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鲤教授寓补于消法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李鲤主任医师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经验

李鲤主任医师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经验

李鲤主任医师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经验何华河南省中医院(450002)主题词/ 李鲤/ 中医师痴呆, 老年性/ 中药疗法李鲤主任医师系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脑血管病区主任,业医30余载, 经验丰富。

对治疗老年痴呆病颇多精湛独到之见, 其“三步疗法”,疗效卓著。

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李师认为, 老年痴呆病的形成主要责之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 尤与心、肾关系密切。

其病位在脑, 证属本虚标实。

其发生与痰、瘀、虚有关, 且三者互相影响。

其病机多为: 情志不遂、五志内伤;痰瘀阻络, 清气不升; 心血不足, 肾精衰少。

虚: 气血亏虚, 脑脉失养; 阴精亏空, 髓海不足。

痰: 痰浊中阻, 蒙蔽清窍; 痰火互虐, 上扰心神。

瘀: 瘀血阻滞,脑气不能与脏气相接, 灵机、记性皆无。

肝肾不足,虚火炼津灼痰, 痰滞碍血, 终致痰瘀互阻。

2 三步疗法第一步: 和中化痰, 以资化源。

中焦为生化之源, 亦为生痰之源, 痰浊阻滞脉道, 使血流受阻, 清阳不升, 则元神失养。

中焦健运, 则痰源乏竭, 血行流畅, 而元神得养。

此法适用于该病兼有纳呆、胸腹胀满、舌苔腻、脉弦滑的患者, 方选保和丸加远志、菖蒲、郁金。

若苔黄腻者, 加胆南星、川黄连、天竺黄; 苔薄黄者, 加炒枳实、竹茹; 纳差者, 加炒鸡内金、焦麦芽。

第二步; 化痰祛瘀, 疏通经络。

痰可使血行粘滞, 脉道变细, 血脉不畅, 由痰阻而渐致血瘀, 痰瘀互结, 血行不利, 清气不能上荣元神, 则痴呆由生。

若痰瘀祛, 脉络通, 则呆症可除。

此法适用于该病兼有面色晦滞不泽、舌质暗紫不华、舌底脉络迂曲或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细及患有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红细胞聚集症、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颈椎骨质增生的患者。

方用保和丸合荆菊四物汤(四物汤加蔓荆子、菊花) 加丹参、桃仁、红花。

若舌尖红、心烦不宁者,加焦栀子、牡丹皮; 大便秘结者, 加大黄(后下) ; 失眠者, 加紫石英、甘松。

李鲤运用保和丸治疗疑难杂病举隅

李鲤运用保和丸治疗疑难杂病举隅

李鲤运用保和丸治疗疑难杂病举隅疑难杂病是内科最辣手,最难解决的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李鲤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四批师带徒老师之一。

吾师李鲤主任医师,于诸疑难杂症中诊断细微、辨证准确、应手辄效。

我有幸跟随李老学习,先将其经验、方法、理论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1、中风:刘某,男,36岁。

偏瘫、口舌歪斜近3个月。

患者平素嗜好烟酒,喜食肥甘厚味,身体较胖。

现偏瘫,口舌歪斜,语言不利,神志清醒,曾服中西药治疗无效。

饭后胃脘部不舒,口不渴,舌体胖,苔薄白,脉弦滑。

方药:陈皮9克,茯苓12克,焦山楂15克,焦建曲12克,连翘9克,黄芪15克,丹参18克,全蝎9克,天麻9克,红花9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另用山楂每天60克,水煎代茶饮。

复诊:症状较前减轻,舌脉症不变,继续服用。

患者共服中药70余剂,慢慢肢体运动恢复正常,运动自如,唯不能出门远行。

按语:此为过嗜烟酒肥甘厚味,致伤脾胃,蕴湿生痰,痰湿流窜经络,气血痹阻。

因患者无神志改变,故属中风证中经络,治用保和丸化裁意在化痰消食和胃健脾燥湿散结,增加脾胃消化功能,达到寓消于补目的。

2、鼓胀:朱某,男,38岁。

面色黧黑,神疲乏力,胃脘胀满,腹大如鼓,如囊裹水,四肢消瘦,小便少,大便溏,患者有肝病病史,无饮酒嗜好。

舌苔白,根部黄腻,脉沉弦而滑。

检查:脾大左肋缘下1.5厘米,血清总蛋白62g/L,白蛋白24g/L,球蛋白38g/L。

方药:陈皮9克,半夏9克,茯苓15克,炒卜子10克,焦山楂12克,焦建曲10克,连翘10克,炒枳壳9克,川朴9克,木香9克,炒鸡内金9克,猪苓15克,白术12克,郁金9克,巴戟天15克。

7剂,每天1剂水煎服。

复诊:症状好转,舌脉症不变继服。

共用160余剂,在没用西药利尿剂的情况下,腹水基本消失。

按语:在《岳美中医话集》中岳老告诉我们,在治疗慢性病时,不仅“有方”还要“守方”,在认准了病情把握了病机,也制定了合理的方药,还必须有毅力坚持下去,“鼓胀病”病位在肝,其标在脾胃,但治疗时还必须从脾胃着手,已开后天生化之源。

