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
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
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
首先,创设情境案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或者与他们正在学习的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创设情境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案例中的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去探究和解决。
同时,案例中的情境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此外,创设情境案例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者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创设情境案例还应该注重反馈和引导。
教师在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案例的结尾给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总的来说,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和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注重学生的合作和讨论,以及及时的反馈和引导。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
究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谈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构建具有现实背景和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这种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应用实例。
1.二次函数与抛物线:假设学生身处一个游泳队,需要研究游泳小组的起跳高度和游泳速度之间的关系。
他们需要通过测量不同起跳高度时的游泳速度,得到一组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二次函数来拟合数据,进而得到起跳高度与游泳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
2.函数与图像的关系:学生们通过探究一个城市的人口增长趋势,了解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他们可以收集历年的人口数据,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与预测。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并教授如何用数学函数来拟合人口增长的曲线图。
3.数据与概率:学生们设想自己是一家在线零售平台的运营经理,需要通过分析顾客购买行为来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他们可以收集不同顾客的购买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理论来预测某个商品的销量,以及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
4.向量与几何:假设学生身处一个拍摄团队,需要设计一个无人机飞行路径,以获得最佳的摄像效果。
他们需要考虑摄像机的最低高度、飞行速度、拍摄角度等因素,并通过向量与几何方法来确定无人机的最佳飞行路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向量计算与几何分析,以获得最佳的飞行轨迹。
5.单位换算与比例:学生们设想自己是一名工程师,需要设计一座桥梁,我们需要根据材料的强度、桥梁的长度和宽度等因素来计算所需的材料数量和成本。
学生可以先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桥梁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利用比例关系将其转换为实际尺寸,再计算所需的材料数量和成本。
这些例子只是高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教学设计方法,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教学效率则是教师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如何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知识,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在教学中刻意制造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与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相比,创设问题情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和无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和悬念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学会解决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还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探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的重要性1.1 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1.3 培养创新思维1.4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1.5 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2.1 提高教学水平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他们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丰富教学内容2.4 促进教学改革问题情境创设也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8篇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8篇第1篇示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引入物理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发现物理规律。
为什么水壶里的水会烧开?为什么冬天的电灯会发出光亮?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践,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验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物理规律。
通过实验研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等。
通过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它在什么条件下会停下来?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模拟来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
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进行物理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通过情境模拟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第2篇示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老师经常需要通过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物理知识贴近生活,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怎样创设问题情境
怎样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来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情境,提出问题。
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哪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了解一些,但仅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在这个结合点上产生问题,它最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去探究。
2、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需要查找数据,有目的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搜索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增强概念原理的说服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3、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性境
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仿真的环境,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问题情境: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上,老师组织了足球比赛,每个队有11名球员,比赛分为两个半场。
学生被分成两个队,每队都想知道比赛结束时的比分。
问题:如果第一半场一队踢进了3个球,第二半场一队又踢进了5个球,那么一共踢进了多少个球呢?如果第一队踢进了3个球,第二队踢进了6个球,最后的比分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他们还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足球比赛。
2. 分苹果问题情境: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在果园里分苹果的故事。
果园里有6个苹果,有两个小朋友A和B在争抢苹果。
问题:如果A先抢到了3个苹果,那B还能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学会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他们还能简单了解到数学中的争抢分配概念。
3. 比较身高问题情境: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最高的同学和一个最矮的同学。
问题:如果第一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2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100厘米,第二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1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90厘米,第三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3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105厘米,哪一组的身高差距最大?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他们对身高的概念。
他们还能了解到数学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4. 购物问题情境: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购物的故事。
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个玩具车,需要付100元。
他给了收银员200元,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问题:小明给了收银员200元,那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植物生长的问题情境创设
情境:在一堂关于植物生长的课上,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一盆盛开着的鲜花,让学生观察花朵的结构,并且问:“为什么花儿的颜色会如此美丽?是因为什么原因?”学生不断提出各种猜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最终引出了颜色素的概念。
情境: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小动物的食物,如草、肉、水果等,并且问:“你们观察到了不同的动物都吃些什么吗?为什么它们会选择吃这些食物?”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观察,尝试自行挖掘动物饮食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情境:老师为学生准备了水、冰块和蒸汽,并且问:“我们平常见到的水可能会变成哪些状态?它们与水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认识到水的状态可以是液体、固体和气体,从而探讨水分子间的关系。
情境:老师为学生讲解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并且问:“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照角度的改变,来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同时也可以接触到太阳光线对地球的影响。
