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病到底是什么病

合集下载

土壤八大病:板、馋、贫、浅、酸、咸、脏、杂!精辟

土壤八大病:板、馋、贫、浅、酸、咸、脏、杂!精辟

土壤八大病:板、馋、贫、浅、酸、咸、脏、杂!精辟目前土壤问题总结就是八个字:板、馋、贫、浅、酸、咸、脏、杂。

01—板土壤板结,越种越板土壤板结,就是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耕作层变硬,透气透水不良,严重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生长。

主要原因:①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②长期过量偏施大化肥:长期过量施用大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③镇压、翻耕、浇水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团粒结构破坏。

主要危害:●根系能力下降。

土壤板结的情况下,缺氧而导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呼吸减弱,影响养分的吸收。

●导致缺素症。

由于根系能力下降,肥水吸收能力减弱,加之土壤板结后,养分有效性差,作物易缺素。

02—馋矿物营养比例失衡,越种越馋作物生长需要17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在日常管理中只重视施氮、磷、钾肥,忽视中微量元素肥料,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耗竭,大量元素富集。

主要表现:肥料投入越来越多,果蔬产量、品质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

主要危害:●生理性缺素症。

比如钙、镁、铁等。

●作物长势差、农产品品质降低等。

03—贫有机质含量低越种越贫土壤的有机质是土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主要原因:当前作物复种次数增加,过量地施用化肥,而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或者使用方法不合理。

主要危害: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及缓冲性能降低,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04—浅耕作层变浅,越种越浅主要表现:由于长期使用旋耕机耕作,导致大部分土壤耕层变浅,有效活土层仅有15~20公分。

主要危害:“犁底层”的形成,阻碍了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流通,阻碍了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差,抗旱性能不断下降。

05—酸土壤酸化,越种越酸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而许多地区的土壤pH值却低于5。

中国土壤十大病害

中国土壤十大病害

中国土壤十大病害据国家环保部2016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仅重金属镉的超标率就达7%。

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耕地土壤病有以下10种:耕作层变浅在长期不深耕深松和机械耕作碾压、践踏条件下,耕地土壤耕作层由过去的20~30公分变为15公分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实,“犁底层”位置上移并加厚,成为坚硬深厚的阻隔层,阻碍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阻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减少,抗旱性能下降,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作物营养状况恶化。

土壤有机质减少一是长期不施或少施农家肥,缺少秸秆还田,不种植绿肥,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二是超量施用化学氮肥,以及超出土壤负荷的高产,频繁的表土耕翻,则加剧了土壤碳的耗竭,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恶化,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传病害加剧,土壤净化能力减退等。

土壤板结由于耕地土壤有机质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溉,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破坏了土壤团粒结,致使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直接导致土壤-植物系统缺氧、缺水、缺肥,影响到土壤植-物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甚至某些生理活动和生命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或者终止,或者向有害方向转化。

土壤酸化由于长期过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和化学氮肥,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不断增加并积累,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被作物吸收利用或淋洗而减少,缺乏必要的补充调节,使土壤出现酸化现象。

土壤酸化会加速土壤贫瘠化,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土传病害严重发生。

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尤其是硝酸盐积累更甚。

这些盐分随土壤水分上行聚集到地表,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理化生物性质恶化,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不良,重则造成植物生理干旱,营养障碍、盐害、死亡。

园林植物常见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文/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乔宇沈衍钟近年来,随着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加快,植花种绿已成了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美化环境、提成城市生态品位是其重要功能和目的。

然而人们在绿化实践中大多都忽视土壤的接受能力,忽视对土壤的改良,不断加大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用品的用量,造成了园林养护中令人头疼的病害——土传病害的出现。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物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从植物根部或茎部侵害植物而引起的病害,是一类严重的植物病害。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造成幼苗根腐烂、枯萎或腐烂猝倒。

现将园林植物中常见的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和立枯病的发生症状和规律加以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枯萎病——以合欢枯萎病为例发病症状合欢树枯萎病又名干枯病,是合欢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幼苗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感病植株的叶下垂呈枯萎状,叶色呈淡绿色或淡黄色,而后叶片变黄,根茎基部变软,易猝倒,最后全株枯死。

