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及重点译句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
7.(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风痹:手足麻木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 卒行之。十九年,卒。
(2012·广东《清史稿·陶澍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 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 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 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 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 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 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__
答案 (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 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解析 “病”,患病;“竟”,完成;“于淮南”, 到淮南。
8.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是何种句式,并翻译该句。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 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星期五 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特殊译法
➢考点通·学习课堂 考点风向
文言文特殊句式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及省略句。
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是阅读理 解和文言翻译都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言 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不理解,就会造成 阅读理解的困难,如果不把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 语法特点调整通畅,会扣除一定的分数。因此考生 对这一考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文言特殊句式及翻译
11、“无乃……乎” 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 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 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不亦……乎” 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不也 是……吗”或“岂不是……吗”。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 乎?” 13、“得无……乎(耶)” 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 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岳阳楼记》:“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4、“如(若、奈)……何” 此式表示对某事(人、物)怎样 对待或处置。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如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西门豹治邺》:“巫妪、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15、“何为” 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为什 么”。如《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 为我擒?’”
1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18、奈……何《与妻书》)
19、何以……为:要……干什么。
19、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说新 语· 阮裕焚车》)
20、是以:所以(因此)。
20、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21、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强化训练】 请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构成固定句式的词语,并把它们译成相应的 现代汉语。
1、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卖柑者言》)
2、有所:有……的。
2、故患有所不避也。(《谋攻》)
3、• 所:没有……的。 无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4、所以:……的原因。
4、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 ( 传》) 5、不亦……乎:不也是……吗? 5、以此为政,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文言特殊句式及短文翻译
一、倒装句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 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是比照现代汉语习 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 之为倒装。 包括:
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主谓倒置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 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介 词的宾语提前。)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②沛公安在? “安在” ③客何为者? “何为” “操何” “在安” “为何”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 “何、谁、胡、恶、安、奚”等。
(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 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 的)
(三)中心语+之+定语(形容词)
• 2、翻译句子(07年深圳第一次调研) • • 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B )
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
D 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可以衣帛矣。
《祭十二朗文》韩愈
(6)、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7)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高考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如:“孟子者,鲁之邹人也。
”(孟子是鲁国邹人。
)2. 以“……者,……也”为标志,但“者”不出现,只在句末用“也”的判断句。
如:“臣死且不避,卻安敢辞?”(我死都不怕,怎么敢推辞呢?)3. 以“……者,……耳”为标志的判断句。
如:“此小人之福也,非君子之福也。
”(这是小人的福气,不是君子的福气。
)4. 以“……者,……耳”为标志,但“耳”不出现,只在句末用“也”的判断句。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整天思考,不如片刻所学。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以“……者,……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吾尝三仕,三已之。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免职。
)2. 以“……者,……见……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 以“……者,……为……”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秦王见大王去,遂罢归。
”(秦王见大王离去,于是罢兵回国。
)4. 以“……者,……所……”为标志的被动句。
如:“吾闻夫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我听说君子修养自己,内心端正,外表端庄。
)三、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省略部分成分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省略主语。
如:“公与之皆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一起乘车,在长勺作战。
)2. 省略谓语。
如:“公将鼓之。
”(鲁庄公将要击鼓。
)3. 省略宾语。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4. 省略定语。
如:“其妻归宁。
”(他的妻子回家省亲。
)四、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改变语序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定语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2. 状语后置。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心。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
(《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
“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句式:一.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举例: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文: 公子能解救他人的危难表现在哪里?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举例:忌不自信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否定句+动词+宾语 }注意: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举例:何伤(妨碍)乎?译文:妨碍什么呢?{动词+宾语(疑问代词)}【3】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举例: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哎!我将和谁一同归去?{主语+介词+宾语+动词}【4】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一般为介词“以”及其宾语)格式:宾十介(以)十动举例: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 +介词+宾语+动词}【5】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举例: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动词+宾语}【6】“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举例: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动词+相{我、你、他} }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举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译文:父亲背弃了我 {动词+见{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举例:亚父南向坐译文:亚夫向南而坐三状语后置:【1】格式:动十以十宾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用孝悌之义申之【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能谤讥于市朝译文:于市朝榜讥【3】格式:形十于十宾长于臣译文:于臣长四定语后置1.中心词十定语十者村中少年好事者译文: 村中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少年{村中好事少年者定语+中心词+者}2.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日行千里的马石之铿然有声者译文:铿然有声的石3..中心语+之+定语举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2.(2017· 浙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 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 来见。”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 不容众也。 (选自刘向《说苑· 尊贤》)
综合训练 (2015· 湖南)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 位于仁寿宫。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 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 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 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 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 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 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 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 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 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 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 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 而犹未之寤也。(选自《隋书》)
文言文翻译之译好
四类特殊句式
临场翻译,关注“特殊句式”Biblioteka (定)主+(状)谓+(定)宾
1. 最不容易发现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难发现、最 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 很难把握。这里,如: 求 可使报秦者 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蚓无爪牙之利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群臣侍殿上者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夺志也”,可在动词“夺”前面加上“被”,
