:1.00)A.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D.药物作用时间随剂量变化的规律E.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解析:2.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分数:1.00)A.药物的临床疗效B.药物的作用机制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D.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解析:3.临床前药理研究不包括(分数:1.00)A.药剂学√B.主要药效学C.一般药理学D.药动学E.毒理学解析:4.临床药理研究不包括(分数:1.00)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E.Ⅴ期√解析:5.药物的作用是指(分数:1.00)A.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生化反应的影响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解析:6.下列属于局部作用的是(分数:2.50)A.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B.利多卡因的抗心率失常作用C.洋地黄的强心作用D.苯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E.硫喷妥钠的麻醉作用解析:7.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分数:2.50)A.药物剂量大小B.药物脂溶性大小C.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D.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E.药物pKa大小解析:8.副作用是指(分数:2.50)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E.预料以外的作用解析:9.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分数:2.50)A.药物安全范围小B.用药剂量过大C.药理作用的选择性低√D.病人肝肾功能差E.病人对药物过敏解析:10.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属于(分数:2.50)A.治疗作用B.后遗效应C.变态反应D.毒性反应E.副作用√解析:11.下属哪种剂量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分数:2.50)A.治疗量B.极量C.中毒量D.LD50E.以上都有可能√解析:12.后遗效应是指(分数:2.50)A.大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B.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生物效应√C.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D.异常的免疫反应E.药物发挥疗效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解析:13.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50)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变态反应√D.继发反应E.后遗效应解析:14.以下反应中属于继发反应的是(分数:2.50)A.用阿托品治疗肠痉挛时出现的心率加快B.用抗凝血药时出现的出血反应C.用青霉素时出现的变态反应D.用广谱抗生素时出现的伪膜性肠炎√E.用巴比妥类后次日出现的困倦解析:15.孕妇用药容易发生致畸胎作用的时间是(分数:2.50)A.妊娠头三个月√B.妊娠中三个月C.妊娠后三个月D.分娩期E.哺乳期解析:16.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分数:2.50)A.选择性作用√B.毒性反应C.变态反应D.后遗效应E.停药反应解析:17.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受体能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并产生效应√B.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受体只能与外源性药物结合D.受体与配基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E.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抑制受体而发挥作用的解析:18.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受体可分布于细胞膜B.受体可分布于细胞浆或细胞核C.受体数目可以改变D.受体亲和力可以改变E.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都引起细胞兴奋√解析:19.有亲和力及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该药属于(分数:2.50)A.兴奋剂B.激动剂√C.抑制剂D.拮抗剂E.变性剂解析:20.对受体亲和力高的药物在机体内(分数:2.50)A.排泄慢B.起效快C.吸收快D.产生作用所需的浓度较低√E.产生作用所需浓度较高解析:21.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分数:2.50)A.药物的作用强度B.药物剂量的大小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解析:22.与竞争性拮抗剂特点不符的是(分数:2.50)A.与受体亲和力强B.无内在活性C.能拮抗激动剂的效应D.可使激动剂最大效应降低√E.可使激动剂的累积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解析:23.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不包括(分数:2.50)A.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B.影响受体功能C.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D.影响酶活性E.影响离子通道解析:24.甘露醇的脱水作用机制属于(分数:2.50)A.影响细胞代谢B.对酶的作用C.对受体的作用D.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性质√E.改变细胞的反应性解析:25.量反应中药物的ED 50是指(分数:2.50)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解析:26.质反应中药物的ED 50是指药物(分数:2.50)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解析:27.质反应中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 50 )用以表示(分数:2.50)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D.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E.致死量的一半解析:28.几种药物相比较时,药物的LD 50越大,则其(分数:2.50)A.毒性越大B.毒性越小√C.安全性越小D.安全性越大E.治疗指数越高解析:29.治疗指数的意义是(分数:2.50)A.治疗量与不正常反应率之比B.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之比C.LD50/ED50 √D.ED50/LD50E.药物适应证的数目解析:30.下列有关药物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LD50/ED50的比值越大,用药越安全√B.LD50越大,用药越安全C.药物的极量越小,用药越安全D.LD50/ED50的比值越小,用药越安全E.药物的极量越大,用药越安全解析:31.安全范围是指(分数:2.50)A.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的距离√B.有效剂量的范围C.最小中毒量和治疗量之间的距离D.最小治疗量和最小致死量之间的距离E.ED95与TD5之间的距离解析:32.下列药物中治疗指数最大的是(分数:2.50)A.A药LD50=50mg,ED50=5mg √B.B药LD50=100mg,ED50=50mgC.C药LD50=500mg,ED50=250mgD.D药LD50=50mg,ED50=10mgE.E药LD50=100mg,ED50=25mg解析:33.受体拮抗剂的特点是(分数:2.50)A.与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B.对受体无亲和力而有内在活性C.对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D.对受体的亲和力大而内在活性小E.对受体的内在活性大而亲和力小解析:34.下列关于受体拮抗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50)A.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无激动受体的作用C.效应器官必定呈现抑制效应√D.能拮抗激动剂过量的毒性反应E.可与受体结合,而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解析:35.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分数:2.50)A.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B.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C.即使增加激动剂用量,也不能产生效应D.使激动药用量曲线平行右移,最大反应不变√E.同时具有激动药的作用解析:36.下列哪组药物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分数:2.50)A.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B.组胺与5-羟色胺C.毛果芸香碱与新斯的明D.间羟氨与异丙肾上腺素E.阿托品与乙酰胆碱√解析:37.非竞争性受体拮抗药(分数:2.50)A.可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B.可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C.与激动药作用于同一受体D.与激动药作用于不同受体E.不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应解析:38.脂溶性药物在体内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是(分数:2.50)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膜孔滤过E.离子通道转运解析:39.有关药物简单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不消耗能量B.需要载体√C.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净转运停止解析:40.对药物简单扩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50)A.油/水分配系数愈大,跨膜转运愈快B.多数药物的转运属于简单扩散C.药物解离度对扩散影响大D.药物解离常数影响转运E.体液pH不影响转运√解析:41.体液的pH值影响药物转运是因为它改变了药物的(分数:2.50)A.稳定性B.脂溶性C.pKaD.离解度√E.溶解度解析:42.弱酸性药物在pH=5的液体中有50%解离,其pKa值约为(分数:2.50)A.2B.3C.4D.5 √E.6解析:43.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分数:2.50)A.6 √B.5C.7D.8E.9解析:。

