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的结构与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ppt课件

合集下载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1、神经内分泌中心。 2、内脏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 如:体温调节、摄食、生殖、水盐代谢等。 3、与边缘系统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4、调节机体昼夜节律。
板内核 中线核 丘脑间粘合 枕 内 侧 膝 状 体 外 侧 膝 状 体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背 外 侧 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中枢
内侧 脊髓 丘系 丘系
腹后外 侧 核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三叉丘系 味觉纤维
腹后内 侧 核
中央后回下1/3
3.联络性核团 新丘脑 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组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背 外 侧 核
皮质丘脑的联系
丘脑的感觉是情感性的 皮质的感觉是分辨性的 皮质对刺激的分辨有赖与丘脑对刺激的整 合,而丘脑的情感性感觉受到皮质的修正 和节制。
3.功能 ①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 调节 ②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调节体温、摄食、 生殖和内分泌活动等。
③参与情绪行为活动,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
视上垂体束和 室旁垂体束
下丘脑
境界分区 主要核团
主要纤维联系
视前区
室旁核 结节区 视上区
视 上 核
弓状核
乳头体核
海马
穹隆连 合前纤维
丘脑前 核 乳 头 丘 脑 束
四、底丘脑
底丘脑是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的过度区, 只能在脑切片上辨认其范围
㈣ 底丘脑
是中脑和间脑的移行区
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 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 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 间。 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 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 它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 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 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 脑核时,患者可出现

间脑解剖

间脑解剖

3. 联络络性核团: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背侧组,进化最新。 不直接接受长上行传导束的传入,与大脑的联络 皮质有丰富的往返联系。
前核群: 与乳头体(通过乳头丘脑束)、海马(通过穹隆) 和扣带回有往返联系。
前核 乳头体(Mamillary bodies) 乳头丘脑束(mamillothalamic tract) 前核 扣带回(Cingulate gyrus) 前核属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与情感活动和记 忆密切相关。
腹外侧核:
接受齿状核、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 发出纤维——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4区) 相似于腹前核,在运动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腹前核、腹外侧核组成运动丘脑(motorthalamus)
腹外侧核的损毁可缓解震颤引发的运动障碍,电生理研究 表明,腹外侧核可分为4种类型的细胞: 感觉细胞(sensory cells)与躯体感觉刺激相关 随意运动细胞(voluntary cells)与随意运动相关 联合细胞(combined cells)与感觉运动均相关 非反应细胞(no response cells) 研究发现,刺激感觉细胞可延缓震颤,刺激联合细胞可引 起震颤
四、底丘脑
Subthalamus
位置: 底丘脑是位于间脑尾侧部,其内侧为下丘脑,背 侧为丘脑,外侧和腹侧为内囊。外形只能在脑切片上 辨认其范围。 结构组成:其主要结构为底丘脑核和未定带 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紧邻内囊的内 侧,位于黑质内侧部的上方。与苍白球之间有往返的 纤维联系。与苍白球同源,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 其主要功能是对苍白球的抑制作用,底丘脑苍白球束 或底丘脑病变均可致对侧上下肢不自主运动过度,称 半身舞蹈病,面肌、颈肌也可涉及。切断此束,则不 自主运动可减弱或消失。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第一功能区
为了保证心理过程完全合乎要求地进行,人应处于觉 醒状态中。只有在最适宜的觉醒状态条件下,人才能 接受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在记忆中引起需要的、 有选择性的联系系统,制定自己的活动程序和对自己 的心理过程的进行实行控制,同时校正自己的活动的 错误和保持自己活动的方向性。
保证和调节皮质紧张度的部位在脑干和皮质下部位。 这些部位既增强皮质的紧张度,又接受皮质的调节。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一、脑的大体局部解剖学
脑由三个主要部分,即大脑半球、脑干 和小脑。
与人的高级功能有关的主要是大脑半球, 其次是中脑。
小脑主要与运动协调和控制肌张力及平 衡有关,与高级功能关系很少。
1、大脑半球
成对的两半球由卷曲的灰质层即大脑皮质所覆 盖(图2-6)。大脑皮质盖住了里面的白质和总 称为基底节的深部的灰质集合体或神经元群。
下丘脑形成第三脑室的底和外侧壁。下 丘脑被终止于乳头体的穹窿纤维,分为 内侧和外侧核群。这些核涉及的功能范 围极广。如情绪、睡眠、体温调节、饥 饿和口渴等。
底丘脑是一小小的过渡部,在下丘脑外 侧和丘脑腹侧。它有一大的晶体状的独 立的核(底丘核)在内囊的内侧。
中脑
中脑是最小而最不分化的部分。在小脑幕的开 口处通过,连接第三和第四脑室的狭窄的大脑 导水管在中脑通过。
视觉区位于枕叶皮质,在距状沟的两侧,主要在半球 的内侧面,部分在半球的上外侧面。
听觉区位于Heschl横回,大部分隐蔽在额叶皮质的 深部,在外侧裂内刚达到半球的外侧面处。
其余的在中央皮质后的顶叶、额叶和枕叶等与进入的 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形成有关。
鲁利亚将中央沟后面的全部脑区分为三类皮质区,这 些皮质区有不同的功能类型,病变后能反映出相应的 特性。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实用文档
3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上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实用文档
4
丘脑(又称背侧丘脑)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 ,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 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
左右间脑之间的腔隙为第三脑室,其 底部与脑下垂体连接,后上部有松果 腺。背侧丘脑不仅是感觉的转换站, 也是一个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
③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 ④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运动失调。 ⑤情感障碍。
实用文档
23
后丘脑
位置 位于背侧丘脑后 下方
组成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功能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实用文档
外 侧 膝 状 内体 侧 膝 状 体
24
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分泌
活动的中枢。
实用文档
5
第三脑室
两背侧丘脑和下丘 脑之间的狭窄腔隙
前借室间孔与端脑 内的侧脑室相连,
后借中脑水管与第 四脑室相通。
实用文档
6
一、背侧丘脑
终沟(终纹、终静脉) 丘脑带(丘脑髓纹) 附着板 脉络裂(侧脑室脉
络丛、脉络带) 第三脑室侧壁 下丘脑沟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7
上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缰连合
实用文档
28
缰 核:嗅觉、内脏躯体传入的一个汇聚点
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黑素等多
种激素样物质,具有抑制生殖器官发育,防止性早熟等功能。
褪黑激素(抑制性腺、调节生物钟)

