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备战2023年北京市高考地理专题精练(3年真题1年一二模)分项汇编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带讲解

备战2023年北京市高考地理专题精练(3年真题1年一二模)分项汇编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带讲解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2022·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毛里求斯岛地处印度洋西南部,易受热带气旋影响。

图(a)为毛里求斯岛地图,图(b)为当地时间2022年2月2日16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说明岛上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的理由。

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量季节变化大等。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岛屿面积较小,同时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程短。

由于该岛屿地处印度洋西南部,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使得该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故该岛屿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2.(2021·北京·高考真题)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

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

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径流量减少。

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分析】结合材料可知,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后,年净流量明显小于西沟,原因是修建梯田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坡度,植物落叶及根系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流域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

3.(2021·北京·高考真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斯洛文尼亚西南地区年降水量达1000-1500毫米。

(1)若在雷卡河修建一座水电站,请评价选址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降水较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河流有落差,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流量小,水能不稳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易渗漏。

【分析】雷卡河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西南部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结合陆高图例可以看出,该地西南部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全国通用2024_2025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通用2024_2025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单选题(2024·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

完成下面1-2题。

1.与旧金山比,洛杉矶水资源较少的主要缘由是()A.气温较高,蒸发量大B.山脉阻挡,降水量小C.洋流影响,降温减湿D.河流短少,径流量小2.从区域外调水对洛杉矶的影响有()A.削减城市水分蒸发B.减轻城市地质灾难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增加城市内涝风险【答案】1.D 2.B【解析】1.由图可知,与旧金山比,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受寒流影响,气温相差不大,与题意不符,AC错误;洛杉矶较旧金山纬度低,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时间短,降水较少,B错误;读图可知,旧金山处于两河交汇处,河流径流量大;洛杉矶所在地河流短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较少,D正确。

故选D。

2.由所学学问可知,从区域外调水对城市水分蒸发及水资源利用率影响不大,AC错误;从区域外调水可以缓解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问题,减轻城市地质灾难,B正确;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实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难的现象,与从区域外调水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

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

据此完成下面3-5题。

3.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A.缩短加工时间B.保证产品品质C.降低生产成本D.加强文化沟通4.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5.该类服装企业须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A.设计询问B.展览销售C.金融保险D.专业物流【答案】3.B 4.D 5.D【解析】3.自带原材料并不能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影响,不会缩短加工时间,A错误;自带原材料,可以保障原材料的品质,有利于保障产品的品质,B正确;自带原材料,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C错误;自带丝绸、刺绣等原料,可以促进文化的沟通,但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D错误。

专题检测-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检测-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十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检测时间:50分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艾尔瓦河位于美国西北边陲,主干流长72km,流域面积约占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20%。

位于该河流的艾尔瓦大坝、格林斯峡谷大坝分别建于1913年和1927年。

大坝建成后,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影响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

该地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在2012年和2013年先后拆除了这两座大坝。

下图示意艾尔瓦河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修建艾尔瓦大坝的主要目的是( )A.发电B.防洪C.航运D.灌溉答案 A “大坝建成后,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拆除”,说明修建艾尔瓦大坝的主要目的是发电,A正确。

2.两座大坝运营后期,其经济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库区泥沙淤积严重B.周边区域用电量减少C.鲑鱼的渔获量减少D.奧林匹克国家公园的修建答案 A 两座大坝运营后期,由于水库拦水拦沙,库区泥沙淤积加重,导致蓄水量减少,发电量减少,经济效益降低。

故选A。

3.艾尔瓦河原两座大坝之间河段,在大坝拆除后( )A.河面宽度增加B.地下水水位上升C.洪涝灾害加剧D.水体污染减轻答案 D 艾尔瓦河原两座大坝之间河段受上下游大坝拦水影响,水流缓慢,水质最差;大坝拆除后,河流流速加快,水体污染减轻,D正确。

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加强,深度增加、河面宽度减小,A错误。

河流流速加快,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洪涝灾害减轻,B、C 错误。

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一种指标,空间基尼系数值越接近0,则该地区的产业分布越均衡,值越接近1,则产业集聚程度越高。

如图为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示意图。

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不及珠三角地区的1/3。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2014年与2005年相比,广东省制造业的变化( )A.珠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提高B.粤东地区集聚程度最高C.粤西地区空间分布最均衡D.粤北地区空间分散化明显答案 D 由材料可知,空间基尼系数值越接近0,产业分布越均衡;越接近1,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越高。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十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十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十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均有出现。

