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雷正西: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

合集下载

2018年贵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大生态课程考试答案

2018年贵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大生态课程考试答案

1-周立《乡村振兴与生态农业——政策解读、形势分析与发展策略》六盘水的“三变”改革有哪几种?(多选)答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第二个新时代要解决新的问题是富起来。

答案:对新的标书为新的矛盾是日益下降的美好需要。

答案:错2003年区域协调发展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

答案: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答案:农业、农村、农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温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答案:对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六万亩的耕地(2个人)耕作。

在1999年,李沧平向总理反映农业农村农民真苦真危险。

答案:错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是叠加发展的。

农村向城市人才流动不是单向流动而是双向流动。

答案:对农村经过产销版的努力做成了一村一特色。

答案:对袁家村的1年销量在(2.5亿)人民币产值。

农业的四种转型产化分别是(一产化、二产化、三产化、六产化)在记录片里提到的农业的生产成本很高,比如棉花的一亩地的成本在1165元。

答案:错在2015年,苏州、无锡粮食自取率在22.5%和24.6%。

答案:对国内食品价格比国际食品价格高出60%以上。

答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农业能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根源。

答案:对农业农村使得(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市场规律)的导致带来严重的问题。

农业会走向衰败,社会健康问题也会日益严重。

答案:对在中国有一本杂志叫“有机慢生活”,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慢村计划。

答案:对面对顾客的需求分为(对未来的需求、对现在的需求)农业还是有很多可以所作为的发展空间。

答案:对2-吴大华《贵州大生态建设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三大战略行动是指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

这句话是否正确吗?答案:正确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召开大会是哪一年。

五个神木:奏响和谐神木新乐章

五个神木:奏响和谐神木新乐章
与感恩。坚实的经济基础是诞生更高境界精 神追求的物质起点 ,施与受要在这座城市里 辩证循环,绵延传递 。奋斗与宽容。英雄不 问出处 ,神木就是骏马驰骋的平川、展示才 学的宝地 。在这里 ,可以有人跌倒 ,但不会
被一 棍子 打 死 ;在这 里 ,人 们会 欣 赏你 的成
水资源保护利用 。科学 利用大矿边缘的边
对 县财 政 的 贡献 已超 过 7 %,是 神木 县 “ 0 十
步发展壮大 ,全县已建成沼气池近1 万座。
“ 人文神木”是神木的 “ 软实力”
神 木 县 委 书 记 雷 正 西 和 县 长 黄 建 军 认
大 力开展禁烧烟煤的 “ 蓝天工程 ” ,城市
空 气 质 量 明显 好 转 ,大 气 污 染 指 数小 于 10 0
是培育和强化发展性资源
确立 了统筹城 乡发展的总思路 , 代民生经济的全新发展理念 ,完善经
Th ser Re or e We t n p t s
* 一 # } t * *。 目 #舞 t # t .¨ * ¨
管理领域。立足创建 “ 三型”政府 ,率先在
木开始实施1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等 2
“ 育 、医 疗 、文 化 、就业 、社 保 、住 房 、 教 扶贫 济 困 、交通 、人居 、安 全 ”十 大 惠民工
程 。并 已经 形成 了全国 罕见 的 “ 方位 、多 全
教育 、社会保障三大慈善公益金。通 金收益为三大 民生工程发展提供后续
功,也会包容你的失败。 神木的人文精神就是彰显神木之所以成 为神木的精神品质和城市个性 。建设 “ 人文 神木”的根本着力点放在人的素质提升上 , 以文化重 塑神木人形象 。据 了解 ,神木县 “ 国家级文明县城”创建规划即将出台,神

雷正西:打造“现代特色精品农业”合作共赢新局面

雷正西:打造“现代特色精品农业”合作共赢新局面

雷正西:打造“现代特色精品农业”合作共赢新局面
来源:神木新闻网
今年,神木县抓示范、树典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农民受益的原则,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回报的标准,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农业的标准化程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现代特色精品农业”创建合作共赢新局面。

