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6 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2)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二年级上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二年级上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在二年级的学习生活中,“量一量比一比”这个综合与实践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体验和有趣的发现。

量一量,是让孩子们用尺子等工具去测量身边各种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孩子们一开始会手忙脚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量,也不知道尺子要怎么放才对。

但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们渐渐掌握了窍门。

比如,测量书桌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书桌的一端,尺子要放平,不能歪歪扭扭的,然后看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这就是书桌的长度啦。

孩子们发现,原来自己的书桌有这么长呀!再比如,测量铅笔的长度。

有的小朋友会把铅笔的一端顶在尺子的零刻度上,认真地看着刻度,嘴里还念念有词:“一厘米、两厘米……”当他们得出铅笔的长度时,那兴奋的小表情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比一比呢,则是在量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对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等进行比较。

这可就更有意思了!小朋友们把自己测量的结果拿出来,开始互相比较。

“我的铅笔比你的长!”“不对,我的尺子比你的宽!”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通过比较,孩子们不仅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物体的长短、大小关系,还能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在教室里,他们会比一比黑板和窗户哪个长,哪个宽;会比一比自己的课本和同桌的课本谁厚谁薄。

回到家里,他们也会兴致勃勃地去量一量、比一比。

比如,看看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哪个长,哪个宽;比一比自己的玩具车和弟弟妹妹的玩具车谁的更长。

这个活动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合作。

有时候,一个人测量不太方便,小伙伴们就会互相帮忙。

一个人拿着尺子,另一个人做记录,配合得可默契啦!在量一量比一比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

比如,尺子不够长,量不了太长的东西;或者测量的时候没有对准零刻度,结果出错了。

但是,这些小挫折并没有让孩子们灰心,反而让他们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且,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还明白了做事情要有耐心、要细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 比一比(2)-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 比一比(2)-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理解长度的大小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方法。

2. 长度的比较。

3. 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比较。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理解长度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尺子。

3. 测量工具(如绳子、铅笔等)。

4.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长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长度的测量方法,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身边的物品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3)讲解长度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长度比较,如比较绳子、铅笔等物品的长度。

(3)组织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练习,如将厘米转换为米、分米等。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的测量方法和长度比较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进行比较。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测量准确性、合作精神等。

4. 测试:进行定期测试,了解学生对长度测量和比较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材解析与策略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材解析与策略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综合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材解析与策略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

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活动内容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单位,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这个层次的活动即教材左页的内容。

这里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身体或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如身高、肩宽、两臂伸开后两手之间(一度)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高度、教室的长度等。

通过这个层次的活动,巩固学生前面所掌握的测量的方法,建立所测物品的直观形象,并内化为表象,为后面测量、表征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提供多种不同的长度“单位”。

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或表述一种物体的长度。

教材以鳄鱼身长6米为例,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学习选择不同的“单位”描述物体长度的方法,形成对6米长度的直观认识,同时体会测量的本质。

第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标准)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这个层次的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开放,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及表示长度的经验,将抽象的长度或高度的数据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进而发展长度观念。

2.教材编排特点(1)以学生自己和身边的物体作为感知、认识未知长度的标准“单位”。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说:熟悉的未必是熟知的。

①为了增强学生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量的认识开始。

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测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的情境,包括测量自己的身高、肩宽、两臂伸开后两手间(一庹)的距离,测量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高度、教室的长度等。

通过测量,使学生对自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认识身边的事物,并为在后面的活动中以此作为标准“单位”作好铺垫,同时也为学生今后逐步建立自我与未知事物的联系,了解未知的事物奠定了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新知探究
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会用合适的方式 描述这个长度吗?
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 差不多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新知探究
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 差不多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新知探究
选择下表中的一种动物,像上面这样,用你自己的 方式把这种动物的身高或身长表示出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巨蟒身长 一庹 8庹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新知探究
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会用合适的方式 描述这个长度吗?
一个人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 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巩固练习
你们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鸵鸟的身高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鸵鸟身高 讲台的长
2个半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精品PPT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6 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二年级上册数学6 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2.注重测量数据的交流与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表象,使学生对所测物体的相关数据形成清晰的直观认识,便于以后的提取和运用。

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测量实际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学习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米尺卷尺学具准备:米尺卷尺活动记录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用手势比划60厘米的长度。

2.导入新课。

同学们比划的60厘米有长有短,那么60厘米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1.(1)听清要求,用实际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先想一想60厘米有多长,再用手势比划出来。

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米=(100)厘米300厘米=(3)米5米=(500)厘米100厘米=(1)米8米=(800)厘米2.连一连。

3.你了解自己吗?写出4个有关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三、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教学板书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数学活动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新人教版

第88-89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皮尺,卷尺,一根木条,2张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个乐园去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随着音乐的节奏,老师和学生一同带着舞蹈动作跳着进入教室就坐。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1、启发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2、估测: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100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估测、比划)3、强调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①从0刻度开始量起。

②尺子不能打弯。

③对准1米刻度作记号。

)(一)、在木条上测量出1米长的一段1、各组拿出木条和卷尺,小组合作在木条上量出1米长的一段,并做好记号。

2、学生测量,老师指导。

3、老师验证各组测量情况。

4、评价、奖励。

(二)、测量课桌长、宽、高的长度(多媒体出示课桌的测量情况记录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有序性。

)1、估测课桌长、宽、高的长度。

(1)根据你刚才实际测量到的1米的长度,请同学们来估测一下,天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大约是多少?(结合量出的一米长的木条的长度,估测出学生熟悉的课桌长、宽、高的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2)小结:这只是我们估测出的长度,是我们猜想的,怎么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呢?(要进行实际测量)2、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测量:(1)小组讨论,组长结合组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二年级数学上册.6 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2)

二年级数学上册.6 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2)

