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生期末考试

合集下载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题答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题答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题答案目录导论 1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12.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13.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1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2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 2如何认识并切实抓住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2、怎样理解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有所作为? 33、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4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1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5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53、为什么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6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6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6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63、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74为什么说中国既没有搞三权鼎立的政治基础,也没有搞三权鼎立的经济基础? 7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8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82、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 83、怎样科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04、请谈谈你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

10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1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12、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2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24.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措施有哪些? 12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3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132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3、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144、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是解决生态难题的必由之路? 15 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16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62、如何正确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163、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6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17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作了新调整,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 17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认识和评价这种变化?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问答题(研究生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问答题(研究生参考)

一、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从广义上讲,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和谐;也包括党与各种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社会上当然存在很多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时期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城乡贫困差距、行业差距较大等等。

我国为什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

②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复杂,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

③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观念,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和谐。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①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和谐社会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

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民生问题有哪些? 1、安全生产的问题,安全生产一直是最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比如说矿难、瓦斯爆炸、食品安全问题,就今年而言,食品安全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2、就业难; 3、环境污染,能源资源问题; 4、看病难,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和医疗费用高、药品居高不下; 5、住房问题; 6、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包括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的问题; 7、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8、社会治安问题。

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

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

一、填空题:(2分×5=10)(卷面总分50分,与平时分20作业分30总计100分)1、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导论)、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当代中国与世界)几个部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是旗帜,也是道路,也是任务。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的特点。

(服务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6、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7、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在改革中,要特别注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以()人民为本。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9、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行有效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

10、要实现新的工业文明,就要避免重走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

二、选择题:(2分×4=8)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任务。

2、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三是()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传统工业文明的特征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费。

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一个重要方面是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文化管理体制。

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从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由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与答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答: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简述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答: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 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2. 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3. 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3.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答:1、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

2、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

3、社会和谐是符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

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

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4.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答: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5.简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内容答: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简述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答:1、政治制度是表明国家性质的概念。

政治体制,是体现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权限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形式。

2、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不包含国体。

3、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表现政治制度并服务于政治制度。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答: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湖南师范大学研一政治期末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硕)

湖南师范大学研一政治期末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本资料来源是最后一节课政治老师在课堂上根据他认为的重点划的,整理给大家参考一下。

答案是在ppt上找的,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答案比较多的地方,个人觉得有些可只每一小点的第一句话。

1、怎样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的最主要的国情,或者说最大的国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如何坚持科学发展?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1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1坚持发展为了人民;2坚持发展依靠人民;3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就是不仅经济发展,其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互相适应、互相促进。

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四、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1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2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3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4要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3、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1)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公有制企业建设成为规范的现代公司制企业。

(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克服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

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政府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

一是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是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4、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pdf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pdf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答: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简述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答: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 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2. 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3. 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3.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答:1、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

2、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

3、社会和谐是符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

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

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4.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答: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5.简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内容答: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简述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答:1、政治制度是表明国家性质的概念。

政治体制,是体现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权限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形式。

2、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不包含国体。

3、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表现政治制度并服务于政治制度。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答: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北航中特考试复习材料

北航中特考试复习材料

2012-2013年北航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考试试题(马拉克思整理上传)一、简答题(7选2)1、为什么说扩大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现阶段中等收入阶层的维稳作用第一,中等收入阶层极易成为经济增长的牺牲品。

首先,中等收入阶层极容易成为我国目前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的替罪羊。

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现象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

其次,中等收入阶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高收入阶层不断挤占中等收入阶层的生存空间和社会资源,中等收入阶层的生存处境面临尴尬局面。

第二,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制约了他们不能顺畅表达自身利益。

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发育不够充分,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自主和参与意识。

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民主要求和权利愿望还没有在一定规模上形成,还不可能有公民行使自主权利的积极行动和组织自觉。

第三,在金融危机中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中等收入阶层。

第四,网络媒体舆论是制约中等收入阶层维稳作用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不能笼统的说中等收入阶层就是社会的“稳定器”;分析中等收入阶层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不能直接照搬西方学者的“稳定器”理论,而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状况综合分析。

首先,政策导向是中等收入阶层能否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其次,判断中等收入阶层能否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需要结合中等收入阶层的特征和具体国情来综合考量。

总之,如果我国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对中等收入阶层有所侧重,鼓励其发展壮大,维护其阶层利益,那么中等收入阶层渴求稳定、害怕变革的特性就会发挥作用,使中等收入阶层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反之,如果随着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阶层的利益持续受损,其阶层利益无法寻求合理的表达渠道,那么他们就会要求社会变革,如果寻求不到社会变革的良性途径,就很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三)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在西方,中产阶层就是“大众”的代名词,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产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试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试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试卷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分析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试分析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分析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方面的主要挑战与对策。

试卷封面填写要求:所有信息必须填写清楚。

注意以下几条统一填写如下:考试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日期:2015年1月8号课程学时:36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朱吉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朱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通信作者及地址:朱吉玉,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4号;邮编:241002;E-mail:xyzhzjy@ 朱丹中国论文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

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从国内看,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要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但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破解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改革创新三大难题。

为此,要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总结世界经济和中国特色发展经验,以转型促发展,以和谐求稳定、以改革求出路,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关键词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中等收入陷阱当前,我国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

从国际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世界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冲击后二次探底的威胁,也增加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我国出口的增长。

从国内看,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旧模式潜力已经耗尽,其负面后果清楚显现: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产能过剩,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贫富差距过大,不公平因素增加,社会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放,效率和效益低下……面对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中国经济如何保持稳中求进,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国人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生期末考试复习题 精简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生期末考试复习题 精简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体现为三个紧密联系)(1)将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