考查内容:资源调配与产业转移。

考查频率:近5年课标卷考查4次,频率较高。

考查能力: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和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复习时要通过案例分析,真正理解、掌握资源调配与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总结相关问题解答的基本思路。

要关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如“藏水入疆”“引渤入新”等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运用产业转移相关原理分析我国实施工业结构性改革和美国鼓励制造业回归的原因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天然气与煤炭相比,具有的明显优点是( )A.开采成本低B.燃烧效率低C.分布更广泛D.环境污染小答案 D2.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B.环境质量C.消费市场D.地形地质答案 C3.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减轻沙尘暴危害程度B.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D.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答案 C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答案 A5.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答案 C知识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

富士康集团从深圳到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公司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纲点击: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及意义教材回顾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③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鄂尔多斯。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读图忆知1.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1)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与线路①一线工程主源地是新疆________,供应地甲________地区。

②二线和三线工程主源地是中亚地区,其中二线主要供应乙________地区。

③三期工程管线均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住供需矛盾理解资源调配的原因①能够成为资源供应地的条件是资源________,本地资源需求量________。

②甲、乙两地区大量调入资源的原因是当地资源________,经济发达,资源________。

高考地理复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含答案)地理是探讨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小编打算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途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2.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奢侈状况B.增加了调出区的资源爱护意识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右图是我国某省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资输送的方向分别为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4.以本地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B.西电东送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水土保持工程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更图,结合有关学问回答5~6题。

5.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6.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2019年1月13日,《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顺当,截至2019年底,中国核准核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3 486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在建规模全球第一。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增分练35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增分练35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增分练 35家产转移和地区协调发展增分练第70 页读图 , 达成第 1~2 题。

1. 图中表示家产升级、家产转移、地区家产分工的数码分别是()A. ③②①B. ①③②C. ②③①D.①②③2. ②过程的产生主假如因为不一样国家或地域间()A. 科技水平差别B. 自然资源差别C. 薪资水平差别D.市场规模差别答案 1.D 2.C分析第 1题 , 读图可知 , ①序列地域不变 , 不一样的时间生产不一样的产品, 为家产升级 ; ②序列产品一直不变 , 随时间的不一样 , 产品生产的地域不一样, 为家产转移 ; ③序列在同一时间不一样的地域生产不一样的产品 , 为地区家产分工。

故图中表示家产升级、家产转移、地区家产分工的数码是①②③。

第 2 题 , 服饰家产为劳动密集型家产, 公司为控制生产成本 , 追求最大效益 , 踊跃追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域进行生产, 因此薪资水平是公司进行家产转移的主要考虑要素。

山东 R科技公司是我国国家级要点高新技术公司, 拥有国家级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 是我国纺织业的龙头公司。

在公司生产方面, 该公司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宁夏、新疆等地 , 并成立了生态纺织家产示范园区, 产品远销欧洲。

将来R 科技公司还要将生产基地向南亚和东南亚转移。

据此达成第3~5 题。

3.R 科技公司能成为我国纺织业的龙头公司的原由是()A. 生产规模大B. 创新能力强C. 生产散布广D.公司历史悠长4.R 科技公司在宁夏和新疆布局部分生产线主假如因为()A.当地劳动力丰富B.当地原料和能源充分C.国家政策优惠D.当地土地成本低5. 将来 R 科技公司还要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

与国内对比, 这些地域的主要优势是()A. 原料更充分B. 距离市场近C. 生产成本低D.交通便利答案 3.B 4.B 5.C分析第 3 题,R 科技公司有国家级的研究中心和设计中心, 因此科技创新能力强是该公司成为龙头公司的主要原由。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引言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二、区际联系的含义和特点区际联系指的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合作。

区际联系的特点主要包括:1.相互依存性:不同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性也在增加,一个地区的发展往往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

2.资源互补性: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3.政治关系:区际联系还受到各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政治稳定和友好关系能够促进区际合作和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区际联系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和协作。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的健康增长。

2.提升生活水平: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公平分配,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促进社会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减少地区间的差距和不平等现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影响区域联系和协调发展的因素1.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联系和合作。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影响其在区际联系中的地位和角色。

3.政治因素:政治关系和政策的稳定度会对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程度。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1.制定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

2.建设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间的交通、通讯等便捷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加强规划引导:政府可以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引导不同地区间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1.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B【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答案】D【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

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A【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024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54页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我国自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状况。

