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一体化探索

合集下载

浅谈“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

浅谈“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

浅谈“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摘要:根据媒体报道,“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城市地铁、轻轨规划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600公里,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27万亿元。

面对如此繁重的建设任务,如何筹措资金保持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地政府的难题,在当前各地财政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把目光转向土地,并出现各种版本“轨道+土地”开发模式。

本文结合目前各地“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进行探讨,分析政府、轨道交通企业、土地专业开发主体等在“轨道交通+土地”开发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设计合理的“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实现政府、轨道交通企业、土地专业开发主体合作共赢。

关键词:轨道交通;土地;开发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一、“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的意义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关系密切,从国内外实践来看,不少城市将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共同开发,如香港地铁属于典型的轨道交通与土地共同开发模式,香港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地铁公司享有“地铁土地”土地开发权,地铁公司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此外,近几年国内城市也将轨道交通建设与大量土地相结合,如天津地铁将大量土地收益作为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武汉地铁、长沙地铁等均将大量土地与轨道交通建设相结合。

各地积极探讨“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轨道交通改变城市格局,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

轨道交通快捷、便利,缩短了城市的时空距离,城市交通的建设改变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集聚效应体现在轨道交通建设使中心区功能进一步强化,或在交通枢纽部位形成“副中心”,促进“多中心结构”城市的形成;扩散效应体现在轨道交通建设方便了中心城区与外部的联系,使城市人口向外围扩散,促进城市向外部的扩张。

另一方面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区,实现城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金融用地、教育用地等合理布局。

TOD模式下既有铁路车站土地综合开发的探索和实践

TOD模式下既有铁路车站土地综合开发的探索和实践

TOD模式下既有铁路车站⼟地综合开发的探索和实践0 引⾔TOD是围绕便捷、⾼效的公共交通站点建⽴,集商业、写字楼等为⼀体,引导城市均衡发展的模式。

由于TOD模式具有功能复合、集聚开发、公交主导等城市空间结构特性,能够解决过去蔓延式的城市发展、⼟地和基础设施利⽤低下等问题,因此是促进旧城开发、调整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1]。

沙坪坝站是重庆枢纽三等站,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商业核⼼区。

因重庆枢纽建设需要,对沙坪坝站的全部站场和站房进⾏了适当改造。

由于上述改造内容不能彻底解决沙坪坝交通拥堵等问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局集团公司)与重庆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交投公司)认真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和重庆市的有关要求,于2011年达成了对沙坪坝站采⽤TOD模式进⾏综合开发的协议。

通过紧密合作,于2018年1⽉完成了⼀期⼯程(为保证沙坪坝站站房开通运营⽽需先期施⼯的双⼦塔A、B栋商业裙楼)建设内容,实现了预期⽬标。

1 TOD模式建设的必要性1.1 促进沙坪坝中⼼城区功能提档升级根据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沙坪坝区将发展成为重庆市重要的商业中⼼。

沙坪坝站由于建设历史较久,铁路线路及站场严重阻碍了城市中⼼区空间的拓展,在城市环境、城市空间、建筑形态等⽅⾯都已经与城市中⼼区不协调,制约了中⼼区核⼼功能的释放。

按TOD模式改造,能够促进城市空间的延续,同时通过适当物业开发,使城市空间连为⼀体,打造集购物、娱乐、休闲、健康为⼀体的现代化城市中⼼,进⼀步提升城市形象[2]。

1.2 实现多种交通⽅式有效衔接沙坪坝区⼈⼝密度达3万⼈/km2,长期以来,该地区的交通拥堵现象⾮常突出。

随着成渝客专的开通,沙坪坝站远期⽇均发送量将达到40000⼈,极⼤增加该区域的交通压⼒。

为此,重庆市规划在此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和环线3条线路,形成“K”形换乘。

按TOD模式改造,将⾼铁、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式融为⼀体,形成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为旅客提供⽅便快捷的换乘条件,减少交通设施之间换乘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压⼒。

