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合集下载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纳谏》 ──《贞观政要 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皆外户不闭,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粮,取给于道 路焉。 路焉。
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核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返回
唐律残片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李 靖
杜 如 晦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 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等人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 隋末大乱, 岁中进士。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 李渊率兵入关, 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 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 贞观前, 削平群雄,夺取皇位。 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 掌政务达20 20年 善于用人, 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 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及答案初一_七年级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及答案初一_七年级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参考答案)【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3)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共同探究】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 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这话真不错啊。

“有道”:就是实行仁政,不大肆搜刮百姓。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隋朝正是由于实行暴政才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认识。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具体措施: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唐太宗励精图治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至二十三年(649),被后世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而津津乐道。

唐太宗也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盛名天子。

它为唐朝的极度强盛奠定了基础。

关于贞观之治有以下内容:1、任人唯贤,听言纳谏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从中央到地方选用了一批精干的官吏。

在中央机构,唐高祖时的宰相左仆射裴寂(晋阳宫监)、右仆射萧瑀(萧皇后兄,隋朝民部尚书)、中书令封德彝、杨恭仁等都是姻亲宿旧、前朝遗老、暮气沉沉,都不是开拓新局面的人才。

唐太宗首先对中央宰相班子进行改组。

玄武门之变后,马上提拔高士廉(长孙无忌、长孙皇后之舅,其父长孙晟早死)为侍中、房龄为中书令、杜如晦为兵部尚书、杜淹为御史大夫、魏征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638),李靖为检校中书令,后为兵部尚书。

贞观三年,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其子杜荷因承乾事被诛)、魏征守(阶卑而拟高者曰守,阶高而拟卑者曰行)秘书监,“参预朝政”。

贞观四年,杜如晦死,以李靖为右仆射,又以温彦博为中书令,王珪(王僧辩之孙,父仕北齐,参与杨谅起兵)为侍中,戴胄为户部尚书,参预朝政。

贞观七年,王珪漏绁禁中语,左迁同州刺史,以秘书监魏征为侍中。

至此,贞观名相基本到位。

(唐太宗23年中,提拔了23名宰相)这个宰相班子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呈现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具有治国平天下所需的全面素质,杜如晦长于决断,房玄龄善于谋划,人称“房谋杜断”。

《资治通鉴》贞观三年:“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字,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

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率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

二人深相得,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问侍中王珪(东宫官属)说:“卿识鉴精通,复善谈论,玄龄以下,卿宜加品藻,且自谓与数子何如?”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魏徵。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图文素材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图文素材

山西太原晋祠
这是山西太原的晋祠。

山西太原晋祠,在今天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之前。

据说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造的。

北齐时曾改名大崇皇寺,唐贞观年间仍改名晋祠,以后历代都多加修葺。

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据说,李渊和次子李世民起兵前,曾去晋祠祈祷过。

晋祠铭碑
这是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晋祠里的铭碑。

这块铭碑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御碑。

铭碑上刻有晋祠修建的历史以及唐太宗为唐高祖歌功颂德的文章。

七年级历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七年级历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李世民
姓名:李世民 性别:男 职业:皇帝 朝代:唐朝 居住地:中国长安 父亲:李渊 妻子:长孙无垢 主要经历:626年即位 精简机构,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
一、唐太宗李世民
1、知人善用
2、虚心纳谏
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长孙 Nhomakorabea忌 房玄龄 杜如晦 李靖 魏征 ……


二、贞观之治 什么是贞观之治???
课本第11页 第一段
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 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 不同点? 你对哪个皇帝评分最高?

