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市医联体的现状与发展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一、近年来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1.1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截至 2007 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 万(中国省级行政区第 20 名),平均每天诊疗人次280 人,病床使用率 55.1%,病床周转次数17.46 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25天,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77502 人,其中执业 (包括助理 )医师36588人,注册护士 20241 人。
重庆市有卫生机构6237 个,有病床床位 73093 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2.14 张。
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23 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 3.05 人。
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88 所、村卫生室10539 个,确保每个乡镇有 1 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有 1 所卫生室;全市已有40 个区县 (自治县 )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9 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 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 所,服务人口约 700 万。
1.2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方面:1997~ 2005 年,全市卫生总费用从51.10 亿元上升到165.86亿元,年均增长15.78%,明显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82%的增幅。
其中, 1997年至2005 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从 3.49 亿元增加到14.79 亿元。
1.3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建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点375 个,在 6 个区县启动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
建成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防制体系。
全市已有 25 个区县完成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参公管理。
出台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和 8 个专项预案,全市 40 个区县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专家库和应急处置队伍。
1.4 农村合作医疗方面:重庆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 年底,除渝中区以外的39 个区县已全部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达1807 万人,参合率为77% 。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一、引言医联体是指由多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协作网络,旨在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优化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
本文将就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二、医联体建设的背景与意义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患者就医困难。
2.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患者就医流程复杂,医疗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3. 医疗费用过高: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医疗费用不合理,给患者造成了经济负担。
三、医联体建设的现状分析1. 医联体的组成形式多样化:医联体可以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等多种医疗机构组成,形式灵活多样。
2. 医联体的地域范围广泛:医联体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甚至一个省份的多家医疗机构组成,地域范围广泛。
3. 医联体的合作模式多样:医联体可以通过共享医疗资源、共同开展科研和教育培训、制定共同的临床路径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
四、医联体建设的发展趋势1. 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2. 深化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3. 强化医联体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医联体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提高医联体的运行效率和协作效果。
4. 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联体建设范围,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5. 推动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医联体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推动医联体的健康发展。
五、医联体建设的挑战与对策1. 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可能导致医联体合作的困难,应通过协商和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解决。
2. 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问题: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需要解决隐私保护问题,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流渠道。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一、近年来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1.1 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截至2007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万(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0名),平均每天诊疗人次280人,病床使用率55.1%,病床周转次数17.46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25天,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502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36588人,注册护士20241人。
重庆市有卫生机构6237个,有病床床位73093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2.14张。
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23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3.05人。
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88所、村卫生室10539个,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卫生室;全市已有40个区县(自治县)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9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所,服务人口约700万。
1.2 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方面:1997~2005年,全市卫生总费用从51.10亿元上升到165.86亿元,年均增长15.78%,明显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82%的增幅。
其中,1997年至2005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从3.49亿元增加到14.79亿元。
1.3 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建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点375个,在6个区县启动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
建成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防制体系。
全市已有25个区县完成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参公管理。
出台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和8个专项预案,全市40个区县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专家库和应急处置队伍。
1.4 农村合作医疗方面:重庆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底,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已全部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达1807万人,参合率为77%。
