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使用方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01——关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说明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01——关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说明2009年05月27日19:47中新网6月27日电据中国测绘局网站消息,经国务院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为此,国家测绘局6月18日发布公告。
国家测绘局在公告中提供了新坐标系的技术参数。
公告同时对新旧坐标系的转换和使用作出说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至10年。
现有各类测绘成果,在过渡期内可沿用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7月1日后新生产的各类测绘成果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现有地理信息系统,在过渡期内应逐步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7月1日后新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关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说明背景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中国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
建国以来,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测制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中国大地坐标系基本上是依赖于传统技术手段实现的。
54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
该椭球在计算和定位的过程中,没有采用中国的数据,该系统在中国范围内符合得不好,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以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战略武器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艰巨努力,终于完成了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的布测。
经过整体平差,采用1975年IUGG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参考椭球参数,中国建立了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通行以地球质量中心作为坐标系原点,采用以地球质心为大地坐标系的原点,可以更好地阐明地球上各种地理和物理现象, 特别是空间物体的运动。
湖南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情况2010-11-23
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湖南省CGCS2000坐标转换软件编制
软件解决的核心理论问题
1.采用什么模型能够实施最优转换? ——使得全省基础测绘数据能够在统一的模型下实施 高精度转换,以保证省市县各级数据的无缝拼接。 2.采用哪些建模共点数据实施建模? ——即采用何种算法优选建模共点数据,以保证模型 的高精度和可靠性。 3.如何验证采用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以验后方差为依据实施模型精度评判是目前较为 经典的做法,说服力欠缺。如何寻找说服力更强的方法 成为模型精度评判的当务之急。
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湖南省CGCS2000坐标转换软件编制 建模共点的选择
在利用二维七参数法建立转换模型之前,必须对 建模共点数据进行粗差或低精度点的探测,以确 保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和全省范围内的适用性。
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湖南省CGCS2000坐标转换软件编制 建模共点中粗差或低精度点的探测
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HNCORS特点
共建共享 资源整合 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计 划在湖南省境内建设12个新建站,抓住有利时机 ,因地制宜,避免重复投资,我省将12个 HNCORS基准站建设成国家基准站,并已上报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
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Company Logo
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湖南省CGCS2000坐标转换软件编制
我省已有一、二、三、四等平面三角网控制点共 4322个,二、三等水准点1130多座,且完成了A 、B、C级GPS控制点测量(共计733点)和“似大 地水准面精化”工作,三维高精度控制网已覆盖 湖南全境,为CGCS2000坐标转换奠定了基础。
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
总结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推广使用,取得了阶段 性的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提高认 识、真抓实干、技术攻关、扎实推进”的原则,向 社会公众加大2000坐标系的宣传力度,确保新 生产的各类测绘成果和新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采 用CGCS2000,对原省级基础测绘成果进行转 换,确定CGCS2000与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关 系,确保HNCORS顺利完成,建立湖南省大地 基准网框架,从而实现湖南省全面启用2000国 家大地坐标系的任务。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规范指南.doc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使用问题与对策_周庆冲
。 、
。
、
、
全 球观 测 网 点
得 到 I T RF 点 ( 地 面观测 站 ) 的站坐 标和 速度场 等 目前 际公认 的应 用最 广泛 精度 最 高的地 心 坐 标框 架 地 心 坐 标 系 以地 球质量 中心 作 为坐 标 系原 点 采用 以地球 质心 为大 地 坐 标系 的 原 点
经 数据处 理
. .
3757 0 896
.
5387 1 8 6 9800 2 4 9 19 8 0 4 7 6 5
一
. .
5 3 8 7 18 6 8 9 9 4 2 4 9 19 8 0 4 3 3 9
一
.
Z 2
X
0 326
2 3499 30 02 59
.
234 9930 3670
.
.
.
34 11 1668
.
Y Z
200
。
2 以犯
简称
C GCS Z 0 0 0 )
的定 义和 常数是
,
。
:
Z
轴 为国际 地球旋 转局 参考 极方 向
X轴
,
Y 轴 与 Z 轴 和 X 轴构 成 右 手 正 交 坐 标系
、
长 度 单位
Z
:
广 义相 对论 意义 下局 部 地球框 架 中的米
;
.
