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练非选择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1)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1)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1)含答案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1)含答案1.(2019·江西高三调研,26)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

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

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B.政府税收大幅下降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答案 B解析拥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数量减少,导致政府税收下降,故B项正确。

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B。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有“立子立嫡之制”,即宗法制度,材料中“由是而有”表明前“制”即宗法制度与后“制”即分封制的因果关系,故选B项。

3.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

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据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信息,可知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D项。

我辈?所何堪者,我父老子弟耳,生于斯,居于斯,聚族而安处,一旦者瓜分实现,彼即退处藩服之列,固犹胜始起游牧之族。

”这反映了() A.民族危机加剧排满革命B.爱国救亡促进民主启蒙C.欧美侵略激发排外意识D.文明冲突推动西学东渐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一旦者瓜分实现,彼即退处藩服之列,固犹胜始起游牧之族”可知,作者认为一旦国土被瓜分,满清被外国统治,犹胜于游牧民族时,说明作者认为满清统治者不顾人民,体现了强烈反对清王朝统治,故选A 项。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1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19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19)李仕才一、选择题1、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这反映了当时齐国()A. 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C. 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D. 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孟子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是一种民本思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且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齐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诸侯国的支持,以便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故C项正确;齐国要求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不是要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故D项错误。

2、《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仪》载:“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

”材料表明()A. 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一定变化B. 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C. 刺史出现对丞相权力有一定的牵制作用D. 造成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答案A解析题干中“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说明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A项正确。

3、(2017 •乐山三模)宋代行业组织曾一度空前发展。

在“行”的数目上,曾发展到440行。

如北宋后期的开封城内,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属160种行业。

这些行业组织的发展()A. 反映了商业环境的变动B. 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C.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 扭转了北方经济颓势答案A解析材料中“曾一度空前发展”,体现了商业环境的变动,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经济结构始终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因此宋代行业组织的发展并不能使传统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改变,故B项错误;行业组织的发展与土地兼并无关,故C项错误;行业组织的发展不能体现出扭转了北方经济颓势,故D项错误。

4、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答案】C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答案】A3、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不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

这凸显了红军( )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答案】D【解析】材料未提及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争胜利源于正确的军事策略,故B 项错误;此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C项错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体现了军事上实事求是的特征,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正确。

4、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

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宜宾联考,24)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这反映了当时( )A.百家争鸣的结束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实现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 B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

2、(2017·山西三模,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 )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 C解析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半两”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D项错误。

3、(2018·江西高三调研,27)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

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D.先设后废,扼制地方武装增长答案 A解析明朝在安南地区设土司进行管理,而在石南龙州却改土归流,体现了因地制宜,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故A项正确;改土归流只是在石南龙州地区,安南地区并没有改土归流,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明朝统筹全局,故C项错误;安南地区的土司并没有被废除,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学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 •宜宾联考,24)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 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 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这反映了当时( )A.百家争鸣的结束 B.思想兼容的走向 C.国家统一的实现 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 B解析 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 故B 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 立,故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 项错误。

2、 (2017 •山西三模,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 ( )A. 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 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 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 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 答案 C解析 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 故A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 等级秩序的 内容,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 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 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 项正确;材料“半两” 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3、 (2018 •江西高三调研,27)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 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

万历四十八年 (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 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

以下对明 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 A解析 明朝在安南地区设土司进行管理, 而在石南龙州却改土归流, 体现了因地制宜,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故 A 项正确;改土归流只是在石南龙州地区,安南地区并没有改土归流, 故B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明朝统筹全局,故 C 项错误;安南地区的土司并没有被废除,故 D 项错误。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1含解析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1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1)一、选择题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材料说明( )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答案 B解析根据“不能死”可知管仲并没有按照周礼自杀,故A项错误;根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肯定了管仲在维护以发式和衣冠为代表的习俗中的作用,故B 项正确;管仲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并非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故D项错误。

2、(2017·昆明一中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训练,25)“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 B解析西汉时期的“中朝”指汉武帝任用自己身边的侍从担任中朝决策机构,体现了“位卑权重”,三公九卿转变成了“外朝”执行机构,属于“位高权轻”,故B项正确。

3、(2017·淄博一模,27)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这说明黄宗羲( ) 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答案 C解析根据题目中“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得出题意强调的是“主权在民”,与反对个人利益、主张人人平等无关,故A、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与明末清初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形成对比,故C 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9)李仕才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具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答案 A解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

2、(2017·常德二模,27)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

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毫不奇怪。

这反映出唐朝(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答案 B解析唐朝时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张衡与刘宴均购买食物,但前者遭弹劾,后者群僚则不觉为怪,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已接受到市场购买食物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与吏治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足以反映社会开放程度,故D 项错误。

3、(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12)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

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答案 C解析题干中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说明中国画注重写意与神韵,并非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故A项错误;中国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展现真实的艺术,故B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征与政治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4、(2017·福州一模,28)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

这一条款的施行( )A.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的控制B.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C.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答案 C解析19世纪中期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立,意味着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故A项错误;华商在自己国家还要“由海关征收‘出厂税’”,实际上加重了民族工业的负担,不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的负担加重,同时还要受海关的控制,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C项正确;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一战期间,与材料无关,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5)(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5)(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5)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 A解析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A项正确。

