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宫颈腺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合集下载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1. 引言1.1 病理学特点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宫颈癌前病变,其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形态学上。

组织学形态学显示,宫颈原位腺癌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细胞核增大、核分裂增多、核浆比增高,胞质呈现不均匀染色,细胞核变性、核仁增大。

宫颈原位腺癌细胞的胞质较少,胞浆少见或不明显,细胞内有丰富的胞浆,核仁较少,变性不明显。

组织学形态学表现为细胞核畸形性明显,核分裂增多,胞浆明显增多,核仁大小不规则,核膜不完整。

光镜下表现为细胞的核分裂呈现多形性,核膜增生,核膜变性,细胞核变性,核仁不规则增大,核仁分裂增多,胞浆变性,胞浆空泡增多,胞质染色不均。

宫颈原位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发病原因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病理学类型,通常发生在宫颈管腺上皮。

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宫颈炎症、HPV感染、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几个方面。

宫颈炎症是导致宫颈原位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宫颈炎症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最终可能演变成原位腺癌。

HPV感染也是宫颈原位腺癌的重要发病因素。

前人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肿瘤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原位腺癌。

HPV感染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的DNA损伤,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也可能增加患宫颈原位腺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也可能对该疾病的发生起一定影响,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宫颈原位腺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史,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1.3 临床表现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无明显症状。

但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如异常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这种出血通常不伴有疼痛,且在性生活后出血更为明显,有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异常,呈灰白色、恶臭等特点。

部分患者可能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疱疹病变或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摘要】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临床病理特点包括局部组织学上的腺癌样生长、细胞异型性和增生。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和下腹部疼痛等。

病理诊断主要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来确定,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预后仍不明确。

随访观察可发现复发和转移情况,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综合分析,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关键词】宫颈原位腺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诊断方法,治疗策略,预后观察,结论总结1. 引言1.1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概述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宫颈癌亚型,通常在细胞学检查中发现。

其临床病理分析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组织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与随访观察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本文将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案例,全面阐述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2. 正文2.1 宫颈原位腺癌的组织学特点分析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少见的宫颈癌前病变,主要来源于子宫颈腺体细胞。

其组织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腺体增生:宫颈原位腺癌的组织学特点之一是腺体的明显增生。

正常情况下,宫颈腺体细胞呈单层分布,而在原位腺癌中,腺体数量明显增多,排列紊乱,甚至形成团块状。

2. 核形态学改变:宫颈原位腺癌的细胞核通常呈现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核浆比增大,核分裂象增多。

这些核形态学改变是诊断宫颈原位腺癌的重要标志之一。

3. 粘液分泌:宫颈原位腺癌细胞通常具有分泌功能,可产生大量粘液。

在组织学检查中,可见腺体腔内充满粘液,甚至形成囊性变。

4. 弥漫性生长:宫颈原位腺癌的组织学表现常呈弥漫性生长,累及宫颈上皮全层。

宫颈微偏腺癌——文献复习附2例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微偏腺癌——文献复习附2例临床病理分析
3讨 论
宫颈微偏腺癌 ( iiadvao eoa io a MD m n lei i a ncrn m , A)又称 宫 m tnd c
颈恶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分化腺癌。由于瘤组织病理表现温和 ,
类 似正常宫颈黏液腺 ,极易漏诊 、误诊 ,H rWii 等Ⅲ at la R 报道 的误 lm 诊 率是3 %。临床表现 、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 、特 殊染色及免疫组 4
bul s c uiia e c lta se fmae a uoa tb y fo lo a a q st:v gia r n fro tm la t n iod r m
m atei smpo n pdr ls uls m l ( B ) y s nc y tms de i mo i b l as pe E S h a e ys o i x
病 例 1 0 ,因 白带增多 1d  ̄ 。1个 月前无 明显诱 因出现 白 :4岁 0 .院 O A
织化学检查对诊断宫颈微偏腺癌有一定帮助。现总结讨论术后病理证 实的2 例患者,结合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早诊早治提供一些帮助。
1材 料与 方法
1 . 1临床资料
MD 病 好发 于 中老 年人 ,但 也有 发生在年 轻患者 的报道【】 A 2 。常 ' 3 与卵巢黏液性肿 瘤或性索间质肿瘤 并存 ,如卵巢黏液性 、子宫 内膜样 及性索 肿瘤 ,约l% 的患 者 同时患有P uz ehr综合征 … 1 et— ges J 。临床 上
as c t i t i s n h L C e ee cdn l t [ . s i e w t mua o e E 1 n o i p ci J o ad h tn it P g n g e n] N umuc l eod 0 0 01 ) 0 — 1 . e r su D sr, 1 , (1: 97 1 2 2 7