情境:老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夜晚看不到光?”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可以逐渐了解到光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同时也能明白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
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更容易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一、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概述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是基于问题情境设计,并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要求学生在师生共同合作下,通过实验、思考和讨论,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一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物理规律。
可以设计关于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简单机械原理、物质的状态变化等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2.进行实验和观察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体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与问题情境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开展讨论和思考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展开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创新。
4.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活动,解决了问题情境,就需要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知识整合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1.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将通过不断地实验、观察、讨论和解决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学生将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物理现象,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一、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即将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想在某个空地上画一个正方形的草坪,但他不知道正方形的一边长是多少,于是他测得这个空地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通过计算草坪的面积来帮助小明确定正方形的一边长。
这样的情境化问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所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增强问题解决的动力和信心。
在教学《小数的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他买了0.5公斤苹果、0.3公斤梨子,然后花费了7元,让学生通过计算每种水果的单价来帮助小明核算。
这样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引发学生对小数计算的兴趣。
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即问题要具有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钻研,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与排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分别有一些果糖,小明说他的果糖多,小华说她的果糖多,他们该怎么比较谁的果糖多呢?这样的情境既能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求胜心理,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
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
我认为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有目的地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实践体验等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智力为目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范型,它既不同于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它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论体系。
教学模式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把一定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又把实践上升为理论的中介,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完整性、简约性、操作性、针对性”.将问题情境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具备了上述的本质和特点,完整性体现在它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简约性表现在对于教学过程中“人”的关注,明确学生是问题情境的体验者,是问题解决的主体,通过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通过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体验,发挥了教学的“双为主”作用,即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能力、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
操作性表现在它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内在的本质程序化,更加接近教学实际,容易理解和操作。
针对性是指它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要求,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和普遍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选择地、有系统地构建问题情境教学体系,切忌不可滥用和乱用。
创设问题情境 开拓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下面是一些例子,说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来开拓学生思维。
例子一:数学情境
“小明和他的哥哥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他们手里拿了一堆水果。
小明数了数,发现他
们共有8个苹果和6个橘子。
他问哥哥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哥哥说要你算出来。
请问他们
手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求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
“小明在花园里看到一只蚯蚓,他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蚯蚓身体能像橡皮筋一样拉长、缩短。
老师告诉他,蚯蚓的身体里一条条有力的肌肉,可以收缩和伸长。
可是,如果他把
一块肌肉放在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大王召集了一群勇士去征战,许多人都加入了队伍,但有一个人说:“我不去!我
是个和平主义者,不喜欢打仗。
”大王很生气,他要想办法让这个人服从,你觉得他会怎
么做?”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同时培养学生的审视
能力和判断能力。
由问题情境引入课堂教学
由问题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由问题产生,学生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自主的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一、创设设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力量是巨大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意义而且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解决但靠自已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从而以疑激情.例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数字这一章时的新课引入时,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现在跟随老师来做一道计算题,你们任意想一个自然数,然后乘以5减去9,再把所得的结果,乘以2加上18,最后把结果算出来写在练习本上,看一看老师以能否猜对你算的结果的的个位数字,老师选了3位同学,猜出其算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0,学生产生了好奇,老师是如何猜对的呢?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兴趣的盎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新课的欲望,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有了主动性,积极性,对数学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渴求知的心理.新课始伊,教师能否创设有疑问且有趣的就问题情境,对整节课的教学也十分的重要.因此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得难点以及教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所设计的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不小心打碎成如图两块,如果要到玻璃店去照样配一块要不要把两块都带去了,让学生探究带哪一个行呢?又为什么这样呢?这种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未行,囗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促进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灵感和顿悟很有可能产生.二、创设讨论、动手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要求他们做到“三勤”即手勤、脑勤、囗勤,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首先让学生动手任意剪一个三角形,再对三角形进行剪拼.学生在自己的试一试中理解、探索,在实验中所得的结果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一结论.这样,学生自己“寻找”到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充满了兴趣和信心,同时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所要接受的知识都是“新”知识,因此,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创造“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过程.又如在教学新教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时,先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课题,接着发给每一位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这些学具由一些纸盒、易拉罐、皮球等组成,然后引导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结果.这样学生在讨论和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三、创设争论式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的创设争论式的问题情境,不断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学的过程可以对某些问题的提出时,只给学生问题的条件,要求学生自行探索结论;或只给结论,要求学生自行探究结论成立的条件;或对已知的条件作出不同的选择,得出不同的结论;或对已给出的结论做出某种改变,要求学生自行推断原先给定的条件的变化;或对给出的条件作出适当的补充,再猜想再证明的形式.