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构建
“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究
“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究“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对学生社区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常常以学业为主,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因此,“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应运而生,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究这一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
“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是指以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为主要内容,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目标的学生社区建设模式。
这一模式把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纳入其中,并提供一个“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集合多个资源,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
首先,这一模式通过德育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社区应提供一系列德育活动,如道德讲座、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培养德育意识,学生会更加注重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塑造一个和谐的社区氛围。
其次,智育在这一模式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智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内容,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生社区应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这些服务可以包括学科辅导、学习交流活动、竞赛培训等。
通过智育的提升,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体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生社区应提供各类体育活动,如运动比赛、健身训练、户外探索等,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美育也是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可以包括音乐、艺术、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和表演。
学生社区应提供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眼光,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模式及创新特色
参 考 文 献
【 刘桂 琪 . 大 学生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 实现 途 1 】 论 径 与措 施[. J 东华理 工 大学 学报 ( ] 社会科 学版 ) I
2 0 , 4. 0 8( ) 0
关键词 : 科技 平台 ; 创新模 式
哈 尔滨工 程大 学机 电工程 学院 以 “ 四 五 杯” 科技竞 赛和 学生科 研立项 为横 向基 础 , 为 学 生充 分构建 一个宽 阔 的普及 型科技 创新 平 台 ,给更 多 的学 生提 供一个 良好 的动 手实 践 机 会 , 器人 大赛 、挑战 杯” 技竞 赛和 机 以机 “ 科 械 设计 大 赛 等 国内顶 级 赛事 为纵 向基础 , 使 在 普及 型科技创新 平 台提 高较大 的学 生有 机 会 到更 高层次 的平 台上进行 科技 创新 能力 的 锻炼 ,这 一平 台的构 建为 培养学 生 的科技 创 新 能力形 成 了 良 的 阶段式培 养模式 。 好 1以课堂 教学为 牵引 ,夯实 专业 基础 知
规则 ,除 此之外 ,比赛 的方 案和机 器人 的制 作 ,甚 至连 比赛 场地 的制作 都需要 学生 亲 自 动手来 完成 。 在参 加完第 一届 比赛后 , 题组 课 立刻 调整 参赛模 式 ,向学校 建议 ,将课 程设 计 、毕业 设 计与学 生 的课外科 技创 新活 动结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 合起来 , 这样 , 赛学生 在参 赛时 间上就 得到 下,一 系列有利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政 参 了充分 的保 证 ,为 比赛 的成 功奠定 了坚 实 的 策相 继 出台 ,这使 得学 生参与 科技创 新活动 基础 。 和教 师进行 指 导 的热情 进一步 高涨 ,学校 的 4 机器 人协会 等科 技社 团 已成 为学 生们 学生科 技创 新 活动 正在 向着另 一个更 高的 台
高校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为例
高校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为例梁朋a ,郭玲b ,付博文a ,李秋雨a(沈阳工业大学a.经济学院;b.党委组织部,辽宁沈阳110870)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同时指出要全方位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构建了学分课程、学科竞赛、学术会议和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综合性培养模式,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思路,进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四位一体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4)02-0104-06收稿日期:2023-12-18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教通〔2022〕166号)作者简介:梁朋(1983-),男,辽宁盘锦人,副教授,硕士。
DOI :10.13888/ki.jsie (ss ).2024.02.016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而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主要目标。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深化改革,突破重点,破解难点,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因此,应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及存在问题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
1947年哈佛商学院正式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
进入大工业时代,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社会经济低迷,美国政府开始鼓励创新创业。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与运行机制,并提出一些改进与优化的建议。
一、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1.明确目标与定位: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需要明确其目标和定位,确定其服务的对象和范围。
不同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目标和定位有所差异,如人文社科研究平台注重理论研究和社会影响力,工程技术研究平台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
2.整合资源与建立合作机制:高校可整合校内外相关科研资源,包括人才、设备、实验室等,并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3.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支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应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基础设施支持,包括实验室、科研办公空间等,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计划,以激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
4.强化团队建设与沟通协作:高校科技创新平台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管理机制,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创新和跨领域研究的产生。
二、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1.科研项目管理: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应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包括项目申报、审批、执行和结题等环节。
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的进展和成果符合科研目标,并及时进行成果转化和推广。
2.人才培养与激励: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应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通过提供丰富的培训课程、学术交流和科研经费支持,激励科研人员主动投身科技创新,并通过评奖、晋升等方式,对取得突出成果的科研人员给予公开的表彰和奖励。
3.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应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转化。
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申请和管理工作,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团队,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的日益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他们将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教育平台并进行实际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已得到重视,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了相关的比赛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帮助。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使他们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而一些学校则资源匮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数学校只是停留在课程设置和少量创业活动的开展,而缺乏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如何构建一个全面高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并进行实际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1. 平台的功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一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创业技能等内容;二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包括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创业伙伴等;三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包括创业比赛、创业沙龙、创业讲座等;四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包括创业咨询、创业孵化、创业项目孵化等。
这些功能的整合,将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并且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需要涉及技术、人才和资源的整合。
平台的建设需要依托现有的信息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线上平台。
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创新平台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创新的出现能够带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为了推动创新的发展,建设一个具有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孵化能力的创新平台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新平台的建设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一些建设创新平台的参考。
2. 创新平台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平台是指为促进创新而建立的、提供创新资源和服务的组织或机构。
创新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创新者提供资源、资金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并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创新平台还能够提供创新成果的孵化和推广渠道,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创新平台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为创新者提供资源和支持,促进创新的发生和发展。
