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 2020高二历史9月双周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9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第八次双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第八次双周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第八次双周考历 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绝对的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

这说明分封制( )A .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B .“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C .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D .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2.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 .都是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B .都是为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 .都不同程度地为后世所借鉴D .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3.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

宋元明清时期,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

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4.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 )A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B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C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5.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湖北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卷含解析

湖北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卷含解析

湖北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犹如连接此岸和彼岸的桥,哲学家们站在桥上看自然和社会,有的站在靠近自然一端,有的站在靠近人类社会一端,有的站在中间段。

于是,在桥上的站位不同,可能就有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从《尚书》中的“允执厥中”、《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礼记》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等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中间段。

但在皇权的裹挟下,其又倾斜于社会伦理一端,突出纲常伦理,从“四书五经”的主体内容足可以看到这一点。

直到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文化思维向自然一端漂移。

尽管如此,至今我们仍习惯于把哲学侧重归属于社会科学。

因为中国思维方式的根在中间,这决定了它看待事物须整体关联,统筹自然和社会,突出系统性和整体性。

因此,中国有了有别于西方解剖学的中医学;也因此,中国有了有别于西方油画的国画。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一整体关联的系统思维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这种系统性又是不完全、不稳定的,因为它高悬天地概念代替真实自然,虚置了自然界。

同时,也因其倾斜于社会一端,虽形成了视天地人为一体的系统思想,但它不究天地存在之理,从而形成了不拜物、不重商的伦理思想,使中国文化单向发展。

在西方,虽然也有不少关注社会伦理的著作,但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大多是从几何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角度探究自然界,其哲学思想的主体是倾向于自然。

这种思维方式因其站位在自然一端,强化了一种不断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形成了一个以不断分解细化为特征的实证科学体系。

应该说,这种思维方式对人类认识、利用自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这种思维方式往往需要设定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然后解剖分析。

因缺乏一种整体关联的系统存在思想,实践中难以解释“南橘北枳,形同味异”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现象。

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卡普拉也表示,科学发展越现代,越返璞归真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泉处。

湖北省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

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②分封制逐渐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③逐渐由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17、18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

这表明当时A. 中国文明处于优势地位B. 中国文明跟上时代发展潮流C. 文明交流具有双向特点D. 文明交流推动双方社会转型3.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

这主要由于明代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4.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公)孔(子)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文化包容其他文明B. 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形成C. 中国传统文化在变化中进步D. 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5.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 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 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 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6.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

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双周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

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双周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

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8分)1、“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

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

”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4、“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6、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7、《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8、“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统一思想”使其它学说遭到禁止B.“一种书”要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C.“统一思想”巩固了汉朝中央集权D.“利禄”是指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9、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顶端,没有人或制度能够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环境。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审题人:(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竹简《子产》记载,郑国子产立法的理论依据是“天地、逆顺、强柔”,提出要根据天地运行规律、事物发展形势来制定法律,并将体现当世统治者命令的“令”列在体现传统法度的“刑”之上。

这反映了()A.君主集权体制的确立B.重法轻礼思想的形成C.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D.法律制定方式的改变2.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东方的齐国多为八口之家;中原地区的魏国则多为五口之家;西方的秦国平均每个家庭为4人。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各国()A.宗法关系的强弱B.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C.社会转型的深度D.铁犁牛耕普及的广度3.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

这反映出汉代()A.彻底解决汉初遗留的王国问题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河西地区经济从游牧转向农耕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唐朝采用“勾检制度”履行审计职责,从三省到九寺五监大都设有勾检官,负责审核本单位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重点勾检财务收支状况,其结果层层上报,最后由户部进行审计。

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官员权力B.规范政府行为C.协调中枢机制D.提高行政效率5.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

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

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进行监督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6.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

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

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9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9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该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3.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4.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该思想家还提倡()A.事异则备变B.无为而治C.仁政D.制天命而用之5.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

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C.“刑过不避大臣,赏着不进匹夫”D.“德主刑辅”、“大德小刑”6.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

该局面()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7.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双周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代希腊,规定议事会成员的任期为一年且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中任议事会成员的时间总共不能超过两年,均进行抽签选举。

这种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A. 动摇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 参政权利与公民财产没有关系C. 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保障所有公民直接参政的机会【答案】C【解析】古希腊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忽视了参政者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打击部落贵族势力击,故A错误;当时公民实行财产等级制,故B错误;保障所有公民直接参政的机会,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

故选C。

2.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各等级政治权利的依据是A. 家世血缘B. 社会地位C. 财力大小D. 居住地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梭伦改革……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依据财力大小实行财产等级制,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赋予不同等级不同的政治权利与义务,C项正确。

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

梭伦改革依据财力大小实行财产等级制,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的多少影响社会地位,B项错误。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D项错误。

【点睛】熟悉梭伦改革的内容,紧扣材料信息“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划分公民等级,开启平民参政的时代,各等级政治权利的依据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雅典)使普通公民成为精英政策分歧的裁决者,从而为解决领袖之间的政治冲突找到了一个相对和缓的办法。

