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诸弟砥石命(并铭)》阅读答案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
(《贻诸弟砥石命》)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存在问题:漏译虚词“然”、实词“干”,表意不顺畅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志(3分)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
(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所以我不忍心远离父母而被人役使。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错译实词“亲”。
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4分)(方苞《孙征君传》)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
先是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附焉存在问题:错译定语后置句式、固定短语和实词“附”。
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李东阳《移树说》)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过了一年之后再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
阅、岁、成、十九。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随意更改和添加词语。
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
(得分点:毁誉,毁谤和赞誉;原,根源;机,契机,关键。
《大学之道》同步练习(含答案)
《大学之道》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材料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怒’手!己所不欲,勿拖于人。
(《论语·颜渊》)材料三: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材料四: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注)①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问其目目:详情。
B.举直措诸枉诸:诸多。
C.子恸矣恸:悲伤过度D.吾不徒行以为之椁徒行:徒步行走2.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
C.“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既在于自己,也需要外界的监督,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3.请评析材料四中孔子不为颜渊做椁的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法复习《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法复习《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含答案)中考语文基础运用《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咸通中,京兆左军有张季弘,勇而多力。
尝经胜业坊,遇泥泞深溢,有村人驱驴负薪而至,适当其道。
季弘怒之,因提驴四足,掷过水渠数步,观者无不惊骇。
后供奉襄州,暮泊商山逆旅。
逆旅有媪①,谓其子曰:“恶人归矣,速令备办茶馔,勿令喧噪。
”既而愁愤呼叹,咸有所惧。
季弘问媪,媪曰:“有新妇悖逆,制之不可。
”季弘曰:“见母忧恐,谓有何事,若是新妇,岂不能其语耶?”媪曰:“客未知,新妇壮勇无敌,人皆畏惧,遂至於此。
”弘笑曰:“其他即非某所知,若言壮勇,当为主人除之。
”母与子遽叩头曰:“若此,母子无患矣,虽穷困,当力为酬赠。
”顷之,邻伍乡社悉来观视。
曰暮,妇人荷束薪而归,状貌亦无他异。
逆旅后园有磐石,季弘坐其上,置鞭于侧,召而谓曰:“汝是主人新妇,我在长安即闻汝倚有气力,不伏事阿家②,岂敢如此?”新妇谓季弘曰:“乞押衙不草草,新妇分雪③,新妇不敢不承事阿家,自是大人憎嫌新妇。
”其媪曰:“汝勿向客前妄有词理。
”新妇因而言曰:“只如某月曰,如某事,岂是新妇不是,”每言一事,引手于季弘石上,以中指画之,随手作痕,深可数寸。
季弘流汗神骇,但言道理不错,阖扉假寐,伺④晨而发。
(选自宋·调露子《角力记》,有删改)【注释】①媪:对老年妇女的敬称。
②阿家:丈夫的母亲。
③分雪:辩白。
④伺:等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既而愁愤呼叹()②咸有所惧()③母与子遽叩头()④荷束薪而归()(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有村人驱驴负薪而至,适当其道。
②季弘流汗神骇,但言道理不错,阖扉假寐,伺晨而发。
(3)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新妇壮勇无敌”。
(4)结合选文简要概括,张季弘除了“勇而多力”外,还有哪些特点?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1-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
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惰农。
及至邑,则鄽肆⑦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
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
以是知其必善政也。
”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
”即日同荐于朝。
希颜后为发运使⑧,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
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
③天使:皇帝的使者。
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
⑤驿传(zhuàn):驿站。
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
⑦鄽(chán)肆:店铺。
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问曰(2)闻.更鼓分明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答案】13. (1)于是,就(2)听到,听见14. (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
15. 通过与范延贵的对话,张咏了解到张希颜善于政事,是一位好官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知人识人,所以张咏认为范延贵也是一位好官员。
张咏爱才惜才,为国举贤,因此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得到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于是问到。
因:于是,就。
(2)句意: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
闻:听到,听见。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2022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6 文言文阅读 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文言文简答题(时间:20分钟分值:19分)1.(2019·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项经传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注],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②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③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④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注】羨余:赋税的盈余。
