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经济学考研必看知识点
经济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汇总
经济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汇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规律,在省考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以下是经济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的汇总:一、微观经济学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之一。
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行为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应曲线的相交点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或消费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当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
4.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或服务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生产者剩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或服务出售的价格与实际售价之差。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存在可以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
5.弹性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引起的数量变动的相对程度。
常见的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等。
弹性研究有助于理解市场的反应和消费者的行为。
二、宏观经济学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表示一定时期内该国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反映了一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体水平。
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需求的过热和成本的上升等引起。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段时间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经济学专业考研必备知识点解析
经济学专业考研必备知识点解析考研是每个经济学专业学生晋升的重要机会,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并掌握经济学专业的必备知识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经济学专业考研必备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宏观经济学1. 经济学基本假设:供求关系、理性经济人、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重要概念的解析和理解。
2.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需求管理、生产成本、价格水平、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
4. 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
5. 宏观经济政策: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二、微观经济学1. 市场与价格:市场结构、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生产与成本: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生产效率等与生产和成本相关的重要理论。
3. 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进一步讨论市场失灵: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市场结构的形成与影响。
5.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效用、理性选择、生产者效率等与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有关的理论。
三、计量经济学1. 线性回归模型:最小二乘估计、统计推断、模型检验等基本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2. 估计与推断:置信区间、假设检验、解释变量选择等在计量经济学中的重要方法。
3. 动态模型:滞后变量、差分模型等动态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面板数据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
5. 时间序列模型:平稳性、自相关性、异方差性等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经济学专业课程1. 计量经济学: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解释。
2. 价值理论:研究了经济价值的形成和转化,分析了价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运筹学: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中的决策问题。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速记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速记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到诸多理论和概念。
对于考研经济学的备考来说,熟悉并掌握重点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的速记笔记,希望能够帮助您在备考中更加高效地掌握这些关键内容。
以下是一些考研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供您参考: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表现。
其中,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净出口等指标。
同时,宏观经济学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重要概念。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供需关系的调控,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得以形成。
另外,边际分析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对边际效益的比较和权衡。
3.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行业的发展和竞争。
其中,产业结构分析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不同行业的规模、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产业组织理论也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策略。
4.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的产生、流通和运用。
其中,货币的职能是货币银行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包括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等功能。
此外,货币供求规律、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也是该领域的重要内容。
5.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比较成本等概念。
此外,国际金融理论也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跨国贸易和跨国投资的金融问题。
6.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和发展问题。
其中,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多个学派。
另外,经济发展战略和扶贫政策等也是该领域的关键研究内容。
7. 经济数学方法经济数学方法是经济学的基础工具,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等。
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解析
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解析经济学考研是许多经济学爱好者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士梦寐以求的机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经济学考研,本文将重点解析经济学考研中的高频知识点,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微观经济学1.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则代表供应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供给曲线则呈现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总效用的增加量。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当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小。
这一原理对于解释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市场需求曲线的形状以及社会福利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3.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以某一价格出售商品或服务所收到的总收益与其生产成本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则表示消费者以某一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所得到的总效用与其为获取该商品或服务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都是衡量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从产出、支出和收入的角度进行计算,其中,GDP的支出方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指标来衡量。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影响,央行通常会采取货币政策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就业、失业和工资等问题的领域。
就业率和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总结经济学考研是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对于考生来说,熟悉并掌握经济学高频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1.供求关系- 弹性与需求关系: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以及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 弹性与供给关系:供给弹性的计算方法以及市场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
2.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均衡条件以及长期均衡的实现;- 垄断市场:特点、垄断定价和垄断定量的条件、垄断利润最大化的规则;- 寡头垄断:特点与效益分析。
3.成本与生产关系- 成本理论: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区别、成本曲线的图形与特点;- 生产要素的选择: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4.市场失灵- 外部性: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的定义、对策以及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区别;- 公共品:非竞争性与不排他性的特点、提供公共品的困境与解决方法。
5.效率与公平- 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与效率判定的条件;- 公平:利比最优状态与公平判定的方法。
二、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方法、收入法与支出法的关系;-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失业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失业率的关系。