检查植株边材,可明显地观察到变为褐色的被害部分。

在叶片尚未枯萎时,病株的皮孔中会产生大量的病原菌分生孢子。

这些孢子通过风雨传播。

成株染病,先从1-2根枝条出现症状,病枝上的叶片萎蔫下垂,叶色呈淡绿色或淡黄色,后期干枯脱落,随后部分枝条开始干枯,逐步扩展到整株,至死亡。

截开主干断面,可见一整圈变色环,树根部断面呈褐色或黑褐色。

该病一般先从枝条基部的叶片变黄。

夏末秋初,感病树干或枝的皮孔肿胀破裂,其中产生分生孢子座及大量粉色粉末状分生孢子,由枝、干伤口侵入。

病斑一般呈梭形,黑褐色,下陷。

发病初期病皮含水多,后期变干,病菌分生孢子座突破皮缝,出现成堆的粉色分生孢子堆。

病株边可明显看到病部变褐。

发病规律合欢枯萎病为系统侵染病害,菌种为镰刀菌,传染性强。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过冬。

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自寄主根部伤口直接侵入,从根部侵入的病菌自根部导管向上蔓延至干部和枝条的导管,在维管束内继续繁殖造成输导组织堵塞,并发生毒害作用,最终导致植株萎蔫至死。

土壤土传性细菌病害

土壤土传性细菌病害

土壤土传性细菌病害
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大量使用农化产品,土壤的病害增多,如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感染等,导致土壤酸化,板结,造成一些植物烂根,烂茎,灰霉,干尖,纹枯,立枯,叶斑等出现。

那么土壤土传性细菌病害有哪些呢?
2、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属于土传病害,可以菌丝体在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

小麦包囊线虫主要土壤传播,病原线虫主要以包囊在土壤中越冬。

3、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

玉米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禾谷镰孢和腐霉菌分别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4、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感染,根部和茎基部受害。

主要有四种:链孢菌根腐病、丝核菌根腐病、腐霉菌根腐病、疫霉菌根腐病。

5、棉花立枯病
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线虫在土壤中完成生活循环。

棉苗红腐病病菌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腐生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其病原物大多习居或半习居于土壤中,寄主范围广,且具有传染性,一旦大面积发生很难根除。

如需了解更多土壤病害等小知识,请继续关注自然灾害常识栏目吧。

何为土壤病?

何为土壤病?


何 为 土 壤病 ?
土壤 是一个有生命 的机体 ,它具有 物 质 代询 } 、能量转化和 信息 传导功能 ,一 日 .
土壤 理 化 生 物 性 质 出现 题 ,就 会 影 响 到
土壤 的健康状况和植物 的正常 生长 在农
业 生 产 L, 污 染 足 土 壤 众 多 问 题 中 的 一 个 ,农 业 专 家 称 之 为 “ 土 壤病 ” :“ 土 壤 病 ”到 底是 啥病 ? 让 我 们 通 过 视 频 米 r解
发 现 了 另一 个致 富 “ 法宝 ” :那 到 底 是 什 么
呢 ? 赶 紧 跟 随 记 者 去探 个 究竟 吧 !
( 请 用 手 机 微 信 扫 描 二 维码 观看 视 频 j
月 饼 选 购 技 巧
中秋 节将 至 ,各式各样 的荚昧月饼纷 纷 上市:很多人部想选 购一些 月饼送给亲 朋好 友 ,然而 ,面对货架上琳 琅满 目的月 饼 ,不少人不知如何下手 j怎 样正确选购


