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小蝌蚪的成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小蝌蚪的成长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能够尝试自主解决。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蝌蚪成长故事卡片、实物操作等,直观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如小蝌蚪的数量变化、大小比较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模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笔算减法)学习目标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需要退位的减法。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需要连续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教科书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青蛙”这个涉及自然常识且小朋友感兴趣的情境,引出减法问题。
·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习三位数减两位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
连续退位是学生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多位数减法中的难点。
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除了竖式,教科书还呈现了结合口算和通过数线、计数器演示,启发学生用多种直观的方法体会连续退位的计算道理。
·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
思路与上一个问题相同。
·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
针对退位减法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反思,进一步帮助学生关注计算中的关键点,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试一试·开联欢会买了300个气球,吹好了76个,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主要探索整百数减几十几的减法。
类似的情况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时出现过,结合前一课时内容,学生此时的学习难度会有所降低。
教科书呈现了口算、拨计数器演示和竖式三种方法,其中计数器演示只给出了关键步骤。
·笑笑是这样算的,你能看懂吗?和同伴说一说。
学习把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这是教科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又一种化难为易的尝试。
在计算“300-76”时,首先用被减数300减去1,然后用299减去76,最后在得数再加上1即可。
这样做的优点是把连续退位的减法转变成不退位减法,从而降低计算的难度,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以及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量、大小、形状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发现。
1. 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其变化亲爱的学生们,你们是否曾经观察过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小蝌蚪的奇妙成长之旅,并了解它们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这不仅是一次生物学上的探索,也是我们数学学习的有趣旅程。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卵、蝌蚪、变态期和青蛙四个阶段。
小蝌蚪从卵中孵化出来,这时候它们非常微小,需要依赖水中的浮游生物来获取营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开始长出后腿,进入变态期,最后变成青蛙,开始陆地生活。
在成长过程中,小蝌蚪的形态和习性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卵孵化出来的初期,小蝌蚪的身体非常微小,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变大,尾巴也会变长。
它们的习性也会发生改变,从水中的浮游生物转变为捕食者,学会捕食水中的昆虫和其他小型生物。
这些变化都与我们的数学学习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生长、发展和变化的知识。
在探索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其变化时,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蝌蚪的身体长度和尾巴长度来练习长度的测量;通过记录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学习记录数据的技巧;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小蝌蚪的变化,学习比较和观察的技能。
这些数学技能在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和应用。
2. 学习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在小蝌a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其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生理特征上,也体现在数量上。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数量变化。
学生们需要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周期及其关键阶段(如卵、蝌蚪、幼蛙等阶段)。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记录小蝌蚪的成长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学会用数学方法记录成长数据。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小蝌蚪成长过程。
(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小蝌蚪成长记录表,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小蝌蚪的成长数据。
3.各小组分享记录的数据,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探究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统计方法表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统计方法,教师点评并指导。
4.教师出示小蝌蚪成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观察家里的小动物成长过程,用数学方法记录并分析。
2.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数学的兴趣。
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如部分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成长的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展示小蝌蚪成长的不同阶段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教师边展示成长记录表边解释:“我们如何记录小蝌蚪的成长呢?我们可以记录它的身体长度、体重和生长天数。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蝌蚪的成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比较大小、加减法等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比较大小、加减法等基本数学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在团队合作中,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关爱动物,懂得成长过程中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的运用,加减法运算的熟练掌握。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和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蝌蚪成长故事的课件,长度单位卡片,实物道具。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涉及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
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这些长度单位。
3.操练(15分钟)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大小。
如:用卡片表示小蝌蚪的生长长度,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排序。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物道具,如小蝌蚪的图片,用彩笔在作业本上表示小蝌蚪的成长长度。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
下面是我根据“小蝌蚪的成长”这一课题,北师大版教材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第二章第四节“小蝌蚪的成长”。
主要内容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通过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外观特征。
2. 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外观特征。
难点: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图片、数学表格。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外观变化。
2. 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解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3. 数学活动:让学生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例如,孵化后的第一天,小蝌蚪有10只;第二天,它们的数量增加到20只,等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每组选择一个阶段,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1. 孵化:10只2. 第一天的变化:20只3. 第二天的变化:30只4.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答案:1. 小蝌蚪在孵化后的第一天有10只,第二天增加到20只,第三天增加到30只,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5.6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蝌蚪的成长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4.教学时数:45分钟5.教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6.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 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蝌蚪的成长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包括蝌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阶段。
(2)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数量、形状、大小、长度等。
(3)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掌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蝌蚪的成长阶段:学生可能对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不熟悉,难以理解蝌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阶段。
(2)数学知识:学生可能对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数量、形状、大小、长度等。
(3)观察与思考:学生可能缺乏观察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能力,难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十六页至第三十八页,其中讲述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貌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能够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外貌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貌特征。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蝌蚪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小蝌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观特征,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生长的吗?”2. 例题讲解: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貌特征。
例如,小蝌蚪在孵化后外貌像鱼,然后逐渐长出后肢、前肢,变成小青蛙。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4. 课堂互动: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5. 巩固知识:通过PPT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判断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教材内容,画出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2)描述一下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 答案:(1)略(2)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孵化后外貌像鱼,然后逐渐长出后肢、前肢,变成小青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实践情景的引入和课堂互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采用了画图和描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课件
课后思考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最大收获是什么?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你今天学习有 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 识重点。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在以后 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的,发 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吧。
感谢观看
二年级(下册)
小蝌蚪的成长
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 左右会变成青蛙。
讲解新知
问题一: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讲解新知
用计数器拨一拨,用竖式算一算。
412 - 89 = 323 ( 只 )
-9
-80
323 332
412
412-80=332 332-9=323
讲解新知
提升讲解
10.
