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电化学报告题目

材料电化学报告题目
材料电化学报告题目

机研12材料电化学报告题目

任课教师赵明

考核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应该掌握材料电化学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内容,了解本课程方向的技术发展特点及动向,学会查阅资料,学习作科学报告的方法,学习分析材料电化学过程有较全面了解的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考核形式:四次Seminar报告

1.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测试技术

2.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过程实例

3.工业电化学和电化学工程中的材料电化学过程

4.纳米电化学过程

预期目标: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努力,采用交流的方式,达到更多地、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学习分析材料电化学过程有较全面了解的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报告题目:

Seminar 1.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测试技术

理解材料电化学过程的不同测试技术。通过学习,能够为分析材料电化学具体过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要求介绍的内容:

–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测量方法

–材料电化学稳态测量及暂态测量

–电化学测量技术的控制参数

–电化学测量目标

Seminar 2.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过程实例

介绍一种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过程实例。

要求介绍的内容:

–生物材料简况及发展趋势

–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过程特点

–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动力学过程

–生物材料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

Seminar 3.工业电化学和电化学工程中的材料电化学过程

1) 电解、电镀、金属腐蚀与防护、电沉积、表面处理技术

2) 各工业电化学技术常用在哪领域?各有什么特点?

3 ) 国内外大学研究概况及特点

4 ) 国内外的主流杂志及特点

Seminar 4 纳米电化学过程

例如(1)纳米材料的电化过过程

(2)材料的纳米尺度电化学加工过程

(3)MEMS制造中的纳米电化学过程

报告要求及评分标准:

每个人的报告独立完成,用PPT格式,讲演时间20-30分钟

要求:1)内容介绍符合Seminar要求

2)表述准确有实例

3)信息收集整理条理性好

4)PPT文件制作效果好,讲演表达清楚

5) 资料收集丰富

6)有特色、有新颖性

评分标准:

60-70分达到1)--3)条要求

71-80分达到1)--4)条要求

81-90分达到1)--5)条要求

91-100分达到1)--6)条要求

每个人既是报告者,也是评判者。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4级《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放电条件对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性能有利() A温度在20~40℃之间放电、间歇放电; B深度放电、高温放电; C连续放电、放电倍率较大放电; D低温放电、30%左右的额定容量放电。 2.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单位为A?h?kg-1或A?h?L-1)指的是电池的() A额定容量;B比容量;C放电倍率;D比能量。 3.对于可溶正极锂电池(如Li/SOCl2),其中可溶指的是() A Li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B正极(SOCl2)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C无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D有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4.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量供给连续,燃烧和氧化剂由外部提供 B能量转化效率高,低或零污染排放; C高度可靠,操作简单; D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建设周期短。 5.有一个电池上的标号是LR6,它的含义是:() A碱性锌锰圆柱形5号电池;B碱性锌锰圆柱形7号电池; C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5号电池;D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1号电池。 6.碱性Ni/Cd电池密封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A负极的有效容量是正极的1.3-2.0倍; B正极的有效用量是负极的1.3-2.0倍; C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负极使之还原消除; D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正极使之还原消除。 7.开路电压OCV是指:() A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极两级的电势差; B是指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 C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D是指电池放电电池终止时的电压值。