2、(2017·佛山月考)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

这种变化反映了(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答案 C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买卖,而且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故A 项错误;“天饥岁荒,嫁妻卖子”“卖田宅、鬻子孙”说明战国和西汉民众生活均困难,故B 项错误;从战国时期“嫁妻卖子”到西汉民众“卖田宅、鬻子孙”说明土地成为人们的主要财产,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买卖属于迫于生存的手段,没有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 项错误。

3、(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12)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

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答案 C解析题干中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说明中国画注重写意与神韵,并非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故A项错误;中国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展现真实的艺术,故B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征与政治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2)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7·濮阳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具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答案 A解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

2、(2017·内江五模,25)《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仪》载:“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

”材料表明( )A.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一定变化B.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C.刺史出现对丞相权力有一定的牵制作用D.造成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答案 A解析题干中“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说明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A项正确。

3、(2017·揭阳一模,26)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之言论旨在强调( )A.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B.为学应注重经世致用C.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D.理学造成思想界因循守旧答案 C解析材料虽然提到了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但这并不是顾炎武强调的主旨所在,故A项错误;材料与经世致用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强调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理学造成了思想界的因循守旧,故D项错误。

4、(2017·天津红桥二模,5)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夯实练(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夯实练(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夯实练(9)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7·资阳二模,24)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这一现象说明( )A.分封制渐趋衰落B.民众普遍攀附王亲贵戚C.宗族凝聚力强化D.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答案 D解析材料体现以宗法制为依据层层分封的周朝政治,材料不能体现分封制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民众与王亲联姻,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宗族凝聚力,故C项错误;宗法制下层层分封导致庶子后裔平民化,故D项正确。

2、(2017·洛阳三模,24)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

这一做法有利于( )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权”符合题意,故B 项正确。

3、(2017·德阳三模,26)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

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答案 A解析据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可知,宋代理学家重视人的内在完美,故A项正确;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反映了宋代理学家在面对困境时注重内在的修养,但并不是反对外在物欲,故B项错误;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强调内修而不是探究外在物理,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不符,且与史实不符,宋代理学家注重道德教化,故D项错误。

4、(2017·临沂一模,8)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9)(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9)(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9)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而不是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2018·湖北高三调研,25)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答案 B解析丞相为百官之长,是中央官员,并非地方豪强,故A项错误;齐鲁地区儒学昌盛,丞相中齐鲁人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说明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察举制,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政治中心在黄河中游,故D项错误。

3、(2017·汕头高三模拟)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B.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C.强干弱枝致使人事变动频繁D.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答案 C解析材料涉及的主体是“地方武职官员”,与宰相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武将碌碌无为的原因是调任太频繁,而不是重文轻武,故B项错误;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强干弱枝政策,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同时频繁调任地方武职官员,以防止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不能说明终结地方分裂,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系列练:非选择题(9)李仕才1、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

……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

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

……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四科取士”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一,归纳其选拔人才的标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弊端。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

答案(1)制度:察举制。

标准:道德高尚、学识广博、明法知礼、机智果决。

(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

(3)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可以消融社会阶级;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

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一得出汉代选拔官员的标准的核心就是德才兼备,结合所学得出“四科取士”指察举制;第二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一“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归纳得出道德高尚、学识广博、明法知礼、机智果决。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得出注重门第;第二小问弊端,根据材料“离下任意”“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有私于己,必得其欲”得出中正官徇私舞弊;“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得出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根据材料“不顾才实”得出扼杀人才;根据材料“或以货赂自通”得出败坏社会风气。

(3)根据材料三,由“……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得出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由“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得出可以消融社会阶级;由“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得出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

2、(2018·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

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

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

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

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

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

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

这支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特点。

(7分)(2)据材料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

(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

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得出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根据材料“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得出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根据材料“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得出训练系统,注重实战。

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得出结论;第二小问作用,主要从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抗击倭寇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训练系统,注重实战。

(2)背景: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作用:提高了军队思想觉悟、凝聚力和战斗素质;有利于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利益。

3、“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4分)(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9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2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即可得出结论。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国文明之进步……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即可得出“认识到模仿虚饰的缺陷,开始理性对待西方文明”的结论。

第二小问“原因”,前者可以从摆脱民族危机和落后的现状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后者可从全盘西化的危害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第(3)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即可得出“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的结论。

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4、(2018·河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

英国一份刊物上的诗歌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

”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

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

协约国对中立国的宣传,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

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散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

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顾国梅、朱静华的《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1)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7分)解析:第(1)问,从“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可以得出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以及部分宣传采用了渲染和夸大的手法;从“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可以得出有杰出的领导和作家参与宣传;从整体来看,宣传对象、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第(2)问从“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可以得出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可以得出瓦解了同盟国的士气和离间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调动了本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争热情;争取到了中立方的同情与支持。

答案:(1)特点: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有杰出的领导和作家参与宣传;部分宣传采用了渲染和夸大的手法;宣传对象、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2)争取到了中立方的同情与支持;瓦解了同盟国的士气和离间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世界。

这个比拟并不适当。

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则形势将和去年完全两样。

一方面苏联将举行极大规模的第二个冬季反攻,英美对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虽然具体时间仍不能计算),欧洲人民也将准备着起义响应。

另一方面,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

……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

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摘编自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之战与凡尔登战役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6分)(2)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带着决定性的”,“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9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

第(1)问,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性质进行说明。

第(2)问,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对苏德战局和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