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为了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本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立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标杆企业,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推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三、重点任务。
1. 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
加大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应用,提高智能制造的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
2. 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和经验的示范推广。
通过示范基地和标杆企业的建设,推动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动智能制造人才的快速增长。
4. 完善智能制造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同时,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为智能制造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智能制造的资金投入。
2. 加强对智能制造领域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创新。
3. 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技术规范化水平。
4. 加强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人才储备。
五、推进路径。
1. 制定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具推广方案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具推广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推广背景 (2)1.2 推广意义 (2)第二章智能农机具概述 (3)2.1 智能农机具的定义 (3)2.2 智能农机具的分类 (3)2.3 智能农机具的发展趋势 (3)第三章智能农机具推广策略 (4)3.1 市场调研与分析 (4)3.1.1 市场需求分析 (4)3.1.2 市场竞争分析 (4)3.2 推广渠道与方式 (4)3.2.1 推广渠道 (4)3.2.2 推广方式 (5)3.3 政策支持与引导 (5)3.3.1 政策扶持 (5)3.3.2 政策引导 (5)第四章智能农机具技术特点与优势 (5)4.1 技术特点 (5)4.2 优势分析 (6)第五章智能农机具推广模式 (6)5.1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6)5.2 培训与示范推广 (7)5.3 资金融通与租赁 (7)第六章智能农机具推广步骤 (7)6.1 前期准备 (7)6.1.1 市场调研 (7)6.1.2 产品筛选 (7)6.1.3 政策制定 (7)6.1.4 宣传培训 (8)6.2 推广实施 (8)6.2.1 建立示范点 (8)6.2.2 举办推广活动 (8)6.2.3 建立销售渠道 (8)6.2.4 完善售后服务 (8)6.3 跟踪评估 (8)6.3.1 收集反馈信息 (8)6.3.2 数据分析 (8)6.3.3 调整推广策略 (8)6.3.4 持续改进 (8)第七章智能农机具推广保障措施 (9)7.1 政策法规制定 (9)7.2 技术支持与维护 (9)7.3 资金投入与补贴 (9)第八章智能农机具推广效果评价 (10)8.1 评价指标体系 (10)8.2 评价方法与手段 (10)8.3 效果分析与改进 (10)第九章智能农机具推广案例分析 (11)9.1 典型案例介绍 (11)9.1.1 案例背景 (11)9.1.2 推广过程 (11)9.1.3 推广成果 (11)9.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2)9.2.1 案例分析 (12)9.2.2 启示 (12)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2)10.1 推广成果总结 (12)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3)10.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3)第一章引言1.1 推广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广方案
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广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第二章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概述 (3)2.1 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与分类 (3)2.2 智能农机装备的关键技术 (3)第三章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策略 (4)3.1 研发目标与任务 (4)3.1.1 研发目标 (4)3.1.2 研发任务 (4)3.2 研发流程与方法 (5)3.2.1 研发流程 (5)3.2.2 研发方法 (5)第四章智能感知与监测技术 (5)4.1 感知技术与传感器选择 (5)4.2 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 (6)第五章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 (7)5.1 决策算法与应用 (7)5.1.1 算法选择 (7)5.1.2 算法应用 (7)5.2 控制策略与系统设计 (7)5.2.1 控制策略 (7)5.2.2 系统设计 (7)第六章智能农机装备系统集成与验证 (8)6.1 系统集成方案 (8)6.2 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 (8)第七章推广策略与模式 (9)7.1 推广策略制定 (9)7.1.1 政策引导与扶持 (9)7.1.2 技术培训与宣传 (9)7.1.3 示范推广与应用 (10)7.2 推广模式选择与实施 (10)7.2.1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模式 (10)7.2.2 产业链协同推进模式 (10)7.2.3 企业主导模式 (10)7.2.4 农户参与模式 (10)第八章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案例分析 (10)8.1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10)8.1.1 案例一:智能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0)8.1.2 案例二:智能收割机在小麦收割中的应用 (11)8.1.3 案例三:智能灌溉系统在棉花种植中的应用 (11)8.2 农业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案例 (11)8.2.1 案例一: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1)8.2.2 案例二:智能农业大数据平台在农业决策中的应用 (11)8.2.3 案例三: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1)第九章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政策与建议 (11)9.1 政策法规分析 (12)9.1.1 现行政策法规概述 (12)9.1.2 政策法规对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的影响 (12)9.2 产业发展建议 (12)9.2.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2)9.2.2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2)9.2.3 提高企业竞争力 (13)9.2.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3)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3)10.1 研究结论 (13)10.2 研究展望 (13)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融合日益深入。