2024年初级药师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级药师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级药师知识点总结____年初级药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药学基础知识1. 药物分类:根据药品的性质和用途,药物可分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中药等不同类别,各类药物在临床上有不同的应用。

2. 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和给药系统的科学,了解不同药物的制剂形式和给药途径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3.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药效和毒性等内容。

4.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对合理应用药物非常重要。

5.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药效的现象,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二章:解剖学和生理学1. 人体解剖学:了解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以及其相互关系对于理解药物在体内作用的机制和途径非常重要。

2. 人体生理学:了解不同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功能,可以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神经系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理解神经药物的作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 循环系统: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理解循环系统药物的作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 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理解呼吸系统药物的作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药物治疗学1. 药物治疗学原理:了解药物治疗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药物的治疗效果、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药物的剂量与给药等内容,能够提高合理用药的能力。

2. 药物选择和用法:根据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3. 临床药物应用: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疗规范和指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4.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特点,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59个高频考点(1)

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59个高频考点(1)

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59个高
频考点(1)
1、临床前药理研究分为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研究(急毒、长毒、一般毒性、特殊毒性)等。

2、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称副作用或副反应。

3、半数致死量LD50是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4、N2受体主要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

5、阿托品在眼科可用于虹膜睫状体炎,也可用于验光和检查眼底。

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是有机磷酸酯类与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
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能力,乙酰胆碱在体内增多,产生M和N受体过度兴奋及中枢症状。

大剂量阿托品可以解除M 样症状和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7、酚苄明常见直立性低血压、心悸、鼻塞和中枢抑制如嗜睡、乏力等。

大剂量口服尤其是在空腹时易引起恶心、呕吐。

应缓慢静注,并严密监测血压等。

治疗休克时注意充分补液。

8、普萘洛尔能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收缩支气管,诱发支气管哮喘。

9、局麻药的应用方法: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

10、丙戊酸钠是广谱抗癫痫药,对各种
类型的癫痫都有一定疗效,但丙戊酸钠的肝毒性大,故不做首选药治疗。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专业知识药动学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专业知识药动学