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江西省为例

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江西省为例

() 通 用地 。1 9 交 通 用 地 为 1 。 1交 9 6年 22 公 顷 , 2 0 年 全省还有 中低产 田、 9万 到 03 低产 园、 低产林和低 产水面 4 3万公 顷 , 1 其
交通用 地为 1.8万公 顷 , 1 9 41 比 9 6年净 增加 1 9万公 顷 , 8 平均 中中低产 田面积 2 8万公 顷 , 1 粮食增产潜力在 50万吨以上 。 0 随 每 年增 加 02 .7万公顷 。其 中 , 铁路 、 路 、 公 农村 道路 、 民用机场 、 着未利用地 的不断开发 , 开发难度越来越 大, 后备土地资源将越 港 口码头用地及增减情况具体见下表。 交通用地增 长加快 , 主要 来越少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 区 , 土地需求量 大 , 开发利用后备 原 因是地方经济发展 的需要 ,原有交通状况 明显 不适 应经济的 土地资源的经济技术条件较好 , 但人地矛盾 突出 , 后备土地资源 发展 , 促使许多建设项 目纷纷上马。 江西省 交通用地土地利用结构表
19 - 2 0 9 6- 0 3年 7年间全省共增加建设用地 面积达 26 - 。 7万公 顷。 适宜性 评价 , 未利用地 中可 开发为农 、 、 林 园等利用 的总面积 只 这说 明全省 工业化进程加快 , 基础设施建设 在不断地 完善。 2 西省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利用结构 . 江
开发 和 利用 的制 约 与促进 关 系
投入 , 而土地 的增值则是企业 的产 出。国 通过对市政设施周边地块征收税 、 费来实
1 . 基础设施建设 必然要 占用 土地 , 进 家 的经 营 目标就 是如何用 最小 的投入 获 现的 , 同时更 能激发市政 府 、 开发商进 行 而影响到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布局 、 规 得最大的产 出,国家的基 础设 施投入 , 取 基础设施 建设 的热情 。如广 州市地 铁工

基于TOD_理念的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实践

基于TOD_理念的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实践

智城实践NO.07 20234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基于TOD理念的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实践廖宇清(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摘要:TOD理念引入以来,对各城市尤其是开通轨道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基于TOD理念的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是我国城镇化由追求速率转向追求质量的重要路径。

文章以南宁市不同时期的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实践为例,总结经验和不足,以期对今后城市的高质量规划、建设、经营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TOD;站城一体化;产城融合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936(2023)07-0004-03DOI :10.19301/ki.zncs.2023.07.002美国学者彼尔·卡尔索普于1992年研究提出了TOD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理念[1],基于TOD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其集约节约城市用地、提升市民出行效率、降低资源能耗等优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实践与认可。

南宁市是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尚有潜力挖掘的二线城市,在学习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的摸索与实践。

1 南宁市推动TOD 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的背景1.1 城市规划思路的局限南宁市地处邕江河谷,地势平坦、平地居多。

南宁市的城市空间扩张格局与居民各发展阶段主要出行方式的出行半径相呼应,即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布局与交通网络布局,也针对主要出行方式而设计。

在城市发展起步阶段,上述规划布局尚无大碍,但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居民出行方式转向小汽车出行后,商业、行政、教育、文娱等配套设施按车行可达距离分散布置,小汽车的道路断面、路幅、密度等交通网络也按小汽车通行需要设计,导致城市过度扩张,空间布局集聚度不高,增加了居民出行的通勤成本与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

1.2 城市开发强度的矛盾南宁市传统旧城片区如麻村、白苍岭、朝阳等区域,建筑密度高而容积率低,空间利用效率较低。

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为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

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展原则一是方便群众。

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综合衔接。

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绿色发展。

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确总体发展目标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

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问题

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问题

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问题探讨摘要: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道路上通行车辆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人类需要克服的首要课题。

城市交通拥挤而土地利用率却很低,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广西城市的交通规划做出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广西作为我国中华南沿海经济带区域城市交通规划尤为重要,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特点,掌握其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与存在问题,才能让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点与结构1.我国当代城市类型与特点我国城市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常迅速,城市交通空间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蔓延型,这类城市土地开发密度低,只有简单的公交服务,甚至缺少公交服务设施,城市内有大量停车场空间和高速公路。

这是主要以私人交通为主要机动化的城市,土地开发多集中在建筑用地。

二是紧凑型城市,这种城市的规模一般不大,城乡之间有明显分界,非汽车交通模式占有率非常高。

这种模式的城市更容易产生交通拥挤、堵塞严重、废气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三是多中心城市。

这种城市模式以扩散中加强集中的思想进行建设,城市中用很多小的分中心进行交通疏导,保证非汽车交通在城市中通行畅通。

我国目前的很多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有的也集合了以上两种或者三中特征形态,广西的城市大多集中了蔓延型和紧凑型的形态。

掌握城市空间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城市交通规划。

2.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从广西的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上看,交通系统的设立以便捷化、人性化、绿色化为原则,重点设计道路运行、综合管理、公共客户设施等部分。

广西的城市交通系统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部分:①广西各个城市内部自身的道路系统,例如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盲人道路、各个支路、快速行驶道路等等;②对外连接交通要道,例如通往周边沿海地区的公路、火车道、航空、水运等等;③公交系统设施,包括公交车站与公交车辆,轻轨及其车站。

