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溶液》(一)含解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溶液知识点归纳讲解

九年级溶液知识点归纳讲解

九年级溶液知识点归纳讲解溶液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

无论是喝的咖啡、洗衣服的洗衣粉还是化妆品,都包含了各种溶液。

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有什么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九年级化学中的溶液知识点吧。

一、溶液的概念与特点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一种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溶剂是指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而溶质则是指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通常呈透明或半透明的状态,可以通过过滤来分离溶质。

溶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溶液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特点。

当溶质完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液呈透明状态,否则呈半透明状态。

其次,溶液的成分可以随溶解过程中的条件变化而改变。

例如,改变溶质或溶剂的质量、改变温度等,都会影响溶液的成分。

最后,溶液的形成是能量变化的过程。

在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摩尔数。

浓度的计算公式为浓度=质量(或摩尔数)/体积。

我们常用的浓度单位有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等。

其中,百分比浓度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摩尔浓度指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的方式降低溶液的浓度。

稀释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为浓度1 ×体积1 = 浓度2 ×体积2。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计算加入的溶剂的体积。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用克/升或摩尔/升表示。

溶解度与温度、压强以及溶质浓度有关。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对于气体溶解于溶液中则相反。

此外,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溶解度是恒定的,溶液和溶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当溶质在溶解过程中连续溶解,直到饱和时所得到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处于动态平衡,当我们继续加入溶质时,无法再完全溶解。

四、溶解过程与溶解物质溶解过程是溶质的离子或分子与溶剂的离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 三轮冲刺 《溶液》中考考点详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 三轮冲刺 《溶液》中考考点详解

《溶液》中考考点详解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物质不是溶液的是()A.食醋B.泥浆C.生理盐水D.澄清石灰水解:A、食醋是食醋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泥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项正确。

C、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碘酒是一种溶液,其中溶剂是酒精C.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D.固态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解: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属于混合物,故正确;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正确;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可溶解其他物质达到饱和,故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水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故选:C。

3.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实验活动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药B.称量C.量取D.溶解解:A.在取用药品时,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该左物右砝,故B正确;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C错误;D.不能在量筒内溶解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4.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A.蔗糖B.麻油C.食盐D.白醋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麻油不溶于水,把麻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A.增加溶剂B.振荡溶液C.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解: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B.食盐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C.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增加食盐的溶解的质量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水水水双氧水Y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二氧化锰A.①B.③C.②③D.②④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B.t2℃时,将1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易溶物B.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的质量乙>甲C.60℃时,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380gD.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5.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该样品2.4g,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铁B.样品中一定含有镁C.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比B大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C.将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7.如下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60℃时,在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甲60g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D.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8.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2022年上海初三中考化学一模卷分类汇编专题1 溶液带讲解

2022年上海初三中考化学一模卷分类汇编专题1 溶液带讲解

专题10 溶液1.(2022·上海金山·一模)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液的是A.白砂糖B.麻油C.面粉D.白醋【答案】C【解析】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化合物,属于溶液,故A项错误;B、麻油不溶于水,把马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B 项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以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悬浊液,故C项正确;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化合物,属于溶液,故D项错误;答案:C。

2.(2022·上海黄浦·一模)室温下,将1g葡萄糖(C6H12O6)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配制成溶液。

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的大小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总数D.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答案】B【解析】室温下,将1g葡萄糖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配制成溶液。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体积等都不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故选B。

3.(2022·上海青浦·一模)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沙B.蔗糖C.植物油D.粉笔灰【答案】B【解析】A、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B、蔗糖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D、粉笔灰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悬浊液,错误。