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论文

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论文

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论文
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得到了明显的进展。

本文主要分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

一、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宫颈癌通常表现为阴道出血、白带增多、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临床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变区域:宫颈癌通常在宫颈阴道交界处发生,可以
涉及到外环和内环多层上皮。

2、肿瘤分化程度:根据组织学特征分为高度分化型、低
度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病理类型包括鳞癌和腺癌两种。

3、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是常见的,常见转移
路径为盆腔淋巴结、髂淋巴结等。

二、宫颈癌的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对早期病变,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全切除+双侧附睾切除,经阴道手术等。

2、放疗:针对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

可放置在盆腔内、盆腔外或盆腔内外同时放疗。

3、化疗:化疗一般结合放疗使用,有利于提高疗效。

4、中药辅助治疗: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良好的辅助
治疗效果,如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三、宫颈癌的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可及时发现宫颈癌的病变。

2、HPV疫苗: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过度吸烟等,可减
少宫颈癌发生的机率。

总之,对于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复查,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0-09-13T11:12:54.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9期供稿作者:史立志[导读] 当癌组织侵及膀胱及直肠时,可引起子宫膀胱瘘或子宫直肠瘘。

史立志(黑龙江省伊春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伊春 153000)【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063-02 【摘要】子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是由子宫颈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

多发生于40岁至60岁之间的女性,平均年龄54岁。

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 其演变时间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早期子宫颈癌如能及时发现并治疗, 治愈率可达90%以上[1]。

五十年前,子宫颈癌曾是女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Papanicolou’s smear tech- nique)的推广和普及,浸润性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已下降了38%~57%,临床子宫颈癌的发生率下降了67%,使许多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得到早期防治,晚期癌较过去明显减少,五年生存率和治愈率显著提高。

虽然近数十年筛查工作的开展已使宫颈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准确的临床病理病理诊断是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预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对于防治子宫颈癌具有决定性意义。

如何提高宫颈癌的临床诊治水平仍是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子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早婚、多产、宫颈裂伤、局部卫生不良,以及包皮垢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性生活过早和性生活紊乱是子宫颈癌发病最主要原因。

近二十年来研究发现,经性传播HPV感染可能是子宫颈癌致病因素之一。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多聚酶链反应(PCR)及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 bridization)证实在85%宫颈癌组织中有HPV序列和HPV蛋白表达,尤其是HPV—16、 18、31、33型与子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为高危险性型。

宫颈微偏腺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宫颈微偏腺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相 对 困难 。
应用 ( 3 附 0例报告 ) [ ].中 国内镜杂志 ,20 , J 04
l ( 0) 1 —2 . 0 1 : 9 0
[ 6]张志刚 ,庄仕华 ,桂应云 ,等 . 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腹
综 合 征 临 床 分 析 [ ] .武 警 医 学 ,20 ,1 ( ) J 05 6 4 :
[ 5]邓勇 ,马德寿 ,李 晓峰 ,等 . 微创保胆取石术 的临床
京和平里等三家医院行 “ 内镜微创保胆取 石术 ”9 5例病例 的分析 ,复发率为 2 7 一 . %。保 胆取石术后 复发结石 .% 4 1 再次手术的成功率 高,风 险小 ,而胆囊切 除所 出现 的并发 症 以胆管损伤 、胆管狭 窄、胆漏 等并 发症 为主 ,临床处 理
eyt t nsm t es co o y p ms [ ]. B u ,19 ,7 e my o J r Sr J g 91 8
( 8):9 4 9 免 结石残 留和损伤胆囊
黏膜 ,克 服 上 述缺 点 。且 保 留胆 囊 ,维 持 胆 汁 正 常 的 贮 存 、 浓缩 、排 泄 功 能 ,取 净 结 石 不 仅 去 除 主 要 的致 痛 因素 ,而 且 清 除 结 石对 胆 囊 的长 期 不 良刺 激 ,降 低 胆 囊 癌 的发 生 几
【 摘 要】 目的 探 讨子宫颈微偏腺癌 的,床特征 、病理 组织学形 态、诊 断及鉴别诊 断。方 法 临 通过 总结本
病 例 及 复 习相 关 的 文献 资料 ,分析 该 病 例 的 临床 特 征 、组 织 形 态 学 和免 疫 染 色特 点 。 结果
微 偏 腺 癌 患 者 白 带增 多呈
cne n ia cl et dnm s [ ].B ac acr dds l o r a aeo a J a t o c l r C n— J

