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体验教育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合集下载

发挥育人作用增强德育实效

发挥育人作用增强德育实效

发挥育人作用增强德育实效本学期,我班围绕“创特色班级,育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切实帮助全班同学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班被评为学校“模范班集体。

”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文明习惯。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每学期初,我都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言行,使班风、学风、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学期开学第一个月,我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定班级整体的德育计划,认真分析本班的班情和特点,制定出适合本班的行为好习惯目标和措施,制定出班训与班规,为本学年的养成教育的实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我班的班训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

班规也摘录了几条:1、与长辈说话,要有礼貌,有分寸;2、与别人交流,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3、别人取得成绩或表现出色时,要替他高兴; 4、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 5、自己某方面取得成绩时,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6、任何时候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7、尊重所有给自己上课的老师,无论学哪一门学科都要遵守课堂纪律……由于我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所以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最多,被评为学校模范班集体。

二、搞好专题教育活动,以活动提升养成教育“我为子长添光彩” 、“你我手拉手、成长心连心”活动、以班队会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等专题教育活动,一直是我班的特色。

我班以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为契机,生动活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班队会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下面我就以“我为子长添光彩活动”为例具体介绍一下。

大家都知道,我们子长县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

开展体验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

开展体验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
下 旬 ( 学 教 育研 究) 中
囊{ # 屯 辜
开展体验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性
黄 长 江
( 福建 省南 安市 洪新 中学 ,福建 南安 3 2 0 ) 630
摘 要 :开展 体 验教 育是 时代 发展 的需要 ,是 新 时期 学校德 育 工作 的一 个 重要 举 措 , 因此 ,教 师应 注重
齐抓共 管 ,形 成做好 中职学 校德育 工作 的合力 。
4完善 德 育 条件 ,做 到德 育 工作 实 施 有保 障 。健 全 .
中职学 校 的德育 工 作领 导体 制 和工作 机 制 ,建立 学 生行 为奖 惩 制度 和 评 价制 度 。建立 学 生 品德 自评 、班 主任 、 科 任教 师 和用 人单 位相 结合 的制度 。不 断改 进德 育 工作 机 制 和方 法 。加强 中职 学校 德育 工 作 队伍建 设 ,认 真选

注 重 贯 彻 体 验 教 育 思 想
1 十 分注 意 在学 生 的教 育 活动 中突 出体 验 教 育 的 . 要 基 本 特点 。要 注重 体验 教 育主体 性 、实 践性 的特 点 ,注 重 活 动过 程 的实施 ,注重 学生 在实 践 活动 中 的感受 和 体 验 。要 坚 持让 每位 学 生都 成为 一切 教育 活 动 的主 人 。要 充分 考虑 不 同年 龄 阶段学 生 的需 求和 特点 ,依 据 教育 活 动 的主题 ,充 分 考虑 学生 的认 知水 平 和能力 ,通 过多 种 方法 启发 和 引导 他们 去寻 求 真理 ,使 之 自主选 择 活动 方 式和 参与 形式 .从 而 成为 设计 活 动形 式 的主人 。要根 据 教育 活 动 的内容 ,充 分考 虑活 动 的条 件 和可 能 ,鼓励 学 生 不 断为 自己确 立 努 力 的 目标 ,不 断 发 现 自己 的潜 能 ,

活用教材,让品德教学活力四射

活用教材,让品德教学活力四射

活用教材,让品德教学活力四射[摘要] 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强调教师帮助下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

随着教材的进一步改革,教材充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时,更重要的就是活用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培养学生道德观,激发学生爱学习、学思考,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 活用教材道德观学习兴趣一、前言义务教育改革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武器”就是教材,教材直接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

我国当前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当前,新版教材已投入使用,新版教材纠正了传统教材上的不足,同时增加了符合生活实际的新内容,且教材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想品德教材,其中,更多是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实践活动。

如何活用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二、活用教材,把握小学生心理小学阶段学生对道德概念、原则的认识是从表面、肤浅的理解,逐步过渡到具有初步本质概括的水平;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景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初步受内心的道德原则的制约;道德评价是从以具体的外部行为为依据,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的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笔者建议利用教材体验教育特点,开展切合小学生实际的品德发展问题,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

1.活用教材,挖掘相关课程素材当前的新教材很多都是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设立的,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完全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素材,展开教学。

