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必修教材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理解物理课程内容。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和力1.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需受力平衡。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施加在不同物体上。
5. 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章声学1. 声的特性: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感受。
2. 声音的参数:频率、振幅、波长等。
3. 声音的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回声和多次回声的原理。
5. 声音的利用:如声纳、听诊器等。
必修二第三章光学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镜面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3.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4. 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偏离原路线。
5. 精密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等。
第四章电学1. 电荷与电场: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电场。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阻和电路图的基本元素。
3. 电阻和导体的特性:导线、电阻的材料和形状对电流的影响。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并联与串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和性质。
必修三第五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热量的传递方式。
2. 物体的热学性质:热膨胀、比热容等特性。
3. 热传导:不同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4. 热辐射和黑体辐射:吸收、辐射和传播的特性。
5. 热功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热机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光学1.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2.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现象。
3.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原子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等基本概念。
4. 半导体和光电子器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和光电特性。
5. 核能与核反应:核能的利用和核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科版物理必修教材知识点总结word精品文档7页
质点: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讨论问题中可以忽略,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位移: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 相关概念 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加速度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v v t +=0匀变速直线运动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ta t v x 2210+=运动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0222v v t ax -=运动的合成:将几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分解:将一个运动分解为几个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质点在做曲线运动时,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就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条件:当运动物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 运动规律 速度:0v v x= 位移:t v x x =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速度:gt v y= 位移速度:yxt v vv 22+= 位移:yx s22+=O xy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线速度:ts v ∆∆=角速度:t∆∆=ϕω 单位:s /rad 相关概念 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始终指向运动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 圆心向心加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的作 用下产生的加速度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rv π2=匀速圆周运动 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πω2=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r m ω2F =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rm v 2F =向心力与周期的关系:rT224F π=运动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ma =F 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a ω2=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ra v2=向心加速度与周期的关系:ra T224π=T圆锥摆模型汽车过拱形桥gr v ≥时离开拱桥做平抛 0=v 时,mg N =内外轨高度差:Rgdv h 2=① ①0F =合② ②R m v 2F <合③ ③Rm v 2F =合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ma =合F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超重与失重 超重:)(F a g m += 失重:)(F a g m -=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r2M GF m=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 开普勒行星 的一个焦点上天体运动 运动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从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在相等 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k Tr =23 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单位:牛顿 牛 N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 重力 大小:mg =G作用点:重心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弹力 常见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分类 胡克定律:kx =F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 生相对运动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受到对方的作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 大小:N μ=f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当两个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 对滑动,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 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正交分解功 功:αcos Fx w =功率:tw=P Fv =P势能 重力势能:m g h =P E功和能 机械能 弹性势能:x k 221E P =动能:v m 221E K =动能定理:K E W ∆=合机械能守恒定律:2P 2K 1P 1K E E E E +=+冲量:t F I =冲量和动量 动量:mv =P动量定理:mv t ∆=合F动量守恒定律:必修11、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结论:⑴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n s 内位移之比:12531-⋯⋯n ::::⑵1s 内、2s 内、3s 内、……、n s 内位移之比:n 2941::::⋯⋯⑶第1s 末、第2s 末、第3s 末、……、第n s 末速度之比:n ::::⋯⋯321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t t V V V +=0221匀变速直线运动3、从高h 处自由下落的物体,⑴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 gh t 2=⑵落地时的速度是gh v 2=自由落体运动4、F力的正交分解、牛顿第二定律5、Gθsin G F 2=力的正交分解必修2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角速度、频率不变2、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方向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3、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合力 向心力是效果力4、知识点:运动的合成分解 5、⑴G F =引 ,①mg mr=2M Ga.重力加速度r2GM=g(地面上) b.星球质量 Gg r 2M = m F M r G 2= 黄金代换r g 2GM =⑵向引F F =,①rm mvr22M G= a. 第一宇宙速度rGM v =b.星球质量 Gr v 2M =②ma mr=2M Ga. 加速度 rGMa 2=③r m mr T4222M Gπ= a.星球质量TrG 2224M π=b.周期 grT 24π=星球密度公式:: Trr G 23232334G 4VMT ππρπ===万有引力定律6、摩擦生热表达式:v v m M m fs 22)(2121+-=7、汽车启动问题: ⑴达到max v 时,牵F f=⑵匀加速运动达到e P 后,变加速运动功、能选修3-5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应用有t 动量定理 有x 动能定理2、①质量为m 的物块,在几个共点力作用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把其中一个水平方向的力从F 突然 增大到4F 保持其他力不变,则在t 秒末物块的动能为( C )A 、m t 2322FB 、m t 22F 3C 、m t 2922FD 、mt 22F 6。