李鲤教授保和丸化裁验案举隅

李鲤教授保和丸化裁验案举隅
按 《 匮要略 》 : 咳而 上气 , 为肺胀 。 肺 金 云 “ 此 ” 属金 , 主清 肃 , 外邪 引 动 , 气上 逆 则 为喘 咳 。其 病 肺
机为心 、 、 、 俱病 , 元 亏于下 , 浊壅 于上 , 肺 脾 肾 肾 痰 脾 运失 于中 , 脏精 气俱虚 , 五 阳气 衰 微 , 血 不 足 , 虚 阴 因
配枳壳 , 一缩 一 缓 , 而 促 进 胃肠 平 滑 肌 蠕动 ; 进 山药
益 气 健 脾 固 摄 ; 龙 牡 收 敛 固 摄 。本 案 口 臭 并 非 胃 煅
病 复加 重 , 头晕 失 眠 , 差 倦 怠 , 长期 服 用 扩 血 伴 纳 经
管 、 心律失 常 等西药 , 果不佳 。既往有 高脂血症 抗 效
方: 茯苓 3 , 0g 猪苓 3 , 白皮 2 , 0g桑 0 g 葶苈 子 2 , 0g
泽 泻 2 , 0g 炒莱 菔子 1 , 山楂 1 , 5g 焦 5g 陈皮 1 , 2g 川
炒莱 菔子 1 , 5g 陈皮 1 , 2g 升麻 1 , 0g 柴胡 1 , 0g 半夏
缓 , 由于思 虑操 劳太过 , 伤脾 胃, 中气 亏虚 , 乃 损 致 久
而致痰浊瘀 血停滞 。 水湿泛 滥 。针 对此虚 实相 问 、 错
综 复杂之 案例 , 老宗 周慎 斋 “ 李 诸病 不 愈 , 必寻 到 脾
胃之 中 , 无 一 失 ” 义 , 筹 全 局 , 住 病 机 关 键 , 方 之 统 抓 从 脾 胃人 手 , 运 则 能 输 布 阳 气 , 化 精 微 , 溉 四 脾 运 灌
1 , 翘 1 , 0g 连 0g 焦建 曲 1 , 0g 木香 1 , 0g 甘草 6g 4 。1
剂 , d1 , 1 剂 水煎服 。二诊 : 服上方后 , 口臭 、 口苦 V 1 干 、 饮 明显 减轻 , 渴 胃脘胀满呈 间断发 作 , 口黏 , 大便 调 。诊其 形体 消瘦 , 质 暗 , 白 , 沉 弦滑 。此 气 舌 苔 脉 虚下 陷及 湿热 中阻 之象 均 有所 改 善 , 故继 以原 方 中 去木香 之 辛温 , 加黄 连 6g以增 清化 湿 热之 功 。继

李鲤教授寓补于消法与保和丸化裁临证治验

李鲤教授寓补于消法与保和丸化裁临证治验
报 ,925 2 :6 l 18 ,( ) l一 7
络 , 痰 开窍 ” 化 是治疗 本 病 的根 本 大法 。因 而临床 治疗
本病 , 宜抓 住痰 瘀 阻窍 这 一 主要 矛 盾 , 以破 瘀 通 络 , 化 痰开 窍 为主 , 且要 贯穿 本病 的始终 。这 里 所谓 的“ 并 破 瘀” 意在 强调 在 V 是 D的治疗 中 , 于虫 类 搜 络 通瘀 之 对 品 的应 用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单 味 中药 水 蛭 对 V D具 有
机 的分析 ,血瘀 ” “ 浊 ” “ 、痰 的形 成是 其 发 展 的必 然 , 而
“ 痰瘀 互结 , 阻于脑 络” V 是 D发生发 展 的病 理 中心 , 鉴 于此 , 虑到无 论何 型 , 旦 影 响 到智 力 , 不 以痰 瘀 考 一 无 阻窍 为最 终结 局 ,痰 不化 则 窍 不 开 , 不 除则 神 明不 “ 瘀 能 自主” “ ,脑髓 纯者 灵 , 者 钝 ” 另 外 如 前 所 述 , 瘀 杂 , 祛 化痰 药物 具 有 综 合 调 节 的作 用 , 可 以认 为 “ 瘀 通 故 破
【 医经 验 】 名
李 鲤 教 授 寓补 于 消 法 与保 和 丸 化裁 临证 治验
何 华 河 南省 中 医院 河 南 郑 州 (50 2 4 00 ) 关键词: 寓补于消法 保和丸, 名医经验@李鲤教授
李鲤 教授 是河 南省 中医院暨河 南 中医 学 院第 二 附 属 医院 主任 医 师 、 国名 老 中医 。其 业 医 4 全 0余 载 , 学
方 多用 , 具 匠心 , 效卓 著 。兹 将其 学 术思想 及保 独 疗
先 , 以除壅滞 , 化 源 。正 如《 藉 开 医学心 悟》 云 :消者 所 “
去其 壅也 , 腑 、 脏 经络 、 肉之 间 , 无此 物 , 肌 本 而忽 有之 , 必 为消散 , 乃得 其平 。 如此则 不 补气而 气渐生 , 补血 ” 不 而血 渐长 , 补肝 而肝 得养 , 不 不补 心而 心得奉 … … 。这 种方 法 以消代 补 , 消以补 , 藉 故称 寓补 于消 。它是 消法 作用 的延伸 与 拓展 。