故选B。

4.(2022·上海金山·一模)有关t℃时10%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透明B.每100g 水中溶解了10g 氯化钠C.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悬浊液D.加入10g 氯化钠,得到20%的氯化钠溶液【答案】AC【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氯化钠溶液是透明的,正确;B、10%的氯化钠溶液是每100g 溶液中溶解了10g 氯化钠,不是100g水,错误;C、一定条件下,如果析出晶体可能会转化为悬浊液,正确;D、因不确定原来溶液的质量,加入10g 氯化钠,不确定溶解多少,错误。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3山东滨州)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6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答案】(1)0.2(2)15.4%(3)70g【解析】(1)由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设参加反应的锌、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x、y.Zn+H2SO4=ZnSO4+H2↑6598 2x y0.2ggg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3.7g+6.5g-0.2g=70g.2.(2013广东)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高锰酸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答案】D【解析】碘能溶解在汽油中,A说法正确;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B说法正确;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C说法正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D说法错误.3.(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答案】(1)①饱和②36(2)①9.210②胶头滴管10mL③细口瓶【解析】(1)由于仍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故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的,且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40g-4g=36g,说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①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1.09g/cm3×x×12%=20g×6%,解得x=9.2mL;需要水的质量为20g-1.09g/cm3×x=10g,由于水的密度是1g/cm3,则水的体积为10mL;②量取液体的体积时,除了量筒,还需要用胶头滴管;由于需要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9.2mL,故量取时需要10mL规格的量筒;③液体药品盛放在细口瓶中,固体药品盛放在广口瓶中,溶液配制完成后,要将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4.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任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温度(2)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g硝酸钾,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冷水,另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热水(3)硝酸钾在热水中溶解快,在冷水中溶解慢硝酸钾的质量或水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硝酸钾的质量、硝酸钾的颗粒大小、水的质量等,唯一的变量是水的温度,通过KNO完全溶解所需时间的不同即可3得出结论.5.(2013上海)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答案】A【解析】食用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白醋、白糖、食盐易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溶液.6.(2012广东)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答案】D【解析】从图中看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A错;a℃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B错;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故将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然是低温下的饱和溶液,C错;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2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D对.7.(2013兰州)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与图2所示.请回答:(1)由图1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__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2)欲对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进行提纯,可以使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3)如图3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石灰水变浑浊,结合图2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6 <(2)蒸发结晶(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所以结晶析出【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2)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因此,将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钠固体.(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饱和石灰水中会析出晶体,导致石灰水变浑浊.8.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B.t2℃时,得到N的饱和溶液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由于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ag,即在t2℃时,100g水中加入agM和agN得到的都是不饱和溶液,把它们的溶液降温至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ag,因此降温后溶液都达到饱和,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9.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只填一种).(3)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液________g,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1)大于(2)加入溶剂(或升温)(3)不饱和等于(4)160 7.5【解析】对照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剂或升温;因为在20℃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20g,所以把10g固体放入50g水中都得到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00g溶液中加6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16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12%)/160g]×100%=7.5%.10. 实验室欲配制10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1)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g ,水________mL .(水的密度是1g /cm 3)(2)称量:用质量为23.1g 的烧杯作称量容器,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________盘.在下表所列的砝码中,选出所需砝码(打“√”表示选用):并在下列标尺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填字母).(3)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________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4)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答案】(1)40 960 (2)左砝码/g100 50 20 20 10 5【解析】烧杯质量为23.1g ,需氢氧化钠40g ,共63.1g ,所以需50g 砝码1个,10g 砝码1个,3.1g 用游码.11. (2012广西桂林)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 2℃时,把2.4g 甲固体放入10mL 水中(水的密度约为1g /cm 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3)t 2℃时,在90g 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 乙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1)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12.4 (3)20%【解析】(1)P 点的含义是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t 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5g ,所以t 2℃10g 水中溶解的乙物质大于2.5g ,故t 2℃时,把2.4g 甲固体放入10mL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4g +10g =12.4g ;(3)根据t 2℃时乙的溶解度是25g 可以判断90g 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 乙固体时,乙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2. 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B.加入溶剂C.倒去一半溶液D.蒸发溶剂【答案】B【解析】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硝酸钠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应采用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的方法.13.(2013山东泰安)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有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溶液的基本性质.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A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C不正确;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D正确.14.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答案】D【解析】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是葡萄糖,溶剂是蒸馏水;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蒸馏水;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蒸馏水;碘酒中溶质为固体碘,溶剂为酒精.15.(2014广西南宁)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答案】D【解析】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水是常用的溶剂,但是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B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C错;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D正确.16.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汽油B.面粉C.氯化钠D.高锰酸钾【答案】C【解析】汽油与面粉不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呈紫色,四种物质中只有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的溶液.17.(2013甘肃兰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性质.有些物质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的水溶液呈蓝色,A错误;面粉和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错误;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还可溶解其他溶质,C错误;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降低,D正确.18.(2012乐山)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上面的仪器中除B、E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_____.(2)E的作用是_______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___、装瓶.【答案】(1)烧杯 D、G (2)搅拌溶解【解析】配制食盐溶液,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一定要熟记.19.(2013包头)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一定会变成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答案】D【解析】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仍可以溶解其他物质,A错;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因此,根据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B错;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错.20.对于大多数溶质为固体的不饱和溶液而言,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答案】A【解析】对于不饱和溶液,加同种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都能将其转化成饱和溶液.另外,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所以接近饱和的溶液降温后会转化成饱和溶液.21.(2013广东)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的形成”实验的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答案】D【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碘易溶于汽油,因此,衣服上的碘酒可以用汽油擦洗,A正确;碘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不同,高锰酸钾在水、汽油中的溶解性也不同,这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正确;水、汽油、酒精都可作溶剂,C正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D错.2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表示t1 ℃时,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知识点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及其特征: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另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3.溶解过程: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扩散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水合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物质溶于水放热,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吸热,食盐、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4.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用汽油洗掉油污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a针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b对于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知识点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它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其定义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3.变形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4.溶液的稀释问题(1)通过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加入水或蒸发水,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在此过程中,浓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前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三、配制溶液1.步骤(1)计算;需要食盐8克;需要水42克;即42毫升。

