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度量物体的面积,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对于测量和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面积的概念与长度、体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建立起面积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转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用面积单位度量物体的面积。
2.学会简单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物模型、卡片、练习题等教学道具。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提问:“请大家看看周围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讲解面积单位的由来和转换。
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如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注意单位转换。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课时
安排
5课时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目
标
1.体会面积的含义。
2.结合实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4.在比较面积大小、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等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
学
重
难
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面积概念,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及其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材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后面学习其它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打基础。
学
情
分
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表象思维为主,处在直观的辨认水平,从逐渐积累经验,向以依据特征为主的初级概念判断水平发展。所以教学内容以具体的画图、操作为主,在画图、操作中感受面积大小、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五面积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的换算什么是面积教学内容:什么是面积(教材第49、50页)教学目标:1.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数学书和信息书)同学们熟悉这两本书吗?它们什么是一样的?学生会说到是大小一样,追问: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学生会尝试说出是面一样大,或是会用手摸书的封面来解释。
然后,师对全体生:我们大家都来摸一摸,再来说一说,数学书和信息书的封面一样大。
生:主动去摸一摸,然后其他学生也来摸。
师:那这两枚硬币呢?有什么不一样吗?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师:这是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谁想和老师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
这两片树叶有面吗?(在展台展示一名学生摸的过程)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物体什么?(表面)比的又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慢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师: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面的面积?并用学生举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说一说。
屏幕展示书上四幅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
师:这些图形能通过摸来感受它们的大小吗?这些图形有大小之分吗?那也就是说这些封闭平面形也有面积,谁能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哪里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把面积呈现出来?生:指出面积,课件演示(用单一颜色涂色)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出几名学生描述)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面积》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问题: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
我知道了客厅 的长和宽。
地砖是正方形的, 边长是……
问题: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我这样算:边长是1分米,面积 就是1平方分米。
还可以这样算:边长是10厘 米,面积就是10×10=100 (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二)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仿照上面的方法说一说。
问题:(1)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90×6=540(平方米) 540平方米=54000平方分米 54000÷4=13500(块) 答:需要13500块。
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3. 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 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 1平方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1.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5个
16个
27个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2. 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
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
8平方厘米
最小
10平方厘米
最大
9平方厘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教案)第五单元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课程名称:小学数学——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适用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时间概念,如“年”、“月”、“日”、“小时”等;2.学生能够掌握用各种单位表示时间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计算;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时间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2.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
三、教学难点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
五、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引入请学生拿起手表,指着当前的时间,问:“现在是几点几分?”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单位,如“时”、“分”。
2.授课主题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1)年:一年有12个月,365天或366天。
通常使用“年”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今年8岁。
”(2)月:一个月有30或31天,2月有28或29天。
通常使用“月”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这个月有30天。
”(3)日:一天有24小时,通常使用“日”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今天是几号?”(4)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钟。
通常使用“小时”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上课需要1个小时。
”(5)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通常使用“分钟”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们从7点开始上学,用时30分钟。
”3.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讲授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并示范各种题目的解法。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2年3个月共有多少个月,应该如何计算?解题过程:1年=12个月2年=2×12=24个月3个月=3个月2年3个月=24+3=27个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诸如“5小时等于多少分钟?”等类似问题。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请学生围绕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进行讨论,如“我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用来学习?”,“如果我们在上午10点开始游戏,玩了2个半小时,结束时间是几点?”等问题。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5篇每个三班级数学教师都应当让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把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知道如何写三班级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共享一下。
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生疏”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头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接受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猎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简洁建立表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轻松掌握数字游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轻松掌握数字游戏轻松掌握数字游戏数字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锻炼智力的方式。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易于操作的数字游戏,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数字。
一、数字拼图将一个正方形分成九个小正方形,里面填入从一到九的数字,使每行、每列、每个九宫格内的数字都不相同。
这个数字游戏被称为“数独”。
在数独游戏中,孩子需要运用思维和逻辑,较快地解出数字拼图,从而让游戏更有趣味性。
而且,这个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锻炼孩子的耐性。