/ 聚星娱乐
lpt71hkn
机关,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出路,因为没有了法力,我也就被困在了那里,可是很奇怪,我感觉我在那里已经有好几天了可出来后才发现 不过短短几个小时,我在那里刚开始很着急,不知道你那边怎么样了,而自己也遭遇到了这样的困境,我四处寻找出口,但一无所获, 这一定是有一个法力高强的生物在控制着这里,后来我也就镇定下来,我就等着,既然他们要把我困在这里,那一定会有他们的目的。 果然,他们来了,让我意想不到的居然是魑魅。我疑惑地问:“魑魅,这是什么。”他耐心地解释道:“魑魅存在于世间的任何角落, 它们可以幻化成任何形体,除了动物和人类,它们吞噬腐烂的尸体,像灰尘一般,人类是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的。如果他们想隐藏,即 使用显微镜都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妖和我们可以。他们变换成人类的影子穿过岩层向我奔涌而来,他们来到我面前却消失了,只 留下一个巨大的豁口,我顺着他们来的那条道走过去,来到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这个地方呈椭圆形,一面,就是我出来的这面有许 多洞口,这些洞口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两端都堆着许多破瓦烂罐。洞口的对面有一面墙,这面墙很粗糙,是坑坑洼洼灰土墙,当这些墙 上居然出现了这个,山神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是一个圆形的大约有手掌这么大的玉盘。这玉盘通透清亮,浑然天成。上面雕刻精细。 是个上好的艺术品,价值无法估计。根据上面的雕刻可以看出这个是一个棕色的凶恶明王抱着巨大的轮,这个明王的头上有久的骷髅, 他的巨牙撩齿衔着轮的上部,大轮分成三层,圆心画鸡、蛇、猪。内轮分为六格,最外层又有十二个画面。我说:“这是藏族的斯巴霍 吗。”山神说:“看来你挺有见识的啊。斯巴霍都知道,以前还小看你了啊。”我说:“那是”我在心里想:多亏那时我多看课外书啊。 斯巴霍又称生死轮回图,圆心分别象征贪、嗔、痴。内轮代表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道,最外层代表十二缘起。这里蕴 含着佛教的人生观,但这种人生观具体代表着什么都有不同的解释。山神说:“我看到这东西的时候顿时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当年 卡瓦博格山神喜欢了一个居住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女孩,那个女孩还有了他的孩子,后来天神发现了,天神准备杀了那个女的,维护神的 名誉和所谓的光荣,卡瓦博格为了保护那个女孩和他的孩子,他花费了所有功力将女孩和他的孩子藏在了这个斯巴图里面,后来卡瓦博 格死了,天神派他的手下找遍了世间的每一个地方都没有找到,后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我说:“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两个人。”山 神说:“是,也不是,他们可能在另一个世界,据说,斯巴图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不过谁也没有证实过,因为想要进去里面可是要付 出惨痛的代价的,而且进去里面

初一历史第二课知识梳理

初一历史第二课知识梳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原因:(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二、女皇武则天1.称帝: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骆宾王),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①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②人口持续增长,③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④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
简答题:
唐初“贞观之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其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出现了什么结果?你认为哪些统治经验教训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学习重点:
贞观新政。
学习难点: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自学提纲:
1、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学法指导:
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展开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教材梳理: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治的历史时期,也是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隋朝虽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给我们留下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并且富庶一时,但由于其后期统治的残暴,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终于在人民大规模的反抗中土崩瓦解。随后建立的唐朝,其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鼎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为后世景仰,被历代仿效。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二唐太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别可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3)唐太宗以上述思想治国,使唐朝出现什么局面?我们应怎样评价唐太宗?2.阅读下列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引自《旧唐书•魏征传》请回答:(1)文中的“朕”指谁?他的统治史称为什么?(2)“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的含义是什么?(3)你怎样理解这段话?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指老百姓)非国家所有。

”又说:“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材料二据统计,唐朝人口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200万户,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300万户,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为706万户。

