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方法: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想武器——政治学科《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解读
浅谈高中政治学科核素养在高考中的体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现就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浅谈一些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学疏才浅,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一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二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三是在教育教学及高考备考中如何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可以概括为三面六层十八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针对学科特点提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高考中既考查政治学科素养,又考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本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1、内涵: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学科思维方法及考查
思想政治学科思维方法及考查思想政治学是一门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社会中的政治现象及与之相关的思想理论。
为了深入研究和理解思想政治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和考查技巧。
一、思维方法1. 分析思维:思想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和思想理论的学科,分析思维是思想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分析思维强调通过分解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来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例如,在研究某一政治事件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揭示其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2. 比较思维:比较思维是思想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现象和思想理论,可以揭示其异同、相似之处,进而推断其发展趋势。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制度差异,从而为国家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归纳思维:归纳思维是从具体事实和实例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的思维方法。
在思想政治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思维来总结从历史进程、政治现象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通过归纳总结历史上不同政权兴衰的原因,可以得出某些普遍性规律,以指导理论和实践。
4. 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将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思维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复杂的思想政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学研究中,我们需要通过综合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提出全面性的观点和理论。
例如,在研究政治改革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二、考查方法1. 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考查思想政治学知识和理论运用能力的主要方法。
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和思想方法,对提出的政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提出中肯的论述和观点。
2. 案例分析:在思想政治学考查中,案例分析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政治事件或思想理论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考察考生对相关概念、原则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学法指导新课标I卷分析及学法指导详解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 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 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 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 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 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 作区。
2012-2016年文化生活选择题知识点 2012年 21.文化多样性,文化包容性,文化性质决定因素 2013年 20.文化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2014年 19.文化交流 2015年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 19.文化发展与创新
选择题:更多考查第1,2单元知识 只有2015年考查了第四单元内容;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学法指导 新课标I卷分析及学法指导详
解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 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 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 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 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 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 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 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 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政治生活解答题 2012:政府—宗旨原则,职能 2013:中国共产党—党的地位,领导方式,指导思想,
执政方式与能力 2014:政府---依法行政,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考试大纲说明-政治科
2015年高考课标卷考试大纲说明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政治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的政治科部分。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全国高考政 治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内容1、经济生活11 货币111 货币的本质112 货币的基本职能113 纸币12 价格121 影响价格的因素122 价格变动的影响13 消费131 影响消费的因素132 消费类型133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14 生产与经济制度14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4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5 企业与劳动者151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152 新时代的劳动者16 投资理财的选择161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62 股票、债券和保险2、政治生活21 公民的政治生活211 我国的国家性质212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213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14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22 