第三节药动学主要研究内容为两部分: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浓度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过程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简称ADM系统一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被动转运中的单纯扩散!1. 被动转运一一简单扩散(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2)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载体③转运时无饱和现象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①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②溶解性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③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值的影响(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探pKa的含义:当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pH值。

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a。

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 值微小的变动将显着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最佳选择题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pH=7.4)中的解离度为A. 10%B. 40%C. 50%D. 60%E. 90%『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 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 7'4-8'4 =10-1=0.1※总结: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酸性药易分布于碱性中)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最佳选择题1、某弱酸性药物pK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值分别是1.4,7.4和8.4。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单选题]1.药动学的研究内容是()。

A.药物的调配B.药物对机体的影响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D.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E.(江南博哥)药物的加工处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单选题]2.不会对药品制剂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原料的晶型B.药品的含量C.辅料的种类D.药品的粒度E.药物的剂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生物利用度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药物的解离度、药物的溶出速度(粒子大小、多晶型、溶剂化物、成盐等)、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药物的具体剂型、给药途径。

[单选题]3.药物在体内代谢一般产生()。

A.酸性增强的代谢物B.碱性增强的代谢物C.极性增强的代谢物D.油,水分配系数高的代谢物E.水溶性减弱的代谢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药物的代谢产物与原药物相比,通常会极性增大、水溶性增强。

多数药物代谢后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少数药物代谢后转变成药理活性物质。

[单选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止痛药物使胃排空速率增加B.麻醉药物使胃排空速率增加C.抗胆碱药使胃排空速率增加D.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使胃排空速率增加E.β受体阻断剂使胃排空速率增加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服用某些药物可影响胃排空速率,如抗胆碱药、麻醉药、止痛药和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均会使胃排空速率减慢,而β受体阻断剂可加速胃排空。

[单选题]5.以下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量有关,往往出现饱和现象B.浓度梯度转运C.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D.不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E.有结构特异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主动转运是指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的特点有: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③需要载体参与;④转运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⑤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⑥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⑦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一、单室模型血管内给药的药动学(一)单室模型血管内给药的药动学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单次给药的药动学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后很快在体内达到分布平衡,药物的体内过程基本上只有消除过程,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C=C0·e-kt式(3-2-5)式中,C0为静脉注射后的血药初始浓度;C为t时刻的血药浓度,其对数方程为:lnC=-kt+lnC0式(3-2-6)对数方程为线性方程,因此由血药浓度数据的回归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得消除速率常数k,由其截距可以求得C0。

由此可以根据(式3-2-2)计算消除半衰期t1/2,根据式(3-2-3)计算表观分布容积V,根据式(3-2-4)计算总清除率Cl,药-时曲线下面积可按式(3-2-7)计算。

式(3-2-7)2.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单次给药的药动学静脉滴注是指以缓慢、近乎恒定的速度向静脉血管内给药的一种方式。

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式(3-2-8)式中,C为t时刻的血药浓度;k0为滴注速度。

由式(3-2-8)可见,滴注初始C值迅速增大,随后增大速度逐渐减小,最后趋于一个恒定的浓度值,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用Css表示。

式(3-2-9)静脉滴注时,达到C ss以前的血药浓度C始终小于C ss,任何时间的C值都可用C ss的某一分数来表示,称为达稳态分数或达坪浓度,用f ss表示。

临床需关心静脉滴注持续多少时间才能趋近稳态浓度,该时间的计算公式为:式(3-2-10)可以看出,达到稳态某一分数f ss所需要的时间与药物的t1/2成正比,t1/2越短,达到稳态的时间越快;可与滴注速度K0的快慢完全无关。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药动学药物除了直接通过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外,还可以通过血管外给药,如口服、肌内注射、透皮给药和黏膜给药等。

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均需通过给药部位的生物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在体内分布并进一步被消除。

初级药师复习笔记精选

初级药师复习笔记精选

初级药师复习笔记精选苄氟噻嗪药效学:(1)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

①利尿作用,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

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

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

本类药还能抑制磷酸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 的主动重吸收。

②降压作用。

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

(2)对肾血流动学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

由于肾小管对水、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内力升高,以及流经远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致密斑通过管-球反射,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对享氏袢无作用,是本类药物利尿作用远不如袢利尿药的主要原因。