(1)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解析]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第②③段。
找出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相关叙述并抓住体现原因的关键性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原因分析即可。
[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产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护。
(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2)第④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4分)[解析]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在文中找出项经据理力争的相关论述,然后分角度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再练限时训练 训练16 文言文阅读(二)
训练16 文言文阅读(二)(时间:分钟 分值:分) (对应学生用书P409)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退 让贾 谊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
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其亭瓜之恶也。
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皆有死焦者矣。
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
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
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
”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
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
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
楚令闻之大丑以志自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老子曰:“报怨以德。
”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
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
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
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
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注】①劬(qú):勤劳劳苦。
②窳(yǔ):懒惰。
③恶(wū):叹词表示愤怒。
④hūn):糊涂。
⑤说:同“悦”高兴。
⑥窭(jù):贫而简陋。
⑦翦:同“剪”修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必每莫令人往 莫:不要。
楚边亭旦而行瓜 行: 巡察。
恕然丑以志自也 丑:以为羞耻。
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解析 A.莫:通“暮”夜晚。
答案 A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怒其亭瓜之恶也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梁亭觉之因请其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 A.其均为代词前者代梁国边亭;后者指自己。
.因前者副词于是就;后者介词通过特指通过某种人物关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周末培优(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周末培优(含解析)不分版本周末培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
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廉价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
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
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字〞,人的表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时取字。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文中指“丧父〞,可用“失恃〞来表达。
C.“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
古人常以“蛮夷〞来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2021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含答案)
浦东新区武训①传略(节选)蒋维乔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
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曰孝丐。
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
渐积至万余缗②,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
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
”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
延师课读,束脩③必丰,礼意尤极周挚。
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④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⑤以待。
【注释】①武训(1838-1896):原无名,排行第七。
②缗: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
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
④飨:宴请。
⑤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得一钱()(2)至万余缗()11.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远近的人们听说其中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B.远近的地方听说其中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C.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D.远近的地方听说他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3)行乞兴办义学嘉定区清白吏子孙陈子庄先生曰:“先大父①居官,清谨自持。
道光元年,摄泗州事。
州地处下游,每年春秋之间,城处半成泽国,例请赈恤②,然当赈恤之地,民皆转徙,无可稽核。
悉以虚册报销,故皖省有南漕北赈③之谣,公独不肯办,触怒上官,几致参劾,遂解州事。
人皆以为愚,公但笑应之而已。
尝谓余兄弟曰:‘我虽不得此钱,以‘清白吏子孙’五字贻尔等,不亦厚与?'此事通州白小山尚书载入公墓志中。
前年余代理新阳县事,吏胥④有请少报熟田多征米者,余曰:“祖不吃赈,孙顾吃荒,可乎?'一笑谢之。
”[注]①大父:对去世祖父的尊称。
②赈恤:以钱物救济贫苦或受灾的人。
③南漕北赈:意思是南粮北富。
④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官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先大父居官()(2)故皖省有南漕北赈之谣()(2)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课标“Ⅰ卷+Ⅱ卷”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挖空+参考译文(精校收藏版)
