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F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考点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全国卷版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全国乙卷)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2.(2021全国乙卷)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2021全国乙卷)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
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2020全国I卷)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5.(2020全国I卷)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6.(2020全国I卷)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哺乳动物时代B.人类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孢子植物时代【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B.臭氧层被破坏C.地壳下沉D.全球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2.下列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D.孢子植物【答案】A【解析】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爬行动物。
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4.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洛河位于黄土高原中南部,是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研究表明,北洛河流域植被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地貌和气候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及各分区两个时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分级。
据此完成1题。
1.1987-2007年北洛河流域各分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小的是()A.丘陵沟壑区B.高堀沟壑区C.土石山林区D.阶地平原区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31.0°N~34.5°N,110.3°E~111.3°E)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图(下图)。
据此完成2-3题。
2.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纬度①海陆位置①海拔①人类活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关于该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分析正确的是()A.房县丰富度低主要因为海拔低B.地势起伏对丰富度的影响南方更明显C.南北坡丰富度差异在北方不明显D.海拔最高处丰富度大于20(个)我国北方某山最高海拔为3061m,高山带海拔2895m处年平均气温为-4.0①,年降水量平均为880.6mm。
该山北坡(即阴坡)海拔2810m左右为森林上限(即林线),在林线附近典型的山地针叶林以“树岛”或孤立木的形式存在,林线以上为高山蒿草草甸。
1956年以来,该山高山带的年均气温基本在持续升高,而近20年的升温更为明显,高山蒿草草甸分布海拔由2895m升高到2965m。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6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版)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5年27考)2024年(北京、湖北、全国、广西、湖南、吉林、广东),2023年(全国、湖北、河北、浙江、北京、辽宁、江苏、广东、福建),2022年(福建、重庆、河北、湖北、江苏、山东、全国),2021年(海南、北京、广东、辽宁):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自然要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土壤形成的原因 1. 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考点结合植被、冰川、地域文化、农业生产活动、生物、风沙,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涉及“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推理逻辑。
常结合植被如林地、草地、海洋植物、自然带、土壤表层有机碳二等素材考查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知。
考点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年30考) 2024年(上海、湖北、浙江、北京)、2023年(江苏、北京、浙江、湖北、浙江)、2022年(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江苏)、2021年(江苏、天津、北京、河北、山东、湖南、全国、浙江)、2020年(海南、江苏、山东、浙江、全国、浙江、北京):地方性分异规律,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 1. 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是关键考点,需要重点掌握,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该考点常结合植被类型、山脉、土壤雪线林线及热点事件考查。
一、单选题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
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①C.①D.①2.采摘红花时,临近()A.雨水B.小满C.小暑D.处暑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2024·湖北·高考真题)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选题1.(2021·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及苔藓地⽊组成,⽊多数灌⽊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陆与北美⽊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度扩展⽊我国阿尔泰⽊—阴⽊一线.其后,随着⽊温升⽊,苔原不断向北及⽊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受全球⽊候变暖的影响,亚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积扩⽊D.⽊积缩⽊(2)苔原带横跨亚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陆降⽊北部最多(3)祁连⽊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可能是因为祁连⽊地()A.⽊前针叶林带以上⽊温⽊B.⽊前基带⽊温⽊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温⽊D.冰期基带⽊温⽊【答案】(1)D(2)B(3)D【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解析】【点评】气候变暖对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2021·浙江)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
完成下列小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B(2)A【考点】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解析】【分析】(1)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是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B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的分析,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是导致洞庭湖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故洞庭湖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水分,而不是热量和土壤。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 0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32~33题。
1. 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 气温、降水、蒸发B . 降水、蒸发、气温C . 降水、气温、蒸发D . 气温、蒸发、降水【答案】B【命题立意】运用示意图考查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考点定位: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 大气的受热状况【解题思路】森林所需的降水要多于草原和荒漠,因此从图中植被分布特征可以看出Ⅰ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角度讲热带气温高于亚热带高于温带、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同纬度森林分布区较高,所以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热容量比森林小,蒸发强所以故Ⅱ线表示蒸发,故选B 项。
2. 风化壳厚度A . 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 . 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 . 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 . 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C【命题立意】运用示意图考查调用知识迁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外力作用【解题思路】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结合32题可知图中因为气温较高、植物量大:风化壳厚度甲地大于丁地、乙地大于丙地;刚果盆地属于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应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为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为热带森林带;故选C 项。
