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专题复习--王守仁专练

合集下载

《明史·王守仁传》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

《明史·王守仁传》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

《明史·王守仁传》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正德元年,权宦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苗、僚杂居。

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

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填贼,贼动静无勿知。

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破贼。

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

乃奏设崇义县于横水。

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十四年宁王宸濠反。

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

”乃多遣间谋,檄府县言:“各方率所部直抵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宸濠果疑,后省,下九江,薄安庆,指南都。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今九江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叛平。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反,诏守仁征讨。

乱平守仁病笃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谥文成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乱平/守仁病笃/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谥文成/丧过江西军民/ 无不缟素哭送者/B.乱平/守仁病/笃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谥文成/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C .乱平/守仁病笃/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谥文成/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D.乱平/守仁病/笃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谥文成/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一般一年一次,在州府举行,时间是八月,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试者称为“举人”。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诗增分训练考点:1.戴复古《夜宿田家》2.(明)王守仁《元夕》3.卢纶《长安春望》4.王令《秋日寄满子权》5.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考点研究】一、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1.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2.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3.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4.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5.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

6.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

7.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

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

二、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

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

其次抓意象,挖内涵。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

然后,品词句,悟感情。

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答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分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及鉴赏专训五古诗词阅读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及鉴赏专训五古诗词阅读含解析

(五)古诗词阅读,完成各题。

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完成问题。

开龙门八节石滩①(其一)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③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

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

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

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

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

”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

锡,手杖。

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

,“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

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

,完成问题。

[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C.“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之送别怀人诗突破性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之送别怀人诗突破性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之送别怀人诗突破性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复习:高考古诗词题材之送别怀人诗解析与突破性专练考点:1.[明代]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2.陈师道《别黄徐州》3.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4.李白《江夏别宋之悌》5.王昌龄《留别武陵袁丞》6.杜甫《送灵州李判官》7.(唐)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与(唐)许浑《谢亭送别》【考点解读】一、送别怀人诗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具体可分为4类。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夕阳、西风、美酒、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雁。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语言特点语深情切,缠绵哀伤,洒脱狂放。

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慢·春兴元·吴存问东君识我,应怪我、鬓将华。

甚破帽蹇驴,清明无酒,寒食无家。

东风绿芜千里,怕登楼、归思渺天涯。

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

日长孤馆小窗纱,新火试团茶。

想明月湾头,家家笋蕨,井井桑麻。

年华不饶倦客,早青梅如豆柳藏鸦。

欲逐梦魂归去,客窗一夜鸣蛙。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火试团茶”,写点火烹茶,一扫前文的凄凉孤寂,表现作者心境闲适愉悦。

B.“家家笋蕨,井井桑麻”采用虚写手法,想象故乡春事繁忙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C.“早春梅如豆柳藏鸦”,写梅已结子柳枝茂密,表现的是春光将尽,形象而贴切。

D.“客窗一夜鸣蛙”,既化用典故“青草池塘处处蛙”,又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请简要赏析“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沅水驿(明)王守仁①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②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余姚县(古属绍兴府)人。

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

②耶溪,即若耶溪,绍兴著名的溪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辰阳”“沅州”是诗人被贬谪到贵州的途径之地,“古驿楼”照应标题中的“沅水驿”,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

B.颔联突出路途中环境的空寂荒凉。

“风土异”即自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

C.颈联中的“耶溪”巧妙化用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的“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之意,表达作者因被贬而厌倦官场之情。

D.尾联选取了“鹤”的意象,但其含义与刘禹锡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不同。

4.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0-2021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

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

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

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

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

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

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

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

”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

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

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

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

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

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

”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

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

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不报。

遣祐检覆台州民田。

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

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

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B.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C.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D.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古诗词专题复习--王守仁专练

古诗词专题复习--王守仁专练

王守仁专练月夜二首王守仁①其一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②!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③满太清。

其二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影响尚疑朱仲晦④,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注】①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良知”。