宫颈癌病例分析

宫颈癌病例分析

宫颈癌病例分析标题:宫颈癌病例分析: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深度探讨导言: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带来了巨大的健康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宫颈癌,本文将深入探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们将从简单的概述开始,介绍宫颈癌的定义和危险因素,然后逐步探索基于不同阶段和病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宫颈癌,并对相关的关键概念和方法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第一部分:宫颈癌的定义与危险因素(约500字)1.1 宫颈癌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介绍宫颈癌的定义、病因以及其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1.2 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性行为、病毒感染、吸烟等与宫颈癌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

1.3 宫颈癌的预防- 预防宫颈癌的方法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健康生活方式和教育等。

第二部分:宫颈癌的初期诊断与筛查方法(约1000字)2.1 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和初步筛查方法- 介绍宫颈癌早期症状以及初步筛查方法,如妇科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

2.2 宫颈癌的高风险筛查方法- 针对高风险人群,如HPV感染者,介绍HPV DNA检测和HPV病毒分型等筛查方法。

2.3 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介绍宫颈环扫描、宫颈组织活检等辅助诊断方法。

第三部分:宫颈癌的治疗方法(约1000字)3.1 宫颈癌的治疗原则和综合治疗方法- 介绍宫颈癌治疗的原则和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3.2 宫颈癌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 根据宫颈癌分期,介绍各个阶段的治疗方法,如早期宫颈癌的保守治疗和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等。

3.3 宫颈癌的术后护理和康复- 强调术后护理和康复对患者的重要性,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等。

第四部分:观点和理解(约500字)4.1 对于宫颈癌预防和筛查的观点和理解- 分析宫颈癌预防和筛查的重要性,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4.2 对于宫颈癌治疗方法的观点和理解- 探讨宫颈癌治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宫颈癌案例分析

宫颈癌案例分析

查房题目:宫颈癌患者的案例分析查房日期:2014年2月18日主持人:陈晓芳负责人:胡莉指导老师:贾曦参加人员:陈晓芳,胡莉,李霞,宴冬梅,彭磊共计 5 人主持人:说明查房目的:为了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避免发生医疗意外和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今天就我科40床患者为例,进行本次护理查房,期望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应对宫颈癌患者治疗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负责人:汇报病史:赵忙英,女,50岁,住院号:744400, 因接触性出血一年而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5-6/30天,量中,无痛经,去年八月开始接触性出血。

近一年来月经欠规则,4-5/24-15天,量偏多,卫生巾10+包/月。

去年十月外院就诊治疗不详。

半月前因月经量多外院就诊,宫颈活检示宫颈癌,宫颈活检后出现大出血,于6月17日行全身化疗联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出血明显减少。

现要求手术入住本院。

病程中无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腹痛肛门坠胀感,有腰酸5至6年,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近20天体重下降4kg。

查体:T 36.0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2/79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颈软,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水肿(-),无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主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明显皮肤瘙痒。

•特殊检查:7月3日外院病理切片宫颈活检:浸润性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肛查:双侧骶主韧带无增厚,无压痛,直肠黏膜完整•初步诊断:宫颈鳞癌•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3.0*10^9 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130*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3.0%,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1.30ng/ml •余相关检查暂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既往体健行结扎手术27年余, 6月17日行全身化疗联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无药物过敏史,否认结核、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病史.•主持人:从患者病例资料上我们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讨论 1.宫颈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2,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3.阴道冲洗的重要性 4.健康教育及其出院指导.胡莉:宫颈癌的临床表现:宫颈癌最初的症状可以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主要表现为:A非经期的阴道流血;B接触性出血:性生活过程中出血或疼痛;C绝经后阴道出血。