教科版物理必修三
教科版物理必修三教科版物理必修三是中国高中物理教材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和电磁学三个模块。
下面是教科版物理必修三的详细内容:第一章:力的作用和运动定律1.1 力的作用1.2 牛顿第一定律1.3 牛顿第二定律1.4 牛顿第三定律1.5 弹力1.6 摩擦力1.7 力的合成与分解1.8 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第二章:力的合成与分解2.1 力的合成2.2 力的分解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3.1 动能和功3.2 动能定理3.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4 机械能守恒定律3.5 弹性势能和弹性系数3.6 功和功率第四章:质点的运动4.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4.2 一维运动的规律4.3 自由落体运动4.4 匀变速直线运动4.5 斜抛运动第五章:圆周运动5.1 角度和弧度5.2 圆周运动的描述5.3 圆周运动的物理量5.4 圆周运动的规律5.5 简谐振动第六章:万有引力6.1 引力的产生和性质6.2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6.3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6.4 地球上物体的重量6.5 行星运动的规律第七章:静电场7.1 电荷和电场7.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7.3 电场的叠加7.4 电场强度和电势7.5 静电场中的带电粒子7.6 静电场中的能量第八章:电流和电阻8.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8.2 电阻和电阻率8.3 欧姆定律8.4 串联和并联电路8.5 电功和电功率第九章:电路中的电能转化9.1 电路中的电能转化9.2 电路中的电源9.3 电路中的电阻9.4 电路中的电流计和电压计9.5 电路中的电能损耗9.6 电路中的电能供应第十章:磁场10.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10.2 磁场的叠加10.3 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10.4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10.5 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第十一章:电磁感应11.1 电磁感应现象11.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1.3 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11.4 自感和互感11.5 电磁感应的应用第十二章:交流电12.1 交流电的产生和性质12.2 交流电的表示方法12.3 交流电的平均值和有效值12.4 交流电的电阻、电感和电容12.5 交流电的功率和功率因数以上是教科版物理必修三的详细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第一册教材,主要介绍了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量的测量,包括力、运动、能量等。
本文将对该教材中重要内容进行阐述。
一、物理基础知识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物理量包括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基本物理量是以定义而不依赖于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导出物理量则是由基本物理量经过计算等得出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功、能量等。
单位是用来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国际单位制(SI)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单位制。
2. 向量和标量向量和标量是描述物理量性质的两种概念,向量表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加速度等;标量则只有大小的物理量,如时间、质量、温度等。
在物理研究中,向量和标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3. 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些变化是物理学和化学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粒子运动的变化,粒子运动状态越活跃,物质的状态就越接近气态;反之,粒子运动状态越不活跃,物质的状态就越接近固态。
二、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牛顿三大定律的基础上的。
它包括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部分。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运动状态。
它的基本概念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受力、运动状态及其关系。
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
三、能量能量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内在性质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能量特性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是由物体质量和速率共同决定的;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其位置和特定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能量在物理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其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两门重要的课程。
本文将对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物理量是可以定量描述事物特征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大小的标准,如米、千克、秒。
2.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描述运动需要包括参照物和参照系,常用的描述方式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力和运动的基本联系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形状。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定律。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进行合成与分解。
合成力是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分解力是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结果。
5.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物体的形变、速度的改变和位置的改变来体现。
例如,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保持匀速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6. 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所拥有的做功的能力。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作用,它与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和力的方向有关。
7.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固定轨道上往复振动的运动。
在简谐振动中,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它服从胡克定律。
2. 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是指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
机械波的传播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3.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4.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光的色散是指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频率和颜色。
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或拉的作用。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张力、浮力等。
3. 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等效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