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案第一章智能农机装备概述 (3)1.1 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与发展 (3)1.1.1 智能农机装备的定义 (3)1.1.2 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 (3)1.1.3 智能农机装备的分类 (4)1.1.4 智能农机装备的特点 (4)第二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现状分析 (4)1.1.5 智能农机装备发展概述 (4)1.1.6 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4)1.1.7 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水平有待提高 (5)1.1.8 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成本较高 (5)1.1.9 农民认知度不高 (5)1.1.10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5)1.1.11 产业链协同发展不足 (5)1.1.12 市场竞争激烈 (5)第三章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5)1.1.13 概述 (6)1.1.14 关键技术分析 (6)1.1.15 概述 (6)1.1.16 关键技术分析 (7)1.1.17 概述 (7)1.1.18 关键技术分析 (7)第四章智能农机装备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8)1.1.19 政策法规背景 (8)1.1.20 政策法规体系 (8)1.1.21 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8)1.1.22 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9)1.1.23 标准体系构建内容 (9)1.1.24 标准体系构建措施 (9)第五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模式摸索 (9)第六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区域布局 (10)1.1.25 概述 (10)1.1.26 布局策略 (11)1.1.27 概述 (11)1.1.28 布局策略 (11)1.1.29 概述 (11)1.1.30 布局策略 (11)1.1.31 概述 (11)1.1.32 布局策略 (11)第七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政策 (12)1.1.33 补贴原则 (12)1.1.35 补贴方式与标准 (12)1.1.36 税收优惠原则 (12)1.1.37 税收优惠措施 (13)1.1.38 税收优惠实施条件 (13)第八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 (13)1.1.39 培训目标 (13)1.1.40 培训内容 (14)1.1.41 培训方式 (14)1.1.42 人才培养目标 (14)1.1.43 人才培养措施 (14)1.1.44 人才培养体系 (15)第九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风险评估与防范 (15)1.1.45 风险类型 (15)1.1.46 评估方法 (16)1.1.47 技术风险防范措施 (16)1.1.48 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16)1.1.49 政策风险防范措施 (16)1.1.50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6)1.1.51 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17)第十章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实施步骤与策略 (17)1.1.52 政策制定与规划 (17)1.1 组织专家团队,对国内外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于加快推进绿色智能装备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的六条政策意见
Content
首台(套)产品的认定 鼓励首台(套)产品研发 实行销售补助制度 建立保险补助制度
2
3 4
5 6
鼓励招投标采购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首台(套)产品的认定
市级首台(套)产品是指本市企业首次自主研发生产,在关键技术、新 材料运用、系统集成等方面,包括品种、规格或技术参数等有较大突破, 拥有知识产权、有重要示范窗口作用的装备新产品。
市级首台(套)产品可以是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新产品,但必须通过省
级新产品鉴定,在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国家有 特殊行业管理要求或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必须获得特殊行业生产许 可证、型式批准证书或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具体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鼓励首台(套)产品研发
对新认定的市级首台(套)产品实现销售后,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奖 励。积极推荐市级首台(套)产品向上申报认定为国内、省内首台(套) 产品。对新认定为国内、省内的首台(套)产品,分别给予生产企业
和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产品和服务门槛,逐步提高采购比例。鼓励社会
组织和企业积极采购首台套产品,提高我市首台(套)产品的应用比例。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中
关于税收和加速折旧政策。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
设备的投资额,可按一定比例实行所得税税额抵免。 首台(套)产品按规定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可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 折旧的方法。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税法规定折旧年 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级首台(套)产品投标时,招标单位不得提出市场占有率、使用业绩等
要求,不得超出招标项目实际需要或套用特定产品设置评价标准、技术参数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范本(3篇)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为贯彻落实___“中国制造2025”及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战略部署,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___〕___号)、___《___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___〕___号)、《___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___-___)》(湘政发〔___〕___号)和《___市人民政府___》(长政办函〔___〕___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指经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部门按程序筛选并发布的制造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第三条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申请遵循企业自愿申请,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对于获得省级试点示范的项目,自动纳入市级试点示范项目。
第二章认定条件第四条申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基本条件:(一)项目符合《___市人民政府___》(长政办函〔___〕___号)相关规定。
(二)项目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状况良好,近三年内无严重违规违法记录。
(三)申报单位已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积极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立智能化___实施机构,编制了智能化发展规划。
(四)申报单位智能化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处于单项应用阶段向综合集成阶段或综合集成阶段向协同创新阶段过渡,在设备自动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智能服务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具体包括:1.设计数字化:研发设计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在___%以上,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进行研发过程、数据的管控及全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控;2.设备智能化: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总数的___%以上,全自动化生产线一般不少于___条(流程制造业不少于___条);3.生产管理。