中医如何利用中药调理精神心理疾病

中医如何利用中药调理精神心理疾病

中医如何利用中药调理精神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中,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调理精神心理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认为,精神心理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情志过激等因素密切相关。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某个脏腑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影响到情志,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

比如说,心主神明,心的功能失常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心慌、健忘等精神症状。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如果肝气郁结,就容易出现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可能导致思维迟缓、乏力、食欲不振等。

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不足可能引起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

那么,中医是如何利用中药来调理这些问题的呢?首先,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来选方用药。

中医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属于何种证型,然后针对性地选择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其中的柴胡、白芍、当归等药物可以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对于心脾两虚型的失眠患者,归脾汤是常用之方,其中的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等能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其次,中药的运用注重药物的配伍。

通过不同药物的相互搭配,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

比如,在调理肝气郁结时,常将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青皮、郁金等与养血柔肝的药物如白芍、当归等配合使用,以达到气血同调的目的。

再者,中药调理还会考虑到药物的性味归经。

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性味,以及归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作用于相应的脏腑经络。

比如,寒性的药物如黄连、黄芩常用于清热泻火,治疗心烦易怒等症状;热性的药物如肉桂、附子常用于温补肾阳,改善畏寒、精神萎靡等。

除了方剂和药物的运用,单味中药在调理精神心理疾病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等。

李鲤运用保和丸化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经验_李为民

李鲤运用保和丸化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经验_李为民
参考文献:
[1 ] 李鲤. 临证保和心鉴[M] . 郑州 ∶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 : 5560. [2 ] 中医师资格考试专家组.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 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 464.
痰瘀, 治以和中平肝通络, 药用保 平肝者直折肝阳, 和丸加竹茹、 赤芍、 丹皮、 丹参、 葛根、 龙骨、 牡蛎、 天 麻、 栀子、 黄芩、 车前子、 地龙、 川牛膝、 石决明、 桑寄 生。若阳亢化风, 血随气逆上冲于脑。 三级高血压 危象者, 症见眩晕剧烈、 脑部热痛、 手足麻木渐觉不 适、 震颤、 面红如醉、 口干、 舌质暗红、 少苔或苔黄、 舌 下络脉累累如紫珠、 脉弦数或弦大而数, 治以升清降 浊、 清热育阴、 镇肝息风, 药用保和丸去半夏加竹茹、 羚羊角粉、 黄芩、 栀子、 茵陈、 白芍、 怀牛膝、 赭石、 龙 、 、 。 , 骨 牡蛎 龟板 肝火上炎型治以和中清肝 药用保 和丸去半夏加竹茹相须夏枯草、 钩藤、 地龙、 车前子、 、 、 、 、 、 , 石决明 草决明 栀子 黄芩 菊花 槐花 便秘者重用 莱菔子。肝肾阴虚致阴虚阳亢证, 治宜和中育阴潜 阳、 滋水涵木, 药用保和丸去半夏加竹茹合杞菊地黄 丸相须知母、 黄柏、 龙骨、 牡蛎; 痰浊上蒙证治宜和中 健脾、 燥湿祛痰、 清利头目, 药用保和丸加白术、 砂 仁、 天麻、 葛根、 菊花、 蔓荆子, 舌质瘀斑瘀点则配丹 参、 川芎化瘀通络; 若苔黄腻去砂仁加竹茹清热和 胃; 瘀血阻窍证治宜和中健脾、 化瘀通窍, 药用保和 丸加桃仁、 红花、 当归、 川芎、 葛根、 鸡血藤以升发清 阳、 化瘀醒脑; 若苔黄、 舌尖红、 舌质暗有热瘀者, 佐 以忍冬藤清热通络; 若阴虚加熟地, 阳虚加肉丛蓉以 补肾养脑; 至于气血亏虚证、 气虚血瘀证、 肾精不足 ( 阴虚、 阳虚) 证则用保和丸, 分别与归脾丸、 补阳还 、 、 五汤或左归丸或右归丸合方辨症 辨病 辨证化裁, 以体现寓补于消。 3 典型验案 55 岁, 2012 年 9 月 10 日就诊。患者 3 张某, 男, 月前因反复感眩晕、 头懵、 头胀痛不适伴后枕部发 紧, 测血压多次高于 140 /90 mmHg, 最高达 180 /100 mmHg, 曾于外院就诊, 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 血压 14 d 后患者感到眩晕、 控制在 130 /80 mmHg 左右, 头懵、 头胀痛加重故来诊。刻诊: 面色红赤、 眩晕、 耳 鸣、 口苦、 头胀痛以巅顶为甚, 遇烦劳、 郁怒加重, 失 眠多梦, 腰膝酸软, 舌质暗红、 舌体胖、 齿痕舌、 苔黄 略腻, 脉沉弦有力。既往有长期嗜烟酒史, 否认高血 压病史, 平时急躁易怒。 体检血压 160 /95 mmHg, 中医诊断眩晕, 因患者长期嗜酒肥甘厚味、 郁怒劳思 伤脾, 脾失运化, 辨证属痰瘀阻络、 肝肾阴虚、 肝阳上 亢、 肝风挟痰热上扰清窍, 治以和中化痰、 升清降浊、 平肝潜阳、 祛瘀通络、 补益肝肾之法。方以保和丸化 裁: 陈皮、 半夏、 建曲、 连翘、 栀子各 12 g, 炒莱菔子、 炒山楂、 黄芩、 川牛膝各 15 g, 天麻 18 g, 赤芍、 丹参、 、 ( ) 、 ( ) 、 、 丹皮 钩藤 后下 车前子 包煎 地龙 石决明 ( 先 煎) 、 炒杜仲、 桑寄生各 20 g, 葛根 25 g, 茯苓 30 g, 甘 草 10 g, 并嘱戒烟酒、 低盐低脂饮食。7 d 后复诊, 血 压 150 /90 mmHg, 眩晕、 头痛、 口苦、 耳鸣均减轻, 眠 增, 二便调, 舌体胖、 齿痕舌、 舌质暗红、 苔黄略腻均 减退, 脉沉弦。 守上方茯苓用至 35 g, 车前子用至