但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和教材编制者心态一致,站在小学生心理行为出发,展开教学。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如一年级《爱护课桌椅》这一课,教材从一开始就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要求学生不用课桌椅,站着写字。

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深圳众志——思想品德学科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在全国校全面推动,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日益成为师生交往、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我们学科组对思想品德课堂模式仔细地进行了探究和争论,毕竟哪种模式才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教学模式?我们经过反复的研讨,全都认为必需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动身点是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教会同学学习,调动同学乐观性,培育自主学习。

现阐述如下。

一、体验式的涵义所谓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把学习主题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老师为学习者供应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依据学习者的共性和认知水平,师生运用协作研讨的方式在情感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渐渐熏陶,让学习者通过以个人或团体的参加方式来领悟学问,进展力量,从而构建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同学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包括三个阶段:课前体验一一课堂体验一一课后体验二、体验阶段化第一阶段:课前体验课前体验指的是老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在新课学习之前,必需明确课程学习主要内容、要达成目标重、难点,明确学习学问与同学生活阅历有什么联系点,精选同学身边的生活问题,作为体验式活动学习的素材,引导同学回忆或组织参加现实生活的体验式活动方式。

课前体验的操作步骤:1.了解同学的需要和实际。

为了使同学的体验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同学的生活背景、年龄特征、共性特点、力量水平、处事态度等,设计课前体验的内容,使活动得到同学的宠爱,得到他们的热心支持。

2.布置课前导学。

布卢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精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我们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布置相关的思索题,让同学在课前带着思索题去学习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明确教材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要求同学在预习教材后写出他们的问题,引发同学认知间的冲突,使其产生一种急于想解决冲突、寻求解决冲突答案的欲望,让同学不知不觉地被引入主题,把自学课本转化为同学自身的需要。

把握体验教育特征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把握体验教育特征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把握体验教育特征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摘要]体验是道德教育的主体。

体验教育,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实践为重要途径,以内心感悟为关键环节等三个特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 品德课堂;体验教育;生活实践;内心感悟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

体验教育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笔者认为这过程体现了体验教育三个特征:一、体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体验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培养他们在实践和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儿童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特殊性。

他们接受教育是有选择性的,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经过他们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们所接受。

其次,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课程的核心。

竭诚为学生服务是品德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确立“服务”的思想,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意识。

再次,一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好的活动主题,周密详细的活动方案等条件外,还必须有重要的一条,即学生自己“我要学”“我要做”,而不是老师以自我为中心,靠权威的力量把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强行灌输给儿童。

因此,我们只有把活动的时空还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力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过程让给学生,把实现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我们的品德教学工作才会涌动生命的活力。

虽然体验教育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却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效的教学活动既不是老师“扮代替”,也不是那种学生“无师自通”式。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一个“导”。

打个比方,旅游时有一个好的导游,可以少走弯路,可以知道许多靠自己盲目追求而发现不了的景点,但导游就是导游,不能反客为主。

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学方案

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学方案

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学方案在当今社会,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本文将就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教学方案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实施建议。

一、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和体验社会现象,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慈善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体会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表达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经验和亲社会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情感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沟通自己的情感,尊重他人的情感并提供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对与错。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道德故事或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道德价值观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示范引领示范引领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对学生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该积极履行师德师范,以身作则,做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规范行为,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表现,同时耐心引导和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形式,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家教要求,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和引导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是无痕却为“痕”——提高品德课教育实效性例谈