智能装备项目实施方案
智能装备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装备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智能装备的普及和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开展智能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项目目标1.研发智能装备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提高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2.推广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3.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4.培养智能装备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和方法1.研发智能装备技术:a.成立研发团队,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组成,负责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b.开展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提出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方案;c.进行原型制作和测试,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方案;d.建立智能装备技术研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测试环境。
2.推广智能装备解决方案:a.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其生产过程和装备需求;b.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包括设备升级、系统集成、数据分析等;c.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其特定需求;d.实施方案后,提供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和使用。
3.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a.通过智能装备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b.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控,实施预测维护和故障诊断,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c.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次品率;d.进行生产效果评估和效益分析,及时调整方案和改进措施。
4.培养智能装备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a.设立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来校工作;b.开展智能装备技术的培训和研修,提升专业人才的水平;c.联合企业进行技术共享和合作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d.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机会。
智能农机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智能农机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一、活动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农机的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
智能农机具有节约劳动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环境等优势,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促进智能农机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我们计划举办一场智能农机活动。
二、活动目标1.推广智能农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引导农民加大对智能农机的投入;2.提高农民对智能农机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的掌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加强智能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推动智能农机的研发和应用;4.增加智能农机销售量,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5.提高农场经营者和农村从业者的技能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活动内容1.智能农机展示通过组织智能农机展示活动,向农民展示智能农机的最新发展成果。
邀请智能农机生产企业参展,展示其最新研发的智能农机产品,包括智能播种机、智能喷洒机、智能收割机等。
同时,设置互动区域,让农民亲自体验智能农机的操作,了解其功能和优势。
2.智能农机培训组织专业的智能农机培训班,邀请农机技术专家向农民传授智能农机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培训内容包括智能农机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以及智能农机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培训班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掌握智能农机的操作技能。
3.智能农机比赛举办智能农机操作比赛,旨在提高农民对智能农机操作技能的竞技水平。
比赛设置不同的项目,包括智能播种、智能喷洒、智能收割等,参赛选手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并且要求精准度和效率。
比赛设置奖项,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并提升其对智能农机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4.智能农机论坛组织智能农机论坛,邀请农业专家、农机生产企业代表、农民代表等参与讨论智能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论坛设置专题演讲和座谈会,以及展示智能农机的案例和成功经验。
通过交流和分享,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动智能农机的应用。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模版(3篇)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模版一、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聚集制造业关键核心环节,分类、分步推进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同时为推荐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奠定基础。
___-___年,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为主攻方向,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___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做好推荐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条件准备。
结合试点示范项目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试点示范,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提升我省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水平,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