【语文畅学优】新课标“Ⅰ卷+Ⅱ卷”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挖空+参考译文(精校收藏版)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翻译及文言挖空训练明日推出,敬请关注。
选择题解析T10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关于试题】2023年初教育部命制的试题断句新题型,将客观选择题改成主观题,考生没有任何投机可能(选择题是给出断句位置,考生找不同,排除法,有蒙混过关的可能)。
这一新题型在2023年新高考试题中得到印证,估测会在今后高考中延续一断时间。
因断句只有三处,句子相对较短,这实际上降低了难度。
字母定位法,为机读阅卷提供了方便。
技法:(1)只需三处,我们可以运用由大到小倒推法。
先确定“大”的范围,再来找其他两处。
(2)答题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
记住,只涂三处,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不能乱涂。
【解析】先断最容易的一处,“岂………哉?”是固定句式,“岂”前G处必断。
再来逆推,找出两处。
“然后”是一个很准常见的时间词,承接两个动作,前面D处可断。
再来看句子主语韩非子,有三个动作词,分别是“云”“引”“难”,三个动作要断开,由此可推知,“引”前C处要断。
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
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善赏哉襄子!赏人而天下为人点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
【答案】CEG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断句】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句意】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选择题解析T11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细则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细则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
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②《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
《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
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
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
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
③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
如《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郓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
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
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④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②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A.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B.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C.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D.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答案】B【解析】(1)“军士”作“飨”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项伯”作“常屏蔽之”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答案】C【解析】(2)C项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答案】B【解析】(3)B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不正确因为原文中“岂自知附骥之尾”的意思是“依附他人而成名”【答案】(4)①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②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解析】(4)①辞推辞不接受特特地特意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②甚厉害严重绝诀别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①崔颢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汉驿通烟火胡沙^②乏井泉功成须献捷^③ 未必去经年【注】①单于指单于都护府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裴都护事迹不详都护为官名设大都护、副都护管辖境内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②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③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A. 诗歌的首联用了“征马”“秋月”两个意象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渲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B.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C. 颔联细致地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D. 胡地黄沙漫天大漠浩瀚却无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答案】D【解析】A项“前去征战”表述错误应为“前去任职”B项“寄予思念家乡之情”错误应为“衬托朋友分别之情”C项“细致地描写”表述错误诗句并非细致描写“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述错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匈奴单于你切莫靠近我汉家边塞如今我都护将军正欲莅临边关以虚拟的口吻告诫敌酋不要轻举妄动扰犯边关衬写裴都护强大的声威谐谑而又豪壮故选D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C.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D.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答案】D【解析】(1)D项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新诗”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 原文最后一段为“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答案】D【解析】(2)D项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传统是非常稳定”错误原文第三段为“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传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此处绝对化了【答案】B【解析】(3)B项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东西方诗的不同是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等方面看法不同造成的此处因果倒置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中第二个维度的观点的一项是()4.