这两首诗是作者与弟子宴集时所写。

②撄(yīnɡ) :干扰。

③钧天:指天上的音乐。

④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熹。

下句中的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幻的山中月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

B. 两诗颈联均通过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C. 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描写作者月夜狂歌,歌声惊天动地,第二首作者借典故表达自己要向曾皙学习。

D. 两诗均熔说理、抒情于一炉。

作者用自然流畅、富有气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及对弟子的期望。

2.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的理解,先要解释含义,描述情景,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传达的感情。

(3)本题考查对诗人形象的把握。

读懂这两首诗,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②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③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④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王守仁《龙潭夜坐》古诗词赏析

王守仁《龙潭夜坐》古诗词赏析

王守仁《龙潭夜坐》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潭夜坐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释】①王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青年时就有经略四方之志,但初入仕途,就因反对刘瑾,远谪龙场驿。

明正德五年,他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但仍为闲曹。

次年,他游览了滁州,《龙潭夜坐》就是这次滁州之行所作。

①猗兰:指《猗兰操》,琴曲名,相传为孔子自卫返鲁途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乃援琴鼓之,托辞香兰。

1.“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中的“时一鸣”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2.“临流欲写猗兰意”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通过夜晚传来的鸟鸣声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

2.运用《猗兰操》的典故,抒发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感慨。

【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

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

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

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时一鸣”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王守仁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

作此诗时,正是他伤不逢时的时候,所以借孔子《猗兰操》的典故抒发心中的烦忧。

当他面对大江,想要发泄不满时,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足见诗人的胸怀是坦荡豁达的。

【高中古诗词阅读】《龙潭夜坐 王守仁》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龙潭夜坐 王守仁》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龙潭夜坐王守仁》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龙潭夜坐王守仁》阅读答案王守仁晚上坐在龙潭。

① 花香在哪里?夜晚天气晴朗,河对岸有石林草屋的声音。

当月亮升起和独自离去时,鸟儿在山间的天空歌唱。

草露不留芒湿,松风轻歌一。

林柳想写宜兰② 意思是,在江北和江南有无限的爱。

[注]① 这个龙潭坐在晚上王守仁①夜色清香,溪对岸石林草屋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留芒湿,松风轻歌一。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游滁州之时。

②依兰:曹依兰,钢琴的名字。

据说是孔子写的。

孔子为了自卫回到了鲁。

当他看到隐秘山谷里郁郁葱葱的兰花时,他和草在一起,所以他哀叹自己的不合时宜的生活。

1诗中描绘的龙潭之夜是什么情景?它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这首诗。

(5分)二.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钟)参考答案一.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1通过描写夜晚花香幽雅,溪水潺潺,鸟儿啁啾,草地上的露珠,松林中的风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1诗人的写作风格急剧转变以结束这句话“无限情”他直接表达了自己没有因为失望而沮丧的感觉。

(1分)二.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

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

(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

颈联中的““不辞职”偏与”“捐赠”草露”““无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

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每一点2回答3分即可。

)。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王守仁诗歌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王守仁诗歌

诗歌专题训练----王守仁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谒伏波庙①(明)王守仁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②群舟夜上滩。

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

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③干羽④五云端⑤。

注释:①伏波庙:在广西境内,为纪念东汉名将马援而建。

马援为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受封“伏波将军”。

本诗写于作者广西剿匪途中。

②鱼丽:古代的一种战阵。

③两阶:指宫廷的东、西阶梯,此处代指君臣。

④干羽:指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

⑤五云端:指皇帝所住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选取战船、战鼓、战阵等意象,渲染了战前严阵以待的紧张气氛。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月照千山旌旗、风传铃柝之声等场景。

C.后两联借景抒情、借事抒怀,寄托了作者对清明政治、文德教化的期待。

D.本诗叙议结合,意象丰富,意境浑厚,用典贴切,立意高远,特色鲜明。

2.本诗包含了多重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其一)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①。