5.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若未受外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直线运动1. 位移: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路径运动。
4.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5.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加速度沿直线路径运动。
6. 运动学公式:用于描述速度、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三、曲线运动1. 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路径的运动。
3. 向心力: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
4. 向心加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四、功、能和功率1. 功: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位移的乘积。
2.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五、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力的传递和放大。
2. 滑轮系统:通过滑轮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 斜面原理:通过斜面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浮力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六、压强和流体静力学1.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流体的性质和行为。
3. 帕斯卡定律:流体中的压力在任何方向上都相等。
4.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重量。
七、功和能的综合应用1. 功的计算:通过力和位移的关系计算功的大小。
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学基础### 1. 运动的描述- 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 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3. 功与能- 功:力与位移的乘积。
- 动能:物体运动状态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二、力与运动### 1. 重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 2. 摩擦力- 静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 动摩擦力:物体运动时的阻力。
### 3. 弹性力-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 三、运动的规律### 1.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 2. 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仅受重力影响的曲线运动。
-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轨迹的运动。
### 3. 相对运动- 相对速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 四、力学中的守恒定律### 1. 动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 2. 能量守恒定律-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 五、机械振动与波动### 1. 简谐振动- 振幅:振动的最大位移。
- 周期: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 2. 阻尼振动- 振幅随时间减小的振动。
### 3. 波动- 波长: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 频率:单位时间内波峰通过某点的次数。
## 六、宇宙速度### 1. 第一宇宙速度- 环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 2. 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速度。
### 3. 第三宇宙速度- 脱离太阳系的速度。
## 结语物理必修一涵盖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的规律、守恒定律以及机械振动与波动等。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必修物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物理知识点归纳
以下为必修物理知识点的归纳:
1. 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等运动规律。
2. 力学: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等基本概念,以及牛顿三定律、惯性、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力学规律。
3. 动力学:包括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动量、冲量、功、能量等动力学概念与定律。
4. 静电学:包括静电荷、电场、电势、电容等基本概念,以及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能等静电学规律。
5. 电流学:包括电流、电阻、电压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电功率等电流学规律。
6. 磁学:包括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基本概念,以及洛伦兹力、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等磁学规律。
7.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基本概念,以及光的速度、光的波动性、光的粒子性等光学规律。
8. 波动学:包括机械波、电磁波等基本概念,以及波的传播、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反射等波动学规律。
9. 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共鸣等基本概念,以及声音的频率、声音的强度、声音的音调等声学规律。
10. 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平衡等基本概念,以及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等热学规律。
以上只是必修物理知识点的一部分,具体内容还包括实验方法与技巧、物理学史、物理学方法等。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与实际应用,如杠杆原理、浮力原理、光的折射应用、电路的搭建与分析等。
高一物理教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教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一物理课程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步,也是他们打牢物理学基础的阶段。
教科版物理课本为高一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物理知识,下面将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运动和力学a. 运动的描述i.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ii. 运动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b. 牛顿运动定律i.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
ii.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概念。
iii.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c. 力的种类和叠加原理i. 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ii. 多个力作用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d. 机械能守恒定律i.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ii.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2. 能量和功a.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i.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ii. 热能、化学能、电能和核能的概念。
b. 能量转化与守恒i.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ii. 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效率计算。
c. 功和功率i.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ii.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静电学和电路a. 静电荷和电场i. 静电荷的概念和电荷守恒定律。
ii.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b. 电势和电位差i. 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ii.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c. 电路和电阻i. 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的概念。
ii.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方法。
iii.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d. 高阻抗和低阻抗i. 高阻抗和低阻抗的概念和应用。
