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留日小说中的东京镜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1.2 郁达夫的东瀛之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1.2 郁达夫的东瀛之恋

郁达夫的东瀛之恋郁达夫留日十年,,最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与性苦闷的刺激有极大的关系。

作者写于东瀛的若干短篇小说,无一不与这个主题有关:《银灰色的死》写男主人公与小酒店女子静子无望的恋情;《沉沦》写男主人公的不可遏止的“性”的压抑与“爱”的焦虑;《南迁》写伊人被日本妇人玩弄后难以平复的创伤;《胃病》里写到一位中国留学生对偶然相遇的日本少女一厢情愿的痴迷;《风铃》写质夫与日本妙龄少女在温泉疗养地颇具传奇色彩的一夜共眠……这些浪漫故事,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且结局往往很悲惨,主人公不是酗酒后冻毙街头,就是绝望中投海自杀,或者病魔缠身,生死难卜失败的过程也大同小异,往往是这样的“三步曲”:一见钟情——辄尝即挫——仓皇逃亡。

郁达夫的笔下的主人公感情丰富,动不动就爱上日本女人,爱上之后,就魂不守舍,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使自己神魂颠倒,寝食不宁。

然而,爱得容易,泄得也快,郁达夫的这些浪漫故事都是“短平快”,往往还没有正式开场,就挂下了帷幕。

《银灰色的死》中,主人公得知静子有了男人,“就同伤弓的野兽一般,匆匆地走了”;《沉沦》的主人公窥视房东少女洗澡被察觉后,就一逃了之,搬到偏僻的山顶上隐居起来;《风铃》的质夫,见了妙龄少女的表哥,发现其品貌学校年龄都在自己之上,便怀着“败劣的悲哀”,提前离开了汤山温泉;其中最典型的,是《南迁》中的伊人与房东女M的那场露水恋爱。

应当说,这是郁达夫的浪漫故事中最有实质性内容,也是输得最惨的一个。

伊人高等学校毕业,从N市迁到东京,即将成为帝国大学的学生,此时的他,颇有几分春风得意的劲头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名誉、金钱都有了,“第三个条件就是女人了”。

然而就是这“女人”,使他变得一无所有。

在应租房子时,伊人遇见了房东N的养女,年轻妖冶的M太太,立即像喝了迷魂汤一样。

M略施小计,就俘虏了他(哪有不俘虏的道理!),随后让他当冤大头,请她父女到箱根温泉胜地游玩了一通,途中还与他同眠共枕。

回到东京时,伊人没料到,一个身体健壮、酒肉气十足的男人W(当然是日本人),正在旅馆等待他们,见了这位老房客,M显出一种久别后的欢喜;伊人更没想到,到了深夜,M钻进W的房间,肆无忌惮地寻欢作乐起来,那熟悉的声音,使他饱受摧残和折磨。

巴金日本留学记_陈喜儒

巴金日本留学记_陈喜儒

陪 巴老 聊 天 " 巴老 问我 是在 哪里 学的 日语 , 我说在 大连 " 巴老说 , 大连 会 日语 的人 很 多 "前几 次到 日本访 问时 , 刘德 有 !安淑 梁 当过翻译 , 他 们 好像 也 是 大连人 " 巴老 又说 , 我 年轻 时也 想学 日语 , 一 九三 四年 化
名黎德 瑞 到 日本 留 学 , 先 在横 滨住 在 一个 日本 朋友 家里 , 后 来到 东 京 " 在 伪 满 洲 国皇 帝溥仪 访 问 东京 前 夕 , 我被 带到 警察 署 审讯 坐 牢 ,
日留学事 , 是 吴 写信 给 武 田的 " 关于 巴金 到 达横 滨 的 日期 , 李存 光 编 写的 5巴金 著 译年表 6中说 :一 九 三四年 十 月六 日, 巴
常常谈起那边的生活 " 我对一些新奇的事物也 颇感兴趣 " 后来我读到鲁迅 ! 夏丐尊他们翻译的 日本 小说 , 对 日本 文 学发 生 爱好 , 又开 始 自学 日 文 , 或 者请 懂 日语 的朋 友教 我 认 些单 字 , 学几 句 普 通 的会话 , 时学 时辍 , 连 入 门也谈 不 上 " 一 九
金 全 集及 有 关资料 , 我 才知 道 , 巴老 多次到 外 国
访 问 , 但 访 问 日本 最 多, 先后 六 次 , 而且 第一 次 (一 九 三 四 )到 最后 一 次 (一 九 八 四 ) , 时 间跨 度 达半 个世 纪 " 巴老珍 视 友谊 , 有 许 多 中外朋友 , 而在 外 国朋友 中, 日本 朋友 最 多, 且 不 少是肝胆 相照 的 至交 " 巴老晚年 最 重要 的著作 5随想 录 6,
的 , 还是张 易写的 , 巴老拿不准 , 但 东京大学教 授 藤 井省 三一 九 九二年 一 月 , 在上 海采 访 了吴 朗西 , 据 吴讲 , 他在 日本 留学 时 , 通过 张 易 的哥 哥 张景认 识 了武 田 , 张景 与武 田的一 个妹妹 谈 过 恋爱 , 吴 回国后仍 与 武 田有 书信 往 来 , 巴金 去