风化壳 基岩 苔原带 温带森林带 亚热带 森林带 热带森林带 热带草 原带 温带草原带 半荒漠草原 及荒漠带 降水量蒸发量/mm 气温 /℃图11(2013高考题广东卷)3.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A .内蒙古自治区B .广东省C .西藏自治区D .甘肃省【答案】3.A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 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 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 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天山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400600mm。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 1000mm。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 水量为300-500mm。
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 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 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 因。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 结构利于防震。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 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之一。结合下图完成(1)~(3)题。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降水丰富的坡雪线低
五.非地带性现象
1.荒漠中的绿洲:水分 2.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3.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 带:
A.地带性现象 B.非地带性现象 C.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受经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10、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四、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应用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新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2020·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横断山区由南北走向的7条山脉、6条大江构成了高山深谷相间分布的地貌,多地分布着干热河谷。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一般是接近山谷的地区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往山上则逐渐变化为灌木再到草甸。
但是在金沙江(28°15'N)西岸海拔2100—4100米处出现了植被(灌丛及针叶林带、暗针叶林带、灌丛带)逆向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干热河谷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
下图为金沙江流域图和干热河谷景观图。
绘制金沙江西岸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图,并说出该地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三个植被带正确)主要原因: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解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一般是接近山谷的地区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往山上则逐渐变化为灌木再到草甸。
金沙江(28°15'N)西岸海拔2100—4100米处出现了植被(灌丛及针叶林带、暗针叶林带、灌丛带)逆向分布的情况,纵坐标轴为海拔,单位为米;注意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三个植被带正确。
由于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形成干热河谷。
2.(2022·山东泰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 之间,以时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该区域导致其原有灌木逐渐萎缩退化;受其影响,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
下表为长白山西坡苦原带各月土壤表层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 土壤表层温度变化的度数)。
月份1234567891011 12变化率(°C)-2.6-2.1-1.4-0.50.91.31.10.80.8-0.7-1-1.7(2)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表层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分布考点01 植被与自然环境(2023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
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1. 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12. 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1. B 12. C【解析】1. 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④⑤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②③错误。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
据所学可知,澳大利亚形成半环形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路线路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路线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路线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旅游安全的内容:(1)交通安全;(2)在旅游地的安全问题(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包括在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
(2023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
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
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7.辽河口潮难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A.翅碱蓬—芦苇—光滩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D.光滩—翅碱蓬—芦苇18.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答案】17.D 18.C【解析】17.阅读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从海洋向陆地,植被的变化为光滩—翅碱蓬—芦苇,随着泥沙淤积,潮滩向外拓展,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与海洋到陆地的变化相同,为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研究JW鲤择塑卜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文综m)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名校试题汇编】2014年高三地理分类汇编(2014.4-7月份):F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
F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F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4·湖南六校4月联考)读世界某区域480纬线的相关地理要素分布图,东西两岸间距小于10个纬度,大阽西岸海岸线支离破碎。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M1、F1 1.图中大陆西侧的植被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E2 2.形成图中大洋西岸典型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溶蚀作用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2014·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5月联考)某地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收入与支出之差,右图为四个不同流域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图。
读图回答3~4题。
F1、L13.下列事象符合图中②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是()A.红壤B.斑马、长颈鹿C.游牧业D.橄榄种植园E2 4.下列符合图中④地区典型地貌的是()A.丹霞地貌B.峰林地貌C.角峰、冰斗、U型谷D.雅丹地貌(2014·重庆考前模拟)图2中①②③④分别为长江与洞庭湖交界处的某水文站1951年—2011年测量的多年长江流入洞庭湖的年径流量、洞庭湖的湖面面积、该水文站的年降水量和流入湖泊的年输沙量变化曲线,读图回答5-6题。
F1 5.下列有关图2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③曲线是导致①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B。
④曲线是导致②曲线变化的重要原因C。
②曲线是影响①曲线变化的唯一因素D.③曲线是导致④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L16.19阢年以后,④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①长江上游水土保持林的建设②湖区森林覆盖率的提高③该水文站上游干支流水坝的修建④湖区退耕还湖,退耕还林A.①②B.③④C. ①③D②④(2014·湖北武汉二中二模)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7--8题。