•提供创新成果的孵化和推广渠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商业机会,推动企业的创新转型。
3. 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建设创新平台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创新的发生和发展,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在建设创新平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平台应该是开放的,包容不同领域的创新者和创新成果。
•产学研结合原则:创新平台应该积极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系统性原则:创新平台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环境的构建。
•社会化原则:创新平台应该具有社会化管理的特点,形成创新者共同参与、共同贡献的良好氛围。
4. 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创新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创新资源的整合创新平台应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为创新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具体包括:•人才资源:通过吸引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和培养本土创新人才,建立创新人才库。
•资金资源:为创新者提供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资金支持。
•技术资源:建立技术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设备资源:提供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实验室设施。
4.2 创新研发的支持创新平台应该提供创新研发的支持,包括:•项目评审:对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和筛选,提供项目立项和资金支持。
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初探
展 师生 座谈 , 请 国 内外 知名 专家 与大学 生 面对面定 新 提供 良好 的条 件支撑 。 邀 期开展 交流活 动 , 发 大学 生 从 事科 学 研 究 的 兴趣 , 激 ( ) 强校 内外 实验 实习基 地 建设 一 加
培养科 学精神 , 导大学 生树 立为 人类事 业奋 斗 的远 引 学院 “ 足校 内 , 向社会 ” 立 面 有计 划 、 层 次建 设 分 大理想 , 形成正 确 的科 技 创 新 价值 取 向 , 决 反 对将 “ 坚 五个 层面 ” 的科技 创新 的实 践基 地 。一 是 建立 以校
关键 词 : 科技 创 新 ; 量 工程 ; 学改革 ; 才培 养 质 教 人
中图分类号 :6 2 0 G 4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0 — 8 (0 0 1—0 0 0 1 21 1 2 1 )10 8 — 2 0 9
学 生实 践能 力 和创 新精 神培 养 是 质 量工 程 建 设 新 能力 , 力培 养文 化 底 蕴 深 厚 、 努 专业 基 础 扎 实 的 复 的主要 目的之一 , 是 高校 近 年 来研 究 的热 点 问题 , 合型 人才 也 、 国家 和学校 十分 重视 , 相继 出 台了一 系列 的政策 和措 ( ) 建学术 平 台 , 进 学术 交流 三 搭 促 施加强 学生创 新 精 神 和实 践 动 手 能力 培 养 。学 院 作 坚持 以“ 启迪 智慧 、 发 兴趣 、 励 创新 ” 主 旨 激 激 为 为办学 的基层 单位 , 在学 生创 新精 神和实 践 动手能 力 的学 生学术 交 流活动 , 建立 形式 多样 、 参与 广泛 、 领域 培养上 是 主要 的执 行者 , 承担 着最 重要 的责 任 。 宽广 的学术 争 鸣 长 效 机 制 和交 流 平 台。举 办 “ 命 生 特色 学术 活动 , 大力 营造创 新文 化氛 围 。定期举 办 大 进 一 步丰 富 “ 生 沟 通 面 对 面 ” 动 内 容 , 持 学生 科技 论坛 、 师 活 坚 科学 之路 漫谈 、 十大 生物科 技猜 想 、 生 教授群 体 “ 个一 ” 七 的导 学 机制 , 期 组织 学 院领 导 、 命科 学前 沿学术 报告 、 物生物 学 国际讲 习班 等特 色 定 植 教工党 支部 书记 、 专家教 授 和大学 生 见面交 流开展 导 学术 交流 活动 , 营造浓 郁 的学术 氛 围。 营 造科技 创新 文化 氛 围 ( ) 一 完善导 学体 系, 促进 师 生 交流
构建“四位一体”社会实践育人平台 切实推进学生成长成才工程(最新)
2017年,全系上下紧密围绕学院党委工作部署,按照学院团委工作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创新模式,丰富育人载体,通过搭建四位一体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提升实践能力。
一、加强思想引领,构建社会实践金字塔式思想教育平台。
一是积极响应团委号召,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筑牢塔基。
各团支部根据活动主题,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班会、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历史遗址等开展党史国情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接受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
二是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培训建设,塑好塔身。
机械系不断完善干部培训体系,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科学理论,培养家国情怀。
三是扎实推进青年团员树标杆、立榜样,标立塔尖。
机械系通过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服务,调研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状况,感受十八大以来巨大成就,切实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二、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社会实践服务平台。
为庆祝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引导同学们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机械系举办了“喜迎十九大,唱响中国心”红歌会,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反响良好。
为继承红色精神,我院作为发起单位,2017暑假,组织并参加了京津冀18所高校百名师生赴河北雄安保定联合社会实践,我系红星闪闪小分队与其他高校充分融合、共享,共同完成了革命精神继承、医护志愿服务、农业推广调研、节能实践、科技体验宣传、爱心支教服务等多方位、多类型的实践任务。
为响应时代号召,加强军民融合,我系两名教师带队参加了“大学生文艺志愿者走边关”国家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师生同吃同住,与边防官兵零距离接触,零距离联欢,共话军民鱼水情深。
三、紧跟时代潮流,构建社会实践孵化器平台。
为推动全系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机械系以学校为圆心,辐射周边,积极搭建和拓展孵化器平台,并成立了以“奉献、有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小齿轮志愿者库”。
大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平台搭建
标题:大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平台搭建:培养创新思维与技能的新途径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平台搭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此类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
创新实践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而且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升大学教育的质量。
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大学作为培养未来领导者和社会创新者的摇篮,有责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创新实践环境,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技能。
二、创新实践平台的定义与重要性创新实践平台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探索、研究和合作,培养创新思维和技能的场所。
此类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三、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策略1.设立创新实验室: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鼓励学生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项目。
2.建立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
3.校企合作:与业界建立紧密联系,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讲座,促进知识转移。
4.设立创新课程:将创新教育融入课程设置,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
5.搭建在线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在线协作工具等,打破时空限制,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创新活动。
四、创新实践平台的效果与影响通过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这些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表现,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五、结论大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平台搭建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此类平台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术表现和就业竞争力,而且能够推动大学教育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构建和运行此类平台,仍需大学管理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续探索和改进。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
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
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
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
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
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
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
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政策,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成效,笔者立足本校实际,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创新创业教育是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面向未来的,因此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新时期,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个性化人才理念”“应用型人才理念”“创新性人才理念”“国际视野人才培养理念”,并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强化。
一方面,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引导。
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开展创新创业专题学习活动,提升全校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认识。
全校师生都应树立牢固、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和“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意识,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1]。
高校可以通过上述途径强化全校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知,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做好铺垫。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为此,高校需要组织学科带头人与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根据专业特色,匹配既符合学生需求,又是社会需要的,有时效性、操作性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2]。
具体而言,高校应立足校情,构建多学科、多层次、有立体化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针对一、二年级设置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常识教育;针对大三、大四年级,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计划制作、融资、企业管理技巧、市场调查等技能辅导。