我国的政府22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2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2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3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2 我国的政党制度23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3、文化生活31 文化与社会31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12 文化的力量313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2 文化对人的影响321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322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3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34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3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343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344 文化创新的途径35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51 灿烂的中华文化35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生活与哲学4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411 哲学是什么412 哲学的基本问题41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14 马克思主义哲学4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2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42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23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424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4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43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3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3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434 辩证的否定观4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4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4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4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44 价值与价值观445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46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最新解析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最新解析一、关键信息项1、考试科目:政治、历史、地理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3、考试时间:具体时长4、考试分值:总分值5、试卷结构:选择题、非选择题6、考核内容:政治学科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历史学科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地理学科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7、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二、考试科目具体分析11 政治111 经济生活:包括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与劳动者、投资与融资、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等。
112 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
113 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14 生活与哲学:哲学是什么、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12 历史121 古代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科技成就;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如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
122 近代史:中国近代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
123 现代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世界现代史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
13 地理131 自然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水循环、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地貌、植被与土壤、自然灾害。
132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三、考试形式及要求21 闭卷笔试的形式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答题,不得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资料和工具。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
2020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020年高考各科大纲-政治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 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 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 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8
(3)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高考政治考7大能力 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高考政治考7大能力: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高考仍然被视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而政治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考察的能力要求也是多元化的。
其中,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是政治学科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能力之一。
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听讲、观察、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取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归纳和记忆。
这种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高考政治考试中,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能够快速阅读并理解政治材料政治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阅读政治材料,理解其中的主旨和要点,并且能够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能够归纳整理政治知识点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学生需要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政治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在考试中,这类题目往往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能够关注时事政治并进行分析政治学科与时事政治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关注时事政治并进行分析。