宫颈原发腺癌活检与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宫颈原发腺癌活检与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收治的 2 4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 所有病例均有 L E E P刀活检及宫颈癌根治标本。结果 癌; 诊断结果不一致 3例。结论
L E E P刀活检 1 9例与根治标
本诊 断结果一致 , 符合率为 7 9 . 1 %( 其 中腺癌 1 O例 , 黏液腺癌 2例 , 腺鳞癌 7例 ) ; 活检高度可疑腺癌 2例 , 根治标本最后诊断腺 宫颈 L E E P刀活检对术前诊断宫颈腺癌有重要意义 , 但 因活检取材部位和标本大小 的局 限性 , 准确诊断宫颈腺癌存在一定的困难 , 尤其对一些腺体异型性及 间质反应 均不 明显的高分化腺癌 , 活检诊断尤其 困难 。因此 , 充分
细胞 占 9 0 % 以上 为 强 阳性 , 少于 1 0 % 为弱 阳性 , 二
者 之 间为 中度 阳性 。所有 细胞 均无 棕色 或黄 色颗粒 为 阴性 , 每 例 以组织 内固有上 皮为 内对 照 。 1 . 2 病 例 资 料 患 者 年 龄 2 l~5 5岁 , 中 位 年 龄 4 2 . 5岁 。主要 临 床症 状 是 阴 道不 规 则 流血 , 其中 2 例表现 为 白带增 多 , 呈 稀 黏 液样 或淡 黄 色 水 样 分 泌 物; 1例 主要 表 现 为 下 腹 疼 痛伴 阴道 不 规 则 流 淡 红
宫颈 癌是 女性 生 殖 道 发 病 率 最 高 的恶 性 肿 瘤 , 近 年来 , 随着 宫颈 L E E P刀在 临床 的大 量应 用 , 宫 颈 活 检对 宫颈 癌 的检 出 率 也越 来 越 高 。研 究 表 明 , 虽 然 宫颈腺 癌仅 占宫 颈癌 中较 少 部 分 , 但 与鳞 癌相 比
癌2 例, 腺鳞癌 7例) ; 活检高度可疑腺癌 2 例, 根治
标 本最 后诊 断腺 癌 。根 治标 本 中 , 有 3例 与 活 检 标 本诊 断 不 一 致 : l 例 鳞 状 细 胞 癌 活 检 时诊 断 为 腺 鳞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通常是由宫颈上皮的腺细胞异常增生形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宫颈原位腺癌被早期发现并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对宫颈原位腺癌的病理分析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表现宫颈原位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病例是在妇科常规检查或宫颈细胞学筛查中发现的。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增多或性交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略。

对于宫颈原位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妇科常规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非常重要。

二、病理学特点宫颈原位腺癌通常表现为宫颈上皮内腺癌(CIN)的病理演变,主要是宫颈上皮内腺癌Ⅰ度(CINⅠ)和宫颈上皮内腺癌Ⅱ度(CINⅡ)、宫颈上皮内腺癌Ⅲ度(CINⅢ)的病变。

CINⅠ病变主要表现为宫颈柱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细胞核大小和形态略有改变,核分裂增多,但未突破上皮基底膜;CINⅡ病变除了细胞形态和核分裂增多外,还有上皮层厚度增加,不典型细胞扩展至上皮层的一半以上;CINⅢ病变细胞学异常更为明显,细胞形态明显改变,核分裂明显增多,并且可突破上皮基底膜。

宫颈原位腺癌还可以表现为宫颈管原位腺癌,即腺体上皮内癌变,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表现为宫颈管内腺体上皮的异常增生和癌变,肿瘤细胞充满腺体腔,可见异型性细胞和核分裂增多等病理特点。

三、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宫颈原位腺癌的鉴别诊断,免疫组化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包括P16,Ki-67和P53。

P16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D1抑制蛋白,其在CINⅡ/Ⅲ和宫颈原位腺癌中高表达,因此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Ki-67蛋白是一种细胞增殖标记物,其在宫颈原位腺癌和宫颈管原位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加;P53蛋白在宫颈原位腺癌中常常异常表达,因此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

四、治疗策略对于宫颈原位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的策略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发生在宫颈上皮细胞中的早期癌变。

本文将对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异常的腺体增生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在组织学上,宫颈原位腺癌的主要特征是腺上皮不规则增生,并且细胞形态学异常,如核畸形、细胞大小不一、核浆比例失调等。