此外,还要开设创业实战课程[3],以培养具有优秀创业品质、极强创业精神、较强经营管理和企业领导能力的创业型拔尖人才为目标。
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各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89[收稿日期]20191207[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课改教改项目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广谱式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7B G 006) [作者简介]赵凯,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土地经济及管理㊂ʌ教育教学研究ɔ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赵凯,高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㊂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从分析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构建了集招生㊁教学㊁研究㊁成果展示的 四位一体 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173(2020)5008907一㊁引言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1]㊂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㊂高校 双一流 不只在于 一流大学㊁一流学科 ,还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㊂双一流 建设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2]㊂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科教融合与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使科学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㊁学科与专业融为一体[3]㊂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高㊁实践能力强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4]㊂新时代,新使命,新农科,新征程,高等农林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新农科建设㊂新农科建设既是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又要求高等农林院校更新办学理念,强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㊂同时,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其 五个振兴 中的重要一环㊂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项重要使命,其中人才培养无疑是最根本的[6]㊂高等农林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其创新人才培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㊂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7]㊂现实中,各个高等院校对大学世界排名㊁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的过度关注,使得大学轻视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制约了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有效配置,影响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6]㊂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人文社科范畴,研究生涉足实践应用工作有助于其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和需求,思考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有助于研究生形成新的思维[4]㊂因此,研究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落实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当前,许多学者针对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研究,如孙维等基于跨学科博士生团队培养视角研究了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8];陆一等研究了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9];朱玉成等研究了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困境[10];陈恒等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理[11];吴雪萍研究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1];杨舒然等研究了加拿大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2]㊂纵观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现有研究缺乏对具体学科类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研究范畴不具体,泛泛而谈㊂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该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目标有所差异㊂二是现有研究专门针对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㊂基于此,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出发,指出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并提出集招生㊁教学㊁研究㊁成果展示四个环节为一体的 四位一体 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㊂二㊁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大力实施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背景下,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涉农高校由于区位条件㊁资源禀赋㊁发展基础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其在新一轮的 双一流 评估中压力更大,竞争劣势日益凸显㊂涉农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必然和综合大学的研究生面对同一就业市场,加之 名校 的品牌效应及教育部实行的 985 211 等高校分类管理制度,使得涉农高校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面临很大的劣势㊂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㊂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形态㊁结构㊁性质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㊂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更突出学生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研究方法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从事实验活动,这就越发增加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难度㊂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更多侧重农村领域的经济㊁社会的管理问题,除了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架构和政策特点,还要求熟知农村实际情况,掌握农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㊂具体来讲,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㊂(一)生源质量偏低优质的生源是保证培养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前提条件㊂当前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来自优秀本科生免推和全国研究生统考招生两个渠道㊂对于优秀本科生免推,涉农高校经管类面临着尴尬的局面,鉴于当前教育部的规定,凡是进入推免系列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学院希望接收尽可能多的本校推免生㊂现实中,本校毕业的优秀本科生可谓是优质生源㊂对于学生而言,凡是进入免推系列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在当前的学校就读研究生,希望找到至少比原学校更高层次的学校,致使本校招收的免推硕士研究生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90理学院为例,2016年和2017年推免研究生留在本校攻读学位的比例由5.71%下降到4.12%㊂对于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的学生,总是报考比原学校更高层次的学校,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数量相对不足㊂本校考生还存在先报考外校,若外校招收不上再调剂到本校,具有相对优势的报考心理㊂因此,这造成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招生中的总体生源质量不高㊂(二)创新类人才普遍缺乏当前,上到国家各部委下到各省市,都先后出台了各类人才计划,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俗称 杰青 )㊁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简称 优青 ),教育部有 长江学者 (简称 长江 )㊁ 青年长江学者 (俗称 小长江 )㊁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组部有 千人计划 青年千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科技部有 万人计划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中国农科院有 青年英才计划 ,人社部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有 香江学者计划 等,各省市有 黄河学者 泰山学者 黄山学者 楚天学者 等㊂尤其是国家层面的人才计划,大多集中在国内知名的综合大学,农林院校经管类能占多大比例,值得思考㊂这些人才对应着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对应着科研经费㊂缺乏拔尖创新类人才的引领,怎样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生人才?加之,近年来,国家实施的 双一流 工程,致使农林院校有限的人才资源流向国内综合大学,使得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生人才更是难上加难㊂在近年来的新进教工招聘中,农林院校资助金额几乎无法跟综合大学㊁经济较发达的东部院校相提并论,很难吸引到优秀的青年博士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在新引进教工(师资博后)的年薪不高,且学校区位(陕西杨凌)具有很大劣势㊂现实中,国内大量非211院校在新引进教工的资助金额上远远高于此标准㊂(三)研究生培养体制有待优化一是纯计划经济的招生制度,不能满足指导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㊂二是 本科生课程管理模式 下的研究生教学制度限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㊂三是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㊁传统教育观念限制了研究生创造性思维㊂四是研究生对新知识㊁新技术㊁新方法的学习渴望和热情不够, 混学位 现象突出, 被动学习 的习惯以及惰性严重等现象显著,造成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体缺乏了原动力㊂五是科研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很多教师缺乏创新研究的原动力,研究生对所学内容兴趣大幅度降低[4]㊂(四)高校外部环境有待提升当前,高校的科学研究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之间仍比较 独立 和 封闭 ,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普遍存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2]㊂涉农高校的软环境不能很好地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欲望,其硬件设施的不足也抑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落后的教学方法限制研究生创造性思维,科研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很多教师缺乏创新研究的原动力[4]㊂这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创新培养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创新体制,并制订相应的措施㊂三㊁涉农高校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式构建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㊂构建涉农高校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现实为指引,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起点,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推广优秀研究生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质量,结合导师课题积9192极开展农村实地调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培养,积极鼓励研究生开展科技论文撰写与发表,突出课程设置㊁研究选题㊁开题报告㊁课题研究㊁论文答辩等主要培养环节的培养与考核,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㊁在学习中创新,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持续优化研究环境,形成集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为一体的 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㊂图1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㊂1.