《间脑端脑》课件

《间脑端脑》课件
、记忆、思维等。
间脑的神经元
类型
间脑的神经元包括感觉神 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 神经元等。
特点
间脑的神经元具有高度的 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处 理和传递各种信息。
联系
间脑的神经元通过复杂的 联系和交互作用,实现各 种功能和行为。
02
端脑的概述
端脑的解剖结构
端脑的外部结构
端脑的大小与人类智慧
端脑由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 主要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 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功能受损等症状。
06
间脑端脑的研究前景
神经网络研究
神经元连接机制
研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功能,探索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
神经环路
研究不同脑区之间的神经环路,揭示大脑如何协调不同区域的功 能。
神经可塑性
研究大脑在发育和损伤后的可塑性,探索大脑的修复和再生机制 。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遗传因素
研究基因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揭示遗传因素在认知和行为 中的作用。
功能
间脑在感觉、运动、情绪 、认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间脑的功能
感觉整合
间脑能够接收来自全身 的感觉信息,并将其整 合成完整的感知体验。
运动协调
间脑通过与大脑皮层的 联系,协调身体的运动 ,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和
协调性。
情绪调节
间脑参与情绪的产生和 调节,影响个体的情感
反应和行为表现。
认知控制
间脑在认知控制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如注意力
双相情感障碍
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
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症状。
损伤与障碍
脑外伤