二、重点任务(一)制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制造业发展情况,参照___部智能制造试点示1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试点示范要素条件调研,研究制定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指标体系。
(二)___实施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流程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以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型制造领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2.离散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在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电子信息等离散型制造领域,___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装备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工艺流程改造、生产与管理数据互联共享。
3.智能制造装备试点示范项目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以及高精密数控机床及系统、工作母机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装备和系统的自感知、自适应、自诊断能力的大幅提升,实现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
4.智能产品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轻工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智能产品生产制造和服务试点示范,强化产品网络化2特征、功能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自主化率。
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实施方案,对于项目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发展一套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率。
三、项目内容1.制定智能制造装备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优化、设备自动化等方面,在装备制造过程中注重创新和技术引领。
2.建立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中心,集聚智能制造装备相关的技术和人才,开展研究和测试工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开展智能制造装备示范项目,选取若干典型企业进行示范,通过完善的制造流程和智能装备的运用,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4.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的推广应用,联合工业园区、行业协会等开展宣传和培训,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相关产业链,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化。
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成立项目筹备小组,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2.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现状。
3.建立项目团队,包括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生产运作和项目管理等相关人员。
4.筹集项目资金,通过政府支持、合作伙伴投资等多种途径融资。
第二阶段:研发阶段1.开展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开发。
2.组织技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吸引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参与,提升研发水平。
3.建立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测试设备,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第三阶段:示范阶段1.选取若干典型企业,建立智能制造装备示范项目,推动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
2.建立示范项目的评估体系,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示范效果。
3.扩大示范项目的影响力,通过展览、展示和推广等方式,向更多的企业宣传智能制造装备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智能头盔项目实施方案
智能头盔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头盔作为一种新型的个人防护装备,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智能头盔不仅可以提供传统头盔的安全保护功能,同时还能通过内置的智能设备实现更多功能,如实时监测环境数据、通讯导航、语音识别等。
因此,本公司决定开展智能头盔项目,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项目目标。
1.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头盔产品;2. 实现智能头盔在安全防护、信息交互、舒适性等方面的全面提升;3. 推动智能头盔在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4. 打造智能头盔品牌形象,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项目内容。
1. 技术研发。
(1)搭建研发团队,包括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设计师等;(2)进行市场调研,确定智能头盔的功能需求和用户群体;(3)制定技术路线图,明确研发方向和重点。
2. 产品设计。
(1)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实际,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制定;(2)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3)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3. 生产制造。
(1)寻找合作厂商,确保生产设备和工艺满足产品要求;(2)建立生产线,进行样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3)严格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4. 市场推广。
(1)制定市场推广策略,包括线上线下推广渠道的选择和营销活动的策划;(2)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展产品推广和宣传活动;(3)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提供用户满意的售后服务。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2.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资源分配、风险评估等;3. 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工作,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4. 启动生产制造,确保产品质量和交付进度;5. 开展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促进产品的市场渗透和销售增长;6. 进行项目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产品和项目管理流程。
五、项目风险及对策。
1. 技术风险,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引进优秀人才,确保技术实力;2. 市场风险,加强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确保产品的市场适应性;3. 生产风险,选择可靠的生产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体系,确保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4. 资金风险,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控制成本,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