(4)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结合文本从论据使用和语言表达角度加以分析4.(5)要想获得更多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态度与精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A. 如果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考古发掘用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未知的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发现B. 从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记载两个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中原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的联系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C. 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浪漫夸张的艺术想象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华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D. 在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后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答案】C【解析】(1)A项表述绝对B项“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分析错误考古发掘只是找到了“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 “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并未确定D项颠倒了先后顺序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其动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可知应是先发现了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后开拓出丝绸之路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三星堆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的现实联系”缺乏依据【答案】D【解析】(3)D项“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的‘权杖’”是用来支撑第三个维度的【答案】(4)①观点有据每个观点都有实证材料支撑如论证第一个维度时运用《尚书》和《蜀王本纪》的记载来证明三星堆文明的源头和发展脉络②语言客观对于未确定的结论用“可能”表示只是推测加入修饰限定成分使表述内容更符合事实如“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客观上不能排除”等这些词句使表达客观严密【解析】(4)从论据使用的角度来看材料一在论证三个维度时均有事实材料支撑例如论证第一个维度时运用《尚书》和《蜀王本纪》的记载来证明三星堆文明的源头和发展脉络论证第二个维度时举了三星堆中“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尤其是龙、虎、鸟、大眼兽面等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如湖南)也有密切的关系”的例子来论证论证第三个维度时举了“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等的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存在不能将三星堆出现的这类考古现象都归结于外来文明”的例子来论证充足的事实材料证明了作者论证的严密性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作者论述时所采取的语言极其客观符合事实比如“很可能也是丝绸的残痕”一句中用“可能”表示推测不直接给出结论“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客观上不能排除” 加入修饰限定成分使表述内容更符合事实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答案】(5)①善于打破思维定势不拘泥于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探寻新的解读角度②勇于创新创新性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对世界文明研究做出理论贡献③使命担当中国考古工作者肩负重大使命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增强民族自信④态度严谨尊重考古发现事实参考文献典籍解读三星堆文明【解析】(5)依据材料一的“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出土和即将出土的各种考古遗物和遗迹现象在当前至关重要”可知考古工作者应善于打破思维定势不拘泥于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探寻新的解读角度依据材料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摆脱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即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的束缚……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的建筑、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等”“我们提出的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一些原生文明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理论贡献”可知考古工作者应具有勇于创新精神依据材料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果是中国考古学实现其肩负重大使命的典型例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追溯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滋养和学理支撑”可知考古工作者应具有使命担当精神依据材料一的“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古代书写系统”可知考古工作者应态度严谨尊重考古发现事实参考文献典籍解读三星堆文明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王老太太”的形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5.(3)有人认为小说中“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是多余的应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4)老舍的作品以充满喜剧性著称请以本文为例分析其喜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第一段中王老太太将抱孙愿望的屡次落空归结于“命该如此” 这既表现了她想抱孙而不得的无奈也为她在产子风波中的行为、态度作出铺垫B. 在本次孕产事件中医生的处置科学合理、充满智慧但最终孩子死了医生自己也可能惹来官司如此安排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悲哀和愤慨C. 小说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营造出一种“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这可以淡化悲剧意义使作品不至于“赶尽杀绝” 体现出老舍的宽厚和同情D. 