( 请 用 手机 微 信 扫 描 二 维 码 观 看 视 频 )
火 龙 果 树 收 花 不 收 果 的 奥秘
火 龙 果 不 仪 味 道 香 甜 ,还 具 有 很 高 的
营养价 值 ,它集水 果 、花 蕾 、蔬 菜 、医药 优 点 于一 身 一不但 营 养丰 富 、功能 独 特 ,
而 且 很 少 有 痫 虫 害 ,生 长过 程 几 乎 不使 H j 任 何 农 药 ,是 一 种 绿 色 、环 保 果 品 其经济效 益保 持 较 高水平 ,不 少种植大 户纷 纷扩大 火龙 果
种 植规模 然 ,还 有 些 人 存 火 龙 果 树 上
月饼 呢 ?一 起 通 过 视 频 来 看 看 吧 。

农田常见的十种土壤病的为害

农田常见的十种土壤病的为害

害2023-11-05•土壤侵蚀•土壤硬化•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生物污染目录•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农药污染•土壤营养失衡•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下降目录01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因受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流失。

定义土壤侵蚀具有普遍性,从平原到山地,从森林到草原,甚至在沙漠和荒漠地区都有可能发生。

特点定义与特点危害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影响土壤侵蚀还会导致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淤积,影响水文循环和水利工程的效果。

危害与影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来保持水土,减少侵蚀。

生物措施修建梯田、拦沙坝等工程来防止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合理耕作,保持水土,增加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农业措施防治措施02土壤硬化定义土壤硬化是指土壤内部物理性质变差,土壤颗粒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变得坚硬、不透气、不透水的一种现象。

特点土壤硬化通常是由于长期过度耕作、水土流失、缺乏有机质等原因导致的。

这种土壤问题会导致植物根系生长受阻,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定义与特点危害与影响危害土壤硬化会导致植物根系生长受阻,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土壤硬化还会增加农民的耕作难度,提高生产成本。

影响土壤硬化会对农田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包括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等。

同时,土壤硬化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防治措施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轮作、休耕等,避免过度耕作导致土壤硬化。

合理耕作增加有机质改善灌溉条件使用土壤改良剂施用有机肥或生物肥料,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改善灌溉条件,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土壤颗粒结构的保持。

使用专门的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木质素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

03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逐渐降低pH值,形成酸性土壤的过程。

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势。
土壤病虫害的预警系统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农田土壤、气象、种植结构等相关数据,分析病虫害发生规 律和趋势。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户采取防治措 施。
动态监测与更新
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更新预警信息,确保预警的准确 性和时效性。
提高可能导致土 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的积 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 。
农药使用
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可能破 坏土壤生态平衡,增加病 虫害的抗药性。
03 土壤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轮作制度
01
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同一种病虫害在同一地块连续发生
,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
精耕细作
01
土壤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和产量等方面。
02
病原微生物和害虫侵染植物后, 会导致植物生理功能紊乱,出现 生长缓慢、黄化、矮小等症状, 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02 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土壤环境因素
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土、粘土 、壤土)具有不同的通气性、排 水性和肥力,可能影响病虫害的
02
通过深耕、中耕、除草等农艺措施,改善土壤通透性,减少病
虫害滋生的环境。
选用抗病品种
03
选用对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自然抵
抗力。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引入
生物农药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 蝇等,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利用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源农药、微 生物农药等,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户对土壤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
技术支持

土壤病害的预防措施

土壤病害的预防措施

土壤病害的预防措施土壤病害是指土壤中存在的一类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真核微生物等引起的疾病。

这些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土壤病害的发生,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预防土壤病害的几种常用方法:1. 合理轮作:轮作是指在不同地块间交替种植不同作物的农作制度。

通过合理的轮作,可以避免同一作物连续种植在同一块地上,减少土壤中同类病害的传播和积累。

同时,轮作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2. 控制病原菌的扩散:病原菌是引起土壤病害的主要元凶之一。

为了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定期清除田间秸秆和杂草,这些植物残渣是病原菌的重要寄主。

其次,要做好农具、肥料和种苗的消毒工作,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病害的农作物,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原菌进一步传播。

3.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是预防土壤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缺乏这些养分将降低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因此,农民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施肥,保证农作物获得足够的营养。

4. 引入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土壤病害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抗病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能够减轻病原菌对作物的侵害。