环戊噻嗪:药理学本品为中效利尿药。

可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皮质部和远曲小管对Na+和Cl-的重吸收,从而发挥利尿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品还具有降压作用,用药早期由于利尿,降低血容量而降压,用药后期体内轻度失钠,小动脉壁细胞低钠,通过Na+-Ca2+交换机制使细胞内Ca2+量减少,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降低,而致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本品还具有增强其它降压药的降压作用及在尿崩症患者,本品具有抗利尿作用,能减少尿崩症病人的尿量。

毒理学小鼠及大鼠静脉注射环戊噻嗪,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32mg/kg、142mg/kg.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吸收完全,利尿开始于用药后1~2小时,约12小时作用达峰值,作用持续24~36小时。

药学职称考试知识点总结

药学职称考试知识点总结

药学职称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化学1. 药物的分类及其化学结构特点2. 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3. 药物的合成方法4. 药物的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5. 药物的稳定性及降解规律二、药理学1. 药理学基本概念2. 药物的作用机制3. 药物的药效学4. 药物的副作用及毒性5. 药物的相互作用6. 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三、药物分析1. 药物的分析方法2. 药物的质量控制3. 药物的检测与分离方法4. 药物的质量评价标准四、药剂学1. 药剂学基本概念2. 药物的制剂及其特点3. 药剂学的制剂技术4. 药物的稳定性及药物包装5. 药物的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五、药物制剂学1. 药物的制剂配方2. 药物的制剂加工工艺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质量评价4. 药物制剂的贮存与包装六、临床药学1. 临床药理学基本概念2. 临床用药指导原则3.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4. 药物治疗的评价方法5. 个体化用药的研究七、药物动力学1.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2.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3. 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4. 药物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八、药理毒理学1. 药物的毒理作用及发生机制2. 药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3. 药物中毒的急救处理4. 药物的安全用药指导原则九、药学管理1. 药学质量管理体系2. 药学生产质量管理规范3. 药学制剂质量管理规范4. 药品质量控制与管理5.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十、药学伦理1. 药学伦理规范2. 药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处理原则3. 药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及处理原则4. 药学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及处理原则总结:药学职称考试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考生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制剂学、临床药学、药物动力学、药理毒理学、药学管理和药学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复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 药理学笔记整理[精品文档]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 药理学笔记整理[精品文档]

药理学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练习——做题目课前导入:第一节绪言第二节药效学第三节药动学第一节绪言考纲: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机体:有机整体;离体组织器官;培养的细胞;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

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1)主要药效学;(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

第二节药效学考纲续表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专业知识药动学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专业知识药动学

第三节药动学三、药动学1.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及其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常见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熟练掌握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药物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消除率等掌握主要研究内容为两部分: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浓度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过程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被动转运中的单纯扩散!1.被动转运——简单扩散(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2)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载体③转运时无饱和现象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①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②溶解性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③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值的影响(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pKa的含义:当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pH值。

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a。

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著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最佳选择题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pH=7.4)中的解离度为A.10%B.40%C.50%D.60%E.90%『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 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 7.4-8.4=10-1=0.1※总结: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初级药师职称考试常见考点word模板

初级药师职称考试常见考点word模板

初级药师职称考试常见考点1.临床前药理研究分为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研究(急毒、长毒、一般毒性、特殊毒性)等。

2.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称副作用或副反应。

3.半数致死量LD50是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4.局麻药的应用方法: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

5.儿童用药口服给药为首选。

6.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或终身应用。

7.生物药剂学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给药后的体内过程,通常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8.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中,主药成分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9.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个体、疾病、饮食等差别。

10.代谢与排泄过程称为消除。

11.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也称药物的体内过程。

12.药品的国家标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药品标准。

13.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乳剂常发生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14.注射用水是最常用的注射用溶剂。

15.注射剂要求适宜的pH,血浆的pH为7.4,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16.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1)注射用水;(2)原辅料;(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等;(4)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5)输液器具。

17.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注射,是一种较常用的注射剂型。

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

18.辅料不能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

19.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PEG4000,PEG6000)、月桂硫酸钠(镁)等。

20.胶囊剂填充的药物不能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以防囊壁溶化。

21.栓剂常用的硬化剂有白蜡、鲸蜡醇、硬脂酸、巴西棕榈蜡、蓖麻油为栓剂的增稠剂。

名师划重点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200个考点解析

名师划重点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200个考点解析

名师划重点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200个考点解析预祝广大考生考出优异成绩名师划重点初级药士考试《专业知识》200个考点解析1、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称副作用或副反应。