电化学原理与方法课程中下半学期课程复习题 (1)剖析

1请你简要论述一下,电化学研究方法中,暂态测量技术有哪些?以及暂态研究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暂态测量技术有哪些? 暂态测量方法的种类 ①按极化或控制的幅度分( 幅度:电极极化的幅度,界面电位变化量) a. 大幅度暂态测量(研究电极过程) |Δφ|>10 mV ( 大幅度) b. 小幅度暂态测量(用于测定参数Rr、RL、C d) |Δφ|<10 mV(小幅度) ②按控制方式分: a. 控制电流法暂态测量 b. 控制电位法暂态测量 控电流法:单电流阶跃;断电流;方波电流;双脉冲电流 控电位法:阶跃法、方波电位法等;线性扫描(单程线性扫描,连续三角波扫描);脉冲电位(阶梯伏安,常规脉冲,差分脉冲,方波伏安) [从电极极化开始到各个子过程(电化学反应过程、双电层充电过程、传质过程和离子导电过程)做出响应并进入稳态过程所经历的不稳定的,变化的“过渡阶段”,称为暂态.] [电化学暂态测试技术也称为电化学微扰测试技术,即用指定的小幅度电流或电压讯号加到研究电极上,使电极体系发生微弱的扰动,同时测量电极参数的响应来研究电极反应参数] 暂态研究技术的应用? 暂态技术提供了比稳态技术更多的信息,用来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测定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确定电极反应机理,而且还可将测量迁越反应速率常数的上限提高2~3个数量级,有可能研究大量快速的电化学反应。暂态技术对于研究中间态和吸附态存在的电极反应也特别有利。暂态技术中测得的一些参量,例如双电层电容、欧姆电阻、由迁越反应速率常数决定的迁越电阻等,在化学电源、电镀、腐蚀等领域也有指导意义。 2.请你谈谈电化学测量中要获得电化学信号需要哪些电极以及设备,它们分别的作用是什么? 一、需要①参比电极:参比电极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极电势的测量或控制的稳定性。 ②盐桥:当被测电极体系的溶液与参比电极的溶液不同时,常用盐桥把研究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起来。盐桥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减小接界电势,二是减少研究、参比溶液之间的相互污染。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分析 杨聪仁教授编撰一、实验目的 以电化学分析法测量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二、实验原理 2-1 腐蚀形态 腐蚀可被定义为材料受到外在环境的化学侵蚀而导致退化的象。大多数材料的腐蚀包含了由电化学引起的化学侵蚀。我们可根据被腐蚀金属的表面,简便地将腐蚀型态分类,如图一。有许多类型易被辨识,但各种腐蚀类型彼此间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连。这些类型包括: 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应力腐蚀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冲蚀腐蚀 孔蚀腐蚀涡穴损伤 间隙腐蚀移擦腐蚀 粒间腐蚀选择性腐蚀 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 均匀腐蚀是指当金属处于腐蚀环境时,金属整个表面会同时进行电化学反应。就重量而言,均匀腐蚀是金属所面临的最大腐蚀破坏,尤其是对钢铁来说。然而,它很容易藉由保护性镀层、抑制剂及阴极保护等方法来控制。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 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电位,因此当要将不同金属放在一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产生腐蚀现象。两金属化学腐蚀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阳极与阴极的比率,也就是面积效应(area effect)。阴极面积大而阳极面积小是一种不利的面积比率,因为当某特定量的电流经过金属对时,例如不同尺寸的铜极及铁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会远大于大电极,因此小阳极将会加速腐蚀。所以大阴极面积对小阳极面积的情形应尽量避免。 孔蚀腐蚀 孔蚀是会在金属上产生空孔的局部腐蚀类型。此类型的腐蚀若造成贯穿金属的孔洞,则对工程结构会有相当的破坏效果。但若没有贯穿现象,则小蚀孔有时对工程设备而言是可接受的。孔蚀通常是很难检测的,这是因为小蚀孔常会被腐蚀生成物覆盖所致。另外蚀孔的数目及深度变化也很大,因此对孔蚀所造成的破坏不太容易做评估。也因为如此,由于孔蚀的局部本质,它常会导致突然不可预测的破坏。蚀孔会在腐蚀速率增加的局部区域发生。金属表面的夹杂物,其他结构不均匀物及成份不均匀处,都是蚀孔开始发生的地方。当离子和氧浓度差异形成浓淡电池时也可产生蚀孔。 间隙腐蚀是发生于间隙及有停滞溶液之遮蔽表面处的局部电化学腐蚀。若要产生间隙腐蚀,必须有一个间隙其宽度足够让液体进入,但却也可使液体停滞不流出。因此,间隙腐蚀通常发生于开口处有百万分之几公尺或更小宽度的间隙。 粒间腐蚀

应用电化学复习试题2007126

第三章 化学电源 1、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答:(1)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化学电源的结构:电极材料(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 化学电源的类型:①一次电池(原电池)②二次电池(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③贮备电池④燃料电池 2、试述有关化学电源主要性能的概念,如电动势,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截止电压,电池容量(比能量,比功率),连续放电,间歇放电,电池的寿命,自放电,过充电等。 电动势E :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开路电压OCV :是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一般 OCV ≤E ,只有可逆电池的OCV =E 。 工作电压V :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额定电压:指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指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指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 电池容量C C )或安时(A ·h ) C=mzF/M 由图可知,间歇放电时电池的容量要较连 续放电时的大。 电池的寿命包含三种涵义:使用寿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循环寿命是指在二次电池报废之前,在一定条件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对于一次电池、燃烧电池则不存在循环寿命。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电压

自放电是指由于电池种一些自发过程的进行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失。 充电时间太长,电池可能被过充电。 3、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答:放电电流:电池容量和放电电压随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小,放电倍率增大,则放电电流增大,电容容量减小。 放电深度:指电池放电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二次电池DOD为额定容量的20%~40%。放电形式:连续放电、间歇放电。 放电期间电池的温度:20~40oC之间放电时,性能较好。低温放电,电池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的降低和电池内阻的增加,从而导致工作电压和电池放电容量降低;高温放电,虽然可以加速电极反应的速度和电解液的扩散速度,降低了极化,但温度太高,可能导致一些组分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变性,有时足以造成容量的损耗。 4、什么是一次电池?一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1)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2)原因是由于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或条件限制使电池反应很难可逆地进行所决定的。 (3)主要优点是: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其他优点有:贮存寿命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5、写出氯化铵型锌锰一次电池表达式及电极反应和成流反应,说明正负极的集电器。 答:氯化铵型锌锰电池: 电池表达式:(-) Zn│NH4Cl+ZnCl2│MnO2 , C (+) 负极反应:Zn -2e→Zn2+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 电池反应:Zn+2MnO2+2NH4Cl→2MnOOH+Zn(NH3)2Cl2 电池采用含NH4Cl和ZnCl2 水溶液作电解液(PH=5),采用Zn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