因此,在选购种子时,农民应尽量选择抗病品种,以提高作物的整体抗病能力。

5.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预防土壤病害的基础工作。

农民应该保持田地的清洁卫生,注意水土保持,减少土壤侵蚀。

此外,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和病虫害的虫卵,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此外,还应及时修剪行道树和果树的枝干,减少霉菌等的滋生。

6. 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对于预防土壤病害非常重要。

农田过湿或干旱都会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使作物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

因此,农民应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避免土壤过于湿润或干燥。

综上所述,预防土壤病害需要全方位的工作。

土壤病害的防治方法与措施

土壤病害的防治方法与措施

土壤病害的防治方法与措施土壤病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农作物健康生长和产量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土壤病害带来的困扰,农业科学家和农民们研究和实践了许多土壤病害的防治方法与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壤病害防治方法与措施,并探讨它们的可行性。

一、土壤病害的分类与特点土壤病害广泛存在于农田和果园中,可分为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土壤病害。

真菌性土壤病害如褐根病、立枯病等,细菌性土壤病害如炭疽病、斑点病等,病毒性土壤病害如花叶病毒病等。

土壤病害的主要特点是基因多样性强,易于传播和扩散,且病原体存在于土壤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二、土壤病害的预防与治理2.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土壤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经过人工选育或基因改良的抗病品种,可以降低土壤病害的发生率。

种植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病原体在土壤中的积累,减轻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农民们在种植季节选择抗病品种,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土壤病害的发生。

2.2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有效控制土壤病害的一种方法。

通过轮换不同的农作物,可以减少同一种农作物连续种植对土壤中病原体的积累。

农作物轮作可以破坏病原体的生长环境,降低土壤中的病害发生风险。

同时,合理轮作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制剂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制剂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强土壤抗病能力的有效手段。

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制剂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诱导植物的抗病机制,减轻土壤病害的危害。

2.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在土壤病害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体,减轻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和使用方法的正确,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应定期更换使用的化学农药,避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土壤有病的六大特征!

土壤有病的六大特征!

土壤有病的六大特征!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然而,土壤也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将介绍六大土壤有病的特征。

首先,土壤潮湿。

患病的土壤通常会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是由于病原菌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导致的。

潮湿的土壤容易滋生病菌,进而侵害植物根部,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其次,土壤变色。

土壤患病后,往往会出现颜色的变化。

例如,病毒感染的土壤往往变得偏黄,细菌感染则会使土壤呈现褐色或黑色。

这些变色通常是由于病原菌代谢产物的反应或土壤中的物质分解引起的。

第三,土壤质地失衡。

病菌入侵土壤后,会破坏土壤的颗粒结构,导致土壤质地失衡。

例如,真菌感染的土壤常常会出现粘性增加、凝结度下降的情况,使得土壤排水不畅,加剧了土壤病害的发生与扩散。

第四,土壤气味异常。

病害导致的土壤通常会产生异常的气味,如腐烂、发臭等。

这是由于病原菌分解植物残渣、有机物质时产生的一系列气味物质。

气味异常可以帮助诊断土壤的疾病类型以及严重程度。

第五,土壤养分减少。

病原菌入侵植物根部后,会通过分泌物消耗土壤中的养分,使得土壤养分含量下降。

这通常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表现为植物叶片黄化、萎蔫等现象。

最后,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患病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减少土壤的生物多样性。

这样一来,土壤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使得病害的扩散更加容易。

以上六大特征是土壤有病时常见的现象,每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判断土壤是否受病害影响的依据。

当土壤出现这些特征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灭菌、施用抗生素等,以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和对植物的危害。

同时,定期检测土壤状况,加强土壤的养护和管理也是预防土壤病害的重要手段。

土传病害根治的方法

土传病害根治的方法

土传病害根治的方法
土传病害是指由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这类病害往往难以根治,因为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病原菌种类多,传染性强。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有效地防治土传病害。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土传病害的地方,我们可以采取翻耕、灭菌或换土等方法。