3、竞争性拮抗剂: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与受体结合,但缺乏内在活性,结合后非但不能产生效应,同时由于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剂的效应,但可通过增加激动剂浓度使其达到单用激动剂时的水平。

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相同的受体,且其拮抗作用可逆,与激动剂合用时的效应取决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

随着拮抗剂浓度增加,激动剂的累积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随着激动剂浓度增加,最大效应不变。

4、巴比妥类为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其他药物的代谢。

孕妇在产前两周服用苯巴比妥,可诱导新生儿肝微粒体酶,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从胆汁中排除,可用于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新生儿的脑核性黄疸。

5、一级消除动力学的t1/2=0.693/k,仅与消除常数有关。

6、胆碱能神经:当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递质乙酰胆碱,该神经称为胆碱能神经。

该递质可以兴奋M和N受体;7、筒箭毒碱属于N2受体阻断剂,具有肌松作用,新斯的明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能迅速改善重症肌无力症状。

可用于非除极化型骨骼肌松弛药如筒箭毒碱过量中毒的解救。

8、大剂量ACh的N1受体兴奋效应是胃肠道、膀胱等器官平滑肌收缩;ACh还能激动运动神经终板上的N2受体,引起骨骼肌弥漫性收缩、肌肉痉挛等现象。

9、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主要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压和调节痉挛。

10、阿托品属于胆碱M受体阻断药。

11、阿托品扩张血管的机制不明,但是与其抗M受体作用无关;可能与其抑制汗腺分泌有关。

12、琥珀胆碱属于除极化型肌松药,阻断N2受体,发挥肌肉松弛作用;13、去甲肾上腺素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久,可因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管流量严重减少,导致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无尿和肾实质损伤。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专业知识药动学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专业知识药动学

第三节药动学三、药动学1.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及其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常见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熟练掌握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药物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消除率等掌握主要研究内容为两部分: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浓度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过程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被动转运中的单纯扩散!1.被动转运——简单扩散(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2)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载体③转运时无饱和现象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①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②溶解性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③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值的影响(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pKa的含义:当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pH值。

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a。

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着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最佳选择题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pH=7.4)中的解离度为A.10%B.40%C.50%D.60%E.90%『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 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 7.4-8.4=10-1=0.1※总结: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医药师复习要点

医药师复习要点

医药师复习要点一、药物学在医药师的复习中,药物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

药物学研究的是药物的来源、性质、制剂、贮藏、分析检验、药效学和药物作用机制等。

以下是医药师复习药物学的要点:1.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治疗作用、给药途径、药物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化学分类、药理学分类和临床应用分类。

2.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影响药物药效和副作用的重要因素。

药物的吸收受到给药途径、药物性质、药物制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在体内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医药师需要掌握不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4.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各类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医药师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5. 药物的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医药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医药师需要严格遵守药物使用指南和政策,确保患者得到药物的最大功效,同时最小化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药剂学药剂学是医药师复习的另一个重要科目,主要研究药物的制剂、贮藏、生产、质量控制和药物使用。

以下是医药师复习药剂学的要点:1. 药物制剂:药物制剂是将药物制成适合给药途径和使用的形式,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气体制剂等。

医药师需要了解不同给药途径的特点,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

2. 药物稳定性和贮藏:药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和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是影响药物质量和效力的重要因素。

医药师需要了解药物的稳定性和合适的贮藏条件,确保患者获得药物的最佳效果。

3. 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药物的生产过程需要合理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药师需要了解药物的生产流程和药品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能够进行合格药品的评价和监管。

4. 药物计量与给药:医药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计量技术和给药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药物计量和给药指导。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372个药理学考点汇总(11)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372个药理学考点汇总(11)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372个药理学
考点汇总(11)
101.Ia类钠通道阻滞剂(适度)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102.Ib类钠通道阻滞剂(轻度)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
103.Ic类钠通道阻滞剂(重度)有(普罗帕酮、氟卡尼)
104.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第II类)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105.K+通道阻滞剂(延长动作时程药)有(胺碘酮、索他洛尔)
106.Ca2+通道阻滞剂(第IV类)有(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107.慢性室性心律失常选用的是(美西律)
108.窦性心动过速首选是(普萘洛尔)
10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的是(维拉帕米)
110.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酰甘油等,属于β受体阻断剂的是(卡维地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药动学主要研究内容为两部分: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浓度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过程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被动转运中的单纯扩散!1.被动转运——简单扩散(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2)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载体③转运时无饱和现象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①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②溶解性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③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值的影响(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pKa的含义:当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pH值。