九年级化学专题测试---溶液(一)(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测试---溶液(一)(含答案)

3.2 溶液3.2.1物质的溶解性一、选择题1、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液溴B、牛奶C、无水酒精D、含硝酸钾的食盐水2、下列各组物质,前一种物质分散到后一种物质中形成乳浊液的是()A.油脂汽油B.泥土水C.碘酒精D.精制油水3、对溶液的基本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一定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B、溶液各部分的浓度和密度完全相同C、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无色液体D、溶液各部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4、老师要同学按要求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其中所得混合物一定为溶液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生石灰放入水中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D、菜油放入水中5 下列物质不属于结晶水合物的是()A、食盐B、石碱C、胆矾D、明矾6、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A、自来水B、冰水C、汽水D、白酒7、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C、一种溶剂只能溶解一种溶质D、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是溶液8、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酱油C、蒸馏水D、葡萄酒9、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二、填空题1、医用酒精中,酒精和水的质量比为3:1,该医用酒精的溶剂是。

2、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叫溶液。

3、溶液是由组成的。

其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质和溶剂是相对的,通常情况下不指明溶剂时,就是溶剂。

4、溶液的特征:,。

5、以下的分散系分别是(填入A、B、C)A.乳浊液 B. 悬浊液 C. 溶液牛奶()泥浆水()澄清石灰水()菜油放入水中()粉笔灰放入水中()面粉放入水中()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1)生理盐水(2)碘酒(3)75%的消毒酒精(4)硝酸银溶液(5)4 克汽油和2 克酒精混合形成的溶液7.填写下列溶液中各溶质的化学式(1)澄清石灰水(2)硝酸银溶液(3)硫酸钾溶液(4)氯化铝溶液(5)氯化钡溶液(6)氯化锌溶液(7)碘酒(8)生理盐水三、简答题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溶液【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讲义及答案)附解析(1)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讲义及答案)附解析(1)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讲义及答案)附解析(1)一、选择题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乙>甲>丙B.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60%C.t3℃甲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2℃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序为甲>乙D.A点表示是物质乙的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A、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降低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所以t3℃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解析:A【解析】A、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降低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所以t3℃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B、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60100% 160gg=37.5%,故B错误;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低温度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A点在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是物质乙的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向一定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沉淀的质量为原NaCl溶液质量的一半.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接近于()A.10% B.20% C.30% D.4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假设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a,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58.5:x=143.5:a,解得x=58.5a/143.5,所以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假设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a,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NaCl+AgNO=AgCl+NaNO3358.5143.5x a58.5:x=143.5:a,解得x=58.5a/143.5,所以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 (58.5a/143.5÷2a)×100%≈20%,选项B正确。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B.t2℃时,A、B、C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 l℃时,将A、B、C各10g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D.取12gA放入t1℃时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A溶于水时吸热。