过虑伤精多言伤气久视伤神

过虑伤精多言伤气久视伤神

在易筋经中讲到人有三伤:过虑伤精,多言伤气,久视伤神。

今天我讲一下多言伤气。

“话多伤气”的说法最早源于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恒的《省言箴》。

中医认为,语音出于肺而根于肾,又因心而主神志,管理语言的表达有“言为心声”之说。

所以,语言过多,既会损伤肺肾之气,又耗心神。

因此,对于家庭、工作上的琐事,少说;既利于和睦,还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仅如此,吃饭时也要“省言”。

若进食时谈笑风生,容易使食物吸入气管或异物进入食道。

睡前也不宜多说,躺下后还聊天会使人精神兴奋,思维活跃,难以入睡。

因而古语也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说。

中医还主张,“大小便时宜闭口勿言”。

这是因为排便需要使劲,若再张口讲话,会使正气耗损增多。

如果有便秘,用力排便还会显著升高血压,这时讲话或因讲话而致心情激动,则血压升高会更明显,甚至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

不过,“省言”不是“禁言”,该说的话应该说,该发泄的也当发泄,但切记不要过度。

另外延伸一句话:就寝熄灯,寝而不语。

《老老恒言》云:就寝即灭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

……亦有灭灯不成寐者,锡制灯笼,半边开小窦以通光,背帐置之,便不照耀及目。

寝不得大声叫呼。

盖寝则五脏如钟磬不悬,不可发声,养生家谓多言伤气,平时亦宜少言,何况寝时?《玉笥要览》曰:卧须闭口,则元气不出,邪气不入。

此静翕之体,安贞之吉也,否则令人面失血色。

一般来讲,一旦就寝应该马上熄灯,这样目光不受外界的影响,就比较容易入睡。

而有的人喜欢开灯睡觉,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云笈七籤》讲,晚上睡觉开灯,会使人心神不安。

《真西山卫生歌》也说,睡觉的时候不讲话,在昏暗的环境中入睡,自然会有上乘的睡眠,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光线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的光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

冷色调的光使人安宁,如浅蓝、浅灰、米色、白色等,是卧室适宜使用的光色;暖色调的光会使人兴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则不宜在卧室使用。

有的人不点灯就不能入睡,对这样的人来说,光线给予的是一种安全感。

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1 V ol.(13) No.1-84-于脊椎小关节错位后,刺激相应脊神经、内脏神经及自主神经而引起,因此,针对相对脊椎节段小关节复位,配合邻近组织手指点穴后,效果立竿见影。

李师通过对颈源性疾病的总结和梳理,针对颈源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形成了以“辨证辨病相结合,精准定位定性诊断,分部分层理筋整复手法”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思想。

同时,李老师常强调手法的力度应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5]所言:“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筋喜柔,不喜刚”。

在手法运用上尤其强调因势利导、轻重结合、因人制宜,做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使患者在并不感到痛苦的情况下症状得到缓解或痊愈。

真正做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李老强调医生必须精读中医经典,精读古代和现代的经典医案及诸家理论,借鉴各家经验,李师的伤科诊断、手法秉承于传统医学,又结合现代解剖有所发展,治疗时筋骨并重,后期注重脏腑辨证,内外同调,将伤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吾当学之悟之。