道是无痕却为“痕”——提高品德课教育实效性例谈
1 . 爱 乡爱 国教 育 。
组织学 生开展 “ 收 集 家 乡 有 关 茶 产 业 的 信 息 ,并 在 中 队 中进 行 交 流 ” 活 动 ;结 合 市 场 调 查 ,通 过 比较 传 统 茶 业 和 现 代 茶 业 质 量 与 价 格 ,让 学 生 从 小 树 立
“ 质 量 就 是效 益 ” 的意 识 。
他 们 加 强 劳 动 教 育 和 生 活 实 践 能 力 的 锻 炼 也 就 显 得 尤
“ 教 育 无 痕 ”似 乎 成 了 品 德 课 堂 一 个 时 髦 的 话
题 。 品 德 教 育 反 对严 肃 空 洞 地 说 教 ,提 倡 生命 体 验 ,
“ 无 痕 ” 应 该 是 教 师 追 求 的 课 堂 最 佳 境 界 。 然 而 很 多 时 候 ,我 们 发 现 品德 课 堂 真 的是 “ 无痕 ” ,没 有 在 学 生 心里 留 下 任 何 痕 迹 , 并 没 有 因 为 品 德 课 而 改 变 什 么 。 追 根 溯 源 , 主 要 是 因 为 教 师 忽 视 了 目 标 教 学
力 、 知 识 , 加 深 对 自我 、 对 他 人 、 对 社 会 的 认 识 和 理
等 学 习实 践 活 动 ,进 行科 技 创 新 :结 合 少 先 队 活动 ,
解 ,并 在 此 基础 上养 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 ,形成 基 本 的 道 德 观 、 价值 观和 初 步 的道 德 判断 能 力 等 。
教 师 可 通 过 引 导 学 生 搜 集 、 学 习 、 了 解 安 溪 茶 叶 的发 展 历 史 ,尤 其是 改革 开 放 以来 现 代 茶 业经 济 的形 成 和 发 展 带 给 安 溪 人 民 繁 荣 与 幸 福 的 事 实 ,激 发 学 生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限于讲授或讨论有关知识,而要落实到学生的道德实践。

当然,所谓的道德实践一定是基于道德目的的,包括道德情感体验的、指向道德提升和完善的践行。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见,思想品德课承担着直接进行道德引导的责任,如何实现道德从“认识”到“内化”的转变,应该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认真审视现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非常肤浅的,这不利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改变这种境况,正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转变观念,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道德认知获得科学的道德认知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

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当作道德权威,教导学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把价值标准当作“知识”来交给学生,忽略了道德认知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是一个处于自我觉醒中、有思想和有理智的富有生命力的统一体。

学生的道德认知实践一般从教科书中获得,从教师的谆谆教诲中获得,从考试的分数中获得。

正因为如此,学生的道德出现了滑坡现象。

令人鼓舞的是,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真实体验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

用体验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

用体验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

用体验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摘要:体验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心智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通过体验和内省实现自我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内化过程。

下面归纳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体验教育的五种类型:生活体验、实验体验、情境体验、阅读体验和角色体验,并就五种类型分别作了简述及列举了相应的教学片段加以说明。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体验;实验体验;情境体验;角色体验一个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都需要在生活中得到;如果没有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没有对现实问题的亲身体验,必将会导致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的知行脱节。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体验课,是推进新课程的重要措施。

一、良好品质来自于生活的体验有人这样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品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

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不管他愿不愿意,由于生活体验的不同,总要形成一定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经形成,它就制约着人的整个生活历程,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人不惜牺牲自已的生命去抢救落水儿童;有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宁肯放弃流光溢彩的大城市生活,扎根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有人看重金钱;有人以友谊为重;有人安于现状;有人则奋发开创事业。

因此,生活造就品质,品质影响命运。

品质“既要在生活中体验,也要在体验中培养”,品质是在培养中慢慢形成的,体验是在一点一滴中感受出来的,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品质,尤其是在这个年龄阶段。

学生们处于人生中的春天,很多品质都很容易培养起来,但是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德育实效的提升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要注重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理念,倡导勤奋、诚信、团结、守法的校风,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获得健康的成长。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育方法上,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全面的德育教育。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学校要激励和支持优秀的德育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使德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积极建设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社会环境,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小学素质教育“5+2”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素质教育“5+2”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素质教育“5+2”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启动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构建区域推进展示和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宗旨,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重点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渗透性和教育的体验性、层次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切实把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品德高尚、素质优良、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参与对象全校师生三、领导小组组长:叶红梅副组长:周春生佘俊华成员:各年级班主任四、具体内容及工作安排(一)主题德育行动具体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统筹课程资源,坚持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健全德育网络,少先队组织、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德育职责明确,工作有力,体现综合育人。

创新德育形式,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校园文化能体现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开展心理辅导。

工作小组:组长:叶文广副组长:叶金中吴荻卢兰主要工作:1.深化德育活动。

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系列化,认真组织宣传,让学生在每次讲话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让品德在体验中放飞翅膀

让品德在体验中放飞翅膀

让品德在体验中放飞翅膀《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使品德教育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使品德教育能真正打破说教的形式,具有实效性。

“体验”是指人通过参与活动和交往实践,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以及获取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心理内化过程。

这种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包括认知、情感、态度、技能、观念、自我意识等各种心理成分。