强调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研究生本人㊁指导教师㊁学院(学校)等多元主体,是多元主体在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反应㊂从培养环节看,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互相紧密关联,形成一体㊂某一个环节的低质量㊁低要求㊁低标准都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造成很大影响㊂2.突出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实际当前,人文社科类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大多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追求研究目标的实证和研究方法选取,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和积累,缺乏社会实践和调查能力,轻视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淡化了实际问题的背景分析和认识,造成研究中缺乏创新性[4]㊂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大多从事农村经济方面的研究,在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必须熟知农村发展政策,了解农村发展实际情况㊂只有这样,才能从实践中找出问题,发现现实中迫切需要研究的切入点,才能够提出新观点,以供政策决策服务㊂3.呈现动态螺旋式上升发展态势从单个研究生培养来讲,其先后经历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等四个环节后,达到了研究生所需的各项条件,完成一个培养周期,准予毕业㊂但从学院(学校)来讲,每年均面临着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等环节㊂上一轮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其来年的招生及其培养质量㊂当然,各个培养单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条件下,也在结合自身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培养环节,形成新的更合理化的培养制度和培养要求,实现在原来基础上的帕累托改进㊂因此,研究生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㊂(二)运行机制此处,主要基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四大环节进行分析㊂1.研究生招生学生的遴选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如何能够将具有创新潜力和科研潜力的学生选拔到这个集体是非常关键的问题㊂首先要培育和壮大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要加强学科建设㊂学科影响力是学生选择学校的首要条件,只有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到一流的生源㊂其次,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用老师的个人 威信 和 感情 留住好的生源㊂再次,加强对 优质生源 的奖励和资助,吸引优质生源来本校就读㊂最后,扩大学科的宣传,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定的 影响 ㊂2.课堂教学首先,开展广泛调研,听取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建议㊂其次,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㊂同一门课可以由不同老师进行讲授,根据学生反映确定最终授课老师㊂再次,注重研究方法讲授和授课质量㊂授课内容应反映当前最新研究动态,让学生把握前沿问题㊂最后,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丰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形式,积极开展以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的文献阅读研讨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不必每门课都进行考试,可以让学生撰写专业论文,提高其科技论文写作能力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学生论文讲评制度,使其知道论文的不足和缺陷,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㊂3.课题研究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最关键环节㊂研究生若缺乏课题研究的锻炼,最终是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的㊂一是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㊂这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本途径㊂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生可以熟悉课题申报㊁调研表格设计㊁数据获取及统计分析㊁小论文撰写以及课题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知识,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 套路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二是鼓励研究生自己申报学校(学院)组织的相关课题研究项目,如 研究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 研究生自主管理项目 开放性的创新实验室项目渐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等㊂通过这些项目的锻炼,提高学生业务水平㊂三是学校(学院)应构建创新型教育环境,加强导师队伍与学术氛围建设,鼓励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一个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型平台㊂4.成果展示这既是研究生自身价值体现的载体,也是其获得成就感的归属,还是激励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㊂因此,必须尊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肯定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㊂基于此,学校必须为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考核机制,将其成果与学位获得相挂钩,激励研究生创新性思维,并给予倾斜的奖励政策㊂(三)保障措施1.积极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要在建立有效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定位农林经管方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设置灵活的㊁切合课程需要的考核方式㊂同时,要将修订好的培养方案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位研究生,以确保每位研究生明确其要达到的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㊂2.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一方面要讲求一定的深度,不能和本科生一样,是 热剩饭 ;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及时了解相关领域最93新的国家政策及研究动态,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㊂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要正确树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思想,采用启发式㊁讨论式等方式进行教学㊂在广泛征求研究生意愿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课程最佳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创新教育的方法,不古板㊁不随意㊁不盲从;用心教学,努力奋斗[13]㊂3.鼓励指导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提倡研究生围绕导师课题展开研究,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㊂学校应对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给予适量科研津贴补助,对学生发表高水平成果实行单独奖励政策,激励其积极开展科研,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㊂同时,对于不按时完成任务者,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㊂4.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三是为研究生开展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㊁资源配置和经费保障,四是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㊂四㊁结语立德树人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㊂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 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 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㊂因此,我国涉农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㊂本文基于全国农林类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条件出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了农林类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生源质量偏低㊁创新类人才普遍缺乏㊁研究生培养体制有待优化以及学校外部环境有待提升等关键问题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林大学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我国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现实为指引,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起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持续优化研究环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㊁在学习中创新,形成集 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为一体的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论述了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㊂涉农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㊂从主体来讲,其涉及学生㊁指导教师㊁学院和学校等主体㊂我国涉农高校具有层次性特征,在资源禀赋㊁人才结构㊁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涉农高校内部,也存在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学科之间的竞争㊂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角度来讲,既存在非农林大学的竞争,也存在涉农高校兄弟院校之间的竞争㊂不同涉农高校资源禀赋不同,可能形成不同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㊂本文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践,紧密围绕带有共性特点的 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等四个关键环节,提出了 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涉农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㊂[参考文献][1]吴雪萍,袁李兰.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㊁经验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9(6):102109.[2]王凯,胡赤弟.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以学科 专业 产业链为视角[J].教育研究,2019(2):8593.[3]邹晓东,韩旭,姚威.科教融合:高校办学新常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4350.