碳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碳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电学及化学性能而被人们广泛研究,特别是对于具有大比表面积、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和石墨烯更是研究的热点。这些新型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多领域,特别是在电化学领域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阐述了碳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碳纳米管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 1电化学传感器概述 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识别系统;传导或转换系统。 识别系统与待测物的某一化学参数(常常是浓度)与传导系统连结起来。它主要具有两种功能:选择性地与待测物发生作用,反所测得的化学参数转化成传导系统可以产生响应的信号。分子识别系统是决定整个化学传感器的关键因素。因此,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分子识别系统的选择以及如何反分子识别系统与合适的传导系统相连续。电化学传感器的传导系统接受识别系统响应信号,并通过电极、光纤或质量敏感元件将响应信号以电压、电流或光强度等的变化形式,传送到电子系统进行放大或进行转换输出,最终使识别系统的响应信号转变为人们所能用作分析的信号,检测出样品中待测物的量。 最早的电化学传感器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用于氧气监测。到了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小型电化学传感器开始用于检测 PEL 范围内的多种不同有毒气体,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敏感性与选择性。目前,为保护人身安全起见,各种电化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许多静态与移动应用场合。 2 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发现空间尺寸在0.1-100 nm之间的物质拥有很多宏观状态下没有的特性[1]。我们把这些具有一定功能性、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介于0.1-100 nm 之间的一类物体统称为纳米材料。它是由纳米微粒、原子团簇、纳米丝、纳米管、纳米薄膜或由纳米粒子组成的块体。由于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量子尺寸效应[2, 3]、体积效应[4]、表面效应[5]和量子隧道效应[6]等特性,纳米材料在光学、热学、催化、光化学以及敏感特性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因此它具备其它一般材料所没有的优越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化工、生物、军事、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在整个新材料的研究应用方面占据着核心的位置。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 A族。作为地球上最容易得到的元素之一,碳元素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它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利用现代科技的不同制备方法,我们可以制备出不同独特空间结构和特异性能的碳纳米材料,其中包括零维的富勒烯、一维的碳纳米管、二维的石墨烯和三维的石墨或金刚石。依靠独特的空间结构和优异的化学性能,它们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接下来我们主要介绍一下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2.1碳纳米管 CNTs是1991 年日本电镜学家I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中产生

电化学实验报告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同组者: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实验一: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循环伏安扫描法。 2.学习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也是在电极上快速施加线性扫描电压,起始电压从ei开始,沿某一方向变化, 当达到某设定的终止电压em后,再反向回扫至某设定的起始电压,形成一个三角波,电压扫 描速率可以从每秒数毫伏到1v。 当溶液中存在氧化态物质ox时,它在电极上可逆地还原生成还原态物质,即 ox + ne → red;反向回扫时,在电极表面生成的还原态red则可逆地氧化成ox,即 red → ox + ne.由 此可得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 在一定的溶液组成和实验条件下,峰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从循环伏安法图中 可以确定氧化峰峰电流ipa、还原峰峰电流ipc、氧化峰峰电位φ pa 和还原峰峰电位φpc。 对于可逆体系,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为:ipa/ipc =1 25℃时,氧化峰峰电位 与还原峰峰电位差为:△φ条件电位为:φ=(φpa+ φpc)/2 由这些数值可判断一个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φ pa - φpc≈56/z (mv)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化学分析仪va2020, 玻碳电极、甘汞电极、铂电极。试剂:铁氰化钾标准溶 液,0.5mol/l氯化钾溶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移取铁氰化钾标准溶液(10mol/l)5ml于50ml的塑料杯中,加入0.5mol/l氯化钾溶液, 使溶液达到30ml 。 2、调试 (1)打开仪器、电脑,准备好玻璃电极、甘汞电极和铂电极并清洗干净。(2)双击桌 面上的valab图标。 3、选择实验方法:循环伏安法 设置参数:低电位:-100mv;高电位600mv;初始电位-100mv; 扫描速度:50mv/s;取样间隔:2mv;静止时间:1s;扫描次数:1;量程: 200μa。 4. 开始扫描:点击绿色的“三角形”。 5. 将上述体系改变扫描速度分别为10mv/s、50mv/s、100mv/s、160mv/s、200mv/s,其 他条件不变,作不同速度下的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其峰值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 根成正比关系。 -3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 找到循环伏安曲线上对应的氧化与还原峰,然后手动做切线。