全年筹集基金9.04亿元,共有1737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药费用补偿,受益率为96.1%。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引言概述:医联体是指由多家医疗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联合组成的协作网络,旨在提供全面、连续、协同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的建设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医联体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联体的建设现状1.1 医联体的形成背景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待解决。
医联体的建设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多家医疗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2 医联体的组织结构医联体的组织结构通常由核心医院、合作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构成。
核心医院作为医联体的主导力量,负责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合作医院承担二级及以上医疗服务任务;基层医疗机构则负责基础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管理。
1.3 医联体的运行机制医联体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合作协议和共同制定医疗服务标准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作业。
同时,医联体还通过建立医联体管理机构、完善医疗服务流程等方式,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二、医联体的发展前景2.1 医联体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医联体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通过合理分工和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覆盖,提高患者就医便利性。
2.2 医联体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作用医联体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同时,医联体还可以通过专家会诊、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效果。
2.3 医联体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的作用医联体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作业,可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通过合理分工和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
三、医联体的面临的挑战3.1 机构间利益分配问题医联体的建设需要各参预机构的积极参预和资源共享,但机构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医联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一、近年来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1.1 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截至2007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万(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0名),平均每天诊疗人次280人,病床使用率55.1%,病床周转次数17.46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25天,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502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36588人,注册护士20241人。
重庆市有卫生机构6237个,有病床床位73093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2.14张。
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23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3.05人。
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88所、村卫生室10539个,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卫生室;全市已有40个区县(自治县)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9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所,服务人口约700万。
1.2 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方面:1997~2005年,全市卫生总费用从51.10亿元上升到165.86亿元,年均增长15.78%,明显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82%的增幅。
其中,1997年至2005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从3.49亿元增加到14.79亿元。
1.3 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建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点375个,在6个区县启动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
建成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防制体系。
全市已有25个区县完成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参公管理。
出台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和8个专项预案,全市40个区县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专家库和应急处置队伍。
1.4 农村合作医疗方面:重庆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底,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已全部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达1807万人,参合率为77%。
全年筹集基金9.04亿元,共有1737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药费用补偿,受益率为96.1%。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一、引言医联体是指由多家医疗机构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协作合作,共同提供医疗服务的组织形式。
医联体的建设旨在整合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本文将对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医联体的建设现状目前,我国医联体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联体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各地区纷纷成立了医联体,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网络。
医联体的建设也得到了广大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通过合作共享,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医联体的发展趋势1. 多层级医联体的建设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联体的建设不再局限于单一层级。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建设多层级的医联体,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县级医联体,形成上下贯通的医疗服务体系。
2. 医联体间的深度合作目前,医联体之间的合作还比较简单,主要是资源共享和病案互通。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强医联体间的深度合作,包括共同研究、共同培训、共同制定医疗标准等。
通过深度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强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包括电子病历共享、远程会诊、远程医疗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四、医联体的建设挑战尽管医联体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医疗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距。
这给医联体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医疗资源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医联体能够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医疗资源。
2. 机构间利益矛盾在医联体的建设过程中,不同机构之间可能存在利益矛盾。
这需要各方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解决矛盾,确保医联体的顺利运行。
