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杨 第一课时
3.白杨第一课时
七琴中心小学合作备课课时计划NO:2012上半年第5节课题 3.白杨课时第一课时主备课人杨海林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师生互动过程授课人增减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学生自学课文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师生互动过程授课人增减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白杨介绍白杨表白欣慰风沙刮来,白杨雨雪打来,白杨面对干旱,白杨面对洪水,白杨。
3白杨(第一课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
难点
领会爸爸给孩子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的含义。
三、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
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部分(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部分(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部分(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4、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认识呢?请谈一谈。
二次备课
板
书
设
计
3、白杨
大戈壁: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教
学
反
思
教法
图文结合、引导感悟
学法
品读感悟、合作学习、集体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1、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用近义词辨析方法理解“矗立、耸立、屹立”。
3、概括各段段意。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答案吗?
课时计划
《白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交流有关白杨的资料,小主持人介绍白杨的生活环境。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小组内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全班汇报对生字词的学习,理解重点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理解“高大挺秀”)
4、大戈壁有什么特点?
5、讨论:在荒凉的大戈壁上,铁路沿线为什么有许多白杨树?在这荒凉的大戈壁上,白杨树为什么还生长的这样高大挺秀,说明了什么?(遮挡风沙,护卫铁路,说明这儿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儿扎根。)
6、角色表演,对白杨的争论点评。
7、体会父亲第一次沉思,猜想父亲此时在沉思什么?
学生能体会白杨的特点。
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
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说说白杨树还可能生活在哪?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城市绿化街道)需要它,它就在那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了解白杨树的生活环境。
再次感悟
默读课文,用“﹋”和“_”划出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再次读一读。
深入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板书
设计
3、白杨
遮挡风沙护卫铁路
教学
反思
3、白杨(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语文3.白杨(第1课时)
白杨
点击
晰 xī
清晰
抚 fǔ 抚摸
疆 jiāng 新疆
伞 sǎn 雨伞 绍 shào 介绍 陷 xiàn 陷入
白杨
清晰 插嘴 分辩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浑黄一体
白杨
跟着课文朗读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什么事情,白杨树代表了 一种什么精神?
参考《白杨》课文朗读
白杨
1、认识6个生字。 2、熟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
01 初读感知 02 课文背景
03 生字学习
04 词语学习
05 课后作业
白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 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 体”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 的那段话。
白杨
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并通过朗读 课文学习本课字词,把不认识,不理 解的字词划出来。
白杨
课文中提到了白杨和戈壁,我们来了解 一下。
白杨 落叶乔木,可高达30米,胸径一米, 树干通直,树皮灰绿至灰白色,对土壤要求不 严,根系发达,生长较快,耐烟尘,抗污染。 寿命是杨树中最长的树种,寿命长达200年。 戈壁 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 的地方等意思,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 构成, 亦称“ 戈壁滩 ”,意为大范围的沙漠 地区。
(赛课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第1课时(共22张PPT)
(重点)
走近作者
袁鹰:1924年生,原名田钟洛。 江苏省淮安县人。当代著名诗人、儿 童文学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儿童文学作品《丁丁 游历北京城》,散文集《红河南北》 《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风 帆》等,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等。
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白杨的生长环境的?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 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 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 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 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 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 奉献的崇高精神。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引出白杨树。介绍在大戈壁的铁路沿 线生长着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介绍白杨树。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 杨树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爸爸借树喻人。写爸爸表明自己的 心意,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去新疆的途中有很 多白杨树。
第四部分(第16自然段)后继有人。写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 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孩子们将要成长 为祖国边疆建设者而欣慰。
戈壁: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 漠地带。 造句:好几个月他们一直在戈壁沙漠中行走。
分辩:辩白。 造句:不管他怎样分辩,我们都不相信他。
理解词语
抚摩:用手轻轻地按着并来回移动。 造句:爷爷的手抚摩着我,我感到了一股爱 的力量。
浑黄一体: 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 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
又陷入了沉思。(缩句) 爸__爸__沉__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 现着自己的心。(修改病句) _爸__爸__只__是__向__孩__子__们__介__绍__白__杨__树__吗__?__不__是__的__,__他__也__在__ _表__白__着__自__己__的__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白杨·第一课时
作者 袁鹰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 课文, 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 音,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写一写
疆 陷
• “疆”字不要丢 “土”,与“僵”在 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 • “陷”字右下的笔顺 是撇、竖、横、横折、 横、横。
读课文,知大意