近代日本作家凝视的“中国”风景——上海老城厢湖心亭的文学镜像

近代日本作家凝视的“中国”风景——上海老城厢湖心亭的文学镜像

近代日本作家凝视的“中国”风景——上海老城厢湖心亭的文学镜像秦刚摘要:上海老城厢的核心地标湖心亭和九曲桥,自晚清时期就已成为一处驰名世界的中国景观,是“他者之眼”中一个象征中国的视觉符号。

文章选取甲午战争至二战末期近半个世纪间的多位日本作家的游记、随笔和小说作为分析对象,考察他们如何观看和书写湖心亭并赋予其象征性;同时,论述来自外部的凝视如何反向影响中国作家,以及在这些关于湖心亭的话语中如何体现观看者面对景观的自我建构。

湖心亭作为一个景观的文化史,其实正是以其为媒介的自我与他者互识与互视的历史。

关键词:上海;湖心亭;中国景观;他者的凝视;日本作家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21)01-0090-(09)DOI:10.13852/KI.JSHNU.2021.01.009中国人在上海看世界,必定要去外滩。

而世界在上海观看中国的目光,一直聚焦的则是老城厢豫园对面的湖心亭和九曲桥。

上海开埠之后,这里是“他者之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标志性景点。

湖心亭建成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原为豫园中一景。

兴建之初有文记曰:“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作石梁,九曲以达于岸,亭外远近植芙蕖万柄,花时望之灿若云锦,凭栏延赏,则飞香喷鼻,鲜色袭衣,虽夏月甚暑,洒然沁人心脾。

”①这里曾一度辟为上海青蓝布业公所,1855年作为上海第一座茶楼开业,至今运营已有165年。

但与其建筑本身及作为茶楼的价值相比,湖心亭作为一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景观的意义与价值,才真正是难以估量的。

所以,虽然上海曾在2004年和2008年把精致的湖心亭仿古建筑分别赠送给两个欧洲城市——法国的里尔和德国的汉堡,但那两处复制品必将生成全然不同的景观意义。

按照英国文化地理学家丹尼斯·科斯格罗夫的著名观点,景观其实是一种“观看方式”,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力量所决定的。

而且,具有这种“观看”特权的,是能够将自我与场景分离出来的外来者。

日本核污染小说

日本核污染小说

日本核污染小说
以下是一些关于日本核污染主题的小说:
1. 《铃木庄司的福岛日记》(Fukushima Diary)- 本书由铃木
庄司所写,他是一个实时报道福岛核事故的部落格作家。

这本书记录了他的亲身经历,以及他在灾难之后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健康问题。

2. 《Ibo:廃都·東京》(Ibo: Abandoned City Tokyo)- 这本小说
由城山三郎所写,讲述了在一场核战争之后被遗弃的东京的故事。

它描绘了核辐射带来的残酷后果以及主人公在这个废墟中的求生之旅。

3. 《核岛》(Hiroshima Island)- 这本小说由大江健三郎所写,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日本人在离岛上居住并与核辐射生活的故事。

小说旨在探讨核污染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4. 《黑色雨》(Black Rain)- 这本小说由本间由美所写,讲
述了二战期间広島市爆炸之后的生活。

故事主要围绕着核辐射引发的疾病、社会歧视和个人困境展开。

这些小说都是为了揭示核污染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它们提供了对日本核事故和核战争的想象和反思。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NatsumeSouseki)姓名:夏目漱石生卒:1867年-1916年描述:日本作家籍贯:日本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

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

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生平经历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

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

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

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

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

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

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

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

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

话本小说中的“东京”

话本小说中的“东京”

今 天 的开 封 是 一座 古 城 ,历 史 上有 过 很 多称 谓, 孟元 老 在 《 东 京 梦华 录 》 的序 中, 反 复突 出的 是 其“ 京师 ” 的 意义 , 也 就 是作 为 国家 的象 征 。 而对 于 普通人来说, 他 们 的 日常生 活是 受 “ 开 封府 ” 支 配 的 。《 醒 世 恒 言》 卷三 十 一 《 郑 节 使立 功 神 臂 弓》 开 篇道 : “ 话 说东 京 汴梁 城 开封 府 …… ” ⑤ 。这 里 包括 了“ 东京 ” 、 “ 汴梁” 、 “ 开 封府 ” 三种地名, 表 明 了“ 东
图 断 冤》 、 《 宋 四公 大 闹禁 魂 张 》 、 《 简 贴 和 尚》 、 《 燕 山逢 故 人 郑 意 娘 传》 、 《 金 鳗 记》 、 《 勘靴儿》 、 《 张主 管志 诚 脱 奇祸 》 、 《 闹樊 楼 多情 周 胜 仙》 等, 均 为 话