农业技术智能推广方案
农业技术智能推广方案一、智能农业技术概述:智能农业技术是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农作物种植、养殖、农业管理等环节的效率和品质。
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技术推广方案:1. 智慧农田管理系统的推广:通过建立智慧农田管理系统,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灌溉设备,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用水量,减少农民劳动强度。
2.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立传感器网络,实现农田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控制,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人的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农业机器人,研发智能化农业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除草、喷洒等农田作业,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4. 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收集和分析各种农业数据,包括土壤质量、气候变化、作物生长状况等,为农民提供追踪作物生长、优化农业生产策略的决策支持。
5. 农业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通过利用精准施肥技术,结合土壤检测结果、作物需求等数据信息,实现对肥料的准确配比和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6.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集合农业生产、市场需求、科技信息等多方面的数据,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等实用信息,提升农民的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7. 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推广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例如无人机植保飞防系统、智能化作物收割机等,提高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减少农事劳动强度,提升农产品品质。
总结:通过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并且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大智能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扶持农民采用智能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决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
为保证行动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以及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需要,坚持应用牵引、典型引领、基础支撑,发挥部门、地方、行业等多方作用,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培育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增强自主品牌机器人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遴选有一定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
支持一些新兴领域探索开展机器人应用。
(一)经济发展领域1.制造业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新产品,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应用拓展。
智能装备集成化技术及应用方案(二)
智能装备集成化技术及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装备集成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生产过程往往受到人为因素、设备故障、生产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
而智能装备集成化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和自主决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品质。
因此,实施智能装备集成化技术对于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智能装备集成化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各种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等集成到一个装备中,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感知和实时分析。
具体来说,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物料流动、产品加工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自主决策和精准控制。
同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各个装备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装备系统。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包括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达到的效果等。
同时对项目涉及的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
2.技术研究:针对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同时进行技术验证和实验,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3.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和技术研究结果,设计项目的实施方案,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集成等。
同时进行方案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评估。
4.试点实施:选择合适的试点项目进行实施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收集试点项目的数据和经验,为后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5.推广应用:将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项目中,实现智能装备集成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同时根据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四、适用范围智能装备集成化技术适用于各种制造业领域,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生产的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应用推广示范方案(二)
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应用推广示范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在城市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加快电动载运装备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物流效率和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应用推广示范方案。
二、工作原理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采用先进的电池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实现高效、环保的电动运输。
该装备具有以下工作原理:1. 采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可快速充电并具有长续航里程。
2. 通过电机驱动系统实现高效、稳定的动力输出,同时可实现能量的再生制动。