3. 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医联体的建设需要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但同时也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一、引言医联体是指由多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协作网络,旨在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对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二、医联体的建设现状目前,我国医联体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500个医联体在运营,涵盖了各级医疗机构,包括三级综合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这些医联体通过共享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医联体的发展趋势1. 医联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加入医联体网络,形成更大规模的合作体系。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2. 医联体的合作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目前,医联体的合作主要以合作协议的形式进行,但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合作模式。
例如,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合经营模式,通过共同投资设立医疗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
3. 医联体将更加注重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当前,医联体主要侧重于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但未来将更加注重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这包括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等方面,以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四、医联体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医联体能够整合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通过共享医疗资源,医联体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 挑战医联体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问题等。
此外,医联体的建设还需要克服地域差异、医疗水平差异等问题,确保医疗服务的均等性和公平性。
五、医联体的发展策略为促进医联体的健康发展,以下几点策略值得关注:1. 政府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医联体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引导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引言概述: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指由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的协作网络。
医联体的建设旨在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医联体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联体的建设现状1.1 医联体的组成机构医联体的组成机构包括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等。
医院作为医疗资源的主要集聚地,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
社区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则负责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起到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的作用。
1.2 医联体的合作模式医联体的合作模式包括纵向合作和横向合作。
纵向合作是指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良好的转诊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横向合作是指医院之间的合作,通过共享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提高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
1.3 医联体的运行机制医联体的运行机制包括领导协调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领导协调机制是指设立医联体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协调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事宜。
资源共享机制是指通过共享医疗设备、人材和信息等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利益分配机制是指根据医疗机构的贡献程度和服务质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利益。
二、医联体的发展前景2.1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医联体的建设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通过建立转诊机制和共享信息平台,可以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2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联体的建设可以将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医联体的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得到医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2.3 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联体的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一、引言医联体作为一种医疗卫生服务的组织模式,旨在通过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供更加综合、高效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医联体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医联体在当前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医联体建设的现状1. 医联体建设的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因此,医联体的建设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 医联体建设的目标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负担,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医联体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补与协同,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 医联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医联体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不同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享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服务的互补与衔接。
- 信息共享与交流: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 人员培训与交流:医联体可以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 疾病管理与预防:医联体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疾病管理和预防策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三、医联体建设的发展1. 医联体建设的优势医联体建设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资源共享: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 服务协同:医联体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作战,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 疾病管理:通过共同制定疾病管理策略,医联体可以提高疾病的防控水平,降低患者的疾病风险。
- 成本控制:医联体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 医联体建设的挑战医联体建设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利益分配: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医联体建设的关键问题,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引言概述:医联体是指多家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提供医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种组织形式。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联体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医联体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联体建设现状1.1 医联体的概念和特点医联体是指由多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联合体,通过合作协议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提供医疗服务。