据了解,打造现代特色精品农业,首先是狠抓“一区十园百社”建设。

即配合抓好以尔林兔为中心的万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现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多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开工建设的入园项目达到8个。

认真实施丰禾生态、禾泰农业、高家沟山旱地西瓜、马镇有机杂果园、赵家沟旱作农业、王家洼小杂粮、宫泊沟自然元生态农业等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

其中西沟丰禾示范园今年新建20座设施果树栽培试验,成活率在90%以上,幼树生长良好,为我县设施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模式。

示范园将成为现
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其次是进一步推进雷家墕等1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扩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规模,使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连块成片,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凸显规模效益,打造精品,推动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是抓好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了合作社实力、提升了合作社水平,扶持部分合作社成为了省级“百强社”、市级“示范社”。

生态环境保护五大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五大体系

我国的五大生态文明体系分别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文明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的具体成果,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具体部署。

五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对策体系。

生态文化体系是基础,生态经济体系是关键,目标责任体系是抓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障,生态安全体系是底线。

生态环境保护五大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五大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五大体系【主题】生态环境保护五大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努力【引言】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积极探索并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五大体系。

这五大体系包括生态文明体系、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国家公园体系、污染防治体系以及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本文将对这些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正文】一、生态文明体系生态文明体系是中国独特的环境治理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共进。

该体系强调绿色发展理念,鼓励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通过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生态文明体系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基于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估,将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为无可调整的保护区域。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防止土地开发和环境污染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该体系的实施促进了地区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公园体系是通过划定国家公园范围,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国家公园既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区域,也是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

通过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污染防治体系污染防治体系旨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该体系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友好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

污染防治体系的建设有效提高了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五、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全面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明确资源权属,促进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

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就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提出四点要求

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就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提出四点要求

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就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提出四点要求刘生强李春燕牛云芳神木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后,是否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具体办了哪些实事?解决了哪些困难?对县委书记雷正西就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新近提出的四点要求,落实的如何?3月14日,本报记者跟随督导组来到解家堡办事处进行了深入采访。

来到解家堡办事处,该办主任刘在良和县上派来的驻村干部,正准备起身进村。

他一边拿出的“民情日记”,一边邀请记者也跟着去看看。

在下乡路上,记者随机翻开一篇篇下乡日记,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与民交流、谈心、解困的“画面”。

刘在良告诉记者,他已通过神木报看到了雷书记针对干部下基层提出的四点要求,并结合办事处的特点,制定了“三意识、四强化、五字法、五要五不要”工作法,要求下基层干部必须记好“下乡日记”,为老百姓解决一个问题,办一件实事。

柳沟村的地膜推广会一山连着一山的小村落,在这个季节显得特别幽静。

“刘大爷,我是咱镇上干部乔芳,你们家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来到柳沟村,村民刘祥瑞和妻子正在收拾玉米杆,刘在良和包村干部乔芳走上去与他们拉家常。

今年78岁的刘祥瑞家里只有他和老伴种地维持生活,儿女都到城里打工了。

当乔芳问及去年的收益如何时,老两口笑着说,几亩地全种了玉米,收成还行,加上每月可领125元的养老金,日子过得很宽裕。

谈话间,村里十几位农民闻讯也赶了过来,看村民多起来,刘在良索性坐在农家院沿台上,给大家开起了地膜玉米推广会。

刘在良说,今年镇上给村民免费提供地膜,使用地膜后,可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肥效,保持土壤水分,减轻作物病虫害,玉米收成自然也能翻倍。

乡亲们,听的认真,个个喜笑颜开。

村民们都说,如今党的政策真好,补贴多,服务好,今年一定多试种地膜玉米,希望年底能再有一个好收成。

解家堡办事处有着近6万亩的优质耕地,种植条件十分适宜,年内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符合条件的村组为农民免费提供地膜,推广种植地膜玉米、地膜马铃薯、地膜黑豆等,使地膜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试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的构建

试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的构建

试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的构建作者:张修玉李远彭晓春许振成来源:《科学》2015年第01期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与生态制度”五大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五大体系的建设内涵,旨在为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提供技术指导。