: 9 8 4 轴定 向 定 向的初始值 是 由 国际 时间局 给 出的 1 ; 动没 有净 旋转条件 下所确 定 的值
5
X
Y Z
2 40 7722 034 7
.
.
24 077 22 2 630
.
.
0 22 83
.
山东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山东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二〇一三年八月目次1概述 (1)1.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背景 (1)1.2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意义 (2)1.3 山东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现状 (3)2工作目标与内容 (4)2.1 总体目标 (4)2.2 主要任务 (4)3引用文件 (6)4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7)4.1 数学基础 (7)4.2 坐标转换精度指标 (7)5技术路线及措施 (7)5.1 市、县测绘成果转换技术路线 (7)5.1.1 D级及以下控制成果 (7)5.1.2大比例尺3D产品 (10)5.2 市、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3)5.3 独立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 (13)6质量控制 (15)6.1 转换精度评定 (15)6.2 两级检查 (16)6.3 验收 (16)7工作实施与计划安排 (17)7.1 工作要求 (17)7.2 组织机构设置 (17)7.3 技术支撑单位人员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 计划安排 (18)7.4.1青岛市基础测绘成果转换进度安排 (18)7.4.2市、县测绘成果转换进度安排 (19)7.5 经费预算 (19)8 附录1概述1.1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背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8年6月18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自2008年7月1日启用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好此项工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08年发布了《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1-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s-1其它参数见下表:页脚内容0页脚内容1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引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GCS2000)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发布的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
它是基于GPS观测数据建立的,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定义、坐标转换、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一、定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数据,以地球参考椭球及坐标原点为基础,通过数学模型和转换参数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表示为一个唯一的坐标。
与以往的大地坐标系相比,GCS2000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全球性。
二、坐标参数:GCS2000采用国际通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使用经度和纬度表示。
其中,纬度采用弧度表示,经度采用度表示。
坐标原点位于天津市观象台。
三、坐标转换:GCS2000与其他地理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主要涉及三个参数:坐标原点的纬度、经度和高程;椭球参数,包括椭球长半轴和扁率;以及转换方法,包括七参数、十参数和十三参数等。
用户在进行坐标转换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校正。
四、坐标精度:GCS2000具有较高的坐标精度,主要取决于GPS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测量误差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GCS2000的水平坐标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别,而高程坐标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别。
在进行坐标转换和应用时,需要对数据进行适当的精度控制和误差校正,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应用:GCS2000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
在GIS中,GCS2000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地理坐标基准,使得不同数据集之间能够实现精确、一致的坐标转换和叠加分析。
同时,GCS2000也为测绘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和参考,有助于提高测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在工程建设中,GCS2000的高精度坐标可用于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环节,能够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发布的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短半径b(m) 6356752.31414-12--13- 极曲率半径c (m)6399593.62586 第一偏心率e0.0818191910428 第一偏心率平方e 20.00669438002290 第二偏心率e '0.0820944381519 第二偏心率平方e '20.00673949677548 1/4子午圈的长度Q(m)10001965.7293 椭球平均半径R 1(m)6371008.77138 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R 2(m)6371007.18092 相同体积的球半径R 3(m) 6371000.78997椭球的正常位U 0(m 2s -2)62636851.7149 动力形状因子J 20.001082629832258 球谐系数J 4-0.00000237091126 球谐系数J 60.00000000608347 球谐系数J 8-0.00000000001427 22/m a b GM ω= 0.00344978650678赤道正常重力值γe (伽) 9.7803253361两极正常重力值γp (伽) 9.8321849379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9.7976432224 纬度45度的正常重力值γ45°(伽) 9.8061977695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国家2000坐标系参数设置