医联体的特点包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协作有序等。
1.2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目前,我国医联体建设已取得一定发展,各地区纷纷成立医联体,促进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医联体的建设模式多样,包括政府主导、医院自发组建、跨地区联合等多种形式。
1.3 医联体建设的面临挑战尽管医联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医疗机构之间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医联体的发展趋势2.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医联体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激励和支持。
2.2 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联体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医联体建设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3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医联体建设应注重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评价机制和监督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医联体建设的关键问题3.1 医疗机构之间的信任建设医联体建设需要建立起医疗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促进合作共赢,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2 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医联体建设要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3 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医联体建设应推动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四、医联体建设的推进策略4.1 加强组织领导医联体建设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推动医联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医疗联合体(Medical Alliance)是指多家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提供医疗服务和资源共享。
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是当前医疗体制的重要一环,旨在强化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患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医疗需求。
医疗联合体的建设现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医疗联合体的基本原则、组织方式和政策支持等。
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医疗联合体。
2.组织形式多样:医疗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联合体合作、集团化管理、网络化医疗等。
有的医疗联合体由多家医院共同组建,实现物质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有的医疗联合体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形成虚拟医疗联合体,实现在线诊疗和医疗资源调度。
3.专科联合体较为成熟:在医疗联合体的建设中,专科联合体相对较为成熟和普及。
专科联合体是指同一领域内的医疗机构联合起来,共同提供特定领域的医疗服务。
比如,心脑血管专科联合体、肿瘤专科联合体等。
专科联合体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提高领域内的医疗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和病种管理。
4.基层医疗联合体建设有待加强:相对于专科联合体,基层医疗联合体的建设相对薄弱。
基层医疗联合体是指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但是,目前基层医疗联合体建设普遍存在规模小、协作不紧密、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未来医疗联合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望:1.强化组织与管理:医疗联合体的发展需要强化组织与管理,确保联合体成员间的协作紧密、高效。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体理事会、制定联合体章程等方式,明确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加强联合体成员的协力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2.推动信息化建设:医疗联合体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医联体的建设成为了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就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并就其带来的利益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一、医联体的定义与背景医联体,顾名思义,即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的联合体,旨在加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的建设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能力,提供更便捷的就医体验。
二、医联体的建设现状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医联体建设已经逐渐展开。
在一些发达地区,医联体建设已初见成效。
通过合理规划和整合医疗资源,医联体能够提供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然而,与此同时,医联体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建设医联体需要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加强沟通与协作。
其次,医联体的发展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医联体的发展前景医联体的发展潜力巨大。
它不仅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更可以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
在药物的研发、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医联体的合作也能够带来更多的突破与创新。
此外,医联体的发展还会促进医疗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
通过建设统一的电子病历和咨询平台,患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医疗资源,提高就医效率。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联体的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性。
在推进医联体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保障医疗机构的独立性和特色发展,避免过于一体化带来的问题。
四、医联体建设的政策与措施为推动医联体的建设,政府应加大支持与引导力度。
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另一方面,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用于建设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等设施。
此外,还应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监管,确保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作战和信息共享的顺畅进行。
同时,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公众对医联体的认知和接受度。
重庆市某医院医联体建设研究
2023《重庆市某医院医联体建设研究》•引言•重庆市某医院医联体建设现状•医联体建设模式与经验目录•重庆市某医院医联体建设方案•医联体建设预期成果与影响•结论与展望01引言引言•请输入您的内容02重庆市某医院医联体建设现状重庆市某医院始建于1950年,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重庆市内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综合性医院。
重庆市某医院概况医院历史医院拥有床位1000余张,医护人员1000余人,并设有多个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
医院规模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MRI、DSA等,能够满足各类患者的诊疗需求。
医疗设备医联体建设成果通过医联体建设,医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联体合作模式重庆市某医院医联体采用“1+X”模式,即一个核心医院与多个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医联体存在的问题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管理难度大、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
医联体建设现状分析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容易导致合作关系紧张。