3. 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对电机驱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确保装备运行稳定可靠。
4. 可实现智能化远程监控和调度,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现状,明确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2. 确定示范项目:根据调研结果,选择适合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应用的场景,确定示范项目。
3. 建设示范线:在确定的示范项目中,建设电动载运装备示范线,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
4. 技术培训与推广:组织技术培训,推广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的应用和技术,提高相关人员的操作和维护水平。
5. 示范效果评估:对示范项目进行跟踪评估,收集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四、适用范围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适用于城市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具有以下优点:1. 环保节能:采用电力驱动,零排放、低能耗,对环境影响小。
2. 提高效率: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可实现智能化远程监控和调度,提高运行效率。
3. 降低成本:使用成本低,维修方便,可大幅降低运行成本。
4. 提高安全:装备设有智能感知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运行状态和预警故障,提高运行安全性。
五、创新要点1. 针对高性能电动载运装备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应用推广示范方案,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为了加快湖北省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我省决定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本方案旨在制定项目的组织实施框架,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计划,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二、项目内容和范围1.项目内容本项目将围绕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进行研发和应用推广,重点包括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等方面。
2.项目范围本项目涵盖湖北省各地市县的制造业企业和科研机构,重点支持和示范湖北省重点产业领域的智能制造应用,推动湖北省智能制造的发展。
三、项目任务和计划1.项目任务(1)制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评估标准和申报程序,明确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措施。
(2)招募相关领域的项目组成员,包括有关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组建项目管理团队。
(3)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示范项目库。
(4)推动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5)开展智能制造相关政策宣传和市场推广,提高企业的智能制造意识和能力。
2.项目计划(1)2024年6月-8月:制定评估标准和申报程序,招募项目组成员,组建项目管理团队。
(2)2024年9月-2024年12月:开展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建立示范项目库,推动产学研合作。
(3)2024年1月-2024年12月:推动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4)2025年1月-2025年12月:开展智能制造相关政策宣传和市场推广,提高企业的智能制造意识和能力。
四、项目组织和实施1.项目组织(1)项目组成员:由有关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
(2)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广方案
农业现代化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广方案第一章:智能农业装备研发背景与意义 (2)1.1 国际智能农业发展现状 (2)1.2 我国智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2)1.3 智能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能农业装备研发关键技术 (3)2.1 传感器技术 (3)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4)2.3 控制系统与执行器技术 (4)2.4 通信与网络技术 (4)第三章:智能农业装备产品研发 (4)3.1 智能种植装备 (4)3.2 智能养殖装备 (5)3.3 智能农业 (5)3.4 智能农业无人机 (5)第四章:智能农业装备系统集成与验证 (5)4.1 系统集成设计 (5)4.2 系统测试与验证 (6)4.3 系统优化与升级 (6)第五章: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化与应用推广 (7)5.1 产业化路径与政策环境 (7)5.2 应用推广模式 (7)5.3 市场分析与预测 (7)5.4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8)第六章:智能农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 (8)6.1 标准体系框架 (8)6.2 标准制定与修订 (9)6.3 标准实施与监督 (9)第七章:智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9)7.1 人才培养体系 (10)7.1.1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10)7.1.2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10)7.1.3 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结合 (10)7.2 技术创新机制 (10)7.2.1 建立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 (10)7.2.2 完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 (10)7.2.3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10)7.3 产学研合作 (10)7.3.1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10)7.3.2 共建研发中心与实验室 (10)7.3.3 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 (11)第八章:智能农业装备政策法规与知识产权 (11)8.1 政策法规体系 (11)8.2 知识产权保护 (11)8.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1)第九章:智能农业装备应用案例分析 (12)9.1 智能农业装备在种植领域的应用案例 (12)9.1.1 案例一:智能植保无人机 (12)9.1.2 案例二:智能灌溉系统 (12)9.2 智能农业装备在养殖领域的应用案例 (12)9.2.1 案例一:智能养殖监控系统 (12)9.2.2 案例二:智能饲料投喂系统 (13)9.3 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服务领域的应用案例 (13)9.3.1 案例一:智能农业气象服务 (13)9.3.2 案例二:智能农业金融服务 (13)第十章:智能农业装备未来发展展望 (13)10.1 技术发展趋势 (13)10.2 产业发展前景 (13)10.3 社会经济效益展望 (14)第一章:智能农业装备研发背景与意义1.1 国际智能农业发展现状全球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智能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智能装备综合解决方案项目规划方案
