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
2024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理
2024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理2024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其中包括地震、洪涝、旱灾、台风、暴雨等多种灾害。
为了有效震慑和减少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人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首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地壳内部因构造运动而释放的能量所造成的。
发生地震时,人们应尽量保持冷静,并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如疏散通道、护墙角等。
在地震中,要尽量远离有可能倒塌的建筑物、高大物体和电线杆等。
此外,地震发生后,人们还应注意地震后可能带来的余震,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其次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过多、地面积水、河道决堤等原因造成的水灾。
防治洪涝灾害的关键在于防洪工程的建设和日常防洪的常识。
人们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洪水等级,及早采取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在洪水来临时,人们要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并避免使用电器设备以及远离电线杆和高压线路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维护,不乱倒垃圾和建筑垃圾,以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再次是旱灾。
旱灾是由于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缺水灾害。
为了防治旱灾,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如合理安排用水时间、节约用水、修复漏水等。
农民还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建设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是台风和暴雨灾害。
在台风来临时,人们应及早关好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切勿靠近河流、海岸和高大建筑物等容易受损的地方。
如果紧急情况下必须外出,应选择避风的路线,并戴好口罩以避免吸入尘土和异物。
在暴雨天气中,人们应减少户外活动,确保居民区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最后是自然灾害的避险基本知识。
人们应了解自己所在地的灾害风险情况,并及时了解相关灾害预警信息。
在灾害发生前,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如准备食物、水、应急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制定家庭灾害逃生和应急救援计划。
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条例(2024)
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条例(2024)引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条例制定。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六章监督与评估第二十六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执法,并对灾害防治与减灾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第二十七条监督管理部门在发现违反本条例或灾害防治与减灾工作失职的行为时,应当及时进行查处,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布有关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的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咨询。
第二十九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工作的开展,并及时交流和共享经验和教训。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采取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故意隐瞒、虚报或者不报告自然灾害情况,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三十二条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的具体实施细则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急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结语:通过制定《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条例(2024)》,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在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抵抗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条例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制度,促进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共同治理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国将能够建设出更加安全、稳定、繁荣的社会。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灾害事件。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台风和干旱四个方面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震1.地震的原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当板块发生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2.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火灾和次生灾害。
3.地震预防措施:建筑物应按照地震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提高对地震的认知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洪水1.洪水的原因: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或者水库突发性泄洪等原因都可能引发洪水。
2.洪水的危害: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毁坏农田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会引发疾病传播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3.洪水防治措施:加强水库管理和水文预报,提高排水系统的能力,合理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清理和护岸建设。
三、台风1.台风的原因:台风是海洋中潮湿的空气经过水温较高的地区上升形成的,具有较强风力和降雨。
2.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农田被淹、海上交通中断,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台风防治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撤离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强建筑物和房屋的抗台风能力,确保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
四、干旱1.干旱的原因: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干旱。
2.干旱的危害:干旱会导致土地退化、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同时也会引发粮食危机、荒漠化问题和环境退化。
3.干旱防治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加大抗旱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持。
总结: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
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给我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自然灾害的防治和应急管理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自然灾害防治1. 地震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对人类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预防地震的发生,我们需要改善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的强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同时,应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机制,迅速响应和处理地震灾害。
2. 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和山洪等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防治洪灾的方法包括加强水库及堤坝的建设,修建泄洪道、拦洪墙和排水设施,并建立信号及时警戒防洪系统。
3. 台风台风是由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强烈风暴。
预防台风灾害的措施包括建立台风预警机制、加强海上巡逻、安装海域渔船定位系统并规定上岸时间、规范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等。
4. 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下引起的。
防治山体滑坡的措施包括对山体进行稳定性评估,确保农村住房的安全、加强监测设备的使用等。
二、应急管理1.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人员和物资,实施应急疏散和救援,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应急物资应急物资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提供给受灾群众的食品、水、毛巾、绷带、药品和救援设备等。
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分配要及时,货源保障、物流能力等方面要有充分的准备。
3. 应急指挥应急指挥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指挥措施来处理灾害。
遇到灾情,需要立刻启动应急预案,设立指挥部,协调各方面力量,及时做出全面科学决策。
4. 信息共享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许多情况需要及时通报,这样才能及时做出决策和救援。
因此,各地区之间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协调应对自然灾害。
总结自然灾害的防治和应急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又深入的过程,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只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防治与应对
自然灾害防治与应对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异常变化过程。
这些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龙卷风、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了解自然灾害的防治与应对措施,对于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灾害的防治1.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是防治自然灾害的关键。
预警系统应该包括气象、地质、水文等部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体系。