“ 话说 东京汴梁城 开封府 : 都市特性 与话本 小说 的产 生
2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 江 学术 ・2 0 1 3 年 第 4期
京” 不 同层 面 的政 治含 义 ① 。类 似 这样 的叙述 在 其 他 的话 本小 说 中也有 , 后世 的 小说也 继承 了这种 写 法, 如《 三遂 平 妖 传》 第一回:
话 说 大 宋仁 宗皇 帝朝 间 ,东京 开封 府 汴 州花锦 也似 城 池 , 城 中有 三 十六 里御街 , 二 十
的小说 关注 的 角度 有 所 不 同 , 即使 同样 以 东 京为 背景 的 小说 , 文 言 小说 与话 本 小说有 着 明 显 的 区别 。 与 史料 及 文言 小说 相 比 , 话 本 小说 对 东京 的描 写 也 有所 不 足 。 宋 元话 本 小说 共 同构 成 的东 京形 象, 超 越 了此 前小说 对 任 何城 市 的 描写, 从 一 个侧 面折射 出 宋元 时期 文 学 变迁 的进 程 。 随 着北 宋 政权 的 南 迁 , 东京 的政 治 地位 一 落千 丈 , 经 济发展 也 逊 色于 东南 其他 城 市 , 其 都 市形 象才逐 渐 淡 出 了小说 的 艺术世 界 。 关键 词 : 话 本 小说 宋代 东 京 ( 开封 ) 都 市

《灰色的月亮》

《灰色的月亮》

灰色的月亮[日本]志贺直哉①立在东京车站的失掉了屋顶的走廊里,虽然没有风,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幸而出来的时候穿了一件夹大衣。

同来的两个人,搭上先到来的绕道上野的车子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后面,等候绕道品川的车子。

【以“我的视角”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失掉了的屋顶”说明车站的残败和萧条。

“无风”、“寒气”有力地表现了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凄怆压抑之感。

】②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

大概是阴历初十左右,月亮很低,不知什么缘故,看来好像很近。

时间是八点半的样子,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大了。

【“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给人以惊醒,让读者感觉到这是遭受过战争重创后的日本。

阴暗的天空、朦胧的月亮、宽大少人的走廊,再次渲染突出了重创后的日本的萧条破败;“灰色的月亮”点题。

】③远远望见电车的头灯,不一会就突然近来了。

车内乘客不多,我在对面的车门边,找到了空住子坐下。

右首是一个穿束脚裤子的五十岁光景的妇人,左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大概是少年工人,背对着我,因为座位上没有靠手板,他就横坐着,面对着车门。

我刚上车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着。

不是他故意在摇晃,是身体往前面倒下去,再直起来,又倒下去,这样不断地反复着。

如果是打瞌睡,这样打个没完,叫人瞅着不好受,我出于本能地跟着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

【“车内乘客不多”不仅再次强调重创后日本的萧条,也为“我”注意打量“少年工人”埋下了伏笔。

“茫然”“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不是他故意在摇晃”等这些词语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跟随作者的描写来思考“少年工人”到底怎么了?“我出于本能地跟着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

”则体现出“我”的嫌弃和排斥。

】④车子到有乐町、新桥,上来了许多乘客,有几个像是买了东西回家的。

一个二十五六岁红圆脸的青年,把扛在肩上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边,劈开双腿在旁边站下来。

在他后面,又被人挤上来一个也扛着帆布包的四十来岁的汉子。

近代留日小说中的东京镜像——以向恺然《留东外史》为代表

近代留日小说中的东京镜像——以向恺然《留东外史》为代表

韵 琴 ) 及张序 ( 张冥飞 ) 留东外 史》 以辛辣 的文 笔 ,讽 刺揭 露 了部分 中国 留 日学 生 、政治 流 。《
亡 者或 游历 官员 的种种 丑行劣 迹 , “ 牺牲 个 人 道 德 ,续 著 《 宁 留东 外 史 》 ,以与 恶 德 党宣 战 ” ②。
小 说付梓 印行 后 ,风行一 时 ,销路甚 广 ,成为 近现代 文 学史上 颇有 影响 的现代 小说 。向氏遂延 续 《 留东外史 》 的谴责 小说 风格 ,又作 《 留东 新史 》 及 《 留东 外史 补》 《 。 留东 新 史 》 凡 三十 六 章 ,
事情 节 ,成 为反 映 民国初年 在 日华人众 生相 的集 大成者 。
向恺然 ( 8 0—1 5 ) 祖籍 湖南平 江 ,早年 曾两 次 负笈 东 游 。1 1 19 97 9 4年 始 ,向恺 然 以 “ 肖 不 生 ” 的笔名 开始 其 留东 系列 小说 的创作 。《 留东外 史 》 署 不 肖生著 ,跛 子 批 点 ,全 书十 集一 百 六十 章 ,由民权 出版部 陆续 刊行 于 民国五年 至十 一年 间 ,第 一集 首有 陈序 ( 陈荣 广 ) 、刘 序 ( 刘
l 8 7
社会科学
21 0 0年 第 3期
Hale Waihona Puke 施晔 :近 代 留 日小 说 中的 东 京 镜 像
行 为有声 有 色 ,且 人 物性 格 突 出 ,遂 为 “ 四前最 有号 召力 一个 小 说作 家一 种作 品” 五 ①。《留东艳
史》 凡三 十 章 ,标 “ 艳 小说 ” 香 ,首有 大错 叙 ,民国十八 年 四月 亚洲 书 局 出 版 。是 书 为 向氏 留东
收稿 日期 :20 .11 091 -9 本 文 得 到 上 海 市 重 点学 科 “ 中国 古 代 文 学 ” 专 项 项 目 ( 目批 准 号 :¥0 0 ) 和 上 海 市 教 委 创 新 项 目 ( 目批 准 号 项 34 3 项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五章浪漫主义文学 ppt课件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五章浪漫主义文学  ppt课件