国家2000坐标系参数设置国家2000坐标系(简称:CGCS2000)是中国国家大地基准系统的一种轨道基准系统。
其空间参考框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GRS)一致,是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以及导航定位等领域的重要基准。
国家2000坐标系的参数设置是指在该坐标系下的投影参数、转换参数以及地理坐标系的定义参数等。
国家2000坐标系中定义了两个重要的空间参考框架:地理坐标系统(Geo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和投影坐标系统(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
1. 地理坐标系统:国家2000地理坐标系统采用的是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GRS)。
地理坐标系统的定义包括了基准椭球体、基准面、基准面上一个标准点的大地坐标等参数。
例如,基准椭球体采用的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推荐的GRS80椭球体,其长半轴为6378137.0米,短半轴为6356752.314140356m。
2. 投影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是国家2000坐标系为了更好地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表示而建立的。
国家2000投影坐标系统包括了坐标投影方法、中央经线、False Easting和False Northing等参数。
例如,国家2000投影坐标系统中使用的投影方法一般为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其中央经线为3度分带,False Easting和False Northing一般设置为500km。
这些参数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调整。
另外,国家2000坐标系还定义了地球表面上各个点到基准面上的坐标差值转换参数,即大地测量学中的平面坐标转换参数。
这些参数记录了地球表面上真实位置与基准面上投影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于将基于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到基于投影坐标系的平面坐标。
综上所述,国家2000坐标系的参数设置包括了地理坐标系的基准椭球体参数、投影坐标系的投影方法和中央经线等参数,以及平面坐标转换参数。
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关于印发启用2000国家坐标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24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中央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门: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为做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国家测绘局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七日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要点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数据后处理,包括:图廓更改、新格网层 添加、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
(5)
(1)利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应的 DLG数据层,重新内插生成DEM;
2、按线性条带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按线性条带(境界、河流、交通线、管道线等)建立的图形 数据库,可依据条带的方向、长短等分段进行,再拼接合成; 也可通过条带中一定密度地物点的两套坐标,通过软件逐点进 行纠正。具体方法:
分块纠正:对于1:1万分块,按1:1万数据转换方案逐块纠正 后接边合成;对于1:5万分块,按1:2.5-1:10万数据转换方案逐 块纠正后接边合成;
f、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元数据相关条目进行更改。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
依据相应比例尺分幅进行区域划分,不考虑椭球体变 换,直接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Y坐标平 移量进行坐标平移;然后按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 DLG数据库转换的b~f对应步骤进行。
2、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
b、在DRG数据上叠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 的大地控制基础层(图廓及方里格网等),新图廓中 数据空白或数据出图区域不做图纹补充和裁减;
c、在图例中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的控 制基准说明条款;
d、完成数据合层,并保持DRG数据的原有分辨 率;
e、更改元数据中相关内容,增加1954年北京坐 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 坐标,计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 点的坐标。
(五)数据库中点位坐标转换模型参数计算 的区域选取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的通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2.20•【文号】国测国发[2013]11号•【施行日期】2013.0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的通知(国测国发〔2013〕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到2016年,我国将完成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CGCS2000)的过渡。
自2008年启用CGCS2000以来,推广使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部分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对推广使用CGCS2000重视不够,未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案;部分地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坐标转换进展缓慢,对转换完的成果缺少质量监督检验;一些市县和有关行业部门对推广使用CGCS2000的政策和转换方法缺乏深入了解,尚未使用CGCS2000等。
