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溧阳市大溪初级中学王爱琴
关键词:情境教学,感受性,主动性,发展性,教育性,兴趣,积极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模式就是教师耐心地讲,学生认真地听。
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怎样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怎样变单纯的“知识
输入”为“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真正把学生从被动的课堂活动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地学习,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感受性: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见可闻,使学生如入其境,产生真切感。
所以,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但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
并且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教师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是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
二、诱发主动性:
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
“我”在溧阳购物,大统华提出的优惠销售是所有商品按九折销售,而长城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八折贵宾卡。
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
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着眼发展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当然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再现出来,事实上情境教学的形象真切,并不是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断定理。
然后让同学们分别画一个矩形和菱形,顺次连接各边中点猜想它是什么图形,并证明。
学生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出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在次基础上提问:顺次连接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让学生思考,最后总结出
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只与愿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而与它的形状无关。
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并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
我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创设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例如:我在教初二《数怎么又不够用》一课时,一上课先让学生准备两张10厘米长的正方形,想方法拼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要求用多种的方法拼。
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出了许多方法,然后教师提出你能算出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吗?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算发现边长不是有理数,从而引出新课。
又如:我在初三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学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的最后出了一道开放型命题:
将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恰为整个空地面积的一半。
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美观,合理,实用,要给出详细数据)。
这是一道应用数学的典型实例,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意冒出来,有的因无法操作而被别人否定,也有不少十分不错的设想。
通过这次讨论,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可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虽有强弱,但我们教师更应该多培养多点拨多激励,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渗透教育性: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
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
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尤其强调在南北朝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更上一层楼,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求出了准确到七位小数π的值。
我国的这一精确度,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记录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被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
卡西打破,他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十六位。
这样可使同学们明白,我国不仅以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数学方面也曾在一些领域内取得过遥遥领先的地位,创造过多项“世界纪录”,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就是其中的一项。
接着我再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只是近几百年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才逐渐落伍。
如今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同学们的肩上。
我们要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使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只要我们切实掌握好上述的五条特性,经常创设数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角色,促进学生整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