【注】①订顽:订正愚顽。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门生一路远送,穿行于乱山之间高低不平的小路,深情厚谊令诗人心中不安。

B.大风吹起诗人的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形象的画面中蕴含着诗人的复杂感慨。

C.诗人勉励学生要用心做学问,改正愚钝之性,最后两句诗饱含着谆谆教导之情。

D.本诗情景相生,虚实结合,先写送别情形,再及勉励之意,情感表达委婉含蓄。

4.前人评价本诗“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登大伾山诗①王守仁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客观题专题复习之巧识诗句意思理解错误+课件22张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客观题专题复习之巧识诗句意思理解错误+课件22张

正:“屈穷”的“穷”指不得
志,困窘 而非生活贫穷。
( 年新高考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误:受恩必报
细心翻译 不能无中生有
正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自由自在,不如隐居山中的逍遥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僧人令人羡慕。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正:而是曾巩自身不如飞鸟自在。
注 ①南丰先生 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 狭窄的路。篮舁 竹轿。③骨毛清 谓超凡 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 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没有联系全诗和表现手法 单句翻译 导致不合情理
规律5:下药: 联动全诗及生活实际生活 确定诗义是否合情理
( 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误:“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
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
陈师道
侧径篮舁[yú ]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找出省略句子的成分:(曾巩) 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
景图。
“万里”是“空间”,“百年”是“时间”。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

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系列:《明史 王守仁传》(附详解)

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系列:《明史 王守仁传》(附详解)

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系列:《明史·王守仁传》(详解)一、原文展示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明年七月进兵大庾。

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

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独仲容未下。

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

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

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

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

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

贼大喜过望,益自安。

守仁留仲容观灯乐。

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余贼奔九连山。

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

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

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世宗深知之。

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

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二、分段解析1、介绍传主:姓名、籍贯、科举、专长等。

★(原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

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主题式异文通练04:王守仁诗文(文言传记+古诗)

主题式异文通练04:王守仁诗文(文言传记+古诗)

主题式异文通练04:王守仁诗文(文言传记+古诗)(时间:30分钟分值: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

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

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王守仁《登阅江楼》阅读训练及答案

王守仁《登阅江楼》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5~16 题。

登阅江楼①
王守仁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②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③一怆情。

[注]①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西北狮子山顶建此楼。

②登临:《毛传》中有“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之语。

③新亭:亭名,故址在江苏江宁县南。

《世说新语》:“过江诸人,相邀新亭。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狮子山顶的阅江楼虽荒芜却“旧有盛名”,所以吸引高皇朱元璋来此驻扎军队。

B.诗人在阅江楼上凝望无边山色,遥看天地间大江奔流,思通古今,感慨万千。

C.末句化用典故,用“新亭”这个无奈偏安的文学符号来表现自己的怆然之叹。

D.本诗因物兴感,叙述、议论、抒情结合,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蕴含深刻哲理。

16. 诗中蕴含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请结合全诗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5. A 阅江楼是朱元璋修建的。

16. ①守卫国家、安抚四夷不只依靠山河的险固和城墙的高大。

②更应重视修明德政,以德治国。

③也要选拔、任用贤才。

(6 分。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名师讲题】王守仁《登大伾山诗》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王守仁《登大伾山诗》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登大伾山诗①王守仁②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①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

皇上辍朝一日以示哀悼。

次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枢回浚县安葬。

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

②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点明了出发时间,描写了一幅云雾缭绕、钟声稀疏、万木萧瑟的早晨山景图,烘托出山寺的幽静。

B.颔联中“河流成沃野”写河流滋润出肥沃的原野;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龙鳞”比喻水流穿石的形态;以“日绕峰头”写出山峰的高大,暗示诗人登山之高。

D.尾联中“宫阙五云”暗指明朝皇宫,诗人借遥望国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流露出登高望远的豪情。