体验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整体的心理加工内化过程。

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体验教育呢?一、准确把握体验活动的目标。

体验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体验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依归。

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活动都应该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

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该是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的。

二、透彻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体验活动教学,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有走出课堂外的实践活动。

具体形式包括讨论交流、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

选择活动的方式时,要有儿童意识,即活动方式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

三、创设恰当情境氛围。

“由于创设情境,可以营造课堂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德育内容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

让课前"热身"激活品德课堂

让课前"热身"激活品德课堂
消极的知识接受器 , 无论是把知识转化为智力才能, 还是把知识转化为思想观念 ,都要通过学生的积极 思考和参与 ,在参与 中学会学习 ,充分发挥主体作 用, 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 学生 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
发现 者 和探索 者 呢 ?

论 ,在课 堂教 学活 动 中努力 创设贴 近 学生 实 际 的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时 , 学 生 对 毒 品 的危 害 知 之 甚 少 , 我 在 课 前 收
德体验情境 , 以期达到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 促进 道德 内化 和发展 的 目的。
( 一) 建 立对话 情境 , 引发 直 觉体验
集 了大 量 因吸 毒 导 致 伤 残 、 死 亡的照片 , 把 它 们 制
体验后 , 再上这一课 时 , 许多学生谈 了那 天当家的
感受 , 对 父母 的崇 敬 之情 溢 于言 表 , 发 自内心 。学 生 对爱 父 母 的认 识 , 不 再 停 留在 表 面 上 , 而 是 发 自内
心深 处 。
展材料 、 背景音乐等深度感受杨靖宇 、 张 自忠等英雄 人物的壮举 ,最后 以再次聆听 国歌结束本课教学。

天。 这件看似轻而易举 的事 ,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吐痰 , 不乱扔果皮纸屑 , 不在建筑物上涂抹乱 画” 等 内容写在宣传单上 , 并配上插图 , 到社区分发给邻居 或行人等。 这样 , 不但学生 、 家长受教育 , 也促使周围 的人们来共 同保持环境 ,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
真 正用 到社 会 实践 中 , 为社 会 服务 。
引导学 生积极参 与德育实践活动 ,有 的放矢 地使 学生 在各 种情 境 体验 活 动 中得 到潜 移 默化 的教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第1篇示例: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工作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强化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首先需要明确其目标定位。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

为此,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师生互动、校风建设等方面都设置德育目标,并且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二、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德育专业化、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并建立健全德育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加强课程、德育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德育APP、开设德育微课堂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四、加强德育与课程融合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应该深化德育与课程的融合,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

在语文课、历史课、自然课等多种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感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加强德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

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协同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借鉴经验、总结方法、创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德育工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谈体验教育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体验教育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体验教育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说到体验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卢梭、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与观点之中: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充分体现出教育人性化的本质特性。

以行求知,体验中学,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

而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他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

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

如果教育者能对活动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以满足儿童的天然欲望,使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是体验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来源。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认知发展的同时,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把婴儿到其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思想,为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校关尚敏书记在其《体验教育——基于个体心灵维度的德育实践》一书中,澄清了体验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将体验教育深入运用到的德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学校德育和教育教学缺乏实效的被动状况,显著促进了德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收到了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教育实效,推动了体验教育思想理论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关尚敏书记认为:体验教育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者“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

使受教育者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和作用下,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主教育”,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体验式教育是教师最应该掌握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实践

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实践
吧 ;9 %到过 电子游戏厅 ,. 2. 2 9 %到过录像厅 ,. 5 7 %到过 4 歌舞厅 ,8 %选择“ 3. 5 不知道 ” 。
如今,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 应该是 已无任何 疑义 , 关键之处在于思想道德建设 的
各项要求如何切 实的贯彻执行。
康德说 :人唯有依靠教育才能成 为人 ,人完全是教 “ 育的产物。” 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主要阵地的学校, 在未成
家事业发展 ,实现党和 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 出的一项重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 前社会处在一种转型期, 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 新的变化 , 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 今天, 新教法、 新
教材、 新的教育模式亮出教育的新格局 , 也打破 了原有的 单一模 式, 向多元化发展 ,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 , 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成 “ 为师生共 同开发课程 、 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 一种 ,
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
动态 的、 发展的、 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 在教育 中不再简单
粗暴地 “ 治理 ” 学生 , 而更 多的是一种朋友关系 , 在不断地 激励培养中促进学生的进步。
它们 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 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
生的精神财 富。” 以, 所 在道德教育中要以体验教育为基 本途径。
中的亲身感受与体验 ,我将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进行思
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而这时 ,中共中央适时的召开 了全 国加强和改进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 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是 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