一年级 203人 二年级 278人
(1)估一估,剧场的座位够不够坐? 够坐
(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去看电影? 203+278=481(人)
(3)座位够吗?座位数和学生数相差多少? 座位够 500-481=19 相差19
课堂小结
三位数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67 473
513 354 362 432
632
4. 还剩多少页没看?
提升讲解
215-78= 137(页) 答:还剩137页没看。
5. 用竖式计算。 125-36= 89 1• 2• 5 - 36
89
提升讲解
210-145= 65 2• 1• 0
- 145 65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蝌蚪的成长》ppt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小蝌蚪的成长
第2课时
一、轻松准备
计算减法时,要( 数位 )对齐, 从( 个位 )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 1 ),在本位上加 ( 十 )再减。
二、探索新知
开联欢会买了300个气球,吹好 了76个,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
300 - 76
300 - 7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名言分享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 平均数,而机遇对勤奋者 来说是一个众数。
下课 了!
•你的收获感有多大,我的满足感就 有多强烈!
224 个
70 6 300-70=230 230-6=224
答:没吹好的还有224个。
300 - 76
224 个
答:没吹好的还有224个。
300 - 76
224 个
300 - 76
224
答:没吹好的还有224个。
三、结论总结
300-76=224
十位是0怎么办?
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 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 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215 -1 6 9
46
432-246=186
432 -2 4 6
18 6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672-85= 587 300-126= 174 453-269 =184 1000-467= 533 700-653= 47 900-534= 366
六、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82
325-157= 168
325 -1 5 7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小蝌蚪的成长(1)-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 小蝌蚪的成长(1)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的第五节——小蝌蚪的成长(1)。
本节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小蝌蚪的成长展开,通过观察和比较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小蝌蚪的生长阶段,比较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大小和数量,以及用相应的数词描述小蝌蚪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规律。
2.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的生长图片、数词卡片、小蝌蚪玩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蝌蚪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带来的小蝌蚪玩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 观察和比较:展示小蝌蚪的生长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大小和数量。
引导学生发现小蝌蚪随着生长阶段的变化,体型逐渐变大,数量逐渐减少。
3. 例题讲解:出示一组小蝌蚪的图片,让学生用数词描述小蝌蚪的数量。
如:“第一张图片上有3只小蝌蚪,第二张图片上有5只小蝌蚪。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数词描述自己组里的小蝌蚪数量。
6. 应用拓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用数词描述小蝌蚪的数量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的生长1. 观察和比较: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和数量变化。
2. 描述数量:用数词描述小蝌蚪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如蝴蝶、苍蝇等,用数词描述它们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数量。
2. 答案:如:“我家的小猫在出生时有5只,现在长大了,只剩下3只。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蝌蚪的成长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
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出示课本挂图二、探究新知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412-89=323(只)答: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412-80=332、332-9=3232.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514-126=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有同学会说:514-100=414、414-20=394、394-6=388所以514-126=388教师强调: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3.出示p53题目:5 26 4 8 2- 4 1 -1 7 81 1 6 3 1 4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三、扩展新知完成p54页“试一试”共同解决“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学生独自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300-76=224 提问:十位是0怎么办?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四、巩固提高完成p54~55页“练一练”1~8题。
五、总结课堂。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名师教学课件
514-126=388
先用514-100=414, 再用414-20=394, 最后394-6=388, 即514-126=388。
.. 514 -126
3 88
西池塘 原有蝌蚪/只 514 变成的青蛙/只 126
东池塘 412 89
(1)412-89=323(只) 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再用332-9=323,
即412-89=323。 为什么 不是4?
.. 412 - 89 323
为什么是 2不是3?
(2)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原有蝌蚪/只
西池塘 514
理解题意。 变成的青蛙/只 126
东池塘 412 89
西池塘原有蝌蚪514只,变成的青蛙有126只; 就是求原有蝌蚪的数量比变成的青蛙的数量 多多少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514-126。
(2)514-126=388(只) 答:西池塘有388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课堂练习 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
改正:
3
用竖式计算。
615-487= 128
..
615 -487
128
423-156= 267
..
423
-156
267
875-797= 78
..
875
-797
78
实验小学二年级共有406人,已经体检的学生有 314人,其中体检的女生有235人。体检的男生 有多少人?
提示:体检的一共有多少人?
314-235=79(人)
答:体检的男生有79人。
课堂延伸
讨论个人习惯的重要性。
课后归纳
谈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