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与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殊国情下产生的,并在社会主义初阶段长期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和原则。
一是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
认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归根结底还是表现在它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二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已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脚消灭私有制”。
三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即“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
四是坚持共同富裕原则。
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理论和原则。
一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点
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套关于中国特殊国情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实践经验的理论。
它是十九大报告所明确的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指导思想。
本文将围绕考研政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点展开讨论,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规律的深刻认识,反映了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制度选择。
2. 结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
它既吸收借鉴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成果,又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体系。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促进公平正义、协调发展、环境保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结果,它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
它承认中国仍然是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达国家。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依法治国等基本方略。
中特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1、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 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 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3、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 4、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 系
• 与时俱进
小结
• 邓小平: 勇于创新、开辟道路 • 江泽民: 抵御风险、捍卫前进 • 胡锦涛: 承上启下、继续推进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
1. 一个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2. 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回答三大问 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好执政党? 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更好更快发展?
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报告指出: 十五大报告指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 样发展”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 一脉相承
理论渊源—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理论主题—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理论品质—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理论基点—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 理论目标 — 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个术语,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它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和任务,以市场经济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总称。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涵是什么呢?它的特点又是什么?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涵1.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准则,不断创新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市场的有效性需要计划的引导和调控,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按照所需和短缺进行调配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最佳方案。
3.优先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发展实体经济必然要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式,融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只有发展优秀实体经济,才能摆脱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走向更好的经济发展轨道。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特点1.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改革创新,鼓励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各种风险和机遇,促进经济发展进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
2.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摘要:1982年6月30日,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理论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其结构内涵,方法内涵,时代内涵,实践内涵和前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关键字:中国特色理论内涵结构内涵方法内涵时代内涵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社会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飞跃.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积累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潮流、符合人民需求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进行系统总结和科学阐述的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辛斗争和不断探索实践而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其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最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和推动,这一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理论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创新理论,旨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的思想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其次,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高中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点
高中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安排的总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理论指导。
一、内涵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概念最初提出于中国古代,而在现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和人民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目标。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繁荣。
3. 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民主的实现和维护。
通过人民的民主管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富裕。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二、特点1. 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之一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等因素而形成的,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具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特点。
2. 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之二是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实践探索,反对空泛理论和主观主义。
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
3. 发展第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之三是发展第一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应归结为,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形式和方法。
它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坚持、创新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态。
其本质特征: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逐步全面改革和逐步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体制的创新,是其自身实践探索的产物,但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简洁的概念,有其科学的内涵。
它在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
它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是一条发展道路,是一种理想目标,也是一种社会形态。
我们应当多向度、多层面的思考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以便我们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思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所有这些理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表现形态。
在这些理论中贯彻始终的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了一个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特征及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2、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 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 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制度基础。 政治前提和 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 十七大报告
结束语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
“要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 要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 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 实践特色、 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 和时代特色。 和时代特色。”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年 月22日) 日 “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 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 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 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十七大报告 十七大报告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系列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内涵、 的内涵、特征及历史地位
喀什地委党校 李晓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 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 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 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中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核心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
初级阶段(1949年-197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这一阶段逐渐完成了土地革命、反帝国主义斗争和国有经济的建立等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2035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农村和城市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2035年-本世纪中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阶段,这一阶段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理论体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的实际进行科学分析,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实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具体目标,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1)“三形态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个基本 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其中,邓小 平理论是“体系”的基础形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体系”的重要发展,科学发 展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体系”的最新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5)“多层次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理论体系 的精髓、主题、核心、立论基础四个层次 构成的。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题: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立论基础: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政治经济学 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 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本 质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略)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略)
1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体系”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 “体系”的基本范畴:“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项基本 原则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和社会主义具体体制”、“计划与市场”、 15 “效率与公平”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等。
因此,可以“体系”科学内涵概括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步入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深刻总结社会主 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 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当 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理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智慧 结晶。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次,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再次,是适应当前时代特征的要求。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①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共同富裕是在我国初级阶段经过努力能够争取实现的,它是实现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共同富裕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加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同发展生产力相比,它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②“贫穷”和“富裕”不能简单地作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一方面,贫与富是社会历史范畴,其内涵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因此是动态的、相对的。
另一方面,从横向比较来看,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均收入、生活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高得多。
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
但是,一个富裕的社会却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邓小平途径:除了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外,从生产关系角度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如何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第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能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前提;第二、要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为其提供物质基础;第三、需要一个过程,即在其物质基础创造出来之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可能性。
总之,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统一整体。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前提,是根本;“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1、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民利益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能否达到这两大实际目标成为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具备了许多突出的内涵和特征。
