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04_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合集下载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1.目的为识别生产经营过程和服务中的危害因素,确定重大危害因素,评价危害因素的风险级别,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成品油管输储存、销售和服务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控制和更新管理。

3.职责3.1安保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油库、采供站负责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工作程序4.1危害因素识别4.1.1危害因素识别的组织安保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b)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c)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d)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e)具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危害因素识别的范围与内容危害因素识别应从健康、安全与环境(HSE)三个方面入手,其范围必须覆盖公司所有业务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施设备、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能够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a)危害因素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b)在识别有关环境方面的危害因素时应考虑八个方面:向大气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噪声、废弃物、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c)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d)考虑业务活动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e)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系统化分析和评估,以识别和评估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预防和降低事故和职业疾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一、制定程序首先,应制定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程序应明确识别和评估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工作场所的所有区域和设备、工作流程、操作规程等。

二、数据收集其次,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工作场所布局图、工作场所相关的业务文件、设备和材料的安全数据表、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统计数据等。

同时,还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场所环境和危险源的认识和感知。

三、现场调查接下来,进行现场调查。

由专业人员对工作场所进行逐一检查,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布局不合理等。

通过观察、测量和抽样分析等方法,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四、危险源辨识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经验,将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分类和列举,如物理因素(噪声、震动、放射性等)、化学因素(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昆虫等)、机械因素(旋转部件、移动设备等)等。

五、风险评估然后,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和暴露情况,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一般采用专业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矩阵矩阵方法等。

定性评估则是通过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进行评估。

六、危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

根据“三防一提高”的原则,即防治危险源、隔离危险源、降低危险源(或暴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和管理水平。

七、制定应急措施在制定危险控制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程序,明确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八、定期评估复查最后,定期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评估复查。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

1. 目的识别公司在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并进行风险评价,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合用于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活动。

3.术语和定义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者状态。

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职责HSE 管理部门是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的培训、组织工作,监督检查其开展情况;汇总公司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编写重大风险清单,编写公司风险评价报告;提出重大危害整改方案。

其他各部门组织实施本部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提供资源支持,开展全员培训。

及时将本部门的评价结果报 HSE 管理部门。

采取有效措施削减风险。

5.工作程序5.1 成立评价小组公司成立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参加的风险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经过培训并有能力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同时也鼓励其他员工参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确定。

5.2 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者服务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所有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区域或者部门;——按装置、设备、设施;——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用到或者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培训;——作业指导书或者作业程序;——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1.目的识别与公司各项活动、产品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因素,并依据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评分方法评估出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作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运行程序的制定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包括相关方)的活动、设备和服务中对重要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鉴定和评价。

3.职责3.1安全环保办负责对全公司各部门的环境及危害因素进行调查、筛选、确认。

3.2安全环保办负责确定重要环境、危害因素及优先行动项。

3.3公司各发包单位负责外包工作中产生的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

3.4公司维修部对更新的或新上设备可能产生的环境及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4.工作程序4.1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范围a)本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环境及危害因素,包括所有相关部门及所有场所以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相关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识别的环境及危害因素;c)所有接近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分包方和参观者)的活动;d)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的还是其他组织提供的。

4.2环境及危害因素识别的任务4.2.1识别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和事故的危险源;4.2.2识别能引起环境影响和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和设备。

4.3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步骤和方法4.3.1安全环保办负责全公司的环境和危害因素辨识,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表》和《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清单》。

4.3.2识别环境及危害因素应考虑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b)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c)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的要求;d)过去出现过的环境影响、紧急或灾难事件;e)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4.3.3识别环境因素重点考虑以下七种类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地污染;能源消耗和自然资源消耗;社区问题及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

4.3.4识别危害因素重点考虑以下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它(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害;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火灾与爆炸;可吸入的化学物质;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有害能量(如:触电、辐射、噪声、振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照明度;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楼梯护栏不足;对员工的暴力行为;承包人的活动)。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简介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能够有效地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步骤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相关信息2.识别环境因素与危险源3.评估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4.制定控制措施5.监测与改进下面将依次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 收集相关信息在开始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企业的详细情况、工作流程、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相关法规和标准等。

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识别和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

2. 识别环境因素与危险源在收集完相关信息后,接下来需要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危险源包括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通过对企业的工作场所、作业流程和使用的设备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3. 评估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在识别出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后,需要对它们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这涉及到对潜在的伤害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考虑。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和风险评估矩阵,通过将风险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能够清楚地划分危险等级,有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制定控制措施评估出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具体的控制措施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制定,重点关注高风险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5. 监测与改进实施了控制措施后,需要进行监测和改进,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状况来进行,评估结果可以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修改工作流程、更新设备和技术等。