智能装备综合解决方案项目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智能装备作为一种新型装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智能装备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通信和传感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为制造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装备解决方案,包括装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培训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并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项目目标1、建立完善的智能装备生产和服务体系,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2、推广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智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和控制精度;3、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4、创造市场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项目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装备研发: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开展智能装备的研发工作,不断提高智能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2、智能装备制造:依托现代化制造工厂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生产高品质的智能装备产品,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3、智能装备安装和调试:采用数字化技术和云平台服务,提高装备的安装和调试效率和质量,并实现远程监控和维护。
4、智能装备培训和服务: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服务支持,提高客户的使用效率和维护水平,保证装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5、智能装备数据管理和分析:采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智能装备生产过程数据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客户提供精准的生产管理和决策支持,优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前期准备和规划:确定项目范围和目标,明确项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
2、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和选型:根据客户需求和制造工艺流程,设计智能装备系统结构和功能,选择适合的设备和软件系统。
企业智能装备管理工作思路
企业智能装备管理工作思路一、智能装备管理的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联网监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预测,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和预防性维护,降低维修成本。
3. 提高生产质量:通过实时监控和反馈,及时发现生产异常,保障产品质量。
4. 促进智能制造:实现智能装备的自动化、柔性化生产,为企业智能制造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立智能装备管理体系1. 建立物联网设备接入系统:将生产设备、工具、传感器等装备接入到统一的物联网平台,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
2. 构建大数据平台: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并通过建立智能模型精准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过程。
3. 完善智能制造系统:整合生产调度、ERP系统、智能仓储等,实现生产设备自动化运行、生产过程智能化监控。
三、实施智能装备管理策略1. 制定智能装备管理规范:制订设备联网、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控等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建立智能装备管理制度。
2. 推进设备智能化改造:对现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包括设备传感器安装、控制系统升级、数据采集接入等。
3.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体系: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采用智能化的预防性维护策略,减少设备故障率和停机时间。
四、加强智能装备管理的技术支撑1.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设备联网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保护敏感数据不被泄露、篡改。
2.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3. 增加智能硬件投入:加大对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为智能装备管理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1. 培养智能装备管理人才:建立智能装备管理岗位体系,加强装备管理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培养智能装备管理专业人才。
2. 提升团队协同能力: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构建智能装备管理团队,实现技术、管理与业务的有机结合。
六、智能装备管理的推广应用1. 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智能装备管理规范、技术应用手段和管理制度,为智能装备管理的深入应用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实施方案项目名称: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主研单位:川南煤业泸州古叙煤电有限公司参研单位:项目负责人:李祥久、周仕华、游长远、黎兴强、刘健、李崇起止年限:2019年1月—2020年12月目录一、矿井基本情况 (4)二、项目来源及立项意义 (6)三、项目研究基本思路 (6)四、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6)(一)项目研究目标 (6)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7)(三)项目关键技术 (7)(四)创新点 (8)五、项目研究人员组成 (9)六、项目实施技术方案 (9)(一)项目实施地点的选择及其概况 (9)1、工作面位置和开采范围 (9)2、煤层情况 (10)3、顶底板情况 (10)4、工作面储量 (11)5、工作面水文地质 (11)6、瓦斯、煤尘及自燃 (11)(二)实施方案 (12)1、巷道布置 (12)2、生产系统 (12)(1)供电系统 (12)(2)运输系统 (15)(3)供水系统 (16)(4)排水系统 (16)(5)通风系统 (17)(6)回采工艺 (17)(7)主要技术参数 (18)3、工作面装备配套 (18)(1)工作面液压支架 (18)(2)工作面过渡支架 (18)(3)电液控制系统参数及功能 (18)4、智能装备控制系统 (20)(1)智能装备控制技术方案 (20)(2)智能装备工作面集成供液系统及管理 (30)5、工作面照明、语音通讯与闭锁系统 (30)6、智能装备工作面设备安装 (31)(1)智能装备综采设备主体布置 (31)(2)智能装备综采设备列车布置 (33)(3)管缆线布置 (33)7、智能装备采煤工艺 (33)8、智能装备综采操作流程 (39)七、项目进度与阶段考核目标 (40)(一)分阶段进度目标计划 (40)(二)分月形象进度、分月工作任务分解及考核 (40)八、项目研究经费预算 (41)(一)项目费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费用使用计划(分月度并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安全技术措施 (42)(一)人员组织 (43)1、领导小组 (43)2、专职工作组 (43)3、技术指导组 (44)4、安全生产组 (44)5、后勤保障组 (45)(二)人才保障 (45)1、人才储备计划 (45)2、人才培训要求 (46)川南煤业泸州古叙煤电有限公司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实施方案一、矿井基本情况石屏井田位于古叙矿区古蔺背斜北西翼的古蔺矿段中部,地处古蔺县城东,直距21km,行政隶属古蔺县石屏乡和太平镇。
矿井北东起于29号勘探线与高笠井田相连,南西止于47号勘探线与象顶井田毗邻。
浅部止于煤层露头或乡镇煤矿开采区边界,深部止于±0m标高。
井田走向长约7.8km,倾向宽约2.7km,面积19.5km2。
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水路次之,交通较为方便。
矿井主平硐及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部的唐家寨。