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使得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失去生存条件;灭菌则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高温灭菌等方法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换土则可以直接替换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达到清除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抗病品种或使用生物防治来防治土传病害。

抗病品种是指耐病性强的品种,如水稻的抗稻瘟病品种,可以通过选育来获得。

而生物防治则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方法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比如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最后,我们要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健康状况。

要注意轮作,不让同种作物连续种植,以免病原微生物滋生;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还要注意土壤养分的平衡,不要过度施肥,以免病原微生物利用养分大量繁殖。

总之,防治土传病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同时还要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健康状况。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根治土传病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 1 -。

“土壤病”, “土传病”的防控方法

“土壤病”, “土传病”的防控方法

“土壤病”,“土传病”的防控方法
“土壤病”是由于土壤自身不健康引起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土传病”是由于各种病源菌在土壤中生存或寄生并通过土壤传播给农作物所发生的病害。

“土壤病”表现:
农作物抗逆性弱,根系不发达以至腐烂,植株矮小或不能正常生长,常发生小叶、黄叶、早期落叶、花而不实和落花落果,果实畸形或失去了果品原有的良好风味,甚至出现不安全食品等等。

“土壤病”的成因:
⒈长期不深耕造成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层土壤板结严重;
⒉盲目大量使用化肥引起肥害及土壤营养比例失调;
⒊掠夺式营养管理导致土壤严重缺乏中微量营养元素;
⒋以化肥、农药及重金属为主要污染源的土壤污染;
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⒍长期不施有机肥导致土壤有机质缺乏,盲目管理造成的设施农业土壤综合症等。

“土壤病”的防治
⒈ 深耕、深松,使土壤耕作层保持在20厘米以上,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⒉ 科学平衡施肥,防止营养比例失调、土壤酸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问题。

⒊ 控制高残留农药、工业废弃物等含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进
入农田。

⒋ 提倡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⒌ 增加腐植酸类肥料、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钝化土壤重金属、激活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

常见的10种耕地土壤病!障碍、盐害、死亡.doc

常见的10种耕地土壤病!障碍、盐害、死亡.doc

常见的10种耕地土壤病!障碍、盐害、死亡我们在耕地上种庄稼,几乎所有的措施都要通过土壤才能发挥作用,一个好的措施,不仅对作物好,对土壤也好,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某些措施对作物有利,对土壤有害,不仅它在作物上的作用有限,还会影响土壤健康,使土壤出现亚健康病态,甚至死亡。

常见的耕地土壤病有以下10种:1.耕作层变浅在长期不深耕深松和机械耕作碾压、践踏条件下,耕地土壤耕作层由过去的20~30公分变为15公分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实,犁底层位置上移并加厚,成为坚硬深厚的阻隔层,阻碍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阻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减少,抗旱性能下降,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作物营养状况恶化。

2.土壤有机质减少一是长期不施或少施农家肥,缺少秸秆还田,不种植绿肥,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二是超量施用化学氮肥,以及超出土壤负荷的高产,频繁的表土耕翻,则加剧了土壤碳的耗竭,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恶化,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传病害加剧,土壤净化能力减退等。

3.土壤板结由于耕地土壤有机质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溉,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破坏了土壤团粒结,致使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直接导致土壤-植物系统缺氧、缺水、缺肥,影响到土壤植-物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甚至某些生理活动和生命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或者终止,或者向有害方向转化。

4.土壤酸化由于长期过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和化学氮肥,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不断增加并积累,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被作物吸收利用或淋洗而减少,缺乏必要的补充调节,使土壤出现酸化现象。

土壤酸化会加速土壤贫瘠化,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土传病害严重发生。

5.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尤其是硝酸盐积累更甚。

这些盐分随土壤水分上行聚集到地表,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理化生物性质恶化,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不良,重则造成植物生理干旱,营养障碍、盐害、死亡。

土壤疾病的防治与治疗

土壤疾病的防治与治疗

土壤疾病的防治与治疗土壤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土壤也是各种病害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途径。