E2 7.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堆积N6、F1 8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①地下水位高②降水强度大③降水少④地势平坦⑤植被丰富⑥蒸发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2014·湖北武汉二中二模)图2是2014年3月下旬拍摄于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F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F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F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5.(1)A2(2)F1(3)N6[2015·安徽卷]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图9(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35.(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①地形地势,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外流河);③干支流夹角判断,一般而言,干支流之间的夹角<90°,为锐角;④河流宽度,河流上游河道窄,河流下游河道宽;⑤沉积颗粒物大小,河流上游沉积颗粒物较大,河流下游沉积颗粒物较小;⑥还可以从河流流量变化、横剖面、工业布局等方面判断。
本题可以从干支流的夹角确定干流。
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湿地形成条件的掌握。
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
从地貌条件来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形成湿地;从气候条件来看,降水较为丰沛地区易形成湿地,但降水少、有大量冰雪融水、气温较低且蒸发微弱的地区,因原有水分便于保存,也易形成湿地。
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层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0·浙江高三月考)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70° N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下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为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占总植被数的90%以上。
某研究团队研究了林火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右图示意林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1.林火后的前15年生产力水平迅速升高的原因有()①土壤酸性增强②有机质降解变慢③土壤温度升高④林下光照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
推测高强度林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是()A.乔水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2020·浙江嘉兴一中其他模拟)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③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④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2019·浙江期中)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围湖造田C.森林破坏D.气候变化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B.整体性特征C.区域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考向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20·浙江一模)下图为某山地北坡部分气候指标垂直分布图。
(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题。
1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下题。
1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2019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分)(2019年海南卷)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各地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八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八)【综合题专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
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旁边)南坡和北城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更。
(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
(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较大,分析其缘由。
(3)经调查发觉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缘由。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土地覆被(能干脆或间接通过遥感手段观测到的自然和人工植被及建筑物等地表覆盖物)垂直带可以更系统地反映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等对高山植被和土地系统的影响。
与40多年前植被垂直带比较,珠峰地区土地覆被垂直带,其主体结构特征未发生实质变更,而局部变更主要表现在:裸地向上向下拓展,分布幅度显著增大;南坡低海拔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减小。
材料二下图为珠峰地区优势垂直带结构示意图。
(1)指出珠峰南北坡裸地分布上界的差异,并说明缘由。
(2)分析珠峰土地覆被垂直带在40年里局部发生变更的缘由。
(3)试分析裸地拓展可能对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4)基于珠峰南北坡地理环境条件,提出复原珠峰植被的有效措施。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土壤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碳平衡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
地形因子通过变更局部地区的水热状况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速率,导致区域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某地理探讨团队以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的宝天曼自然爱护区为探讨区域,沿南坡和北坡从900m至1900m自下而上每间隔100m设置样地,调查宝天曼自然爱护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得出成果如下图所示。
(1)与下层土壤相比,指出0~20cm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特征,并简述缘由。
(2)指出南北坡土壞有机碳含量与海拔的关系,并从自然角度对此作出合理的说明。
(新课标专用)2022全国高考地理 试题分类汇编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六单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2022安徽文综,32,4分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答案 B22022安徽文综,33,4分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 C读图,回答下题。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32022天津文综,6,4分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答案 C42022课标Ⅱ,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
1分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分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高考地理真题(2022)及模拟题专题汇编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真题(2022)及模拟题专题汇编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2年高考真题】(2022年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
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
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
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
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A.提供水源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D.围猎场所大10.(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A.降水较多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D.径流较少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A.缺乏鼠类食物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D.鼠类天敌多【答案】9.B 10.B 11.C【解析】9.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
选择有山地的地区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B正确。
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浅丘和河谷没有优势,AC错误。
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猎人以狩猎为生,故围猎场所与游牧民族选择山地越冬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B。
10.杭盖草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A错误。
温度与坡向和海拔有关,与坡度大小关系不大,C错误。
缓坡坡面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地下径流更丰富,D错误。