参考文献:[1]周峻,熊振成,李文浩,等.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4):951-954.[2]王晓东,朱立国,于杰.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的临床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3):80-82.[3]张阳,李放,孙天胜.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新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8,7(5):373-376.[4]刘培太,张军,吴硕柱,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6):13-17.[5]吴谦等清.医宗金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翟双庆.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王荣宗(1993-),硕士研究生2018级。

善于调和心理,走进身心健康——《笠翁本草》导读

善于调和心理,走进身心健康——《笠翁本草》导读

李渔 , ( 公元 1 6 1 1 年一 1 6 8 0年 ) , 字笠 翁 , 谪丸、 号 天徒 , 浙 江兰 溪下 李人 . 李 渔是 1 7世纪 后半 页 中
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 怪杰” . 他不仅在戏曲 、 小说 、 饮食、 服饰 、 中医养身等方面都取得 了卓越的成就, 而且提 出了系统的理论. 他在 《 闲情偶 寄》 中专设 《 颐养部》 , 提出了他 的养身理论 , 其 中的疗病章 , 李 渔自 称为《 笠翁本草》 . 健 康长 寿 , 这 是人们普 遍 的希望 , 因此 , 古人 为 探求 健康 长 寿 奥秘 , 纷 纷 著 书立 说 , 产 生 了许 多 不 同 的养身 学说 . 李 渔 在本 书 中通 过 自己的实 践 摸索 出不载《 本草》 的几种药方 , 而且 以其独创新颖 、 注 重实 践 、 辩证全面、 形 象 通 俗 的美 学 特征 来 阐述 自 己 的养身 理论 . 他在 此 书 中提 出了 闻所 未 闻的 七种 药方 ,这七种非药物治疗的药方以其独创的见解 , 对人的心理健康 、 身体疾病加以研究 、 讨论 , 为人们 提供 了可以借鉴的素材. 他认为要想身心健康 , 一 个 根本 解决 的方 法 , 就 是要 善 于 “ 调 和心 理 ” , 心里 调和就会全身调和 , 不然内心都不安定 , 又怎么能 照顾到内心以外的呢? 也就是说 , 内心调和了, 才能 调和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 使其保持均衡的状 态, 增强人体 自 身的防御能力. 在《 黄帝 内经》 里, 就 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 , 既强调人体 本 身是 一个 整体 ,又 强调 人 与 自然环 境 密切 相关 . 具体表现为人与天地 自 然是统一 的, 人体 自 身是统 的, 人 的身心是统一的, 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强调 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疾病 的影响和预防, 反对迷 信鬼神.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 , 给人们带来前所 未有 的压 力 , 从而 导 致 应激 现 象增 多 , 在 应 激下 的人 又 会产生如抑郁 、 焦虑 、 多疑等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到 人 的心 理健 康 . 为此 , 不 少 学 者提 出 了 医学 模 式 应 从 生 物学 模 式 向生物 — —心 理— —社 会 医学 模 式

李鲤教授诊治脑病经验

李鲤教授诊治脑病经验

白虎桂枝汤加减。

例:齐某,男,46岁。

2010年9月3号初诊,患者四肢关节肿胀疼痛120d,关节僵硬红肿,伴发热(T:38-39ħ)。

经检查不能确诊。

口服激素强的松片,1日4片可退烧。

减至2片半就发烧。

予以防己地黄汤合白虎桂枝汤加减;药物如下:生地黄40g,桂枝20g,防风10g,防己20g,生石膏30g,知母20g,苍术30g,金银花30g,玄参15 g,玉米须60g,甘草30g,生姜5片,大枣10个为引,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口服。

并嘱其服强的松片,1日2片。

二诊,诉近2d已不发热,关节僵硬已灵活些。

红肿疼痛亦减轻。

强的松减为1日1片加3/4片,中药继服上方7剂。

三诊诸症减轻,上午时有低热,强的松仍服原量,中药继服10付。

四诊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未再发热,关节活动已灵活。

强的松减为1日1.5片。

中药继服10付。

后一直服用中药,强的松每10d减1/4,症状控制,病情逐渐好转。

按:白虎加桂枝汤见于《金匮要略》“温疟着,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可见其治症即有发热、骨节痛烦。

主要病机为里热炽盛兼挟表邪。

白虎加桂枝汤合防己地黄汤以白虎汤清热除烦、养胃生津。

桂枝疏风通络,配防己、防风、入于阳分以散风祛邪。

生地黄、玄参入阴分以养血凉血,加金银花以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上药共奏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凉血解毒之功。

风湿祛,热毒清,经络和,气血畅通,则痹证自除[3]。

参考文献:[1]周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J].河南中医,2009,29(6):24-25.[2]郑丽,邵明义.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J].河南中医,2009,29(6):22-23.[3]李慧英.李发枝教授治疗骨痹临证治验[J].中医学报,2010,25(6):59-60.收稿日期:2010-12-20作者简介:马玮莉(1966-),女,河南温县人,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研究。