当前,转换工作时间过半,后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为加快CGCS2000推广使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推广使用CGCS2000的重要意义CGCS2000是经国务院批准使用的新一代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新坐标系是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的共同责任。
新坐标系具有三维、地心、高精度、动态等特点,更加适应当今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广使用新坐标系,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精度、快速的空间定位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需求;有利于推进国产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提高国家空间基准的自主性和安全性;有利于保证地理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使用方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使用方法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测绘界在2000年实施的一种测量方法和坐标体系。
它与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相比,在数学模型、椭球参数、参考基准点等方面有所更新和改进。
下面将详细介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1.坐标体系概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全球地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以WGS-84椭球体为基础,通过大量的GPS观测数据确定了中国国际基准点。
在坐标系统中,将国际基准点的坐标值设置为零点,通过GPS观测数据将其他地点的坐标值计算出来,从而建立了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精度坐标体系。
2.坐标基准点:3.坐标计算公式:X1 = X0 + ΔX + (1 + m) * (dx + (1 - s) * dy + rx * dz)Y1 = Y0 + ΔY + (1 + m) * (s * dx + dy - ry * dz)Z1 = Z0 + ΔZ + (1 + m) * (-rx * dy + ry * dx + dz)其中,X0、Y0、Z0为国际基准点的坐标值;ΔX、ΔY、ΔZ为各基准点与国际基准点的差值;dx、dy、dz为点的东、北、天向残差;s为尺度因子;rx、ry、rz为旋转角;m为尺度因子改正值。
4.坐标转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测量获得一些基准点和待测点的坐标,然后利用上述公式进行坐标转换。
例如,已知一个点在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为(X0,Y0,Z0),则可以通过已知的参数值和坐标计算公式,将该点的坐标(X1,Y1,Z1)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
5.数据应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各类工程项目提供了高精度的坐标数据,并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传承性。
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等领域都广泛应用。
同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还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结合,通过不断更新技术和观测数据,提高了测绘成果的精度和适用性。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及其转换方法
244百家论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及其转换方法刘焕国集安市国土资源局摘要:本文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实现及其与我国现行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的异同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情况,根据建立方法将地方独立坐标系概括为三种类型和组合,阐述了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三种转换方法,对实现地方独立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与GPS有效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对推广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原则下独立坐标系的继续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方独立坐标系;坐标转换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特点1.1椭球定位方式不同参心坐标系是为了研究局部球面形状,在使地面测量数据归算至椭球的各项改正数最小的原则下,选择和局部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为吻合的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
由于参心坐标系未与地心发生联系,不利于研究全球形状和板块运动等,也无法建立全球统一的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地心坐标系,它所定义的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且椭球定位与全球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和。
.1.2实现技术不同我国现行参心坐标系是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手段,即测量标志点之间哦距离、方向,通过平差的方法得到各点相对于起始点的位置,由此确定各点在参心系下的坐标。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是通过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获取各测站在ITRF 框架下的地心坐标。
.1.3维数不同现行参心坐标系为二维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三维坐标系。
.1.4原点不同现行参心坐标系原点与地球质量中心有较大偏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