也没有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
被动句。
2.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结构主
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
的“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中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环村居者皆猎户。
可译为:村子周围居住的人都是猎户。
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可译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是夫子呢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
2.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3.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 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和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 置句等。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鸿门宴》) 2.中心词(+“之”) +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 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 谏》)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 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 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 动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 “为……所……”和“见……于……”及 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何 ? “何操” ①大王来何操 “操何” “在安” ②沛公安在 安 ? “安在”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 “何辞” “辞何” 肉何辞为 ? 何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1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远则忧其君。 2 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
中心词+之+定语 33 、马之千里者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44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连接高考:
• • • • • • •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09浙江卷)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09天津卷) 时岁频蝗旱,问何以济。(09广东卷) 有君如彼其信者,可无归乎。(09山东卷) 惟山之深者往焉。(09湖北卷) 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09北京卷)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08广东卷)
连接高考:
07年上海卷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 之。(3分) 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 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 众不同。
(
(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
省略句
1.省主语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 草木 草木,尽死。 [承前省略]
(超有用)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及例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③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于……)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④受制于人.(……受……于……)⑤为天下笑,何也?(为)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文言文特殊句式,特殊翻译
【参考译文】
来懋斋先生,家境极为贫困,(但是)他为人性情豪爽有过人的
节操。乡试后,考中举人。(他)打算上京城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 可是盘缠不足。乡里人的风俗,照旧例凡是临时缺乏资金的,可 以招集亲朋好友七八人各拿出一份钱来给发起人,由发起人立下 文书签字(后众人)把钱交给他,事情结束后再一个个地把钱还给
一起吃个饱。
(2)(3)见“现场采样”。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思维盘点
1.联系教材内容,进一步复习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 梳理一轮复习中易错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明确解题方法技巧,尤其对句式方面的翻译作进一 步巩固。翻译时具体分析该句子,到底是属于哪一
种文言句式,逐个排查、核对。确定某种文言句式,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刚到达乡里,(前来 )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朋好友 (很多), 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只是)平淡地对待他们。然而过几天
将上任,乞丐们请求跟着他前往任所。先生担心有什么不合
适的,又担心背弃以前的情分。正犹豫着,有一个精明的(乞 丐)好像早已看透了先生的心思,说:“先生做官,自做你的 官;我们乞讨,自行乞讨。只要有让我们效犬马之劳的地方, 那么我们愿意借此来过完我们的余生。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
把意思翻译出后,再回到原文去检验,看是否正确。
自 我 诊 断
现 场 采 样
规 范 提 升
【题目1】 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
得,供先生食。(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
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
失分探源
最后一句译文意思对,前半
1分
部分未翻译出来,整体不够
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重点译句
一、《廉颇与蔺相如》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赵氏孤儿》
5、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6、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7、小人哉程婴!
8、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信陵君窃符救赵》
9、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10、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1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1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13、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淳于髡》
14、淳于髡说之以隐
15、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孙膑》
16、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气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17、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18、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19、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20、士卒亡者过半矣。
《垓下之战》
2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2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荆轲》
26、居顷之,会燕太子质秦亡归燕。
27、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
28、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9、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
30、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31、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
32、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33、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34、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35、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36、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37、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
38、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9、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4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43、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后赤壁赋》
44、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伶官传序》
45、此三者,吾遗恨也。
4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4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8、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毛颖传》
50、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51、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52、《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
53、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54、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二、《廉颇与蔺相如》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我两人在也。
《赵氏孤儿》
4、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5、大业之后在晋绝嗣者,其赵氏乎!
《信陵君窃符救赵》
6、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7、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8、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9、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淳于髡》
10、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
《孙膑》
11、田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12、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13、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14、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5、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垓下之战》
16、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17、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1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19、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
2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荆轲》
21、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
2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23、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24、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25、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2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7、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28、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29、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后赤壁赋》
30、江流有声,断崖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伶官传序》
3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毛颖传》
36、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37、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官人不得立左右。
《蝜蝂传》
38、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39、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40、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