老舍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组织成悲喜更迭的曲折情节本文既有对当时社会观念的讽刺也能引起读者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答案】C【解析】(1)C项“可以淡化悲剧意义”错误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可以使悲剧更显其悲【答案】B【解析】(2)B项不允许“多眨巴眼睛”不属于王老太太“浑身解数”中的内容属于作家幽默、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表达【答案】(3)不能删去①“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合理没有“娘家妈” 媳妇送不到医院后面的情节也无法展开②衬托主要人物用妈妈对女儿的真心疼爱衬托了主要人物王老太太的冷漠自私③反映了普遍的社会环境两位母亲都固执已见思想保守不信任医院构成人物群像共同构建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社会环境【解析】(3)由文中“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妈把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王老太不同意……娘家妈也发了言催生咒还没念完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可见王老太太和“娘家妈”一样思想迷信不信任医院多一个“娘家妈”这样的角色便能和王老太太构成人物群像反映当时愚味无知的社会环境由“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心中打定了主意保小的不保大人……娘家妈可不干了呢孙子算老几女儿是女儿上医院吧”“娘家妈哭得放了声王老太太到底心硬只落了一半个泪”等内容可见两人对待产妇的态度截然不同设置“娘家妈”的角色能反衬王老太太的冷漠自私且如果没有“娘家妈”决定送女儿去医院后面的情节就难以发展“娘家妈”的角色还起到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合理的作用【答案】(4)①体现在矛盾冲突的情节上如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医院挂号排队、男大夫接生等情节使其与王老太太产生冲突引人发笑以及爱之反害之的矛盾构成喜剧性②体现在人物的行为、语言、观念上王老太太、娘家妈包括媳妇在内的荒诞言行、愚昧思想观念与事实的悖逆都充满喜剧性③体现在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作者用夸张、比拟、比喻、双关、联想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反讽的写作技巧诙谐的俗语构成了幽默的语言风格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解析】(4)小说中从在家接生到去医院接生再到抱着孙子回家把孙子害死等情节多处充满喜剧色彩如“生孩子又不是买官米给钱就结了挂哪门子号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 把医院的“挂号”谐音联想到“挂号信”上反问孙子难道是信吗“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 把“手术”一词理解为“把手竖起来” 造成荒诞的幽默效果在医院忌讳男医生接生百般不从却不得不依接生后还把医生当成恩人最终孩子死了又骂医生前后矛盾对比中增强了喜剧性又如“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儿媳妇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那么不会用胶粘上点吗”“每个嚏喷都是照准了孙子的脸射去的”等荒诞的言行愚昧的思想令人忍俊不禁还有如“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县官不如现管”“孙子烧得象块火炭”“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圆了”等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俗语等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也使小说更具有喜剧性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6.(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6.(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面世淋漓尽致蕴藏如雷贯耳B. 面市淋漓尽致蕴含如数家珍C. 面市酣畅淋漓蕴藏如数家珍D. 面世酣畅淋漓蕴含如雷贯耳【答案】B【解析】(1)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面市谓产品投放市场同消费者见面“面世”多指作品问世“面市”多指面对消费者买卖的货物、产品投放市场结合语境分析应选填“面市”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表达得详尽细致、充分彻底也可形容非常痛快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结合语境分析应选填“淋漓尽致”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蕴含包含在内结合语境分析选填“蕴含”更好一些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结合语境分析应选填“如数家珍”故选B【答案】C【解析】(2)结合前文“神话中寄托着上古时代的祖先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美好想象……在能动的文化创作中得以深刻体现”分析可知神话现实意义深刻结合下文“提起中国神话却认为晦涩难懂不愿了解和深究”分析可知“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许多中国人并没有重视神话的现实意义故括号中所填语句应体现前后文的转折意味选项中只有C项最符合故选C【答案】D【解析】(3)画线句子中的“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更需要薪火的传承” 排除A项和C项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主语应为“神话” 而画线句子的主语为“流传” B项句子的主语也是“流传” 故排除B项故选D7.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不超过80个字【答案】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协议确立劳务关系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使用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理清圆圈里的是当事三方派遣单位用人单位被派遣员工箭头上的文字说明了当事三方的关系是劳务关系、使用关系、劳动关系它们通过“签订协议”、“岗位协议”和“签订合同”三种方式形成不同的关系所以当事三方相互之间的关系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员工之间签订劳动关系被派遣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使用关系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签订劳务关系8.(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8.(2)请各用一个偏正词组概括三段文字的内容每个词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①属于舟山群岛中的一个, ②岱山岛更是提升了它的名气, ③来岱山一定要看摩星山【解析】(1)根据①空前“岱山岛”和空后“它在舟山本岛的北部”可知这是在讲述岱山岛的地理位置据此①空可填“属于舟山群岛中的一个”根据②空前“舟山群岛本来就名扬四海”和空后“早在唐开元年间岱山就被命名为‘蓬莱乡’”可知这是在强调岱山岛对舟山群岛名气的加持据此②空可填“岱山岛更是提升了它的名气”根据③空后“摩星山属于岱山最高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典型的蓬莱仙境”可知这是在强调摩星山的具体位置及周围美景据此③空可填“来岱山一定要看摩星山”【答案】(2)①岱山岛的名气和命名②岱山岛上的摩星山③摩星山上的茶园【解析】(2)注意要使用偏正短语进行归纳第一段根据“岱山自古就有‘蓬莱仙岛’之称”可概括为“岱山岛的名气和命名” 第二段根据“摩星山属于岱山最高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典型的蓬莱仙境”可概括为“岱山岛上的摩星山” 第三段根据“这就是人们说的蓬莱茶园”可概括为“摩星山上的茶园”。