大脑结构 PPT

大脑结构 PPT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裂
正常解剖 基底节
• 基底节:是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厚 的灰质黑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 (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及杏仁核 簇;尾状核与壳核合称新纹状体,苍 白球为旧纹状体
基底节
正常解剖 胼胝体
•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 合,构成侧脑室体部和额角的顶
• 由前向后分为四部分:前下细薄的嘴部、 前面弯曲的膝部、较长且平直的体部和后 端膨大的压部。嘴部向下延伸与终板相连
• 外侧裂: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将额叶、 顶叶和颞叶分开
•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 平部(位于颞叶与额、顶叶之间)
• 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 •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
颞中回和颞下回
•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 马旁回等
• 胼胝体辐射:经过胼胝体的纤维束呈扇形 向两侧半球投射
胼胝体
胼胝体 纤维束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压部
正常解剖 海马结构
1. 胼胝体上回 2. 齿状回 3. 海马 4. 下脚 5. 前部连于乳头体
海马
间脑
正常解剖 间脑
•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大脑半球分 界不清
•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




1. 大脑 2. 小脑 3. 间脑 4. 脑干
脑组织
中脑 桥脑 延髓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 要沟和裂
• 中央沟:将额叶和顶叶分开。是大脑凸面最 深的一条脑沟
•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间 脑

间  脑
额叶 中央沟 顶叶 额叶 顶枕沟 中央沟 顶叶 顶枕沟
外侧沟
枕叶
颞叶 枕前切迹
枕叶
颞叶
岛叶
岛环状沟 岛短回
岛中央沟
岛长回
岛阈
端脑的重要沟回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额上回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额下回 外侧沟 颞上回 颞横回
顶上小叶 缘上回 角回
顶枕沟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颞横回
中央旁小叶
小脑核是小脑向外发出传出纤维的部位。
顶核 球核 栓状核
皮质
髓质
齿状核
四、小脑的纤维联系
1. 古小脑
① 传入纤维: 前庭神经 古小脑
前庭神经核 古小脑
VIII n. 前 庭 神经节
前 庭 神经核
② 传出纤维:
绒球小结叶
顶 核
前庭神经核
内侧纵束 绒球小结叶 顶核
内侧纵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绒球小结叶 顶核 网状结构
外侧丘系 视束 视皮质
运动前区
中央前回
内侧丘系 听皮质 脊髓丘系 中央后回 三叉丘系
3. 联络性核团 (新丘脑)
进化发生上最晚最新; 接受多方面的,特别是邻近核团的纤维; 传出纤维投射至大脑皮质不同的联络区。 联络皮质
颞叶
枕前叶 顶上小叶
额前部
扣带回
顶下小叶
(三) 特异性中继核的纤维联系: 1. 腹后内侧核 大脑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区)
扣带回
丘脑前核 丘脑背内侧核
下丘脑 下丘脑
DM 前额皮质
(2) 嗅觉信息:隔核 前脑内侧束 海马 穹窿 杏仁核 终纹
下丘脑 下丘脑 下丘脑
隔区
前脑内侧束

间脑

间脑


Medial nuclear group Dorsal tier of lateral nuclear group
Pulvinar
Special relay nuclei 特异性中继核团

Anterior nuclear group 前核

Vent. anterior nucleus (VA) 腹前核 Vent. intermediate nucleus (VI) 腹中间核
VI
VP VPL VPM
前核群
背侧丘脑
背内侧核 内侧核群 腹内侧核 外侧背核 背侧核 外侧后核 丘脑枕 外侧核群 腹前核 腹侧核 腹中间核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网状核- 外髓板与内囊后肢之间薄层灰质 中线核- 丘脑内侧壁的第3脑室室周灰质和中间块内的灰质核
板内核- 散在于内髓板中的核团
Functional subdivision


Tuberal region 结节区 Infundibular nucleus 漏斗核 Ventromedial nucleus 腹内侧核 Dorsomedial nucleus 背内侧核 Mamillary region 乳头体区 Mamillary nucleus 乳头体核 Posterior hypothalamic nucleus 下丘脑后核
Receiving dentate nucleus, globus pallidus and substantia nigra to motor cortex

Vent. posteromedial nucleus (VPM)
腹后内侧核-receives trigeminal lemniscus and teste fibers