ppt课件
5
第二节 前期浪漫主义
一、北村透谷 二、《文学界》
ppt课件
6
一、北村透谷(1868—1894)
(1)生平及创作
➢ 日本诗人、评论家。原名门太郎。1868年生于神奈川县。少年时代深受
自由与民权运动的影响。1880年进入汉学塾绥猷堂就读。为了学习英语
,当过旅馆的工作人员。后入东京专门学校(今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学习
➢ 女性启蒙运动和解放运动实践者,强调女性尊严,提出“废娼 论”,高唱“恋爱论”。
➢ 小说要关注人的心灵和人生而非一味贯彻“美男美女主义”。 3、“政教社”
➢ 三宅雪岭、志贺重昴创办的思想团体,以《日本人》为阵地, 鼓吹国粹主义,反对《国民之友》但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明主义 色彩。代表是三宅雪岭的评论《真善美日本人》。
,并积极参加自由与民权运动。后脱离政治运动,决心通过文学途径实
现自由与民权的理想。1887年皈依基督教。1889年自费出版为日本最早
的自由体长诗《楚囚之诗》。1891年发表诗剧《蓬莱曲》,描写一个青
年既否定现实,又反抗仙境的统治,表达了作者关于人生、世界、艺术
等观点。诗剧的形式和浓厚的幻想色彩,在日本近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
➢ 人的不幸源于社会矛盾,但解除人的不幸不是通过改造社会而是通过 信仰内部生命来升华精神世界来求得灵魂安宁。
评价
➢ “内部生命”强调创作的灵感是对内部生命,即对人的精神的一种感 应,而这种感觉又成为再造人的内部经验和内部自觉。
➢ 文学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表现人的“内部生命”衡量文学的艺术价值是 个人的主观热情。
➢ 作品列举
I. 诗集《嫩菜集》(1897)《一叶舟》(1898)《夏草》(1898)《落梅集》(1901)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人物介绍以及其地位夏目漱石(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日本作家、评论家、英文学者。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

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

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生平事迹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なつめきんのすけ),生于江户的牛込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

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23岁,夏目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现东京大学)。

1889年,就学期间的夏目因受好友正冈子规等人影响而开始写作;同年9月9日,他的汉文暑假游记《木屑录》脱稿。

《木屑录》不仅是漱石最早汇集成册的作品,且署名为“漱石顽夫”。

漱石二字来源于唐代《晋书》的故事漱石枕流,一开始是子规的笔名,为夏目借用,并最终成为了他的正式笔名“夏目漱石”。

1895年,在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后又去熊本县执教;这段经历后来体现在他的小说《少爷》中。

1896年,夏目在家人的安排下与贵族院书记官长中根重一的长女镜子结婚。

这一时期夏目在俳句界较为活跃声名鹊起。

1899年10月28日,33岁的夏目抵达伦敦,开始了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留学生活。

1902年12月5日,夏目启程归国,结束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

夏目归国后,在东京帝大讲授英文,并开始文学创作。

1905年的《我是猫》令他一举成名。

1907年,开始为《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包括《虞美人草》、《三四郎》)。

暮年的夏目漱石追求“则天去私”的理想。

1911年,他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

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

夏目死后,家属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

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
三岛的祖父因卷入政坛斗争而受到打击,后改行搞实业,但却屡屡失败,家境每况愈下。三岛的父亲平冈梓 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任农林省官吏,却只是个平庸小吏。于是个性极强的祖母就将复兴家道的希望放在刚刚 出世的长孙三岛身上 。
三岛的父亲名为平冈梓,母亲名为倭文重,他是家中长男,三岛的妹妹美津子与弟弟千之分别是在1928年 与1930年出生。 三岛在上中学之前一直是与执掌家族大权的祖母同住,因为过分的保护与管教,构成他贫弱的 体质与孤独、甚至有点女性化的人格特质。健康上他患有自我中毒症,体质纤弱敏感 。
三岛从6岁开始,就在祖母的坚持下进入皇族学校学习院初等科(相当于小学程度)就读,并且在学院的内 部刊物上发表诗歌与俳句作品。12岁时初等科毕业后进入中等科,加入文艺部,在1937年7月于校内文学杂志 《学习院辅仁会杂志》的159期上发表散文作品《春草抄~初等科时代的回忆》(春草抄~初等科时代の思ひ 出),并且在之后就读学习院中等与高等部的6年间,持续发表更多诗歌、小说、戏曲方面的创作 。
1955年在家中(2张) 1952年对于三岛来说是个很多产的一年,不过因为他的环游世界之故,这一年之中大 部分发表的作品,都是游记形态之作。不过,他仍然没有忘却纯文学的创作,在归国后不久完成了《禁色》系列 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秘乐》(秘楽(ひぎょう)~禁色第2部,在隔年9月由新潮社出版)。1953年1月《夏子 的冒险》同样由松竹大船进行了电影化,随后发表长篇小说《日本制》(にっぽん制,朝日新闻社出版),并且 开始为了长篇小说《潮骚》的取材,拜访位于三重县的神岛。《潮骚》一书在1954年6月由新潮社出版,并且开 始电影化的工作,于10月由东宝完成拍摄而上映。小说与电影在推出后大受好评,该年年底新潮社成立第一届的 新潮社文学赏,三岛靠著《潮骚》一书拿下首届的大奖 。

