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校种植园培养小学生劳技素养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学校种植园培养小学生劳技素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谭建红

来源:《中国教师》2015年第10期

校内开辟种植园开展种植活动,主要是基于学生对植物具有的天然好奇心,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种植活动上,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种植的一般过程,掌握种植的方法和技能,激发他们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劳动的艰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而且,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渐渐脱离土地,让学生接触农作物的机会越来越少,城镇学生对农作物的认识更少,局限于厨房、餐桌、图片、电视等,很少会实地察看、亲身体验。这对以往将教学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思维定式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希望学生了解生活实际,并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服务。

一、精心编制种植活动规划

种植活动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一项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计划和安排。为了使种植活动能顺利进行,发挥其最大功效,应确立各年段的种植目标,确定种植内容,成立管理机构,合理分工,制定制度予以保障。

1.各年段种植活动目标

中段:了解种植的一般流程,会在大人的指导下种养自己喜欢的植物;认识常用的劳动工具;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会系统地观察植物的一生,知道植物生长周期及生长的快慢;认识家乡的农作物;亲近自然环境,形成自觉保护植物的良好习惯;尊重劳动成果。

高段: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爱好进行种植,会设计方案对植物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会使用和修理劳动工具,善于和同伴进行交流。

2.确定具体种植活动内容

第一,配套教材的种植活动。种植园作为学生的实践探究基地,是展示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种植园中要尽可能地呈现各学科中所出现的植物,可以按年级分类,种植与教材相配套的植物。

第二,课外拓展的种植活动。学校种植园种植的植物毕竟有限,可引导学生运用在学校中获得的种植经验,到课外去观察、栽培植物,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提升综合能力。

第三,激发兴趣的种植活动。为了保持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引进高科技植物和本地少见的植物进行种植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保持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种植实践

1.种植前的准备

让学生参与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不但可以让学生知道在种植活动开始前有哪些准备工作,还能让学生明白种植成果的取得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第一,落实种植场地。学校要因地制宜开辟出属于学生的种植园,种上一些凤仙花、油菜、辣椒、番茄、玉米、桑树、茶叶及当地常见的农作物等,让学生在学校中较为方便地体验种植的整个过程,掌握种植流程,正确使用劳动工具,观察植物的生长,亲身感受不同植物共同的生长历程,了解本地农作物的一生。

第二,基地建设。种植前,要对种植园表面进行基本清理,发动学生捡拾石块,平整土地,建好园门和栅栏,使他们感到拥有属于自己的劳动场所,激发他们的种植兴趣。

第三,改良土质。改良土质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植物的生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让他们了解改良土质的方法和科学道理。为了增加土地的肥力,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查找一些肥土的资料,提出众多方法,如堆肥、烧灰、用粪等增加土地肥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析本小组肥土的有利条件,让组员分工,按不同的肥土办法实施,通过前后土质的颜色、松软程度、土内小动物的数量等检验肥土的功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按计划开展种植活动

(1)种植与教材配套的植物

小学教材中的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会介绍大量的植物,如果能让学生亲身种养这些植物,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依托这些植物的种植,提高学生的种植技术及科学素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种植的一般流程,知道种植需要平整土地、选种、种植、灌溉、除草、防虫、收获等环节以及实施这一环节的技术要求。此外,他们还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科学、语文、美术等课中要求对植物进行有条理的观察,并写(画)下来,种植园和园中植物就会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素材,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他们会逐渐掌握“由远及近,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

第一,对植物一生的观察。通过对植物一生的观察,让学生记好观察日记,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延伸教材探究内容,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了解生活。为

了更好地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观察记录卡,将观察内容记录在表格中(见表1),这一实践会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第二,对植物特征的观察。引导学生对植物特征的观察,是观察植物的重点。如果说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植物的了解是“浅尝辄止”的话,那么种植园中对植物特征的观察就会“深知其趣”。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对植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使他们获得更直接、更深刻的印象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训练会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基础。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南瓜花、油菜花的特征,就能较好地理解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概念。

(2)课外拓展的种植活动

第一,种植本地常见农作物。当前小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大多不知粮食从何而来,蔬菜如何生长,在种植园中种一些本地农作物,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本地农作物以拓展他们的视野,了解粮食蔬菜的来源以致不忘根本。还可以在种植园中有意识地种一些小麦、番薯、油菜、辣椒、番茄、玉米等,供学生观察。

第二,开展特色植物种植活动。种植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如珍稀植物马褂木、经济植物毛竹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热爱植物、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竹子、马褂木进行考察,调查竹子的种类、不同竹子的生长特点及竹子的用途等,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

第三,进行古树佳木调查活动。种植活动不仅发生在课堂、学校,更应出现在学生梦寐以求的大自然中。如果让学生寻找周边的古树、奇树,不仅可以使观察大树的活动有一个质的改变,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古树佳木调查活动旨在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有价值、需要更多保护的古树名木。由此,从学校的种植活动延伸到课外的植物考察活动上来。

(3)激发探究兴趣的种植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生下来就有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每周仅有一节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少,但可以通过课外时间进行社团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形状相似植物的比较、植物奇特现象的研究及高科技植物的栽培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

兴趣。

第一,比较不同植物特征。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形状相似的植物难以区别,教师可安排一些种植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查阅资料找出各自的特征来加以区别,培养他们研究这类问题的能力。如比较马铃薯和番薯,区分韭菜、小麦苗、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