16.有人评论此诗“其言也壮,其志也豪”,请你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 B16.(1)“其言也壮”可以从诗人笔下之景看出,从山下到山顶,都为远望所见,视野开阔,境界阔大。

(2)“其言也壮”可以从“万”“千古”“天北极”“高”“九霄”,这些体现宏大气象的词语看出。

(3)“其志也豪”意味着在感情的抒发上,有对历史沧桑的深沉的感叹,有自己正值气盛志满之时,对人生未来充满昂扬的斗志与饱满的政治激情。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项中“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理解错误。

颔联“几年沙势自风湍”是写几年来沙石被风卷动,形成湍急的水势,这里只是写景,并没有表达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

故选 B。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从“其言也壮”和“其志也豪”两个维度出发,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释。

【古诗文阅读】王守仁《瘗旅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王守仁《瘗旅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王守仁《瘗旅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易绿文王阳明魏正德的第四天和秋月的第三天,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官员。

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姓氏。

他带着一个儿子和一个仆人来到隆昌,住在土苗家。

从树篱上看;多云、多雨、天黑。

如果你想打听一些来自北方的消息,那是行不通的。

明天早上,派人去瞄准它。

完成了。

薄薄的下午,蜈蚣来了吗?当斜坡来到时,云说:“一位老人死在斜坡上,在他们身边哭泣。

”于说:“这官员的眼睛会死的,多疼啊!”黄昏时分,有人又来了,说:“有两个死人在斜坡脚下,坐在一个旁边哭泣。

”如果你询问他的情况,他的儿子会再次死亡。

明天,有人过来说:“看看斜坡下的尸体。

”然后他的仆人又死了。

哦,疼!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

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

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

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而告之,曰:“呜呼,伤哉!?何人??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

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人再次回到家乡,他们的官员只走了一千英里。

我来的很匆忙。

这很合适。

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如果你从五场战斗中走出来,你应该欣然上路;胡卫虎,我昨天看到你的脸,皱着眉头却无法掩饰他的忧虑?那人冲出霜冻和露水,把悬崖往后拉,走上了万峰之巅。

他又饥又渴,筋骨疲惫;疟疾侵入外界,忧郁侵袭它。

它能不死吗?我坚信你会死,但我不是说如果你死得很快,我也不是说你的儿子或仆人。

我也突然死了!你管它叫什么?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如果你不掩埋你的尸体,幽静的悬崖上会有成群的狐狸,阴谷里的眼镜蛇会像轮子一样。

你也可以把身体埋在肚子里,不会暴露太久。

你已经无知了,但我怎么能在乎呢?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矣,我经历过瘴气,但我可以自给自足,所以我没有尝过一天的悲伤。

文言文专题复习--《明史--王守仁传》专练

文言文专题复习--《明史--王守仁传》专练

《明史--王守仁传》专练王守仁传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

华性孝,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

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

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华性孝,士论多之多:赞美。

B.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薄:攻击。

C.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逆:迎战。

D.守仁不赴,请归省省:探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守仁专练
月夜二首
王守仁①
其一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②!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③满太清。

其二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④,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注】①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良知”。

这两首诗是作者与弟子宴集时所写。

②撄(yīnɡ) :干扰。

③钧天:指天上的音乐。

④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熹。

下句中的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幻的山中月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

B. 两诗颈联均通过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C. 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描写作者月夜狂歌,歌声惊天动地,第二首作者借典故表达自己要向曾皙学习。

D. 两诗均熔说理、抒情于一炉。

作者用自然流畅、富有气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及对弟子的期望。

2.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的理解,先要解释含义,描述情景,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传达的感情。

(3)本题考查对诗人形象的把握。

读懂这两首诗,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②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③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④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解答】(1)A.“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错。

“不知何处亦群英?”是指的自己与弟子的这次宴会是群英荟萃,此句既是自信,也包含对弟子成为英雄的期许。

并非“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

B.“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错。

由“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中的“尚疑”和“支离”可以看出,此句是说朱熹和郑玄对后世的影响不大,有待商榷,并非对二人的赞美。