通过这些系统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灾害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普及自然灾害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人员、物资、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自然灾害的应对1.及时撤离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公众应该根据预警信息及时撤离危险区域,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在灾害发生时积极组织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2.寻求援助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公众应该根据情况积极寻求援助,如拨打紧急救援电话等。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在灾后积极开展救援工作,提供物资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3.减少损失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公众应该根据灾害情况和当地政府的指导,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
如加固房屋、加固桥梁等重要设施,做好防火、防涝等工作。
同时,公众也应该注意安全,避免盲目冒险出行等危险行为。
三、总结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加强预警系统和宣传教育、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公众应该根据预警信息及时撤离、寻求援助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损失。
生活知识_如何防范自然灾害
如何防范自然灾害常见自然灾害防范(一)雷电天气(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线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
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
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
不要从事电话或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
切勿处理开口容器承载的易燃物品。
(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
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6)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7)不宜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敞篷拖拉机,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因有屏蔽作用,即使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
(8)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9)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总汇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自然灾害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生理、心理方面;(2)、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2、财产损失:(1)、文物古迹(2)、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2、台风的形成: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3、台风的结构: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
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
4、台风主要的危害有: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摧毁力。
5、台风发生地时间:多发于夏秋季节。
6、台风的分布: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二》、干旱1、干旱: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旱灾的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
3、旱灾的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
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三》、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末暴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破坏作用。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的建议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的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在面对此类困境时,加强自然灾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加强科学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是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对气象、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监测以及信息发布。
同时,完善预警体系,建立全民灾害意识,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知。
二、加强自然灾害教育宣传教育宣传可以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自然灾害教育宣传,普及各类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应对措施,组织演练和模拟灾难,培养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
三、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自然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度,增加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救援、恢复等各个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于严重违反自然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避免建设在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
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限制建设在易受灾地区,限制非法占用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利防灾设施。
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安全鉴定的力度,确保其抗震、抗洪、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培训。
建立完善的救援队伍,提前准备好救援物资和设备,提高应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总之,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的建议包括加强科学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自然灾害教育宣传、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1)暴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
(2)干旱:长时间降水稀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3)台风:强大的气旋风暴,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4)寒潮: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气温骤降,对农业、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
2、地质灾害(1)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可能引发房屋倒塌、山体崩塌等。
(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3)泥石流: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3、水文灾害(1)洪涝:河流、湖泊水位上涨,淹没陆地。
(2)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大海浪,袭击沿海地区。
4、生物灾害(1)蝗灾:蝗虫大量繁殖和迁徙,破坏农作物。
(2)鼠灾:老鼠数量过多,传播疾病,破坏农田和仓储。
二、自然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1)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如地震、火山活动。
(2)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3)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2)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3)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在地震带上建造高层建筑,可能加重地震灾害的损失。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受伤。
2、财产损失毁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破坏农作物,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生态破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社会影响引发社会恐慌,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仪等,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大领土面积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
样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
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自然灾害类型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包括洪涝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矿山灾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其中,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一度汛期
时常常会引发严重的水灾;地震灾害也是我国的一大灾害,尤其是
在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比较常见;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等自然
灾害,也给我国南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矿山灾害也是一种比
较特殊的自然灾害,常常会造成矿难;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灾害则
与我国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来减
轻或避免灾害造成的影响。
对于洪涝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生态防洪、人工防洪、水库蓄洪、河道整治等办法来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可以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加强房屋抗震能力等措施来保护人们生命和财
产安全;对于气象灾害,我们可以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等措施来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对于矿山灾害,我们可以加
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矿山安全设施等措施来预防矿难;对于水土
流失、荒漠化等灾害,我们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变人们的不
良生态行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来维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福祉。
综上所述,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后抢险救援等方面的建设,来更好地应
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与防治
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寒潮不易侵入。
3、危害: 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
冬半年,尤其秋季和春季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4、防治: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预报
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但它完全没有有利的影响吗?