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速,城区中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得出行需求总量剧增。

固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很难知足如此的需求。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其平安、快捷、舒适、准时、运量大、耗能小、污染轻、占地少等特点,成为各个城市建设高效和可持续进展综合交通系统的首选。

结合世界范围内已有的成功案例,也印证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有显著成效。

可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一项规模庞大的市政基础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和本钱回收慢的特点,对资金的需求压力大。

据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提供的资料显示,以后5年中,我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可达30个以上,新建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2000~3000千米,总投资将达到9886亿元。

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仅靠轨道交通集团自身进行融资,是无法完成的,而且政府财政的补助也并非能完全知足其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但其庞大的资金缺口如何解决,结合香港、深圳等地地铁建设的成功体会,与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物业进行联合开发,将是一条通途。

一、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是彼此制约、彼此反馈的一个整体。

一方面,交通投资和基础设施的进展会作用于土地利用的模式,引发土地利用的相应调整。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模式也会阻碍交通进展模式,要紧表此刻以下几方面:轨道交通塑造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支撑城市的高强度开发;轨道交通优化土地的利用功能;高强度、混合用途的土地开发有利于轨道交通的运营。

依照TOD理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和谐的理想进展模式应该是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的进展,同时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反哺轨道交通的建设。

二、地铁建设与沿线物业进行联合开发的意义由于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进展目前尚处于起步时期,在轨道交通的计划和建设中需要重视其计划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的和谐问题。

其成效发挥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城市土地计划的结合与衔接。

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的融合与一体化规划是一个关键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的定义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和协调,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功能的优化。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排水等各种基础设施。

通过融合与一体化规划,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情况,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效益。

二、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的重要性1. 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例如,将交通规划与供水规划相结合,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对供水系统的影响,提高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整合基础设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

2. 优化资源配置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例如,将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结合,可以将废水中的能量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整合基础设施,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整合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土地的占用和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同时,通过融合与一体化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三、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的实践案例1. 深圳市的综合管廊规划深圳市在城市规划中积极推行基础设施融合与一体化规划。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深圳市的综合管廊规划。

综合管廊将不同类型的管线(如供水、供电、通信等)整合到一个地下通道中,提高了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综合管廊还为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了可能,减少了地上的建设密度,提高了城市的景观品质。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文章标题: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加快推进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为我市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截至2005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39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78.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公路53.3公里,每万人口拥有公路10.1公里;公路技术等级显着改善,等级公路达到4118.9公里,占总里程的93.7%;县乡公路里程大幅增长,县道达到1885.8公里,乡道达到1679.6公里,各占总里程的42.9%和38.2%,全市已完成3900公里通村公路的建设,同时对1987公里通村公路进行了路面硬化,准四级及以上公路通村率达92.8,路面硬化率达85.2。

航道、港口建设主要以建设杭甬运河绍兴段为重点,同时疏通、疏浚航道,修缮码头,提高航道等级、通航能力,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二、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方式1自1998省道绍大款589002(1(2度。

(3)设立中外合作企业向外资银行借款。

市交通投资公司通过在香港投资设立交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与绍兴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中方出资为实物,即建成收费的104国道北复线)组建中外合作企业——绍兴四通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该公司具备向外资银行贷款资格,由此向香港宝生银行上海分行借入1500万美元,用于104国道北复线的拓宽改造。

3、招商引资。

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的建设,是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较为成功的实例。

我市交通投资公司通过与上海茂盛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组建了绍兴市甬金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

