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会计理论的支撑作用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会计理论的支撑作用探究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1-000-01

摘要基于在认识上对会计目标的分歧,从现代会计的发展理论来讲,会计理论研究有两种重要的观点,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早期主导会计报告的观点是受托责任观,随着不断发展的资本市场,逐渐占了上风的是决策有用观。由于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决策正确与否,会计信息系统需要为投资者提供大量而相关的、可靠的信息,这种观点传统会计信息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多与决策有用的信息希望会计报告提供,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鼓励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更多信息进行主动披露。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信号理论会计目标会计理论社会责任

契约理论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20世纪60年代左右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英国、美国等的公司治理模式长期奉行的是外部控制型。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的理论框架了比较完善了。企业理论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公司的发展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或投入都离

不开,企业不仅要服务于股东利益,同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要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是企业的本质。因为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共同拥

有,进而使企业的所有权共同拥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参与的基础是对所有权的拥有,也是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应有保护的理论依据。

二、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也可以细分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两种观点。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是经济决策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般情况下,相关决策信息越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越高。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一方掌握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晓得,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因为验证成本昂贵而难以在经济上实现。各种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着。因为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信贷者和投资者对资本报酬会要求更高,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和筹资活动的困难。

2.信号传递理论

根据信号理论,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机会、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等信息企业的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相比更为直接地了解,但他们向市场传递这些信号时只有通过适当的机制,向外部投资者展示企业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另外,投资者利用这些信息理性地对公司发行的证券进行定价。股票价格被低估或者业绩好的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会对自身的信息更多地进行自愿披露,

使一些有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准确信号向市场传递,从而表明公司的股票定价是偏低的或显示公司的实力,通过信号传递区分其与那些业绩较次的公司。可信而充分的披露将使投资者对公司判断前景的不确定性减少,对公司的股票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继而引起提高公司市场价值;而那些股价被高估、业绩较差的公司则不会有动力表明未来真相,进行自愿披露。资本市场的竞争性使得任何一方在竞争中的沉默都会被认为是对不利消息的隐瞒,所以业绩一般的公司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投资者对自己的不信任和猜疑,对相关信息也会自愿披露,信号显示的过程将持续到那些最差业绩公司不再有信号发出来显示其价值为止。证券市场显示信号的结果不仅区分不同质量的公司,而且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进行了强化。

三、会计目标

1.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在会计早期阶段出现,公司制的发展和产生促使受托责任观成为一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理论观点是:用于反映履行受托义务的情况的会计信息,对委托方的责任的理念进行了强调,受托责任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的责任,产权必须可核查、公正,对产权所有者的利益予以维护,因此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可靠性,计量模式和计量属性选择的基础是历史成本,为了准确,对受托责任及时地反映,会计信息必须尽量准确。

2.决策有用观

在资本市场逐渐壮大发展的基础上决策有用观才得以形成。由于要在资本市场上开展投资决策,所以与传统的历史会计信息相比,投资者对未来会计信息更为关注,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一定服务于投资决策。其主要理论观点是: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所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成本效益原则满足的前提下,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能不能起到为决策服务的作用,只求越好越多的信息数量,对会计信息的主观程度不太关注。提倡并存多种计量属性,择优选用,不太在意会计信息的准确度,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对股东利益负责、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生产安全、商业道德、保护劳动者及职业健康的合法权益、支持慈善事业、保护环境、保护弱势群体、捐助社会公益等。这是基于企业是利他主义原则和社会人的假设的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对企业应最大限度的强调股东利益之外的社会利益增进的同时,对企业的赢利性目的并不完全否认。按照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企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还应对社会效益同时考虑,在社会中以履行企业应有的责任。

五、契约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下经理人和股东都

被假定为理性经济人,对自身效用都会追求最大化,股东可能不象经理人只对尽可能多的报酬追求,股东更关注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否能够实现。由于作为代理人身份的经理人可以利用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及自己直接进行经营的优势,以委托人利益牺牲为代价,对自身报酬最大化来实现。“契约是减少这种冲突的一种途径”。代理人和委托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具有激励约束机制的契约签订来限制经理人员追求额外利益的行为。委托人通过与经理人契约的签订来对经理人进行监督。所以,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契约的存在将对公司披露相关信息起到积极促使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国强,李淑花,贾剑锋.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四川会计.2000(10).

[2]王成元,卢霞.浅谈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会计之友.2004(09).

[3]魏铁嵘.论会计理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

[4]牛秀敏.建立我国会计理论框架之构想.甘肃社会科学.199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