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概论

合集下载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是一门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的课程,其中涵盖了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科技、航空航天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培养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趣和理解。

下面将对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在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航空是指任何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的领域,包括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而航天则指太空科学和技术,包括航天器设计、航天器制造和航天器发射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飞行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以及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

在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学生还将研究航空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航空航天科技是指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包括航空航天电子、航空航天通信、航空航天导航和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

学生将了解到航空航天科技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他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还将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制度和管理问题。

航空航天制度是指有关航空航天活动的法律、政策、规章和管理机构。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航天制度和管理体系,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竞争。

第二篇示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是以介绍和引导学生认识航空航天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为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参与相关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航空航天概论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概论这门课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航空发展时期。

随着人类对飞行的向往和探索,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飞机和火箭等飞行器不断涌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应运而生。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如航空原理、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和空间力学等。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1.热气球:1783年6月4日,蒙哥尔费兄弟的热气球升空。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

飞行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和空气浮力。

我国古代航空发明:孔明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风筝(,风力垂直于风筝表面,风力和风筝线的受力平衡)竹蜻蜓(利用叶片的旋转产生升力,从而克服自身重力)首次火箭升空飞行的发明人:万户2.第一架可载人动力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1903年飞行器分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3.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载人飞船: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探月卫星:嫦娥1号,嫦娥2号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 苏联世界上第一个载人飞船:1961苏联世界上第一个登月飞船:1969 美国世界上第一个航天飞机:企业号美国5.地球大气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飞机飞行环境属于:平流层6.飞机主要组层部分及其辨认(大题):机翼,机身,尾翼,操纵面,起落架P116图(1)雷达 (2) 机身 (3) 水平安定面 (4) 机翼 (5)起落架 (6) 驾驶舱 (7) 副翼 (8) 发动机尾喷管 (9) 方向舵 (10) 襟翼 (11) 升降舵 (12) 垂直安定面 (13) 空速管 (14) 进气道 (15) 操纵杆 (16) 天线7.单旋翼直升机主要组层部分:旋翼:产生升力,推力和操纵力尾桨:平衡反扭矩,对直升机进行航向操纵发动机:提供动力机身:支持和固定直升机部件系统,装载人员物资设备8.直升机,旋翼机以及固定翼飞机之间的主要区别: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像一只风车;而直升机的旋翼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既能产生升力,又能提供飞行的动力,象一台电风扇。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挑战
• 高性能材料的制备:如何制备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轻质化的航空航天材料 • 复杂结构的制造:如何制造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航空航天器 • 高精度加工:如何实现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高精度加工和装配
航空航天材料在飞行器中的应用
金属材料在飞行器中的应用
•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和卫星的结构件 • 钛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和卫星的发动机和部件 • 不锈钢: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的燃料系统和压力容器
航空航天在科学研究中的挑战
• 如何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开展更多领域的科学研究 • 如何提高航空航天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航空航天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 航空航天技术为军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侦查、打击和运 输手段 • 航空航天技术为军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通信、导航和气 象保障
航空航天在军事领域的挑战
航天发动机的应用
• 化学推进: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卫星和探测器等领域 • 核推进: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月球探测和太空航行等领域 • 电推进:广泛应用于卫星、探测器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05
航空航天材料与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种类与性能
航空航天材料种类
• 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和不锈钢等 • 非金属材料:如复合材料、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 • 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21世纪航空航天发展趋势
21世纪初的航空航天发展
• 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 2012年,美国SpaceX公司成功发射龙飞船
21世纪航空航天发展的趋势
• 航空航天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能源技术 • 太空探索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如火星探测和月球基地建设 • 航空航天器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如电动飞机和绿色航天技术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本书以帮助读者了解航空航天知识,初步建立航空航天基本概念,培养航空兴趣,树立热爱航空、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为目标,从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史、中国航空航天发展概况、飞行原理、世界名机赏析、飞机结构与构造、飞行器动力、机载设备与仪器、航空新技术简介以及航模设计与制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介绍,重点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适合航空院校学生专业入门和青少年科普阅读。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和未来文明的主要标志,对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

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

于是,载人航天成为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

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

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

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

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

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

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及试题库-百度文库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及试题库-百度文库