ii.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 光学和声学a.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i.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
ii. 光的成像和镜子的特性。
b.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i.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色散现象。
ii. 弯曲光学器件的应用。
c. 音的传播和音的反射i. 声波的传播和声音的反射。
教科版物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物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教科版物理高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和运动1. 位移和位移的计算公式: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的计算公式为x = x₂ - x₁。
2.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或形状改变的原因。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性质。
3.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为F= ma。
5.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当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时,物体B同时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二、运动和力的应用1.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位移的变化率。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
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
3. 运动的图像法:利用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图像表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和规律。
4.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5.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 =1/2mv²;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公式为W = F·s。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1. 功率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为P= W / t。
2. 势能和势能转换: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3.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能量守恒定律指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机械能损失的情况下,系统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一物理科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科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
在高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并逐渐深入了解和学习各个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一物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内容。
一、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介绍与计算方法;- 质点、系统、坐标等物理量的定义和描述。
2. 力的概念与性质- 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不同类型的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单位和测量。
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和伽利略实验;-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惯性质量、加速度、动量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4. 运动的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与物理量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相关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方程。
5. 力和运动的工作和能量- 功、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6. 常见力的应用- 倾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弹簧力及其应用。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传热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热能的计量和转化。
2. 物体的热学性质- 热胀冷缩和测温仪器原理;- 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定义和计算;- 比热容和相变等特性。
3. 热力循环- 热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卡诺循环的特点和理论效率。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的特性;- 平面镜、曲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公式。
2.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折射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不同介质中的光速和折射率的关系。
3.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基本概念;- 单缝干涉和双缝干涉的规律。
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守恒定律;-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2.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的定义和计算;-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3.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 电阻的概念、计算和量纲。
4. 电路和电功率-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一、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与静电静电现象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引起的现象。
物体带正电荷时,具有缺电子现象,而带负电荷时则是多电子现象。
2.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目。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的电气装置,提供了电流的路径。
3. 电阻与电压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常用单位是欧姆(Ω)。
电压是指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伏特(V)表示。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表达式为 I=V/R。
5. 串联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通过多个电阻的电路。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同时分流通过多个电阻的电路。
二、电磁学基础知识1. 磁场与磁力磁场是指磁铁或者电流所产生的力场。
磁力是指磁场对运动电荷或者磁性物体的作用力。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当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变化率成正比。
3. 洛伦兹力及其应用洛伦兹力是指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大小与电荷的大小、速度以及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有关。
洛伦兹力在电磁铁、电动机等装置中有重要应用。
4.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运动电荷受到磁场作用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三、光学基础知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界面上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2. 光的色散与光谱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分别发生折射角度变化的现象。
光谱是指将光经过色散后在屏幕上形成的一束彩色光带。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在空间相遇时产生互相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物体的缝隙或者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4. 透镜与成像透镜是一种能够将光线聚焦或发散的光学器件。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八年级上册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八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科版物理知识。