《东京之恋》读后感

《东京之恋》读后感

《东京之恋》读后感《东京之恋》是一部由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东京的浪漫故事。

这本书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描写和对东京城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男性,他在东京的街头巷尾漫步,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他在这个繁华喧嚣的城市里,经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和遭遇,同时也遇到了许多让他心动的女性。

这些女性各具特色,有的温柔善良,有的独立自主,有的神秘冷漠,每一个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渐渐发现自己对这座城市和这些女性产生了情感上的依恋。

他发现,东京这座城市,虽然繁忙喧嚣,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无法自拔。

而这些女性,也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她们各自的故事和情感,让这座城市更加生动和多彩。

通过主人公的眼睛,读者可以看到东京这座城市的美丽和复杂。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描写,展现了东京的独特风貌和文化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韵味。

同时,作者对主人公的情感描写也十分细腻动人,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主人公与这些女性的交往,展现了人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心理变化,让读者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同时,作者也通过主人公对东京这座城市的热爱和依恋,表达了对城市的独特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性的探索。

总的来说,《东京之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东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体会。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所启发和思考。

东京梦华录好词好句

东京梦华录好词好句

东京梦华录好词好句
《东京梦华录》是一部由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小说,以其
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东京梦华录》中的好词好句:
1. "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你一起看一场雪。

"
2.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但有些事情却是
可以改变的。

"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每个人都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
4. "夜晚的东京是那样的寂静,仿佛整个城市都在沉睡。

"
5. "在喧嚣的城市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
6.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
7. "有些人注定要离开,有些人注定要留下,而我只能默默地
接受这一切。

"
8. "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珍惜,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
9. "在这个城市里,我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
10. "时间在流逝,我们在成长,但我们的记忆却永远停留在那
个瞬间。

"
这些句子展现了村上春树在《东京梦华录》中对于爱情、生活、城市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情感的细腻描写,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藤野先生》ppt课件

《藤野先生》ppt课件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 相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 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一、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 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 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
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 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C(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 能用来形容故事情节。)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 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 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 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 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将“原来” 改为“因为”) 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 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 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删去“和发展”)
(4)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ú xùn( 不逊 ),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 影响了。
(5)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 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
nìmíng( 匿名 )。 (6)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 jiézé( 诘责 )干事tuō cí( 托辞 )检查 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 出来。(7)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 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凄然 ),便说了一 个慰安他的谎话。
作者先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 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 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 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写作者回忆起“日暮 里”和“水户”这两个名目,表现了作者忧 国忧民的思想;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

“酒吧空间”的双城逃离——重读蒋濮小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酒吧空间”的双城逃离——重读蒋濮小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第39卷第1期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年2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9No.1Feb.2021doi:10.3969/j.issn.1673-0887.2021.01.006“酒吧空间”的双城逃离——重读蒋濮小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黄桂波(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要:蒋濮赴日后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既裹挟着“文革”记忆,又融汇了日本想象,标志着其创作的过渡转型,同时也预示着20世纪90年代日华文学创作重心向内转的趋势。

小说以主人公的“文革”经历作为背景,采用双线交替叙事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结构。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蒋濮别具匠心地建构了现代化的“酒吧空间”,它既充斥着物欲利益、肉体狂欢,又蕴藏着两性矛盾乃至文化冲突。

借助“酒吧空间”的双城位移(从上海到东京),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出琳琳和亚非面对现代欲望从狂热追逐到悄然梦碎的心理变化,蛰伏底层与无从皈依是他们逃离之后各自所呈现的精神症候。

关键词:蒋濮;《不要问我从哪里来》;“酒吧空间”;上海;东京;逃离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21)01-0031-06《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作为蒋濮1985年赴日后的第一部小说,既裹挟着“文革”记忆,又融汇了日本想象,标志着其创作的过渡转型,“她开始把她的目光投注于东京生活的万花筒,努力在珠光宝气的幻化中,在令人目眩的色彩和光华中,寻找迷失了的人性。

她仍然以她的生活优势,写中国人在日本的生活和遭遇,,[1]241o这部小说于1988年发表在《上海文学》第10期,一个月后便在日本文坛引起了热烈反响,“一天蒋濮走在校园里,同校的老师告诉她:’今天的《读卖新闻》’有一个整版在评论你,说你的作品是继郁达夫的《沉沦》之后60年又出现的中国留学生文学”0289。

反映镰仓幕府的书 -回复

反映镰仓幕府的书 -回复

反映镰仓幕府的书-回复
以下是一些反映镰仓幕府的书:
1. 《平家物语》:这部作品是日本古代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初期的历史事件。

其中描述了源平两家之间的战争以及镰仓幕府的建立过程。

2. 《吾妻镜》: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镰仓幕府从建立到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它被认为是研究镰仓幕府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3. 《保元物语》:这部作品讲述了保元之乱和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的故事。