宫颈原位腺癌细胞还有明显的分泌活性,可见腺腔内有黏液分泌物。

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宫颈原位腺癌细胞常表达各种黏液相关的蛋白,如糖蛋白CA125、CA19-9、CEA等,这些标记物对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从临床角度来看,宫颈原位腺癌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特别是40-60岁之间。

病人往往没有临床症状,如阴道出血、白带异常或腹部疼痛等。

早期宫颈原位腺癌往往是无症状的,容易被忽略。

在做阴道涂片、宫颈细胞学检查中,可出现宫颈腺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和形态学异常,这是早期宫颈原位腺癌的重要征象。

由于这些细胞变异较严重,易发生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预防宫颈腺癌的发生至关重要。

对于早期宫颈原位腺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电切术、锐器切除术和冷冻刀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早期宫颈原位腺癌易发生恶性肿瘤,所以手术一般需要切除患者宫颈和子宫体,以免病变扩散或复发。

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病例或有手术禁忌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保守治疗,如冷冻疗法、激光治疗等。

术后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等。

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发生在宫颈上皮细胞中的早期癌变,其临床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腺上皮不规则增生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预防宫颈腺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术后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辅助治疗。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是指癌变细胞仅局限于宫颈表面上皮层而未侵犯基底膜,尚未扩散至深
部组织的一种病理类型。

宫颈原位腺癌通常具有良好的预后,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
为浸润性腺癌。

1. 组织学特点:宫颈原位腺癌主要由肿瘤细胞排列呈单层或多层柱状或立方形腺上
皮细胞构成。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可见。

肿瘤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无明显异型性。

2. 病理分型:根据组织学特点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宫颈原位腺癌可分为典型型和
非典型型。

典型型表现为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类似正常腺上皮细胞,细胞排列规则,细
胞间无明显异型性。

非典型型则表现为细胞分化程度较差,细胞异型性明显,核浆比增大,核的形态和大小不均匀。

3. 伴发病变:宫颈原位腺癌常伴随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等前癌性病变。

与之相伴的病变对腺癌的预后及治疗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4. 免疫组化检测:宫颈原位腺癌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来确定腺癌的特征标志物。


用的免疫组化标记有CK7、CK20、CEA、p16等。

阳性表达这些标记物有助于确诊宫颈原位
腺癌。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对于明确病变的性质、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都具
有重要价值。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进而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宫颈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观察

宫颈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观察

宫颈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观察作者:曹明怀建国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可能的发生机制。

方法:对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过往国内文献,以了解国内人群宫颈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本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及过往国内文献中1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0.8岁,多为老年女性(9/12),就诊时主诉多为阴道流血或流液(11/12),肿瘤类型多为外生性肿物(10/12)。

病理特征方面,8例表现为腺样囊性癌合并浸润性鳞癌;2例为腺样囊性癌单一成分;1例为腺样囊性癌合并浸润性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1例为腺样囊性癌合并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腺样囊性癌的主要生长方式为筛状。

免疫表型方面,导管腺上皮细胞表达CD117;肌上皮细胞表达p63及S-100蛋白。

上述临床病理特征与国外文献报道没明显差异。

结论:宫颈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宫颈腺癌,常合并其他类型的宫颈上皮来源肿瘤,免疫组化表型与涎腺等部位的腺样囊性癌类似,预后往往不佳,术后合理的放化疗,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以提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宫颈;腺样囊性癌;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240-03腺样囊性癌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还可发生于乳腺、支气管、肺等部位,发生于宫颈者,极为罕见,约占宫颈腺癌的1%[1]。

宫颈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恶性程度往往较高,预后较发生于涎腺者差。

1965年麦基等人首次报道[2]宫颈腺样囊性癌,随后的50多年里,世界范围内陆续报道了100多例,个案报道占大多数,中文文献中仅检索到11例(时间跨度从1978年至2015年)。

现报道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宫颈腺样囊性癌1例,并复习过往国内文献中所述1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对上述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国内人群宫颈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而提高对宫颈腺样囊性癌这种罕见宫颈恶性肿瘤的认知水平。

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1例报告

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1例报告

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1例报告赵东奇,李淼袁朱继红,郭艳蒲,石丽宁,高歌袁吕晓琳,刘萍「关键词]宫颈腺癌;宫颈印戒细胞癌;原发性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0188(2021)02-0181-02doi:10.3969/j.is s n.1004-0188.2021.02.028病例女,30岁,既往体健。