”与之直接相关的内容是A. 陶片放逐法B. 公民大会C. 四百人会议D. 陪审法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的政治领袖或政治精英在处理政治问题或进行决策时出现分歧,就可以由普通公民来进行裁决;在召开公民大会时,如果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将其名字写在陶片上,并将他进行政治流放,A项正确。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24*2=48分)
1.“一般古希腊城邦的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他们也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这是由于古希腊()
A.建立了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B.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
C.行政官员内部矛盾冲突频繁D.实行了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
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
23.1949年联邦德国建立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A.美苏均势格局中存在着不均势B.美苏为争霸而展开激烈斗争
C.美苏均势格局稳定了世界秩序D.两极格局中充斥着强权政治
22.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表明()
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决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则因国内政局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利己主义的两面手法。

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两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两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两校 2019-2020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切合题目要求。

1.甲骨文的发现使得殷商历史得以证明。

它记录的商王世袭继承中已出现近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的对象有先人和天帝、日、月等诸神,且祭祀先人的规模和频次超出了其它神,还记录了商王与周边部族的一些礼仪。

说了然商朝A.宗法制的雏形出现B.重鬼事神的意识成为主流C.王位世袭制得以出现D.形成严实的中央政治系统2.在断代史研究中,史学家吕思勉曾设“外戚元勋相诛”“养精蓄锐之治” “封建制度变迁”三节来阐述古代某一期间的政治。

其研究的期间最有可能是A.西汉B.春秋战国C.西周D.东汉3. 1983 年湖北江陵出土了汉初竹简《二年律令》,此中《户律》详尽地规定了要经过“自占”(申报)与“案比” (复查)的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规定了严惩“自占”时的假报、虚报行为。

汉初政府这一规定A.标记我国古代户籍管理开始B.增强国家机器统治基础C.限制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吞并D.旨在弄清当时人口散布4.北宋的山川画构图工整,气概恢宏,阳刚豪放,如图一。

而南宋山川画构图不求对称,衬着淡泊。

像当时的画家夏圭常常把光景放在画面一侧,被时人称为“夏半边” 、“残山剩水”,如图二。

这类绘画特色的变化反应了图一《夏山图》(屈鼎·北宋)图二《溪山清远图》(夏圭·南宋)A.文人画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B.艺术创作表现世俗化的偏向C.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理学盛行限制了绘画的发展5.明清期间江南许多地区出现了永佃制,即很多地主乔迁城镇从事工商业,没法直接经营土地,把土地租给佃农后,佃农有相对的退佃、转租或许典卖佃权的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双周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①正确。

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②正确。

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④错误,BD选项排除。

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A. 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 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 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 反对百姓追求富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君子懂得并能做到坚持道义,而小人恰恰相反,他们总是不择手段地捞取好处,将其作为从道德方面区分君- 1 -子和小人的一个标准。

同时孔子反对追求不义之财和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

这表明孔子重视社会道德重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孔子对社会等级的观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孔子对社会贫富分化的态度;D选项错误,孔子只是反对追求不义之财,并不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D.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即礼的社会教化功能增强,故D 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人的自觉意识,故A项错误;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孔子地位,故C项错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D 【答案】【解析】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存天理,灭人欲”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仁孔子提出的“完“项错误;BC中故故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

朱熹是压抑人性,A项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新儒学体系理学”——“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

”“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5.百家异说“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 2 -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反映的是主体情感上的好恶,同样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认识活动,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人的认识应当力避”,要排除私心干扰,吸收其他思想家的长处,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

点睛: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

(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

(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

(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

(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

6.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 3 -.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 D选项排除。

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7. 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A.绘画技术进步B.政治权力干预C.儒家思想影响DD 【答案】【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

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D可知体现佛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选项排除。

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8.程颢诗云:其体现的主旨是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B 【答案】【解析】万物静观皆“”,根据材料程朱理学【详解】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人与万事万“”可知程颢认为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人与自选项符合题意。

孟子和庄周思想含有“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C的成分,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然和谐相处”D选项排除。

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9.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知行合一A.- 4 -B. 本心即天理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 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答案】D【解析】【详解】“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要通过每日接触、了解事物,多思考,才能把握理而有所得,故强调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故D项正确;AB两项是心学的内容,C项是明朝李贽的思想,故排除ABC三项。

10.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 “经世致用”B. “人心一点灵明”C. “循天下之公”D.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根据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经世致用,A选项符合题意。

人心一点灵明体现的是心为天地万物之主,B选项排除。

循天下之公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C选项排除。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D选项排除。

11.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 5 -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

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

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

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

12.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起到了早期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影响,A选项“走向近代化的先声”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仍然占主流地位,故B选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故C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但不是新理学思想体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学生需要明确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在性质上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而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时,也要认识到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

13.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6 -A. 神B. 自然C. 人D. 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