它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神皇正统记》:这是一部由镰仓幕府官方编纂的历史书,详细记载了从神武天皇到后鸟羽天皇的历史。

虽然它主要是为了宣传镰仓幕府的正统性而编写的,但它也包含了大量关于镰仓幕府的历史资料。

反映镰仓幕府的书 -回复

反映镰仓幕府的书 -回复

反映镰仓幕府的书-回复
"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幕府时期,从1185年到1333年。

在这个时期,武士阶层成为政治和社会的主导力量,并开始形成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以下是一些反映镰仓幕府时期的书籍:
1. 《平家物语》:这是一部讲述源平合战和镰仓幕府建立的历史小说,被认为是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2. 《吾妻镜》:这是一部记录镰仓幕府历史的重要文献,详细记载了幕府初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 《方丈记》:这是镰仓时代的著名随笔作品,作者是西行法师。

书中描述了镰仓时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人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4. 《源氏物语》:虽然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平安时代的故事,但它也反映了镰仓幕府时期的一些文化和思想。

以上这些书都是了解镰仓幕府时期历史和文化的优秀读物。

夏目漱石终极版ppt课件

夏目漱石终极版ppt课件

人物作品
通过描写一名正直博学、勤 于思考,却又自我、孤寂、 敏感的学者“一郎”,以及 因其性格而造成的家人、妻 子间的种种矛盾不和,体现 出近代知识分子的苦痛。
影响与评价
影响与评价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几乎家喻户 晓,人人皆知。中小学选他的作品 为教材,所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 读过他的作品。文学史家公认他为 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 家之一,有的还将他和森鸥外并列 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
会捕捉老鼠的猫。
人物作品
“人类真是没本事,只会为 了消磨时间逞强做唇齿运动, 为普通的事情大笑,为无聊的
事情开心。”
“人类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 研究自己。”
人物作品
《行人》是夏目漱石“后期 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由 《朋友》《哥哥》《回来之 后》《烦恼》四部分构成。 是夏目漱石晚期代表作品之 一,反映他的思想变迁。
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
人物生平 人物作品 影响与评价 人物思想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1867年,夏 目漱石出生
1881年,14 岁学习中国古

1888年,首 次使用“漱石”
为笔名
1890年,大 学期间发表论 文,俳句写作
1893年,毕 业后任英语教
师到33岁
1899年,发 表文章,文学 才华势不可挡
《虞美人草》 (1907年)
《梦十夜》 《三四郎》 (1908年)
《其后》 (1909年)
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一问世就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攻击,被斥为庸俗无聊的作品,此后他的作品也不 断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指责。漱石虽然被一些人称为“余裕派”、“高蹈派”,可是这些称呼并不能正确表现

三岛由纪夫《近代能乐集》:鬼魅的幻影,幽冥人性的微观世界

三岛由纪夫《近代能乐集》:鬼魅的幻影,幽冥人性的微观世界

作为日本最负盛名、被誉为「日本传统文学的骄子」的三岛由纪夫,一生著作丰厚,从《假面的告白》、《潮骚》、《金阁寺》到《丰饶之海》,他不仅擅长用精密的语言打造诗意唯美的、令人神往的楼阁,也尤为倾心于将文字王国搬至戏剧舞台,在彻底抽空当下时空背景后,构建他心目中迷幻的场景和另类的人物内心世界。

《近代能乐集》就是这样一部源自三岛的迷之剧本集,首次出版于1956年。

从一开始收入三岛创作的《邯郸》、《绫鼓》、《卒塔婆小町》、《葵上》、《班女》,到1957年~1962年,将相继发表的《道成寺》、《熊野》、《弱法师》也纳入其中,最终集结成《近代能乐集》这部戏剧蓝本。

恰如三岛本人自述:「能剧一直是我的文学作品中的一股暗流」,他将文学语意上的打磨和戏剧形式巧妙结合,他的戏剧创作中,极简的舞台场景和零星几个人物、简单又极富象征的道具、在空空荡荡的舞台上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况味。

人物对白像风一样自然地从四面八方穿过,寥寥数语,或是大段充满意象、借景抒怀的独白,某种程度上甚至像是满是宗教意味的告解。

日本传统能剧难掩于来自日本传统能剧的启发,他又将所处时代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融入其中,以一种或令人瞠目结舌、或叫人拍案叫绝的方式改编之。

他的改编从来不是简单的老酒装新瓶,或将剧情、结尾反转,又或以一种完全现代人的眼光将原本故事作面目全非的解读,只有深谙日本民族情结、与美学,而又深刻洞悉当下社会和人际本质如他者,才能将原本寓意佛教因果报应的典故作如此精妙的续写,不乏透出浓浓的借古讽今的意味。

而在这一系列改编故事的背后,最令人哑口无言甚至是心生敬畏的,是三岛对于处在模糊了虚幻与真实、极致的恋慕关系、生命价值存在与否的临界点,在那个临界点,人性无止尽的渴求遭遇上困局,盛衰相倚的必然使一切尽显虚妄 。

01《绫鼓》—— 永远没有回音的心声《三岛由纪夫传》剧照绫鼓,顾名思义,即一面以绫罗作为表面的鼓,也即一面永远敲不响的鼓。

在原本能剧中讲述的是一位高贵的美女利用阶层优势折辱爱慕她的年老侍者、最终遭受报应的故事。

镜中日本

镜中日本

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明白了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我想这便是留白吧。