[4]管河山,王谦.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观察,2015(7):5859.94[5]李双群,靳玲品.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意义和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教育,2019(6):1824.[6]郑庆华.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9 23,30.[7]印桂生,董宇欣.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s1):253255.[8]孙维,马永红.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源于跨学科博士生团队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9(4):6369.[9]陆一,史静寰,何雪冰.封闭与开放之间: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2018(3):4654.[10]朱玉成,周海涛.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15.[11]陈恒,初国刚,侯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理[J].科研管理,2018 (4):124133.[12]杨舒然,杨洋,包崇许.加拿大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 (1):120126.[13]郑虎.高校会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2629.(责任编辑:李良木)"F o u r i nO n e"O v e r a l l-p r o c e s sM o d e o fC u l t i v a t i n gI n n o v a t i v eP e r s o n n e l f o rG r a d u a t e s i nF i e l d s o fE c o n o m i c s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S c i e n c e a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C a s e S t u d y i n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Z H A OK a i,G A OY u a n(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g l i n g7121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P e r s o n n e l i sak e y l i n ko fd e v e l o p i n g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T a k i n g N o r t h w e s tA&F U n i v e r s i t y a sac a s e,t h e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dt h ek e y i s s u e si n 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 f o r g r a d u a t e si nf i e l d so fe c o n o m i c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s c i e n c ea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e s t a b l i s h e da"F o u ri n O n e"o v e r a l l-p r o c e s s m o d eo f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 i n t e g r a t i n g G r a d u a t eA d m i s s i o n s,t e a c h i n g,r e s e a r c h i n g 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e x h i b i t i o n i n t oa s y s t e m,a n d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a l m e c h a n i s m.F i n a l l y,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d s]M a j o r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G r a d u a t e S t u d e n t s;"F o u r i nO n e";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95。
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学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目前我国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创新能力的不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个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势在必行。
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许多学生都希望能够参与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然而,由于学校和地区之间的资源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称,很多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平台。
二、现状问题目前,学生科技创新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一些地区和学校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和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局面。
这种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创新能力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另外,学生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们很难获取到其他地区或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
这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资源共享的意义建立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资源共享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优秀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给所有学生。
这样,即使是处于资源匮乏地区或学校的学生也能够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
此外,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们可以通过共享平台了解其他地区或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其他学生建立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还能够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平台的信息支持系统。
该系统应该能够准确收集和整理全国各地学生的创新资源信息,并提供给所有用户。
其次是在线交流合作系统,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合作和共享创新经验。
最后是支持机制的建立,平台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机构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搭建学生创新平台的方案
搭建学生创新平台的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成为了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素质。
搭建一个学生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资源,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团队搭建学生创新平台的第一步是构建一个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团队。
这个团队的成员可以包括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
他们将担任指导学生创新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的角色。
重视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职业背景,构建起一支强大的团队,至关重要。
三、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创新平台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如创新竞赛、创意讲座、创客工坊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资源支持学生创新平台应当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以帮助学生实现创新项目的落地。
这些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创意工具、资金等。
为了维持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争取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五、创新项目管理对学生创新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平台建设的关键一环。
平台管理者应当制定明确的项目管理流程、规范的项目报告和评审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六、建立合作网络学生创新平台应当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网络。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指导,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机会和能力。
七、开展创新教育学生创新平台应当注重创新教育。
除了参与创新项目,学生还可以通过创新课程、创新实践等形式,系统地学习创新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建立创新文化学生创新平台应当致力于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和文化。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倡导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新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
九、利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是搭建学生创新平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学生创新平台的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可以将平台的信息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和关注。
新常态下“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研究
新常态下“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研究新常态下,产教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何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新常态下“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构建进行探讨。
“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四个主体。
政府是产教融合的推动者和组织者,高校是知识传授和科研创新的主要场所,企业是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提供者,学生是参与实践和接受教育的主体。
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需要各个主体之间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政府在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和法律保障。
政府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对产教融合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此的认可度。
高校在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应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学生是“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的重要参与者。
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还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还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各个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
政府应加大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
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建立长效机制。