航空航天发展史(一)1. 第一个载人航天站是前苏联于年 4月发射的 "礼炮号 "。

美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于年试飞成功。

A 、 1971 1984 B、 1981 1981 C、 1971 1981 D、 1981 19822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它与自然天体不同的是。

A. 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改变其运行B. 不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C. 其运行轨道固定不变D. 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但不能改变其运行轨道3 、年,第一架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飞机,既的 178飞机试飞成功。

A.1949 德国B.1939 德国C.1949 英国D.1939 美国4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更早进入使用。

中国早在就有可升空作为战争中联络信号的 "孔明灯 "出现,这就是现代的雏形。

A.10 世纪初期飞机B.12 世纪初期热气球C.10 世纪初期热气球D.12 世纪初期飞艇5 、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推进的飞机是不能突破 "音障 "的,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A. 内燃机B. 蒸汽机C. 涡轮喷气发动机D. 电动机6 、具有隐身性能的歼击机有。

22 117 39 27 、请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 固定翼航空器是通过其螺旋桨的旋转来提供升力的;B. 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机翼安装形式不同;C. 直升机和旋翼机都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的航空器;D. 目前的航天飞机是可以象飞机一样在跑道上着陆的航空器。

8 、飞行器可分为三大类,下列器械属于飞行器的有。

A. 航空器B. 航天器C. 气垫船D. 火箭和导弹9 、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

A. 空战B. 侦察C. 拦截敌机或导弹D. 运输10 、下面航空器中可以称为直升机的有。

A. 直 -9 16D 22 64" 阿帕奇 "航空航天发展史(二)1 、由于航空航天活动都必须经过大气层,所以航空与航天是的。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超音速战斗机分代一(50年代初) 二(60年代) 技术特点代表机型低超音速(1.3~1.5)飞行;最大升限达170米格-29;F-100 00m 速度普遍超过2;最大高度2万米并出现双米格-21、米格-23;F-104、F-105、F-三飞机 4;幻影-3、幻影F-1(法);英国P-追求高空高速 1闪电;瑞典SAAB-37雷、SAAB-35龙;J-7、J-8 保留高空高速,强调机动性能、低速性能;米格-29、苏-27;F-14、F-15、F-普遍装配涡扇发动机;大量采用新技术 16、F-18;狂风,幻影2000 超音速巡航、过失速机动能力、隐身能力F-、良好的维护性、短距起落能力 22(超视距作战、近距离格斗、隐身、相控阵雷达、中距空空导弹)、F-35;M1.44、S-37 三(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四(现在) 3.简述直升机的发展史、特点及其旋翼的工作原理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及答案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航空是指载人或者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

航天是指载人或者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器主要在宇宙空间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

但航天器的发射和回收都要经过大气层,这就使航空和航天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按照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飞行器分为航空器、航天器及火箭和导弹三类。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可将航空器分为两类,即靠空气静浮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又称浮空器),以及靠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

(1)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

(2)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包括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滑翔机)、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和旋翼机)、扑翼机和倾转旋翼机。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又如何细分?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根据是否环绕地球运行,无人航天器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可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和空间探测器(包括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包括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式载人飞船)、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5、熟悉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1810年,英国人G·凯利首先提出重于空气飞行器的基本飞行原理和飞机的结构布局,奠定了固定翼飞机和旋翼机的现代航空学理论基础。

在航空史上,对滑翔飞行贡献最大者当属德国的O·李林达尔。

从1867年开始,他与弟弟研究鸟类滑翔飞行20多年,弄清楚了许多飞行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奠定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基础。

美国的科学家S·P·兰利博士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就,在世界科学界久负盛名。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B.重于空气: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航空器(扑翼机)。

原理: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飞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固定机翼、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滑翔机最大区别在于升空后不用动力而是靠自身重力在飞行方向的分力向前滑翔(装有的小型发动机是为了在滑翔前获得初始高度);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其旋翼木有动力驱动,由动力装置提供的拉力作用下前进时,迎面气流吹动旋翼像风车似地旋转来产生升力;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垂直和水平运动所需要的拉力都由旋翼产生;扑翼机(振翼机)像鸟类翅膀那样扑动的翼面产生升力和拉力。

5.简述火箭、导弹与航天器的发展史6.航天器的主要类别A.无人航天器:a.人造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b.空间平台,c.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B.载人航天器:a.载人飞船(卫星式、登月式),b.空间站,c.轨道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器、轨道转移器),d.航天飞机。