利益分配问题管理难度大信息共享不足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管理标准、操作规范存在差异,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影响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03医联体建设面临的问题020103医联体建设模式与经验国内外医联体建设模式美国模式01美国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模式,通过医院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种模式下,医院之间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英国模式02英国采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由政府主导医院的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下,政府对医院进行直接管理,医院没有自主权,医生是政府的雇员。
德国模式03德国采用社会保险制度,由保险公司和医院共同管理医疗保险基金。
这种模式下,医院和保险公司是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责任。
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建立医联体,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
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重庆医疗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告和统计数据,收集重庆医疗发展的相关信息;2. 访谈调研:与医疗机构、医生、患者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他们对重庆医疗发展的看法和建议;3. 现场调研:实地参观医疗机构,观察医疗服务的现状和医院设施的情况。
三、重庆医疗发展的现状1. 医疗资源:重庆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但总体医疗资源不足,且存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2. 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能力有所提升,但在就诊体验、医患关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3. 医保制度:重庆的医保制度相对完善,但仍存在医保报销比例低、报销流程繁琐等问题;4. 医疗技术:重庆医疗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四、重庆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1. 医疗资源不足: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压力加大,医疗资源供不应求;2. 医疗服务质量不稳定:医疗服务质量存在差异,部分医疗机构服务不够规范;3. 医患矛盾较为突出: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满意度较低;4. 急需优化医保报销流程:报销流程繁琐,不利于患者就医。
五、重庆医疗发展的发展方向1.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增加医疗机构数量,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师培训,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3. 优化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4. 改进医保制度:简化医保报销流程,提高报销比例,便利患者就医。
六、结论与建议重庆医疗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但也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建议政府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改进医保制度,确保患者享受到优质且便利的医疗服务。
2023年医联体(医疗联合体)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医联体(医疗联合体)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医联体(医疗联合体)是指由多个医疗机构、医疗专业人员及其他补充医疗机构组成的一种合作模式,旨在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整合资源,提高协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医联体的形成能够解决医疗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医联体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进行分析。
一、医联体行业的发展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现有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等问题导致医疗服务的不平衡。
医联体的形成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二、医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根据患者就医需求的不断增加,医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范围内已成立的医联体达到上千家,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医疗机构。
而且,随着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的深入推进,医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三、医联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 政策和法规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和鼓励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促进医联体的发展。
2. 医联体品牌化建设:医联体需要增强品牌化建设,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
3. 资源整合和共享:医联体需要通过整合和共享资源,实现互补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科技创新应用:医联体需要借助科技创新应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5. 服务升级和差异化竞争:医联体需要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和体验,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医联体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主要竞争力目前,医联体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较分散,没有出现明确的行业龙头企业。
主要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能否有效整合和共享医疗资源,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是医联体竞争的核心能力。
2. 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医联体,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
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题目
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题目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一、报告目的本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重庆市医疗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和访谈等,以全面收集和获取有关重庆医疗领域的相关信息。
三、医疗发展现状1. 医疗资源布局重庆市医疗资源布局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主城区,而郊区和山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同时,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存在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浪费和重叠。
2. 医疗技术水平重庆市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医疗创新和技术引领能力。
重庆市已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和医疗科研机构,为重庆市医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 医疗服务质量重庆市医疗服务质量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仍然存在部分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不高、医患矛盾增多等问题。
需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经验。
四、医疗发展趋势1. 智慧医疗重庆市将进一步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2. 康复医疗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复医疗将成为医疗发展的重点。
重庆市将加大康复医疗设施的建设和康复医疗技术的研发,提供更好的康复医疗服务。
3. 远程医疗重庆市将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方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4. 科研创新重庆市将继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推动医疗科研机构和医院间的合作,推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建议和对策1. 加强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重点发展郊区和山区的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覆盖面。