2.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知识经济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生产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 货币市场:央行的职能与货币供给的调控;-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国际贸易与汇率- 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与重要国贸易理论;- 汇率:汇率制度与汇率的浮动机制。
5.财政政策与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工具与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应;- 财政税收:税收的种类与税收的经济效应。
综上所述,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经济学考研是对经济学知识和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是考生进入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经济学考研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GDP等- GDP的计算和构成- 宏观经济学的量化关系:收入-支出模型、货币量论-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2. 政府干预与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和货币供给- 财政政策和财政收支平衡-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 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二、微观经济学1. 供给与需求- 市场供求曲线与均衡价格- 弹性与收入影响-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2. 市场结构与竞争- 垄断与垄断竞争- 垄断定价与效率- 垄断的盈利和市场调节- 市场竞争形式与效率3. 生产和成本- 生产函数与边际产品- 生产要素的决定- 成本函数和最优生产规模-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决策4. 价格确定和市场效率- 市场的完全竞争均衡- 不完全竞争均衡与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和外部性- 竞价拍卖与最优拍卖策略5. 消费者决策和效用最大化- 效用函数与效用最大化条件- 边际效用和预算线- 代理与不完全信息- 风险决策和机会成本以上仅为经济学考研的部分重点知识点,备考过程中,考生还需结合考纲和题型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复习。
同时,以下几个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备考经济学考研也是十分重要的:1. 多维度学习:经济学涉及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知识,考生需要同时掌握两个层面的内容。
可以通过学习教材、参加辅导班、听课和阅读研究论文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复习时间和自身情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制定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避免遗漏关键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1. 供求关系
-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通常会上涨。
-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参与者可以决定价格和产量的调整。
2. 劳动分工
- 劳动分工指的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任务或专门的工作岗位,以提高生产效率。
- 亚当·斯密是分工概念的主要提倡者之一,他认为人们通过分工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产出。
- 分工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因为专门化的劳动者可以不断改进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3. 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或购买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 持续消费相同商品或服务时,边际效用通常会递减。
换句话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
- 消费者通常会在边际效用为零或负值时停止消费,因为这意味着进一步消费不再带来满足感。
4.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指的是进行某项活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某项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选择其他活动。
因此,进行某项活动时,所放弃的替代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 计算机会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权衡利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以上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经济学重要知识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和决策的社会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概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会下降;反之,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
这一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引导着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决策。
例如,在农产品市场上,如果某一年的丰收导致供给大幅增加,而需求相对稳定,那么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下降,这可能会影响农民的收入。
反之,如果出现自然灾害导致供给减少,而需求不变或增加,农产品价格就会上涨。
二、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指的是在现有基础上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在消费领域,当消费者不断增加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即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比如,一个人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会感到非常满足,但随着吃的面包数量增加,每多吃一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降低。
在生产领域,企业也需要考虑边际效益来决定生产规模。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
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例如,一个人选择上大学,他所付出的不仅有学费、书本费等直接成本,还包括因为上学而放弃的工作收入,这部分放弃的收入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在做决策时,理性的经济人会考虑机会成本。
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低于其机会成本,那么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个投资可能不是最优选择。
四、弹性弹性是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价格、收入等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等;供给弹性也有相应的分类。
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归纳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行为和模式。
经济学考研作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的经济学知识掌握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梳理经济学考研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调控。
它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与金融、国民收入和国际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研究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和生产率的增长。
主要的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
2.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现象。
它包括经济繁荣期、经济衰退期、经济复苏期和经济萧条期。
理解经济周期对于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货币与金融货币与金融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着货币供应、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等内容。
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调控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4. 国民收入和国际经济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和。
国际经济研究着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贸易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三、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着个体经济主体和市场行为。
它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结构、生产与成本、价格决策和福利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1. 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着产品和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确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着市场中存在的不同竞争程度和市场力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双边垄断市场等。
3. 生产与成本生产与成本研究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要素使用的成本。
生产函数、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等是分析生产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做出选择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经济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经济学基本概念-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市场均衡: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 边际效用:消费者从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度。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二、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和服务之间做出选择。
- 生产者行为:研究生产者如何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 市场结构:市场的竞争程度,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 价格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四、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优势。
- 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贸易壁垒:政府设置的阻碍国际贸易的措施,如关税和配额。
- 国际收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记录,包括贸易和资本流动。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增加。
- 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化。