一、教科版物理知识点1、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改变其形状。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压迫的程度。
学习力和压力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诸多实验和现象。
2、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改变位置的过程,而力则是影响运动的因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力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3、机械能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物理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机械能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压力和浮力压力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中压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迫程度,而浮力则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学习压力和浮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实验。
5、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等问题。
在现代科技中,光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制造等。
二、学习方法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学习物理需要先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且要做好笔记和总结。
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增强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举一反三学习物理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简单的问题推导出更复杂的问题。
在练习物理题目时,要注意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举一反三,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练习常识题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识题。
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巩固基本概念,也可以拓展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学科是一个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科目,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科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科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将接触到科教版的物理课程,这里将为大家总结高一科教版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可引起物体产生加速度。
2. 牛顿运动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自发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b)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动力学a) 动量:物体的动量是其质量与速度乘积,表示物体运动的数量。
b) 冲量: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与作用力的乘积,是改变物体动量的量度。
c) 质量守恒定律:孤立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二、力的作用和能量1. 弹簧力与重力a) 弹性力:物体形变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b) 弹簧劲度系数:描述弹簧恢复能力的量度。
2. 静电力与电场a) 静电力:带电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b) 电场: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3. 万有引力a) 万有引力: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b)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平方成反比。
4. 功与机械能a)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将物体从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时所做的能量转化。
b)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描述能量转化的速率。
c)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d)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三、光学知识1. 光的折射a)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的关系。
b) 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被完全反射。
2.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根据波长的不同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产生偏折现象。
3. 光的反射与镜像a)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根据入射角和折射率的关系来确定光线的方向。
高一科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科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科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力的概念:位移是指物体由一个位置变化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矢量,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力是物体所受外界作用的体现,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形状。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相对运动: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指在同一参照系下,不同物体之间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彼此的关系。
4. 运动图象:运动图象是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图形,常见的有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和加速度-时间图象。
二、力与运动1.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和支持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和引力等。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的状态不会自发改变,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会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改变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述为F=ma,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三、力的效果1. 平衡力和力的合成:当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合力不为零时,物体会发生加速度,并产生运动。
2. 分解力和合力:分解力是指把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分力的过程,合力是指合成若干个分力得到的力。
3. 弹簧的弹性变形和胡克定律:弹簧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物体,当受到外力拉伸或压缩时,会发生弹性变形。
胡克定律是描述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四、能量与功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有多种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高一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是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进入深入阶段的重要阶段,对于建立物理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高一物理教科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1.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2 合力、力的几何相加法和平行四边形法则1.3 受力分析和力的分解合成1.4 物体的平衡条件二、运动的描述和研究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3 等加速度运动2.4 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三、力和运动的关系3.