李鲜教授运用神术散临证治验浅析

李鲜教授运用神术散临证治验浅析

李鲜教授运用神术散临证治验浅析神术散出自《医学心悟》,该方由平胃散化裁而来,是治疗脾虚湿蕴证的代表方。

李鲜教授善长运用神术散治疗各种疾病,现从出处沿革、组方释义分析该方,总结李鲜教授运用该方治疗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标签:神术散;李鲜;中医药;临证经验Abstract:Keywords:[JP+1]神术散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医学心悟》卷三,其言:“苍术、陈皮、厚朴各二斤,甘草十二两,藿香八两,砂仁四两。

共为末,每服二三钱,开水调下”。

《医学心悟》云:“此药能治时行不正之气,发热头痛,伤食停饮,胸满腹痛,呕吐泻利,并能解秽驱邪,除山岚瘴气,鬼疟尸注,中食、中恶诸证,其效至速”。

笔者有幸跟师李鲜教授,亲聆其训,得窥堂奥。

李鲜教授善用神术散加减治疗多种疾病,且效如桴鼓,现总结如下。

[JP]1 组方释义清代叶天士曾有“ 吾吴湿邪害人最广” 之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湿盛则濡泻”。

湿与脾关系最为密切,湿邪最易伤中焦脾胃,湿胜伤脾导致脾虚,脾虚又可以生湿。

湿为阴邪,湿邪致病,缠绵难愈,其性质重浊而粘腻,多喻如油入面,胶着难去,阻滞气机,碍脾运化。

湿邪还可与风、寒、暑、痰、毒等邪气合而为病,湿郁又易化热。

李鲜教授运用神术散治疗多种因湿邪导致的疾病疗效确切。

李鲜教授认为本方中苍术燥湿醒脾运脾为君药,厚朴理气化湿、行气除满,助苍术运脾燥湿;砂仁化湿醒脾,温脾暖胃;藿香化湿行气,共为臣药。

陈皮理气健脾,化湿除滞,助厚朴、苍术之功效;生姜、大枣温胃和中,调补脾胃以防温燥伤胃为佐;甘草调和药性,益气健脾,缓急和中为使药。

本方的药性从辛、从燥、从温,辛可宣散,燥可祛湿,温可运脾。

藉以调整脾运,扶正驱邪。

2 治疗皮肤病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乃皮肤科常见疾患,其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剧烈瘙痒、红斑成片。

本病多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感受外邪者为多,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容易渗出,若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渐成慢性,为一种顽症皮肤病,此时多以苔藓样变为主,最为难治[1]。

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

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

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常学辉;刘瑞娟【摘要】李鲤教授通过多年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创立了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三步疗法”,第一步:和中化痰以滋化源,使元神得养;第二步:化痰淤疏通经络,使元神得濡;第三步:补脑髓增进智能,元神功能得复.同时李鲤教授比较重视该病的护理,并运用中医理论对该病进行辨证施护.文章就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经验介绍如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8【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李鲤教授;老年痴呆;临床经验;三步疗法;呆证【作者】常学辉;刘瑞娟【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办,郑州450002;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二者并存的混合型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记忆功能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一系列脑血管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

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目前现代医学以控制病情,对症治疗,加强护理为主,尚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而中医药在痴呆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疗效确切的中医药治疗方法[2],对于减轻患者的认知损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李鲤教授是国家第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50余载,学验俱丰,李老师根据多年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在临证治疗中创立“三步疗法”,同时重视该病的护理,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辨证施护等方面介绍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以扩展本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李鲤应用保和丸化裁治疗胃系疾病举隅

李鲤应用保和丸化裁治疗胃系疾病举隅

李鲤应用保和丸化裁治疗胃系疾病举隅李为民;何华;李鲤【摘要】目的:总结李鲤教授运用保和丸化裁治疗胃系疾病经验.方法:在中医学宏观辨证理论指导下,借助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以深化并充实中医学四诊内涵,弥补宏观辨证辨病的不足;同时运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采用证型靶向、靶点给药法,以体现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理念.结果:运用保和丸化裁治疗胃系疾病,寓补于消,疗效显著.结论:将保和丸化裁应用于胃系疾病,可促使脾胃健运、肝胆疏泄调畅、阴阳和谐;此法进一步丰富了消法的内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3【总页数】3页(P339-340,344)【关键词】保和丸化裁;胃系疾病;名医经验;李鲤【作者】李为民;何华;李鲤【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院李鲤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保和丸源自《丹溪心法》,功在消积和胃、升清降浊、调理脾胃、宣通气机[1]。

《中藏经》卷上云:“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

”只有胃气顺畅,人体才能恬神安适,得以保和[2]。

河南省中医院内科教授李鲤老师为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四十余载,精研丹溪学说,著有《临证保和心鉴》一书,他认为保和丸证的病机关键在于感受饮食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情志所伤肝胃不和所致纳运不调、食滞中脘、痰湿浊邪内生,阻遏气机,气血不和,升降失司,凡脾胃升降失司、气机壅滞所致胃痛、痞满、厌食呕恶、呃逆等症,皆可用保和丸化裁治之。