土壤疾病给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土壤疾病的防治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壤疾病的种类和危害土壤疾病主要分为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和体壳动物性四类。

它们通过侵染植物根系、茎、叶和果实,破坏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影响着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真菌性土传病主要有根腐病、黄瓜病、晚疫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害侵染植物根系和茎部,破坏植物的吸收和运输系统,使植物发黄、萎蔫、死亡。

细菌性土传病主要有软腐病和细菌性溃疡病等。

这些病害会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引起植物出现软腐、水浸现象,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植株死亡。

病毒性土传病主要侵染植物的叶片,造成植物出现黄化、扭曲、叶芽坠落等症状,表现为生长缓慢、产量低下、品质下降等现象。

体壳动物性土传病主要有线虫病,这类病害会侵染植物的根系,破坏植物的吸收和运输系统,导致植株萎缩、生长迟缓、产量下降等现象。

二、土壤疾病的防治措施1.选择耐病品种耐病品种是指对某种病害有较强的抗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害的侵袭。

因此,在进行作物种植前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土质、气候和种植历史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

2.土地轮作土地轮作是通过改变作物在土地上的种植顺序,使得不同的作物在土地上交替种植,以破坏土壤中病原体的生长条件,从而减少土壤病害的发生。

3.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通过在土地中添加杀菌剂,来抑制和杀死病原体的生长,从而对土壤病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但是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使用时需要格外谨慎。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手段,对土壤病害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对作物无害。

例如,利用有效微生物、天敌生物、寄生菌等来控制土传病害。

三、土壤病害的治疗1.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通过将消毒剂喷洒或施入土壤中,对土壤中的病原体进行消杀的一种方法。

土传病害发生特点

土传病害发生特点

土传病害发生特点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场所。

土传病害(Soil-borne diseases)是指一类病原体侵入土壤,通过土壤生态系统、植物根系等途径,对植物进行病害侵染、破坏和危害的病害。

他们亦常表现为高难度的病害,一旦发生就很难被控制,给农作物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土传病害发生的特点是具有隐蔽性、长时间的固定性、地域性和细胞周期内的种群变化。

这些特点导致土传病害防治面临巨大的挑战,使得病害在植物中的存在难以被察觉和发现,从而增加了病害扩散和危害的难度。

土传病害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许多土壤传播病原体的研究不充分,甚至不清楚病原体的存在。

其次,病原体在沉寂期间无法根除,而经历干旱或雨水过多等一系列事件时,这些病原体得以活跃,并向植物发起猛烈攻击。

再次,土传病害很难被直接观察,而需要通过一些间接表现来识别疾病存在的证据。

例如,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叶片变黄或生锈,枯萎和死亡等。

第三,土传病害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每个地区的土壤环境、气候因素和栽培模式不同,往往会促进一些特定的土传病害的发生。

例如,在气候潮湿的区域,病菌如青枯病菌和立枯病菌易于滋生,因而引起的植物疾病也会增加。

设立了土传病害特区,尤其是在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

例如,为了防治早疫病,一些区域的农场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阻止病害的传播。

最后,土传病害会在细胞周期中产生一种种群变化,这使得病害的防治工作更加困难。

例如,季节转换过程中,病原体数量会发生变化,而土传病害的固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防治土传病害的方案中,必须考虑从回土、进行地面覆盖到发挥植物与土壤互动的作用等各种因素。

总体而言,土传病害的发生特点十分复杂,隐蔽性和长期性特别突出,因此预防和控制这种病害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将种植技术措施及其定期修整维护到位,加强土壤管理,提高栽培品种的抗病能力等多种方法。

同时,加强病原体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病害监测与报告机制,指导生产管理工作,使得土传病害的防治工作能够得到更加完善和精准的实施。

土传病害根治的方法

土传病害根治的方法

土传病害根治的方法
土传病害是指由土壤中的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种病害往往难以根治,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治土传病害,我们需要采取根治的方法。