二、数字连连看在数字连连看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找到相同的数字,将这些数字连起来,直到整张图上的数字全部消除为止。
数字连连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在数字连连看游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复杂的逻辑关系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分析和了解,这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三、数字猜谜游戏在数字猜谜游戏中,孩子需要通过提示和牵连来猜出一个数字,比如说,1和2的差距是多少,3和4的和是多少,等等。
数字猜谜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加孩子们对数字的理解。
通过猜谜游戏,孩子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数字的特点和规律有更多的认识。
四、数字迷宫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需要走路来找到终点,而路上会有一些数字的提示,孩子们需要根据这些数字来确定走路的方向。
数字迷宫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对不同的操作有更好的理解。
孩子们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学的威力。
五、数字算术游戏数字算术游戏有很多种,比如说,让孩子们总结每个整数的倍数是哪些数字,或者是让孩子们计算一些基本的数学公式。
数字算术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在算术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锻炼算术思维,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准地算出一些基本数学题目。
以上就是我为《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轻松掌握数字游戏》这篇文章准备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分一分第一课时教...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分一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岭背中心小学钟小英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第六册P53---54页二、设计思想《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观察、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先从学生们熟悉的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通过学生动手折纸,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及其几分之几的分数。
“认识分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操作、观察、讨论、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交流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几的表象。
六、教师教具和学生学具的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小黑板学具准备:一支彩笔、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片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星期天,笑笑和淘气一起吃晚餐,我们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图片出示“丰盛的晚餐”)。
生1:他们准备了两瓶水、四个苹果、一个蛋糕。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请坐!这时笑笑说话了:‘你会公平地分给我和淘气吗?’哪位同学会?请举手!生2:4个苹果每人分2个,2瓶矿泉水每人分得1瓶,1个蛋糕每人分得半块。
师:同学们认为他分得公不公平?为什么?生3:公平,因为他们分得的同样多。
师:很好,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我们的校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我们的校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来自一所城郊小学,大部分学生家庭都是农民家庭,数学基础较薄弱。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我们的校园》,属于数学下册中的第五章,主要涉及到校园中的空间与方向知识。
教学目标: - 了解和掌握两点间的方位关系,能够将方向词语与方向相应的表示法相互转换。
- 能够在平面上利用简单的几何工具把场地、建筑物和环境组合成能反映校园布局情况的简图。
- 能够利用简图或实景图解决查找和描述校园中各处的方位关系、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设计本节课采用“问答交互+拓展活动”教学模式。
2.1.1 引入环节在教室中播放校园的全景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寻找自己的学校,并提出问题:“我们认不认识这里?这是什么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这个地方靠近哪里?”让学生在猜测、发问中,引导他们关注方位、位置、朝向等概念。
2.1.2 讲解知识点通过展示教科书上的图片和地图,向学生介绍方位、位置、大小、朝向等概念。
并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分类方向词汇,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前后等。
在具体的示例中让学生理解方向词语与方向相应的表示法相互转换,同时加深对方位、位置等概念的理解。
2.1.3 巩固练习1.听音辨方向:通过播放声音,考察学生对方位词汇的反应能力。
2.校园方位练习:让学生拿出纸和笔,在班内或学校某个区域进行绘图训练,并在图上标注方向词汇,加深对方位、位置、大小等概念的理解。
3.校园导航:独立或组队,学生利用简图或实景图解决查找和描述校园中各处的方位关系、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题目不限于校园,也可以拓展到周边环境、社会中的方位关系等。
2.1.4 拓展活动通过参观校园、访问老师、调查家庭、阅读故事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方位、位置、大小、朝向等概念的理解。
2.2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操作性强、形象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校园中的空间与方向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面积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什么是表面积,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什么是表面积。
2. 能够通过计算确定物体的表面积。
3. 能够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表面积的概念。
2.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实物物体等。
2. 学生准备: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使用投影仪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实物物体,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表面。
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表面积?请想一想并给出你的答案。
步骤二:讲解1. 解释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是指一个物体所有外部的面积总和。
2. 使用投影仪展示例子,并引导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表面积的计算。
步骤三:训练1. 找出教室中的一些物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计这些物体的表面积并进行计算。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展示,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表面积的。
步骤四:拓展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表面积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某个纸箱的表面积是多少?一块纸可以覆盖多大的表面积?2. 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表面积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归纳出本节课的关键点。
课后作业1. 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题。
2. 思考并记录三个与表面积相关的日常生活问题。
以上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面积教案的内容。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授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课题分一分(一)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地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导学过程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课题分一分(一)课时第二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地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导学过程一、预习互测:1.请你将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
折一折2、请你将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折一折3、把自己准备的图形平均分。
二.交流质疑小组交流,把()平均分成()份。
三.合作探究认识1/4、2/4、3/4、4/4。
动手操作,并写出结果。
(1)把手中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
(2)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
涂色的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4)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
涂色的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5)如果我把整张纸都涂上颜色,那么应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6)4/4。
4/4也就是这1张纸,所以还可以用()来表示。
四.展示交流先小组交流结果,然后全汇报。
小结:像1/2、1/4、2/4、3/4……都是利用平均分得到的数,这就是分数。
五.点题精炼1.出示书本第54页的说一说。
2.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三幅表示什么意思?3、练习书本上55页。
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第2题.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第3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如果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第1课时调查统计活动◆教学内容教材44~45页调查统计活动。
◆教学提示1、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每个活动环节的重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造性地组织调查活动。