材料电化学报告题目

机研12材料电化学报告题目 任课教师赵明 考核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应该掌握材料电化学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内容,了解本课程方向的技术发展特点及动向,学会查阅资料,学习作科学报告的方法,学习分析材料电化学过程有较全面了解的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考核形式:四次Seminar报告 1.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测试技术 2.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过程实例 3.工业电化学和电化学工程中的材料电化学过程 4.纳米电化学过程 预期目标: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努力,采用交流的方式,达到更多地、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学习分析材料电化学过程有较全面了解的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报告题目: Seminar 1.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测试技术 理解材料电化学过程的不同测试技术。通过学习,能够为分析材料电化学具体过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要求介绍的内容: –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测量方法 –材料电化学稳态测量及暂态测量 –电化学测量技术的控制参数 –电化学测量目标 Seminar 2.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过程实例 介绍一种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过程实例。 要求介绍的内容: –生物材料简况及发展趋势 –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过程特点 –生物材料使用中的电化学动力学过程 –生物材料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 Seminar 3.工业电化学和电化学工程中的材料电化学过程 1) 电解、电镀、金属腐蚀与防护、电沉积、表面处理技术 2) 各工业电化学技术常用在哪领域?各有什么特点? 3 ) 国内外大学研究概况及特点 4 ) 国内外的主流杂志及特点 Seminar 4 纳米电化学过程 例如(1)纳米材料的电化过过程 (2)材料的纳米尺度电化学加工过程 (3)MEMS制造中的纳米电化学过程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第一章: 电极:工作电极WE,辅助电极CE,参比电极RE。 1.电化学体系的基本部分:①电极②隔膜③电解质溶液④电解池的设计与安装。 2.电极:电极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 3.工作电极基本要求:①电极本身发生反应不会影响所研究的化学反应且能在较宽的电位内进行测定;②电极不与溶液的任何组分反应;③电极面积不宜太大,表面均匀平滑且易于表面净化。 4.参比电极的性能:①为可逆电极,电极电势符合Nernst方程,②参比电极反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复原,③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重现性。 5.双电层理论的BDM模型(简述) 内层:最靠近电极的一层(紧密层),由溶剂分子+特性吸附物质组成。 第一层:水分子层:φM 第二层:水化离子剩余电荷层; IHP(内Helmholtz层):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距离x1处); OHP(外Helmholtz层):最接近电极的溶剂化离子(非特性吸附离子)的中心位置(距离x2处); 分散层: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 6.电极反应种类 ⑴简单电子迁移反应: ⑵金属沉积反应: ⑶表面膜的转移反应: ⑷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存在于溶液中的氧化或还原物种借助于电极实施电子传递反应之前或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⑸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气相中的气体溶解于溶液后,在扩散到电极表面,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或失去电子,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⑹气体析出反应:某些存在于溶液中的非金属离子借助于电极发生还原、氧化反应产生气体而析出。反应过程中,电解液中非金属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 ⑺腐蚀反应:金属的溶解反应,金属或非金属在一定的介质中发生溶解,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 7.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的机理(电极反应机理) (阴极还原:Ox+n e→Red. 阳极氧化:Red→Ox +ne) (1)CE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前发生化学反应通式:X←→Ox + ne ←→Red (2)EC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后发生化学反应通式:Ox + ne ←→Red ←→X (3)催化机理:EC机理中的一种,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通过电极表面物种氧化-还原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低的超电势下发生,属于“外壳层”催化。 通式:Ox + ne ←→Red E步骤Red + X ←→Ox + Y C步骤(4)ECE机理:氧化还原物种先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迁移反应,接着又发生化学反应,在此两反应后又发生电子迁移反应,生成产物。 8.极化:当法拉第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或电池电动势对平衡值(或可逆值,或Nernst 值)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称为极化。 9.极化的类型:①浓差极化、②化学极化、③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读书报告2-田云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6年 电化学 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硬质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 报告作者:田云生 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031144 学号:20141001960 指导老师:杨丽霞 一、摘要 (1)

二、前言 (1) 2.1燃料电池的发明 (1) 2.2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 2.3 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4) 三、主要内容 (5) 3.1 燃料电池与热机动力对比 (5) 3.2燃料电池与电池对比 (7) 3.3 燃料电池与氧阴极电解对比 (9) 四、读书报告结论与感言 (10) 4.1结论 (10) 4.2感言 (11) 五、参考文献 (11)

一、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催化反应原理,使原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近些年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燃料电池日益可靠高效,其经济性也逐步得到体现,正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在氯碱工业中,使用氢燃料电池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引起重视和研究。 二、前言 2.1燃料电池的发明 燃料电池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应用尝试,虽然说法上是一种“新型电池”,其出现并不新,早在1839 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格罗夫就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燃料电池。上世纪60 年代,美国首先将燃料电池用于双子星宇宙飞船,但该电池由于采用聚苯乙烯磺酸膜,在电池工作中发生膜降解,不但导致寿命缩短,而且污染生产的水,宇航员无法饮用,因此,在以后的阿波罗飞行中让位于石棉膜型碱性氢氧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的动力电源,这类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容量大、比能量高、功率范围广、不用充电等优点,如应用于汽车、飞船、潜艇、军事、电视中转站、灯塔和浮标等方面。虽名为“燃料电池”,但其并不是用来储存电能的电池,而是发电站,产生电量的方式并不是像内燃机或外燃机一样使燃料燃烧产生能量,而是使用催化反应原理使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中最常见的燃料为氢,除了氢以外,一些碳氢化合物例如天然气、醇、和甲烷等有时也会作燃料使用。从原理上说,一切可以燃烧的气体或液体燃