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构建“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个主体应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只有在“四位一体”的合作下,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
克拉玛依“四位一体”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
1“四位一体”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背景在国家双创升级政策的有效推动下,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加快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方式[1]。
同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企业是创新主体,而大学、科研机构作为知识的重要创造源头,在技术转移转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2]。
国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也在不断探索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路径。
我国近年来虽然成立了一批面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但真正实现自负盈亏、高效市场化运转的寥寥无几。
主要原因是设立之初市场定位不清楚,运转过程中的市场开拓精神和措施不力,没有培育“造血”机能,没有市场竞争力[3]。
在此背景下,为推动克拉玛依创新体系建设,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克拉玛依先进科技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科院),用来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构建先进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模式,服务克拉玛依城市转型升级。
2“四位一体”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先科院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集聚人才创新创业、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导向和支撑”三大功能定位,对标国内外最新创新生态,补齐科技服务体系短板,以重大创新项目为引领,以市场化科技投资为驱动,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见图1):一是先科院为科技服务、技术转移转化的平台;二是依托全球协作网络,优选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领域中试项目;三是联合科技投资基金、社会战略投资人共同成立法人化中试项目运作公司;四是在先进能源技术化工中试基地和智能制造卓越中心新技术新产品孵化基地进行试验和公司运作。
克拉玛依“四位一体”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文章编号:1674-9146(2019)0939-02阎立军1,牟建平1,曹俊梅1,潘磊2,王含宇2收稿日期:2019-07-11;修回日期:2019-08-15作者简介:阎立军(1971-),男,新疆克拉玛依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E -m ail :47827979@q q.co m 。
大学生劳动技能实践教程:社会服务
(四) 村容整洁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 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 风力发电等 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 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 人居环境治理;引导 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 搞好农村污水、垃 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五) 管理民主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 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 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 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 的村民自治机制,进 一步完善村务公 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 “一事 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 劳 的机制和办法。
(二) 生活宽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 障务工农 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 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 发工作。
(二) 整合多方互补的优势资源 高校组织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劳动实 践,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与政府 协同、与企 业协同、与社会协同 。具体来说,一是与政府协同,制定 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学校 需 要与政府紧密联系,依托政府提供 的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将创新 创业教育与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 紧密结合。二是与企业协同,关注 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学生创新创 业 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理论、 局限于 “象牙塔”内,而是需要把 握市场动态,了解企业 需求。
3.促进上升
创新创业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 创业是创新成果 的载体和呈现,同时,创业活动过程又是不断优化 资源配置、总结提炼的过程,是对创 新的提升。
产教融合“四位一体”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
收稿日期:2020-10-13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以共享平台为基础的学科交叉融合机制研究 (ZYGX 2019J 148);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基础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JYJG 201968)作者简介:周涛(1982-),男,上海人,博士,研究方向:科研管理㊁科技创新管理;胡建萍(1975-),女,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㊂产教融合 四位一体 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周㊀涛,胡建萍(电子科技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四川成都611731)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作用愈发凸显,我国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㊂科技创新是全局性㊁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㊁高校㊁企业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形成经济㊁政治与科技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从而实现科技的持续创新㊂通过对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要素分析,提出科技创新㊁人才培养㊁产业孵化㊁产业投资 四位一体 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为产教融合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㊂关键词: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中图分类号:F 403.6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5095(2021)01-0057-06Four in On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co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ZHOU Tao,HU Jianping(Office of Strategic Planning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China)Absrt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th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innov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China has plac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the core of the overall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overall an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needs the deepinteg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aspects ,forming a good mechanism for the coordinated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four in on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ch includes talent training ,industrialincubation and industrial invest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serve the economic and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cosystem2021年2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Feb 2021第5卷第1期Strateg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5No .10㊀引言党中央㊁国务院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并作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和并跑㊁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㊁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㊂如何解决科技发展中的瓶颈,解决深层次的矛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㊁制度创新㊁科技创新㊁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1]㊂要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支持企业同高等院校㊁科研院所跨区域共建一批创新实体[1];要构建以完善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大学科技园为骨干引领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体系,共同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㊂产教融合的最早典范可以追溯到 二战 期间美国政府实施的 曼哈顿计划 ㊂该计划以美国政府为主导,企业㊁大学㊁民间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完成,其成功实施揭开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序幕㊂20世纪50年代,美国依托研究型大学㊁科研机构㊁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造就了硅谷㊁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㊁北卡罗莱纳州研究三角园区等成功案例㊂由于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资源整合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政策来实现产学研的有效联合㊂Henry Etzkowitz[2]构建出一种和谐发展的 三重螺旋 