航空航天概论汇总

航空航天概论汇总

3、副翼
副翼装在机翼的后缘,由飞行员左右移动驾驶盘进行操纵。两侧机翼 上的副翼偏转方向总是相反的,从而使一侧机翼上的升力增加而另一 侧机翼上的升力减小,以达到使飞机做倾侧运动之目的。小型飞机的 副翼位于机翼后缘的外侧。大中型飞机一般左右机翼各有内外两块副 翼,外副翼也称低速副翼。飞机低速飞行时,内外两组副翼同时使用; 当飞行速度超过一定马赫数后,外侧副翼锁定,由内侧副翼和空中扰 流片共同来保证飞机的横侧操纵。
4、机动性能
飞机的机动性 是指飞机改变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飞行方向的能 力,相应地称之为速度机动性(切向机动性)、高 度机动性和方向机动性(法向机动性)。
改变飞机运动状态的控 制力是空气动力和发动 机推力的合力,控制力 越大,改变飞机的运动 状态就越容易,机动性 越好。描述控制力大小 的参数是过载n
Ma>5.0
为高超声速飞行。
3.1.1 飞机飞行性能
1、速度性能
• 最大平飞速度(Vmax) • 最小平飞速度(Vmin)
✓ 当飞机速度减小到某个程度时,机翼已经达到临界迎角, 进一步增加迎角将机翼失速,此时的速度称为最小平飞速 度或失速速度。
✓ 飞机在一定高度上保持水平飞行的最小速度。飞机的Vmin 越小,起飞与着陆距离就越短,盘旋时的转弯越容易。
• 不具有稳定性的飞机,虽然飞行起来很困难,但 还勉强能够飞行;如果飞机不能操纵,则根本不 能飞行。飞机的操纵性是指驾驶员通过操纵设备 来改变飞机飞行状态的能力。
第4章 航空器机体结构
• 航空器基本组成部分是机体结构、推进装置和机载设备。 • 飞机机体结构是飞机各受力部件和支撑构件的总称,具
体包括:机翼、机身、尾翼、起落架、机械操纵系统等。 • 直升机机体包括机身、旋翼系统、尾桨、起落架、机械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航空航天概论》是1997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庆芝。

该书以航空器和航天器为中心,对其学科和各系统进行了全面介绍。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尖端科学技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巨大。

本书是为航空航天院校低年级学生编写的入门教材,使学生初步了解航空航天领域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概况。

全书共六章。

第一章绪论是一般概述,第二章是飞行器飞行原理,第三章是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第四章是飞行器机载设备,第五章是飞行器构造,第六章是地面设备和保障系统。

原理论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丰富、翔实,文字通顺易懂、可读性强。

本书是航空航天院校教材,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学、科技人员参考。

以下是目录参考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航空与航天的基本内涵第二节飞行器的分类一、航空器二、航天器三、火箭和导弹第三节航空航天发展简史一、航空发展简史二、火箭、导弹发展简史三、航天发展简史第四节飞行环境一、大气飞行环境二、空间飞行环境三、标准大气第二章飞行器飞行原理第一节流体流动的基本知识一、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二、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三、空气动力学的实验设备――风洞第二节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一、飞机的几何外形和参数二、低、亚声速时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三、跨声速时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四、超声速时飞机上的空气动力第三节飞机的飞行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一、飞机的飞行性能二、飞机的稳定性与操纵性第四节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一、直升机概况二、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第五节航天器飞行原理一、Kepler轨道的性质和轨道要素二、轨道摄动三、几种特殊的轨道四、星下点和星下点轨迹五、航空器姿态的稳定和控制思考题第三章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发动机分类第三节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一、发动机主要机件和工作原理二、发动机辅助系统三、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第四节空气喷气发动机一、涡轮喷气发动机二、其他类型的燃气涡轮发动机三、无压气机的空气喷气发动机第五节火箭发动机一、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二、液体火箭发动机三、固体火箭发动机四、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第六节组合式和特殊发动机一、火箭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组合二、涡轮喷气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组合三、特殊发动机思考题第四章飞行器机载设备第一节飞行器仪表、传感器与显示系统一、发动机工作状态参数测量二、飞行状态参数测量三、电子综合显示器第二节飞行器的导航技术一、无线电导航二、卫星导航系统三、惯性导航四、图像匹配导航(制导)技术五、天文导航六、组合导航第三节飞行器自动控制一、自动驾驶仪二、飞行轨迹控制三、自动着陆系统与设备四、电传操纵五、空中交通管理第四节其他机载设备一、电气设备二、通信设备三、雷达设备四、高空防护救生设备思考题第五章飞行器构造和发展概况第一节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和所采用的主要材料一、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二、飞行器结构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第二节飞机和直升机构造一、飞机的基本构造二、军用飞机的构造特点和发展概况三、民用飞机的构造特点和发展概况四、特殊飞机五、直升机第三节导弹一、有翼导弹二、弹道导弹三、反弹道导弹导弹系统第四节航天器一、航天器的基本系统二、卫星结构三、空间探测器结构四、载人飞船五、空间站第五节火箭一、探空火箭二、运载火箭第六节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一、航天飞机二、空天飞机思考题第六章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第一节机场及地面保障设施一、机场二、地面保障系统第二节导弹的发射装置和地面设备一、组成和功用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方式三、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和地面设备第三节运载火箭的地面设备与保障系统一、航天基地二、航天器发射场三、中国的航天器发射场和测控中心四、发射窗口思考题。