我们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杀死土壤中的病原体,减少病害的发生。

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氯化汞、氯化钠等。

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土壤和植物造成伤害。

我们需要加强土壤管理。

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润、加强通风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轮作、间作等措施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我们需要选择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选择抗病品种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害选择相应的品种,同时还需要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等因素。

根治土传病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消毒处理、土壤管理和选择抗病品种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土传病害的解决方案

土传病害的解决方案

土传病害的解决方案引言土传病害是指由土壤中的病原体引起的农作物疾病。

土传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影响农民的收益。

为了解决土传病害问题,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传病害解决方案,包括合理轮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利用生物防治等。

一、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土传病害防治方法。

轮作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不同作物之间轮换种植,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轮作可以打破病原体的生物循环,减少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和繁殖,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土传病害的效果。

在轮作中,应选择与作物病原体无关或抵抗性较强的作物进行间作,避免连作同一作物。

二、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有机质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病害的一种有效方法。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的持水性和通气性,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给能力。

此外,有机质还能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种植绿肥作物、施入农家肥、利用农田废弃物等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利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土传病害防治方式。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寄生虫和拮抗微生物等益生物种群,来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和繁殖。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和寄生虫、施用拮抗微生物制剂等。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资源,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具有较好的长效控制作用。

四、科学施肥和灌溉科学施肥和灌溉方式是预防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精确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和缺肥。

同时,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减少病原体在土壤中的传播和繁殖。

五、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土传病害的关键。

通过定期巡场、实施调查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病害的蔓延趋势和病原体的繁殖情况。

预警系统可以及时预报病害风险和发展势头,帮助农民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病”到底是什么病?
据近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公报,中国16.1%的土壤受到污染,其中耕地
污染比例是19.4%,0.5亿亩耕地已不适宜耕种。

环保人士称,余下的耕地
大部分属于中低质量水平。

在农业上,污染是土壤众多问题中的一个,农业专
家称之为“土壤病”。

“土壤病”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土壤是一个活的有生命的机体,它具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导功能,一旦土壤理化生物性质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土壤
健康状况和植物正常生长。

其次,我们还必须弄清“土壤病”和土传病害这两个概念。

“土壤病”是由于土壤自身不健康引起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而“土
传病害”则是因为各种病源菌在土壤中生存或寄生并通过土壤传播给农作物所发生的病害。

“土壤病”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如何判断?
要判断土壤有没有病,首先要看生长在土壤上的农作物有没有病状,如果
作物因非侵染性病害而不能正常生长,那就证明土壤本身有问题,属于不健康
土壤引起的病害。

换言之,凡是由于土壤不健康而影响或引起农作物发生的病害,就是“土壤病”。

“土壤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长期不深耕造成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层土壤板结严重;
二是盲目大量使用化肥引起肥害及土壤营养比例失调;
三是掠夺式营养管理导致土壤严重缺乏中微量营养元素;
四是以化肥、农药及重金属为主要污染源的土壤污染;
五是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六是长期不施有机肥导致土壤有机质缺乏,盲目管理造成的设施农业土壤
综合症等。

“土壤病”危害巨大,比如,农作物抗逆性减弱,根系不发达以至腐烂死亡,植株矮小或不能正常生长,常发生小叶、黄叶、早期落叶、花而不实和落花落果,果实畸形或失去了果品原有的良好风味,甚至出现不安全食品等等。

以下是几点“土壤病”防控意见:
1、改变不良的耕作习惯。

改“以旋代耕”为深耕、深松,使土壤耕作层保持在20厘米以上,以解决耕作层浅的问题,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2、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合理调整化肥用量。

彻底纠正盲目、大量使用化肥的错误,防止营养比例失调、土壤酸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问题。

3、合理使用农药和除草剂。

严格控制高效、高残留农药进入田间,以避免污染土壤和食品。

4、增施有机肥料,大力提倡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

5、使用土壤调理剂解决“土壤病”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增施土壤调理剂,能起到补充中微量元素、降解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调节土壤酸碱度、构造土壤团粒结构、净化土壤环境等多种作用,因而鼓励使用土壤调理剂解决“土壤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