该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比较小,与陡坡相比,缓坡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夹角更小,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较少,土壤蒸发较弱,水分条件更好,牧草生长更茂盛,B正确。
故选B。
11.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打洞为其提供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打洞常常被地下水淹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远离河谷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C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F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5.(1)A2(2)F1(3)N6[2015·安徽卷]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图9(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35.(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①地形地势,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外流河);③干支流夹角判断,一般而言,干支流之间的夹角<90°,为锐角;④河流宽度,河流上游河道窄,河流下游河道宽;⑤沉积颗粒物大小,河流上游沉积颗粒物较大,河流下游沉积颗粒物较小;⑥还可以从河流流量变化、横剖面、工业布局等方面判断。
本题可以从干支流的夹角确定干流。
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湿地形成条件的掌握。
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
从地貌条件来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形成湿地;从气候条件来看,降水较为丰沛地区易形成湿地,但降水少、有大量冰雪融水、气温较低且蒸发微弱的地区,因原有水分便于保存,也易形成湿地。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措施的掌握。
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应从法律、管理、宣传教育等角度分析。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地表植被,保护天鹅栖息地;等等。
1.F1、F2、M2 2.K2[2015·北京卷]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据此,回答1~2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由于材料中明确指出“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故太白山的北麓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可知山的中腰部位的水热状况比较好,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故B项错误;稀树草原分布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而树木大稀大矮处应为高山灌木,故D项错误。
当地植被随海拔变化形成垂直地带变化,故在山中腰处形成针叶林带,因此选C项。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由于狼基本处于当地食物链的顶端,过度猎狼有可能会导致当地的植食动物增加,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过度猎狼会使狼的数量减少,还会使狼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以上属于破坏了物种之间的公平,即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故本题选①④,即选D项。
8.F19.F1、L4[2015·天津卷]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8~9题。
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面积减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艾比湖是咸水湖,湖水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
湖水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小。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防止湖泊萎缩的措施。
退耕还草、保护水源,能够增加区域的降水量,增加入湖水量,避免出现湖泊萎缩现象。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将有所减少,会加剧湖泊萎缩。
水产养殖会使湖水水质变差。
种植芦苇可以改善水质,但不能起到防止湖泊萎缩的作用。
1.K1 2.F1[2015·浙江卷]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图1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完成1~2题。
图1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出陆路运输距离更近,海运距离较远;与陆路运输相比,海运运量较大,同时海运避免了陆路运输的颠簸,可以减少瓷器的破损;与海运相比,陆路运输方便、灵活,贸易灵活性更强。
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2.B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方向判读、季风环流、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气候判读等知识。
甲处位于赤道附近,赤道附近北极星仰角较低,且易受地平线附近物体的遮挡,北极星不容易被发现;航行过程中主要借助风力和洋流,此时向西航行,北印度洋应盛行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乙处东北风主要来自船的右后方;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季,丙处河流为枯水期,不会见到河水暴涨;丁处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索马里半岛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从丁处不会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15.M116.F117.L5[2015·海南卷] 图5示意某湖泊位置。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15~17题。
图515.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湖面少风浪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C.冬季不结冰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1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及湖泊的水文特征。
结合经纬度及湖泊形状可以判断该湖泊为里海。
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湖泊风浪的大小,A项错误;图中湖泊南部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湖水较深,湖泊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且有河流注入,泥沙沉积,故湖水较浅,B项正确;湖泊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含盐度较低,冬季结冰,C项错误;该湖泊为咸水湖,湖水不能用于农业灌溉,D项错误。
16.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差异。
图中湖泊北部地区有伏尔加河等陆地淡水注入,湖水含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而中部和南部地区湖水含盐度较高,不适合淡水鱼生长。
17.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C.入湖河水量减少D.出湖河水量增大17.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湖泊周围地区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流域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且年际变化较小,故A、B项错误;20世纪30—50年代,由于人类大量引用入湖的河水进行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水位下降加剧,C项正确;图中湖泊为内流湖,没有流出的河流,故D项错误。
[2015·福建漳浦三中调研]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图K131,回答1~3题。
图K1311.下列有关图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分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土壤盐渍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②④1.C 2.A 3.D [解析] 第1题,修建水库一方面使库区土壤水分增多,为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使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会使水面增大,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第2题,该图反映了水文条件(修建水库)的变化影响到了土壤、植被、气候(或者降水)等地理要素。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第3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大坝下游径流趋缓,大坝下游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附近饵料减少、水文条件改变,渔业产量下降。
[2015·浙江衢州五校期中联考]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K132,回答4~5题。
图K1324.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植被破坏 B.气候变化C.人口数量增多 D.围湖造田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C.区域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4.A 5.B [解析] 第4题,根据甲引起的各种问题,可以推断甲是植被破坏;气候变化也可能会引起河流径流量变率减小;人口增加,与河流径流量变率增大、土壤肥力下降无因果关系;围湖造田,与土壤肥力下降无关。
第5题,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即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可能会引发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