《天石砚铭(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达成以下小题天石砚铭(并序)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认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戒,而不行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两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冒犯坐牢,家眷流浪,书本凌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认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③。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行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说明)①纱縠行:苏轼故乡,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
③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解说以下加点字。
(1)得异石(2)而不行更..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此中寄托的感情有何不一样?请分别找出与之相照顾的语句。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顾的话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不一样的,奇异的(2)改换,改正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赐”是恩赐的意思,表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恭敬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望“宝而用之”“不行易也”。
舒元舆散文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晚唐宰相舒元舆是“甘露之变”的主要人物之一,其文众体兼备、锻炼精粹。
他的论说、表奏、书牍、碑志、辞赋、杂记都很好;写景、叙事、议论、抒情各尽其妙。
现存文章十六篇,有十二篇被姚氏选入《唐文粹》中。
目前对舒元與的研究,大多是单篇着手或仅仅在文中提到舒元舆及某篇文章的题名。
较系统研究的只有王宗堂《舒元舆简论》和吕武志的《舒元舆散文析论》。
对舒元舆散文的研究单篇着手或提及的有:姜光斗在其《清新秀逸包含哲理——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中对舒元與《长安雪下望月记》逐段进行解读与赏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意旨。
张佩在《说唐代牡丹》中引舒元與的《牡丹赋》来证明牡丹的最早来源、牡丹“花品第一”以及时人对牡丹的喜爱。
路成文在《唐代两篇<牡丹赋>与“甘露之变”》中考证了舒元與和李德裕的《牡丹赋》的写作时间,认为舒元舆的《牡丹赋》较李德裕的更早。
同时也对舒元舆的《牡丹赋》进行艺术分析。
冯广平在《唯有牡丹真国色》中对洛阳牡丹兴盛与武则天的关系中引用舒元與的《牡丹赋》为证。
方丽萍提到在晚唐只能嘲风月、弄花草的文坛氛围中,舒元舆的“透着彻骨悲凉与满腔悲愤的散文《悲剡溪古藤文》出现了”[1]。
陈志勇在《唐代家训研究》中把舒元舆的《贻诸弟砒石命》和元稹的《诲侄等书》进行比较,认为舒元與和元稹的“励志”训的共性是: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均以“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为最终目标。
李利民在《中晚唐文中的“猫论”》中对指出舒元與的《养狸述》语言方面“散体化的语言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表达效果。
文学性方面“狸猫与端人采用了比较手法”。
王宗堂在《舒元舆简论》中认为舒元與的《上论贡士书》是为识分子鸣不平的。
其它提及舒元舆和“甘露之变”的:张志东的《千年宦官》、鲜于煌的《试论白居易三峡诗的内容特色》、胡遂的《从“平常心是道”看白居易平易浅俗的诗风》、卞孝萱的《喷玉泉幽魂》和孙植的《由一则误收诗谈<全唐诗>等编纂及其他》。
《兼爱》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兼爱》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翠微峰记【清】恽敬自宁都西郭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负,北峰为翠微峰,易堂九子讲学之所也。
背郭十里,陟山西折而北,过前所望虎而踞之南峰,有崖复北,有岩夹磴而上,西折有冈,冈之西为金精洞,北即翠微峰。
循冈行,有石门木阖,背扃之,仰视绝壁而已。
冈之东望果盒山,有楼阁,于是欲返游果盒山,而阖为从游所排,遂游焉。
过石门,有南北崖,相去以尺数,倚立俯仰相隐闭。
北崖为磴以登,级三十有六,道绝,植梯级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构少息,为第一巢。
复登为梯磴之级二十有八,有巢隘于前,巢不可息,为第二巢。
级十有七为第三巢。
级八十有三为第四巢,皆可息。
至此始出崖。
日杲杲然射诸峰,峰如相荡矣。
复得磴八十有三,有坪为易堂,已毁废。
其北有屋,魏氏居之,其旁后无他道,复循故道而下。
魏氏之先为避乱计,故凿山无左右折,上下皆悬身,以难其登,登山极劳弊,无游览之胜。
然九子穷居是山,能各有所守,不欺其志,是则不可没者。
九子:宁都魏际瑞、际瑞弟禧及礼、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南昌林时益、彭士望。
唯际瑞为本朝招吴三桂贼将韩大任被难焉。
(原文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第1自然段写翠微峰的方位、外部形态等,并提及翠微峰是易堂九子讲学的地方,为下文张本,表现了作者悲凉的情感。
B.第2自然段写作者游翠微峰的行程,主要描写作者尚未登上翠微峰顶时游历的过程,方位名词的使用表现了山路的曲折。
C.第3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攀四“巢"的经过,刻画了山的陡峭、攀登的艰辛,以此衬托九子不凡的情操。
D.第4自然段作者抒发感慨,表达对九子的敬慕之情,并着重表达了对九子之一的魏际瑞的惋惜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浙江家训名篇的当代意义
南宋以后,20%的家训名篇出自浙江,这些家训的撰写者都是名臣硕儒。
很多家训文献都是专门写下来用于训诫家族子弟的传承性文书,因此,内容比较系统,主要围绕修身、治家、处世、教子等几个大的方面,条分缕析,面面俱到。
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延续,离不开它们的绳绳相继浙江家训名篇的当代意义 ●王长金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能延续至今,家庭能稳定持续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其中,家训是我国古代家族长辈为教育子孙后代而专门撰写的文献。
从周公到孙中山,家训历时3000多年,绳绳相继,积累了众多的家训名篇。
不少大型类书里都有收录:《中国丛书综录》收录了117种,《四库全书》收录了171种,《古今图书集成》收录了155种。
传承意义十足的训诫家训的文献和载体有四种:一是散见于历代文献典籍、人物列传中的训子文,如《尚书》里的周公训辞、《孔子家语》里的过庭训,《宋史》里的包拯家训等;二是历代文人撰写的单篇家训,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三是《家谱》中的家训族规;四是历代诗词文集中的训子诗。
如此,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家庭教育思想史。
很多家训文献都是专门写下来用于训诫家族子弟的承传性文书,因此,内容比较系统,主要围绕修身、治家、处世、教子等几个大的方面,条分缕析,面面俱到。
比如,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司马光的《家范》,甚至连长幼如何行礼、子孙如何祭祀、坟地的树如何栽种、来往亲戚如何接待等,都一条条地加以明确规定。
有些家箴类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对今人仍颇有警策意义。
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韵、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六世纪时的家教百科全书。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训诫意义的家书是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书因人而异、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语义深长,词气真切。
今天读来,仍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慨。