(2)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起来。

(3)将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等方面。

1.国情:(1)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

(5)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

(6)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

2.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在今后十年中完全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二五”这5年是关键。

(2)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离实现突破性的转变还有很大距离,当前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己经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考习题以及答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考习题以及答案

2014级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1、联系国情,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7(1.2/1.4/1.5)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在时间上知道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大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闯闯、积累的根本成就(5)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主要内容:(就是下面五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理论体系:邓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3)。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4)三者关系:三者内在联系在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15-2016学年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考试之十三五规划整理

2015-2016学年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考试之十三五规划整理

十三五规划简答题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六个坚持”的发展原则)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答:(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地位和作用答:五大发展理念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坚持创新发展的要求答: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5、坚持协调发展的要求答: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6、坚持绿色发展的要求答: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7、坚持开放发展的要求答: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8、坚持共享发展的要求答: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师大研究生学硕期末考试(超给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师大研究生学硕期末考试(超给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师大研究生学硕期末考试(超给力)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人民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就这个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等。

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党的建设两大工程紧密联系起来,明确了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将长期执政的党。

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四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去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论断。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1、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

党也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政治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不同性质的国家,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这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立了与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武汉大学2015级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2015级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2015-2016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开卷)(供丁*萍老师课堂使用)一、简答题(共两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20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辩证统一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的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新的战略思想、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紧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遵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发展与公正原则的坚持与遵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主要是解决发展问题的。

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既有发展的内容,比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公正的内容,比如释放社会创造活力。

全面依法治国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领导力量保证,又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充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动实践,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总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基本路径和模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消除阻力、增添动力、激发活力。

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生期末考试

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生期末考试

一、论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既是邓小平的名言,也是真理。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深刻阐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主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割性,离开民主,就谈不上真正的社会主义,更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过来,离开社会主义,也谈不上人民民主,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主义如果没有民主或者民主发展不充分,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民主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又是民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社会主义在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把民主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

这种民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3、建国后,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例如,“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留下的就是反面教训。

“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是因为党和国家缺少健全的民主制度;其间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所谓“四大自由”完全背离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样的目的;十年内乱破坏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社会主义民主,把民主与社会主义分离开来,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受到极大打击。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社会主义重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面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既是邓小平的名言,也是真理。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深刻阐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主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割性,离开民主,就谈不上真正的社会主义,更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过来,离开社会主义,也谈不上人民民主,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主义如果没有民主或者民主发展不充分,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民主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又是民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社会主义在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把民主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

这种民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3、建国后,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例如,“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留下的就是反面教训。

“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是因为党和国家缺少健全的民主制度;其间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所谓“四大自由”完全背离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样的目的;十年内乱破坏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社会主义民主,把民主与社会主义分离开来,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受到极大打击。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社会主义重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面经验。

其中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离退休制度、建立约束权力过分集中的制度、完善权力监督制度等,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充分体现。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这一切,都体现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体现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二、为什么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是党的主体。

党内民主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

在党内生活中,必须充分体现党员意志,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

党内民主的四大部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被党的历史所证明的。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发扬党内民主能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创造活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有利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党的历史经验则充分表明,党内民主生活的活跃,是党朝气蓬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战斗力的一种表现;而压制党内民主,必然扼杀党的生机和活力,使党的事业受到严重的损害。

首先,新时期艰巨执政使命要求我们发扬党内民主。

社会深刻转型决定了我们必须发扬党内民主。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们在取得巨大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党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学会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

然后,不断地发展党内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可以遏制腐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消除腐败,这也是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三、试述中共中央依法惩处周永康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1、中共中央依法惩处周永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坚定意志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不是依照个人意志治理国家;坚持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惩治腐败没有禁区。

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将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3、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着力用法律制度约束权力,即:把权利关进笼子里。

只有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制度笼子里运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

四、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配置资源。

面对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体制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

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建立市场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激发了市场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但并没有消除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局面仍然存在。

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更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由于我们进行了市场取向改革,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

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目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国际化、集团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都已经不再可能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求得自身的发展,世界经济通行的是市场经济,我们要与国际经济接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未来经济发展战略。

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原有经济体制。

建立起能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以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做到这一点。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减缓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可有效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并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可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为什么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指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路子,也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路子。

“封闭”,即闭关自守,是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搞建设,是关起门来搞建设。

“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

两种关门都不行。

”“僵化”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了,还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不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多大改善;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种“左”的错误。

“老路”:“‘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总容易出现一点留恋过去的情况,习惯的东西就起作用,就冒出来了。

”说:国内外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制定和实行具体政策的时候,依然“留恋过去的情况”,留恋过去那种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多大改善的政策。

并且形成了习惯势力,思想上不容易改变。

第一,“不走老路”是以苏联社会主义失败教训为鉴对中国道路所做的方向性界定。

苏联模式作为传统社会主义老路的代表,其特征是制度体制的单一化,其特征是制度体制的单一化,包括:单一的公有制,单一的计划经济,单一的苏联共产党一党制,单一的思想文化,使苏联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并走到灭亡的边缘。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没有经验我们只能学习苏联,但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提出,“要引以为戒”,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汲取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既不走制度体制单一化的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制度体制多元化的改旗易帜的邪路,区分好体制和制度,即坚持社会主义,也要发展“多元化”的市场经济,这是对中国道路做出方向性界定,从而成功地走出既推进改革又坚持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和谐社会、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不走老路”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基础上,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如果固守单一的公有制,割掉私营经济,是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