4(QESP-04)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4(QESP-04)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意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QESP-04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版本号:1.00
页号:1/4
拟制:朱凯
审核:徐贤章
批准:蔡胜才
实施日期:2013年8月15日
1、目的
明确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与步骤,明确环境因素评价标准,以有效识别评价公司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评价其重要程度,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6.7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6.7.1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分为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和资源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重要环境因素亦分别确定。
6.7.2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污染类评价综合行分=A*B*C*D*F
A、频次——污染物危害发生的频次:
每天发生
每周发生
每月发生
每季发生
半年以上发生
或从不发生
5分
4分
4分
对从业人员健康有较重危害或者对地球环境有严重破坏,或者造成的影响一周或半年可恢复
3分
对从业人员健康有较重危害或者对地球环境有严重破坏,或者造成的影响一周内可恢复
2分
对从业人员健康有较重危害或者对地球环境有严重破坏,或者造成的影响一天内可以恢复
1分
6.7.3资源类环境因素的评价标准:(资源类评分综合得分=A*B*C)
6.4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6.4.1本公司采用工艺流程分析的方法识别环境因素,同时可采用现场观察作为识别方法的补充,运作工艺流程的分析追溯污染源,从而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意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QESP-04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版本号:1.00
页号:2/4
拟制:朱凯
审核:徐贤章
批准:蔡胜才
A、频次——资源消耗、利用的频率;

EOP4[1].3.1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过程

EOP4[1].3.1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过程

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有效地识别、评价本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方法,并确定、更新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以对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全部经营、生产、服务中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

3 相关文件Q/YF-QEO4.3.3《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管理制度》Q/YF-EOP4.3.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Q/YF-QEOP4.2.3《文件控制程序》Q/YF-EOP4.4.6《运行控制程序》Q/YF-EOP4.4.7《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4 职责4.1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环保科、安保科和各部门代表按本程序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对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的审核,并报总经理批准。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初步识别。

4.3环保科和安保科组织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和危险源对应的风险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5 工作内容5.1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的时机a.本公司在建立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初始评审时间;b.各部门在每年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之前应考虑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更新;c.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变动,可能带来新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的更新。

5.2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5.2.1本公司在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时,将充分考虑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及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可能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5.2.1.1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是指公司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主要包括:a.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试验过程(优先考虑使用对环境无害的技术);b.原材料的获取、使用(优先考虑使用对环境无害的化工原材料);c.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到最终废弃;d.办公与生活场所;e.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计划性的生产活动和被动性的维护) ;f.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以及工作场所所有的设备情况。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为了识别的生产运行或服务和产品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等危害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并对危害及其影响实现事前预防控制,使HSE风险降至“合理并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范围、职责和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和相关承包商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2 引用术语本程序采用Q/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3 职责3.1 安全环保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其职责如下:✧负责审查从事健康、安全和环境评价单位的资质;✧负责组织健康、安全和环境专项评价工作;✧负责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培训和技术指导,汇总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建立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数据库;✧负责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需提供资源消除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消除、削减与控制措施计划,同时督促相关单位(科室)实施。

3.2 机关科室负责定期组织分管业务系统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汇总本系统的危害因素,督促相关单位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系统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报安全环保科。

3.3 基层单位✧负责定期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单位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按业务类别上报相关业务管理科室;✧负责为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提供相应资源;✧安全环保科负责监督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

3.4 员工参加与本岗位相关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落实与本岗位活动相关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保证岗位活动安全。

4 程序内容4.1 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4.1.1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应覆盖的所有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危害。

QESP04 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D版)

QESP04 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D版)

QESP04 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D版)1 目的辨识、评价、更新公司范围内的危险因素,确定重大危险因素,组织制定控制措施,实现对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更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3 定义无4 职责4.1 各单位负责所辖范围的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更新,负责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因素,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因素控制所需的控制措施、方案的制定。

4.2 公司总工程师/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公司/项目部的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更新及控制措施、方案的制定。

4.3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批准公司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和相关的控制措施、方案;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批准项目部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和相关的控制措施、方案。

4.4 安全管理部门对各单位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更新、控制的实施进行监督。

5 程序5.1危险因素的辨识采用直观经验法进行危险因素辨识,辨识时应考虑的事项:范围: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人员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正常作业时的安全状态。

如:设备可靠运行。

异常状态:非正常作业时的状态。

如:设备故障。

紧急状态:发生火灾、爆炸、台风等紧急情况的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过去遗留且现在依然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问题。