C.“歌声惊天动地”“借典故明志”理解错误。

“化作钧天满太清”是期望自己的学说影响天下,并非“歌声惊天动地”;“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是借助孔子与他的弟子曾皙的典故,一方面表现自己对曾皙志向的肯定,另外也借此勉励弟子向曾皙学习,因此“借典故明志”表述不全面。

D.正确。

故选D。

(2)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中的意思。

第一首中“肯信”就是要坚定地相信,第二首中“须怜”意思是一定要爱惜。

“肯”字有突出的作用,加强了语气,突出了对内心本来就有的天理良心的坚守和对自己学说充满一种自信心。

“须”字也有同样的作用,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要珍惜千百年来流传的儒家经典,流露出对儒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生满怀期望之情。

(3)第一首诗中“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樱”意思是坚定地相信内心本来具有的天理良心不会被蒙蔽,这样怎么会被外物干扰?表现出对自己学说的自信。

第二首诗中“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则希望学生有质疑精神,诗人认为朱熹、郑玄没有学得儒学的精要,流露出对以往儒学大家的不屑之情,这是一个充满自信、敢于质疑权威的形象。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说“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要爱惜真正的精神已经中断的儒学,努力继承儒学的真精神,不虚度一生,这是诗人对学生的期许,也是对自我的要求,诗人主动担当传承儒学的责任,具有使命感。

最后写到“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诗人仰慕儒家曾点之志,说他的狂放情怀和自己一致。

答案:
(1)D
(2)“肯信”的意思是坚定地相信,“肯”加强了语气,有强调作用,突出了诗人对“良知”的坚守和对自己学说的自信。

“须怜”的意思是必须怜惜,“须”加强了语气,表达诗人对儒学历经千年传承的慨叹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儒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期许。

(3)①自信、狂放的形象:表现在作者对自己学说的坚信,和对朱熹、郑玄等儒学大家的不屑。

②有使命感,具有担当精神的形象:表现在作者拥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和对曾皙之志的追慕、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上。

其一译文:
中秋佳节,月华万里,一片清朗。

忽然四周远山升起了云雾。

一会儿浊雾随风飘散,依然显现出青天上这轮明月。

坚定地相信内心本来具有的天理良心不会被蒙蔽,这样怎么会被外物干扰?我今天晚上狂歌一曲,化作仙乐飘满天空。

其二译文:
中秋佳节之时,处处月光皎洁明亮。

不知道哪里也会有你们这样的英才?一定要爱惜真正的精神已经中断的儒学,努力继承儒学的真精神,不虚度一生。

(千百年来流传的圣学,是最值得珍惜的;能够将之发扬光大,也不辜负男儿一生的光阴了。

)朱熹捕风捉影,并没有得到儒学的要领。

(你们)要勇于怀疑;郑玄注释儒家经典,支离分解,没有把握儒学的根本,这也是以之为羞的事情。

《侍坐》中曾点铿然弹完一曲,才放下瑟说他的志向就是沐浴春风在野外唱歌,他虽然狂放却和我的情怀一致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D.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E.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己率先开放的景象。

4.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3.BD(1)
4.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是运用想象表现的。

作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罗旧驿
(明)王守仁①
客行日日万锋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扬瘴,乡思愁经芳杜州,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5.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5.答案:(1) 布谷鸟连声啼叫,小村庄下起连绵的雨,显得特别阴暗;刺桐花长在幽静的石溪旁,却不愿开放。

描绘了一幅阴暗、凄苦的画面。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 由于作者郁闷的心情对仕途不是很乐观,加上思乡的凄苦,前六句诗人笔下自然呈现了一种郁郁寡欢,在这样的心境下看山石溪幽,鸟啼雨暗,然而后两句作者的心胸豁然开朗,就有了“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之境界,显得格外坦荡。

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

(意思符合即可。

有欠缺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