生态文明五大体系是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要路径。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加严峻,目前已成为考验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处的主战场。

生态文明,重在践行。

要突破环境资源制约的瓶颈,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必须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本文讨论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旨在为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提供技术借鉴。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经济体系在国家产业升级的大局下,各地区应当创新经济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为主导。

以其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引导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规范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机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企业清洁生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最大限度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重点支持生态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物流业、绿色生活服务业以及新兴绿色服务业发展,逐步提高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提高行业生态文明意识和节能减排水平,为产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创新能力。

构建清洁安全稳定的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优化和强化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建设生态公益林,有计划地对现有公益林进行林分改造和提升。

同时,扩大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塑造水陆相拥、陆岛相望的风貌,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利用的多种组合类型的人工湿地模式。

雷正西:“神木模式”的两大基础

雷正西:“神木模式”的两大基础

雷正西:“神木模式”的两大基础2009年3月份以来,陕西省神木县因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总结起来,“神木模式”的两大基础不外乎经济基础和施政理念,关键是在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统领下,科学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有钱怎么花”两大问题,一手抓民营经济,一手抓民生建设。

民营经济与民生建设,是拉动社会快速前行的两个轮子神木县是典型的陕北老区县,发展基础差,历史欠账多。

近年来,得益于煤田开发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由国定贫困县跻身全国百强县。

但是,真实县情是“三富三不富”,即财政富老百姓不富、少数人富多数人不富、北部有资源的乡镇富南部黄河沿岸不富。

因此,如何树立科学的施政理念,兼顾经济建设与民生改善,用公共财政手段调节利益分配,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是神木县面对的历史性课题和重大考验。

为找准工作切入点,在具体实践中,神木县始终把民营经济和民生建设当作政府这个机体拉动社会快速前行的两个轮子。

民营经济发展解决了民生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这种既能创造财富且又植根于民众的经济形式,是民生建设的源头活水。

反过来,民生的改善可以推动软实力的提升,更进一步激发群众发展经济的热情与潜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

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93亿元,70%来自民企,全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23元,60%来自在民营企业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万元,45%来自在民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主体。

民营经济发展了,地方财政状况就改善了,民生投入就能初步做到“按需分配”。

2009年,神木县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领域的“十大惠民工程”总投入13.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3%),其中财政直补资金,也就是直接发到群众手里的现金7.09亿元,人均1688元(其中十二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三大项,2009年的财政总投入就达4.5亿元);2010年神木县“十大惠民工程”计划投入20亿元。

雷正西:神木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雷正西:神木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来,随着神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形成了以“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以锦界工业园区为首的“六区八园”,县境内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分别达到2424户和20884户口。多数企业的“粗放式”发展,使得全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点多、面广、线长、量大,责任重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以“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建设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信息报送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有效防范和处置事故,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同时,县应急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应对事故灾害的能力和效果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县各行业部门、各镇(办事处)、各类生产企业均建立起应急管理机构,及时修订和完善行业应急预案;大中型煤矿、化工厂等企业拥有应急救援队伍,储备了应急物资,配备了应急装备。今年以来,我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建工作正在稳定推进,力争在未来两年逐步建立起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同时,我县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编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县大型化工企业、煤矿、电厂、公众聚集场所各类生产经营企业,预案编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预案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公安消防部门累计在学校、公众聚集场所演练30多次。其他行业部门主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也结合实际,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达120多次。县矿山救护队自建立以来,与40多家煤矿建立起救护协议,多次在煤矿进行抢险救援演练,不断提高救护队伍整体素质。
积极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和参与事故防范工作。县政府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和“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引导和组织煤矿、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等企业在做好应急演练和事故防范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今年,安监部门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220户次,查处安全隐患489处,整改安全隐患436处;煤炭部门检查煤矿企业323矿次,下达监察意见书323份,提出整改意见1400余条,隐患整改率达到98%;公安消防部门累计检查各类场所125家,出动人数625人次,日常监督检查70次,复查55次,发现火灾隐患285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55份,消灭了一批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的火灾隐患。