- 人力资本:个人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 技术进步:新发明、创新和改进技术的过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研知识点归纳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研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与资源配置相关的社会科学。
作为一门广泛而综合的学科,它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
下面将对一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能够提供的数量,而需求是指市场上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多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指的是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3. 生产与成本生产是指利用资源和技术的组合来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
成本是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支付费用。
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与生产规模无关的费用,而可变成本与生产规模成比例。
4.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有不同的影响。
5.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等。
6. 货币与银行货币是一种用作交换和支付的媒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性。
银行是货币的管理者和金融中介,它提供储蓄、贷款和支付等服务。
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的运作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7.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包括实际增长和名义增长。
经济发展则更广义,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福利的提高等方面。
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8. 资本与投资资本是指用于生产和创造价值的货币或资产。
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到生产资本和固定资产等方面,以期望获得未来收益的行为。
资本和投资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经济学考研必备知识点梳理
经济学考研必备知识点梳理经济学作为一门提供关于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是考研经济学专业的重要科目之一。
对于考研经济学的学生来说,熟悉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方面,对经济学考研必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1.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宏观经济运行指标(GDP、CPI、PPI等)- 经济增长理论2. 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概念与货币职能- 货币供给与货币乘数- 银行体系运行机制3. 政府与经济- 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角色-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4. 国际经济与开放经济- 国际贸易理论- 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平衡 - 外资与外商投资政策二、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1. 需求与供给- 需求与需求弹性- 供给与供给弹性-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2.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垄断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 价格歧视与价格管制3. 生产与成本-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成本与生产成本- 产出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4. 管理经济学- 经济学与管理决策- 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 产权与治理结构以上仅为经济学考研必备知识点的基本梳理,具体的内容还需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学习。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论文和经济学专业书籍,以系统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经济学考研中,除了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外,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考生的重要素质。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多做一些经济学习题和模拟试题,培养自己的解题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之,经济学考研必备知识点的梳理是考生备考的重中之重,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准备,按照合适的方法和步骤来复习和总结。
祝愿大家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有限资源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分配以达到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一些经济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稀缺性:资源有限而人的需求无限。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
- 边际分析:额外一单位的资源或产品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2. 需求与供给:- 需求法则: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 供给法则: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
- 市场均衡: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3. 弹性:- 需求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 供给弹性: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4.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进入壁垒。
-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产品有差异,存在进入和退出壁垒。
- 寡头垄断:少数卖家,产品可以是同质或有差异,存在进入壁垒。
- 完全垄断:单一卖家,产品无替代品,高进入壁垒。
5. 消费者行为:- 效用: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的满足度。
-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6. 生产者行为:- 成本: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成本。
- 生产函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7. 国民收入核算:-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
- GNP: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活动总量。
8.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影响经济。
-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经济。
9.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GDP的持续增长。
-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改善。
10.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 失业: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
11. 国际贸易与金融:- 贸易平衡: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 汇率: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12.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在扩张和收缩之间循环的模式。
考研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宏观经济学
1. 宏观经济学概述
-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核心观点。
2. 经济增长理论
-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 农业、传统工业时期和现代工业时期的经济增长模式。
- 新古典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现象的影响因素。
3. 国民收入核算
- 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构成。
-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计算公式。
4. 价格指数
- 价格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 常用的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
5.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原因。
-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二、微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概述
-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核心观点。
2. 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
- 市场均衡的概念和特征。
- 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确定价格的过程。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 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手段。
4. 生产要素的报酬和分配
- 生产要素的报酬形式和决定因素。
- 不同分配方式的优缺点。
5.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 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竞争程度。
- 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以上是对考研经济学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之垄断资本国际化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之垄断资本国际化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垄断资本国际化的问题其实是和当下的国际经济情况联系着的。
在考试中会出选择题。
老师从应对考试的角度来给大家梳理一下相关的命题点。
一、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一是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在别国谋求高额利润;二是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三是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四是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2.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生产资本输出;三是商品资本输出。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
简单了解即可。
3.经济社会后果:①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
②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吸收了资金,引进了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培训了技术和管理人员,利用外贸和技术办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外贸等等。