据此完成第1~3题。

1.2000年,我国自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大致位于(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陕甘宁地区D.柴达木盆地2.2000—2010年我国自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缘由是( )A.西部地区的自然气资源枯竭B.西部地区的自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C.中东部地区的自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自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更将会( )A.解决东部严峻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变更C.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答案1.A 2.B 3.B解析第1题,2000年,我国自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大致位于(33.6°N,107.3°E),据此推断位于四川盆地。

第2题,2000—2010年西部地区自然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是我国自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缘由。

第3题,据图可知,整体上我国自然气生产重心向西北迁移,消费重心向东南迁移。

生产与消费重心空间距离加大,西部为东部供应高效能源,使东部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韩国某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大型OLED面板工厂获得韩国政府批准。

韩国政府批准的前提是该公司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运用,加强技术平安检查以及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需保留在韩国本土等。

据此完成第4~6题。

4.该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B.市场C.政策D.原料5.该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减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B.不利于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增大中国的就业压力D.增加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6.韩国政府提出严格的批准条件,其目的是( )①保持韩国在OLED产业的优势地位②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③限制该公司在国外的产业规模④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答案4.B 5.D 6.C解析第4题,技术研发环节仍保留在韩国,则在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中国市场,故B项正确。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十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量生产,产品成本显著下降;用户对产品有所了解,广告费用相对减少,销售 成本大幅度下降,随着产品销量的迅速增加,企业利润迅速上升;竞争者开 始仿制这类产品,市场开始出现竞争趋势。 (3)成熟期特征:市场需求日渐饱和,销售量达到最高点;生产量大,产品成本 低;利润将达到最高点;很多产品进入市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4)衰退期特征:又有新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并逐渐代替老产品;除少数或个 别名牌产品外,市场销售量日益下降,利润也在不断下降,市场竞争突出表 现为价格竞争,产品价格不断下跌。
3.我国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转移原因
影响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 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 域差异
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
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 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
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
机会,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发展;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
安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 东地区
南线: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 (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 角洲工业基地
(3)西气东输的影响
地区 项目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经济发 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 展 长点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 促进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轻 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 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的方向发展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

Ⅰ区域农业发展〖2012安徽卷〗图7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23~25题。

23.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2海南卷〗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16~18题。

城镇省界3000150100°E39°40°1002000甲河流100 年降水量线/mm等高线、高程/mm2000图6200m m400m m16.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A.耐旱B.耐涝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17.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18.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2012上海卷〗(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21.“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2.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A. 游牧畜牧业B. 牧场畜牧业C. 旱作农业D. 水田农业23.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012新课标卷〗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高考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原卷版)

新高考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原卷版)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2022·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一模)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

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

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任务二调查梯田利用方式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000~1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

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

任务三分析梯田减沙效益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0 5 10 15 20 30 40 50 60梯田减沙比例(%)0 8 28 50 67 82 89 92 94(3)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

2.(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70%的水能资源集中在我国云南河段。

自1993年至今,该流域已建成11个大、中型水电站,支流小水电站众多,且未来对该流域进行梯级开发的力度会持续增大。

图所示研究区为澜沧江干流开发力度最大的河段,已经建成9个梯级电站。

在梯级电站建设过程中,该研究区内澜沧江干流河段鱼类生物量及种群数均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急流、浅滩型鱼类比例下降显著,缓流、静水型鱼类生物量大幅增加。

图示意该研究区干流不同河段鱼类种数时空变化。

(1)表示意不同时段研究区干流鱼类物种变化,据此补绘完成下面柱状图,并根据图,描述1990年以来研究区干流鱼类种数的变化特征。

年份1990年以前2008-2013年2018-2019年本地鱼类种数/种157 112 84外来鱼类种数/种22 37(2)从生态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梯级开发后图示区域缓流、静水型鱼类生物量大幅增加的原因。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版)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版)

类型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2022·北京海淀·高二期末)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

(1)分析黄河下游“易淤、易决”的自然原因。

下表为2015年黄河用水结构。

____。

黄河滩区是在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时行洪、滞洪、沉沙的区域,经改造形成不同功能区,由黄河大堤向黄河依次分区为高滩、二滩和嫩滩(下图),发展黄河下游生态经济带。

(3)概括黄河下游因地制宜利用滩区的主要表现,并说出嫩滩的生态效益。

【答案】(1)易淤:河流含沙量大;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泥沙堆积作用较强。

易决:夏季流量大;地处温带,河流流向高纬,冬季容易形成凌汛;河床高出地表;河堤土质疏松。

(2)上游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减少浪费,防止水污染;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