构建“十四五”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构建“十四五”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构建“十四五”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作者:课题组来源:《北方经济》 2019年第12期课题组摘要: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根本问题。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如何更好地推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目标责任、生态制度、生态安全五大体系为主体的生态文明体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十四五”时期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强化五大体系建设,推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软实力”,是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强大推动力。

一是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绿色内蒙古宣传教育。

推进全社会教育宣传活动,切实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全过程,对党政干部全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培训。

新闻媒体设置生态文明建设专栏专版,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建设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教育基地,推广先行示范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作用。

二是弘扬草原文化,发展民族生态文化产业。

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抢救、整理、传承、开发和展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弘扬传统民族生态文化。

扶持发展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骨干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和冰雪运动为内容的特色文化产业区。

三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低碳社会。

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构建低碳社会。

弘扬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改善消费行为,改变不良消费模式。

通过新闻媒体、学校教育、印发低碳生活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低碳生活方式。

抓好“五个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五个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五个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者:呼群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第9期文/呼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立足区情,站位高远,是十八大精神在我区的细化实化,是指导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行动指南。

“8337”发展思路站在保障全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完全符合国务院加快内蒙古发展意见中的生态定位,充分体现了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8337”发展思路为我区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壮大林业产业,加快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内蒙古,壮大县域经济,发展非公经济,推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富民强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重要途径,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肩负起时代赋予林业的神圣使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全面落实“8337”发展思路,推进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程,继续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切实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优化建设布局,壮大林沙产业,落实惠民政策,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努力强化支撑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内蒙古作出贡献。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林业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承担起五大职责:一要牢牢把握生态林业这一永恒主题,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承担重大职责。

二要牢牢把握民生林业这一基本功能,在改善民生中承担重大职责。

三要牢牢把握基础产业这一客观特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重大职责。

雷正西讲话【最新】

雷正西讲话【最新】

雷正西说,神木县把民营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当作一架飞机的两翼,一枚硬币两面,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创造财富改善民生,通过民生改善和软实力提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形成了二者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助推了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快速攀升。

雷正西书记在会上发言说,神木发展县域经济的方针是“民营为主体,国进民不退”。

目前,县境内“内源型、混合型、外源型”三种经济形态并存,内源型是主体,混合型和外源型为补充。

内源型主要指本土民营企业,它们以3.7%的煤炭资源占有量贡献了近80%的财政收入,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混合型是近年来在神木兴起的由国有、民营等多种资本联姻,成立股份公司,联合发展的新型经济形式;外源型主要指中省大企业。

民营经济能在一个西部偏远县份得到长足发展,关键是理念和措施。

神木县的理念一是以人为本、以法人为本;二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等待、不依赖、自己干,不争论、不抱怨、求发展;三是工业化富裕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荣农村;四是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人民共享成果。

具体工作中,县上一是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政策环境。

出台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民营经济发展60条政策。

神木的地标产业——兰炭,曾游走在国家产业政策边缘,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县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原来的小兰炭工艺进行科技攻关,并首创节能环保中温煤干馏技术,采用此工艺后,吨兰炭电量减少6度,耗水量减少240公斤,耗煤量减少0.1吨,尾气每年可发电近40亿度,节能效果明显,并为国家创制了产业政策,也从国内走向了世界,开创了全国兰炭技术与装备成套出口的空白,成为神木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企业缺乏人才,县上实施“白领派遣”,由政府买单,派遣到企业工作,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并投资8亿多元创办了西北第一家县级高等职业学院,通过职业教育反弹于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1000多万元免费培训农民工8万多人次,转移就业1万多人;探索推行干部挂职,鼓励干部走出机关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和到村任职,近3800名干部先后办起各类实体300多家,完成项目投资55亿元,用工1.3万人。

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神木市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

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神木市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

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神木市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神木市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机构,各工业园区管委会,职业技术学院,大柳塔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神木市宣传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4月28日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神木市宣传工作方案为有效贯彻落实榆林市委、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有关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多层面立体化的舆论宣传发动,营造“全市动员、全民支持、全社会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