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训子、诫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东汉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刘度的浙江台州各地的顾氏后人齐聚顾氏祠堂,举行台州顾氏家风馆揭牌仪式和祭祖大典,传承家风家训。
全国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11文言文阅读课内20190612497
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根据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D.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正旺盛)11.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必以分人咨臣以当世之事B.战于长勺试用于昔曰C.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忠之属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曹刿这个深谋远虑,军事才能出众的平民英雄形象。
B.之所以说鲁庄公“鄙”,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君主,大敌当前却不知道该依靠谁战,又如何而战,甚至打胜了也不知道胜在何处。
C.曹刿主动请见时受到其乡人的阻止,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同时表现了曹刿对国家大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
D.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决胜的策略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谨慎小心”。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答案】10.C11.A12.C13.D【解析】【10题详解】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11题详解】A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以当世之事咨臣”。
B倒装句。
C省略句。
D省略句。
【12题详解】C项“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错误,应是不相信。
家教史话之一百八十四舒元舆的[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家教史话"之一百八十四:舒元舆的[贻诸弟砥石命(并铭)]舒元舆(?-835年),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
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著作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舒元舆的弟弟们本来是承顺祖训、遵守礼仪的人,但自兄长舒元舆在京城为官之后,他们认为有所依恃,便苟且懈怠,不思进取,直至败落。
舒元舆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日夜忆念,心力全耗”。
多次想做书训诫,但考虑他们年龄还小,对他们说什么,都不能深切理解。
在他们稍稍长大一些,便写了《贻诸弟砥石命(并铭)》一文,告诫他们要不断地砥砺节操品行。
在该文中,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吴江时,有人送给他一把剑,因为极为珍视,便将宝剑藏在箱匣之中,从来没有随便打开查看。
后来,当他打开箱匣,才发现宝剑已经生锈,心想:有机会请人把宝剑磨砺一番。
几个月后的一天,作者在岐山脚下拾得一块长约一尺、宽与厚相当于长度的一半的绿色的石块,理腻纹密,估计这是一块奇异的石头。
便带到城里问磨剑的工匠,得到的答复是说可以用作磨刀石。
但作者磨了好几天,宝剑并没有锋利,只是将宝剑上面的铁锈磨掉了而已。
他以为是磨剑工匠骗他,就拿着宝剑再去寻问。
那工匠说:“此石纹理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
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
”回家后,他按照工匠所说的那样去做,果然起了变化,光可鉴人,锋利无比,甚至比刚刚得到时更锋利了数十百倍。
用它切三十枚金钱,都无声无息地切断了,没有一点儿响声。
由此,作者受到了启发。
金属的坚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经工匠铸造成剑器,又成为最为锋利的器物。
但如果一时不磨砺,便跟一般的铁器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本来就不是很锋利的剑器,不加磨砺,会化为粪土,也就跟烂铁一样。
由此,作者在文中告诫弟弟,不能忘弃道德名节的“砺名砥行之道”。
如若忘弃,便会“蒙蒙外埃,积成垢恶”。
要总不能觉悟,会慢慢地使人走上邪路,残害天理、天性。
人即或还活着,也跟废物一样,那不就是白活了吗!你们向来是接受父辈的谆谆教导,都知道学习古圣贤传下来的道理,你们不是损害道义、自甘埋没在轻薄小人之中的人。
天津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天津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
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
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
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
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
禧右士宁,以为无罪。
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
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
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
”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
改吏部侍郎。
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
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不听。
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
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
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
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
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
”乃止。
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
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
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不许。
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
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
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B.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C.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D.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龙图阁学士,宋代官名,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唐·舒元舆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
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
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