强降温和严寒,能冻死越冬病 菌虫卵,有利于农作物灭虫越冬、 净化空气等。
人为 原因
破坏植被,中上游毁林,降低涵养水源的 能力;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 高。
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
(二)洪涝
4、危害:
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破坏房工屋农、业建、筑生、活水、利基工础程设设施施、、社交会通稳设定施、 电力设施等,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破坏。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风暴潮 海啸 赤潮 海浪 森林火灾 病害 虫害 鼠害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盐碱化
(一)气象灾害——台风
➢概念与成因 ➢结构与分类 ➢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
1、概念与形成条件: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 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 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
较高的温度 充沛的水汽 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境化的)4、恶化防(治造:成树木枯死,草场退化,湖泊干涸,土壤沙
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 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 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因地 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推广先进的 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 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一、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5、部分灾害的工程措施
自然灾害的认识
自然灾害的认识、辨别,防治
自然灾害的认识与防治
一、自然灾害的认识
二、自然灾害的防治、自卫
一、认识自然灾害:
•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 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 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 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 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 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 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 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 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产生洪涝的原因:
1.坡水、洪水成涝 2.水文气象 3. 土壤与地质 4. 水利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工程不配套
洪水 多发区
3、旱灾
•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 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 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 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 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 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 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
干旱指标:
中国 气象 旱涝 分布
4、台风
定义: •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 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 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 为飓风(hurricane)或本地近义字 (local synonym),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 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 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 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typhoon)。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 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 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 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 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 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 救远。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措施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措施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措施方面的工作进行探讨。
一、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灾害的预防工作。
预防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土地规划与管理土地规划对于自然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避免重要生态保护区和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进行开发。
此外,加强对土地的管理,防止非法占用耕地和破坏生态环境。
2. 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3. 灾害风险评估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通过对潜在自然灾害的评估和预测,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作。
二、自然灾害应急措施除了灾害的预防工作,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自然灾害应急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急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灾害的危害,并及时救援受灾人员。
1. 应急预案制定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作,加强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 救灾物资储备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工作。
及时储备足够的救灾物资,保障受灾地区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根据灾情的变化及时调配物资。
3. 灾后恢复与重建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什么是自然灾害如何预防与减轻其影响
什么是自然灾害如何预防与减轻其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滑坡等。
面对自然灾害的冲击,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减轻其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社会。
一、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超出人类控制范围的、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事件。
自然灾害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能量释放,如地壳运动、气象条件异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规模大、影响广,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1.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通过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提前预报灾害,加强对可能发生的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2.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灾害防治工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于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应采取相应的防灾工程措施,如修建抗震房屋、加固堤坝、构建防洪水系统等,以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
3.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预测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并通过科技手段提前进行防灾减灾工作。
4.加强教育宣传和提高公众的灾害防护意识通过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增强自救能力和自护能力,减少因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1.加强抗灾救灾工作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要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尽快恢复灾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秩序。
2.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加强灾后重建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灾害的应对能力。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火灾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防范自然灾害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防范措施:1.建立预警系统:在可能发生灾害的地区,应建立科学的、有效的预警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灾害信息以便于人们采取措施。
2.做好防汛准备:在雨季来临之前,可以开展清淤、防汛加固工作,及时排放积水。
3.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在建房子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情况进行设计,采用抗震、防风、防水等措施,确保居民的安全。
4.开展教育宣传:对于自然灾害的知识需要公众了解,并掌握应对措施。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课堂教育、社区宣传等方式,加强公众的科学知识教育。
5.加强监测和预测能力:通过增强气象、地质、水文等领域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不断提高预测准确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发掘地震遗址和灾害史:了解历史遗留下来的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具体情况,为科学防范和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依据。
总之,防范自然灾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只有在科学的预测和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气象、水文、生物等方面的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灾害。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防范与措施:1.地震:制定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确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加固老旧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防震意识。