——以上皆引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唐太宗的主张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些主张?(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材料一中的认识有什么关系?4.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到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材料二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材料三(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贞观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进取精神状态。“重在处理实际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
实在话题,在隋唐时期科举制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考生
处理社会实际问题能力项目是( ) A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赋
8/8
3/8
同步训练
2.唐太宗勉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就曾前后
上谏二百屡次。唐太宗还知人善用,尽可能做到唯才是
举,兼收并用。那么,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根本目标
是(D ) A.当贤明君主B Nhomakorabea降低决议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4/8
5.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 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表达这一思想重大举措是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时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8
知识梳理
一、唐太宗纳谏与用人 1.唐太宗继位:①于____6_2_6年继承皇位。627年改年号 “②_贞__观___”。 2.唐太宗纳谏:虚心纳谏,并能从谏如流。 3.唐太宗用人:知人善任,尽可能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 用。
2/8
二、贞观新政 1.原因:吸收③__隋__朝__兴亡经验教训。 2.主要内容: (1)政治: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④__中__书___省起草政令,门下省⑤__负__责_审__核___, 尚书省⑥___执__行___。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⑦___刑__部___,⑧___工__部___。 (2)经济: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3)法律:在⑨_《_隋__律__》__基础上,修订法令。 (4) 完善⑩__科__举__制。 3.结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11 “_贞__观_之__治____”。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北师大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北师大

6.(2010·黔东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 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 请回答: (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1)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2)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唐太宗故事之三
背景:贞观四年,唐太宗为修复洛阳宫一事给事中(专门 负责向皇帝上书论述政令得失的官员)张玄素上书,二人 展开如下对话: 张玄素:“修复洛阳并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当年,隋 炀帝修建洛阳宫,大兴土木,用两千人拉一根大柱,从几 千里以外运到洛阳,劳民伤财,给百姓造成多么大的苦难。 如今,战争刚刚结束,财力不如隋朝,人民的元气还没恢 复,陛下却先修缮洛阳宫,这不是比隋炀帝还残暴吗?”
(C )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4.(2010·杭州中考)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
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
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C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5.(2010·成都中考)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 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 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B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 亦 能覆舟。”
——唐太宗
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唐太宗故事之二
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 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问杀谁。唐太宗说: “魏征常常当众顶撞我,使我下不了台,真可恶。 ”长孙皇 后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只见她穿着礼服,恭恭敬敬地向 唐太宗道贺。唐太宗很奇怪,问她贺什么。长孙皇后说: “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才敢直言进谏,今天魏征敢直言, 就是因为陛下圣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道贺呢?”唐太宗听 了皇后委婉的批评,马上心平气和了。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知识讲述】“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谏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能力拓展】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存在了289年。

唐朝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

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

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考频分析】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频率较高。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

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考察唐朝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为主,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考查的角度多样。

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理解能力为主,也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经典题目】1.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参考答案] 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

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

他主张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参考答案] 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不浪费民力,是要轻徭薄赋。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说说你的理由。
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打击削弱贵族势力,提 拔重用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 喜欢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如名相狄仁杰、 张柬之,以及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都 是她提拔的。她一再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 开垦多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以升迁。在 她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所以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2)开明的政策和措施:善于任用贤才,如房玄 龄、杜如晦、魏征;善于纳谏(”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3)治世局面的形成:唐太宗时期,君明臣贤, 励精图治,农民负担较轻,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 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重点:
1、唐朝建立的时间、李世民即位时间。 2、贞观之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武则天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贞观之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开明的统治思想形成:经常与大臣总结历史 经验,特别是隋亡的教训,以改善统治。认为国 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 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咬 金

秦 叔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
(1)唐太宗认真吸取 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2)善于用人、虚心 纳谏;
(3)在政治、经济、 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 列革新措施。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1)经济:
(1)说这话的是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 样的政治局面?
(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数据来源《剑桥中国史》
唐时中国 伊斯兰帝国 世界其他地区
世界其他地区
诗句中的“唐宗”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 对“唐宗”作一评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朕得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3、“贞观新政”的影响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社会经济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 ➢社会安定开放 ➢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60 50 40 30 20 10
0 唐时中国
唐朝全盛时占世界经济总量达到了百 分之六十。
改革赋役制度:减少服役,以 实物代役
(2)政治: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 制。
(3)法律:
修订法令,《唐律疏议》是中 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三、唐太宗与“贞观新政”

单选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单选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单选题:第2课“贞观之治”基础巩固1.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