市交通投资公司实际投入资本金9000万元(协议应投入约2.9亿元,后股权转让退出),完成了27亿元多的建设项目。

4、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筹资难题。

地方政府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支持。

紧密结合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发建设探索与实践

紧密结合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发建设探索与实践

酒店等。
!" 引" 言 * *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 快速、 舒适、 环保的现代 化交通方式, 为城市的交通和环境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 案。许多城市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发展公共交通的首 要任务。截至 $’’( 年, 先后有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大连、 长春、 武汉、 深圳、 重庆、 南京等 !’ 个城市建成了城市轨道交 通, 有近 $’ 条线路在运营, 全长约 &$’ 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建设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不 应将轨道交通单纯的看作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交通工具。 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建设 ( 可以形象地称之为 “人跟线 走” ) 能够疏解旧城人口, 引导城市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以现状城市建设为导向的轨道交通建设 ( 可以形象地称之 为 “ 线跟人走” ) 能够有效 地缓解城市密 集区的交通问 题。 只有将城市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紧密结合, 正确处理好二者 之间的关系, 才能使轨道交通既能够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 并维持它的进一步发展, 又避免城市轨道交通成为政府的财 政包袱, 从而实现双赢。 #" 香港、 广州城市建设结合轨道交通的经验介绍 * * 香港、 广州都很重视将城市建设与轨道交通紧密结合, 各自探索实施方法, 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简介如下: #$ !" 香港经验简介 * 香港的轨道交通主要有香港地铁有限 公司和香港九广铁路公司经营。香港地铁公司目前拥有一 条机场快线和五条地铁线, 是世界上极少数不需政府补贴, 仍能够使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能够获得合理回报的公司之一。 地铁公司利用轨道交通跟城市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地的控制, 积极地开发轨道站点沿线 的物业, 以物业开发利润补贴轨道交通建设的成本, 实现轨 道交通和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其 “地铁 0 物业” 的综合开发模式对紧密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规划建设 有着重要的启示。 香港地铁公司目前拥有的轨道交通线网全长 -! 公里, 设车站 ($ 个。在过去的 $( 年里, 地铁公司共开发了 $" 个 车站的上盖物业, 开发的总建筑面积约 .&’ 平 米。开发 物业以居住为主, 建筑面积约为 "(& 平 米, 所占比例接 近总开发量的八成, 其余的开发物业类型为办公、 商业零售、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是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土地资源开发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

同时,良好的交通规划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交车站、地铁站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或改善。

交通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控制、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组织管理等。

土地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土地资源开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开发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出让、土地储备等。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分配,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土地出让是指将土地使用权出售给开发商,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工业等项目。

土地储备是指政府储备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于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交通规划的合理性对土地资源开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

这将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在城市中心区域居住、工作和购物,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交通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交通规划的制定会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建设地铁或公交专用道会使得沿线地区的交通便利性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流和物流,推动沿线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利用。

3.交通规划可以提升土地的价值。

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交通状况,使得城市的土地资源更具吸引力。

站城融合视角下高铁站点周边城市设计研究——以重庆沙坪坝站为例

站城融合视角下高铁站点周边城市设计研究——以重庆沙坪坝站为例

行高铁站点及其周围地区的发展建设,从简单的沿车站向周边发展逐渐深化到车站与城市融合的“站城融合”发展阶段[1]。

以车站为载体的TOD 模式和站城融合发展模式中,对站点及其周围地区的功能整合与发展也就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中国城市的轨道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区域将是我国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具活力的空间,人们对其要求由原来重视其交通效能,正逐步地向更重视交通枢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行体验、城市空间品位等理念上转化。

而如何对城市轨道及交通枢纽地域实施科学定位与有效发展,使城市枢纽空间真正地融合在都市空间与公众生活之中,并实行站城融合的开发是促进集约式发展城市,是重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1规划背景随着城市交通的日渐发达,铁路站点已经从原来功能单一的交通枢纽,向大型交通商务综合体建设方向发展;从原本在城市边缘的交通性建筑物,逐步变成了引领都市发展的重要活化剂[2]。

而高速铁路等主要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也是未来趋势所在,在当下的城市规划设计中,怎样在既有的规划基础上,合理地统筹站点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城市发展地区的经济活力,并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十分关键的问题[3]。

站城融合概念的提出及其建设方式的探索,带来了城市设计与高铁站点相结合的全新视角,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价值,并推动城市空间的进一步优化。

摘要 研究从高铁站点站城融合的视角,结合高速铁路车站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阐述了站城融合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演变历程,总结了站城融合下城市发展的三种基本模式,并以重庆沙坪坝站为例,在分析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明确重庆沙坪坝站站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城市肌理缝合、枢纽换乘、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四个方面的设计策略,以期能够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发展及周边城市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站城融合;城市设计;高铁站点;城市更新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际铁路地下站空间绩效优化方法研究”(52008344)DOI 10.19892/ki.csjz.2023.23.22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surroundingareas of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ation-city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ion-city integration, and summarizes three basic modes of urban development under station-city integration. Taking Chongqing Shapingba Statio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hongqing Shapingba Station’s station-city integration is clarified, and four design strategies of the urban texture stitching, hub transfer, public space and landscape design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hub area and the design of surrounding cities.Key words station-city integration; urban design;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urban renewal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许多省(区、市)也开始利用高铁站点建设的契机,寻找并进作者简介:毛雨晴(1996—),女。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城 市 规划 系统 一