唐家寨至古蔺38km,至太平镇13km接赤水河航运。
古蔺至震东47km接大(方)纳(溪)公路、59km至火把桥接川云东路(321国道),至泸州175km接长江航运和隆(昌)泸(州)铁路、隆(昌)纳(溪)高速公路。
由井口至各地公路,除井口接古蔺至二郎镇公路为乡村公路外,均为三级以上公路。
矿井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势呈南高北低,河谷切割强烈,最低点为石亮河,标高+420m,最高点为岩垭口,标高+1160.92m,相对高差740m,一般高差500~700m,属构造剥蚀成因的中山区地形。
区内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奇峰异石,地形崎岖。
山脊走向与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山峦与沟谷相间。
飞仙关组地层常形成土梁山脊或圆形山丘,山高坡陡,沟谷幽深,属剥蚀地貌。
嘉陵江组、茅口组以及栖霞组石灰岩常形成溶蚀槽谷、溶蚀洼地、溶洞、漏斗、石林等别具特色的岩溶地貌。
龙潭组煤系地层常形成槽谷、阡陌相通,屋舍俨然。
区内山峰多呈单面山。
沿顺向坡多辟为耕地,发育有河流及较多冲沟;反向坡一侧常形成悬崖峭壁,难以攀越,常见滑坡及崩塌堆积物。
二、项目来源及立项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和煤炭工业深度融合,顺应煤炭工业由人力、炮采、普采、综采向智能装备开采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结合当前煤炭企业劳动效率低下、井下工作环境恶劣、招工十分困难和川南煤业泸州古叙煤电有限公司石屏一矿(以下简称:石屏一矿)已投产7年,大部分综采设备已经陈旧,急需更新的实际,古叙煤田公司决定在石屏一矿C19煤层新布置的工作面更新综采装备时,实施煤矿智能技术装备,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引领方向。
三、项目研究基本思路综采工作面采用自动控制和可视化远程干预控制技术代替传统手动操作,实现井下现场集中控制工作面割煤、推溜、拉架、运输等工艺智能装备。
四、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一)项目研究目标1.智能装备综采工作面投用后,工作面实现少人,生产班减少到10人/班,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2. 智能装备综采工作面投用提升采煤工作面回采工效,日推进6-8m,单日产量可达5000吨以上,年产原煤40-60万t,让矿井经营形势得到明显好转。
3. 智能装备综采工作面投用,能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有利于C19煤层分层开采顶板管理。
4. 智能装备综采工作面投用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为后期智能装备综采工作面全面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在工作面机巷建立智能装备集中控制平台,控制系统实现工作面生产设备协调联动控制,具备采煤工况、设备自我感知和故障诊断能力。
所有智能装备实现集中控制并能人工干预。
采煤机实现记忆自动切割。
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实现自动跟机作业。
胶带输送机、桥式转载机等辅助设备实现无人操作,控制平台、综保电源与变压器等设备串联成车整体随移,水处理系统、乳化泵、喷雾泵等设备实现定点集中供配液。
(三)项目关键技术通过对国内自动化综采的开展调查了解,目前国内开展综采自动化控制的厂家较成熟的主要有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公司、四川航天电液控制有限公司、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自动化的采煤机厂家主要有上海天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西安煤机等,通过与这些公司的技术交流和沟通,现确定了以支架电液控厂家为主导(天地玛珂公司),由支架电液控厂家建立集中控制平台,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及其他设备厂家配套合作的模式进行智能装备采煤。
方案由电液控厂家生产综采工作面智能装备顺槽(石门)集中控制系统、支架电液控、工作面供液及泵站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采煤机、刮板机、组合开关、顺槽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等厂家配合,由电液控厂家智能装备顺槽集中控制系统按照智能装备综采的要求进行指挥,实现工作面智能装备开采。
(四)创新点1.创新点在工作面机巷建立智能装备集中控制平台,控制系统实现工作面生产设备协调联动控制,具备采煤工况、设备自我感知和故障诊断能力。
所有智能装备实现集中控制并能人工干预。
采煤机实现记忆自动切割。
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实现自动跟机作业。
胶带输送机、桥式转载机等辅助设备实现无人操作,控制平台、综保电源与变压器等设备串联成车整体随移,水处理系统、乳化泵、喷雾泵等设备实现定点集中供配液。
2.未申报专利计划五、项目研究人员组成项目研究人员组成六、项目实施技术方案(一)项目实施地点的选择及其概况1、工作面位置和开采范围工作面对应地表位置在伏龙台~继安村一带,系单斜坡地、林地,属地层属三叠系飞仙关一段下亚段(T1f1-2~T1f3)地层,对应地面标高为+805m 至+950m,埋深169m~314m,对应地表无民房及水体。
2、煤层情况工作面顺C19煤层施工,煤层稳定,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C19煤层属半光亮、光亮型煤,煤层颜色呈灰黑~黑亮,金刚光泽,硬度中等,脆度中等~大,阶梯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外生裂隙发育,煤层硬度系数(f)1~2。
C19煤层情况表3、顶底板情况工作面在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中部施工,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
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坚硬程度为普通至较硬。
煤层顶底板情况见下表:C19煤层顶底板情况表4、工作面储量第一个智能化装备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680m,倾斜长度为150m;第二个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1300m,倾斜长度为200m。
煤层平均厚度1.8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赋存稳定。
第一个工作面可采储量为245470吨,第二个工作面可采储量为634752吨。
5、工作面水文地质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中等,预计正常涌水量为1.5m3/h,最大涌水量为5m3/h。
6、瓦斯、煤尘及自燃瓦斯含量为2.32m3/t ,煤层均无煤尘爆炸危险,C19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
(二)实施方案方案描述,方案技术、经济、安全对比(文字及表格),方案选择。
1、巷道布置工作面机巷、风巷及开切眼布置方式:机巷、风巷、切眼均沿C19煤层顶板按中线施工布置,其中机巷、风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切眼沿煤层倾向布置,机巷用于进风及安设运输设备,在工作面开采时运输煤炭;风巷用于运输设备和回风,切眼用于安设刮板输送机、采煤机、液压支架。
机、风巷为异形断面,机巷宽为3.4m、中高2.4m,风巷宽为3.2m、中高2.2m,切眼为矩形断面,切眼宽为4.0m、高2.0m,机巷、风巷、切眼均采用锚网梁索支护。
2、生产系统(1)供电系统工作面机巷绞车、风巷绞车采用660V电压等级供电;机巷皮带机、转载机、破碎机及工作面采煤机、刮板输送机、乳化泵、喷雾泵均采用1140V电压等级供电;信号、照明采用127V供电。
工作面主要用电设备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桥转、破碎机、皮带机、乳化泵、喷雾泵等总功率2970KW,如表4-1-1所示。
表4-1-1 工作面主要用电设备负荷统计根据工作面主要用电设备的负荷及安装位置,使用如下矿用隔爆高压开关、移动变电站、组合开关、矿用隔爆低压开关,各种型号的高低压电缆给工作面设备供电,工作主要供电设备、电缆如表4-2-2、4-3-3所示。
表4-2-2 工作面主要供电设备表4-3-3 工作面供电电缆(2)运输系统运煤方式:工作面采用MG320/710-WD3双滚筒采煤机落煤,其螺旋滚筒配合工作面运输机前移装煤,工作面SGZ764/63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机巷采用SZZ764/160型转载机和1台DSJ100/60/2×160型可伸缩皮带运输到运输石门,各设备能力如表4-4-4所示。
表4-4-4 工作面设备能力统计材料运输方式:平巷机车运输配合工作面风巷绞车提升运输;材料运输线路:地面→+435m运输大巷→采区轨道上山→中部车场→轨道石门→工作面风巷→材料堆码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