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3.2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定义3.3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对3.4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四、功、能和功率4.1 功和功率4.2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3 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五、物体的形变与弹性力5.1 应力、应变和背斯定律5.2 弹性体的形变与应力5.3 弹簧的弹性力和弹性势能六、物体的密度和压强6.1 密度和相对密度6.2 压强和压强计6.3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七、热学基础知识7.1 温度和热平衡7.2 热量和热传递7.3 热膨胀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八、电学基础知识8.1 电荷和电场8.2 电流、电压和电阻8.3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8.4 并联和串联电路九、光学基础知识9.1 光的反射和折射9.2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9.3 光的色散和光波的干涉衍射十、原子物理基础知识10.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10.2 原子的辐射与吸收10.3 半导体和 PN 结的形成总结:在高一物理教科版学习中,我们系统掌握了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运动的描述和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功、能和功率、物体的形变与弹性力、物体的密度和压强、热学基础知识、电学基础知识、光学基础知识以及原子物理基础知识等多个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为我们打下了牢固的物理基础,也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高一物理科教版基础知识点
高一物理科教版基础知识点物理科学是研究物体的性质、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将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基础知识点,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科教版课程中的部分基础知识点。
一、力学基础1. 运动与力高一物理课程的第一个基础知识点是运动与力。
学生们需要理解力的概念,包括接触力和场力,并能够运用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决与力有关的问题。
2. 速度与加速度在学习了力的概念后,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包括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此外,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也是学习的重点。
3. 静力学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和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们需要学会分析不同情况下的静力平衡条件,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二、热学基础1. 温度与热量热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与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在高一物理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热量的定义和单位。
2.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能在物体中传播的过程。
学生们需要学习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导热系数的含义,并能够解决与热传导有关的问题。
3.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学生们需要了解热膨胀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线膨胀和体膨胀的区别,并能够解决与热膨胀有关的问题。
三、光学基础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高一物理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光的传播直线性、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以及光的速度和光的衍射。
2. 成像原理成像原理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们需要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利用成像原理解决与透镜成像有关的问题,并且了解草图的绘制方法。
3.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学生们需要学习干涉和衍射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解释和计算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电学基础1. 电荷与电场电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荷和电场的性质与相互关系。
教科版物理必修教材知识点总结
2线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t v x x =yxt v vv 22+= 位移:yx s22+=x:: 念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运动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圆心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的作 生的加速度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 周运动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及角速度的关系:r m ω2F =及线速度的关系: 及周期的关系:运动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的关系:ma =F 向心加速度及角速度的关系:r aω2=速度及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加速度及周期的关系: T圆锥摆模型汽车过拱形桥gr v ≥时离开拱桥做平抛 0=v 时,mg N =①F =合② ③牛顿运动定律,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始终线上)a +动开普勒第肯定律:全部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 开普勒行星 的一个焦点上天体运动 运动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从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 及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定义:物体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单位:牛顿 牛 N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 重力 大小:mg =G作用点:重心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复原原状,对及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弹力 常见的弹力:拉力, 压力, 支持力 分类 胡克定律:kx =F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 生相对运动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受到对方的作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 大小:N μ=f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材料, 粗糙程度方向:及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当两个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 对滑动,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 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 的合成及分解 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正交分解功:αcos Fx w =率:Fv =P势能 重力势能:mgh =P E和能机械能 弹性势能: 动能:能定理:K E W ∆=合械能守恒定律:2P 2K 1P 1K E E E E +=+量:t F I =冲量和动量 动量:mv =P量定理:mv t ∆=合F动量守恒定律:必修11,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结论:⑴第1s 内, 第2s 内, 第3s 内, ……, 第n s 内位移之比: 12531-⋯⋯n :::: ⑵1s 内, 2s 内, 3s 内, ……, n s 内位移之比:n 2941::::⋯⋯⑶第1s 末, 第2s 末, 第3s 末, ……, 第n s 末速度之比:n ::::⋯⋯321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3, 从高h 处自由下落的物体,⑴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 ⑵落地时的速度是gh v 2=自由落体运动4,F力的正交分解, 牛顿第二定律 5,G 力的正交分解 必修2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 角速度, 频率不变2、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方向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3、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合力 向心力是效果力 4,知识点:运动的合成分解 5, ⑴G F =引 ,①a.重力加速度(地面上) b.星球质量 黄金代换 r g 2GM =⑵向引F F =,①a. 第一宇宙速度b.星球质量② a. 加速度 ③ a.星球质量b.周期星球密度公式:: Tr r G 23232334G 4VMT ππρπ===万有引力定律6、摩擦生热表达式:v v m M m fs 22)(2121+-=7、汽车启动问题: ⑴达到max v 时,牵F f=⑵匀加速运动达到e P 后,变加速运动功, 能选修3-5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应用有t 动量定理 有x 动能定理2、①质量为m 的物块,在几个共点力作用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把其中一个水平方向的力从F 突然 增大到4F 保持其他力不变,则在t 秒末物块的动能为( C ) A, B, C,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点: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讨论问题中可以忽略,就可