2、例2中的调查方式要经全班讨论,由大家决定。
可以用举手方式,写纸条或投纸袋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以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统计表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调查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体会调查数据在说明问题中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能用画“√”的方法记录收集的数据。
难点:能正确在统计表中填写收集的数据。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调查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各种水果图,请学生们谈谈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我们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学生最多?学生猜测,意见不一,引出课题——调查统计活动设计意图:利用谈话,提出问题,由学生意见的不一致引出调查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问题:假设班里要举行联欢会,班委会决定买两种水果,需要调查一下,选两种咱们班同学们最爱吃的水果。
师说明用填表的方法来调查并提出要求:在调查表中选自己最爱吃的水果选项下面打“√”,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水果可以在“其它”一栏里写出来。
学生明白要求后,发放调查表进行填写。
(2)、整理调查结果。
收齐调查表,选三名同学唱票、查票、画“正”字记录。
全班一起整理出调查结果。
教师板书统计表。
(根据我班实际情况调查的结果)(3)、观察统计表,提出问题:从统计表的结果中,你得到那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意见。
如最爱吃苹果的人最多,最爱吃其他水果的最少,喜欢吃葡萄和香蕉的人数一样多等。
设计意图:用画“√”的方法收集数据,让学生参与画“正”字的方式整理出统计表,进行分析数据,得到有关信息,可以更好的进行判断,解决问题。
(4)、课件出示今天几种水果的市场价格。
分组交流合作。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胶棒、长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涂色的游戏,我们把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请一位男生上来再请一位女生上来,女生给这个图形涂色,男生给这块黑板涂色, 我说开始你们就开始涂,预备开始涂,好停!我宣布女同学获胜,我们看看男同学涂好了吗?男生你服吗?生:不服师:为什么不服?生:因为他的比我的小师:他的什么比你的小?生:他涂的面比我涂的面小.师: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女生涂的面,这是男生涂的的面,男生认为女生涂的面小一些,男生要涂的面大一些,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这个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由于女生涂的面小,男生涂的面大,所以这次比赛成绩无效,我们通过刚才的游戏发现面有大有小,(板书大小)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面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我们的手掌面,大家一起来摸摸自己的手掌面,非常不错。
好,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数学书拿出来,跟着老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数学书的下面,他还有面吗?生:有侧面师:那大家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侧面,非常好,请大家静静的将数学书放好,刚才都是老师带着大家找面摸面,那请你们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还发现哪些面呢?你来说生:桌子的桌面我们大家一起摸一摸,非常不错,请坐。
师:你来说生:讲台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找的真准确。
师:你来说生:手背面师:大家一起来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好请坐,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生:黑板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摸不到的地方老师来帮帮你,黑板的面可真大呀,黑板的面比谁的面大呢?你来说生: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能像这样比一比别的物体面的大小吗?生:门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生:窗户的面比课桌的面大,生:课桌的面,比铅笔盒的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比练习本的封面大师:你们可真聪明,我们发现物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课题)好,请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声音真洪亮,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比如我们把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我们一起一边摸一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和老师一起边摸边说一遍师:我们手掌面的大小叫做手掌面的面积。
初学者必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初学者必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是观察物体。
观察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之一。
观察物体需要用到肉眼和各种工具,需要集中注意力,搜集、比较、分类、归纳等。
本文将为初学者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定义,掌握物体的基本性质;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搜集物品信息,并用口头或书面方式描述;3.能将物品按照相同和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掌握分类规则;4.能从多个物品中找出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教学重点1.物体的基本性质;2.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3.分类规则的掌握。
教学难点1.分类规则的掌握;2.对比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呈现多种物品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物品的样子和特点。
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物体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学习重点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组同类物品的外形、大小、颜色、形状、材质等特点,并将它们分为两类。
学生自己想出分类规则:相同点在一类,不同点在另一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类原则,如颜色、形状、大小等,从而掌握分类规则。
三、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听一段录音或看一组图片,了解每个物品的特点和规则,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则进行筛选分类。
比如:根据金属和非金属的材质将一批物品进行分类。
学生按照分类原则筛选,并理解其中的规则和关系。
四、思维拓展教师呈现两个外形和尺寸不同的物品,要求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文字或图示表现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点的原因,比如物品结构、使用功能等,从中锻炼学生的询问、分析和归纳能力。
五、小结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分类规则和方法。
六、课后作业1.观察家庭里的物品,将它们按照材质或其他规则分类,并录入笔记本;2.观察校园内或街道两侧的建筑物或景观,发现相同和不同点,并用文字或图示表现出来。
本文介绍了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直线、线段、射线和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及性质2.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画法3.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及性质,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画法。
2.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的理解,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画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2. 学具:直尺、量角器、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繁忙的工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认识并掌握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它们的画法。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巩固练习: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及性质2.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画法3.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画出直线、线段、射线和角2. 提高题:运用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解决实际问题3. 拓展题:探索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掌握情况4. 学生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画法的掌握情况5.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6.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注:本教案为初步设计,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要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0~64页。
1.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试一试)》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试一试)》教案
1.教材章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章《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教学内容:
a.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b.学会计算规则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c.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边缘线的长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周长的基本概念。周长是指封闭图形所有边的总长度。它是衡量图形大小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设计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长方形为例,计算其周长,并讨论周长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周长的定义和计算规则图形周长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中的单位换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c.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周长测量:学生在将周长知识应用于实际测量时,可能会遇到不规则图形,不知如何处理。