孕4产2,顺娩2次。

因 “同房后阴道出血2+月”于外院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 C T)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 ty p ic a l squam ous c e lls o f u n d e te rm in e d s ig n ific a n c e,A S C U S);人乳头瘤病毒(h u m a n p a p illo m a v iru s,H P V)分型示:H P V18(+),进一步行宫颈多点活检,病理回报院(宫颈前唇)恶性病变,考虑为癌。

盆腔核磁示:宫颈内膜局部增厚且强化不均,考虑宫颈癌。

门诊以“宫颈癌”收人院治疗。

人院后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阴道畅,宫颈光滑,前唇可见一肿物,直径约4 c m,质 硬,触之出血,宫颈举痛及摇摆痛阴性,穹窿空虚,双侧主骶靭带弹性好、无挛缩,子宫前倾前屈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

三合诊:直肠指诊无染血,双 侧主骶靭带无增粗。

人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结果回报:(1)腹部及泌尿系C T、乳腺超声未见明显癌灶。

(2)妇科超声提示宫颈回声不均,结合病史,考虑宫颈病变。

(3)胃肠 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所见结肠未见异常。

(4)全身P E T/ C 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①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②宫腔内高代谢,考虑与生理期有关;③双侧颈部多发稍大淋巴结,糖代谢未见异常,余未见明显异常。

(5)病理切片会诊院印戒细胞癌;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7(c y to k e ra tin-7,CIK-7)(+),癌胚抗原(c a rc in o e m b ry o n ic a n tig e n, C E A)(+),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 c e p to r,E R)(+)细胞核增殖抗原K i-67增值指数为80%,抑癌基因P63(-),细胞角蛋白-20(C yto ke ra tin-20,CIK-2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 cepto r, P R)(-),粘蛋白-4(m u c o p ro te in-4,M U C4)(+),抑癌基因P16(+), 蛋白S-100(-),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 a u d a l typ e ho m eo b o x, C D X) 2(-)黏蛋白-6(m u c o p ro te in-6,M U C6)(-)黏蛋白-5A C (m u c o p ro te in-5A C,M U C5A C)(-)。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一例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一例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一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arcinoma,A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加强临床和病理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对我院一例新发现的宫颈ABC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文献复习。

结果宫颈ABC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在妇科体检或其他疾病治疗时偶然发现,其病理镜下表现为小巢团状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不明显,需与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鉴别,相比这些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治疗一般单纯性宫颈病灶切除或全子宫切除即可,无需放、化疗。

结论宫颈ABC是一种罕见的宫颈恶性肿瘤,与宫颈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其生物学行为较善良,临床和病理均需仔细鉴别,避免过度治疗。

关键词: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妇科肿瘤一、病案介绍患者女,66岁,生育4个儿女,已绝经20余年,因体检查TCT结果提示:ASCUS,HPV (+),于2017年6月到我院就诊。

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无明显异常分泌物,宫颈萎缩,光滑,未见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无举痛,子宫及双附件无殊。

我院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8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伴腺体累犯(CINII-III级)。

遂至收住入院,行宫颈LEEP术。

术后病理大体检查:宫颈粘膜组织,外口周径3.2cm,锥高1.5cm,厚0.5cm,粘膜灰红略粗糙,无肉眼可见肿块;镜下检查:宫颈6-9点见肿瘤细胞位于上皮下间质内,呈小巢团状浸润性生长(图1),巢团周边成角,间质无反应性改变(图2),周围一层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部分巢团内见小腺腔(图3),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排列紧密,胞质少,罕见核分裂像,浸润深度约0.5cm,基底切缘阳性,宫颈9点粘膜局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 II级)伴腺体累犯。

免疫组化:P16(图4)、P63(图5)、CK5/6、P40均阳性,CK7、CD117、S-100、PR、ER、CEA均阴性,Ki-67增值指数5-20%(图6)。

宫颈癌病历分析

宫颈癌病历分析

病例宫颈癌王某,女,45岁,因接触性出血近1年,加重1个月入院,于2011-4-16日收入院。

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性生活后出现阴道流血,色鲜红,量少,呈点滴状,可自行消失,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无下腹痛。