模式,并形成了具体的制度和理论框架㊂Harris.R[3]指出高校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变化,促成了以高校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诞生㊂2019年9月,我国国务院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预示着产教融合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展开,促使政府㊁高校㊁企业等多方面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实体㊂目前,国内多个省份已开始与高校联合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平台作用,利用平台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构建出以企业为主体㊁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生态体系,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㊂1㊀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要素分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4],政府㊁企业㊁高校㊁研究机构等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5-6],通过整合各方面要素资源,促进教育链㊁人才链与产业链㊁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聚焦产业发展目标,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先进技术研发能力,推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包含了政府机构㊁企业集团㊁高等院校3个核心主体,每个核心主体承载着各自的职责,以有效的合作机制为基础,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㊂1.1㊀政府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统帅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战略性㊁前瞻性㊁公益性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7]㊂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程度也会影响产教融合行为的发生及合作模式的选择[8],通过投资㊁金融㊁用地㊁财税㊁人才等各项调控政策,有效解决校企合作信息不对称㊁对接合作不顺畅㊁评价导向不一致等突出问题,为企业㊁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高校协同创新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㊂产教融合需要政府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依托区域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承载功能,破除体制障碍㊁领域界限㊁政策壁垒,协调推进企业与高校间全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重要的支撑作用㊂1.2㊀企业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灵魂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经济离不开企业㊂企业对社会需求最了解,对市场反应也最灵敏[9],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占据最为核心的位置㊂政府㊁企业㊁高校开展的合作活动都是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协同创新的最终价值也需通过企业来体现㊂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创造物质财富,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支撑企业持续发展[10]㊂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依靠产品㊁质量和规模,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㊂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产品更新的速度和频率越来越快,企业光依靠自身已经较难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㊂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模式的提出,其核心是为企业解决自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协同创新可以较大程度减少企业科技创新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益,生产出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㊂1.3㊀高校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基石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为社会不断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㊂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通过自身特点和优势,一方面能够积极拓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渠道与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大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科技人才,为增强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㊂同时,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过程中,高校也承担了很多科研攻关工作,利用科研项目攻关实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㊂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两者相辅相成㊁密不可分㊂高校要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一定要开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科学研究[11]㊂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工作做得越好,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就越高,对社会服务的水平也会越高㊂2㊀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包含了政府㊁企业㊁大学3个核心要素,它们在体系中不是独立个体,相互间有交叉㊁有联系㊁有影响,需要通过体制机制保障才能实现创新生态体系协同发展㊂王文岩等[12]从产学研不同主体间联系紧密程度的角度,将产学研合作创新分为技术转让㊁委托研究㊁联合攻关㊁内部一体化㊁共建实体等几种模式㊂在产教融合创新的几种模式中,共建实体具有较强展示度和示范效应㊂为实现政㊁校㊁企优势互补,优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态圈,本文提出科技创新㊁人才培养㊁产业孵化㊁产业投资的 四位一体 创新生态体系㊂2.1㊀管理模式为理顺政府㊁高校㊁企业三者合作过程中的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整合三者现有资源,实现共建协同创新实体的统筹㊁集中㊁高效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可采用 事业单位+员额制 的管理模式,即由地方政府㊁高校㊁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体,可设置为二类公益事业单位,纳入二类公益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给予政策和经费保障,支持其持续健康发展;协同创新实体的人员管理采用员额制,由当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人员控制数,并根据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体的具体规模对2021年2月周㊀涛,等:产教融合 四位一体 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Feb2021人员员额定期动态调整㊂协同创新实体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特点,通过市场化方式自主选聘所需高端人才,人员不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㊁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的用人制度,按照企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政府㊁高校㊁企业要解决高校教师在当地做科研的经费和身份问题,打通人员流动㊁资金流动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科技资源融合㊂2.2㊀组织架构协同创新实体是由多方合作共建的,联络协调是其中的关键要素㊂为了确保机构职能的精简㊁高效和统一,可组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体系(见图1)㊂图1㊀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体组织架构2.2.1㊀理事会为促进政府㊁高校㊁企业3方面资源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实体可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㊂理事会作为协同创新实体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审定协同创新实体的建设方案㊁工作计划㊁战略目标的审定,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聘任负责协同创新实体管理的院长㊁执行院长㊁副院长等工作㊂理事会由政府㊁高校㊁企业三方推荐人员组成,根据协同创新实体工作实际和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对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共同推进合作事宜㊂2.2.2㊀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作为专业咨询机构,在理事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对协同创新实体的建设规划㊁技术攻关方向㊁重点发展领域㊁创新项目的立项评估㊁科技成果转化㊁产业培育孵化提供咨询建议㊂专家委员会成员可由政府㊁高校㊁企业推荐,由具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㊁丰富实践经验并具备创新开拓精神的相关领域知名学者㊁工程技术专家㊁企业总工程师和销售部门主管组成,围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之间的对接,对开展科学研究㊁人才培养㊁引进等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㊂2.2.3㊀执行机构协同创新实体可根据规模情况设书记1名,名誉院长1名,院长1名,执行院长1名,副书记㊁副院长1~3名以及管理工作人员若干,主要负责协同创新实体的创新要素汇聚整合㊁经费使用㊁教学科研㊁成果转化㊁产业发展㊁后勤保障等综合管理和运营㊂可根据实际和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的流动机制,如协同创新实体书记可到政府挂职担任相关职务,协同创新管理工作人员也可流动到高校工作,纳入高校统一管理㊂除保障部门外,协同创新实体可设立科技创新部㊁人才培养部㊁产业孵化部和产业投资部㊂科技创新部负责创新技术规划㊁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围绕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校科技优势,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紧密对接高新技术产业链,使协同创新实体成为本地区企业的智力源㊂人才培养部负责面向全球引进优秀人才和团队,依托高校㊁企业和协同创新实体等各方面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培养,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多个层次的人才保障㊂产业孵化部负责与企业深入对接,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建设小试线㊁中试线,实现关键技术在产业化方面的转移转化和商业化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应用,最终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㊂产业投资部负责利用政府投资㊁企业投资㊁债券融资㊁开发性金融等资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开展产业投资㊂2.3㊀ 四位一体 创新生态体系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产教融合需以产业创新为核心,建立科技创新㊁人才培养㊁产业孵化㊁产业投资的 四位一体 创新生态体系(见图2)㊂通过体制创新,促使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相辅相成㊁内部生态之间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为地区结构优化㊁产业升级㊁人才培养㊁科技创新做好支撑㊂图2㊀ 四位一体 