交 通规划 总 系统 一
交通规 划予 系统

刖 罱


城 射总体糍
搏空删鲇
交通 发展 战略
在城 市 发展 建 设过 程 中要 对城 市 进行 合 理 的规 划 , 尽 可 能 高质 量 的 使用 有 限的 土地 资源 , 为 城市 留 出更 多 的绿 地 和公共 面积 。在 城 市规 划 设计 过程 中城 市 的交 通 系统 是一 个 重要 的 方 面 ,我 们 要为 人 们 的 出行 提供 一 个 安全 、 畅通 、 高效 的 综合 交 通 系统 , 满 足 人们 的 出行 需求 。 本 文就 城市 土地利 用 与交 通 系 统 的一 体化 规 划进 行 简要 的 阐述 。
2 、 项 目引导规划 、 忽视规划衔接等城市规划乱象是导致道路交通结构 的 系统 性 和完 整性 遭 到破 坏 的重 要原 因之一 。 街 道新 牌坊 社 区 目前 正处 于 建设 完善中, 属于典型的成长型社区 , 主要以居住用地和医疗用地为主, 道路结构
不完善 , 断头 路较 多 , 社 区居 民出 入极 不方 便 等 是其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之 一 。 分 析 新 牌坊 社 区路 网看 来 , 社 区次 支 路 连 通性 较 差 , 未 与 交通 干 道 形 成 良好 衔 接, 存 在较 多 的错 位 交叉 口 , 例 如 新溉 大道 』 就存 在 诸 多T 型 交叉 口 , 且各T 型 交 叉 口平 均 间距 不 足2 0 0 米, 最 小 间距 仅约 8 0 米 。随 着交 通 量 的增 长 。 进 出车 辆 对 新溉 大 道 主交 通 流产 生 了较 大干 扰 。此 外 , 行 人横 穿 马 路 到对 面换 乘 公 交 的情况 非 常普 遍 , 交通 安全 隐 患 大 。 错 位交 叉 口的形成 具 有诸 多 原 因 , 一是 存 在 项 目“ 引导” 城 市规 划 的 现象 , 土 地 开发 者 片 面 地 强 调用 地 , 忽 视 了道 路 交 通 网络 的重 要 性 ; 二是 存 在各 个 规 划 衔 接 不 畅 的问 题 , 造成 道 路 交 通 网 络 的重 大缺 陷 , 将 会 给 以后 的交 通 运行 带 来诸 多麻 烦 。 由此看 来 , 土 地利 用 与交 通 的协调 研 究应 该 贯穿 城 市规 划 和建 设 的各 个 阶段 , 城 市土 地利 用 开 发应 注 重 保 持道 路 交通 结 构 的系 统性 和 完整 性 , 量减 少 断 头路 和 错 位交 叉 口, 保

基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和交通规划的交通需求预测

基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和交通规划的交通需求预测
方 法 对 研究 区域 进 行 交 通 需求 预 测 。
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相应安排用地 。根据区域土 地利用总体 规划对土地 的开发 、 利用 、 理 、 治 保护在空 间 上、 时间上所 作 的总体 安排和布局 , 合理 划分交通小 区, 对交通预测预测结果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③ 区域交通规划 。 一座城市 的总体规划的合理与否 , 其 中的标 志之一就是该 城市 的交通运输是 否畅通无阻 。 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 可以促进城市 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晚各开窗 1 mn 以便能够有效地消除室内空气 污染 。 0 i, 如 果是依赖空调系统的密 闭房间 ,那 可以从改善空调系统 着手, 以保证有足够 的新风量。
⑤加强 自我保护意识。 要保证室 内环境的安全 , 消费 者在进行装修的过程 中, 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材料 , 尽
量购买知名品牌 和具有绿色环保标志 的产品。 同时 , 一定
王 万 鑫
( 中铁二 院交通规划研究 院, 四川 成都 60 3 ) 10 1
摘 要 : 过 对 研 究 区域 现 状 调 查 与 分 析 、 通 区域 规 划 分 析 , 理 划 定 交 通 需 求预 测 范 围和 交通 小 区 , 立 基 合 建
于城 市规 划 、 地 开 发 和 交 通 规 划 的 交 通 需 求 预 测 模 型 , 以成 都 市龙 泉 驿 区 为 例 , 合 的 Tas A 软 件 土 并 结 r CD n
要及时 向商家索取权威部 门出具 的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 这样在房屋建筑过程 中, 消费者就可 以通过材料选择 、 工 程地点选择和验 收标准各个环节 ,来有效 的控制室内环
防 要 工 材 粘 剂 ; 选 择 粘 贴 塑 料 地 板 时 , 禁 选 用 溶 剂 型胶 粘 剂 。 境 污染 源 。 止 室 内空 气 污染 , 在 设 计 、 艺 、 料几 个 在 严 在保 温 、 隔热 、 吸声材料 的选择 上 , 不能选用脲 醛泡沫塑 方 面加强防治 , 确保从源头做起 。 此外 , 形成房屋通风意 料。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探讨2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摘要:目前国内城市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建设以及规划的城市,越来越重视站点的一体化衔接。