笔者有幸师从李鲤教授随诊,临床所见善用保和,抓住中焦,遣药精当,平稳为上。

兹将其运用保和丸化裁治疗胃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1 浅表性胃炎案1:王某,女,55岁,2011年 1月 5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满疼痛半年余。

半年前因家庭矛盾生气后引发纳呆、食少、呃逆、时常胃脘胀满疼痛。

曾作胃镜提示,胃窦黏膜弥漫性充血,红斑散在平坦糜烂面,诊断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HP(-)。

李鲤治疗脑梗死的经验

李鲤治疗脑梗死的经验

李鲤治疗脑梗死的经验
李金环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7(19)4
【总页数】1页(P335-335)
【关键词】脑梗死;和中通络汤;李鲤;名医经验
【作者】李金环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院内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李鲤老中医治疗痤疮经验 [J], 常学辉;杨雅静
2.李鲤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 [J], 常学辉;刘瑞娟
3.李鲤运用培土生金汤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J], 常学辉;孙燕
4.李鲤教授治疗耳鸣临床经验 [J], 常学辉;姬文摇
5.李鲤治疗眩晕临床经验 [J], 常学辉;李元正;姬文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鲤辨治不寐验案4则

李鲤辨治不寐验案4则

睡困难 3 年余.患者 3 年来眠浅易醒,醒后不易入睡,
热,加郁金以行 气 解 郁、清 心 凉 血.诸 药 合 用,标 本 兼
左脚足 跟 麻 木,平 素 易 上 火,常 觉 胸 闷、气 短、乏 力,稍
治,共奏和中宁心、养血清热除烦、补益气阴之功.
活动则症状加 重.自 服 逍 遥 丸、安 神 补 脑 液 等 效 果 不
不足,虚热内扰,而致不寐,影响心神,心失濡养而出现
血润肠.诸药合用,共 奏 和 中 化 痰、益 气 活 血、疏 肝 泄
心系症状,如胸 闷、心 慌、气 短 等.治 疗 以 和 中 宁 心 汤
热、理气 止 痛、补 肾 助 阳 之 功,使 痰 湿 除,气 血 和,肝 胃
化裁 兼 顾 心 脾 二 脏,方 中 生 脉 饮 可 补 心 气,益 心 阴,保
4 肝郁化火型不寐案
佳.现症见:眠浅 易 醒,醒 后 不 易 入 睡,耳 鸣,喜 叹 息,
得嗳气 则 舒,月 经 提 前,量 少,色 暗,行 经 初 色 发 黑,饮
食量少,大便量干,
2~3d 一行,小便可.舌质暗红,舌
患者,女,
38 岁,
2013 年 7 月 19 日初诊.主诉:间
断失眠 4 年,再发两周.患者 4 年前因情志刺激,即感
方面 脾 胃 为 五 脏 六 腑 之 海,若 中 焦 失 和,运 化 不 足,气
茅根 20g,枸杞子 20g,菊 花 20g,竹 茹 12g.10 剂,
血亏虚,血不养心,可出现不寐,又因痰为有形之邪,易
阻滞 气 机,造 成 气 虚 血 瘀 而 加 重 不 寐;肝 气 郁 久 化 火,
煎服法同前.两周 后 随 访,患 者 诉 睡 眠 佳,胸 闷、心 慌
过六旬,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加之年老脾虚,化湿不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中医 络 病 学 “ 病 人 络 ” 理 论 亦 可 解 释 慢 久 的 腑气机 , 其在临床各科 的广泛运用 也充 分说明 了这点 。蝉蜕 、 僵 瘀 血 碍 气 而 病 ” 性肺疾病血 淤证的形成。血滞 为淤, 痰瘀互结 为患 , 响肺之宣 影 蚕为君臣必用 , 刘师临证时常 以郁 金代姜 黄 , 据患 者的情况 而大 黄有所取 舍 , 哮病 日久反复发作 , 患者每表现脾 肾两 伤, 又常以茯 降致使哮病顽 固难愈 。故而在治疗上重视 活血化 淤通络 的运用 , 苓、 白术健脾 , 沉香 、 补骨脂 温肾纳气 。同时气 机郁滞不仅会导致 而现代 药理研究也证 明活血化淤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 有利于炎 津 液凝 聚生 痰 , 可影 响血 液 运 行 出现 痰 淤 交 结 不 解 , 是 哮 病 症 的 吸 收及 抗 过 敏 作 用 和 解 除 支 气 管平 滑 肌 痉 挛 的 作 用 。