航空航天概论.pdf

航空航天概论.pdf

第四章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航空航天概论§4.1§4.2§4.3§4.4§4.7§4.5§4.6§4.8§4.1飞行环境4.1.1 地球4.1.2 地球大气层4.1.3 标准大气回目录页4.1.14.1.1 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它存在着绕自身轴的自转和围绕太阳的公转。

地球为一椭球体,其半长轴为6378.1km,半短轴为6356.8km,扁率约为1/298。

可以近似认为地球是半径为6370km 的球体。

地球的质量为5.977×1021 ton。

4.1.2(1)4.1.2 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指的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气体包层。

根据大气层的某些特征,可将其分为五层,即:4.1.2(2)※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对流层→对流层也称为变温层,是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其上界随地球纬度和温度等而变化。

→由于地球对大气的引力,对流层包含了所有大气质量的3/4左右,因此该层大气密度最大,大气压力最高。

→在对流层内,气象情况复杂。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界的上面,其顶界离地球表面约为30km。

→这一层内的大气质量约占大气总质量的1/4不到一些。

→在平流层内,空气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通常也没有复杂的气象情况。

→在离地球表面25km以下,空气温度几乎不变,所以该层又叫做同温层。

中间层→中间层从离地面30km到80~100km止。

→中间层内含有大量的臭氧,空气非常稀薄,大气质量仅占大气总质量的三千分之一。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升高而后下降。

电离层→电离层位于中间曾之上至离地面500km 左右。

→这一层里,空气极其稀薄。

→由于太阳辐射的各种射线和宇宙射线使大气分子电离成离子和自由电子,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具有很强的导电性。

→在电离层内,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故又称为热层或暖层。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学号:091208104姓名:韩涛1.描述某些方面的航空和航天技术知识。

(不少于800字)下面我主要对航空和航天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描述:一、卫星绕地球运转所具备的条件卫星就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但什么是人造卫星呢?所谓人造卫星就是指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并完成使命的人造天体。

卫星绕地球运转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个是速度条件;一个是高度条件。

(1)速度条件我们在中学物理中就学过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这些定理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需要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力即向心力。

如果物体所收到的万有引力正好可以提供这个向心力,这个物体将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而不掉回地面。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物体的速度环绕速度。

大约等于每秒7.9公里。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宇宙速度。

下面介绍几个概念:航空:一般把在地球周围稠密大气层以内的飞行活动(例如飞机,热气球的飞行)称为航空。

航天:把在稠密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飞行活动(例如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的飞行)称为航天。

所谓第一宇宙速度是指航天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动而不掉回地面所必须具有的。

当速度达到每秒11.2公里时物体将挣脱地球的引力场而变成绕太阳运转的人造卫星,这时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

所谓第二宇宙速度,即卫星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变成绕太阳运行所需要的速度。

如果物体的速度在增加到16.7公里/秒,这时太阳的引力也拉不住它了,而成为银河系的一个人造天体。

这时的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但这需要运载技术来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这是第一技术关速度足够大。