精选电化学复习提纲及习题

电化学复习提纲及习题【知识精要】一、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叫做原电池1、概念: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2组成条件:成闭合回路极正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 离子移向正阳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内电路:盐桥中 极的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42+(较活泼金属)-Zn2e=Zn负极: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2H+2e=H正极:还原反应22++↑总反应式:Zn+2H+H=Zn25、正、负极的判断: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1 负极流入正极(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4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_②(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 二、电解原理及应用 1、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反应氧化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反应还原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放电顺序及规律:2-2-------FSO>I >Br>Cl>OH>NO>>阳极:活性电极>S4*******+22+2+++++++++++Na>(H)>>Fe>CuAl>(HPb)>>>SnMg>Fe>Zn>阴极:Ag>Hg 2++KCa>> 2.电解原理的应用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发生如下)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uSO(142+- Cu-2e=Cu= Fe反应:阳极:Zn -2e- = Zn、Fe -2e、Ni -2e = Ni-2+,阴极:Cu+2e=Cu。2+-2+-2+、 阳极泥中存在金、银等不活泼的贵重金属,阴极得到纯铜。)电镀铜:精铜作阳极,镀件金属作阴极,硫酸铜(或其他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22+-,=Cu电极反应:溶液,从理论上讲电镀时电解质溶液组成、浓度和质量不变化。阳极Cu-2e-2++2e=Cu。阴极Cu电解---+2NaOH+H↑总反应=H2NaCl+2HO+2e阴极↑,=Cl2Cl)氯碱工业:(3阳极-2e 2H2222 ↑+Cl↑2(4)冶炼金属:电解熔融电解质,可炼得活泼金属。如:K、Na、Ca、Mg、Al等金属可通1 阴极反应=3O过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或氧化物制得。如电解冶炼铝:阳极反应6O-12e2电2--↑, 解-3+4Al+3O4Al+12e=4Al,总反应式为:2AlO↑。223 三、金属腐蚀与保护 1、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2、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 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包括交流阻抗法)、in situ方法、总结及案例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包括交流阻抗法)、in situ方法、总 结及案例

目录1. 交流阻抗法 1.1 交流阻抗法概述 1.2电化学极化下的交流阻抗 1.3 浓差极化下的交流阻抗 1.4复杂体系的交流阻抗 2.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 2.1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概述 2.2 电化学极化下的恒电流暂态方法 2.3 浓差极化下的恒电流暂态方法 2.4 电化学极化下的恒电位暂态方法 2.5 浓差极化下的恒电位暂态方法 2.6动电位扫描法 3.原位(in situ)电化学研究方法 4.案例 参考文献

1.交流阻抗法 1.1 交流阻抗法概述 交流阻抗法是指小幅度对称正弦波交流阻抗法。就是控制电极交流电位(或控制电极的交流电流)按小幅度(一般小于10毫伏)正弦波规律变化,然后测量电极的交流阻抗,进而计算电极的电化学参数。由于使用小幅度对称交流电对电极极化,当频率足够高时,以致每半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很短,不致引起严重的浓差极化及表面状态变化。而且在电极上交替地出现阳极过程的阴极过程,即使测量讯号长时间作用于电解池,也不会导致极化现阶段象的积累性发展。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暂态法的某些特点,常称为“暂稳态法”。“暂态”是指每半周期内有暂态过程的特点,“稳态”是指电极过程老是进行稳定的周期性的变化。 交流阻抗法适于研究快速电极过程,双电层结构及吸附等,在金属腐蚀和电结晶等电化学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电化学体系的阻抗图谱,获得电极反应体系的控制步骤和动力学参数、反应机理以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有两种: 1)等效电路方法 理论:建立各种典型电化学体系在不同控制步骤下的等效电路,理论推导出其阻抗图谱。 测试方法:由阻抗图谱对照理论画出对应的等效电路。 优缺点:此法直观,但一个等效电路可能对应不止1个等效电路。 2)数据模型方法 理论:建立各种典型电化学体系在不同控制步骤下的理论数据模型,理论计算出其阻抗图谱。 测试方法:由阻抗图谱对照理论获得数据模型。 优缺点:此法准确,但实际电化学体系复杂模型难以建立,正在发展中。 阻抗、导纳与复数平面图 1)阻抗:Z= E / I 而如正弦交流电压E = Emsinωt 等,E 、I 、 Z 均为角频率ω (=2πf )或频率 f 的函数。 2) 导纳:Y Y=1/Z 3) 阻抗的矢量表示与复数平面图 Z 可以表示为实—虚平面的矢量: Z = A + jB Z 可由模数 Z 和相角φ来定义: φ φ sin cos Z B Z A == 2 2B A Z += A B tg = φ 阻抗谱:阻抗随交流信号角频率或频率的变化关系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2.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类型 (1)微电池腐蚀 在 由于?O(Fe2+/Fe)< ?O(Cu2+/Cu),两者构成了宏电池,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到腐蚀(属于吸氧腐蚀)。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如下: 阳极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铜表面)反应式: O2+2H2O +4e-= 4OH- 在阴极由于有OH-生成,使c(OH-)增大,所以酚酞变红。