2. 加大对医疗技术创新和引领的支持力度,鼓励医疗机构加强科研实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3.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沟通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4. 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
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
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医疗发展一直是该城市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对重庆医疗发展的调研,总结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目前,重庆的医疗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重庆市拥有一大批高水平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也比较完善。
此外,重庆市还积极引进和培养医疗人才,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重庆市还加大了医疗设施的建设投入,国家级医学中心和医学科研机构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重庆的医疗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不理想。
其次,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费用较高,部分患者难以负担医疗费用。
再者,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此外,医患矛盾较为突出,医患关系紧张。
为了改进重庆的医疗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和分配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其次,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同时,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费用,增加医保基金的筹资力度,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外,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
总之,重庆的医疗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制度和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重庆市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同时,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重庆的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重庆医疗发展调研报告总结根据对重庆医疗发展的调研,我对重庆医疗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下是我的观点:首先,重庆医疗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过去几年中,重庆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重庆市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吸引了大量优秀医疗人才,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医疗设施。
重庆也成为了国内一流的医疗中心之一,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重庆医疗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过剩,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是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问题,一些患者选择在外地就医或选择私立医院,导致了公立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不高。
另外,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需要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第三,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重庆医疗发展需要采取措施。
首先是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减少大城市医疗资源的浪费。
其次是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加病人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
另外,应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加大对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研发力度。
第四,重庆医疗发展的未来机遇和发展方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医疗服务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重庆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医疗模式,发展远程医疗和家庭医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还可以加强各级医院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整体的医疗水平。
总的来说,重庆医疗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革医院管理机制和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等,可以进一步推动重庆医疗发展,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重庆市医联体的现状与发展作者:刘云飞李弦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为解决“就医难”的问题,国家为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以医疗联合体形式整合现有的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功能周全,层级清晰、资源同享的集团化新型医疗卫生机构。
但从医联体的实施状况来看,医疗联合体内部权责利关系、配套医保政策及其人才等问题突出,有待解决。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向医联体、政府等相关机构及人员提出建议,以期为医联体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建议1.医联体的概述1.1医联体的概念及模式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医疗机构组织起来,成立协作同盟或创设医疗合作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
在学术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依据医疗机构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资产所有权、管理权的变化及资源配置方式,将医联体分为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三种模式。
紧密型医联体是指将单位原有管理权与资产权转移至医联体,而此类型的医联体作为独立法人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在资源调配效率很高;但由于涉及体制机制改革、产权重组等问题触动利益较大,政府投入高,导致操作较难、成本较大,不易推行。
半紧密型医联体是在保持原有独立法人地位、资产管理的基础上,部分管理权转移医联体,仅突破了部分管理权限。
医联体难以真正独立,在组建方面存在一定的阻力,难以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2]。
松散型医联体是由各医疗机构保持产业所有权、管理权固定的条件下,仅以技能、人才、培训等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互利互惠。
因不受主导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其内部统一程度不高,存在条块分割的利益现象。
1.2医联体设立的意义创建医联体是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现阶段构建“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上下联动”金字塔型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方式,即小病、常见病、慢性病就医到塔底的基层医院;大病重病到塔体的二三级医院;疑难杂症到塔尖的大型三甲医院[6]。
通过的医疗资源供需的科学化管理,使患者的权利得到最大化,减少或者杜绝过度医疗,从而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2.各地医联体发展的现状2.1重庆市现状随着人口基数的增长,疾病种类的增多,基层卫生机构无法接诊绝大多数患者,患者大量流失、医疗资源大量闲置,从而导致市内三甲医院就诊人数增多、床位紧张,患者疾病不能得到及时地诊疗,简单病症得不到充分救治,医疗费用增加,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无法保障等。
2.1.1以重医附一院为例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管理。
考虑到附一院制度模式成熟、而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而托管医院与核心医院只有在管理制度上保持一体化才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于是附一院通过让领导干部参与院长办公会、参加培训会等方式向托管医院灌输服务理念和管理机制。