-举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软尺或绳子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例如通过绕图形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来估算周长。
d.周长计算中的单位换算:在进行周长计算时,可能会涉及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举例:给出图形的边长以厘米为单位,要求学生计算以米为单位的周长,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单位换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黑板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测量教具的周长,演示周长计算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7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的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人数分配问题为例,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强调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问题情境: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明确问题所求。
2. 解题步骤: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解答。
3. 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有10个,香蕉有5根,请问小明家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 答案:小明家一共有15个水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提高孩子数学解题水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提高孩子数学解题水平。
一、课前预习
在课前,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要求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让孩子在探索当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通过观察和发现,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生活实践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践,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并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超市中让孩子学会计算价格折扣,或者在旅行中对比不同地方的尺码单位等等,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
三、多角度授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角度和方式授课,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数学游戏、教具等等,都可以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四、巩固练习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引导孩子进行多次练习和巩固,让孩子们养成反复练习的好习惯。
同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难度和题型让
孩子进行练习,让孩子本着不断挑战自己的精神去学习。
通过多次练习,孩子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需要多思考、多尝试,不断创新,发掘孩子们的潜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解题水平,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主备人:李玉颖执教人:李玉颖课型:新授课时编号:28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教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课本58页例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抢答:(1)3个十是()?30是()个十?(2)300是()个百?60是()个十?(3)9个十是()?3个30是()?2、口算。
120×2 400×2 30×3 40×4 200×813×3 50×9 23×2 11×5 20×6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教学新知识呢?2、出示情景图:引教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学例11、分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 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3、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2)汇报口算方法:b.你怎么口算?(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4、学生回答后教师引教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我会算。
60×60 90×80 31×20 80×70700×20 11×40 12×400 23×20500×40 40×80 80×300 41×2002、我能行。
(1)口算24×20时,想:()去掉0变为(),24×()=(),在()后面添上1个0是()。
(2)一个因数是32,另一个因数是30,积是()。
(3)30个200是().(4)400的4倍是()找生口答。
3我最棒。
比一比,在()里填上﹤、﹥﹦60×60()50×70 50×40()100×20 400×7()40×70 90×30()80×404、引教学生了解练习十四第3题的题意,“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6角的邮票”,解决“一共付多少钱”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5、引教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交流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达标检测:基训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拓展练习,巩固延伸板书设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300×10 60×10300×30 60×30教学反思:2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主备人:李玉颖执教人:李玉颖课型:新授课时编号:29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课前预习:课本59页例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2、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3、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教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指名汇报。
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教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教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1)小组合作教学,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达标测试:基训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例2: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
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22×18≈400教学反思:3 口算与估算的综合练习主备人:李玉颖执教人:李玉颖课型:练习课时编号:30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乘法口算的正确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2、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到计算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乘法口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1、说说乘法口算的方法2、说一说乘法估算应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夺红旗小游戏:P62 第9 题①全体动笔,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小组派代表参赛。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2、估算小竞赛:P62 第10 题独立完成,小老师点评。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教材62页第11 题指名读题,看清有几个问题?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P62 第12 题引导:“平均每年增加200 千克,20 年后增加了多少千克?出生时原有多少千克?”小组讨论后再解答。
3、估一估,哪些算式的积一定小于1200?你是怎么想的?39×29 43×30 41×36 60×18 59×19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些方面还要加油?板书设计:口算与估算的综合练习教学反思:4 笔算乘法(不进位)主备人:李玉颖执教人:李玉颖课型:新授课时编号:3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⑴24+24+24+ ……+24=288⑵12+12+12+……+12=288⑶24×2×6=288⑷24×3×4=288⑸12×6×4=288⑹12×8×3=288⑺20×12+4×12=288………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5、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学生讨论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6、研究笔算的方法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24 24×12 ×1248……2×24的积48……2×24的积24 ……10×24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拆数)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23×13 41×21 23×322、做一做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板书设计:笔算乘法(不进位)24×12﹦288小红这样想:24×10=240 2 424×2=48 ×1 2240+48=288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主备人:李玉颖执教人:李玉颖课型:练习课时编号:32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册p64 的练习及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