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能够把握时事政治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在考试中,这类题目往往要求学生结合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和论述,考查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是高考政治考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政治学科主观性试题审题方法与答题技巧
政治学科主观性试题审题方法与答题技巧作者:齐丽晶来源:《黑河教育》2011年第08期黑龙江省高考政治试题有两个题型即选择题(客观性试题)和非选择题(主观性试题)。
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占48分;非选择题有两道,共占52分。
现在的高考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在《考试大纲》中已被明确提了出来。
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掌握《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政治学科考试考核目标与要求是:1.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过程,考生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调动知识就是利用已经获取的信息,通过知识迁移调动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
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这实际上是个思维过程。
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动出来的知识重新整合,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这是实际解题的步骤。
描述和阐释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做到不跑题、不滥写;要用政治术语,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书写认真,段落分明。
4.论证和探究问题。
这是考查学生的个性品质、创新精神,同时也是对考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考查。
论证、探究要做到由事达理,做到对问题的升华创新。
下面就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方法与答题技巧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一、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方法主要采取逆读法。
具体步骤是:1.先审设问。
通常情况下,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如果不看清设问的要求,“失之毫厘”,往往会导致所作答案“差之千里”。
(1)审知识限定。
即审出答题知识限定在哪个范围,具体限定在哪个知识点上。
例如:“请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此问题的知识限定为:“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原理。
(2)审题型要求。
即审出问题是问“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
问“是什么”直接答原理;问“为什么”主要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入手答题;问“怎么做”主要答方法、措施。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政治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高考|《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 思想政治学科解读甘肃教育2016-12-14 21:59:29考试大纲阅读(2604)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官方版)
____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Th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三部分文化Th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1. Th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 月至考试当年3 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高中政治】2021年全国考试大纲政治科考试范围及其说明
【高中政治】2021年全国考试大纲政治科考试范围及其说明2021年思想政治考试总体来说,考纲保持稳定。
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
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没有变化;2021年宏观调控就被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哲学有66个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政治学有44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只有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处变动。
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21年4月至2021年3月。
一、考试大纲分析所属部分考点重点考点2021年考点变化情况内容经济常识5729无哲学常识6629无政治常识44151总计167731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21年高考政治学科复习备考策略二、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1.正确处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21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
从《考试大纲》看: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保持了稳定,这预示着高考命题将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方向稳步前进,但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大环境下,试题中将会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的理念。
如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这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在旧教材的考试中肯定涉及,这是命题的趋势。
2021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所列的纲目,一般是以现行高中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的以节为单位(以节为单位意味着这一节的内容都在考试范围之列)。
这种排列方式便于考生根据《考试大纲》对照课本进行复习。
同时,《考试大纲》对知识点条目的名称、顺序进行的整理与组合,反映了《考试大纲》注重对知识点的体系化、专题化的考查。
【2020年高考】思想政治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第二部分政治生活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新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
新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解读: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变化体现在:1、突出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新修订的考纲强调体现国家意志,要求考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认同。
并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不同试题中,突出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政治敏感话题以及反动性话语,尤其不能出现在政治答卷中的。
2、体现文化传统、民族意识、依法治国等观念政治考纲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补充样题加以说明。
另外,2017年思想政治学科考纲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引导学生增强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加强了学生依法治国理念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这也就要求学生不但关注文化、民族精神,还要对其有一定的思考和想法。
3、修订能力要求,注重能力考查。
考试大纲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