答案:A【解析】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A、B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所以都有晶体析出,但是A受温度影响较大,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而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解析:A【解析】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A、B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所以都有晶体析出,但是A受温度影响较大,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而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无晶体析出而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故正确;B、t2℃时,由于不知道A、B、C溶液是否饱和,无法确定质量分数是否一定相等,故错误;C、t l℃时,A的溶解度为10g,即10gA物质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将A、B、C各10g放入50g水中,A不能完全溶解,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故错误;D、t l℃时,A的溶解度为10g,即10gA物质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取12gA放入t1℃时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了,说明A溶于水时放热,故错误。

点睛: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 .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由t 2℃降温到t 1℃,甲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多D .t 2℃时,将20g 甲物质加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0g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则解析: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 t 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则t 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100%33.3%50100g g g⨯≈≠+50%,选项错误; C.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受温度影响大,所以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由t 2℃降温到t 1℃,甲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多,选项正确;D. t 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则t 2℃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甲25g ,所以将20g 甲物质加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0g ,选项正确,故选B 。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溶液》(一)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溶液》(一)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溶液》(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氢氧化钠碳酸钠20℃40℃20℃40℃水109 g129 g21.8 g49 g酒精17.3 g40 g不溶不溶A.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Na2CO3 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C.20℃时,将CO2通入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D.40℃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 g酒精中,均能形成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正确;B、 20℃时,NaOH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109 g和17.3 g,所以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20℃时,Na2CO3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21.8g和不溶,所以Na2CO3 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正确;C、20℃时,Na2CO3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为不溶,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0℃时,将CO2通入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正确;D、40℃时,NaOH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129g和40g。

40℃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 g酒精中,NaOH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在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D。

点睛: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故C正确;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溶液》(一)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溶液》(一)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溶液》(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90 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92.7 g。

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下列的A.0.1 g B.0.2 g C.2.7 g D.2.0 g【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92.7g-90g=2.7g,Fe+H2SO4=FeSO4+H2↑--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与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56 2 56-2x 2.7g∴2562-=2.7gx,解之得:x=2.72562g⨯-=0.1g,故选A。

2.右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恰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b >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0ga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降低温度,a、b物质会析出晶体,c物质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 错误;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C。

3.下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B.t1℃时,配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相同体积的水C.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质量仍然相等D.要从含少量乙的甲中提纯甲,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答案】C【解析】A.由图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50g,故A错误;B.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但是不知道所配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故需要的水的体积也不一定相等,故此选项错误;C. 因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当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故溶液质量仍然相等,此选项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 B C DX酸性氧化物溶液浓溶液单质Y非金属氧化物乳浊液饱和溶液金属A.A B.B C.C D.D D解析:DA、氧化物中部分是酸性氧化物,如CO2,但一些酸性氧化物不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两者属于交叉关系,错误;B、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所组成的分散系,即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

两者是并列关系,错误;C、浓溶液是溶液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两者属于交叉关系,错误;D、单质包括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应是X从属于Y,正确;故选D。

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解析:D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可能是离子、分子,所以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10,故A错;B、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属于氧化物,故B错;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C错;D、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加压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能加速NaHCO3的生成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C.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大D.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A解析:AA、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精讲精练——溶液(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精讲精练——溶液(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精讲精练——溶液(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6题)评卷人得分1.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B.氢气C.蔗糖D.汽油【答案】解析: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都属于混合物,而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的、稳定的,其他两者均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氢气难溶于水,无法形成溶液;泥土与水混合,放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形成悬浊液;汽油与水混合,会出现分层,形成乳浊液;只有蔗糖与水混合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答案】解析:A.均一、稳定的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错误;B.溶液中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如糖盐水,溶质有糖和盐两种,错误;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错误;D.外界条件不l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4.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答案】解析:A.汽油能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错误;B.酒精除碘是因为在碘能溶于酒精,错误;C.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正确;D.用刷子刷除污垢是使污垢变成小颗粒随水流走,错误。

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序号温度/℃水的质量/克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所得溶液的质量/克①2810414②2810614③6010818A. 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B. 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 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答案】解析:A.通过①②对比可知,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正确;B.②③对比可知,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正确;C. ①②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相等,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 ③中8g硝酸钾全部溶解,但不一定达到饱和,故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错误。