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往年我行走在吴江边,得到一把亭长赠送的宝剑。
心里知道它不粗劣,用匣子珍藏着非常喜爱和重视,从来没有轻慢地打开看。
今年秋天在秦地,无特别原因打开来,只见剑身颜色暗淡,积了厚厚的锈,几乎变成一块烂铁。
随身携带的利器,却使它不锃光明亮到如此的地步,想来就很惭愧,因而在心里面常存有请人淬炼磨砺的想法。
②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
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
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
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
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
归如其言,果睹变化。
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
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
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几个月后,因为路过岐山脚下,得到一块颜色像绿水,长度不满一尺,宽与厚相当于长度一半的石头。
尝试着用手触摸,感觉纹理滑润细密。
我猜想这是块奇异的石头,就携带了进城,向打磨工匠询问,工匠认为可作一个磨刀石,我就取剑用它磨锋。
最初几天,表面上的铁锈落掉一些,看不出让人满意之处。
猜想是工匠欺骗我,又前去询问,工匠说:这块石头纹理极为细嫩,所以不能快速地使坚硬的铁锋利,只要经常慢慢地打磨它,不满一月,应该见到剑的本来面貌。
回来后按他所说的做,果真看到变化。
蒙在剑上的暗黑色一齐剥落,好像青蛇蜕去了旧的鳞皮,剑气水光相映照,把星斗的光芒都压制住了。
拿着切三十枚铜钱,都无声无息就断了。
超过刚得到时的锋利程度几千倍。
③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
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我因而感叹,认为金属的坚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等到工人铸造为剑器,又成为器物中最锋利的。
这把剑依仗着质地的坚硬和锋口的锐利,如果一时不磨砺,尚且跟一般的铁没有区别,何况质地柔软锋刃钝涩的其它东西,并且又得不到磨砺,就会化为粪土,又怎能和烂铁相比较呢?由此更加明白人生于世间,只要没有眼瞎、耳聋、声音哑失等疾病,那么仁义礼智信等五常的本性就都具备,本性完备,那么和豺狼燕雀等走兽飞禽也就不同了。
如果有人公然忘掉和舍弃像在磨刀石上磨刀那样不断提高名节品德的正道,反而用狂妄的语言和放纵情欲的方式做事情,模糊不清的外来的脏物,累积成污垢和丑恶,每天都还不觉悟,
以至于残害天性和天理,那么活着的时候是天地间的一个废物,死了又与尘土一起丢弃,这难道不是白白辜负了日月时光吗?
④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
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
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①已十九晦矣。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
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
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我常常看到你们的志趣取向,你们确实是具备五常天性的人,何况向来能顺从地接受父亲的教导,都懂得愉快地接受消化古时圣人传下来的道理,知道你们一定不是损害道义自甘埋没在轻薄小人之中的人。
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知道你们害怕对父母不好,被柴米困扰,天天向他人乞讨。
我听说这些,更加悲伤我这一身使你们顺从地接受供养父母到如此的境地,也更加担心你们因为穷困而一时忘掉自己的操守,被苟且得到的东西所迷惑因而顺从他人,为到处找人忙碌因而懈怠了学业。
想要写下这些作为规诫,又担心你们年岁未长大成人,不能深刻明白了解。
⑤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
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
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现今恰逢鄂州驿站的人回去,就把砥石放在信函中,才写出用砥石磨剑的好处,来说明向来的心意。
希望你们坚定地保持刚正的品质,日夜淬炼磨砺,使尘埃不能从像头发那样细小的缝隙侵入。
因此写下《砥石命》,来勉励你们,同时镌刻文辞在砥石的侧面说:
⑥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
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剑的刀刃,常常磨砺才会保持锋利光亮;人的品德名誉,不断努力学习磨练才会传扬光大。
磨刀石啊,磨刀石啊,你是我的老师!二弟呀,三弟呀,不要忘掉我的命令(教令、教导)!
(选自《唐文粹》,江苏古籍出版社)
【注】①兔魄:月亮的别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意:猜想,料想
B.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就:趋向,前去
C.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愈:胜过,超过
D.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利:锋利,锐利
6.D(利:使&&锋利/锋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前为造化剩物如今人方为刀俎
B.吾遂取剑发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C.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日丐于他人之门而君幸于赵王
7. A(A.为,表判断,是;B.代词,它;动词,去,到;C.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介词,到或在;表被动,为,被。
)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A.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 / 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B.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及为工人 / 铸为器复得首 / 出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C.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D.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苟 / 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8.C(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
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离家一年多的舒元舆给弟弟们寄磨刀石时写的一封信,对弟弟们进行谆谆的告诫。
B.由宝剑锋从磨砺出,作者推想到人的品德学问,也要努力磨炼才能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C.为勉励几位弟弟砥砺德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弟弟们,可谓用心良苦。
D.作者在家的弟弟被生活所困,忘记了砥砺品行节操,对此作者深感忧虑和悲伤。
9.D(文中只是说,作者担心他们忘记。
)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3分)
译文:因而在心里面常存有请人淬炼磨砺的想法。
(计分点:缄求于胸中状语后置句式)
(2)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
(3分)
译文: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计分点:自干兔魄已十九晦矣)
(3)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4分)
译文:磨刀石啊,磨刀石啊,你是我的老师!二弟呀,三弟呀,不要忘掉我的命令(教令、教导)!(计分点:为仲季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