现在:目前现场客观存在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问题。

将来:根据施工计划和现场实际,预测以后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问题。

四种类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失误。

5.2 按上述四种类型可能导致的危害将危险因素分为六类:5.2.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EHS危险识别、评价与控制程序

EHS危险识别、评价与控制程序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热处理设备、提升和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空压机房、甲醇房、柴油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者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11)人员素质:人员意识、经验。
分值
危险/危害等级
>320
极其危害,不可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害,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害,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害,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害,可以接受
4.2.4确定重大危险/危害源。
4.2.4.1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危害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4.2.2化学性危害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柴油、天拿水、瓦斯。
0.4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 E——将E值最小定为0.4,最大定为10,在0.4~10之间定出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频数值
暴露于危害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1.目的识别与公司各项活动、产品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因素,并依据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评分方法评估出重要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作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运行程序的制定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包括相关方)的活动、设备和服务中对重要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鉴定和评价。

3.职责3.1安全环保办负责对全公司各部门的环境及危害因素进行调查、筛选、确认。

3.2安全环保办负责确定重要环境、危害因素及优先行动项。

3.3公司各发包单位负责外包工作中产生的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

3.4公司维修部对更新的或新上设备可能产生的环境及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4.工作程序4.1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范围a)本公司生产、管理活动中的环境及危害因素,包括所有相关部门及所有场所以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相关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识别的环境及危害因素;c)所有接近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分包方和参观者)的活动;d)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的还是其他组织提供的。

4.2环境及危害因素识别的任务4.2.1识别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和事故的危险源;4.2.2识别能引起环境影响和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和设备。

4.3环境及危害因素的识别步骤和方法4.3.1安全环保办负责全公司的环境和危害因素辨识,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表》和《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清单》。

4.3.2识别环境及危害因素应考虑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b)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c)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的要求;d)过去出现过的环境影响、紧急或灾难事件;e)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4.3.3识别环境因素重点考虑以下七种类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地污染;能源消耗和自然资源消耗;社区问题及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

4.3.4识别危害因素重点考虑以下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它(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害;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火灾与爆炸;可吸入的化学物质;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有害能量(如:触电、辐射、噪声、振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照明度;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楼梯护栏不足;对员工的暴力行为;承包人的活动)。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概述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例如噪声、尘土、化学品、辐射等等。

在工作场所中,必须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对工人造成危害。

危害因素辨识应该由工作安全专家或相关人员进行,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风险,如噪声、震动、辐射等;•化学风险,如有害化学品、毒气、粉尘等;•生物风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机械风险,如旋转部件、电机、压力容器等;•人为因素,如错误操作、人为疏忽等;辨识出危害因素之后,还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对工人造成危害,并为每种危害因素制定专门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每种危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危害等级,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风险评价之前,需要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确定其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1.确定危害因素;2.确定危害等级;3.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实施控制措施;5.监测控制效果。

在风险评价中,危害等级通常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和无危。

对于极高和高危的危害因素,必须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

控制管理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需要一个完整的危害控制管理体系。

危害控制管理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因素辨识程序;2.风险评价程序;3.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程序;4.危害控制计划;5.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程序;6.危害控制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危害控制管理程序的实施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关注。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员工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危害控制管理程序中,并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QHSE-04危害、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QHSE-04危害、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QHJA/CX-A/1-04-2008第1页 共10页1 目的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并对其进行管理。

2 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服务及产品提供过程、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 职责3.1 施工(安全)管理科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和危害评价管理工作。

3.2 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办公区、生活区以及施工作业区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工作。

3.3 开发分公司负责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工作。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环境因素的识别4.1.1 识别的范围房屋建筑施工及设备安装、建筑装饰、装修、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公司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

包括:4.1.1.1 施工作业活动。

4.1.1.2 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4.1.1.3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4.1.1.4 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公司或外部提供的设施。

4.1.1.5 用于施工生产的设备、机具、材料。

4.1.1.6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4.1.2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应考虑的因素4.1.2.1 危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七种类型:a)物理性、b)化学性、c)生物性、d)心理性、生理性、e)行为性、f)其他危险源。

详见附录A。

4.1.2.2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种类型。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类型: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噪音排放、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资源能源消耗、土地污染、其他社会环境问题或当地社区性问题。

详见附录A。

4.1.3 识别方法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可分别采用安全检查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和记录、询问和交流、获取外部信息、过程分析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环境因素和危害进行识别、确认。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1目的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风险源,评价危险、危害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以对起进行管理和控制。