.1.5精度不同参心坐标系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高精度的外部控制,长距离精度较低,在空间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有利于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提高测图工作效率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概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2000国家坐标)是中国大地测量学的重要成果,是基于全球地壳动力学变形监测的新一代坐标系统。
该系统采用地壳动力学模型以及大地测量学技术,确保了地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本概念1.坐标系选取2.坐标系原点和基准面3.坐标系参数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步骤1.观测与数据处理基于大地测量仪器的观测和数据处理,获取地表点的观测数据。
观测内容包括七参数的观测数据以及其误差估计。
2.坐标转换根据观测数据和七参数,进行坐标转换。
首先,通过观测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得到观测点的七参数的数值。
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进行空间坐标的转换,将原始坐标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
3.精度评定根据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七参数的误差估计,对转换后的坐标进行精度评定。
评定方法可以采用精度评定模型,得到转换后坐标的精度等级。
4.实施与应用将转换后的坐标应用于地图制图、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坐标系转换,以满足特定场景下的需求。
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优势和应用前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相比传统坐标系,具有以下优势:1)采用全球地壳动力学模型,具备更好的地球动力学特征;2)增加了大地测量技术,提高了坐标的准确度和一致性;3)基于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便实施和应用。
在应用方面,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地图制图、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
未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将进一步应用于导航系统、无人驾驶、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等领域,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大地测量学的重要成果,基于全球地壳动力学变形监测,通过观测数据和七参数进行坐标转换,提高了地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国家2000坐标系参数设置
国家2000坐标系参数设置国家2000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0年制定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统,用于整个中国境内的地理测量和地图制图。
该坐标系的参数设置是为了实现国内各种测绘和地理信息应用的精度要求,并符合与国际上其他坐标系的对接需求。
国家2000坐标系的参数设置包括椭球参数、基准面参数和投影参数。
首先是椭球参数。
椭球参数是确定坐标系形状和大小的重要参数。
国家2000坐标系采用了GRS80椭球体作为地球椭球体模型,其长半轴为6378137米,扁率为1/298.257222101。
其次是基准面参数。
基准面是确定坐标系原点和坐标轴方向的重要参数。
国家2000坐标系采用了2000年以天体观测数据为基础实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原点,该原点位于北京地质天文台观测基点,并考虑了大地形变的影响。
最后是投影参数。
投影是将三维地理坐标转换为二维平面坐标的过程。
国家2000坐标系采用了Gauss-Krüger投影,该投影是一种等角圆锥正轴投影。
投影参数包括中央子午线、标准纬线和投影坐标原点的经度、纬度以及比例因子等。
国家2000坐标系的参数设置不仅考虑了地球形状和大小,还充分考虑了国内实际测量和地理信息应用的需求。
椭球参数的选择使得坐标系统更加符合中国地貌和地壳运动特征,基准面的确定使得测量参考一致性更高,投影参数的选择使得地图显示效果更好。
国家2000坐标系的参数设置对于各种测绘和地理信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测量、地图制图和空间数据管理等领域,国家2000坐标系的精度和一致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国内各行业提供了更可靠的空间参考,为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家2000坐标系的参数设置也为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坐标系统对接提供了基础,实现了跨区域、跨国界的地理数据共享和应用。
总之,国家2000坐标系的参数设置是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考虑的,不仅符合国内地理实际,还兼顾了国际交流的需要。
这些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和精确性保证了国家2000坐标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中国各行业的测绘和地理信息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地心推广应用项目组
成英燕
2011年12月17日
内容
一、 CGCS2000系已有成果 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及CGCS2000框架 三、不同ITRF框架到CGCS2000的转换 四、 CORS站转换到CGCS2000 五、坐标转换软件 六、全国1:1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幅改正量计算及其使用 七、 CGCS2000下城市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八、城市平面坐标系统的实现和维持
2000国家大地坐标与ITRF框架坐标转换
IERS96 推荐 NNR-NUVEL1A板块运动模型
ITRF框架转换关系及速度场转换
框架转换步骤 框架转换关系建立(不同框架之间) 进行板块运动改正(不同历元间) 进行框架点坐标计算
框架转换关系
从ITRF2000转换到以前框架的转换参数与速率(历元1998. 0)
转换参数 T1(cm) T2(cm) T3(cm)
S
ppb
R1
.001"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
CGCS2000骨架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速度精度为1 mm/a
三维地心坐标精度约为3 cm
平面点位精度:一、二等±0.11m, 三、四等内符精度为±0.07m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
图1:三网平差点位分布图
地球参考框架的维持
长周期因素包括: 板块运动引起的点位变化,主要沿水平 方向; 地壳构造形变引起的点位变化;
-0.2
0.1