留白王响空白,至净生纯。

它比七彩斑谰更让人生发遐想,留白,留下一点空白让想像的翅膀飞翔。

文学作品中,留白可以说是一种技巧,从古自今被多少文人所亲睐,因为留白,中国古典诗歌才有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无限魅力,唐朝诗人贾岳的《寻隐者不遇》诗人与童子一问一答本应六句,而作者只用了四句,将大片的空白留给人们想像。

那云深不知处,再不仅仅是飘逸的白云,更多的是隐士的潇洒,是寻访不遇失落……因为留白,四句五言的寻常叙述便成为经典流传千古。

“百家讲坛”有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据传影视界要再拍《红楼梦》电视剧,为什么《红楼梦》这么受人欢迎,除去其文学价值不谈,仅因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作这一点让多少人痴迷。

为什么呢?因为后四十回失传,许多人都想知道那块空白到底是什么。

历史无意间为这部书留了白,它的的魔力让众多红迷揣摩一生还意犹未尽。

读者才会不断地想像,才会被作品吸引。

生活中,留白是一种语言艺术,具有神奇的魔力。

我们需要同很多人进行口语交流。

人性大概都有这样的缺点。

喜欢别人赞美他,而不喜欢批评,即使他做错了事。

然而有时候我们必须指出这个错误,我们该怎么办呢?有的人直来直去:“喂,从这件事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错了,应该……。

”听话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性格暴躁的人会和他大吵大闹,友谊也崩裂了,性格温和的人,会在心里记恨他,而有的人:“XX,我认为这样做有点不妥,你认为呢?”别人会深入思想,也不会伤和气,由此可见留白的作用了吧。

将思考的空间留给他人,比你高高在上的说教强千百倍。

在外交辞令中,留白可是一把利刃,杀人于无形之中。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见周总理用的是美国产的钢笔,就挑衅说:“你们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竟然产不出一支钢笔”,周总理不气不恼答到:“这是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

那位记者无地自容。

在外交中,留白既保证了祖国的尊严,又避免了恶性外交事件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留日小说中的东京镜像
1896年,清政府首次派遣学生13人东渡扶桑,拉开了晚清国人留学日本热潮的序幕。

稍后,反映留日学生生活的小说也相继问世。

第一部专门描写留日学生及游历官员生活的小说应是履冰的《东京梦》,其后向恺然的《留东外史》继承并发扬了《东京梦》谴责小说的传统及故事情节,成为反映民国初年在日华人众生相的集大成者。

向恺然(1890-1957)祖籍湖南平江,早年曾两次负笈东游。

1914年始,向恺然以“不肖生”的笔名开始其留东系列小说的创作。

《留东外史》署不肖生著,跛子批点①,全书十集一百六十章,由民权出版部陆续刊行于民国五年至十一年间,第一集首有陈序(陈荣广)、刘序(刘韵琴)及张序(张冥飞)。

《留东外史》以辛辣的文笔,讽刺揭露了部分中国留日学生、政治流亡者或游历官员的种种丑行劣迹,“宁牺牲个人道德,续著《留东外史》,以与恶德党宣战”②。

小说付梓印行后,风行一时,销路甚广,成为近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现代小说。

向氏遂延续《留东外史》的谴责小说风格,又作《留东新史》及《留东外史补》。

《留东新史》凡三十六章,署不肖生,首有民国十三年六月苕狂序,民国十八年三月世界书局已印行第三版。

《留东外史补》共十三章,目前仅见后七章,署不肖生著、天笑评眉,民国十五年三月大东书局出版。

此二书仍以揭露挞伐在日华人的恶德劣行为主。

因向恺然《留东外史》叙写留学生及亡命客种种行为有声有色,且人物性格突出,遂为“五四前最有号召力一个小说作家一种作品”(注:沈从文:《湘人对于新文学运动的贡献》,载《沈从文选集》第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4页。

)。

《留东艳史》凡三十章,标“香艳小说”,首有大错叙,民国十八年四月亚洲书局出版。

是书为向氏留东系列小说的最后一种,亦为其中的另类,纯属才子佳人小说,且为明代中篇传奇《刘生觅莲记》的翻写本。

除《留东外史》外,学界鲜有人注意向氏的其他诸种留东系列小说,《留东新史》世界书局版、《留东外史补》及《留东艳史》均未见著录于樽本照雄之《新
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

向恺然《留东外史》等小说虽以揭露在日华人众生相为主旨,但因故事场景多在日本,尤其是首都东京,故小说无可避免地打上了东洋城市文化的鲜明烙印。

小说中的芸芸众生——留学生、政治流亡者、游历官员、驻外使节及商人——怀揣不同的使命东渡扶桑,作者从他们初次遭逢东京先进城市文明时的惊诧与艳羡中,从他们努力融入异国主流社会却始终处于边缘及被蔑视地位的尴尬与愤怒中,读出了20世纪初在日华人从自身固有的中国本土经验出发而获取的对东洋社会及异质文化的新异体验,并将此用文字固化成奇幻多元的东京镜像,折射出国人眼中纯美多姿的城乡风景及悖论迭出的日本国民性。