(2)高度条件高度在100—200km以上。

这时因为1960年第53界巴塞罗那国际航空联合大会决议规定,“地球表面100km以上空间为航空空间,为国际公共领域100km以下空间为航空空间领域。

”卫星轨道为什么要选择120km以上高度运行?主要是考虑气象因素大家知道地球有一个大气层90%大气质量在30km以下,30km以上逐渐稀薄了。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与转让
• 航空航天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 航空航天项目的投资与融资
02
国际航空航天交流的渠道与平台
• 国际航空航天组织的活动与会议
• 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与展览
• 国际航空航天教育与培训
03
国际航空航天合作的前景与挑战
• 国际航空航天合作的机遇与潜力
• 国际航空航天合作的障碍与风险
• 国际航空航天合作的策略与选择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挑战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 航空航天市场的竞争与整合
• 航空航天产业的环境与资源约束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机遇
• 航空航天技术的应用与拓展
• 航空航天市场的需求与增长
• 航空航天产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 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航天器轨道设计的优化
• 轨道的初始条件与终端要求
• 轨道的燃料消耗与时间成本
• 轨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03
航空航天材料与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航空航天材料的特性
• 高强度与耐磨性
• 低密度与耐高温
• 良好的疲劳性能与耐腐蚀性
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
• 飞机的机翼与机身结构
• 火箭与航天器的燃料罐
• 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散热器
• 商业航天市场的创新与竞争
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水平
• 航空航天材料与设计技术
• 航空航天发动机与推进技术
• 航空航天制造与发射技术
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竞争格局
• 国际航天巨头的市场份额
• 地区性航空航天产业的崛起
• 新兴航空航天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是一门研究航空和航天领域基本原理、技术
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航空领域研究飞行器的设计、制造、
运行和维护,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航天领域研
究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和航天任务,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航空航天概论涉及到航空航天的历史、发展、原理、技术
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它涵盖了空气动力学、力学、材料
科学、电子技术、航空航天工程和航空航天管理等多个学
科领域。

在航空航天概论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飞行器的构造和
组成、飞行原理、动力系统、气动力学、航空材料、航空
航天工程概论等基础概念和知识。