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a。

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着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最佳选择题一个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pH=7.4)中的解离度为A.10%B.40%C.50%D.60%E.90%『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 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 7.4-8.4=10-1=0.1※总结: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酸性药易分布于碱性中)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最佳选择题1、某弱酸性药物pK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值分别是1.4,7.4和8.4。

问该药物在理论上达到平衡时,哪里的浓度高?A.碱性尿液>血液>胃液B.胃液>血液碱性>尿液C.血液>胃液>碱性尿液D.碱性>尿液>胃液血液E.血液碱性>尿液>胃液『答案解析』方法一: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分布少。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方法二:由题目已知为弱酸性药物,则:在胃液:10 1.4-3.4=10-2=0.01在血液:10 7.4-3.4=104=10000在碱性尿液:10 8.4-3.4=105=100000只有非解离型药物才能跨膜转运,理论上达到平衡时,非解离型药物在各种体液中的量相等。

为便于计算,设非解离型药物的量是1,则:胃液中药物浓度=非解离型+解离型=1+0.01=1.01;血液中药物浓度=非解离型+解离型=1+10000=10001;碱性尿液中药物浓度=非解离型+解离型=1+100000=100001;故:碱性尿液>血液>胃液2、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答案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

2.主动转运特点:①需要载体,有特异性和选择性;②消耗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如:青霉素与丙磺舒⑤与膜两侧的浓度无关※主动转运可使药物集中于某一器官或组织。

3.膜动转运1.胞饮2.胞吐(二)药物的吸收和影响因素1.概念: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方式:多数药物的吸收属于被动转运过程。

静脉给药不存在吸收过程。

吸收快——显效快;吸收多——作用强;2.影响吸收的因素:(1)理化因素如:脂溶性、分子量(2)给药途径(吸收途径)(3)吸收环境如:PH值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4)剂型1.(1)消化道吸收:①吸收方式:被动转运(脂溶扩散)②口服给药: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面积大、血流量大、肠腔内pH 4.8~8.2)2〉吸收途径:肠道内吸收→毛细血管→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体循环3〉首过效应:首关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如硝酸甘油(首关效应明显,舌下给药)③舌下给药:经口腔粘膜吸收特点:速度快,无首过效应④直肠给药:经痔(上/中/下)静脉吸收入血特点:血流较丰富,首过消除<口服(痔上静脉经肝脏入血);缺点:吸收不规则、不完全;药物可对直肠粘膜有刺激⑤吸收环境的影响:胃内的pH值(影响药物的解离);胃排空、肠蠕动速度(影响吸收的时间);肠内容物多少(影响吸收面积)(2)注射给药的吸收1〉特点:吸收迅速、完全2〉吸收方式:简单扩散,滤过3〉影响因素:*注射部位血流量越丰富,吸收越快且完全;*疾病状态影响注射部位血流,影响药物吸收;*药物剂型:水溶液吸收迅速;油剂、混悬剂等可在局部滞留,吸收慢(3)呼吸道吸收:经肺泡上皮细胞或呼吸道粘膜吸收特点:速度快(似静脉给药),无首过效应缺点:剂量难控制,药物可能对肺泡上皮有刺激性。

适用的物质: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药物或气体。

如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有机磷酸酯类等。

(4)皮肤和黏膜吸收:黏膜>皮肤经皮给药: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经皮给药的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透皮吸收),如硝苯地平贴皮剂、硝酸甘油缓释贴皮剂等。

鼻腔给药:特点:吸收面积大,血管丰富,吸收迅速,无首过效应;分子量1000吸收迅速。

略(三)药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分布概念: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

(血药浓度下降)药物自血浆消除的方式之一;药物分布不均匀,不同步;大多数以被动转运方式分布,如果以主动转运方式转运,则药物可集中于某一组织器官2.影响分布的因素(1)与血浆蛋白结合(2)体内特殊屏障(3)组织亲和力(4)局部器官血流量(5)体液的PH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1)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血浆蛋白有:清蛋白(白蛋白)、β-球蛋白、酸性白蛋白等。