在 支 亦 也 活 而 久 治难 愈 的原 因之 一 。 所 以在 治 疗 时 往 往 同 时 选 用 川 芎 、 参 、 气 管 哮 喘 的临 床 治 疗 中 , 血 化 淤 通 络 之 法 往 往 贯 穿 始 终 , 刘 丹 老 师在 多 年 的临 证 中 对 活 学 化 瘀 法 的 运 用 又 有 着 自 己 独 到 的 见 郁金 等血 中气药以活血理气化 淤 , 可收佳 效。 解, 他认 为 :肺体清 虚 , “ 以气为 用 , 气 的宣发肃 降 为肺脏 功能 肺 2 兼 以疏 风 故 因 气道高反应性 是哮病患者共 同的病理生理特征 , 表现为气道 的主 要 体 现 , 历 代 医 家 粉尘 、 化学气味等各种刺激因子异常敏感 , 出现过强或过 化瘀法选择药 物 时要 注意 到与 它脏疾 病血 淤证 用 药 的不 同” 。 丹 郁 血 早的收缩反应 , 而发生咳 、 、 喘 呼吸不利 等症状 , 尤以咳嗽变异性 临证之时多 选用 川 芎 、 参 、 金 等化 淤 而 不伤 血 的“ 中气 , 与疏 风解 哮喘为著 , 患者往往感觉咽喉有痒感 , 即出现连续剧烈咳嗽 , 随 难 药” 且此类药物在 治疗 中不独气道 化瘀通 滞 的作用 , 暗合“ 治风先 治血 , 行风 自灭” 义 , 而提 高 了 血 之 从 以克制 , 其阵发性 、 突发性 、 反复性与风邪 主动 , 善行而数变 , 风盛 痉药相配合 , 则挛急的特性相符合 , 故在治疗 上应 当注 重疏利上 焦之风邪 , 透 疏风 解 痉 , 解 气 道 痉 挛 的 功 效 。 缓 邪外出 , 疏缓气道 , 痉平 喘。常选用荆 芥 、 解 防风 、 衣等药性 轻 4 益 气 健 脾 扶 正 固本 蝉 扬透达之品 , 利于宣畅肺气 , 透邪外 出。现 代药理研究证实不 少 脾为后天之本 , 气血化生之源。《 医宗必读 》 : 一有此 身, 说 “ 风药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 能 , 减轻机 体对过 敏因素的应激 反应 , 必资谷气 , 谷人 于 胃, 陈于六腑而气至 , 洒 和调于 五脏而血生 , 而 缓解拮抗组织胺 , 抗过 敏性炎症 , 张痉挛 的小气道的药理作用 。 人资之以为生者也 , 日后天之 本在脾 ” 舒 故 。而肺与脾 的关 系尤为 密切 , 云 : 人 于 胃 , 溢 精 气 , 气 散 精 , 归 于 肺 。为 肺 的生 经 饮 游 脾 上 3 活 血 化淤 贯 穿始 终 是肺功能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 。而肺之 现 代 医 学 研 究认 为气 道 以嗜 酸 性 粒 细 胞 浸 润 为 主 的慢 性 变 理活动提供必要的营养 , 态反 应 性 炎 症 是 哮病 的 主要 病 理 特 征 , 这种 慢 性 炎 症 的持 续 存 在 宣 发 肃 降 又 有 助 于脾 运 化 和 输 布 功 能 的正 常 。 所 以哮 病 日久 每 导 致 支 气 管 上皮 细胞 坏 死 、 膜 上皮 层 杯 状 细 胞 增 多 , 液 腺 增 致 脾 气 的 虚损 , 脾 失 健 运 , 液 失 于 输 布运 化 , 聚 而 为 痰 又 影 黏 黏 而 津 则 而成哮病发作之 因。故刘师在哮病 的治疗 中 生 , 底 膜 增 厚 , 气 管 平 滑 肌 增 生 。 即气 道重 塑 的 产 生 是 不 可 响肺的宣发与肃降 , 基 支 对哮病缓解期维持病情 的稳定 逆性通气功能障碍出现的病理 基础。刘老 师认为从 中医病 因学 又相当重 视益 气健脾之法的运用 , 尤其是 年老久病 的患者尤宜 常顾护 中焦 , 临 的角度来看 当以血 淤 证来 解 释气 道重 塑 的形 成。《 血证 论》 有 防止复发尤为重要 , 言 :盖 人 身 气 道 , 可 有 壅 滞 , 有 淤 血 , 阻 碍 气 道 , 得 升 证时常选用茯苓 、 “ 不 内 则 不 白术渗湿健脾 ; 白蔻仁芳香醒脾 ; 生麦 芽生发脾 内金助脾 胃运化 。刘师健脾尤重调补 , 以调理脾 胃升降之气 降, 是以壅而为咳 ……须知痰 水之壅 , 由瘀血使然 , 但去瘀血 , 则 气; 而无致气机壅滞之弊 , 而成刘师健脾之一大特点。 痰水 自消。 《 ” 丹溪心法》 “ : 肺胀 而嗽 , 或左或 右 , 不得 眠, 此痰 挟 机为主 ,
李 鲤 教 授 寓 补 于 消 法 在 神 经 疾 病 中 的应 用
维普资讯
时 珍 国 医 国 药 2 0 第 1 第 3期 0 7年 8卷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 R S A C 0V L1 O 3 IHZ E E IIEA DM T RA M DC E E R H2 7 O .8N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