丘脑的解剖与功能

丘脑的解剖与功能

丘脑穿通动脉梗死
头体丘脑束受累。
丘脑结节动脉梗死
• 1、意志缺乏、表情淡漠、不修边幅、反应迟钝、对周围事情 缺乏兴趣。可能与丘脑前部和被内侧部分损害有关。
• 2、主侧损害出现丘脑性失语,口语尚流利,严重听理解障碍, 命名、阅读亦不正常,非主侧病变出现偏身忽略。
• 3、记忆障碍,可能与乳头体丘脑束受累有关。
后脉络膜动脉梗死---很少见
• 1、视野缺损:对称上、下象限盲。 • 2、对称忽视,由丘脑背侧受累。 • 3、言语障碍,视幻觉和肌张力异常,丘脑枕和前核受累。 • 4、轻偏瘫、感觉迟钝,影响中脑支。
• 双侧丘脑旁正中区梗死,是基底动脉顶端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 要由丘脑的穿通动脉供血。一般情况下,穿通动脉从大脑后动脉 T1段或基底动脉顶端各发出一支。有时两支丘脑穿通动脉可以先 汇集成1条血管,并从基底动脉顶端发出,为Percheron动脉。 Percheron动脉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引起双侧丘脑梗死。
大脑联络皮质
执行低级神经活动如躯体 运动和感觉,视觉,听觉。
大脑皮层特定中枢
非特异 性核 (古丘脑) 正中核
板内核
网状核
网状结构
联络性核团
特异性核团
(新丘脑)
(旧丘脑)
背 内 侧 核
前丘 核脑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内侧 核群
前核群
背侧组
外侧核群 腹侧组
背侧 丘脑
运特 动异 纤性 维感

内外 侧侧 膝膝 状状 体体
后 丘脑
丘脑
核团划分和分类
丘脑 特异性感觉核
纤维联系
皮质 运动区 感觉区

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PPT

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PPT
例如:人体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适宜的刺 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经有些上行传导束的 侧枝传入网状结构,再由网状结构经过丘脑把各 种感觉冲动广泛性地弥散地传到大脑皮层的广泛 区域,以保持大脑皮层处于清醒状态。(这是产 生注意力集中和其他意识活动的基础。)
14
白质 灰质
小脑 人的大脑剖面图
15
二、小脑
8
4.间脑
视神经的连接部位。存在着上行和下行的
神经传导束,以及具有调节功能的神经核。
丘脑:传入神经冲动的转换站。全身的感受器
的神经纤维,除嗅觉外全部在丘脑更换
神经元,然后才投射到大脑皮层。是大
间脑
脑皮层以下最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①是大脑皮层以下调节植物性神经活动 的高级中枢,②也是人体对环境刺激发生 情绪性反应的高级调节部位。③对体温、 物质代谢起调节作用。④还通过控制垂体 的内分泌活动控制其它的内分泌腺。
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等。
20
躯体运动区 中央沟
躯体感觉区
听觉中枢
视区
21
人类大脑皮层第一 运动区与躯体各部 分的关系示意图
22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 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
1.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①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躯体感觉中枢则接受对侧皮肤、肌肉等处的感觉。 • 如:中风或半身不遂,是由于脑溢血压迫了与大脑躯体
灰质 白质
1
第三节 人脑的结构
大脑
脑的组成
小脑 间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2
额叶
外侧裂
颞叶
左大脑外侧面
中央沟 顶叶 枕叶 小脑

丘脑 PPT

丘脑 PPT

二、锥体外系
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其结 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 状体、背侧丘脑、红核、黑质、 前庭神经核、小脑等。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躯体运动、
大 感觉区
新纹状体