这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热情,使他们进入激烈的讨论和活跃他们的思维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四、创设试误式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试误的过程,教学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解不够全面和透彻的情况,有的放矢的编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通过创设误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又能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例如,在学生等式的基本性质时,为让学生理解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不为零的数,就让学生观察下列解题过程:7X=8X,两边都除以X得7=8.学生知道7=8是不对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再如在学习不等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三,就让学生观察下列解题过程;―1>―2两边乘以―1得:1>2.学生知道1>2是不对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经过思考就会知道问题出在哪儿里,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性质的了解和掌握.五、创设竞赛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管理学认为,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提高劳动的效率,同样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创设小组竞赛式问题情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开展竞赛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创设这么一个问题,首先给出6道一元二次方程把学生分成4组后,让他们在1分种内算出这些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学生接到任务后急忙去计算但是无论如何也算不出来,这样问题就产生了,能不能有一种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把学生热情激发出来,学生带着这种求知的心情去进行新课的学习不言而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学科教学中真实问题情境创设
《学科教学中真实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放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像在真实世界中一样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创设真实情境,即将教学内容放入现实生活中,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有助
于学生把握学科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英语学习中的词汇学习,
可以从各种英语情境中抽取实际的口语表达,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表达过程更容易理解词汇
的使用。
其次,真实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究学习内容,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增强学习
本质。
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真实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分析实际问题,从而更
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此外,真实问题情境创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可以
更深入地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科内容,增强学习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只有将学科教学放入真实情境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真实的乐趣。
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第三章问题情境教学
第三章:问题情境教学探究在冯卫东教授的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中,第三章着重讨论了问题情境教学。
问题情境教学作为情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有价值的文章,以深入探讨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要点。
1. 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与特点问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情境教学的具体形式,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
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学习。
冯卫东教授在第三章中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了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步骤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是关键所在。
冯卫东教授在全手册中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包括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组织学习活动等。
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3. 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评价除了教学实施,评价教学效果也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上。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评、作业或项目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以了解问题情境教学的实际效果。
总结回顾本文围绕冯卫东教授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中的第三章内容,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全面探讨。
我们深入解析了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与特点,探究了实施步骤与方法,以及评价了其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对问题情境教学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个人观点与理解问题情境教学作为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具探究精神,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结语通过对冯卫东教授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第三章内容的深入探讨,我们对问题情境教学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问题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在教学中创设情境1.精良导语,美好开端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起探究的欲望,迫切地想参与课堂。
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通常的导入方法有:谈话导入、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
2.谜语式:是指教师采用“猜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情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在他们积极思考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如教《字典大楼》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一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
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
”待学生得出谜底后,师再谈话引入:你们想知道这位老师的本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字典大楼》看看,板书课题《字典大楼》。
3.问题式:是指在新课学习前,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求解的兴趣和愿望。
如教学《歌声》这篇课文,一开始,教师便可设置以下悬念: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救生船。
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没有来。
此时的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马金纳最终脱离危险了吗?其他遇难的人获救了吗?《歌声》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4.背景式:是指在进行新课学习前,教师介绍课文中人物或事件所处历史或现实的社会、自然和政治环境,从而使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情景,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凡卡》始,先向学生介绍这篇课文的背景:《凡卡》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
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
小说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时代。
当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开展问题情境式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开展问题情境式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者:吴明红王晓霞杨雪华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4年第03期《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让教学走向真实的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问题情境式教学的作用学习不只是接收信息,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学会加工知识,主动形成知识体系。
恰当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得到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创建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情境、融入情境、扩展情境以及优化情境的能力。
学生通过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探究,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应用能力,并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开展问题情境式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教师要站在学科角度,加深对日常生活中的新闻和事件的敏感度,形成积累情境素材的良好习惯。
开展问题情境式教学时,教师要对积累的情境素材进行深入思考和有效整合,合理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链,从而实现教学的创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问题情境式教学的策略1.认真分析教材,科学设计问题情境结合新课程标准,把握问题情境式教学的内容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多个学科均强调在教学中要关注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且在不同的学科主题学习中,提供了具体的情景素材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研课程标准,充分挖掘素材,合理设计真实问题情境。
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把握问题情境式教学的能力指向。
教师在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时,需要仔细研究该情境所蕴含的核心素养。
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学业质量水平,把握问题情境式教学的难度。
学业质量标准是描述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准。
情境问题教学法
情境问题教学法
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