2使用范围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职责3.1>3.2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批准。

3.3安全环境部负责组织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指定对危险危害因素的控制办法。

3.4各部门配合安全环境识别本部门危险危害因素。

4工作程序4.1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a)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b)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d)对以往时间、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全环境部负责整理成书面报告《初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态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4.2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4.2.1以公司的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每年初在社顶目标、指标前进行;4.2.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4.2.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情况下发生时,可适时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

4.3;4.4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识别的顺序和内容4.4.1危险危害因素识别顺序为:1、厂址2、厂区平面布局3、建筑物4、生产工艺过程5、生产设备、装置6、有害作业部位(芬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7、各项制度(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8、生活设施和应急。

`9、外出工作人员和外来工作人员4.4.2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之前应将考虑的内容编制为《风险评价检查表》根据检查表中的内容对没每一部分的危险危害源进行分析识别,在编制检查时应考虑以下内容:A.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B.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害设备、设施及工程;C.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和情况;D.…E.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F.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G.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H.自己认为单独进行评估需要时的活动和情况。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附件一: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为持续识别并评价成品油销售、储存等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分公司及库站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3.职责3.1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负责公司各处室、各分公司、油库、加油站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3.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公司调运处、加油站管理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等处室负责所管辖业务领域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开展工作。

3.3分公司各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3.4油库、加油站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执行单位,负责按照评价标准和要求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危害、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4.1.1危害、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及各分公司和库站所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a) 油品储运过程;b) 油品销售过程;c) 检修维护过程;d) 油品化验分析过程;e) 油品接卸操作过程;f) 办公活动过程;g) 车辆营运过程;h) 材料采购、油品调运、建设项目与施工作业、废品处置等相关方有关的活动或服务。

4.1.2危害、环境因素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服务、设施的全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e)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4.2危害因素与环境因素辨识应考虑的方面:4.2.1辨识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应考虑: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生理和心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和其它方面的危害因素等。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 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定义与范围定义: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范围: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 职责3.1 安全环保部3.1.1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 负责督导、参与、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 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 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 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 各部门3.2.1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风险调查/评估表》;3.2.4 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4.1.1.2确定该过程伴随的因素及影响;4.1.1.3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问卷调查;2) 面谈;3) 核查表;4) 直接观察和测量;5) 记录评估。

4.1.1.4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过程;2) 出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 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 相关方的观点;5) 竞争利益的机会。

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所有人员、活动、设备设施和场所。

工作内容1、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包括:a) 固定场所;b) 移动场所;c) 新、改、扩、迁建设项目;d) 其它活动。

2、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况及八个方面。

a) 三种时态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

过去:以往遗留问题;现在: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将来:新建项目开发、生产工艺的改进、原辅材料的改变、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化等因素。

b) 三种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紧急情况。

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服务和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异常状态:指生产、服务和活动中可合理预见的、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紧急情况: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发生频率极小,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

c) 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资源能源利用和消耗、环保设施运行、相关方及其它。

3、环境因素的方法识别公司采用以下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a) 生产工艺流程分析法:对生产、服务和活动中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识别出各生产操作环节的环境因素及潜在的环境因素;b) 现场观察法:观察各生产现场,识别出生产、服务和活动中伴随的跑、冒、滴、漏及产生和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因素;c) 专家咨询法:通过技术专家调查、咨询、识别相关方现存和潜在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还有:物料衡算法、测量数据法、产品生命周期法等多种方法。

4、环境因素风险的评价4.1 环境因素风险的分级公司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对环境因素风险进行评价,通过风险评价后,将环境因素的风险分为四级。

a) 紧急优先项;b) 高度优先项;c) 中度优先项;d) 一般项。

其中a)、b)纳入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管理,c)、d)纳入一般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管理。

4.2 定性评价方法a)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源超标排放或引起顾客和相关方强烈不满的,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b) 具有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包括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及危害员工健康的污染源,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危害因素评估程序

危害因素评估程序

危害因素评估程序1.0目的为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危害,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特制定此程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涉及的到的活动和设备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包括新部件,新材料,新危险品,新机器及新产品3.0定义4.0职责4.1各部门主管负责对其所管辖区域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安全保卫部对各部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进行引导和提供支持,并汇总各部门的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4.2安全保卫部负责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更新,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的推动。

5.0工作程序5.1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流程如下:选择活动/人员/设备---确定伴随的危害及风险---考虑现有的控制措施---评价结果---控制措施5.2 危害的识别5.2.1 安全保卫部负责制成《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表》下发至各部门5.2.2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员工进行识别和评估。