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位移: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 相关概念 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t x ∆∆=/v
加速度: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加速度 t v a ∆∆=/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v v t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t
a t v x 22
10+=
运动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
2
2v v t ax -=
运动的合成:将几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分解:将一个运动分解为几个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质点在做曲线运动时,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就
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条件:当运动物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
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 运动规律 速度:0v v x
= 位移:t v x x =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速度:gt v y
= 位移
速度:
y
x
t v
v v 2
2
+=
位移:y
x s
2
2
+=
O x
x v x y
v v =θtan
02tan v gt x y ==α
x v
g y 2= αθtan 2tan =
y
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 线速度:t
s v ∆∆=
角速度:t
∆∆=
ϕ
ω 单位:s /rad 相关概念 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始终指向
运动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 圆心
向心加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的作 用下产生的加速度
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匀速圆周运动 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πω2=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r v ω=
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r mω2
F=
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
r
m
v2
F=
向心力与周期的关系:
r
T2
2
4
F
π
=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ma
=
F
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aω2
=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r
a
v2
=
向心加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r
a
T2
2
4π
=
r
g
ω
α
2
cos=
T
α
ω
cos
l
g
=
圆锥摆模型
gr v =临
汽车过拱形桥
gr v ≥时离开拱桥做平抛 0=v 时,mg N =
内外轨高度差:Rg
d
v h 2
=
L
Rgh v =0
① ①0F =合
② ②
R m v 2
F <合
③ ③
R
m v 2
F =合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
ma =合F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超重与失重 超重:)(F a g m += 失重:)(F a g m -=
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r
2
M G
F m
=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
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 开普勒行星 的一个焦点上
天体运动 运动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从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在相等 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
k T
r =2
3 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
是一个常量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单位:牛顿 牛 N
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 重力 大小:mg =G
作用点:重心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弹力 常见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分类 胡克定律:kx =F
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 生相对运动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受到对方的
作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 大小:
N μ=f
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当两个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 对滑动,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 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正交分解
θcos F F y =
θFsin F =X
功 功:
αcos Fx w =
功率:
t
w
=P Fv =P
势能 重力势能:
mgh =P E
功和能 机械能 弹性势能:
x k 2
2
1E P =
动能:
v m 2
2
1E K =
动能定理:K E W ∆=合
机械能守恒定律:
2P 2K 1P 1K E E E E +=+
P E ∆-=∆K E
冲量:
t F I =
冲量和动量 动量:
mv =P
动量定理:
mv t ∆=合F
动量守恒定律:
必修1
1、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结论:
⑴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n s 内位移之比:
12531-⋯⋯n ::::
⑵1s 内、2s 内、3s 内、……、n s 内位移之比:n 2
941::::⋯⋯
⑶第1s 末、第2s 末、第3s 末、……、第n s 末速度之比:
n ::::⋯⋯321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t t V V V +=02
2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3、从高h 处自由下落的物体,⑴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 g
h
t 2=
⑵落地时的速度是
gh v 2=
自由落体运动
4、
)sin (θμF mg f +=
F
力的正交分解、牛顿第二定律
5、
1F
θ
tan G F 1=
G
θ
sin G F 2=
力的正交分解
必修2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角速度、频率不变
2、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方向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
3、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合力 向心力是效果力
4、
1
2
v v s d = 知识点:运动的合成分解 5、⑴
G F =引 ,①mg m
r
=2
M G
a.重力加速度 r
2
GM
=
g
(地面上) b.星球质量 G
g r 2
M = m F M r G 2
=
黄金代换
r g 2
GM =
⑵向引F F =,①r
m m
v
r
2
2
M G
= a. 第一宇宙速度
r
GM v =
b.星球质量 G
r v 2
M =
②ma m
r
=2
M G a. 加速度 r
GM
a 2
=
③r m m
r T
42
2
2
M G
π= a.星球质量
T
r
G 2
2
2
4M π=
b.周期 g
r T 24π
=
星球密度公式:: T
r
r G 2
3
2
3
2334G 4V
M
T ππρπ
=
=
=
万有引力定律
6、摩擦生热表达式:
v v m M m fs 22)(2
121+-=
7、汽车启动问题: ⑴达到
max v 时,牵F f
=
⑵匀加速运动达到
e P 后,变加速运动
功、能
选修3-5
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应用
有t 动量定理 有x 动能定理
2、①质量为m 的物块,在几个共点力作用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把其中一个水平方向的力从F 突然 增大到4F 保持其他力不变,则在t 秒末物块的动能为( C )
A 、m t 2322F
B 、m t 22F 3
C 、m t 2922F
D 、m
t 2
2F 6
mv t F ∆=合 mv t F F =-)(4
m
Ft
v 3=
m
m m t F m
t v k 292121E 2
22
2
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