现实生活、工作、学习等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
2.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
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3.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实
质和关键点,同时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4.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尝试解
决问题,同时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逐步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5.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肯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情境——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
《《情境——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xx年黔东南州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初中数学专题课题学习心得体会锦屏县平秋民族中学:唐宗康为期八天的全州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结束了,先后有十多位老师给我们授课。
在培训课题中,既有法制与安全专题,也有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有初中数学新课改的热点问题与分析,更有高效课堂教学的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等等。
在老师们的授课中,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特别是凯里五中张礼利老师的讲座——《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启迪颇深,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一、课堂情境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式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小品)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案例1:在教学概率问题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
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你可以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的运气如何。
”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我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
”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
结果一连投了5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活中经常有类似的骗局,把它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
二、课堂情境的应用性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把一些重要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
案例2: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时,可以这样设计:元旦文艺晚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个位置进行抢气球游戏,当老师把气球放在直线mn的什么位置时,对甲、乙两位同学才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
摘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本文阐述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并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问题情境;化学教学;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
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其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同时,在现实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对于学习化学没有积极性,不愿进行积极的思考,课堂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的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思考者,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创设具有新颖性、真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要摆脱这种心理状态,就需要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制而成的问题。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需要学习和应用如何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
化学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有很多的素材是可以供教师挖掘来作为问题情境的。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渠道获得信息,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寻找素材,及时捕捉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从有趣的实验现象中整理线索,从丰富的生活中寻找材料,从教材中挖掘内容,充分运用这些素材来设计好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1.通过实验现象创设情境。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其中一些与学生已有经验不相符合的实验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的认知特征,即学生更容易将所获取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进行改造和重组。
除此之外,化学实验中还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银镜反应、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水生火”
现象等这些实验都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在衣、食、住、行领域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化学知识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能让学生感受这点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当前化学课程的设置来看,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资源枯竭等问题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方面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中挖掘素材,与社会热点新闻结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2004年4月重庆市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造成多人伤亡,展示其中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共鸣。
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逃避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氯气的颜色、密度等物理性质,同时还需要学习氯气与碱反应等化学性质。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一种逃生技能,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2007年4月以来,农夫山泉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的饮用水酸碱度测试活动一直是各方争议的话题。
广告中,农夫山泉将两片ph试纸投入两杯不同的饮用水中,观察其颜色,从而判定酸碱。
针对这个问题,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在实验室中让学生利用ph试纸进行测定,指出广告中测定方法的错误之处,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溶液酸碱性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
利用化学史重现科学家当时进行研究的情境,一方面可以让
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坎坷的人生经历,朴素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4.重视学生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化学概念的学习应该依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以及原有认知来构
建概念。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接受化学教育之前或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观察、体会和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即化学前概念。
化学前概念具有广泛性、隐蔽性、顽固性等,教师需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化学前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学习。
例如,在讨论溶液酸碱性的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经验的认为中性溶液的
ph=7,酸性溶液的ph7。
教师在介绍了水的离子积常数后,学生了解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溶液的离子积常数会发生变化,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应该考虑到温度的因素。
但很多学生依然沿用已有的经验,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此教师可以首先设计问题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具有展示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即能与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建立联系。
这需要教师精心选取素材,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表征。
不同的学生,对于问题的表征不一样,所思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会不一样,这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2.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使学生缺乏探究欲望。
这需要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即学生
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同学间的探索是能解决问题的,但同时问题又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即明白。
3.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当从“封闭式问题”向“开放式情境”转化,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归纳、猜想、论证等有意义的过程,真正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对于所设计的问题情境不需要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从其中能获得知识,因此需要注意设计问题情境的开放性。
4.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材,问题情境可以源自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所提出的问题情境与课堂教学主题偏离,学生在解决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能获得新的信息,体会到知识的获取过程。
教师要避免就事论事,而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等目标。
参考文献:
[1]邢强,孟卫青.论有效性学习与教学环境的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