1个月前性生活后阴道流血量增加,约为平素月经血量的一半,可自行消失。

今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

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检:体温(T)36.5℃,脉搏(P)80次/分,呼吸(R)18次/分,血压(Bp)110/75mmHg。

一般状态良好,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质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光滑,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宫旁无增厚。

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韧,活动度良好,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妇科彩超:子宫前位,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

各壁反射均匀。

宫颈大小为3.5×3.7×3.6厘米,内部回声不均匀。

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思考题1.本例诊断思考线索有哪些,本例诊断是什么病?2.该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3.该病的鉴别诊断有哪些?4.对于本例诊断实验室检查价值较大的有哪些项目?5.该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分析本例的临床特点:①育龄期妇女;②以接触性出血近1年,加重1个月为主要表现;③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光滑,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宫旁无增厚;④妇科彩超:宫颈大小为3.5×3.7×3.6厘米,内部回声不均匀。

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本例诊断思考线索本例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妇科检查时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妇科彩超影像回报提示宫颈回声不均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故可诊断为宫颈癌ⅠB期。

宫颈微偏腺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宫颈微偏腺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宫颈微偏腺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薛丽京;薛玲;刘燕;何桥;邓晓华
【期刊名称】《广州医药》
【年(卷),期】2010(41)6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总结本病例及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和免疫染色特点.结果微偏腺癌患者白带增多呈水样,子宫颈肥大呈桶状,镜下见宫颈腺体均大小不等、形状怪异,扭曲如爪状或尖角突出.结论宫颈微偏腺癌罕见,早期确诊率低,易误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薛丽京;薛玲;刘燕;何桥;邓晓华
【作者单位】广州市胸科医院病理科,51009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广州,510080;广州市胸科医院病理科,510095;广州市胸科医院病理科,510095;广州市胸科医院病理科,5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子宫颈微偏腺癌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王爱武;骆利康;冯耀霞;郑莉萍
2.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J], 葛素梅;何晶;刑宝玲;欧阳俊;黄曙光
3.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J], 葛素梅;何晶;刑宝玲;欧阳俊;黄曙光
4.宫颈微偏腺癌—文献复习附2例临床病理分析 [J], 黄楚卿;吴艳云
5.宫颈微偏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J], 江鹤灵;胡名娟;李国伟;罗孟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郑珂;刘从容;陈余朋【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 . Methods 28 cases of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 were investigated clinicopathologicall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detected in 19 cases of them . Results AIS exhibiting accentuation of the normal 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architecture ,but severe cellular atyp‐ia ,numerous mitoses and apoptotic bodies . Immunohistochemically ,P16 is strong positive in all (19/19) cases and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 is in excess of 30% . Conclusion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y and im‐munostai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AIS .%目的: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 IS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观察28例存在宫颈A IS的宫颈上皮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对其中19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宫颈腺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作者:董静茹潘龙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腺癌合并内膜浸润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对1例原发宫颈合并内膜浸润的腺癌进行光镜观察结合免疫组化进行分析。

结果宫颈原发腺癌表现为阴道流血和排血性液,镜下腺体密集,排列紊乱,部分呈实体巢状或筛孔状,细胞异型明显。

免疫组化:CEA、P63、P53、 P16阳性, ER、PR、Vimentin、bcl-2、CA125均阴性, Ki-67 15%~20%。

结论原发宫颈腺癌组织类型较多,主要与宫颈腺体良性病变及与邻近脏器原发同类型癌相鉴别。

且宫颈腺癌的预后相对差。

【关键词】宫颈腺癌;内膜浸润;诊断;鉴别诊断
原发性宫颈腺癌占宫颈癌的15%~25%,多数患者年龄在44~54岁,但近些年有年轻化的趋势,有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女性, 48岁,以“阴道排出血性液半年,不规则阴道出血2月”入院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轻度糜烂,行分段诊刮术,术后病理诊断:(宫颈、内膜组织)子宫内膜样腺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 2 方法术后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脱水、切片,切片厚度3~4
μm, HE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染色,试剂均购自北京中杉免疫组化试剂。

2 结果
2. 1 巨检子宫一件,宫体大小7 cm×6 cm×5 cm,沿子宫前壁剖开宫体,与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处可见内膜增厚,呈灰黄灰红色,鱼肉状,质糟脆,宫底部内膜光滑,质均匀。