2017年考纲强调既关注逻辑思维能力,又密切联系学科基础知识;既注重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又要求运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试题材料;既强调过程与方法,又要求联系生活,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备考建议:1、三轮复习核心要点高三的三轮复习总计划应该是保持稳定的,但是,前期已经复习过的考点,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还没有深度与核心素养链接的,在二轮复习时要着力弥补。
第一轮复习(抓好教材知识,奠定坚实基础),有讲有练,讲练结合。
第二轮复习(专题知识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抓重点,热点、做好文综套卷(省诊、市诊、校诊) 。
高考政治学科能力要求与解题方法研究
高考政治学科能力要求与解题方法研究要求目标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专题一获取与解读信息的技能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I级考核目标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命题意图。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试题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背景材料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问题的设问中,有的蕴藏在图形图表中。
我们在平时必须注重培养与训练,以不断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
一、设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
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从设问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有效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
在复习备考中,要做到“四个明确”,以提升把握试题设问的能力1、明确设问范围¡ 每个问题要求学生所运用的知识类别和形态,在设问中一般会指明清楚。
从知识类别上看有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从知识形态上有微观设问、中观设问、宏观设问。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doc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政治学科考试M在使考生体现岀M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収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能够根据从题冃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冇针对性地调动冇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禅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木质。
3.综合阐禅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1.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梢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2.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白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天儿冷时尤其是在冬天。
上课前,用手背触摸自己的脸颊。
上课时,专心学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下课时,再用手背触摸自己的脸颊。
课前、课后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肯定有过这方面的体验。
请想一想!奏考答緊详见P53。
射箭,要瞄帝耙备考,要繃定考点。
怎样记得又好又快又牢?决胜高考,单靠读读记记是肯定不行的,而不读读记记则没有行的可能。
因此,人人都想过目不忘, 记得又好又快又牢。
那么,怎样才能记得又好又快又牢呢?—、调整心态1.对记忆的内容,要有浓厚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性不耐久客 客 : . 客人 D 当俟异 日耳 俟 : . 等待 这 两 个 题 目 中都 涉 及 “ ” 义 的 考 查 , 为 实诃 词 义 本 竞 词 因
然 象 — - 自 日关系 勺
r 济现 象 经
会 现象 政 治现 募
L 化现 象 文 维 — - 人豢 的 发
图1
有 些 考 生审 题 不 清 , 旦 有 了 样 板 和 定论 , 不 肯 多动 脑 一 就 筋 而立 刻 下 笔 。 也有 一 些 考 生在 经 过 一 番 苦思 冥 想 . 自觉豁 然 开 朗 , 有眉 目便 不 愿再 多 思 细想 , 而产 生 亢 奋 情绪 。 略 从 这些 都 是 冲 动情 绪 的 表 现 , 它极 易 产 生 思 维 的片 面 性 , 导致 答 题 失 误 。  ̄2 1 年福 建 省 普 通 高 中 毕业 班 质 量 检 查 ( 文 ) 1 00 语 。 5把 文 中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分 ) . 6 ( ) 是 失 上 官意 , 劾 去 之 。 (分 ) 2坐 竞 3 2 1年 泉州 市 普 通 高 中毕业 班 质 量 检 测 ( 文 试 题 ) 00 语 。 2对 下 列 句 子 中 加 点词 的解 释 , 正确 的一 项 是 ( . 不 ) 。 (分) 3 A 素不 习治 生 治 : 营 . 经 B竟 不 赴 廷 试 竞 : 然 . 竟
哲 学 方 法 : 取 和 解 读 信 息 的 思 想 武 器 获
政 治学科《 高考考试大纲》 解读
王 实玲
( 州 市 黄埔 区教 育 局 教 研 室 , 东 广 州 5 00 ) 广 广 17 0 “ 取和解读信息” 政治科《 考考试大纲》 获 是 高 的能 力 要 求 之 一 , 正 确 解 决 问题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不 少 老 师 要求 学生 审 是 故 题 要仔 细 、 多看 几 遍 ”并 总结 出不 少 “ 法 ” “ , 方 。但 由于 停 留于 经验层面 , 天用一法 , 今 明天 用 一 法 , 有 上 升 到 理 性 高 度 , 没 学 生 学 到 的是 一 招 一 式 . 知其 然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 对 复 杂 材 料 , 面 仍 难 以全 面 准 确 把 握题 意 , 成 答 案 要 点 不 全 面 、 准 确 、 造 欠 缺 乏 针 对 性 。 教 学 中 . 指 导 学生 运 用 哲 学 方 法 获 取解 读 试 题 在 我 信 息 ,把平 时个 别 的 、零 散 的解 题 经 验 上 升 到哲 学 方 法 论 层 面 , 其 具 有 普遍 的适 用 性 , 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 使 取 哲 学 以 整个 世 界 为研 究 对 象 .揭 示 世 界 最 一 般 的本 质 和 最普遍的规律 , 学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 我 们 对 待 哲 学 。不 能仅 把 它 当成 是 一 个 模 块 的知 识 内容 去 记 忆 背 诵 , 要 把 它 作 为分 析 解 决 问题 的 思 想 武器 。 更 在学 生 未 学 思 维 能 力 下 降 , 识 迁 移不 畅 , 而 产生 思 维 受 阻 现 象 。 知 从
“ ” 同时 , 紧 一 下 拳 头 , 做 一 些 与答 题 无 关 的活 动 , 伏 停 。 握 或 或 在 桌 上 闭 目片刻 , 等 。 样 , 以 中断 原来 的思 路 , 等 这 可 待情 况 好 转, 即应 迅 速 转 入 正 常 考试 。 其 次 , 加 强 思 维 能 力 的 训 练 . 成 良好 的思 维 习惯 和 正 要 形 确 的 思 维方 式 . 高挖 掘有 效 信 息 和 隐 含 条件 的能 力 。 提 四、 拗 情 绪 执 形 成 执 拗 心 态 的 主 要 原 因有 :1 性 格 固执 任 性 . 机 强 () 动
中不 断地 默念 “ ” , 头 部 至 颈 部 、 部 、 部 、 指 部 , 松 字 从 肩 肘 腕 再 从 颈 部 至腰 、 、 、 、 , “ ” 松 。 想 到 哪个 部 位 , 放 髋 膝 踝 趾 逐 节 放 就 松 哪 个 部 位 , 续5 7 。 后 , 慢 睁 开双 眼 , 手 十指 像 梳 连 — 次 然 缓 两 头 那 样 从 前 头 际往 后 至 颈 部 , 续 5 7 , 连 — 次 以清 醒 头 脑 。( ) 3 中 断 思 路 。 旦 产 生容 易 引起 慌 乱 的 想法 , 该 果 断地 对 自己说 一 应
二 、 动 情 绪 冲
哲 学 前 。 在 审 题 时 有 意 识 地 渗 透 哲 学 方 法 : 高 二 学 过 哲 学 要 在 后 . 其 是 高 三 复 习 阶 段 , 有 意 识 地 指 导 学 生 运 用 哲 学 方 法 尤 要 获 取 和解 读 信 息 。常 用 的 方 法有 以下 几 个 。 1用 联 系 的 、 展 的 、 面 的 观 点解 读 试 题 信 息 . 发 全 唯 物 辩证 法 认 为 , 界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 恒 发 展 的 。作 为 世 永 试 题 背 景 材 料 的一 个 或 几 个 事 例 描 述 的 无 非 是 自然 现 象 、 社 会 现 象 ( 括 经 济 现 象 、 治 现 象 、 化 现 象 等 ) 思 维 现 象 的 包 政 文 或 联 系 和 变 化 发展 ( 1 : 图 )
度 太 大 , 维 定 势 过强 , 思 有先 人为 主 的思 维 习 惯 。( ) 2 只注 重 形 式 , 探 求 内容 实 质 ; 注 重 理 论 , 联 系 实 际 , 迁 移 知 识 。 不 只 不 不 于 是 , 到 题 目即形 成 条件 反 射 。( ) 看 3 缺乏 突破 障 碍 的 能 力 ,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