创新生态体系2.3.1㊀围绕产业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协同创新实体通过构建任务导向的科研组织模式,强化与行业领军企业㊁科研院所和国际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各类重点实验室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㊁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基地的建设管理,为下一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㊁组织技术攻关㊁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奠定基础㊂协同创新实体发展须与国家发展步调一致,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产业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供给高端创新资源,服务国家科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㊂2.3.2㊀围绕产业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产业创新主要需要2个层次的人才:产业界的国际领军人才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创新合作模式有利于2个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㊂国际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到企业是比较困难的,但依托高校,采用高校出指标㊁企业出项目㊁政府出人才政策的方式,能有效地为企业㊁高校招引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㊂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研究生教育,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研究生能了解产业动态,实实在在参与产业项目,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学习㊁在学习中实践,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之间的过渡,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创新发挥作用㊂2.3.3㊀围绕产业创新的产业孵化体系在协同创新体系绩效评价中,国家和地方最关注的是产业孵化,包含孵化载体运营效果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㊁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成效㊁在校和毕业生创新创业培育水平等相关工作情况㊂协同创新的产业孵化体系可以使政府㊁高校㊁企业更有利于组建㊁加入各领域的学会㊁行业协会㊁技术创新联盟㊁学术联盟和产业联盟,构建起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形成较为顺畅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㊂2.3.4㊀围绕产业创新的产业投资体系协同创新体系要想长期㊁稳定㊁健康地运行,产业投资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㊂产业投资包含政策支持㊁资金援助和税收优惠等方面,体现出国家㊁政府的导向,有利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促使企业良性发展㊂协同创新系统诸多方面都需要政策的支持,协同创新实体选址㊁建设需要政2021年2月周㊀涛,等:产教融合 四位一体 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Feb 2021府主动作为,人才资源汇集需要出台吸引政策㊁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需要有效降低等㊂对于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而言,通过协同创新产业投资体系,可以获取到更多的资源,引导更多的商业性资金介入,从而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良性发展㊂3㊀结语政府㊁高校㊁企业是产教融合 四位一体 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核心要素,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起到了主要支撑作用㊂协同创新生态体系需立足高校优势,围绕产业发展,以解决产业关键核心问题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强化政府㊁高校㊁企业联动,加强从基础研究㊁科技创新㊁人才培养㊁产品研制㊁成果转化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㊁一体化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转化为企业产业发展的优势,促使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体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㊂参考文献:[1]新华网.受权发布‘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EB/OL].(2016-03-03)[2020-09-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03/c_128765280.htm.[2]ETZKOWITZ H.,LEYDESDORFF L.The dynamics ofinnovation: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2 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Research Policy,2000,29(2):109-123.[3]HARRIS R I.D.The impact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onthe economy[J].Urban Studies,1997,34(4):605-626. [4]原长弘,孙会娟.政产学研用协同与高校知识创新链效率[J].科研管理,2013,4(4):60-67.[5]陈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内涵㊁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定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1(1):1-3.[6]孔祥浩,许赞.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四轮驱动 结构与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15-18. [7]谢园园,谢姝娥,仲伟俊.产学研合作行为及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32):35-43.[8]杜兰英,陈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22):103-017.[9]潘懋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8,3(3):15-17.[10]陈解放. 产学研结合 与 工学结合 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2(12):34-36.[11]鲁若愚,张鹏,张红琪.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2(2):186-193.[12]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㊁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5):37-40.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探索姜书浩; 陈汝昊【期刊名称】《《企业科技与发展》》【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159-160)【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教学【作者】姜书浩; 陈汝昊【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1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82018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和经历着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陆续召开,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大胆的改革,巩固教学基础地位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压力与机遇并存,高等院校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不断促进人才与科技创新、创业就业接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教育部实施建设,通过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从而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思维多向度铺展,帮助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创新创业信心,以及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当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项目完成度不高、落地性差、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及项目与教师的对接度弱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也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出的有益尝试。
1 尽早准备,精心策划尽早准备,精心策划,旨在让各项目组能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准备工作能够落实到位,从而保证接下来的工作能够有序地展开。
2016年,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事后经过反思发现,导致这些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下发通知到提交申报书总共时间不超过1个月,对于应届申报的大二学生来说,组队、立项选择、与指导老师沟通等环节都是陌生和复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z a t i o n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a n a g e me nt .T hi s pl a t f o r m i s f o r v o c a t i o na l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t o c a r r y o u t s c i e n —
t i v i t i e s f r o m f o u r a s p e c t s,n a me l y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b a s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 t i o n,t h e f a c u l t y a d v i s e r t e a m— b u i l d i n g,t he t r a i n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a n d o r g a n —
和有 效 手 段 。从 “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 指 导 教 师 团 队建 设 、 创 新 人 才 教 学 培 养 体 系 建设 和组 织 管 理 模 式
建设” 等 四个 方 面 阐 述 了 如何 构 建 四位 一 体 的科 技 创 新 活 动 平 台 , 促 进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大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教 e s S t ud e nt s’ Cr e a t i v e Edu c a t i o n a l Ac t i v i t i e s
CAI We n — x u a n,CHEN Yi n g — f e n g,W ANG C hu n— y a n
I SSN 1 00 8— 944 6
承 德 石 油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h e n g d e Pe t r o l e u m Co l l e g e
第 1 5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 月
Vo 1 . 1 5, No . 2, Ap r .2 01 3
C h e n g d e 0 6 7 0 0 0 , He b e i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S c i e nc e a n d t e c h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wa y o f i mp r o v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c a pa c i t y a n d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I t c a n e n r i c h t h e c u l t u r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i m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T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s h o w t o b u i l d f o u r — i n — o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n o l o g i c a l i nn o v a t i o n a c —
t i ic f a n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 .
Ke y wo r d s: c o l l e g e s t u d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c o n s t r uc t i o n;a c t i v i t y p l a t f o r m
动的开展。
关键词 : 大学生; 科 技创 新 ; 构建; 活动平 台
中图分类号 : G 6 4 5 .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9 4 4 6 ( 2 0 1 3 ) 0 2 - 0 0 6 0 03 -
Co ns t r u c t i o n o f Fo u r - i n- o n e Te c h nO l O g i c a l I n no v a t i o n Pl a t f o r m
面
四位 一 体 的 大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活 动 平 台构 建
蔡 文轩 , 陈颖峰 , 王春 艳
( 承德 石油 高等专科 学校 电气与 电子 系, 河北 承德 0 6 7 0 0 0 )
摘 要 :大 学 生科 技 创 新 活动 是 提 高 素 质 能 力 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丰富校园文化 活动 、 加 强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 途 径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e n g d e P e t r o l e u m C o l l e g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