作者对东洋女性的欲望视角兼融唯美与情色、渴望与蔑视,并潜伏着隐秘的国家意识,呈现出充满征服欲的感官狂欢色彩。

一、东京印象:繁华表层下的先进城市肌体
东京原名江户,自1603年德川家康于此开设幕府始便登上了日本的政治舞台,随着城
市规模及人口的与日俱增,江户逐渐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

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把江户改名为东京。

从此,东京迅速崛起为举世闻名的日本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明治(1868-1912)、大正(1912-1926)时期的东京一方面汲取西方工业文明及城市建设的精华,另一方面保存城市原有的淳朴风貌及人文景观,迅速成长为一个高度发达且风景优美的繁华都市。

这两个特质原汁原味地保留在《留东外史》一书中,成为富有质感及层次的东京书写。

从大部分来自中国内陆欠发达地区的留学生的视角出发,东京的华丽光鲜必定是震摄每个人的最初印象。

银座商业区位于新桥与京桥之间,“车马之繁盛,铺户之矞丽,为东京全市冠。

驰道两旁,皆种杨柳,较各区气象迥殊”(注:(清)郭啸麓:《江户竹枝词》,载王慎之、王子今编《清代海外竹枝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324页。

)。

三崎町夜市“两边的路摊,接连摆着,形形色色的小买卖,无般不有。

街上往来
的人,从高处望去,只见人头如波浪一般,簇簇的涌动。

少男幼女,也不知有多少”
④ ⑤ ⑥
《留东外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373、123、62-63、463页。

)。

休闲娱乐场所浅草“是东京名所,秦楼楚馆,画栋连云,赵女越姬,清歌澈晓。

虽说没有什么天然的景致,人力上游观之适,也就到了极点”④。

专做昂贵的中华料理的万花楼是东京的高档餐馆,“规模十分宏大,三层楼,有数十间房子,陈设都焕丽。

更有一层为别家酒馆所不及的,就是每间房派定了一个下女伺候,免得要使唤时拍手按铃种种手续”⑤。

更有盛大的东京博览会,不仅陈列着各县的土产及及各工匠人所制的巧妙器物,“千珍万宝,琳琅杂错”⑥,还有电光术、空中电车等现代科技产品展示。

此外,锦辉馆的活动写真,本乡座的杂耍,帝国剧场的舞扇歌影,三越吴服店的时尚衣饰,筑地精养轩的高档餐馆,吉原游廊的妖娆娼妓……食色人生的无比精彩仿佛都浓缩在这个空间,对初达此地的莘莘学子构成了致命的诱惑。

更让人惊叹的是与东京繁华相映成趣的自然之美。

二重桥、赤坂别宫、芝滨离宫、日比谷花园、九段坂靖国神社、浅草寺、芝公园、团子坂、植物园、向岛、不忍池等名胜古迹。

或亭台幽邃,或蒐集珍奇,或殿宇伟丽,或风物如画。

上野的樱花、蒲田的红梅争奇斗艳,不时盛开在向氏的东京书写中。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初春,上野、荒川的樱花盛开季节便是东京人的盛大节日,赏樱人群倾巢而出:
那夹岸的樱花开得正好。

游人虽多,因堤长路宽,却不拥挤。

许多乡里人三五成群,背着酒坛,穿着一身花衣,画得一副脸青红紫绿,无色不备,故意装出几分醉态,在堤趄趄趔趔的偏过来倒过去。

遇着年轻生得好的女人,便涎皮涎脸的跟着胡说。

胆大脸皮厚的,见了女人便掳起衣做要撒尿的样势,引得那些女人笑个不了。

警察见了,也背过脸去笑。

还有些偏僻地方不时髦的艺妓,终日不见一个人叫他的局,在家中闷得慌,也纠合着东家姨西家妹,三个一群,五个一党,都是浓装艳抹,拖着长裾,擎着花伞,分花拂柳的,惹得一般平日无钱叫艺妓的穷生,跟在背后
馋涎欲滴。

② ④B11B12
《留东外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87、287、378、738、1149页。

)
这段文字似一幅活动的赏樱浮世绘,“笔酣墨饱,写来如花团锦簇,异样光彩”②。

在最初的感官饕餮沉淀之后,理性的探求抬起头来。

东京不光有光鲜华丽的表象,更有让中国人自叹弗如的深厚内涵。

城市公共事业先进且人性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市民的出行相当便捷,“东京电车轨道贯通全市。

远近车价一律。

其券以淡红纸为之。

每遇坐客拥挤,若有女客后至,则先至者当起立让坐。

盖其从来之习惯为然也” ⑧ ⑨ (清)郭啸麓:《江户竹枝词》,载王慎之、王子今编《清代海外竹枝词》,第330、322、322页。

)。

城际交通同样发达,苏仲武暑假去日光避暑,“由上野火车站坐奥羽线火车到宇都宫,换了日光线火车,五点多钟便到了”④。

跨国交通则有大小不等的海船,近者通航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远者直抵西欧各国。

《留东新史》中汪衡亡命日本所乘的天洋丸简直就是一座浮动的小城,“舱位与蜂房相似,千门万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