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考点练习:文言文阅读之史传类(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语文考点练习:文言文阅读之史传类(1)
一、(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
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
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
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
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
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
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
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
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
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
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
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
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
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
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
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
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
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
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 .昭率老幼婴.
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 .于是夜缒兵出,薄.
其营 薄:削弱
D .城上鼓噪乘.
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答案 C
解析 C 项:“薄”应为“迫近”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
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朱
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子推行新政的事。

据此可排除A 、B 、C 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在震威期间,
夏人乘虚入
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
招降宋军。

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

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
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

敌人害死守
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答案 D
解析 D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
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啖”,吃,诱使;不是“害死”的意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译文: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译文:
答案(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参考译文】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

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

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

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

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

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

”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

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

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

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

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

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

”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

(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

朱昭在厅事召集诸
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

”众人都还没答应。

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

跟着朱昭带领着几名兵士把他们自家的人全杀了,把尸体全都抛入井中。

部将贾宗的老母亲刚走到前来,朱昭对她说:“老人家,(你是我的)同乡人,我不想亲自杀你,请你自己投井吧。

”她服从了。

跟着用土把井给填埋了。

将士们于是跟着把自己的妻儿全杀了。

朱昭对众人说:“我和大家都没有了顾虑了。

”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

”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

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

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

”想把他生擒。

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二、(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
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
浮屠。

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
..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

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
..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答案 D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臵在D项“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
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答案 A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
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
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
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
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答案 C
解析 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
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
答案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
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
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

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参考译文】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

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

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

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

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

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

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

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

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

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

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

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

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

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

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
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

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

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

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

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

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

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三、(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
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答案 B
解析 A项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项诛:诛杀;D项弛:松弛。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答案 D
解析 A项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项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项“以何”
的倒装,用 / 用来。

D项都是竟然。

⒎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
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
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
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
最终还是和好了。

答案 D
解析 A项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

B项不是“立即”,是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

C项“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⒐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
答案⑴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
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⑵①(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
大概是你错了!”
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解析第⑴句注意“向”、“殆”“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壮”等词的落实。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

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

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

”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

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

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

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

”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

”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

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

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

”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
衡州。

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

”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

”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

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四、(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

笑骂纷集,殊不为意。

其自信如此。

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

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

③儇:轻佻,不庄重。

④弟子员:生员
⒉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
答案 C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等级为B。

C项中“怪”在此处应是形容词意动用法,可解释为“以……为怪”或“为……而感到怪异/奇怪”。

A项中的“了”采用组词法和代入法可以排除。

B项的干扰性最大,部分学生对“戚”字有“忧愁”的意义比较陌生,但学生如果能联想到《祭十二郎文》“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捕蛇者说》“蒋氏大戚”中“戚”字的意思,此项就不难排除了。

D项中,“面”为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当面”,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字的用法与选项是一致的。

学生若能判断出“面”于此处的用法,应该不难排除。

考生在作答此题时,应注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的“在文中”这一限制语,也就是说,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即使是对的,但如果放在文中解释不通,那么,该选项就有可能是错误的。

如C、D两项,均考查了实词在文中的文言用法所延伸出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