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如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和环境资源代价,冲击本国民族工业,债务加重,对国际资本依赖性增强等。
重点把握后果问题。
二、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1.国际垄断同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此外,国际垄断资本还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国际协调。
二战以来,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G)、世界贸易组织(WTO)。
2.本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经济学考研常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考研常考知识点总结正在为2017经济学考研备考的同学们,在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很多人不知道应该复习哪些知识,特别是对于哪些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来说更是一头雾水。
为了帮助参加2017经济学考研的同学有目标的进行专业课复习,我们的老师根据往年的考试题目给大家整理出来了经常考的几个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经济活动的扩展,接着是进一步扩张。
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2、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3、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在测算一些国家长时期投入和产出的增加时,发现产出的增长率一般大大高于投入的增加率。
比方说,某国一年实际投入增长2%,产出会增长4%。
产出的实际增长和根据要素投入增加而预测的增长之间的差距可称为solow剩余。
4、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是建立在凯恩斯储蓄-投资理论基础上的,是凯恩斯理论的发展,是将凯恩斯的储蓄-投资的分析加以长期化、动态化。
所谓长期化,就是将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关系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变量;所谓动态化,就是阐述长期内投资和储蓄的均衡及其对国民收入均衡变动的影响。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尽管经济在长期中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极小;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很难稳定在一个不变的增长速度上,表现出的是或者连续上升或者连续下降的剧烈波动状态。
5、同哈罗德不同,索洛认为,通过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生产中资本-劳动的组合比例,充分就业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是可以实现的,长期均衡增长率就是由劳动力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决定的哈罗德所说的自然增长率Gn稳态是指一种长期稳定、均衡的状态,是人均资本与人均产量达到均衡数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
经济学考研知识点有哪些
经济学考研知识点有哪些2017考研复习即将进入强化阶段,考生要抓紧复习,对于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应该怎样进行效果会更好呢?老师的回答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只有找准北方向才能做到高效的复习,因此,为了助力考研,金程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考研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有针对性的复习,同时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量化宽松的概念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是指中央银行在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时,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
量化指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
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量化宽松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中央银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二、美联储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回顾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正式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购买1000亿美元的房地美、房利美、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等政府支持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以及5000亿美元由房地美、房利美、吉利美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的目的仅仅在于”稳定”市场,而不是”刺激“经济。
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达到提振市场信心、平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目的。
从实际效果来看,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国金融体系有所企稳,目标初步达到。
在此基础上,美国接连推出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的是,后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益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意图,同时规模不断扩大。
从这二轮开始,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原来的稳定金融体系变为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实体经济。
2014年10月30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在2014年10月末停止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实施6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行将结束。
经济学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
经济学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被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领域。
下面是经济学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
1.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 决策的机会成本原理
-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 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
2. 市场和价格
- 需求与供给关系
- 市场均衡和价格机制
- 价格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3. 各种市场形式及其特征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垄断竞争市场
- 寡头垄断市场
4.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和影响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税收和补贴
- 价格控制
5. 经济增长与发展
-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
- 经济增长因素
- 发展经济的目标和挑战
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 总收入、净收入和贸易顺差
- 贸易壁垒和自由贸易
- 国际组织和经济一体化
以上是经济学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在研究和应用经济学知识时,应该注重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经济现象。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并进行进一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国民产出决定与变动,以及国民产出与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和周期、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学说,事实上也就是着重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
2.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不存在非自愿失业;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总之,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
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萨伊法则;(2)利率灵活变动性;(3)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
他们提倡,“自由放任”(Laissez ~ faire)式的宏观经济政策。
3.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大宪章”(托宾语),也开创了经济学中的凯恩斯主义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4.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首先,货币存量的变动是解释名义收入变动的关键因素;其次,货币需求是稳定的,经济的不稳定性来自货币当局控制的货币供给的变动,因此,国家干预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稳定经济的关键是保持固定的货币供给增长,从而实现物
价稳定,为市场机制正常调节经济创造条件;最后,货币主义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反对者出现的、被称为“对抗凯恩斯革命的革命”。
5.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理性预期假说,市场出清假说,以及总供给假说。
由这三个假设出发,新古典经济学说明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稳定性。
并得出两个重要结论:货币政策在短期可以可以发生作用是由于随机冲击破坏了人们的理性预期,但长期中这种政策无效是因为厂商与家庭的理性预期会对政策采取对策,从而使政策失效。
6.各派经济学家的分岐集中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上:首先,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其次,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7.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国民收入除了GDP以外,还有四个总量: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8.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个主体的经济。
在两部门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
到各种要素报酬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品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品与劳务。
9.政府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政府收入( ):即通过对居民和厂商征税,形成财政收入;(2)政府支出( = + ):即通过向居民和厂商购买产品和劳务、以及转移支付形成政府需求。
政府购买( )——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 )——是指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国外部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进口( ):国外部门购买厂商和居民的商品和劳务,向政府缴纳关税,形成总供给。
(2)出口( ):政府、厂商、居民购买国外部门的产品和劳务,形成总需求。
10.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格(Pt)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