于宫颈管外口,宫颈7~8点处可见一大小2 cm×1.5 cm的溃疡型肿物,切开切面灰白灰红色,质糟脆,糟脆区延伸至宫腔内。

双侧附件未见特殊。

2. 2 镜检镜下见腺体密集,大小形态不一,排列紊乱,有背靠背及共壁现象,局部区域腺体融合呈实体巢状或筛孔状,细胞层次增多,排列无序,细胞核增大,核浆比失调,染色质粗糙,可见核仁及病理性核分裂相。

部分腺体向宫颈组织内浸润性生长。

2. 3 免疫组化 CEA、P63、P53、 P16阳性, ER、PR、Vimentin、bcl-2、CA125均阴性,Ki-67 15%~20%。

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宫颈腺癌浸润子宫内膜。

3 讨论
子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有近十万的新发病例,其中宫颈腺癌占到2万人左右。

因近几十年我国脱落细胞学筛查的广泛开展,使得宫颈鳞状细胞癌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但宫颈腺癌因其病变不典型,大多腺体与正常腺体无法区别,癌前病变难以早期发现,且一经发现多数已发展为浸润性癌。

如浸润临近脏器,肿瘤类型又与临近脏器的原发肿瘤类型一致,确定是否为宫颈原发肿瘤又成为一大难题,确定原发部位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宫颈原发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3. 1 临床特征原发性宫颈腺癌主要症状表现为阴道出血及白带增多,部分患者无症状,晚期患者根据病灶广泛程度及侵犯的脏器可出现一系列继发性症状,如疼痛、肛门坠胀、贫血等。

肿块多呈息肉状、溃疡型,部分病例仅表现子宫颈管壁弥漫增厚。

其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子宫颈内膜型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粘液型腺癌、浆液性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中肾管腺癌等。

3. 2 鉴别诊断
3. 2. 1 与宫颈内膜型腺癌鉴别的病变①宫颈微腺体增生:该病变部位浅,由紧密聚集的增生腺体组成,腺体可出现囊性扩张,常伴有腺体鳞化,腺体之间间质较少,腺上皮细胞核大小一致,胞质丰富,无浸润生长。

免疫组化CEA、Ki-67、P53可协助区分宫颈的良恶性病变[2];②宫颈内膜腺瘤样增生:病变局限于宫颈内膜浅表部位,腺体增多,腺腔部分扩张充满粘液,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性及核分裂象。

AB染色阳性, CEA阴性可协助鉴别。

3. 2. 2 与粘液型腺癌、浆液型腺癌鉴别的病变①卵巢癌:卵巢可发生浆液性及粘液性腺癌,且与宫颈原发的腺癌组织相很类似,但卵巢癌多通过临床表现及大体观察易于鉴别。

②大肠癌:肠道上常见的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绒毛腺管状腺癌,均可发生在宫颈,所以应注意鉴别。

大肠癌首发症状主要是大便带血,大便性状的改变,及肠梗阻的表现,而宫颈癌则表现为阴道出血及排液。

镜下两者鉴别较困难。

免疫组化:肠道腺癌对CDX2表达阳性,CK7表达阴性,而宫颈原发腺癌恰好与之相反。

3. 2. 3 与腺鳞癌鉴别的病变宫颈原发的鳞状细胞癌:部分鳞癌组织中可形成假腺腔样结构,类似腺癌,或腺癌组织中部分区域伴有鳞化成分,与以上病变的鉴别主要依靠细致的组织学观察。

宫颈腺癌较难早期发现,且比鳞癌更容易发生早期淋巴管和血管转移,所以多数专家认为宫颈腺癌的预后比宫颈鳞癌差[3]。

且在宫颈腺癌的各组织类型中宫颈内膜样腺癌与绒毛腺型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60%~85%,较好。

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及腺样囊性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5年生存率仅达到40%左右[4]。

宫颈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参考文献
[1] 陈乐真,陈晓端,沈丹华.妇产科诊断病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89.
[2] Liu S, Semenciw R, Mao Y.Cervical cancer: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adenocarcinoma and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in younger women.CMAJ, 2001, 164(8):1151-1152.
[3] Waldenstrom AC, Horvath G.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in western sweden.Int J Gynecol Can, 1999, 9(1):18-23.
[4] 柳凤轩,阎晓初.宫颈原发性腺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5, 12(2):8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