(3)嫩滩多洪水泛滥,发展湿地;二滩保持生态水系,发展高效农业;高滩不易水淹,作为居民安置区。

生态效益: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1)易淤: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降水集中且大,流水冲蚀作用显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中下游含沙量较大;下游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而开阔;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作用增强,容易产生淤积。

易决:黄河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之际,此时河流流量较大;黄河下游地段,地处于温带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有结冰期,且下游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易发生凌汛现象;下游大量泥沙堆积,导致黄河出现地上河现象,河床高于地表;黄河下游堤坝主要是由土壤夯实,土质较为疏松,容易决口。

(2)①根据黄河用水结构表可知,农业用水占比79%,工业用水占比10%,生活用水占比7%,生态用水占比4%,绘制黄河用水结构图时,需要注意纵坐标为黄河用水占比,横坐标为用水方式,根据描点法,将各用水比重在图中绘制,如下:②建议:为提高黄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在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调节径流的作用,其缺水的下游地区可采用跨流域调水,来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

高考地理课标1版专题十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课标1版专题十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施水平高,生产成本也较高,因此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吸引力下降,故C、D项错误。
疑难突破 解答本题关键是比较中国和越南的工业的区位因素差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
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广阔的市场优势逐渐凸显,因此,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错选A项。原因在于没有读懂题干信息。题中信息表明最初是景德镇的 市场大,20世纪80年代佛山迅速超越了景德镇。 信息解读 “20世纪80年代初”反映了时代背景,此时我国刚开始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的是东南沿 海地区;“率先引进”“逐步发展成为”表明其当时的发展关键是引进了生产线。
2.(2016课标Ⅰ,2,4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答案 A 陶瓷产业是高污染产业,由于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地价上涨、环 保压力等因素促使该主产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促使该主产区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故A 项正确。 信息解读 注意“陶瓷产业向外转移”是在“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的背 景下产生的,而城市中心区一般以第三产业为主,故第二产业的陶瓷产业需向外转移。
4.(2018课标Ⅱ,1,4分)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
答案 A 本题考查产业发展。关闭自有生产厂的目的是将产业发展的重点由低附加值的生
产环节转移到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环节,提高了附加值,A项正确;自有生产厂家人工成本不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 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 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 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B【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答案】D【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

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A【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故选A。

二、双选题(2013高考题江苏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13所示。

读图回答23~24题。

4.“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答案】A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影响陆地水体更新自净能力的因素,中等偏难。

【解题思路】该题目设问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也就是其更新慢的原因,联系所学水循环相关知识,即水循环速度较慢的原因。

A、C入水和出水量小,更新慢,周期长;B选项,该地为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D选项全年高温,有误,昆明四季如春,且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故选AC。

5.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答案】B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题思路】跨流域调水是对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影响,不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降水状况,故排除A;也并不能减少昆明污染物的排放量,故排除C;本题关键在于材料中“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的叙述,所以选择B,增加来水量,加快水体更新,解决滇池水脏问题;D选项,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昆明水少的问题。

三、综合题6.(2013高考题浙江卷)(26分)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

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第37题图1 第37题图2 原因是、。

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10分)(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地的主要原因。

(8分)(3)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8分)37.【答案】(1)大气污染物排放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

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

(可任答三点)(2)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3)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本题以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级新区的素材为载体,综合考查环境、旅游、港口、产业结构等相关知识。

第(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境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舟山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沿海地区,海风较大,风力大可以使空气质量提升。

同时受海洋的影响大,海洋对其空气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舟山普陀山山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所以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发旅游资源,如发展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

第(2)题,本题考查舟山港的区位。

港口的区位因素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中包括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域条件有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

陆域条件也有货物集散地、便利的交通。

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舟山港辐射范围广。

我国长江流域的钢铁工业发达,铁矿进口量大,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

第(3)题,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图示:2007年-2010年舟山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有限,转移的人口较小;大量的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7.(2013高考题天津卷)(30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图6 图7 黄山云海(1)图6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6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9分)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6分)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分)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7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6分)(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3分)12. 【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

(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5)保障游客安全。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人类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旅游景观的欣赏和旅游活动的设计)。

【解题思路】(1) 考查茶树的生长条件,难度偏易。

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去,排水性能良好。

(2) 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在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同时要考虑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空间距离。

(3)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是对“城市产业的影响”,而不是对城市的影响。

(4)考查的是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欣赏的内容。

云海属气象景观,故要在高处选择时间。

(5)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