皮质纹状体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苍白球
质 额叶躯体 运动区
腹前核、 内囊 背侧丘脑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 腹后核:调节躯体感觉,并有严格定位关系。
• 腹后内侧核:头面部的躯体感觉。
• 腹后外侧核:上肢、躯体、下肢的躯体感觉。
3、联络性核团(新丘脑):代表丘脑在进化中最新的部分
一般不直接 接受上行的传导束
前核 内侧核 外侧核背组
丘脑其它核团 大脑皮质
联络性核团联系与海马和扣带回有往返联系。 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
(二)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自尾状核和壳发出纤维,止于黑质,再由黑质发出纤
维返回尾状核和壳。黑质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当 黑质变性后,则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与 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
(三)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苍白球发出纤维止于底丘脑核,后者发出纤维经同一 途径返回苍白球,对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影响。一侧底丘 脑核受损,丧失对同侧苍白球的抑制,对侧肢体出现大幅度 颤搐。
1、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丘脑):代表丘脑进化上比较古老的部分
主要接受嗅脑、脑干网状结构的传入纤维
嗅脑、脑干 网状结构
网状核、正中核、板内核
下丘脑、纹状体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功能: • 网状核、正中核、板内核: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

间脑与小脑的解剖与功能定位

间脑与小脑的解剖与功能定位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 侧壁的下半和底壁。
有视交叉 灰结节Biblioteka 漏斗 垂体 乳头体下丘脑的分区及主要核团
1)视前区、2)视上区 (视上核 室旁核) 、3)结节 区(漏斗核 腹内侧核 腹外侧核) 、4)乳头体 区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①与边缘系统的联系 前脑内侧束
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
接大脑半球和中脑,间脑的两侧
和背面被大脑半球所覆盖。
间脑分5个部分:
背侧丘脑
间 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第三脑室
1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亦称丘脑,是构成间脑的主要部分,是一对卵
圆形灰质团块,各种传导路均经丘脑中继后传入大脑,因而 丘脑是皮质下的最高感觉中枢。丘脑内部是由较多而复杂的 核组成,根据核群的纤维联系可将丘脑核团分为三类。 (1)中继核群 主要是接受感觉束和小脑束来的纤维,发出 特定的投射纤维到皮质的主要感觉区和运动区,如腹前核、 腹后核、腹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是一般躯体 感觉的中继核。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纤维和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这些纤维将身体对 侧半传来的信息定位严明地投射到腹后核中,即头部在腹后 内侧核,上肢、躯干和下肢的自内向外依次地在腹后外侧核 中。自腹后外侧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投入大脑皮质的中央后 回。腹后外侧核和腹前核之间无明确的界限,它们发出的纤 维经内囊投至中央沟前方的躯体运动区。这两个核在小脑皮 质和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之间的联系上起重要作用。腹前 核还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
界视交叉和终板,后界乳头体的后缘。紧靠视交叉前方延至 终板的区域,称视前区,它的来源虽属端脑,但在功能和联 系上与下丘脑相同。就其腹面观,包括视交叉、漏斗、灰结 节、乳头体及垂体。下丘脑从事内脏和内分泌活动的中枢控 制,也参与情绪活动。按其下丘脑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区域。 (1)下丘脑的主要核团:下丘脑由形体大小不一的细胞组成, 有的核团边界明确,较多的却是弥散分布的。最引人注目的 是 视 上 核 ( nucleus supraopticus) 和 室 旁 核 ( nucleus paraventricularis),二核的细胞相似,形体较大,细胞质中 有胶状物质的内含物,是神经分泌产物。二核都发纤维至垂 体后叶。乳头体中的细胞称为乳头体核。漏斗核(也叫弓状 核)位于第三脑室壁最下部,靠近漏斗处,此核的细胞紧靠 室官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侧膝状体:视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视 束→外侧膝状体核→视辐射→视觉中枢
25
26
三、上丘脑
上丘脑是间脑背侧部向尾 侧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 的部分 丘脑髓纹 缰三角—缰核 缰连合 松果体—内分泌腺 后连合 连合下器 后连合的腹侧一室周器官
27
上丘脑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缰连合
28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后外 侧核
背外 侧核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10
丘脑和后丘脑
外侧核 内髓板 背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外髓板
网状核
前核(A) 中线核
网状核
11
丘脑主要核群
背 侧 丘