一般规律:酸性药物多与白蛋白结合;碱性药物多与α1-糖蛋白结合;特点: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竞争排挤,浓度增加);临床联系:竞争排挤,浓度增加如:华发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磺胺类药物、氯丙嗪主要与白蛋白结合(2)体内的特殊屏障:血脑屏障——是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的屏障,有利于维持中枢NS内环境相对稳定。

特点:致密,通透性差;病理状态下通透性可增加透过方式:脂溶扩散和主动转运◇分子小,脂溶性高,极性小的物质易于通过胎盘屏障特点:通透性高。

妊娠用药禁忌!!血眼屏障局部给药。

(3)组织的亲和力:碘——甲状腺但不一定是作用的靶器官:硫喷妥钠——脂肪组织;四环素与钙络合沉积于骨骼及牙齿中(4)局部器官血流量(再分布)人体脏器的血流量以肝最多,肾、脑、心次之。

这些器官血流丰富、血流量大,药物吸收后往往在这些器官迅速达到较高浓度。

药物从血流丰富的器官到其他组织器官的过程叫再分布。

如:硫喷妥钠(5)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弱酸性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pH约7.4);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pH约7.0)浓度较高。

举例:口服碳酸氢钠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四)药物的代谢1.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或称生物转化.2.代谢部位:主要是肝脏;3.药物代谢过程: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Ⅱ相反应:结合(与葡萄糖醛酸或乙酰基、甘氨酸、硫酸等结合)5.药物代谢酶:◇专一性酶:AChE COMT MAO◇非专一性酶: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CYP))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主要为细胞色素P450(CYP)6.肝药酶的特性(1)选择性低:针对各种药物均有作用;(2)变异性较大:个体差异大,先天,年龄,营养状态,机体功能状态,疾病等均可影响其含量及活性;(3)易受外界因素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诱导剂,使药酶的数量增加,或活性提高。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地塞米松等。

举例:孕妇在产前两周服用苯巴比妥60mg/d,可诱导新生儿肝微粒体酶,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从胆汁排出,可用于预防新生儿的核黄疸。

◇肝药酶抑制剂,使药酶的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

如:氯霉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保泰松、西咪替丁等。

举例:氯霉素与苯妥英钠合用,可使苯妥英钠在肝内的生物转化减慢,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可引起毒性反应。

最佳选择题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五)排泄1.概念:排泄是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作用彻底清除的过程。

2.排泄器官:肾脏(主要)、肺(挥发性药物及气体)、胆汁、腺体(乳腺,汗腺,唾液腺汁)。

3.肾排泄过程及影响因素一些由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的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阿司匹林吗啡头孢噻啶哌替啶呋塞米氨苯蝶啶青霉素多巴胺噻嗪类利尿药丙磺舒4.胆汁排泄(1)途径:肝脏——胆汁——肠腔——粪便(2)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体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药时曲线有双峰现象。

举例:洋地黄毒苷的肝肠循环比例25%,T1/2:5~7天,作用消失需2~3周。

5.其他途径乳汁、经肺呼出、粪便、唾液等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要点: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药物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消除率等。

(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给药后药物随时间迁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以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曲线图,为时-量曲线;药效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为时-效曲线;(二)药动学参数计算及意义1.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指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在血浆中的最高浓度值及其出现的时间。

◇血管外途径给药的3期:①潜伏期:用药后到开始出现疗效的一段时间。

②持续期:药物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其长短与药物的吸收及消除速率有关。

③残留期:药物已降到有效浓度以下。

2.曲线下面积(AUC):——反应一段时间药物在体内的累积量。

3.生物利用度(F)指血管外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分量及速度。

公式为:4.药物的消除:(1)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①消除速度(单位时间消除药量)与当时药量成正比。

故又称定比消除(线性消除)。

即单位时间消除药物比例固定;◇先快后慢②t1/2(半衰期)恒定,与给药剂量和药物浓度无关;③是绝大多数药物在治疗量时的消除方式;④单次给药经5个t1/2基本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的时量曲线最佳选择题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μg/ml及18.75μ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A.1小时C.2小时D.3小时E.4小时『答案解析』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半衰期是固定的,则第一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是150÷2=75;第二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是75÷2=37.5;第三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是37.5÷2=18.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