本文从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内涵探讨出发,解析交通一体化衔接如何与城市适应,介绍规划的目的和内容,对交通一体化衔接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衔接,一体化规划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内涵交通一体化衔接指各种交通方式在服务设施、运行组织、管理手段上的有效连接,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方便、安全的换乘条件,使市区内部交通之间、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成为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

轨道交通衔接的内涵就是要实现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平滑对接,使换乘时间尽可能少、换乘距离尽可能短、换乘费用尽可能优惠,这种衔接既包括空间上的衔接,也包括时间上、信息上的衔接。

各项衔接的具体内容如下:空间衔接:①设施的衔接,包括公交场站、公交停靠站、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出租车(网约车、个人小汽车)临时停靠站、“P+R”停车场、行人过街设施、步行道(无障碍通道)等的设置;②交通网络的衔接,包括路网的调整、道路局部渠化、公交线路的调整等。

时间衔接:主要指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在运营时间安排上的衔接,避免因两种交通方式运营时间上的差异造成的换乘不便。

信息衔接:指在轨道交通车站内、公交站、道路上以及网络上提供衔接信息,以指示、诱导乘客的换乘行为,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时间、服务范围(线路)、服务价格及相关设施的位置等,让乘客清楚、方便地换乘。

交通衔接与城市适应性交通衔接立足于优化轨道交通车站的衔接换乘,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设施。

在各个车站的交通衔接设施规模和布局中,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客流需求预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车站交通衔接设施的设置充分结合所处区位、周边用地性质、建筑规模等,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性质、不同开发程度,交通设施类型和规模不同。

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及展望

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及展望

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及展望摘要:交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和区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规划领域。

交通规划涉及规划、设计和管理交通系统,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发展和改善。

国土空间规划则涉及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空间布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交通规划;基础逻辑关系;关系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对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改善交通流动性、减少拥堵,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

国土空间规划则是为了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协调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

交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因素,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考虑交通系统的需求和影响,以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分配。

因此,深入研究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交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与整合,可以为城市和区域规划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可持续城市和区域的发展。

1 交通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交通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国土利用、城市发展和空间结构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1 城市发展与交通规划的关系交通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发展需要合理的交通规划来支撑,交通网络的发展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可达性和互联性。

交通规划的不合理会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不便以及城市发展的不均衡。

因此,交通规划需要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合理布局交通网络,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土利用的影响交通规划对国土利用起着引导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影响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决定了不同区域的可达性,对土地的开发潜力和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交通规划中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交通枢纽,可以促进城市中心区域的发展,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3.11.27•【文号】建城〔2023〕74号•【施行日期】2023.1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23〕7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市管理委,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市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在统筹规划、协同发展、精细治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与新发展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有关部署,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整体谋划、协同实施,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系统健全、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智能绿色、安全韧性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

坚决守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可靠的底线要求,加快补齐设施短板。

持续扩大高品质设施供给,提高设施便捷性和包容性,提升设施运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精准施策。

充分考虑城市现状实际和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各类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不搞“一刀切”。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规划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规划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规划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土空间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以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规划为主题,探讨其相互关系与发展趋势。

一、交通运输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影响着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功能。

首先,交通运输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在交通网络的布局上体现。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交通效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次,交通运输对城市扩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城市通常会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延伸拓展,形成城市发展的走廊。

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的扩张方向和速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交通运输还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分布产生影响。

交通便利度高的地区通常具有更高的土地价值,往往是商业和产业聚集的地方。

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二、国土空间规划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对交通运输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旨在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和提升交通效率。

首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合理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密度,可以降低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其次,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提高交通运输的可持续性。

交通运输应当以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消耗。

此外,国土空间规划还要求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通过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满足人们出行和物流需求。

三、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规划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智慧交通的发展将对国土空间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智慧交通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流量监控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发展需要有效的交通运输支撑,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与城市规划相一致,实现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

交通流动性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

交通流动性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

交通流动性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交通流动性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交通需求也日益旺盛。

如何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实现城市的高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交通流动性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在城市空间中的移动能力和效率。

一个具有良好交通流动性的城市,能够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在许多城市中,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交通流动性和城市的发展质量。

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往往忽视了交通流动性的重要性,导致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局面。

为了实现交通流动性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树立“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

在城市规划的早期阶段,就应充分考虑交通的需求和影响。

通过交通规划来引导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开发,使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系统的建设相适应。