-1.8
0.08
0.000 0.000 0.000
框架转换关系建立
确定基准变化引起的站点位移
P(t) P(t0) P (t t0)
Tx (t 2000.0) Tx (1998.0) Tx (2000.0 1998.0) Ty (t 2000.0) Ty (1998.0) Ty (2000.0 1998.0) Tz (t 2000.0) Tz (1998.0) Tz (2000.0 1998.0) s(t 2000.0) s(1998.0) s (2000.0 1998.0) x (t 2000.0) [ x (1998.0) x (2000.0 1998.0)] mr y (t 2000.0) [ y (1998.0) y (2000.0 1998.0)] mr z (t 2000.0) [ z (1998.0) z (2000.0 1998.0)] mr
参考历元
1988.0 1988.0 1988.0 1988.0 1988.0 1993.0 1993.0 1997.0 1997.0 1997.0
启用时间
板块运动模型
1989 1990 1991 1992 1994 1995 1996 1998 1999 2001
AM0-2,AM1-2 AM0-2,AM1-2 AM0-2,AM1-2 AM0-2,NNR-NUVEL1 AM0-2,NNR-NUVEL1 NNR-NUVEL1A NNR-NUVEL1A NNR-NUVEL1A NNR-NUVEL1A NNR-NUVEL1A
VX
Yt
(t0
t) VY
Zt0
ITRFxx
Zt
VZ
t为框架参数对应的年,t0为需转换到的历元,这里 为CGCS2000所在的历元,即2000.0
基准变化引起的点位位移
根据建立的ITRF框架转换关系,板块运动 改正到同一历元下的坐标进由 关行第 系框一计步算架框并转架统转一换换到得 到CGCS2000框架点坐标。 2000历元
(四)全国陆地范围内1:1万比例尺地形图格网 点改正量计算成果表(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为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推广应用项目上述成果已提交国家基础 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局档案资料馆)。
控制点成果的使用
控制点成果使用应根据实际应用对精度的 要求进行选取,使用时需考虑:
控制点成果的点位精度; 控制点成果的一致性; 实现的技术与手段(现代空间大地测量
Pi
x ITRFyy z
0
x
y
y x
0
Pi
z ITRFyy
ITRF序列观测技术及板块运动模型
序列 ITRF观测技术
88 VLBI,SLR,LLR 89 VLBI,SLR,LLR 90 VLBI,SLR,LLR 91 VLBI,SLR,LLR,GPS 92 VLBI,SLR,LLR,GPS 93 VLBI,SLR,GPS 94 VLBI,SLR,GPS 96 VLBI,SLR,GPS,DORIS 97 VLBI,SLR,GPS,DORIS 2000 VLBI,SLR,GPS,DORIS,LLR
不应出现低等级控制高等级的现象。
但需注意的是29个国家级CORS必须和IGS 站共同作为基准,这样建立的坐标系才可 能与ITRF有很好的一致性。
控制点主要用途
坐标转换参数: 满足精度要求的各等级控制点成果均可用
于转换参数的求解 需注意控制点成果的一致性,尽量选择同
一等级、同一观测手段的控制点,以免由 于控制点精度差异较大带来网的扭曲。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专题网站
2010年9月底建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专题网 站。2010年10月1日正式开通。
挂靠在国家测绘局网站。 包括:
2000
现 国 家 大 地 坐 标 系 专 题 网 站
2000
现 国 家 大 地 坐 标 系 专 题 网 站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及CGCS2000框架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及维护
通过具有高精度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站点来实现 ITRF网的建立。 连续观测至少3年; 远离板块边缘及变形区域; 速度精度优于3mm/a; 至少3个不同解的速度残差小于3mm/a。
目前的ITRF已有ITRF88,ITRF89, ITRF90, ITRF91, ITRF92, ITRF93, ITRF94, ITRF96, ITRF97, ITRF2000,ITRF2005,ITRF2008。常用 的有ITRF93, ITRF96, ITRF97, ITRF2000, ITRF2005。
ITRF在建立和维持地区性大地坐 标系中的作用
利用具有精确ITRF框架精确坐标的IGS站作 为基准站,建立本区域的地心参考系。
若这些观测点是全球分布的,则所建立的坐 标系应为全球参考系。
ITRF和IGS在这些坐标系的建立和维持中起 了很重要的作用。
ITRF在建立和维持地区性大地坐 标系中的作用
全球网解与区域网解的坐标绝对位置有1~ 3个cm的差值,其中在N方向的最大差值为 0.8cm,E方向的最大差值为1.1cm,U方向 的最大差值为2.2cm。
CGCS2000框架-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
构成: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三网,共2524 个点)
近5万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 近8万个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点。
CGCS2000与ITRF关系的建立
基于参考框架为ITRFXX,指定历元的观测数据 转换到CGCS2000参考框架为ITRF97,历元为 2000.0。
三种方式转换 (1)按已公布的ITRF框架之间的转换关系及速度
场进行转换 (2)通过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 (3)通过平差的方法将GPS网纳入到CGCS2000
虽然地区性地心坐标系在建立时均采用 ITRF站点作为基准站, 但站点的选择及方 案不同。
一种是选择全球稳定的部分ITRF点给以强约 束, ITRF点给以强约 束, 如南美洲参考框架SIRGAS;
ITRF在建立和维持地区性大地坐 标系中的作用
参考基准选择的不同, 所建立的参考系也 就有所不同, 而且这些差异常常是系统性 的。
速率 -0.0600 -0.0700 -0.3300 0.0920 -0.0040 0.0010 0.0300
板块引起的点位位移
首先根据ITRF05_GPS_SSC中IGS的速度 场计算2000.0历元时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 点位变化,经改正后得到IGS站的坐标
X
t0
Yt0
Xt
XS
YS
X
=
Y
+
Tx Ty
+
s
z
- z
s
y - x
X Y
ZS CGCS2000 Z ITRFxx Tz - y x s Z ITRFxx
由第二步板块运动或速度场将
坐标由瞬时历元改正到2000历
元
2000国家大地坐标与ITRF框架坐标转换
其速度矢量不确定时
测站的速度场可通过已公布的动态板块模 型近似得到。
每个板块的角速度分量是已知值都可从地
球物理模型计算得到,因此,测站的速度
为:
0 z y x
v x ITRFyy
转换 参数
T1
T2
T3
S
(mm) (mm) (mm)
ppb
R1 (mas)
R2 (mas)
R3 (mas)
ITRF2000 0.1
-0.8
-5.8
0.40
0.000 0.000 0.000
转换参数 (cm/y) (cm/y) (cm/y) ppb/y .001"/y .001"/y .001"/y
速率
对地球框架中位于该地区的台站进行附加 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