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 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 和谈论白杨 谈论白杨的句子, 谈论白杨 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以白杨为线索, 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 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 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
• 出神、沉思 微笑 严肃 出神、沉思→微笑 微笑→严肃 ↓ 沉思 ↓ 微笑
戈壁 插嘴 分辩 清晰 大伞 抚摸 介绍 边疆 陷入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都是浑浊的黄色, 都是浑浊的黄色,分 浑黄一体 不出界限。 不出界限。 高大笔直挺拔秀丽 超出一般。 超出一般。 高大挺秀
读课文,知大意
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 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 和谈论白杨 谈论白杨的句子, 谈论白杨 作者按 顺序,以 为线索, 从开始西行 上看见窗外的 , 到 的特点和爸爸 言志, 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 。
推荐阅读篇目
• • • • 茅盾的《白杨礼赞》, 杨朔的《荔枝蜜》,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
• 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 作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教版五下_3.白杨 第1课时【优质课件】.pptx
sǎn
结构:左右
抚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二笔 要长。
11
fǔ
音序:F 部首: 扌 组词:抚摸 爱抚 造句:温柔的春风像母 亲的手抚摸着我们。
结构:左右
绍
shào
音序:S 部首: 纟 组词:介绍 绍酒 造句:开学的时候我们 都做了自我介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下方 的“口”要窄。
12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 弓 组词:新疆 边疆 造句:新疆烤全羊全国 闻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的第 一横短、第二横长、第三横适中。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
6
02
戈 陷 疆 晰
gē
xiàn
jiāng
xī
8
晰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日 组词:清晰 明晰 造句:我清晰地记得那天 是小明拿走了雨伞。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日”
xī
和“木”都要细长。
9
伞
结构:上下 音序:S 部首:人 组词:雨伞 太阳伞 造句:老爷爷拿着雨伞, 颤巍巍地离开了。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上 面的撇捺要舒展。
5
白杨:落叶乔木,幼树树皮光滑,青白色,老树树皮有裂沟,
叶子卵形,边缘有波状的齿,木材可供建筑用,也用来造船、纸 等。也叫毛白杨、大叶杨或响杨。 白杨树能在戈壁上生长,生命力强。喜光,不耐阴,耐严寒, 零下40摄氏度的条件下无冻害。耐干旱气候,但不耐湿热,南方
栽培易患虫害,且主干弯曲常呈灌木状。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
第一课时
01
02
03
01
看看图中的白杨,再听一听歌 曲《小白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 现了那伟岸、正直、朴质的白杨, 它挺拔、坚强不屈。今天我们就来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
(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3、白杨(第一课时)
有感情的朗读,掌握文章的思路,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预习准备:
1、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概括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复习引入
(一)预习
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xi dàsǎn fǔmōjièshào xīn jiāng
(4)铁路沿线的一棵棵树好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5)在沙漠中的白杨树,难道给我们的印象还不深刻吗?()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1、背诵第3自然段。
2、本文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
)的事。作者借(),热情歌颂()的远大志向和()精神。
通过测评、练习形成能力,达到一课一得。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3、白杨(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五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沉思、陷入”,理解带点词语。背诵爸爸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学习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掌握文章的思路,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二)展示
交流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练习反馈
一、总结归纳:
()()()()()
白杨(第一课时)
白杨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课文。
教学重点:
1、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2、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释题。
二、作者和时代背景。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四、课文的朗读。
五、课后第四题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六、范读课文。
七、继续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八、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九、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2题。
十一、作业:熟读课文。
白杨第一课时
3. 《白杨》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小学学科语文章节第一单元第3课课题名白杨课时两课时执教教师单位九江市柴桑小学教师姓名王秀娟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通过爸爸的话了解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树是在“表白着自己的点心”。
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间安排第一课时:认识生字词,理解字词,读通句子”,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后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读通句子,理解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达到了预期效果,从整堂课来看,若是老师在补充一些关于边疆工作者在西部地区做贡献的资料,就能更好地帮学生理解课文深意了。
备注教案内容《白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背景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
)教学简析:《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习本课的写作手法。来自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 (ɡē )壁,没 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界 限并不那么清晰(xī ),都是浑黄一体。
白杨树从来就这 么直。哪儿需要它, 她就在哪儿很快地生 根发芽,长出粗壮的 枝干。不管遇到风沙 还是雨雪,不管遇到 干旱还是洪水,它总 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 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 白着自己的心。
•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 ↓ 沉思 ↓ 微笑
预习检测
1、读生字,抓字音、偏旁、笔画、字 形 2、读词语再抄写两遍: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达挺秀、 插嘴、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内 容。
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小组交流,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 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划 下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2.思考爸爸神情变化的过程并找出相关词语,想想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