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P88~89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估计以及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能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实际事物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能借助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1.回顾长度单位。

师: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厘米、米)用手势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师:你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吗?(约10厘米)一步有多长呢?(约40厘米)师追问: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想知道身边一些事物的长度。

2.揭示活动主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

(板书课题:量一量,比一比)【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师:请向你所在小组的同伴们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认识学生尺、软尺、米尺、卷尺。

【学情预设】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所测物体的一端重合。

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教科书P88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师:图中的同学们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学情预设】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台长度的……3.以测量肩宽为例,体验测量的方法。

(1)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2)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新人教版,本章节在学生已掌握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乘法概念,将乘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的过程中,提高乘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上,本章以配套教案为载体,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题目,旨在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团队协作等综合实践能力,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大纲要求相符。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孩子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对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在这个环节表现得不够积极,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孩子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课后作业的批改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细节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乘法口诀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乘法口诀表,观看预习视频,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预习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记录或思维导图提交至学习平台或直接交给老师。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尝试编写自己的乘法问题,并邀请家人或朋友解答,增强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6-7量一量比一比精编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6表内乘法二6-7量一量比一比精编教案新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

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1: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生2: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

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

(板书:米) 师: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级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二要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用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以后,发现学过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时,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紧接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课〗二、探究新知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师: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同学们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量一量教室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身上某部位的长度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米尺卷尺学生准备活动记录单米尺卷尺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活动1回顾长度单位1.导思: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预设生1:我知道长度单位有米。

生2:我还知道长度单位有厘米、毫米。

2.导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3.学生用手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

4.提问: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呢?5.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生1:一拃长约15厘米。

生2:一步长约40厘米。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吗?生:书桌高约70厘米。

活动2分组合作,参与活动1.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2.实践探究。

(1)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2)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3.导学:你能说一说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吗?预设生1:测量时,尺子的“0”刻度线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

生2: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高度的标准才相同。

……4.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吧!操作指导:通过让学生用手比画1米和1厘米的长度,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由此唤起学生的认知记忆,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的需求,体现活动的价值。

板块二分组合作,模块测量活动1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1.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示)。

2.导学: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分别在测量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2354596851214563555220002
学校:包头市新民镇钽家屯小学*
教师:晓晓*
班级:晴天参班*
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8~89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估计以及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能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实际事物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能借助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回顾长度单位。

师: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厘米、米)用手势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师:你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吗?(约10厘米)一步有多长呢?(约40厘米)师追问: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想知道身边一些事物的长度。

2.揭示活动主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

(板书课题:量一量,比一比)【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教学提示】
教师可采用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用手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所测物体的相关数据形成清晰的直观认识,便
师:请向你所在小组的同伴们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认识学生尺、软尺、米尺、卷尺。

【学情预设】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所测物体的一端重合。

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教科书P88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师:图中的同学们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
【学情预设】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台长度的……
3.以测量肩宽为例,体验测量的方法。

(1)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2)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的什么测量工具,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4)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合理记录数据。

(30厘米)
板书:肩宽大约30厘米
4.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的对象后分别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台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

测量前,教师可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等。

活动时,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2)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

测量结果板书如下:
肩宽大约30厘米
一拃的长度大约10厘米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1米30厘米
身高大约1米30厘米
课桌的高度大约70厘米
讲台的长度大约1米
教室的长度大约8米
5.变换形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

(1)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物体的实际长度。

(2)用手比:学生比画测量物体的长度。

(3)比长短:如课桌的高度要比肩宽长一些,身高比课桌要高得多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度表象,建立长度观念。

同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而且还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师:看!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的实践活动了,让我们来看一看小精灵带来了什么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89上面小精灵的话)
师:通过小精灵的描述,你对这条鳄鱼的身长有什么感觉?(很长)
师:如果将它与家里养的小金鱼比,怎么样?(比家养的小金鱼长很多)
(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

师:同学们都认为这条鳄鱼很长,到底有多长呢?谁能到前面来用手势比一比,表示出鳄鱼的长度?
学生上台张开双臂比画。

师:他表示的是不是6米?(不是)为什么?
师:这位同学已经完全展开双臂了,怎么还不是6米呢?
师:估计一下,几名同学手拉手,就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预计不同的数量。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5名学生手拉手,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6米。

(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

师:看看5名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你对这条鳄鱼的长度有什么感觉?你能告诉大
家,这条鳄鱼到底有多长吗?
【学情预设】学生再次回答,要求学生的回答要突出两点:以什么作为标准,量得的结果大约是6米。

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师:如果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呢?
根据学生发言,组织学生站队,如果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进行调整。

师:看来,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就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6米。

也就是说你们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

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并实际比一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采取走步、摆课桌等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鳄鱼长度的直观感觉到多角度描述,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认识,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积累了活动经验。

2.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教科书P89表格中任意一种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四、课堂小结,升华经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们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活动。

请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提示】
安排好学生站队和测量的人选,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可多安排几轮,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注意维持好课堂秩序。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得合作的乐趣。

因此,在应用时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然后引导学生把收获的喜悦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
肩宽大约30厘米
一拃的长度大约10厘米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1米30厘米
身高大约1米30厘米
课桌的高度大约70厘米
讲台的长度大约1米
教室的长度大约8米
▶教学反思
本课时遵循教科书设计的三个层次活动:第一,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第二,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新物体的长度;第三,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标准)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三个层次的活动中,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切入,提供大量实际测量的机会,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描述,不断增强学生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61第一至四题。

一、请你用手比一下1厘米和1米各有多长。

(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单位)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有一只壁虎身长12厘米,你会用下面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
四、在家中尝试找到下面表中的物体,测量并写出这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描述表中任意一种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参考答案
一、厘米米
二、厘米米厘米米
三、2 4
四、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