道德情感体验:德育实效性的促力

道德情感体验:德育实效性的促力

道德情感体验:德育实效性的促力郑满利【摘要】道德情感体验是一种价值体验,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因素,也是主体道德内化的动力,对于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在德育过程中,采取生活化德育、情境德育;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0(026)003【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道德情感体验;德育实效性;促力【作者】郑满利【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10在20世纪60年代后相当长时间里,世界上流行的道德教育方法是重视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

虽然采用提升道德认知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达到德育的目的,但对于发展人的道德教育而言还不够完善。

而当前在反思德育实效性的过程中,单纯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并不能让德育落到实处。

2000年,团中央提出在全国少年儿童中推行体验教育模式,把组织少年儿童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式的学习作为少先队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德育方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这种特殊反映又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体验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往往把情感和体验两个概念合并在一起使用,称为情感体验[1]。

情感体验是个体主动积极地亲历与验证某种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或事件,获得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产生快乐美好的积极向上的情感觉察和认知。

从情感体验的实质来看,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整体感受和领悟。

道德情感体验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以情感的方式进行善恶评价,形成较稳定的道德情绪、情感和情操的过程,是直接与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联系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

因此,道德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实践体验,它属于价值体验范畴[2]。

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北师大三附中

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北师大三附中

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德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深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义务教育法》精神,遵循“创新管理、更新观念,落实规范,以德促智”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促进发展;以生定教,注意细节,增强实效。

加强德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道德体验: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传统美德道德教育为重点,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常规育德、生活育德、心理育德、文化育德,提高德育工作针对、实效性。

德育主题:以细节提高品德素养,以行动内化文明礼仪一、实施目标1、以研促效:加强德育科研,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科研课题为指导,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运作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提高教育水平,确保工作质量。

2、人文立校:本着“以人为本,以生定教”的理念,全面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细化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由他律到自律,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3、活动创新。

从学生实际和学校发展实际出发,体现“小、近、亲、实”,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德育活动,育心、育性、育德。

增强德育的教化功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二、工作重点(一)坚持两种观点1.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坚持“育人先育德,育德品为本”的德育观(二) 树立三个理念德育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德育回归生活、德育尊重学生成长需要,因此,德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德育不能凌驾于学生的生活。

同时,重视体验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践中倡导:I.“双主体”德育观: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相互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生命遗传的独特性(如:对学习、心理障碍学生的接纳);包容、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注个体成长;张扬个体生命独特的表现方式,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如:对问题生的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 之处 。
度, 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 。 即使是学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 、
错误 , 我们也不能另眼相看 , 更不 能冷 眼相看 、 嗤之 以鼻 。应该 静下心来 , 多一份宽容 , 多一份耐心 , 多一份理解 , 多一份 期待 , 多一份引领 , 多一份点拨 。 就像对待开放迟缓一些 的花朵 , 我们 所 能够做 的 , 应该是尽可 能多地给予它们阳光 、 雨露 、 肥料 , 多 为 它们治虫 , 多拔去它们周 围的杂草。如果缺少耐心 , 缺少等 待 , 直剥开其花瓣 , 径 那么 , 这种野蛮、 粗暴 的“ 帮忙 ”就是一种 , 不折不扣的“ 摧残” 了。我们尊重学生 了, 学生才会敢想 、 敢说 、 敢做 , 说真话 , 干实事儿 。
质。
效, 必须强调并突 出体验教育 , 坚决摒 弃空 洞说 教 、 机械管束 。
如果 “ 教育者或教师企 图不通 过儿童 自己的活动去掌握 知识 、
培养品德, 即将知识 、 品德 ‘ 加到 ’ 儿童身上” 则“ , 任何 的企 图只
会破坏儿童健康的智力发展和精神发展 的基础 , 破坏培养他们 个性 品质 的基 础 ” 前 苏弗里 德曼 : 中小 学教 师应用 心理 。( 《
做一个好孩子 , 在社会 上做一个好少年 , 为长大以后推进新世
纪大业做好全面准备 。” 这提示我们 , 体验教育的途径是十分
广 阔的 , 课 内到课外 , 从 从学 习到生 活 , 学校 到家庭 、 从 到社 会、 到大 自然等诸多方面 , 无不 可以诱 导启发学生 ,寻找一个 “ 岗位 , 扮演一个 角色 , 获得一种感受 , 明白一个道理 , 形成一种 品质 , 养成一种习惯 , 学会一种本领” 。从而提高 自身的全面素
验。
“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 和屋子里 ,要让他们参加一 些社会实践 , 打开他们的视野 , 增长他们 的社会经验。” 实践是 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 品德教育 目标顺利实现的 是
必然过程 。 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 , 思想品德 的形成 , 行为习惯 的养成 , 必须在实践 中完成。