2020九年级化学章节知识分类练习——专题一:溶液(解析版)

2020九年级化学章节知识分类练习——专题一:溶液(解析版)

2020九年级化学章节知识分类练习——专题一:溶液考点一:溶液的形成1.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A. 生石灰、氯化钠B. 苏打、小苏打C. 碳酸钙、氢氧化钠D. 硝酸钾、硝酸铵2.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 g水,并冷却到t ℃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 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 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 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3.存放汽水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盛放汽水的玻璃瓶盖必须密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在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各自恒温蒸发掉20g水后,A刚好饱和,对所得的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A. 也刚好饱和B. 仍为不饱和溶液C. 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 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2.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0C---300C)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几种说法: 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②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0C降至O0C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③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在2O0C --300C之间④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上述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①②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3.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1)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1)

一、选择题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C.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解析:BA、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两种元素,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A错误;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故B正确;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故C错误;D、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故D错误。

故选:B。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蒸发足量的溶剂一定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将t1°C,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时刚好成饱和溶液C.t1°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D.t2°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A解析:AA、蒸发溶剂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A项正确;B、t1°C,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甲物质,则55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g甲物质,50g 水,t2°C,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甲物质,50g水中最对能溶解12.5g甲物质,则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时不是饱和溶液,故B项错误;C、t1°C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物质的溶解度,且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t1°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但题目中缺少饱和条件,故C项错误;D、t2°C时,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都大于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丙溶液溶剂,溶质不变,质量分数不变,t1°C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的质量分数,即:乙>甲>丙,故D项错误;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B.食盐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C.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增加食盐的溶解的质量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解析:C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此选项正确;B、食盐的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变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食盐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此选项正确;C、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不能增加食盐的溶解的质量,此选项错误;D、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溶液》(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等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析出甲的质量大大B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 ,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答案】D【解析】A 、将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 3℃降到t 2℃,可通过比较甲、乙两物质在t 2℃和t 3℃时溶解度的差的大小作出判断,差值大析出晶体多。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 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t 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故析出甲的质量大,正确;B 、据溶解度曲线知,t 2℃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故t 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 ,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C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 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由于饱和溶液中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100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故t 3℃时甲、乙、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降温至t 1℃,甲、乙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 3℃时相等,而t 3℃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 1℃时甲的溶解度,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正确;D 、饱和溶液中=?100%+100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知。

t 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40g =?100%40g+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40%,错误。

故选D 。

2.实验室用KClO 3制氧气并回收MnO 2和KCl ,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D.用装置丁蒸发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故B正确;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D、蒸发时要变加热边搅拌,故D不正确。

故选D。

3.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20304050/℃KCl34.0g37.0g40.0g42.6gKNO331.6g45.8g63.9g85.5gA.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3溶解度小于KC1的溶解度,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20~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有相同的部分,即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B正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g/14g ×100%=28.6%,C错误;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即该温度下45.8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16g,即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D正确。

故选C。

考点:溶解度4.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C【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80g 2020g g+=100g x ,x=50g,故A错误;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10050gg g+×100%=33.3%,故B错误;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D错误。

点睛∶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5.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6.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7.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答案】B【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解答;B、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分析解答;C、根据溶解度曲线解答;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B、根据曲线图,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有晶体析出,都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但由于在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故此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而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而通过观察,丙在t3℃时的溶解度要小于甲在t1℃时的溶解度,故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C、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40100gg g⨯+100%=28.6%,故正确。

故选B。

9.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2℃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D.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不是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B、t1℃时,氯化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如果两种溶液是饱和溶液,并且溶液质量相等,则溶质质量一定相等,但题目未告知两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故B错误;C、t2℃时,溶解度的含义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g氯化镁,因此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镁的质量小于ag,故C错误;D、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C.t1℃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 g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答案】B【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故正确;C、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g,故错误;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130gg×100%=23.1%,故错误。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向一定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沉淀的质量为原NaCl溶液质量的一半.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接近于()A.10% B.20% C.30% D.4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假设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a,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33NaCl+AgNO=AgCl+NaNO58.5143.5x a58.5:x=143.5:a,解得x=58.5a/143.5,所以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 (58.5a/143.5÷2a)×100%≈20%,选项B正确。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