②金属铁和锌直接接触,环境同上,则由于?O(Zn2+/Zn)< ?O(Fe2+/Fe), 锌作为阳极受到腐蚀,而铁作为阴极,铁表面的氧气得电子后不断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酚酞变红(属于吸氧腐蚀)。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如下:阳极反应式: Zn = Zn2++2e- 3Zn2++2[Fe(CN)6]3-= Zn3[Fe(CN)6]2 (黄色沉淀) 阴极(铁表面)反应式: O2+2H2O +4e-= 4OH- 三、实验用品 仪器:0mL小烧杯,小试管(3支),10mL小量筒(1只)铁片,铜丝,锌 丝,滤纸片(若干),塑料镊子,洗瓶,细砂纸(约3×3cm2)。 药品:NaCl(0.1 mo1·L-1),K3[Fe(CN)6](0.1 mo1·L-1),乌洛托品(CH2)6N4(20%),CuSO4(0.1 mo1·L-1),HCl(0.1 mo1·L-1、6 mo1·L-1,浓),酚酞(0.5%),洗洁精,检验液(3%的CuSO4),磷化液(配方:H3PO4(85%):45g·L-1,ZnO:28 g·L-1,Zn(NO3)2:28 g·L-1,NaF:2 g·L-1 ,HNO3(浓):29 g·L-1)。 四、实验内容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分析 杨聪仁教授编撰 一、实验目的 以电化学分析法测量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二、实验原理 2-1 腐蚀形态 腐蚀可被定义为材料受到外在环境的化学侵蚀而导致退化的象。大多数材料的腐蚀包含了由电化学引起的化学侵蚀。我们可根据被腐蚀金属的表面,简便地将腐蚀型态分类,如图一。有许多类型易被辨识,但各种腐蚀类型彼此间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连。这些类型包括: 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应力腐蚀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冲蚀腐蚀 孔蚀腐蚀涡穴损伤 间隙腐蚀移擦腐蚀 粒间腐蚀选择性腐蚀 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 均匀腐蚀是指当金属处于腐蚀环境时,金属整个表面会同时进行电化学反应。就重量而言,均匀腐蚀是金属所面临的最大腐蚀破坏,尤其是对钢铁来说。然而,它很容易藉由保护性镀层、抑制剂及阴极保护等方法来控制。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 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电位,因此当要将不同金属放在一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产生腐蚀现象。两金属化学腐蚀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阳极与阴极的比率,也就是面积效应(area effect)。阴极面积大而阳极面积小是一种不利的面积比率,因为当某特定量的电流经过金属对时,例如不同尺寸的铜极及铁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会远大于大电极,因此小阳极将会加速腐蚀。所以大阴极面积对小阳极面积的情形应尽量避免。

孔蚀腐蚀 孔蚀是会在金属上产生空孔的局部腐蚀类型。此类型的腐蚀若造成贯穿金属的孔洞,则对工程结构会有相当的破坏效果。但若没有贯穿现象,则小蚀孔有时对工程设备而言是可接受的。孔蚀通常是很难检测的,这是因为小蚀孔常会被腐蚀生成物覆盖所致。另外蚀孔的数目及深度变化也很大,因此对孔蚀所造成的破坏不太容易做评估。也因为如此,由于孔蚀的局部本质,它常会导致突然不可预测的破坏。蚀孔会在腐蚀速率增加的局部区域发生。金属表面的夹杂物,其他结构不均匀物及成份不均匀处,都是蚀孔开始发生的地方。当离子和氧浓度差异形成浓淡电池时也可产生蚀孔。 间隙腐蚀是发生于间隙及有停滞溶液之遮蔽表面处的局部电化学腐蚀。若要产生间隙腐蚀,必须有一个间隙其宽度足够让液体进入,但却也可使液体停滞不流出。因此,间隙腐蚀通常发生于开口处有百万分之几公尺或更小宽度的间隙。 粒间腐蚀 粒间腐蚀是发生在合金晶界及晶界附近的局部腐蚀现象。在正常情况下,若金属均匀腐蚀时,晶界的反应只会稍快于基地的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晶界区域会变得很容易起反应而导致粒间腐蚀,如此会使合金的强度下,甚至导致晶界分裂。 应力腐蚀 金属的应力腐蚀破裂(SCC)是指由拉伸应力及腐蚀环境结合效应所导致的破裂。在SCC期间,金属表面通常只受到很轻微的侵蚀,但局部裂缝却很快沿着金属横断面传播。产生SCC所需的应力可以是残留应力或施加应力。裂缝会开始于金属表面上的蚀孔或其他不连续处。在裂缝开始成长时,其尖端会开始向前,此时作用在金属上的拉伸应力会在裂缝尖端处形成高应力,当裂缝尖端向前传播时,在裂缝尖端处也会产生电化学腐蚀而使阳极金属溶解。裂缝会沿着垂直于拉伸应力的方向成长,直到金属破坏为止。若应力或腐蚀其中任一停止,则裂缝将停止成长。 冲蚀腐蚀 冲蚀腐蚀可被定义为由于腐蚀性流体与金属表面相对运动而导致金属腐蚀速率加速的现象。当腐蚀性流体的相对运动速率相当快时,机械磨擦效应将会相当严重。冲蚀腐蚀的特征为金属表面具有与腐蚀性流体流动方向相同的凹槽、蚀孔与圆孔等。 涡穴损伤 此类型的冲蚀腐蚀是由接近金属表面之液体中的气泡及充气孔穴破灭所造成的。涡穴损伤通常发生在具有高速液体流动及压力改变的金属表面。 移擦腐蚀 移擦腐蚀发生在材料承受振动及滑动负荷的界面处,它会形成具有腐蚀生成物的凹槽或蚀孔。当金属发生移擦腐蚀时,磨擦表面间的金属碎片会被氧化且某些氧化膜会因磨擦动作而剥落,因此摩擦表面间会累积可当研磨剂用的氧化物颗粒。