并协助基层医院完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提升其管理综合技能,建立双向转诊联络制度,对转诊患者的服务由专人负责,保持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流通[5]。
该医联体是由多个已经独立发展的医院共同组成,所以属于松散型,其医联体内部统一程度较低,使得各医疗机构相对独立,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共同体,呈现部分管理机制形同虚设的情况。
当然该医联体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转诊困难,尽管有双向转诊通道,但仍然有许多上转病人无法及时入院,主要是由于科室床位紧张。
所以,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医联体的建立最终还是没能很好的解决就医难的问题。
2.1.2重医附二院的医联体重医附二院医联体“1+5”为每家托管医院各派1名已经是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副院长,时间不少于一年,派遣5-6名专家担任常驻科室主任,时间不少于半年,负责托管医院科室管理及医疗技术服务。
医联体成立一年多后,重医附二院为合作医院以科室团队的形式,为临床科室派遣了58名医师,开展了80余次的专项讲坛,进行了1500余场手术,同时指导针对部分難治病症相关手术大概也有2000台[9]。
以上数据表明在医联体内核心医院积极引导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使其能满足患者病情需求。
2.2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2.2.1上海瑞金—卢湾医联体在卢湾医联体中,有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优先住院转诊、社区预约专家、优先门诊挂号等医疗服务。
瑞金医院以为患者提供部分专家号源的形式吸引居民签定医联体协议。
瑞金医院对经初诊后病情需求向上转诊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有效地引导患者先到基层医院就医;针对向下转诊困难问题,提出让专家对转诊患者提供治疗方案,使其即使在小医院也能享受与三甲医院同等的医疗服务。
这一系列措施为后来的医联体建设提供了建议。
2.2.2北京市朝阳医院联盟的运行从2012年到2016年底,北京市朝阳医院联盟已由初始医联体发展到如今的大型医联体,共计30个医院参加。
每年北京市医疗联合体实现上下转患者1.4万余人次,包括上转患者1.2万余人,下转2400余人。
核心医院向托管医院派专家名医7000余人次,远程会诊也有2000余次。
不难看出,该联盟中上转人次远高于下转人次,在具体实践工作中仍存在下不来(很多患者都不愿意到小医院就诊)、接不住(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低或医疗设备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等问题。
2.3国外医联体发展现状2.3.1英国的整合医疗英国卫生主管部门以在本国内设立PCT(Primary Care Trusts,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以信托的方式整合在PHC(Primary Health Care,初级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职责里为其提供平台保障。
通过实施社区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了医疗服务体系内纵向资源的整合。
与中国的就医格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其具体实施情况,我国可参考“守门人制度”,通过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实现各医疗机构平衡发展。
2.3.2美国整合医疗服务网络的发展整合医疗服务网络(Integrated Delivery Networks,IDN)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医联体新模式,是将不同层级的卫生保健服务机构联系起来,形成医疗服务网络集团。
该集团主要由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医院、医生团队组成[7]。
美国医联体多采用集权式管理模式,医院通常只是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集团总部的成本预算按医院收入规模分配到分支医院[8]。
这样的模式运行成本高且须医疗保险大面积覆盖,我国不可照搬,需结合我国国情适度借鉴。
3.重庆市医联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庆市医联体组建以来,扩大了基层医院的影响力,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民众就医拥挤就医难的问题,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3.1配套保险不完善由于重庆市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的政策在转诊方面有所区别,导致医联体创建面临诸多困难。
新农村合作医疗对双向转诊病人免除了第二次住院起付线,同时也有提高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通过提高患者主动进基层医院的积极性,由此减少大型医院接诊压力。
但因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服务价格近似、医保报销比例近似、使用药物差别不大等原因,患者因此仍然愿意选择三甲医院就诊,对分级就医的引导效果并不明显。
3.2权责利关系不明晰重庆市医联体属于松散型医联体,因此在权责利关系无明确界定,人财物方面也缺乏有机统一;同时医联体内部缺乏利益机制,上下级医院对人才,技术交流协议补偿机制不明确,难以长期合作。
尽管在协议中有规定每年下级医院向上级医院缴纳管理费,但部分医院长期以医院存在债务困难为由拖欠管理费,使得部分协议条款形同虚设。
导致各医院之间难以维持长期合作,从而影响医联体改革进程,此外,如何实现各医联体彼此之间的有序竞争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3.3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流失严重,而医联体内部对专家名医的技术需求使得医务人才更加缺乏。
思考如何提高医疗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解决人才缺失问题,是当前我国医联体建设者们必须重视的一大难题。
3.4基层医院药物不齐全基层医院的药物品种较少,品目没有医联体中心医院齐全,而其中可报销的药物种类相对中心医院也并不占优势,从而基层医院同等条件下竞争能力不足。
如果患者在基层卫生机构享受不到相对便宜的药品价格,也享受不到便捷的就医体验,那患者必然愿意去更加让人放心的大型医疗机构。
3.5公众就医观念陈旧在信息时代,社会舆论对公众的行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官方和主流媒体对于医联体的推动不到位,公众对医联体的认知度较低;患者不了解也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看专家号,同时,由于医疗服务供需方信息的不对称,重庆市民就医倾向于三甲医院,缺乏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
4.医联体完善和发展的建议政府作为医联体改革的领导者,应该发挥主导力量,并出台具体政策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发展。
在政府的带领下,医联体应制定具体的制度、建立实施机制,以确保医联体的健康云状。
4.1政府方面4.1.1应推动和扶持医联体内信息平台建设,确保医联体各医院之间实现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换,通过实现医联体内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让普通百姓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便利。
4.1.2加强对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保政策保障。
通过社区首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免除转诊相关费用,通过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差额的引导方式,让患者明确感到基层医院的福利,杜绝医疗资源浪费现象。
4.1.3政府应鼓励主流媒体加强宣传医联体模式,让更多居民了解初诊在医联体基层可以享用到等同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让常见病、慢性病在基层医院得到治疗,也缓解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局面。
4.1.4制定合理药物政策,增加和完善社区医疗机构中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药品目录,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严格监控下使用少量非基本药物以满足患者需要,打破基药限制。
4.2医联体方面4.2.1医联体内部也应完善其管理办法,上级医院应发挥好牵头作用,及时沟通补充双方协议存在的漏洞,明确权责利关系。
民营医院也可纳入医疗联合体中,扩大其影响范围,从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现象。
4.2.2制定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定期汇报,是整改医联体内部不良行为,使医联体之间形成有序竞争的有效措施。
有针对性的设立各类人员考核机制,及时协调和改进考评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加快患者的就诊效率,使医联体的综合实力能有所提升。
4.2.3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各种网络就医平台,引导患者进行分级诊疗,同时通过医疗数据平台记录和共享患者健康信息和病史档案,同时健全病人转诊信息,确保专家会诊、双向转诊通道畅通,避免出现转诊不及时延误病情等现象。
4.3患者方面4.3.1让群众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新观念。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专家不仅会在大医院看诊还会在社区坐诊,从而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小医院的就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