例如,在规划新城区时,可以优先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公交线路和站点,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要加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避免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需求。

其次,要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结构。

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模式的交通网络,包括快速路、主次干道、支路和慢行系统等,以满足不同出行方式和出行距离的需求。

加强城市道路的互联互通,提高道路网络的通达性和覆盖率。

同时,要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的投入,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鼓励发展轨道交通、BRT 等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此外,还要积极推动慢行交通的发展,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营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衔接及周边用地规划探索——以西安市为例

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衔接及周边用地规划探索——以西安市为例

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衔接及周边用地规划探索——以西安市为例吕向华【摘要】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As Xi'an rail transit system in operation, many problems have been gradually emerged 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land use development in the vicinity of station area, and construction fund raising.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rail transit and urban area.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ail transit line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 Xi'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nnection and land use development in the vicinity of station ar-ea. Taking rail transit line 4, 5, and 6 as well as metropolitan rail transit Lintong Line as examples, the pa-per groups 88 stations in 800 m surrounding area into four categories:transit terminals, regional central sta-tions, transfer stations and regular sta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nnection and land use control, land use integr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station area,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t different stations, and intensity of surrounding land use development.【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5(013)005【总页数】8页(P51-58)【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用地优化;地下空间利用【作者】吕向华【作者单位】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0 引言国务院于2008年5月批复了《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中确定的6条轨道交通线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一体化探索——以重庆市沙坪坝火车站改造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land development——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Conceptual Urban Design on Reconstruction of Shapingba railway station程 鹏 王 志 Cheng Peng Wang Zhi摘 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一体化是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旨在以沙坪坝火车站改造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合理利用原有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基础上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同时综合考虑与周边城市土地开发的关系,实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TOD 交通基础设施 土地开发 一体化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transportinfrastructure and lan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tensive use the land.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reconstruction of Shapingba railway station conceptual urban design as an example. Discuss how to construct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based on the existing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 and als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urban land’s development.To achiev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use of urban land, and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intensive land use.Keywords:TO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Land Development Integration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4-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尤其在大城市,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及旧城的更新无不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影响。

为解决交通问题、推进土地开发目前众多大城市进入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时期①,而轨道交通站点对周围地区土地开发无疑将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这种受广泛倡导的TOD 发展模式已为人所熟知。

而建立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方便接驳,对于充分发挥TOD 模式的效用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旧城更新,在改造中如何有效利用原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交通,并与城市用地的有机更新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整合交通资源改善交通条件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笔者所参与的重庆市沙坪坝火车站改造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老城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一体化,最终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

1 规划背景沙坪坝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在重庆市主城区“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布局结构中承担商贸和科教文化中心职能,历史上一直是商贸公司和的文化设施聚集地,社会经济发展在重庆处于前列。

沙坪坝核心区用地单位较复杂,主要包括沙坪坝火车站、三峡广场、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公园以及部分工业居住用地。

沙坪坝火车站建于1979年,长期承担重庆主城区辅助客运站的职能;随着重庆北站的建成,沙坪坝火车站的长途客运功能进一步削弱,功能的转变和城市区域发展的需要使该地区急待改造。

紧邻的三峡广场在重庆主城区五大商圈作者简介:程鹏,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志,男,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中较早建设商业步行街,融商贸、文化、景观、休闲于一体,辐射沙坪坝及其周边地区,集聚了人气(最高日流量30万人次),是沙区商贸体系的核心,也是市民购物、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之一。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沙坪坝核心区交通问题与土地利用的多重矛盾日益浮现,尤其体现在交通拥堵与城市用地空间无法拓展两方面,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 现状分析与问题综述沙坪坝火车站改造区域位于沙坪坝核心区北站东路、小龙坎新街、小龙坎正街之间;北临三峡广场商圈内的华宇广场以及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八中等教育用地,南临沙坪公园、爱德华医院及部分居民区。

铁路线路及站场利用地形的自然高差建设,整体低于周边道路及用地8m 左右,其上有天陈路作为一条城市干道架空穿越。

由于铁路站场的交通功能与封闭性特征,致使该区域与城市其他区域的联系性极差,不仅割裂了城市肌理,阻碍了片区两边城市用地的联系,同时也使自身成为城市生活的盲区,环境景观及治安状况较差。

2.1交通现状与问题城市层面:在重庆市主城区“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布局结构中,沙坪坝核心区承担① 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已有12个城市1270公里的轨道交通投入运营。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前景、问题与对策》,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国家土地、环境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下,以及为稳定经济和拉动内需,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将维持长期的高需求状态。