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精讲

1.如何设计电化学反应体系? 在电解时正极是,负极是;在原电池中正极是,负极是。(B) A. 阳极,阴极;阳极,阴极 B. 阳极,阴极;阴极,阳极 C. 阴极,阳极;阳极,阴极 D. 阴极,阳极;阳极,阴极 2. 下列属于Steam双电层模型图的是(C) A B C D 3. 以下不是电催化剂性能特点的是(D) A. 催化剂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B. 电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C.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电化学稳定性 D. 催化剂要具备耐高温、高压的特性 4. 评价电催化性能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 A.循环伏安法 B. 旋转圆盘电极法 C. 计时电流法 D. 稳态极化法 5电解硫酸铜溶液时,析出128g铜(M=64),需要通入多少电量(A) A. 96500C B. 48250C C . 386000C D. 24125C 6. 电毛细现象是界面张力随( B )变化的现象。 A. 溶液密度 B. 电极电位 C. 电极电流 D. 溶液正负离子数 7. 以下不属于电催化与异相化学催化不同之处的是(C) A. 电催化与电极电位有关

B. 溶液中不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和溶剂分子常常对电催化有明显影响 C. 电催化不能应用在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中 D. 电催化通常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起到催化作用 8. 电池容量的大小与电池大小( ),与放点条件 ( )(A ) A. 有关, 有关 B. 有关,无关 C. 无关,有关 D. 无关,无关 9. 下列关于电池寿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 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 B. 二次电池报废以前,在一定的充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的充放电次数为 其循环寿命 C. 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D. 燃料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 10.电解水溶液,镍电极上的 ,当i k 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时,η的值为 ( B ) (提示:已知中的b 为0.15V ) A.0.35V B. 0.50V C. 0.63V D. 0.49V 11. 一个有机电合成产品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达到以下指标中不包括哪一条 ( B ) A.电流效率>50% B. 电解能耗>81kW h kg -??最终产物 C. 在电解液中最终产物浓度>10% D. 最终产物能简单分离 12.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 B ) A. 增大 B.降低 C. 先增后减 D.不变 13. 下列对化学电源的描述哪个是不准确的:C A.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内部由离子传输电荷 C. 在电池外线路上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电化学研究方法总结及案例

电化学研究方法总结及案例\

目录1. 交流阻抗法 1.1 交流阻抗法概述 1.2电化学极化下的交流阻抗 1.3 浓差极化下的交流阻抗 1.4复杂体系的交流阻抗 2.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 2.1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概述 2.2 电化学极化下的恒电流暂态方法 2.3 浓差极化下的恒电流暂态方法 2.4 电化学极化下的恒电位暂态方法 2.5 浓差极化下的恒电位暂态方法 2.6动电位扫描法 3.原位(in situ)电化学研究方法 4.案例 参考文献

1.交流阻抗法 1.1 交流阻抗法概述 交流阻抗法是指小幅度对称正弦波交流阻抗法。就是控制电极交流电位(或控制电极的交流电流)按小幅度(一般小于10毫伏)正弦波规律变化,然后测量电极的交流阻抗,进而计算电极的电化学参数。由于使用小幅度对称交流电对电极极化,当频率足够高时,以致每半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很短,不致引起严重的浓差极化及表面状态变化。而且在电极上交替地出现阳极过程的阴极过程,即使测量讯号长时间作用于电解池,也不会导致极化现阶段象的积累性发展。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暂态法的某些特点,常称为“暂稳态法”。“暂态”是指每半周期内有暂态过程的特点,“稳态”是指电极过程老是进行稳定的周期性的变化。 交流阻抗法适于研究快速电极过程,双电层结构及吸附等,在金属腐蚀和电结晶等电化学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电化学体系的阻抗图谱,获得电极反应体系的控制步骤和动力学参数、反应机理以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有两种: 1)等效电路方法 理论:建立各种典型电化学体系在不同控制步骤下的等效电路,理论推导出其阻抗图谱。 测试方法:由阻抗图谱对照理论画出对应的等效电路。 优缺点:此法直观,但一个等效电路可能对应不止1个等效电路。 2)数据模型方法 理论:建立各种典型电化学体系在不同控制步骤下的理论数据模型,理论计算出其阻抗图谱。 测试方法:由阻抗图谱对照理论获得数据模型。 优缺点:此法准确,但实际电化学体系复杂模型难以建立,正在发展中。 阻抗、导纳与复数平面图 1)阻抗:Z= E / I 而如正弦交流电压E = Emsinωt 等,E 、I 、 Z 均为角频率ω (=2πf )或频率 f 的函数。 2) 导纳:Y Y=1/Z 3) 阻抗的矢量表示与复数平面图 Z 可以表示为实—虚平面的矢量: Z = A + jB Z 可由模数 Z 和相角φ来定义: φ φ sin cos Z B Z A == 2 2B A Z += A B tg = φ 阻抗谱:阻抗随交流信号角频率或频率的变化关系