外 侧 核 背侧核
脑 内 侧 核 腹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核
分别接受头部和躯干四肢的感觉纤维。
脊髓丘系
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19
三叉丘系 味觉纤维
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下1/3
20
3.联络性核团
新丘脑
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组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背 外 侧 核
21
皮质丘脑的联系 丘脑的感觉是情感性的 皮质的感觉是分辨性的 皮质对刺激的分辨有赖与丘脑对刺激的整合,而丘脑的情感性感觉受到皮质
背侧丘脑和后丘脑核团的纤维联系 传入纤维来自
传出纤维投射至 大脑皮质
小脑上脚齿状核纤维、苍白球、黑质
躯体运动区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视束 外侧丘系、下丘的听觉纤维
躯体感觉区
视觉中枢(距状裂附近 皮质)
听觉中枢(颞横回)
17
齿状核 苍白球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中枢
18
内侧丘 系
缰 核:嗅觉、内脏躯体传入的一个汇聚点 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黑素等多种激素样物质,具有 抑制生殖器官发育,防止性早熟等功能。 褪黑激素(抑制性腺、调节生物钟)
上丘脑的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松果体肿瘤压迫四叠体和中脑导水管 引起帕里诺综合征:
1.瞳孔对光反射的消失(上丘受损); 2.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 3.神经性聋(下丘受损) 4.小脑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
偏身投掷症:对侧肢体近 端大而快速的连续不能控 制的投掷运动,上肢重, 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
32
终板、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33
五、下丘脑
背侧丘脑的腹侧,组成第三脑室的下 半和底壁。
下丘脑沟、室间孔、终板、视交叉、漏斗、垂体、灰结节、 乳头体
34
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12
背侧丘脑 内部结构和功能分群
前核群
• 背侧丘脑 (Y形内髓板)
板内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中线核群
背侧组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枕
联络性核群
腹侧组
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特异性中继核团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源自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核团13
背侧丘脑核团分类 u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 u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u联络性核团(新丘脑)
的修正和节制。
22
丘脑综合征(Dejerine―Roussy)
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所有感觉皆有障碍; 深、精细触觉重于浅感觉; 肢体、躯干重于面; 严重深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亦可出现感觉异常。
②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 疼痛部位不准确、不固定、较弥散; 疼痛性质不定; 疼痛常受情绪影响; 常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血糖升高; 止痛剂无效、抗癫药有一定疗效。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各个丘脑知识总结)

;.
1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连接两侧 大脑半球和中脑。左、右间脑之间为 第三脑室。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2
间脑(diencephalon)位于脑干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背 侧丘脑(又称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 下丘脑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 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14
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 中线核 板内核
网状核
脑干网状结构 网状纤维
网状丘脑纤维
古丘脑
广泛大脑皮质维持机体觉醒状态
丘脑网状核
15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核
内侧核 外侧核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16
背侧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的纤维联系
核名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5
第三脑室 两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 窄腔隙 前借室间孔与端脑内的侧脑室 相连, 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6
一、背侧丘脑
终沟(终纹、终静脉) 丘脑带(丘脑髓纹) 附着板 脉络裂(侧脑室脉络丛、
脉络带) 第三脑室侧壁 下丘脑沟
7
背侧丘脑
尾状核


背侧丘脑
中脑


上丘脑
8
9
板内核
枕核
③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 ④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运动失调。 ⑤情感障碍。
23
后丘脑
位置 位于背侧丘脑后 下方
组成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功能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 传导路的中继核
外 侧 膝 状 体 内 侧 膝 状 体
24
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听觉纤维→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听辐射→听觉中枢
29
松 果 体
•借松果体柄连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柄分为上、下两 脚,中间夹松果体隐窝,上脚连于僵连合,下肢连于 后连合
30
四、底丘脑 底丘脑是丘脑和中脑被盖之间的过度区,只能在脑切片 上辨认其范围
31
㈣ 底丘脑 是中脑和间脑的移行区
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
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 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 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 间。 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 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 它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 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 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 脑核时,患者可出现
3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上丘脑
4
丘脑(又称背侧丘脑)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 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 左右间脑之间的腔隙为第三脑室,其底部与脑下垂体连接,后上 部有松果腺。背侧丘脑不仅是感觉的转换站,也是一个复杂的分 析整合中枢;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