这一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
下文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进行探讨。
一、经济方面在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确立。
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发展理念则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
二、政治方面在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主要表现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中国政治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则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能力的巨大提升,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强调依法治理的原则,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和提升司法公信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益。
三、文化方面在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意味着加强文化产业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时代要求和指导思想。
四、生态文明方面在生态文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主要表现为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经济建设中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之一。
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
本文将对考研中涉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涵和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法治地位、法治思维、法治文化、法治维度等。
首先,法治地位是指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根本地位。
其次,法治思维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再次,法治文化是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最后,法治维度是指法治要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将法治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维护人民权益。
再次,它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它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国家治理体系各个方面的法治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价值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有深远的价值和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指导,指导实践中的法治工作。
其次,它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再次,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
最后,它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法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解释,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点以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人民的利益至上。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科学发展。
秉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保障和核心领导力量。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道路,由中国自主选择并不断创新发展。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一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第四,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广泛的依靠力量和最终的创造力源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和创新,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挑战。
党和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首先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引进外资,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同时,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还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
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在于保持政治稳定,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实现了国家长治久安。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还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在于坚持中华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深入传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总结经验,创新发展而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为我国长期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方向和路径,体现了我国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要深刻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首先需要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特点入手。
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特点1.1 坚持我国的领导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我国作为国家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头羊”,发挥着治国理政的主心骨作用。
其领导力量不仅来自于其党员和干部队伍,更来自于党的领导核心的统一和全体党员的自觉性。
1.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
1.3 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标志。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条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是有效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
1.4 坚持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人民民主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的政治制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实党的领导和相结合的制度原则。
1.5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社会的活力、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2.1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驱动力。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既是对国家建设的总体安排,也是对国际关系的重要规划。
在我国的领导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充分利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推动全国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2.2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加强国家治理,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促进法治建设,以及推动扩大对外开放。
江苏省考研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江苏省考研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江苏省考研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
它们是一脉相承、互相贯通的理论体系,旨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特点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理论观点。
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推动的,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主导性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两个观点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形态,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践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互贯通,同时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这些原则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时代内涵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理论规范。
我们在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一直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发展情况,而又没有违背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原则。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发展民主政治,这样做体现了我国政治建设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十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体现了我们民族和谐、统一的民族品格,又十分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非常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理论规范。
只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可能成为一套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探究、运用。
也会使得我们在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来,各届党的代表大会一直都在应用这一概念。
究其根本,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整体、全面的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内涵,他说:“中国目前一直以来都在奉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之所以说它完全正确完全正确,是因为我们既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新时期的时代特征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中国特色。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正能够引领中国发展的道路”胡主席的这番演讲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直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工作的重点,这一做法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情况,又很好的契合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与特色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考生姓名:乔栋
学号:G100050310
所在院系: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项目管理工程硕士2010级
任课教师:董贵成
完成日期:2013 年 10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指针。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特色。
党的十七大报告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新概念,并对这个概念的思想内涵作出了科学界定。
一、整合和统称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将上述几个重大的具有指导思想地位的理论成果统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表示,揭示了这几个理论成果的内在关联,阐明了这几个理论成果在更大的理论体系中的归属。
二、统一相承
从一般意义上,凡是能够称之为“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具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
之所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点,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首先,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其次,这几个理论成果都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
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再次,这几个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和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上,虽然几个理论成果都有新的进展,但就总体和基本观点来讲,都保持着基本一致,或者说是在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的进展。
这包括: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关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判断;关于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主张;关于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不断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文化设计;关于“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重要理念;关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战略思考;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不仅解答了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还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这些鲜明的特色,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它源于科学社会主义,但主要是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由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获得理论上的突破,实现制度上的创新。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立足于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
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偏离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价值要求;离开了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但不是简单地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改造的设想来进行实践的,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改造社会、发展中国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既体现着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遵循,也更多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
离开了具体的实践,就不可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不可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和价值所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特征上是民族的,它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与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相贯通,表现出民族的气派和风格。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都愿意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和风格反映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总是渗透着不同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的特色。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也留下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追求团结统一、和谐相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
这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奋进崛起的精神源泉。
这些文化精神,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着思想底蕴和精神营养。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吸纳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不断体现着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容,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被吸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也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它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同时,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体现着时代主题的要求,提升着时代精神,从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在动荡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争取和平,谋求合作,促进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外思和,对内图变,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内外战略和政策的中心内容。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改革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时代主题的变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在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各种社会制度、各种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已经更多地取决于发展的成效,取决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但不是一条孤立的道路。
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时代主题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密切相连的,也表现出了对时代主题和世界潮流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