第三章 材料电化学

第三章材料电化学 电化学的典型应用: 1、湿法精炼:包括金属的电解提取和电解提纯 2、表面处理:金属电镀、阳极氧化 3、材料抗腐蚀: 称为电化学防蚀技术 4、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电化学作为古老的研究领域,随着微观材料科学的发展,一些新观点、新技术正不断涌现,推动电化学进一步发展。 如:燃料电池 高性能、小型化一次电池、二次电池 光化学电池 电磁材料 化学现象转换成电信号的应用研究等。 3.1 电极电位和极化 一、界面电位计 导体——能导电的物质称为导电体,也称为~。 导体分两类: 第一类导体是电子导体,依靠自由电子的运动导电。 如金属、石墨和某些金属的化合物等。 第二类导体是离子导体,依靠离子定向运动导电。 如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等。 电极——侠义上是指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的第一类导体, 广义上是指第一类导体与电解质溶液所构成的整体。 几个电化学上的概念: 电解池——利用电能以发生化学反应的装置称为~。 在电解池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原电池——利用两极的电极反应以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 在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电极反应——在电极上进行的有电子得失的化学反应称为~。 电池反应——两个电极反应的总结果表示成电池反应。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 依电势(电位)的高低,将电极分为正极和负极: 电势(电位)高的为正极; 电势(电位)低的为负极; 电极电位——当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在金属、溶液界面将产生 电化学双电层,双电层的金属相与溶液相之间的电位差 称为界面电位差,又称为~。 用能斯特(Nernst)方程表示 ++ ?=?2ln 0M zF RT αφφ 或++ =2ln 0M zF RT E E α φ?—电位差 0φ?—标准电位差 z —电荷数 F —法拉第常数 E —电动势 +2M α—离子的活度,mol/kg 由能斯特方程确定的是平衡电位,即水溶液相和金属相之间呈电化学平衡。 从能斯特方程可知: 电解质溶液和金属间的电位差绝对值无法 测量,它随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电池结构与单极电位 对单极电池: 相间电位差 → 无法测量; 单极电池 + 单极电池 → 电池: 电位差即电动势 → 可以测量 1、丹尼尔电池 铜-锌电池

第十七届全国电化学大会报告

第十七次全国电化学大会 大会报告 田中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7年获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现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高级会员,国际电化学会会士,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曾国家教委科技进一步二等、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和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田中群 中国科学院士 厦门大学

电化学拉曼光谱四十年:挑战与创新 田中群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361005 厦门 Email: zqtian@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601108.html,) 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是电化学研究从宏观深入到微观、由统计平均上升到分子水平的进程中所建立发起来的。由于参与电极表面过程或反应的物种往往仅有单分子层、甚至是亚单层,拉曼光谱的检测灵敏度极低,不能成为有效的实验工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简称SERS)是人们将拉曼光谱应用于表面电化学研究的探索中所发现的异常表面光谱现象。1973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化学组Fleischmann等将平滑银电极表面加以粗糙化处理后,首次获得吡啶分子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上的高质量的拉曼光谱,成功地奠定了将拉曼光谱应用于表面电化学研究的实验基础[1]。 美国西北大学年轻的助教授Van Duyne及其学生则敏锐地意识到,如此之强的表面拉曼信号不可能简单地来源于粗糙电极的表面积增大。他们对此作了详细的实验验证和理论计算,发现吸附在粗糙银表面上的吡啶的拉曼散射信号与溶液相中的同数量的吡啶的拉曼散射信号相比, 增强了约6个数量级, 提出了这一种从未被认识到的、与粗糙表面有关的巨大增强效应, 即SERS效应。但是他们的有关文章被数个刊物的主编和审稿者先后打回,认为该结论是错误和不可能的,因此拖延了一年多才被接受并于1977年得以发表[2]。SERS的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因为表面分子信号的巨大增强相当于人们所兴趣研究的表面单层分子(或离子)被放大成为一百万层,故SERS能避免溶液相中相同物种的信号干扰, 轻而易举地获取高质量的电极表面分子信号。 但是,当人们从实验和理论上对SERS进行了较全面和仔细的研究之后,便十分遗憾地意识到SERS技术的缺点如其优点一样的显著。发展SERS技术的进程中遇到了二大障碍:其一,仅有金、银、铜三种金属和少数极不常用的碱金属(如锂、钠等)具有强的SERS效应,而许多具有重要和广泛应用背景的过渡金属皆为非SERS活性金属;其二,金、银、铜金属尚需表面粗糙化处理之后或为纳米结构才具有高SERS活性,故表面科学界所偏重的平滑单晶表面皆无法用SERS研究。这些难题导致SERS的研究热潮自八十年代后期起逐渐衰落。但是为数不多的研究组(包括我们在内)则认为SERS现象的复杂性正表明它隐藏着许多亟待认知和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通过数十年的创新与努力,人们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将导致SERS领域的全面拓宽。本报告将从如何挑战书本以及研究方法的角度,回顾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发展的曲折历程,说明突破的前提是原始创新。最后将探讨其发展动向和新挑战。 参考文献: [1] D. Y. Wu, J. F. Li, B. Ren and Z. Q. Tian, Chem.. Soc. Rev., 2008, 37, 1025. [2] J. F. Li, Y. F. Huang, Y. Ding, et al. Nature, 2010 464, 392. Forty Years of Electrochemical Raman Spectroscopy Zhong-Qun Ti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Solid Surfaces and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361005, Xiamen E-mail: zqtian@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60110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