图1- 沙坪坝火车站区位示意图2-沙坪坝火车站及周边城市肌理了组团间联系的重任;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现状主要以公共汽车及出租车作为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手段,缺乏大运量的轨道交通以及快速路系统,空间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时间的消耗拉大了与城市其他组团间的时间距离,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以沙坪坝核心区到城市CBD核心解放碑为例,空间距离18km,但公交时耗在1小时左右,出行效率极其低下。

为此而规划并已动工修建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将设一个站点于三峡广场区域,站点的选址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地区发展。

组团层面:铁路线路穿越沙坪坝组团区域核心,将其一分为二,造成区域内用地的割裂,阻断了区域功能结构由中心向非中心的扩散退变趋势;同时区域内城市用地三分之一是大学等教育用地,三分之一是军事、机关用地,三分之一是其它可建设用地,道路网密度较低、道路网结构也不合理,更加剧了交通压力。

火车站地块层面:作为区域交通的核心地段,各类型交通设施分布散乱,各设施间联系不便,尤其是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衔接不合理,出现了诸如换乘混乱、停车拥挤、行人过街困难等问题导致了交通效率低下,也影响了火车站周围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2.2用地现状与问题三峡广场商圈周边拥有超过30所学校的众多教职员工以及庞大的青春消费群,是重庆各大商圈中学生消费群比例最大的商圈,其商业蓬勃发展。

目前该商圈已经被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联合会和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

但是由于三峡广场建成时间相比重庆主城其他商圈较早,用地规模偏小,同时商业业态目前以零售为主,急需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将重点发展与科教文化相关的商业以及商务办公、酒店等业态,商圈的拓展对城市用地的需求较迫切。

然而通过对三峡广场周边现状用地分析不难看出,商圈向周边以学校为主的单位用地方向拓展可能性不大,而跨越沙坪坝火车站向南发展拥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2.3 问题综述由于沙坪坝火车站地区交通功能及所处区位的特殊性,该地区的各种问题将直接影响周边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

因此,火车站地区的改造已到了必要整合的阶段,总结其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应基于沙坪坝整体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可集中归纳为以下两点:(1)火车站场对城市用地的割裂阻碍了商圈拓展乃至整个区域用地的有机衔接整合;(2)区域内道路交通设施缺乏,且各交通设施间缺少良好的换乘体系。

3 目标与对策在现状分析发现所面对的问题基础上,笔者分析所产生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重点研究了火车站片区改造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衔接整合、用地功能衔接、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景观、地下空间使用等方面的衔接对策。

总体目标旨在通过对火车站地区的改造,整合各类交通设施,建立良好的交通换乘体系,为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和紧凑的城市生活创造一种可能。

3.1 肌理缝合与常规城市对于火车站场地区改造时对城市肌理的缝合有所不同,沙坪坝火车站站场与周边城市用地存在平均8m左右的高差,如何化解高差以加强两边城市用地的联系是本次设表1-重庆主城区五大商圈对比名称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南坪商圈三峡广场商圈杨家坪商圈建成时间19972005199820022003面积(hm2)92651.8(新建33hm2)818.9商圈特色商务、零售、旅游综合型生态休闲商业吃、住、旅游、会展文化休闲商业购物休闲中心07年综合排名12345图3-火车站现状景观图4-换乘中心结构示意图5-交通方式专项分层分析6869计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后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借鉴,采用将火车站场地下化的方式,既通过在站场上方建设与周边用地标高一致的平台,延续城市肌理,为三峡广场商圈跨越火车站向南拓展提供可能性。

3.2 区域路网调整针对区域路网存在密度低,路网结构不合理,缺少支路,断头路多的特点,结合上述城市肌理缝合的加建平台措施,提出如下解决对策:(1)提高路网密度,在站场西部和南部区域结合现状加建两条次干道,同时增加一定量支路;(2)优化路网结构,增加的支路深入地块,打通断头路,形成完整的路网体系;(3)整合道路资源,新增单向循环路段,提高交通效率。

3.3 建立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在火车站对外交通功能弱化前提下,充分利用加建平台后的站场地下空间,同时向上发展,结合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在该地区的站点设置,未来可能的轻轨站设置,以及整合周边的沙坪坝汽车站,分散设置的公交站场等设施表2-各项交通设施规划前后数量对照表规划前规划后地铁(轨道数)03铁路(轨道数)99轻轨(轨道数)02公交26条线路经过21条线路始末站长途汽车线路(条)47地下停车位(个)1501506地面停车位(个)5090出租车候客位(个)1057建立综合换乘中心。

换乘中心不仅成为该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整体区域的交通出行环境,同时大量的人流聚集将为三峡广场商圈带来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为商圈向火车站南部区域拓展提供现实可能性,为周边地区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