5.2.3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识别的结果进行补充确认后,交安全保卫部。

5.2.4安全保卫部根据各部门填写的内容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控制的等级和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5.3危害的分类:照明、高低温或天气变化、粉尘、噪音、空气、高低作业、压力伤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重物操作及储存、火灾及紧急情况的伤害、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及安全行为和外来人员等。

5.4危害识别时的注意事基5.4.1危害识别时要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非常规活动包括操作开始与结束、检修、活动更换、人员变动等。

5.4.2在危害识别时要考虑工厂内的所有设备,不论是工厂的还是相关方提供的。

5.5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时要充分考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惩性。

发生的可能性分为一定会发生、可能性很大、可能性很小、几乎不会四种,安全保卫部将讲座形成的草案报安全经理审核,安全经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批准所拟订的危害和风险评估结果5.6危害的识别与风险的评估要由安全保卫部门根据“持续改进”的原则每年进行一次,当公司技术改造、工艺设备改变、法律、法规及相关方的要求、公司的安全卫生要求发生变化及有新的活动产生时,由安全保卫部门组织各部门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最大限度地识别出本公司所有人员、设备、活动中能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出重大危险因素,确保重大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为确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内容
5.1 流程图:无。

5.2危险因素的识别
5.2.1.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职业健康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在
进行危险源/危害识别时要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常、异常和紧急状况进行综合考虑。

还应考虑到机、电、声、辐射、化学、人机配合等几个方面。

5.2.2.危险因素识别程序
5.2.2.1.E HS部每年将[危害因素调查表]发放到各个部门、[设备人员危害因素调查表]发放
到维修部门,要求各部门将危害因素重新识别。

5222由各部门负责人指定专门人员进行本部门的危害因素识别工作,结果汇总填入[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汇总表]中,并交到EHS部。

5.2.2.3通过各部门的交叉分析和核实,再由EHS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险因素进行汇总。

5.3危险因素的评价
5.3.1.E HS部组织人员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

5.3.2.评价方法
5.3.2.1.危害因素评价方法采用作业条
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即LEC法,主要通过以下
三个要素进行考虑:事故或危害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于危险的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评价参数为D=L*E*C
当>时即重大危险源危害,需要加以控制
5.322.出现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53221.凡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危险因素或行为;
5.3.222.职工或相关方对公司产品、活动或服务中出现的危险进行合理的投诉的;
5.3.2.2.3.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的;
5.3.2.2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危险因素的分类
5.3.3.危害因素的评价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5.3.4.属于中度危险因素的,必须根据[营运因素评分基准](附件一)来进行中度危害因素的营运评
估,记录登录于[中度危险因素营运评估一览表]
5.3.4.各部门的评价工作完成后,由EHS部核对、汇总,并将全厂的影响按级分类排序,登录于[危害
因素识别评价汇总表]。

5.4筛选优先行动顺序
5.4.1.[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汇总表]由EHS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召开EHS安全委员会会议进行审
议,筛选出优先改善项目,依《EHS目标与指标管理程序》列为EHS目标、指标<:
危害因素的管理
5.4.1对已列入EHS目标、指标的重大危害因素,按照《EHS方案管理程序》进行整改。

对未列入EHS
目标与指标来控制的重大危害因素,由EHS部进行跟踪控制并填写
[重大危害因素监督管理表]。

5.42对潜在的重大危害因素,各部门应制定响应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详见《应急程序》)5.4.3对
于在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中未进行控制的重大危害因素,在体系运行中
应该加以控制。

5.5.危害因素的更新
5.5.1.一般情况下,危害因素每年更新一次,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更新:
5.5.1.1.当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更或修改时,应该进行危害因素更新;
5.5.1.2.发生事故后危害因素进行更新;
5.5.1.3新、改、扩项目或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生产工艺、设备发生改变时;
5.5.1.4发生其他变化时。

6.相关文件
6.1 .《法律、法规取得与鉴别程序》CSP-P-EP-02
6.2.《应急程序》CSP-P-EP-06
6.3.《记录管理程序》CSP-Q-P-14
6.4.《EHS方案管理程序》CSP-P-EP-04
7.使用表单及附件:
7.1.[危害因素调查表]CSP-E-EP-04A
7.2.[设备人员危害因素调查表]CSP-E-EP-04B
7.3.[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汇总表]CSP-E-EP-04C
7.4.[中度危害因素营运评估一览表]CSP-E-EP-04D
7.5.[重大危害因素监督管理表]CSP-E-EP-04E
营运因素评分基准
广州辉门冠军火花塞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