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函〔2018〕12号)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函〔2018〕1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宣传目标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良好氛围。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确保全社会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达90%以上。

同时,引导广大公众强化生态文明理念,以实际行动支持创森,自觉融入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中。

二、宣传重点榆林市宣传活动主题为“塞上森林城,宜居生态市”。

重点包括:(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准、条件、目的和意义;(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部署、工作重点等情况;(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进展情况,包括创建工作的进度、效果、好做法、好典型以及工作不力力、效果不不佳等情况;(四)各级领导和专家指导我市创建工作情况;(五)森林生态教育科普知识和神木林业、城市建设成果;(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其他有关情况。

转型神木——神木印象

转型神木——神木印象

转型神木——神木印象李承明【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十二五”要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大力推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中心话题仍然是两个字:转型。

【期刊名称】《西部大开发》【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印象;“十二五”;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作者】李承明【作者单位】《西部大开发》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神木县以进位速度第一的绝对优势,综合竞争力由上年的第36位跃居第26位,稳居西北第一位。

与此同时,“神木现象”与“幸福江阴”、“增城模式”、“晋江经验”、“双流模式”一起,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十年发展的五大典型范例。

神木县地处陕西省最北端,晋陕蒙三省(区)接壤地带,黄河揽怀南下,长城横腰西飞。

神木是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老区。

神木的建制始于秦汉,隋唐置麟州,明代称神木至今,是满门忠烈杨家将的故乡。

神木是陕西省国土资源最丰富的县。

全县国土面积7635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

县境内富藏着煤、油、气、盐、石英砂等数十种矿产资源,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

神木是陕西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

2011年,全县实现GDP771亿元,增长27%(占陕西省的1/15,榆林市的1/3);完成财政总收入181亿元,增长38%(占陕西省的1/14,榆林市的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064元和10798元。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选中,神木综合竞争力由上年的第36位跃居第26位,稳居西北第一位。

神木是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县,以“民营为主体、国进民不退”和“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人民共享成果”为理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11年全县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455亿元,民营企业2424户,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然而,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建立和健全一个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指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建立起来的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制度体系。

一个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方向和指导,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在法律层面,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立法,规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建设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基础。

国家应制定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加强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

此外,还应加大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和力度,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执行。

其次,在行政层面,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

政府应加强组织和协调,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政府还应加大经济手段对环境的约束力度,通过税收、奖惩等措施,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还需要从经济层面上下功夫。

应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同时,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最后,在技术层面,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需要依靠先进的环保技术。

借助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也需要大力支持环保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强环保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环保科技的迅速应用。

总体而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各个层面的行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重手段的综合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美丽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进能源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地方煤炭主体企业减少到22户,生产规模扩大到7865万吨/年,采煤技术和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3户大型兰炭项目全部建成投运,配套建设的尾气综合利用、烟气脱硫、污水处理等项目基本建成,“神木兰炭”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电石产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电石集团年产120万吨电石等一批循环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累计培育神木四妹子、通海羊绒等24户农业龙头企业,建成四妹子、兰花花等15个农业品牌,发展了以尔林兔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为代表的51个休闲农业示范点,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亿元。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国华风电、中国风电等一批风电项目落户神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和效益逐年扩张,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神木雷正西: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
来源:神木新闻网
近年来,神木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节能减排刚性化,环境治理人性化”的原则,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人居体系。加快园林城市建设,累计投入50多亿元大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洁净”系统工程,已在县城区建成绿地面积66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污水处理率达83%,集中供热普及率达70%,供气普及率达84%,县城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和省级园林县城。
构建生态治理体系。积极制定生态补偿办法,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生态治理行为,努力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推进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截止2012年6月底,全县共审批15个试点项目,已开工8个,累计治理面积达4100余亩,恢复耕地3000余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加强生态教育,培育校园生态文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推广、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构建生态保护体系。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深入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强力推进县城两山森林公园、樟子松基地、长柄扁桃生物质能源林基地、荒沙治理工程等十大骨干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扩大森林覆盖率,构建城乡绿色屏障,2011年全县完成造林绿化28.3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54%。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