1 ・ 2
小学生 ‘ 学 ̄ 教
21 00年 8月 第 8 LteL a nrMa a ie Au ut 0 0 N . 期 i e re g z , g s 2 1 , o 8 l t n
突出体验教育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江 苏省 如皋 市常青镇 中心小 学 刘 国兵
体验是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重要手段 , 是教育过 程, 尤其是品德教 育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品德教 育的过程 无论是“ 知—一 隋——意——行 ” 过程 , 的 还是 “ 知——情 认 感——行为” 的过程 , 都少不 了行为实践 , 离不开在实践中的体
应 当明 白, 体验是学生 的内心活动 , 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因 此, 学生是各种实践活动 的主人 , 他们应该“ 当家作主” 切忌取 。 消他们 “ 主人 ” 的资格 , 剥夺他们实践的权利 。
比如 , 教学《 家里 的烦 人事》 一位老师并没有喋 喋不休地 , 去讲解 、 自作多情地去启发 , 而是在通过谈话导人新课后 , 给予
如何强调并突出体验教育 , 顺顺利利而又扎扎实实地取得 品德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1 要 明 确树 立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以往 的 品 德教 学 过 程 中 , 往存 在着 重 知识 、 结果 、 课 往 重 重
内, 轻实践、 轻过程 、 轻课外 的“ 三重三轻” 的坐而论道现象 。其 实, 学生把法律条文背熟 了, 不等于他们就具有了法律 意识 ; 并 把政治理论知识考好 了, 也不意味着他们 真的认 同了这些理论 观点 ; 品德 教学 的要 求都 理解 了 , 把 同样不等于他们会 自觉地 遵 照要求去做。所 以, 品德教育的效果 自然会有不能尽如人 其
4 要努力营造 良好的体 验环境
学》 。 ) 所以 , 突出体验教育 , 无疑是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的必 由路
径 之一 。
开展体验教育 活动 , 必须 营造 良好的体验环境 。 这个“ 体验
环境 ” 包括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指硬件建设 , 比如活动基地 、 仪 器设备等 ; 一指软件建设 , 比如宽松 的、 民主的、 和谐 的、 自由的 氛 围。 而后者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在这样 良好的体验环境 中 , 生才容易无 拘无束 、 学 无忧无 虑地参 与 、 融入实践 活动之 中, 才容易产生积极的、 健康的、 热烈的心理体验。 作为 品德课程教育工作 者 ,首先应该始终保 持友善的态
论》 中指 出:德育过程涉及体 验, “ 一个完整 的德育过程 , 应该是
受教育者的认知活动、 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 品德课堂教学实践 已经证明 , 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 品德 教育 , 大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努力 提高德育实
智、 、 体 美全面发展 的要求 , 在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 , 在家庭 中
了学生足够比, 看谁能为别 人解烦忧 ; 演一演 , 看谁最具凝 聚力 ; 赛一赛 , 看看谁的设计方案新 。 如此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 充分
其次 , 要建立一种新型 的评价体系。因为现代价值观是多 元 的, 学生 的主体意识是个性化的 , 同时 , 他们对 同一活动的参
3 要 努 力 拓展 学生 实 践 的 参 与途 径
可见 ,体验在人 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 中是 必不可少 的要
索。
胡锦涛 同志在中 国少年先锋队第 四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 的 祝辞 中, 热情地发 出号召 :党和 人民殷切希 望你们 , “ 按照德 、
因此 , 教育学家鲁 洁在 《 新时期德育基本理论》 德育新 及《
悟能力亦存有差异 , 以, 所 不宜也不应该 以同一个标准 去衡 量 各具个性的个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