通过学习航空航天概论,学生可以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专业深
造或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航空航天发展史
1.1 世界航空发展简史
1.1.1 远古的神话与传说
1.1.2 气球和飞艇的出现与发展
1.1.3 飞机的诞生
1.2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
1.3 中国航空发展史
1.3.1 中国古代航空技术的萌芽
1.3.2 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
1.3.3 中国现代航空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第2章奋进中的中国航空航天
2.1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现状
2.1.1 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航空航天企业
2.1.2 中国航空航天的主要成就
2.1.3 主要航空航天企业介绍
2.2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典型杰出人物
2.2.1中国“起飞”第一人——冯如
2.2.2中国火箭奠基人——钱学森
2.2.3 中国强击机总体设计第一人——陆孝彭2.2.4杰出人物的精神实质
2.3 中国独特的航空航天文化和民族精神
2.3.1 新中国给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起飞带来了曙光
2.3.2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
2.3.3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2.4 投身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职业准备
2.4.1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2.4.2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2.4.3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2.4.4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2.4.5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第3章飞行原理
3.1 飞机的空气动力
3.1.1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
3.1.2 升力的产生和增升装置
3.1.3 飞行的阻力及减阻措施
3.2 飞行操纵
3.2.1 飞机的重心和机体轴
3.2.2 飞机的稳定性
3.2.3 飞机的操纵原理
3.3 飞机的飞行性能
3.3.1 速度性能指标
3.3.2 高度性能
3.3.3 飞行距离
3.3.4 飞机起飞着陆的性能
3.3.5 飞机的机动性能
3.4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
3.4.1 直升机概况
3.4.2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
3.5 航天器飞行原理
3.5.1 F普勒三大定律
3.5.2 宇宙速度
第4章世界名机赏析
4.1 航空先驱与早期飞行器
4.2 军用飞机
4.2.1 战斗机
4.2.2 轰炸机
4.2.3 攻击机
4.3 民航客机
4.3.1 第一代喷气式客机——“彗星”
4.3.2 第二代喷气式客机——图-154 4.3.3 第三代喷气式客机——波音-747 4.3.4 第四代喷气式客机——A320
4.3.5 第五代喷气式客机——波音-777 4.3.6 空客与波音的泰坦战争——A380 4.3.7 超声速客机——“协和”
4.4 直升机
4.4.1 单旋翼尾桨直升机
4.4.2 单旋翼无尾桨直升机
4.4.3 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
4.4.4 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
4.4.5 侧旋翼直升机(双旋翼直升机)
4.5 无人机与其他特种飞机
4.5.1 X-1——第一架突破音障的火箭飞机4.5.2 侦察机
4.5.3 预警机
4.5.4 空中加油机
4.5.5 无人机
4.6 航天器
4.6.1 人造地球卫星
4.6.2 宇宙飞船
4.6.3 航天飞机
4.6.4 空间站
4.6.5 运载火箭
第5章飞机结构与构造
5.1 飞机结构的基本组成及其功用5.1.1 飞机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5.1.2 飞机结构的功用
5.2 飞机结构的基本要求
5.2.1 飞机的战术技术和使用技术要求5.2.2 空气动力要求和设计一体化要求5.2.3 结构完整性要求
5.2.4 最小质量要求
5.2.5 使用维修要求
5.2.6 工艺要求
5.2.7 经济性要求
5.3 机翼受力构件的基本构造
5.3.1 翼梁
5.3.2 长桁
5.3.3 纵墙
5.3.4 翼肋
5.3.5 蒙皮
5.4 机翼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
5.4.1 薄蒙皮梁式
5.4.2 多梁单块式
5.4.3 多墙厚蒙皮式
5.5 尾翼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
5.5.1 安定面和操纵面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5.2 全动平尾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
5.6 机身受力构件的基本构造
5.6.1 隔框
5.6.2 长桁与桁梁
5.6.3 蒙皮
5.7 机身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
5.7.1 桁梁式
5.7.2 桁条式
5.7.3 硬壳式
5.8 起落架
5.8.1 飞机起落装置的类型
5.8.2 起落架的功用
5.8.3 起落架的组成
5.8.4 起落架的配置形式
5.8.5 起落架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第6章飞行器动力
6.1 概述
6.2 航空活塞发动机
6.2.1 活塞式发动机的主要组成
6.2.2 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6.2.3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辅助工作系统6.3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
6.3.1 涡轮喷气发动机
6.3.2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6.3.3 涡轮风扇发动机
6.3.4 涡轮轴发动机
6.3.5 螺旋桨风扇发动机
6.4 冲压喷气发动机
6.5 火箭发动机
6.5.1 固体火箭发动机
6.5.2 液体火箭发动机
6.5.3 其他能源的火箭发动机
6.6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型号第7章机载仪器与设备
7.1 航空仪表
7.1.1 飞行仪表
7.1.2 发动机仪表
7.2 导航系统
7.2.1 无线电导航系统
7.2.2 其他导航系统
7.3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7.3.1 自动驾驶仪
7.3.2 其他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7.4 其他机载设备
7.4.1 电气设备
7.4.2 通信设备
7.4.3 雷达设备
第8章航空新技术简介
8.1 飞机设计新技术
8.1.1 新的气动外形设计方法
8.1.2 短距起降或垂直起降与推力矢量技术8.1.3 隐身技术
8.2 航空发动机新技术
8.2.1 脉冲爆震发动机
8.2.2 多电发动机
8.2.3 超燃冲压发动机
8.2.4 特种能源发动机
8.3 航空制造新技术
8.3.1 大型宽弦风扇叶片
8.3.2 整体叶盘结构
8.3.3 航空新材料及其成型技术8.3.4 航空数字化制造技术
8.4 民航客机新技术
8.5 直升机新技术
8.5.1 直升机动力
8.5.2 直升机的材料与结构
8.5.3 航空电子与二次能源
8.5.4 直升机的制造技术
8.6 空空导弹新技术
8.6.1 远程推进与推力矢量控制技术8.6.2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
8.6.3 毫米波制导技术
8.6.4 多模导引和复合制导技术
8.6.5 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
8.6.6 高效定向引战技术
8.6.7 导弹模块化与开放式设计技术
8.6.8 保形外挂和高密度内挂条件下的发射技术
8.7 无人机技术
附录
附录A 航空大事记
附录A.1 世界航空大事记
附录A.2 中国航空大事记
附录B 航模制作实践——手掷模型滑翔机制作与试飞附录B.1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制作
附录B.2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试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