2.洪水:加强排涝工程建设,增加排水能力;加强防汛预警,及时组织疏散;加强河道治理和各类水利设施的管理。
3.台风: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预警信息;加固房屋和各类建筑物,确保其抗风能力;加强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的防范工作。
4.地质灾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地质灾害危险区划、监测、预警、人员疏散等措施;加强生态保护,避免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自然灾害防治资料
自然灾害防治资料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突发事件。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减少其对我们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自然灾害防治的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
1. 地震防治资料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具有破坏力极强的特点。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预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地震防治资料中包括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地震应急预案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资料,人们可以提前做好应对地震的准备工作,减少灾害的发生。
2. 洪水防治资料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等原因导致的水灾。
洪水对人类的生活和农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洪水的成因、预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洪水防治资料中包括了洪水的形成原理、洪水预警系统的运行方式、应急疏散的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资料,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洪水的特点,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减少洪水对生活和农田的影响。
3. 飓风防治资料飓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为了减少飓风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了解飓风的形成过程、路径预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飓风防治资料中包括了飓风的形成条件、飓风路径预测的技术手段、飓风应急避难的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资料,人们可以提前了解飓风的动态,做好飓风来临时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4. 干旱防治资料干旱是指地区长时间缺乏降水,导致土地干燥、植被凋谢的气象现象。
为了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干旱的特点、预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干旱防治资料中包括了干旱的分类、干旱预警的技术手段、干旱应对的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资料,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干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总结:自然灾害防治资料对于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增强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资料,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减少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0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0·崇文二模)1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征为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
其形成的 主要自然原因是
( )
①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 ②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变率大 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④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集中多暴雨 ⑥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低 ⑥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
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17.图10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是
( )
(2010·海淀模拟)17.图10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是 ( )
A .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地震
B .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台风
C .地震、滑坡、洪涝、台风、干旱
D .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滑坡
【命题意图】
考查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从地理分布图中进行判别。
(2010·朝阳模拟)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
读图2,完成第3、4题。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
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4.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兴建蓄水工程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图2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010·东城一模)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
读表1,回答4、5题。
表1 三次地震比较
4.海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13日凌晨5时53分。
由此可推知海地位于()A.18°N附近B.72°W附近C.30°E附近D.86°W附近
5.表中所示的三次地震中,智利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少。
主要因为()
①震源较深②震级较小③发生在夜间④人口密度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0·海淀二模)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于4月14日喷发,火山灰在7000~10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
读图3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冰岛火山喷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B.造成北极地区冰盖大面积融化,形成洪水
C.将增强大气的吸收作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D.将使平流层凝结核增加,带来雷、雨等天气变化
7.欧洲受这次火山喷发的影响,损失较大的经济部门是()
①鲜切花生产②远洋运输业③金融服务业④旅游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0·山东实验中学检测)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4分)-
(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6分)
(2010·高三文综测试)34.(28分)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根
据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1)读图简述亚洲沙尘暴的发生规律及原因。
(8分)
材料二: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随着木浆造纸工业的发展,按树和其他一些速生树种取代云贵高原亚热带山地的天然林和高原植被。
读西南地区干旱分布图,回答:
(2)分析图示地区常形成干旱的原因。
(10分)
(3)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10分)
(2010·天津耀华二模)4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0年年初以来,中国西南五省遭遇大旱,6130多万人受灾,旱情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
读我国该区域旱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
(1)读图12可知,进入2010年以来,在我国图示地区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重旱区逐步从
云南省扩展到省的南部、省全部和省西北部等。
(3分)
表2
(2)表2为某省会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结合表2和所学地理知识,简述该城市此次干旱的原因。
(7分)
(2010·怀化二模)B.【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海地是加勒比岛国,面积2.78万平方千米,人口903万,人均预期寿命49.1岁,国内生产总值70亿美元。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震中距首都、全国最大城市太子港16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至北京时间2月23日,当局估计地震致死约30万人,而实际死亡人数至今依然难以准确统计。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面积75.66万平方千米,人口1609.34万,人均预期寿命75.97岁,国内生产总值1458.5亿美元。
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东北89公里,距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的海域,震源深度约55公里,截至北京时间3月3日23时,已有799人死亡。
(1)此次智利地震导致建筑破损,引起火灾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发
生后,应迅速防范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哪些?(4分)
(2)此次海地地震震级比智利小得多,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超过智利。
试分析海地地震
伤亡惨重原因。
(6分)
(2010·泰安一模)30.(10分)【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图13)。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4分)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
(2010·长沙模拟) 4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1) 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2) 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6分)
(2010·福州模拟)B .2010年,拉丁美洲两个国家的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读下表回答问题。
(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
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6分)
(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