”那么这位大臣是:()A.长孙无忌B.杜如晦C.狄仁杰D.魏征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武则天6.“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地位很高,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B.举孝廉C.世袭制D.荫封制7.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对“房谋杜断”中的“房”解释正确的是:()A.帐篷B.房间C.内室D.宰相房玄龄能力提升1.唐太宗唯才是举、善于纳谏的主要目的是()A.给各级官吏做表率B.维护自己的统治C.做个明君D.笼络优秀人才2.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社会安定,经济发展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3.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有()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②虚心纳谏③重视人才培养,发展科举制度④提倡节俭,以身作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其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C.“房谋杜断”从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帝王()①武则天②唐高祖③唐玄宗④唐太宗⑤唐高宗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②④⑤①③D.④①②⑤③7.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B.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C.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D.唐朝全面进入鼎盛时期8.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引起人们争议最大的是()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C.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D.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功名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B2.A3.A4.D5.D6.A7.A8.D;能力提升1.B2.D3.C4.C5.D6.C7.D8.D。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司马光
(1)“太宗”是谁?
(2)材料二说明太宗为治理国家采取的哪项措施?
(3)在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源自拓展提升:1、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哪位统治者的话? (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曾出现的治世局面是什么? (4)列举一例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水能“覆舟”的历史史实。
拓展提升:
2、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得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
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1)说这话的是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
巩固练习:
一、材料解析:
1、材料一:太宗认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
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军明臣直。裴矩侫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
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侫,君乐闻直言,
则侫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
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知人善任 虚心纳谏
课程标准: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自主学习:
1、唐太宗即位: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4、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父亲李渊起兵太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者: 李渊
长安
《 秦 王 破 阵 图 》
建立
618 年
发展
贞观之治
鼎盛
开元盛世
转折
安史之乱
灭亡
907 年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李世民即皇位(626年): 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626—649年在位,
年号“贞观”。 贞观元年:627年
《贞观之治》主题曲
审 核
执 行
起 草 政 令
完善一系列制度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2、法律制度----《唐律疏议》
3、选官制度----科举制度 4、经济制度----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3、贞观新政的意义
形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4、“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 社会经济繁荣, 国力增强。
5、晚年错误
昭陵全景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 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 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 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唐王朝的建立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贞观新政 贞观之治
列表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方面 政治上 经济上 法律上 主要内容 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科举制度。 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修订法令,编订《唐律疏议》。
4.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 讲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 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C A.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D.内阁制 )
5.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
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
该交给( B ) A.尚书省裁决 C.尚书省执行 B.门下省审议 D.门下省执行
阅读并思考:
1.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善于纳谏,善于用人?
2.唐太宗怎样善于纳谏,如何善于用人?
3.善于纳谏和用人对唐初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发展有何影响?
?
2、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1)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
(2)表现:
唐太宗的纳谏:鼓励臣下直言 , 从谏如流。
魏 征
(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cú)逝,遂亡一镜 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618年)
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 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炀帝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
暴政
农民起义
地方势力起兵
灭亡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那一个朝代?
A、秦朝 C、西晋
B、东汉 D、东晋
2、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唐高祖) 都城:民来自关系上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 中等人才,请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 因。 1、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2、隋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3、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 主要动力。 4、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他顺应形势,调整 政策、任贤纳谏。(主观原因)
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盛世局面作用: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
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民族政策作用: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对外政策作用: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封建文化出
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④治国策略作用: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成为古代封建君主 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唐太宗
载舟:文景之治、开皇之治。 覆舟:
商朝:牧野之战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
东汉:黄巾军起义
隋朝:农民起义
比较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
共同点: A、富有才干 B、英武果断 C、勇于创新 不同点: 1、秦始皇、 创新意识较强, 但比较残暴。
2、汉武帝:巩固国防,开拓疆土 ,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晚年能悬 崖勒马。 3、唐太宗:开明、宽容,虚心纳 谏,善于用人,主张“华夷一家”。 但晚年骄傲自满。
——《旧唐书》
魏 征
唐太宗的用人:
选贤用能, 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
“房谋杜断”
房玄龄
杜如晦
三、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的原因
客观原因: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主观原因:维护封建统治(目的)。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措施)
经济:改革赋役制度。
政治:
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 修订法令,编订《唐律疏议》。 完善科举制度。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6.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 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 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乎!”
请回答: (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1)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2)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